第一篇:福建省连江县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福建省连江县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
人教版
(完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一年耕耘,一朝收获。请拿起你的笔,看清题目,仔细审题,认真作答,相信你会有出色的表现。祝你交上一份份满意的答卷!请把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运用(29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A.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B.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shà 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C.我暗暗地在那里nì()笑,却一声儿不响。
D.小兄弟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2、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①.生命的航船从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②.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
③.久经的故乡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④.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地把它插在月亮上。
A.太古征兆诀别庄重B.远古预兆分别庄严
C.太古预兆离别肃穆D.远古征兆诀别严肃
3、请将下列语段补充完整,要求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2分)
不要慨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情感窖藏起来,也是一壶香醇的酒。开拓一条怎样的路,酿造一壶怎样的酒,这是一个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人生课题。
4、阅读下面课文段落,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天上的云,真是资态万千,变化无长。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象雄狮,像奔马......他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展现什么样的天气。
(1)、文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1分)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1分)
(3)、请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予以订正:改;改(1分)
(4)、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5、古诗文默写。(每空一分,共8分)(1).,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3).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4).,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莫言下岭便无难。(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6).,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7).曹操的《龟虽寿》一诗中被视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6、名著阅读。(6分)
(1).某校组织“走进名著世界大闯关”比赛活动,活动即将开始。(3分)主持人:产生于古希腊时代的《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其特有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今天,我校组织的“走进名著世界大闯关”活动就从这里开始!
请你参与下面的闯关活动。
第一关:请你将《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与所给寓意对号入座(只填代号)。备选项:A.《两只口袋》
B.《农夫和蛇》C.《蚯蚓和狐狸》D.《狐狸和葡萄》E.《蚂蚁和蝉》 F.《狼和小羊》
寓意:讽刺好逸恶劳的,如();讽刺找借口自我辩解的,如();讽刺只说别人的坏话而看不见
自己缺点的,如()。主持人:你表现很出色!相信下一个活动环节你会表现得更好„„
(2).阅读以下小诗,完成诗后三小题。(3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首小诗的作者是,诗人把比喻为培养花的“泪泉”,把比喻为滋润花的“血雨”,生动贴切,发人深思,富有哲理。
7、综合性学习。(5分)
(1).先改正下边广告中的错别字,然后说说你对这一类广告的看法。(2分)乐在骑中(摩托车广告)随心所浴(热水器广告)
(2).“110报警台对社会的承诺是:有警必(),有灾必(),有难必(),有求必()。”括
号中依次应填的词是()(1分)
A、应、帮、救、出B、出、救、帮、应
C、应、救、出、帮D、出、帮、救、应
(3).写出二个关于月亮的美称、;写出一句与月亮有关的诗句:(2分)
二、阅读理解(31分)
(一)、阅读 《羚羊木雕》中语段回答8—10题。(6分)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慢慢地点燃一支烟,静静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
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
义的朋友!
8.妈妈说:“要不我和你一起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选择最佳答案()(2分)
A.怕“我”一个人出门胆小,要陪“我”去。
B.怕“我”有情绪,陪我去,可以减轻“我”的反感。
C.说是“一起去”,实是逼“我”去,非要讨回羚羊不可。
D.“一起去”说明事态的严重性,告诫“我”千万不能把贵重东西送人。
9.文中写:“‘不!’我哭着喊了起来。”又写:“我没有理由了。”这说明“我”在父母威逼下的什么态度?
()(2分)
A.坚决反抗。
B.无可奈何,只好服从。
C.虽然内心不服,但行动上勉强服从。
D.虽然说“我没有理由了。”但内心是不服的。
10.“我”心里难过极了,这说明了什么?请选择()(2分)
A..说明“我”脆弱。B.说明“我”的无可奈何。
C.说明“我”的感情被伤害了。D.说明“我”觉得父母太不讲理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11分)
捡来的手机
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我觉得稀罕:“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
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我似乎猜到他的心思,给了他三条提议:
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
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③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
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
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5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
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我很惊讶,也很欣慰。
④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
想就说:“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也赚不到钱。我丢
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可劲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
愧。做过亏心事,就算别人不知道,还有苍天在看着呢。”儿子不再言语。
⑤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估
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
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
谢您啦,叔叔!谢谢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
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⑥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
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⑦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
11.本文安排故事的结构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围绕手机展开故事情节;二是围绕儿子的情绪展开故事情
节。请你依据文章思路填空:(2分)
①故事情节:()手机——讨论如何处置手机——()手机——回顾还手机情景
②儿子的情绪:惊喜 ——()—— 心情很好 ——()
12.儿子不愿把手机交给学校,我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对他的那番评论,我为什么又感到“欣慰”?
