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课内 2
七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课内)测试卷
第1卷(选择题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停滞(zhì)呵责(hē)报酬(chïu)粉墨登场(mî)....
B.懊恼(ào)吉详(xiáng)盛名(shân)悄然兴起(qiāo)....
C.崎岖(qí)荒唐(huāng)诚挚(zhì)诚言不谬(miǜ)....
D.思辨(biàn)迷醉(zuì)鞭策(câ)川流不息(chuān)....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你使用的计算机已经到原予水平。
(2)当蚜虫在一片植物上大肆,只剩下残茎败叶之后,蚂蚁就把这群祸害转移到另一处食物充足的地方去。
(3)我一直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A.精确蚕食沉醉B.精确侵吞沉浸
C.准确蚕食沉浸D.准确侵吞沉醉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雷锋报告会”,使我们进一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B.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观众反应异常强烈,几乎到了人人谈论的程度。
C.随着“瓦良格”号航母航海实验的不断进行,海外对中国航母的关注在持续升温。
D.“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生死关头,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用爱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甩生命诠释了师爱的真谛。
4.将下面这个句子还原到文段中,正确的位置是()
我喜欢在雨后的山路上散步。
(A)我常走的那条山路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崎岖小路。(B)雨后走在路上,雨水裹脚,一 步一滑,常常弄得浑身是泥。(C)不过我还是乐于此道。(D)尽管我已年逾六旬,然而这种 弄得我浑身是泥的散步,至今仍给我带来说不出的喜悦。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
①出门在外,口渴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买一瓶水喝,瓶装水给我们的印象是干净和方便,尤其是高档瓶装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清白”,“从未受到过人类污染”。例如,“王岛云雨”产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那里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干净的空气”,雨水自然清洁无比;“公元前l万年”产自号称“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源”——加拿大卑诗省沿岸的冰川,水质更是纯正无比。然而,科学家指出,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不干净”。
②英国化学研究人员威廉〃肖迪克表示,装饮用水的塑料瓶生产过程就有污染隐患,因 为在制造瓶子的过程中,会使用含有锑元素的化舍物作催化剂,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也进入了塑料中。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威廉〃肖迪克对当地的15种热销瓶装水进行化学检验,结果发现天然地下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六十。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这个过程就像泡茶一样。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竟然增加了一倍。然而,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瓶装水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是24个月。另外,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而人们对瓶装水需求量较大的季节是温度高的夏天。肖迪克表示,虽然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③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米歇尔等人发现,不少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名为“双 酚A”(BPA)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与出生缺陷、发育问题、心脏病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高有关联。专家对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而一些国家已将该物质正式列为有毒物质。
④此外,荷兰研究者发现,瓶装矿泉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瓶装矿泉水对健康个体致病的危险可能有限,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婴儿,则有更高的感染危险。
⑤英国“水与环境管理协会”的执行主席尼克〃里夫斯还表示,瓶装水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仅在美国,制造这些塑料瓶就要消耗150万桶石油,这些石油可以供10万辆汽车使用一年。86%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年至1OOO年才能降解。这些塑料垃圾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含有重金属的灰烬。
5.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不干净”,下列归纳不准确的一项是()
A.瓶装饮用水的塑料瓶生产过程就有污染隐患。
B.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
C.瓶装矿泉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
D.瓶装水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名为双酚A(BPA)的这种化学物质已被一些国家正式列为有毒物质。
B.重金属锑元素一旦被人体摄入,就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C.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从石油中提取。
D.专家认为,在塑料瓶加工过程中所加入的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7.依据文章内容判断,下面四位同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同学说:“我喝的是高档瓶装水,肯定干净,水源来自加拿大卑诗省沿岸的冰川,从未受到过人类污染,水质纯正无比。”
B.乙同学说:“天热口渴的时候我习惯买一瓶水喝,但要注意在保质期内的水才不会危害健康。”
C.丙同学说:“瓶装水的塑料瓶不干净,所以我喝瓶装水之前,要把瓶子放在开水里泡一泡,消消毒,杀杀菌。”
D.丁同学说:“瓶装水多少都有点不干净,平时尽量喝白开水。”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候日:“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日:“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日:“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日:“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侯不应应:答应,理睬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掉转 ..
C.使人索扁鹊索:搜索D.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地、特意 ..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项是()
例句:桓侯故使人问之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火齐之所及也。..
C.此非楚之路。D.康肃受而遣之。..