(2分)
13.文章第⑤段对小伙子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手法?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4.“我”表扬儿子“善良”“不虚伪”,请你写出儿子的“善良”和“不虚伪”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2
分)
15.课外链接:南京的彭宇在街上扶起摔倒的老人,却惹官司上身,被一审法院判赔老人损失,让不少人
觉得好人难做,那么,当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请说说你的想法。(2分)
(三)、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16—20题。(1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6.用“/”为下面句子各划出一处语意停顿。(1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②.元方入门不顾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去后乃至。乃:()(2)尊君在不?不:()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4)君与家君期日中。君:()
18.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9.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说出你的看法。(3分)
20.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2分)
三、作文(40分)
21.题目:我从来没有这样感到
在生活的海洋中,有些事使你感到快乐、激动;有些事使你感到苦恼、懊悔;有些事又使你感到惊讶、反感„„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来写。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在空白处填上一个表达心理感受(悲伤、难过、后悔、烦恼、惊喜、开心......)的词语。
2、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3、字数在600字左右。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4-2015学年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5分,第1-9题每空1分,第10题2分,书写1分)
1、窈窕淑女。
2、,白露未晞。
3、,风多杂鼓声。
4、,载不动,许多愁。
5、锦江春色来天地。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为国效力的愿望的句子是:。
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为国杀敌的壮志的句子是,,。
8、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义”与“利”的选择,面对选择我们常引用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的一句话来自勉,这句话是“ ”。
9、我们常引用的《曹刿论战》中用以强调作战要靠鼓舞士气的成语是“ ”。
10、广州亚运会是继上海世博会之后的又一次盛会,学校文学社为弘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特举办征联活动。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 奇新靓美广州韵。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家学派的经典之一。(2分)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衡于虑()(2)而后作().. 1
13、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哪两个条件非常重要?(2分)
14、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造就人才”的观点,但是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造就人才”,你如何看待“顺境”与“人才”的关系?请结合事例谈一谈。(2分)
15、请根据本文的主题,结合你的阅读或生活感悟,补全下联。(2分)
上联:炀帝沉迷安乐,后亡国死身
下联: 身处忧患,【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分)
(1)仲尼厄而作《春秋》()(2)不韦迁蜀()..
17、文中列举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丢草绳
小时候,每年的夏天,体弱多病的我总要生上那么几天的疟疾。多少年来,我对夏天总怀有一种畏惧的情结。
每次疟疾来时,先是怕冷,然后就是发高烧。冷的时候整个人浑身都在打着颤,三十几度的天,即使裹上两床被子也还是不住地发抖。等过了一两个小时后,人就开始慢慢地发起烧来,体温最高时可以达到四十度,常常是高温过后,嘴唇上总要留下一排水泡。每次疟疾过后,本已消瘦的我就愈发显得面黄肌瘦了。
患了疟疾,多半是听之任之,家里没钱给我找医生。每次看到我生疟疾时那副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总是既焦急又难过,但毫无办法,她惟一能够做的,也就是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病魔快快从儿子 身上走掉。
有一年夏天,我病得特别厉害,时间又拖得特别长,母亲心急如焚,人明显地憔悴了,眼睛也红红的,大约是哭过了。
后来,母亲不知在何处打听到了一个“好办法”:让生疟疾的人,找一根草绳系在腰间,过上一夜后,第二天早上,将那根草绳解下丢在路口,如果有人从草绳旁经过,那么,这人就会带走草绳上的疟疾,而原来生疟疾的人也就会好了。得到这样的“好办法”,母亲并没有露出喜色,反而更加唉声叹气了:“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带去也不忍心啊!”但看到我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终究还是昧着良心按那方法做了。
记得那天晚上,母亲一边给我系着草绳,一边还心事重重地说:“你这个病秧子,咋就这般累人!”我知道,母亲之所以呵斥我,其实是因为她的心里很矛盾。
一个不眠之夜过后,天色还没有完全亮,母亲就将我腰间的那根草绳解下,然后,趁着朦胧的夜色,匆匆地丢在了一条并不很远的乡间小路上。丢下草绳后,母亲便逃似的跑了回来。
到家母亲还喘着粗气,过了好一会,她才定下神来。她轻轻地安抚着我:“没事了,妈已为你丢了草绳……”
然而,非常不争气的是,虽然母亲为我丢了草绳,但我的病却并没有因此好转,反倒烧得越来越厉害了,这不由得使母亲更加失望和惶恐起来。