IO.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桓公的病情在不断恶化,但他固执己见,不听医生的劝告,不及时治疗,终于病死。
B.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防患于未然,不能讳疾忌医。
C.扁鹊四次指出蔡桓公身体有病四次被拒。
D.这个故事教育人们有缺点、错误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酿成不可补救的严重后果。第Ⅱ卷(非选择题90分)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l)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诗文。(8分,每空2分)
(1)造化钟神秀,(杜甫《望岳》)
(2),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登飞来峰》)
(4)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8分)
泥泞
迟子建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 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 早春时光了。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
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 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莱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 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 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13.文章大篇幅写雪有什么作用?(4分)
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一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15.请写出作者“热爱这浑然天成的泥泞”的原因?(4分)
16.乡村的泥泞和城市的泥泞有什么不同?各有何作用?(6分)
六、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8分)
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邮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还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本校准备开展以“邮票上的学问”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个选题。(2分)
18.邮票种类繁多,搜集起来十分不容易。可是,如果我们做有心人,专门搜集与某一学科知识相关的邮票,日积月累,一定会有收获。请你写出两种收集邮票知识的方法。(3分)
19.小红是一个喜欢集邮的学生,有一天她把她的集邮册拿到班上给其他同学欣赏,小明却说:“这都什么年代了呀,还集邮,又没什么用„„”如果你是小红,你会对他说:“”
七、(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张剪纸画,一个泥塑娃娃,一辆玩具汽车,一个小风车……你一定有这样的小制作。它们倾注了你的心血和情感,让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请你写一篇以“的制作”为题 的作文。
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具体物件名称。
(2)不少于600字,诗歌除外。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第二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
、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样维护合法权益?
①向老师,学校,家长报告或反映情况。②向有关门报告。③向法院起诉。④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和方法。
4、“真倒霉!这次数学考试的成绩不及格,昨晚被我爸罚跪了两个小时,还做了一大堆家务。”玉宇说。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玉宇爸爸的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什么规定?侵犯了玉宇的什么权利?
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员不得虐待未成年人的规定。侵犯了玉宇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
⑵你对玉宇的爸爸有什么建议?
应遵守国家关于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的规定,自觉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抚养义务,不得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以及在思想上进行教育培养。
5、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有的同学据此认为,初中生违法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赞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其目的是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性,给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初中生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杀人、故意伤害、抢劫、Q###J、爆炸、投毒等都要负刑事责任。、九年级学生王某经常逃学旷课,欺负小同学。老师和家长多次教育他,可他就是听不进去。后来结识了社会上的一些闲杂人员,经常在学校聚会闹事,被公安机关拘留。之后,他仍不思悔,一天晚上,竟然持刀抢劫金项链1条,现金1000元,结果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9分)
(1)王某的行为中,哪些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属于犯罪行为?
(2)王某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说明了什么?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第三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第四单元作文
第周第课时本学期总第课时执教者焦丹清
训练内容戏剧大舞台单元第四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一、习作要求
.1、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最好是你的家乡戏)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
2、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像,编写一个小故事。
3、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有趣的经历,把它们写出来。
二、老师指导
【我要写】.七十年代,我国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国外公演。周恩来总理亲笔撰写海报:“欢迎欣赏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观众如潮,盛况空前。
这就是中国戏剧的魅力。难怪鲁迅先生在他的《社戏》中也说:“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是到赵庄去看戏。”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曾几何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每个角落都有着各富特色的地方戏,无一处地方没有票友的吹拉弹唱。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就是写了听戏或听戏过程的感受,我们也从中领悟到了戏剧的魅力。
【写什么】.由于影视文化快捷而广泛的传播,也许同学们对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不过我们可以采访或者询问家中长者,请他们说一说他们当时或者第一次看传统戏曲演出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查阅书籍,搜寻一些诸如梅兰芳蓄须罢演等名家逸事;或者就影视文化和传统戏曲你更喜欢谁开一次辩论会等等。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英特网、图书馆等,我们都可以去淘一番金。
我们可以将收集到的材料分类整理:如家乡戏发展史、辉煌史、优秀家乡戏剧目、精彩唱段等等,形成一些个具体的知识点。说不定,你还可以就此写一篇颇有价值的小论文呢。我们准备写这篇作文的时候,正是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那么,选择一篇课文,先改编成戏剧,再约几位同学参与排练,并且在班上的文艺晚会公开表演一番,亲身体会一下传统戏曲的魅力,不亦乐乎!
【怎样写】.一、介绍戏剧可以查阅有关资料,然后整理就可以了。
二、编写小故事,有两种情形:改编和新编。
改编就是在尊重原故事的基础上,就其中的细节,比如心理、对话展开大胆的想像,从而丰富人物的形象,深化主题,也让读者容易理解,产生共鸣,增强戏剧的感染力。
所谓“故事新编”,是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名著、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情节、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加以丰富想象,使其焕发现代气息,成为一个崭新的故事。
不管改编和新编,都要注意:一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如心理,如细节等方面的想象,但又不能天马行空;二要挖掘,挖掘出新意,绝不能泥古不化;三要和话题挂钩,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四是最好能和现实发生“关系”,能带点“刺”。但要注意两点:
要熟悉“故事”,即要了解原故事的必要背景、意蕴及其他相关知识,以避免内容上牵强附会、知识上张冠李戴,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前提。只有这样,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联系得上。举例来说,用《西游记》来写一篇作文,如果编孙悟空贪小便宜,好吃喜睡,时常耍一点弄巧成拙的小
聪明,那岂不离谱了?
要“新编”,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关键。写作时不要简单地复述原故事,不要拘泥于历史题材,必须加以生发改造,进行切合题意的必要演绎。最常见的新编方式是错位演绎,即时空错乱——古今杂糅,中外互通,熔于一炉。比如,将名著、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安排到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中来,展示他们崭新的行为、言语、心理等;又比如,写历史,但又艺术地穿插进某些典型的现代生活细节。
三、谈感想或者写有趣的经历,要做到真情实感。
【学生习作】(例文)
《梁祝》让我陶醉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总括听的感受,高度评价《梁祝》的价值。)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有哪一壶陈年佳酿比这筝曲更醉人呢,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筝音款款,一首引得众宾泪沾襟。(通过比较来突出听的独特感受。)
初听梁祝,是在西湖畔,我正凭栏远观西湖上迷蒙的雨雾,筝音借着雨声在耳边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突然共鸣,那流传的凄美故事,彩蝶的翩翩双飞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婀娜而至,时而嘈嘈切切时而如泣如诉,时而跌宕时而幽怨,春雨沾衣欲湿,人已泪流满面,未曾知道筝的21弦可以演绎出人间悲欢离合。(初听《梁祝》人已经被征服,被凄美的故事所感染。)
再听梁祝,在某个静谧的夜,乐曲从CD中流淌出来,回荡在夜空中,化成几缕逐月的烟云,几许拂面的晚风,(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乐声)灵魂开始舞蹈,没有忧愁没有烦恼,随着思潮飘舞,穿过回忆走过未来。(再听《梁祝》已化成灵魂的共鸣。)
现在,我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弹奏梁祝,编织梦想,轻拢慢捻,筝就是知己,可将心事付瑶琴,你知道筝是有生命的吗?指尖的弦在颤动,有时是佳人的微笑,有时是流浪者的愁肠百转,有时是夕阳近黄昏的无奈,闭上眼,千丝万缕织成一网情愫,带着心和灵魂上升、上升,空气中飘着花香,清脆的筝音传得很远,这是一泓永远的泉,我醉在其中。(用排比和联想形象地写出了感受,化抽象为具体。乐声在作者的眼里、心里,是人,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人,在向你倾诉。)
我想知道思绪中有多少道网,网罗了我全部的梦想,无论是华丽的网,朴素的网,空虚的网,真实的网,我都无力挣脱,只能在网中用指尖抚着网络,或哭或笑,或喜或悲,那都是我最真的情感。(用网在比喻音乐的魅力。)
点评:这篇佳作的第一个特点是语言的老练。作为初中生,作者的语言功底令做教师的也自叹弗如。排偶的运用,绝妙的比喻,词语选配的精致,引语的点化,段落的匀称,以及用词的避复,都十分老到。这样的文章,若无丰厚的艺术素养,是无法一挥而就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的真实。“在西湖畔”“初听梁祝”,泪流满面;“在某个静谧的夜”“再听梁祝”,灵魂随着思潮飘舞;“现在”“弹奏梁祝”,编织梦想,醉在其中。听的何等陶醉,奏的何等陶醉!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构思以及超过600字以后的篇末抒情,看出该考生作文时的从容和激情。文章是一篇相当温馨、动人,有着个人化感受的佳作。
第一次看戏
时间要回溯到1998年的夏天。
那一年我七岁,读小学一年级。放暑假后闲着无事,便到住在郑公的叔叔家去做客。
郑公是老区公所的所在地,常住人口上千,算得上是一个历史颇为悠久的农村集镇了,虽然不大,却很繁荣。
在我的记忆里,那年似乎是我第一次到郑公,什么都觉得稀奇。一天在集镇街道转悠转悠,听见一座门匾上写着“郑公剧院”的大楼房里传来锣鼓声和咿咿呀呀的唱腔。吃饭时告诉了奶奶,奶奶说:“哦,那是来了个楚剧团,在我们剧院演十几场呢。晚上我们看戏去!”
我要马上就去。奶奶说:“这时他们已经演完了,要等到天黑了又会再演一场。”
于是我便急切的盼着夜幕降临,不时的出屋去看街道上的路灯亮了没有。终于,当各家各户的灯光依次亮起来的时候,奶奶带着兴高采烈的我走出了家门。
走进剧院。嗬,剧院好大!里面到处都是人,说笑的,叫卖的,人声鼎沸。我感兴趣的是热闹,还可以吃瓜子。不多时,一阵锣鼓声响起,整个剧院顿时安静下来,像一只无形的巨手指挥着似的,人们停住了一切活动,目光集中处,幕布缓缓拉开,几个古装的人物在台上红红绿绿的动。奶奶说:“今儿演的是《杨四郎探亲》,就是那个杨家将的故事。”那时杨家将的事我不懂,我纳闷的是:夏天我们已经恨不得打赤膊了,古人穿这么多的衣服不嫌热呀?而且,像他们那样有话不好好说,还有什么锣啊鼓的叮叮咚咚吵闹不休,唱的也不如说的听得清楚啊……
那场戏的具体情节我并不很懂现在也大多记不得了,只知道当时一切都那么的新鲜:铿锵的锣鼓、悠扬的唱腔、古典的服饰、长长的水袖,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后来很少能在舞台上看到戏曲表演了。只有有时候,偶尔可以在电视里面看见一点,听他们咿咿呀呀的唱……
[点评]:作者比较全面详细的记叙了自己观赏一场戏曲表演的全过程。作文并不直接从看戏说起,而是拓开一笔,写到叔叔家的度假、介绍集镇风貌,直到第五自然段才进入剧场,然戏剧的情节依然不是作者叙述的重点,剧院的热闹场景,还有作者幼稚而天真的纳闷,写得相当生动细腻,也就写出了童真的趣味。如此看来,是不是有一点像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也许,这就是小作者追求的效果罢
当京剧碰到了摇滚
似乎是偶然,其实是必然。
人们在感叹着世界变化之快时,有许多外来文化偷偷闯进了我们的世界。
当京剧碰到摇滚,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呢?会不会京剧就这样黯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摇
滚的疯狂?或许到那时,中国人才会懂得国宝--京剧的风采。才会懂得珍惜。
幸好,这个社会还有那么一群人维护着这特有的文化。听过李纹的《刀马旦》,你就会明白,京剧碰到摇滚会怎样,才会庆幸自己的文化不会被时间遗忘,也才会懂得去珍惜它。只有像李纹那样,将中国自己的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才不会让自己那特有的宝藏遗之荒郊,才不会让自己无颜以对江东父老。