一天,在我迷迷糊糊发着烧、无力地躺在床上的时候,邻居家有位叫“三姨”的来看望我。三姨不是我的嫡亲三姨,是村上一位很普通的妇女,称她为三姨,仅仅是一般的客气。坐在床沿,三姨用手摸了摸我滚烫的额头,心疼地说:“这伢子,真是遭罪!”母亲也就愈加悲叹了,她说:“在往日,烧上几天也就好了,这次都拖了这么多天,还没有见好的样子,真不晓得是怎么弄的!”然后,她就开始抹起泪来。
三姨的眼也红红的,她没提看病的事,她知道母亲没钱。“你给他丢过草绳了吗?”过了一会,三姨问。母亲显得很不好意思,说:“丢过了,但是没用,你看这伢子还是这样病着。”
三姨问母亲将绳子丢到了什么地方。母亲告诉了她。三姨拍了一下腿说:“你怎么将绳子丢在那儿呢,那条小路根本就没有人走,没人走,怎么能带走伢子的病呢?”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可母亲又说:“其实也不忍心,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带去呢!去时我只将那绳子朝那儿一丢就算了,也没想那么多!”三姨没有再说什么,她与母亲都望着躺在床上的我。
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晖将乡村照得金黄金黄。母亲将三姨送出屋,说了些客套话,然后,返身回到屋里为我敷了湿毛巾,倒了一杯开水,出去了。
母亲是打算去菜园掐一些菜回来做饭的,但很偶然的一瞥,母亲怔住了。母亲发现,刚刚从我 家走出去的三姨,正快步朝着母亲丢草绳的那条小路上走去……
提着空空的竹篮,呆呆地立在菜园里,母亲的脸上流出了许多泪花。
后来,母亲就常常对我唠叨起这件“丢草绳”的事情。我也常常想起那个令人难忘的夏天,想起那位并不是我嫡亲的三姨。
18、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4分)
祈祷()一瞥()偶然()呵斥()....
19、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4分)
(1)每次看到我生疟疾时那副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总是既焦急又难过,但毫无办法。....(2)有一年夏天,我病得特别厉害,时间又拖得特别长,母亲心急如焚,人明显地憔悴了,眼....睛也红红的,大约是哭过了。
20、母亲为什么要“趁着蒙蒙的夜色”,“匆匆地”将草绳丢在了一条并不很远的乡间小路上?(4分)
21、文中“提着空空的竹篮,呆呆地立在菜园里,母亲的脸上流出了许多泪花”一句创设了无限的意境,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4分)
22、作者曾因疟疾“对夏天总怀有一种畏惧的情结”,但在结尾说“我也常常想起那个令人难忘的夏天”,这个夏天让作者难忘的是什么呢?(4分)
23、三姨对“我”的关怀尽在不言中,有许多时候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无言的爱中,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感受。(5分)
(三)、名著阅读(5分)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②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②当不过,讨饶。①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①看时,只见②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①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①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②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24、上述情节选自《 》。(1分)
2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情节。(2分)
26、选段中的①是,他的绰号是。(2分)
三、写作(40分)
27、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作文⑴ 题目:在爱中成长
作文⑵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请用“××”代替。
第三篇: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 阅 读题(78分)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绝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摘编自朱光潜《谈 美书简》)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C.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入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
D.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B.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它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
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在音节上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B.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另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C.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D.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入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23分)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陈情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除臣冼马 除:革除 B.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C.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5.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B.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 C.