当京剧与摇滚结合,才是精彩的。我要向整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呐喊:“中国文化真精彩!” 当京剧碰到摇滚,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让我们看到文化的未来,也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点评: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进入,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作者能够以一种轻松的语言来写中
西文化的交流交融,确属不易。开头谈“京剧碰到了摇滚”是必然,结尾谈“京剧与摇滚结合,才是精彩的”,特别是中间部分结合在洋味十足的节拍里巧妙地填充了古老神秘、热闹非凡的东方戏曲种种意象的《刀马旦》来谈,不仅让人感到中国古老戏曲诱人的美
感与时尚的当代生活画面在这里进行着跨越时空的迅速切换,更使人产生对古老文化及美的神往。文章短小,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言之有物,是一篇短小精悍的佳作。
四、习作尝试
.题目
1、编写课本剧
在电视屏幕上看《三国》《水浒》,是不是觉得心旷神怡。从名著到影视剧,编剧功不可没。同样,课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范例,它又远不仅只是一个范例。我们可以做一回编剧,选择一篇你感兴趣的课文,将其改编为剧本,文题自拟,作文不超过1200字。
提示:按照我们所熟悉家乡戏曲的特色要求,将课文改编成家乡戏,排一排演一演,何乐而不为呢!编写课本剧,首先要注意编写台词。课文中的人物语言一般只是言简意赅的必要的陈述,而在剧本中,人物关系、心理活动、环境因素,甚至事件要素等,均要借助剧中人物的台词来交代。所以说,写好了台词,剧本就成功了一半。另外,场景、道具的布置和安排,还有故事情节在舞台上的集中等,均要注意得当合理。
题目
2、创作剧本
知道家乡流行的戏曲吗?也许,它现在还只是在少数人们口头流传。让我们拿起笔来,将这些极富地方色彩的戏曲定格在书本之上吧。还可以合理改造,让你的剧本更加精彩。题目自拟,1000字之内为宜。
提示:创作剧本和课文中将家乡戏改写成故事的训练模式刚好相反,与编写课本剧相近,不同的是原情节必须自己创造。要求选择身边新近发生的故事,结合舞台表演的要求,灵活设置道具。台词依然是本题训练的难点,可以参考编写课本剧的相关要求。
题目
3、话题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戏。不同的是,戏可以重演,人生却不能再来。请以“戏”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作文。
提示:要知道戏的假和现实的真,还有戏对现实的影射。一场戏,短的几分钟,长的百十小时,相对人生可谓短暂;人的一生数十年,相对时间长河来说更是渺茫。戏要让人们喜欢,必定要他本身非常精彩;人要让时间记住,则也必定要他的人生特别精彩。戏中的人和事是真真假假亦真亦假的,而生活中的人和事却一步都马虎不得。戏拍错了不妨再拍一次,人的路走错了只有悔之晚矣。作文可以单独写戏曲也可以写人生,还可以由戏联想到人生。要注意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有了真情才有好文章。
第四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作文
第四单元作文
第 周第 课时
本学期总第 课时
执教者
焦丹清 训练内容
戏剧大舞台
单元
第四单元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习作要求
.1、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最好是你的家乡戏)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
2、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像,编写一个小故事。
3、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有趣的经历,把它们写出来。
二、老师指导 【我要写】.七十年代,我国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国外公演。周恩来总理亲笔撰写海报:“欢迎欣赏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观众如潮,盛况空前。
这就是中国戏剧的魅力。难怪鲁迅先生在他的《社戏》中也说:“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是到赵庄去看戏。”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曾几何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每个角落都有着各富特色的地方戏,无一处地方没有票友的吹拉弹唱。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就是写了听戏或听戏过程的感受,我们也从中领悟到了戏剧的魅力。
【写什么】.由于影视文化快捷而广泛的传播,也许同学们对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不过我们可以采访或者询问家中长者,请他们说一说他们当时或者第一次看传统戏曲演出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查阅书籍,搜寻一些诸如梅兰芳蓄须罢演等名家逸事;或者就影视文化和传统戏曲你更喜欢谁开一次辩论会等等。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英特网、图书馆等,我们都可以去淘一番金。
我们可以将收集到的材料分类整理:如家乡戏发展史、辉煌史、优秀家乡戏剧目、精彩唱段等等,形成一些个具体的知识点。说不定,你还可以就此写一篇颇有价值的小论文呢。我们准备写这篇作文的时候,正是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那么,选择一篇课文,先改编成戏剧,再约几位同学参与排练,并且在班上的文艺晚会公开表演一番,亲身体会一下传统戏曲的魅力,不亦乐乎!
【怎样写】.一、介绍戏剧可以查阅有关资料,然后整理就可以了。
二、编写小故事,有两种情形:改编和新编。
改编就是在尊重原故事的基础上,就其中的细节,比如心理、对话展开大胆的想像,从而丰富人物的形象,深化主题,也让读者容易理解,产生共鸣,增强戏剧的感染力。
所谓“故事新编”,是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名著、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情节、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加以丰富想象,使其焕发现代气息,成为一个崭新的故事。
不管改编和新编,都要注意:一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如心理,如细节等方面的想象,但又不能天马行空;二要挖掘,挖掘出新意,绝不能泥古不化;三要和话题挂钩,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四是最好能和现实发生“关系”,能带点“刺”。但要注意两点: 要熟悉“故事”,即要了解原故事的必要背景、意蕴及其他相关知识,以避免内容上牵强附会、知识上张冠李戴,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前提。只有这样,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联系得上。举例来说,用《西游记》来写一篇作文,如果编孙悟空贪小便宜,好吃喜睡,时常耍一点弄巧成拙的小聪明,那岂不离谱了?
要“新编”,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关键。写作时不要简单地复述原故事,不要拘泥于历史题材,必须加以生发改造,进行切合题意的必要演绎。最常见的新编方式是错位演绎,即时空错乱——古今杂糅,中外互通,熔于一炉。比如,将名著、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安排到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中来,展示他们崭新的行为、言语、心理等;又比如,写历史,但又艺术地穿插进某些典型的现代生活细节。
三、谈感想或者写有趣的经历,要做到真情实感。【学生习作】(例文)
《梁祝》让我陶醉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总括听的感受,高度评价《梁祝》的价值。)
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有哪一壶陈年佳酿比这筝曲更醉人呢,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筝音款款,一首引得众宾泪沾襟。(通过比较来突出听的独特感受。)
初听梁祝,是在西湖畔,我正凭栏远观西湖上迷蒙的雨雾,筝音借着雨声在耳边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突然共鸣,那流传的凄美故事,彩蝶的翩翩双飞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婀娜而至,时而嘈嘈切切时而如泣如诉,时而跌宕时而幽怨,春雨沾衣欲湿,人已泪流满面,未曾知道筝的21弦可以演绎出人间悲欢离合。(初听《梁祝》人已经被征服,被凄美的故事所感染。)
再听梁祝,在某个静谧的夜,乐曲从CD中流淌出来,回荡在夜空中,化成几缕逐月的烟云,几许拂面的晚风,(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乐声)灵魂开始舞蹈,没有忧愁没有烦恼,随着思潮飘舞,穿过回忆走过未来。(再听《梁祝》已化成灵魂的共鸣。)
现在,我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弹奏梁祝,编织梦想,轻拢慢捻,筝就是知己,可将心事付瑶琴,你知道筝是有生命的吗?指尖的弦在颤动,有时是佳人的微笑,有时是流浪者的愁肠百转,有时是夕阳近黄昏的无奈,闭上眼,千丝万缕织成一网情愫,带着心和灵魂上升、上升,空气中飘着花香,清脆的筝音传得很远,这是一泓永远的泉,我醉在其中。(用排比和联想形象地写出了感受,化抽象为具体。乐声在作者的眼里、心里,是人,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人,在向你倾诉。)我想知道思绪中有多少道网,网罗了我全部的梦想,无论是华丽的网,朴素的网,空虚的网,真实的网,我都无力挣脱,只能在网中用指尖抚着网络,或哭或笑,或喜或悲,那都是我最真的情感。(用网在比喻音乐的魅力。)
点评:这篇佳作的第一个特点是语言的老练。作为初中生,作者的语言功底令做教师的也自叹弗如。排偶的运用,绝妙的比喻,词语选配的精致,引语的点化,段落的匀称,以及用词的避复,都十分老到。这样的文章,若无丰厚的艺术素养,是无法一挥而就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的真实。“在西湖畔”“初听梁祝”,泪流满面;“在某个静谧的夜”“再听梁祝”,灵魂随着思潮飘舞;“现在”“弹奏梁祝”,编织梦想,醉在其中。听的何等陶醉,奏的何等陶醉!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构思以及超过600字以后的篇末抒情,看出该考生作文时的从容和激情。文章是一篇相当温馨、动人,有着个人化感受的佳作。
第一次看戏
时间要回溯到1998年的夏天。
那一年我七岁,读小学一年级。放暑假后闲着无事,便到住在郑公的叔叔家去做客。郑公是老区公所的所在地,常住人口上千,算得上是一个历史颇为悠久的农村集镇了,虽然不大,却很繁荣。
在我的记忆里,那年似乎是我第一次到郑公,什么都觉得稀奇。一天在集镇街道转悠转悠,听见一座门匾上写着“郑公剧院”的大楼房里传来锣鼓声和咿咿呀呀的唱腔。吃饭时告诉了奶奶,奶奶说:“哦,那是来了个楚剧团,在我们剧院演十几场呢。晚上我们看戏去!”