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D.①报养刘之日短也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6.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中。(14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7分)(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7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2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小题。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8、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6分)
答:
9、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6分)
答:
四、名篇名句默写9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4)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6)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6分)
傻牛然
牛然是我们初中时的同学,他的脸上永远挂着谦和的笑。他长着一个大脑袋,一双大耳朵,穿着一双他老爸扔掉的大头鞋。平日上学,背一只他姥姥去菜市时,买菜用的大提兜兜。牛然的样子笨笨的,傻傻的。我们都说牛然有点傻。
“牛然,擦黑板去!”牛然听到我们的叫声,便会把黑板擦得一尘不染。不知道擦黑板,根本不必那么使劲,让自己一头一脸都是粉笔末。
“牛然,明天替我做值日。”次日早上,牛然便连玻璃也给擦了,连楼道也给拖了。不知道,那只是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值日,只要扫扫地就行。他卖了力气,还被我们骂得要死。偶有时候,我们会心血来潮,想法气气老师,把老师教课用的书本里夹个小虫子,或在她的座位上画个小乌龟。老师发现,总会气鼓鼓地站在我们面前,把锐利的目光扫向我们,然后大声发问:“谁搞的?”全班举手,异口同声: “牛然!”然后哄堂大笑。牛然也笑着,像是为我们担负着。老师自然不信:“牛然你说,是谁干的?你说谁,肯定就是谁!”老师望着牛然,满眼鼓励的目光。
牛然站起身,目光同样扫视大家。这时他说谁都行,说谁就是谁,不必太认真。平日班上,整他耍他,拿他开心的人多了。可他没有找出谁:“不知道。”牛然老实地向老师回答。我们就知道牛然肯定会是这样回答,他肯定就会这么老实,这么蠢笨。牛然不会错怪任何人。不会抱怨任何人:“牛然,你怎么这个脾气,将来是要吃亏的!”老师对牛然愤愤。
一次下大雨,好大,好大的,学校前面的路全被淹没了,白茫茫一片。老师说,谁在前边带路?我们把牛然推在了前头。他几次摔在沟里,一身泥水,却微笑着,把我们一直带回家。一次班上野炊,要从家里带各种用具。老师分配了我们谁该带什么,是锅,是碗,是米,是面„„下课了,大家蜂拥到牛然的面前,再把任务一一分配给他。
第二天,牛然背着锅和碗,米和面,油和醋„„把他们家的东西都背来了。东西压在他的身上,似小山一样。牛然一头一脸汗水。老师惊得瞪大了眼睛,接着巡视我们,我们全都两手空空。牛然的样子,第一次让我们感到惭愧。中学快毕业时,我们又长大了一些,多少懂得了一点人世间的道理。一次选班长,大家不知为什么,举手选的竟然都是牛然,特别的一致。老师看着我们齐刷刷的手臂,眼里含了泪花。我们也被自己所感动。我们知道,牛然不是班上学习最好的,牛然更不是班上最聪明的。甚至牛然什么也不能胜任。他是班里最笨,学习最差,做人最傻的。但我们却诚恳地愿意选他。老师说,今后你们谁愿意帮助牛然做事?大家的手又都齐刷刷地举起来,我们都愿意帮助牛然。牛然是个班长,但班长的事,却由我们去做。多少年过去,我们还时常想起牛然。想他的微笑,想他背着一身的锅碗瓢勺,想我们为什么要选他当班长。
其实,无论是在什么工作岗位上,有时我们反而爱选牛然这样的人做我们的上司。聪明的人,有能力的人,出类拔萃的人,我们的身边并不缺,甚至有的是。可我们不是担心,就是害怕,并不完全信任他们。在我们的生活里,都曾出现过与牛然相似的人。在许多领域里,我们面对某个关键人选时,有意无意中,我们会寻找像牛然这样的人去担当。至少我们希望能从某个人的身上,看到与牛然相似的影子。我们喜欢牛然。
我们自然不是看中牛然有点傻,而是他的善良,和从他身上,让我们一再品味到的对生活的那种真诚与待人的厚道。无独有偶,在世界许多显赫的行业,重要的领域里,大名鼎鼎的董事长,总经理,掌管大印的人物,不一定都是出类拔萃的,不少人反而更像我们的傻牛然。
为此,很多人大为惊奇,深感疑惑。总是发问,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当家掌权?甚至背后要去悄悄地了解他的阅历,问他曾经几何,做过何等的伟业。其实不必问了,因为人们从小到大,都会喜欢像牛然这样的人。不必担心,牛然的事,大家都会帮着去做。(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牛然“穿着一双他老爸扔掉的大头鞋。平日上学,背一只他姥姥去菜市时,买菜用的大提兜兜”说明牛然家境贫寒。
B.“牛然,你怎么这个脾气,将来是要吃亏的!”老师对牛然愤愤然是因为,老师认为牛然明明知道,却故意包庇做坏事的学生,一味怕得罪人,这样的老好人将来会吃亏的。C.牛然什么也不能胜任,而我们却齐刷刷举手选他当班长。是因为我们大家都觉得愧对牛然。
D.文章作者反复提到“牛然的微笑”,是通过神态描写表现牛然是—个不计得失的真诚的人。
E.“在许多领域里,我们面对某个关键人选时,有意无意中,我们会寻找像牛然这样的人去担当。”这说明人都有嫉妒心,更愿意选比自己差的人去担当重任。(12)小说中的牛然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13)从结构上看,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牛然这个人物形象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8分)
67-
第四篇:b1云南省师宗一中201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师 宗 一 中 七 年 级 上 学 期 第 二 次 月 考语 文 试 卷
班次:姓名:
(全卷四个大题,含25小题,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卡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自己保留,答题卡交监考教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l~7小题,其中l~6小题,每小题2分,第7小题8 分,共2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2分)
A蜕(tuì)变玷(diàn)污诅(zǔ)咒倔(juã)强 ....