我要马上就去。奶奶说:“这时他们已经演完了,要等到天黑了又会再演一场。”
于是我便急切的盼着夜幕降临,不时的出屋去看街道上的路灯亮了没有。终于,当各家各户的灯光依次亮起来的时候,奶奶带着兴高采烈的我走出了家门。
走进剧院。嗬,剧院好大!里面到处都是人,说笑的,叫卖的,人声鼎沸。我感兴趣的是热闹,还可以吃瓜子。不多时,一阵锣鼓声响起,整个剧院顿时安静下来,像一只无形的巨手指挥着似的,人们停住了一切活动,目光集中处,幕布缓缓拉开,几个古装的人物在台上红红绿绿的动。奶奶说:“今儿演的是《杨四郎探亲》,就是那个杨家将的故事。”那时杨家将的事我不懂,我纳闷的是:夏天我们已经恨不得打赤膊了,古人穿这么多的衣服不嫌热呀?而且,像他们那样有话不好好说,还有什么锣啊鼓的叮叮咚咚吵闹不休,唱的也不如说的听得清楚啊……
那场戏的具体情节我并不很懂现在也大多记不得了,只知道当时一切都那么的新鲜:铿锵的锣鼓、悠扬的唱腔、古典的服饰、长长的水袖,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后来很少能在舞台上看到戏曲表演了。只有有时候,偶尔可以在电视里面看见一点,听他们咿咿呀呀的唱……
[点评]:作者比较全面详细的记叙了自己观赏一场戏曲表演的全过程。作文并不直接从看戏说起,而是拓开一笔,写到叔叔家的度假、介绍集镇风貌,直到第五自然段才进入剧场,然戏剧的情节依然不是作者叙述的重点,剧院的热闹场景,还有作者幼稚而天真的纳闷,写得相当生动细腻,也就写出了童真的趣味。如此看来,是不是有一点像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也许,这就是小作者追求的效果罢
当京剧碰到了摇滚
似乎是偶然,其实是必然。
人们在感叹着世界变化之快时,有许多外来文化偷偷闯进了我们的世界。 当京剧碰到摇滚,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呢?会不会京剧就这样黯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摇滚的疯狂?或许到那时,中国人才会懂得国宝--京剧的风采。才会懂得珍惜。幸好,这个社会还有那么一群人维护着这特有的文化。听过李纹的《刀马旦》,你就会明白,京剧碰到摇滚会怎样,才会庆幸自己的文化不会被时间遗忘,也才会懂得去珍惜它。只有像李纹那样,将中国自己的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才不会让自己那特有的宝藏遗之荒郊,才不会让自己无颜以对江东父老。
当京剧与摇滚结合,才是精彩的。我要向整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呐喊:“中国文化真精彩!” 当京剧碰到摇滚,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让我们看到文化的未来,也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点评: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进入,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作者能够以一种轻松的语言来写中西文化的交流交融,确属不易。开头谈“京剧碰到了摇滚”是必然,结尾谈“京剧与摇滚结合,才是精彩的”,特别是中间部分结合在洋味十足的节拍里巧妙地填充了古老神秘、热闹非凡的东方戏曲种种意象的《刀马旦》来谈,不仅让人感到中国古老戏曲诱人的美感与时尚的当代生活画面在这里进行着跨越时空的迅速切换,更使人产生对古老文化及美的神往。文章短小,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言之有物,是一篇短小精悍的佳作。
四、习作尝试
.题目
1、编写课本剧
在电视屏幕上看《三国》《水浒》,是不是觉得心旷神怡。从名著到影视剧,编剧功不可没。同样,课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范例,它又远不仅只是一个范例。我们可以做一回编剧,选择一篇你感兴趣的课文,将其改编为剧本,文题自拟,作文不超过1200字。
提示:按照我们所熟悉家乡戏曲的特色要求,将课文改编成家乡戏,排一排演一演,何乐而不为呢!编写课本剧,首先要注意编写台词。课文中的人物语言一般只是言简意赅的必要的陈述,而在剧本中,人物关系、心理活动、环境因素,甚至事件要素等,均要借助剧中人物的台词来交代。所以说,写好了台词,剧本就成功了一半。另外,场景、道具的布置和安排,还有故事情节在舞台上的集中等,均要注意得当合理。
题目
2、创作剧本
知道家乡流行的戏曲吗?也许,它现在还只是在少数人们口头流传。让我们拿起笔来,将这些极富地方色彩的戏曲定格在书本之上吧。还可以合理改造,让你的剧本更加精彩。题目自拟,1000字之内为宜。
提示:创作剧本和课文中将家乡戏改写成故事的训练模式刚好相反,与编写课本剧相近,不同的是原情节必须自己创造。要求选择身边新近发生的故事,结合舞台表演的要求,灵活设置道具。台词依然是本题训练的难点,可以参考编写课本剧的相关要求。
题目
3、话题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戏。不同的是,戏可以重演,人生却不能再来。请以“戏”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作文。
提示:要知道戏的假和现实的真,还有戏对现实的影射。一场戏,短的几分钟,长的百十小时,相对人生可谓短暂;人的一生数十年,相对时间长河来说更是渺茫。戏要让人们喜欢,必定要他本身非常精彩;人要让时间记住,则也必定要他的人生特别精彩。戏中的人和事是真真假假亦真亦假的,而生活中的人和事却一步都马虎不得。戏拍错了不妨再拍一次,人的路走错了只有悔之晚矣。作文可以单独写戏曲也可以写人生,还可以由戏联想到人生。要注意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有了真情才有好文章。
第五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口头复述故事情节,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3、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感受人物身上所散发的独特精神魅力。
5、掌握采访人物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二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童年的朋友》(1课时)《一面》(2课时)《我的老师》(2课时)《展示华夏文化魅力》(1课时)《赵 普》(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 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三、课文教学设想: 《童年的朋友》是高尔基以孩童的眼光和内心世界去观察外祖母的形象的。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外祖母变得和大猫一样的可爱,外祖母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地打在了孩子幼小、纯真的内心世界里。外祖母亲切的语调,慈善的面容,对孩子平等、尊重的眼光,在作者的眼里,平凡的外祖母因此而变得伟大,从而对幼小的“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自学的方式,老师做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感受到外祖母的形象。文中几处肖像、神态描写教师都要做深刻的分析。
《一面》是以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青年工人的角度,描写了“中国文学的脊梁”----鲁迅的平易近人的形象。在教学中,首先要点出环境的衬托作用,而环境既有自然环境,又有社会环境,学生把握不住社会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作用,这一点老师应该给以适当的指导。其次,重点在于三次集中笔力对鲁迅肖像的刻画,而且写作的顺序的安排是由远到近的。最后,引导学生要学会提出疑问,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的老师》也是以孩子的角度观察老师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进行教学。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糖葫芦串”式文学,因此在学习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口头讲述发生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事,或者以扮演角色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表演中体会教师的形象,把握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线索。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是属于人物传记类文学,可以把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结合起来,采取记者采访贝聿铭,贝聿铭介绍自己的成就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记者与贝聿铭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贝聿铭的拳拳的爱国之心。
《赵普》是采用人物特写式的镜头展示了赵普的两个生活片断,同样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补充人物之间的对话,异曲同工地感受赵普的忠臣形象。由于是文言文,所以在教学中首先应解决的是文言字词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讲述赵普的故事,最后拓展到课外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深入把握赵普形象,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
十二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作者:浪彬| 时间:2005-5-31 19:04:4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12960
今后要继续以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教育不是搞转型产品,不是搞短平快的小企业的适应市场生存,教育更多地把古老的上一代逐渐积累下来的那些优秀的文化积淀传承给下一代人,它应该是很有规律的。通过检查,看到我们很多学生、老师、学校,已经培养了很多好习惯。
下一步,我们要以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
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我二十年不批改学生作业,但我说一句话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记。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预习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在实验中学时我就要求老师讲课别超过20分钟。昨天发给大家的材料-江苏洋思中学,“只讲四分钟”,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我从1979年开始,开学第一天就期末考试,把新教材的期末试题发给大家。这样做就是要学生会预习。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7、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市教委规定对学生实行量化作业,它的落实,一靠检查,二靠老师良心,老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常规量的学生可以接受,学生才能适应教育。浙江书生中学就特别强调这点。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出考试题的习惯。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高中学生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学生会出中考试题。
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十二个习惯,不要求齐头并进,各学校要有自己的特点,让老师以教书为乐,让学生以学习为快乐。这快乐要建立在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只有师生都成了学习、教育的主人的时候,教书这份工作才能真正成为乐园,才能使“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成为现实,使我们短暂的人生充满快乐。祝大家在尽到生存责任的同时,更多地享受到育人的快乐。
一个人从呀呀学语起,就开始与语文打交道了。每一个正常的人,只要他不聋、不哑、不瞎,语文就将陪伴他的一生。“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或者说语言文学。学好语文就是要学好语言、文字、文学,就要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我认为准备好以下几点会对同学们学好语文有帮助。
一.备工具书。
一个小学生从学会拼音,从开始识字起老师就教他查字典的方法,可以说,在人类的一切实用工具书中,字典和词典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了。每一个与语言、文字打交道的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人类这个无声的朋友,无声的老师。我们学习一辈子,就要同字典、词典打一辈子交道,一个人的知识再渊博,他也不可能认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他也不可能掌握每一个字、词的形、音、义。当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碰到障碍时怎么办?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向字典、词典请教。对于中学生来说,一本《新华字典》已不能满足需要了,最起码应该有一本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华词典》都可以。当然,学习语文方面的工具书还有很多,条件允许,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利用。
二.备古诗词。
东坡先生有言:“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国的诗歌艺术源远流长,江泽民曾说过:“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国家总督学柳斌早些年就讲过,素质教育就是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文素质乃是人的总体素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熟读优秀的古代诗文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优秀古诗文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心性形式、审美情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如果中小学生能沉浸其中心思口诵,含英咀华,对他们来说是无比快乐、幸福的事。这将会改变他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他们的人生底色,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学们,让我们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读,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与陶渊明同采东篱,和龚自珍共挥吟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精辞华章潜移默化的熏染下,进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美妙境地。
三.备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包含着先哲们对人生的感悟、经验、态度,有好多千古传颂的名句,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多掌握一些名言、名句,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如《论语》中的许多名句不仅可以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还可以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交友的乐趣。宋朝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很能说明学习名言警句的重要性。近人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激励了莘莘学子为祖国而努力读书。保尔•柯察金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他的这段洋溢着革命豪情的名言,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四.备时文。
多读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美文,这样的文章时代性、文学性、人文性很强。读了这样的文章,你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你会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学会做人。如《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就是一篇主旨深邃、蕴含哲理、构思独特、语言亮丽的精美散文。他借物说理,颇有时代气息。帝王蛾敢于面对苦痛,拼尽全力冲破难关,从而出现了生命的奇迹——自由自在振翅高飞;而另一些蛾子在人的帮助下,轻易地走出牢笼,结果“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通过鲜明的对比,作者明确地告诉我们:“没有谁能够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深刻的启迪:安逸酿苦果,磨难铸辉煌。它启示我们:人生的旅途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风雨,在困厄的逆境中,就要像帝王蛾那样,奋力拼搏,自强不息,在千锤百炼中展现出辉煌的人生轨迹。读了这样的美文,你难道不为帝王蛾的精神所折服吗?