B堕(duò)落贪婪(lán)禀(bǐng)告奢(shē)侈....
C应 和(hâ)水藻(zhǎo)澹澹(dàn)栖(qī)息 ....
D枯涸(hã)迸(bâng)溅酝酿(niàng)梦寐(meì)....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酝酿茏罩花枝招展呼朋引伴
B镶嵌湛蓝以往情深清澈见底
C响晴空灵返老孩童宽敞明亮
D缘份恩泽波光粼粼春燕啄泥
3、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B、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C、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
鸟。(连非常细小的地方都看得很清楚。)
D、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清闲安逸。..
4、只用了一种修辞手法的是()(2)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5列各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B、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我知道今天卫生委员安排谁打扫教室?
6、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的信念》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生于波兰,曾两次获诺贝尔奖。
B、《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作者是孔子。
用心爱心专心 1
C、《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选自《当代少年》。
D、《观沧海》的作者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7、根据提示填每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
空不得分)
⑴,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⑵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⑶《观沧海》中体现作者有气吞山河、一统天下之势的诗句是:⑷写出《次北固山下》中的颈联:
⑸《天净沙秋思》中抒发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⑹,志在千里。(《龟虽寿》曹操)
⑺,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⑻子曰:岁寒。(《论语》)
二、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含8—9小题,共6分)
8、护士犹如天使,捧出自己的爱心,温暖了每个病人。(4分)
农民如。
教师如。
9、当前一些广告词滥用谐音,不利于语言的规范化。请恢复下列用语的本来面目。(2分)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改正:金非锡比(金饰店广告)改正:
三、阅读(本大题含10—24小题,共44分)
(一)(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这首诗写的是西湖季的景色。(1分)
(2)抓住颜色词语简要分析后两句所写的景象。(3分)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论语》六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乎?”
⑥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吾日三省吾身。()(2)学而不思则罔()..
(3)死而后已()(4)勿施于人()..
12、翻译文中两个划线的句子(4分)
(1)
(2)
13、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4分)
(三)(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
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
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
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静默着。
14、本文作者是朱自清,选文分别是图和图。(2分)
15、选文①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文中
摘抄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处(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4分)
①触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②嗅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③听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④视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
16、“密密地斜织着”一个“斜”字不仅在写春雨,而且也写了。“黄晕”是写色彩的,与选段中和两字呼应。(3分)
17、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仔细揣摸下列语句,并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4
分)
①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2分)
②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2分)
(四)(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4题。
一颗豆粒
⑴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⑵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丈夫因交通事
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庭判成了加害
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⑶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⑷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炭
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全部家当。⑸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6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工作,中午去学校
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大儿子身上。
⑹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还是那么清苦。他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让孩子这样苦熬下去呢?她想到了死,想和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人间,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⑺有一天,母亲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锅里泡着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当菜吃,豆子烂了时少放点酱油。
⑻这天,母亲干了一天活,累得疲惫不堪,实在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孩子们一块死去。
⑼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忽然,母亲发现当哥哥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写道:
⑽“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时放进了酱油。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⑾“妈妈,实在对不起。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妈妈,求求您,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妈妈,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
⑿“妈妈,今晚上您也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妈妈,谢谢您。不过请妈妈一定保重身体。我们先睡了。妈妈,晚安!”
⒀ 泪水从母亲的眼里夺眶而出。
⒁“孩子年纪这么小,都在顽强地伴着我生活„„”母亲坐在孩子们的枕边,伴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一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时残留的一粒豆子。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她决定把它当做护身符带在身上。
⒂十几年的岁月流逝而去,兄弟俩长大成人。他们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双双毕业于妈妈所chōng jǐng()和期望于他们的一流国立大学,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⒃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时刻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
18、给下面加粗的字、词注音:(3分)
辗转()被褥()chōng jǐng()
19、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2分)
答:
20、第④段作者在一一描写了“她”家的家当后,又强调“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一强调?(2分)
21、第⑥段中,母亲为什么想到了死?(2分)
答:
22、第⑾段中,大儿子为什么向母亲道歉?(2分)
答:
23、第⒁段中母亲最终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为什么?(2分)答:
答:
24、读完《一颗豆粒》后,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分)
四、作文(50分)
25.题目:那一次,我回首往事,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那一次,你真感动;那一次,你长大了;那一次,你重新振作„„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请你从生活中选择一件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记叙文。
答:
第五篇: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1
西和二中2015—2016学第一学期高二月测试题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 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 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 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 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 1 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径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摘编自王芳 《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 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 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
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C.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
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
B.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捎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货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
《史记》一二○卷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 ②算:竹器 ③推毂:推荐 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
⑤逋负:拖欠款项
4.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翕然:一致的样子
B.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问候
C.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 行:辈,辈份
D.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遗:遗留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郑庄清廉节俭的一组是()
①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②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③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④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⑤郑庄行,千里不赍粮
⑥卒后家无余赀财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C.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总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D.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
7.翻译句子(6分)“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诗歌阅读
踏莎行•春暮 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墉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8.“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面面?(6分)9.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2分)
10.(1),知来者之可追。识迷途其未远。
(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向行人问路,但遗憾天刚刚亮,不能及时赶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5)《滕王阁序》中,描写落霞飞翔,青天碧水,天水相接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4分)11.阅读人物传记,回答问题。
传奇童星——秀兰·邓波儿
秀兰·邓波儿的一生堪称传奇,是一个80多年不老的神话。因为她,才使儿童演员真正成为明星,受到众人的关注。无论男女老少,不论国籍语言,他们爱她,爱她蜷曲的头发、甜甜的小酒窝、亮晶晶的大眼睛、欢快的歌舞。她像天使一样给人们带来了欢笑,驱散了人们心中的忧愁,让人感受到世间最真最纯最美的东西。