五.备生活。
生活是我们一切活动的源泉,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很难有一双聪慧的眼睛。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从生活中吸取营养,获取教益,丰富人生经验,增长阅历。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不会对自然界的草长莺飞、宇宙的星转斗移熟视无睹,才会珍爱身边的一切。生活经验的积累、沉淀、增加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会与理解,形成知识迁移,情感体验得到升华。“语文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可以说,生活到那里,语文就到那里,“处处留心皆学问”。同学们,当你真正地融入生活时,你会发现语文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妙。
六.备积累。
马雅柯夫斯基说:“你要把一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的语言矿藏。”要学好语文,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是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语文知识的积累,主要是语言的积累和词汇的积累,多听、多写、多记这是丰富语言和词汇的重要的途径。哈佛女孩刘亦婷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刘亦婷的妈妈非常注意丰富孩子的语言和词汇,利用一切机会教孩子说话、认识事物,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和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对于中学生来说,做读书笔记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古训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阅读中动笔的重要。有的同学,书虽读了不少,令他心动的文章看过不少,优美的语句、新颖的论据也时时见到,可就是没有做读书笔记,看过的东西,时过境迁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明代文学家张溥读书时有一个好习惯,凡好书妙文佳句,必手录七遍。现代社会,信息发达,更是为我们积累知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各种报刊杂志、新闻媒介、互联网上的信息扑天盖地而来,如何有效地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就需要我们做好读书笔记。
学习语文的方法很多,以上只是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学习语文需要注意的一些方法、习惯。我相信,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习惯,你的语文能力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略谈写人记叙文的写法
作者:山东兖矿集团鲍店煤矿学校 郭金燕 时间:2005-11-25 9:12:5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4808
记叙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叙述、描写人物、事件、景物来表达一定主题的文体。记叙文内容上来看,可分为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和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侧重写人的记叙文,是把人作为主要记叙对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生活片段的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反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等。
在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它的写作步骤,是写好这类记叙文的关键:
第一,确定所要刻画的人物。在确定表现的人物时,要选择自己最熟悉、对自己影响大、和自己交往多的人;同时,还要搜集典型的事例能突出他某一方面的特征。这样写起来才易于把握人物形象,才能做到真实可信。例如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朝夕相处,写他熟悉的方面。这样文章才能充实,不空洞,才能使人物形象丰满,具体可感。
第二,精心选材,确立中心。“文章是灵魂,材料是血肉”,确定写作对象后,想一下此人的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事件当中,哪些事件你准备选用,对这些事件加以思考,从中找到这些事所反映的共性,这个共性恰是要通过所写的人物来表达的中心思想。确立了中心思想后,再从所选事例中精选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有些事例可能很新颖,对你的影响也大,但如果与你确立的中心关系不密切,不能支持中心,也一定要删去。
第三,恰当地安排详略。详略,指对所选材料安排时的处理。好的文章应该详略有致。在具体安排详略时,可以围绕中心,比较每个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最能突出中心的,要详写,次之较详,较略。这样安排结构,不但可使文章内容丰满,而且还会使中心思想更鲜明、更集中,更能恰当地表现人物形象。
第四,合理安排结构。材料的详略考虑好以后,就要合理地安排这些事例,找出最佳的排列顺序,以及考虑如何过渡、衔接等。从哪个角度入手,怎样收束全文,以什么为线索将材料串连起来等等。在此基础上,列一个提纲,使自己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觉,这样就可以下笔成文了。
最后是下笔成文和修改。根据提纲,书写时,一边写,一边在头脑中浮现出人物的形象与事件的经过。在写的过程中注意带着对人物的情感来回忆事件,边忆边写,力求一鼓作气,一气呵成。成文后还需要认真仔细地修改。在修改时先以读者的身份来默读全文,改正错别字、修改不通顺的语句和需要调整顺序的材料,力求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修改无误后,再清晰地誊写。
总之,我们在进行写人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只要能够把握住这些关键步骤,写人记叙文是比较容易写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