1928年4月23日,秀兰·邓波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邓波儿之所以能成为明星,她的母亲功不可没,因为年轻时曾向往银幕生活未能如愿,她便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培养女儿上。婴儿时的邓波儿就已经显露出天使般的甜美模样,并且遗传了父母的才华,不但有着出色的嗓音,而且表现出惊人的动作协调性。母亲喜欢跳舞,就教她跳舞,3岁时,还安排她进入米格林幼儿舞蹈学校接受训练,这是好莱坞星探经常出入的地方。4岁时,她被导演看中,拍摄了系列片《小听差》。5岁的她签约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6岁时,她因在《起立欢呼》中出色的歌舞表演崭露头角。仅在 5 这一年,她就为20世纪福克斯公司拍摄了10余部影片,其中《亮眼睛》一片使秀兰·邓波儿一跃成为众人皆知的小明星,她的歌声也家喻户晓。1935年2月,年仅7岁的秀兰·邓波儿接过奥斯卡特别金像奖。并成为有史以来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孩子。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邓波儿也许是最符合这个标准的。但成名过早是要付出代价的。成年以后,邓波儿回忆起她的童年时曾说,“我只过了两年懒惰的婴儿生活,以后就一直在工作了。”“6岁那年我就不相信真的有圣诞老人了,那天,妈妈带我到一家百货商店去看圣诞老人,可圣诞老人却让我给他签名。”小小年纪的她,每天必须工作5个小时,周末通常在8个小时以上,此外还要每天跟私人老师学习3个小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银幕上的小天使除了小小年纪就创造了演艺事业的辉煌之外,在成年之后还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开启了人生另一个华彩篇章。
20世纪60年代起,秀兰·邓波儿开始活跃在美国的政治舞台。1969年,尼克松任命她为第24届联合国大会代表。1974年福特总统当政期间,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加纳女大使,两年后又担任国务院礼宾司司长。对于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此要职的女性,福特总统的评价是“一流”。
70年代,邓波儿患上了乳腺癌,她勇敢面对,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乳腺癌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还是一种难防难治的疾病,特别是要切除乳房,这是令很多女患者最不能接受的。但是邓波儿不仅做了手术,还在电视节目中向公众袒露了病史,她成为第一个勇于公开病情并倡议防治乳腺癌的名人。当人们问她“如何与乳腺癌作斗争”时,她答道:“如果什么也不做,情况只能变得更坏,我相信上帝和我的医生。”对患有同样疾病的妇女,她的忠告是:“不要害怕,不要坐在家里等,要去医院积极治疗。”正是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使她战胜了病魔,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很多患乳腺癌的妇女也转变了看法,不再羞于谈及病情,也不再不敢接受手术治疗了。
2006年1月29日晚,第12届美国演员公会奖在洛杉矶圣殿礼堂揭晓,秀兰·邓波儿被美国演员公会授予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她在演艺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在人道主义事业方面作出的贡献。美国演员工会主席梅莉莎·吉伯特在致辞中说,“我想不出有谁比秀兰·邓波儿更适合接受今年的终身成就奖了。她对美国娱乐事业作出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她对全世界的贡献更是鼓舞人心。她的生活是如此不平凡,在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作为一个演员而家喻户晓。此后她又作为一名外交官为国家服务30年。每件事,她都努力去做,而且一定要做好。她向人们展示了优雅、智慧和果敢,当然还有同情心和勇气。她是我孩童时的偶像,至今仍是。”在当晚的颁奖仪式上,78岁的邓波儿对台下的观众开玩笑说:“对于那些想获得终身成就奖的演员们,我的建议是,要尽早出道。”对 6 当今的年轻人,她的建议是:要做一个勇敢和纯洁的人。要听从你自己内心的召唤,不要受外界影响,要做一个真我。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A.文章以邓波儿童年成名、担任外交官和与癌症作斗争等相关内容为素材,为我们介绍了她传奇的一生,使我们对她有了深入的了解。
B.邓波儿幼年就得到了母亲的正确的教育引导,为了实现母亲年轻时的梦想,她刻苦努力,终于获得了演出的机会和演艺事业的成功。
C.文章说成名太早是要付出代价的。邓波儿的代价就是减少了童年的天真与快乐,也因为劳累过度而影响身体健康,导致她中年患上乳腺癌。
D.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是本文写法上的特点。正面描写表现了传主成名的过程,侧面描写多是借助他人评价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E.鉴于邓波儿在演艺方面的巨大名声和巨大成就,美国演员公会授予她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上,演员公会主席对她做出了极高评价。
(2)在作者笔下,邓波儿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分)
(3)邓波儿被誉为“传奇”人物,她的传奇之处有哪些?她的人生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9分)
四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社会要进步,就要大胆改革。不清除_________的旧观念,就不能更好的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去。(2)学习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善于向大家学习,跟大家一起进步,切不可 ___________,骄傲自大。
(3)科举考试对中国古代文人思想造成了禁锢,它的考试内容,也导致了中国文人轻视自然科学而以死记硬背式地读经,__________式地作诗文,纸上谈兵式地议论政事的风气。
A 固步自封 抱残守缺 胶柱鼓瑟 B 胶柱鼓瑟 固步自封 抱残守缺 C 固步自封 胶柱鼓瑟 抱残守缺 D 抱残守缺 固步自封 胶柱鼓瑟 13.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A.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C.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D.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俊采星驰 B 情在骏奔 ..C 园日渉以成趣 D 屈贾谊于长沙 ..1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乐夫天命复奚疑 B 访风景于崇阿 C 望长安于日下 D 寻程氏妹,丧与武昌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C.在热闹纷繁的氛围中,一个人应具备波澜不惊的定力,维持着精神一隅的宁静,等待着脱颖而出的机遇,把事情办好。
D.取消农业税,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C.④⑤②①⑥③ 五.写作。(60分)
B.②③①④⑤⑥ D.④⑥⑤①③②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蝴蝶从蛹茧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时,发现其艰难程度令人怜悯。他的妻子实在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茧上轻轻划了几道痕迹。当她看到蝴蝶轻松从蛹茧中出来时,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经“帮助”的蝴蝶身体特别肥大,翅膀特别小,根本飞不起来。
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