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时间:2019-05-13 01:0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第一篇:中国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执政能力建设目标体现了党执政的理念。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关于执政规律的理性思考和对执政观念的认定。科学执政是指对于执政规律的把握和应用。妥善处理执政中的各种复杂的关系和矛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决策,增强执政的科学性。民主执政是指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这是坚持科学执政的必然要求。党必须首先把执政活动纳入法制轨道,自觉遵守各项法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行使权力。

那么中国如果如何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从人民出发,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

我们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也有过失误的教训。坚持十六大提出的基本经验,认真总结和汲取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至关重要。

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通过改革开放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促进弘扬中华文明和借鉴国外文明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的拥护

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进一步把国家建设好,使人民群众丰衣足食、生活美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提高执政能力,最充分的体现就是发展,而科学发展观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际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加快实现现代化才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为现阶段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支撑。各行各业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关键。

在所有政党执政过程中都会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在不同性质的政党执政过程中,在不同的国情条件下,这些规律和准则的内涵和具体的体现方式又会有很大的不同。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正确地借鉴别人的经验,认真对待我们自己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提炼出来的基本规则,是我们从整体上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我们执政能力的一种体现。

第二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执政能力心得

践行胡锦涛同志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不断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是摆在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形势下,落实好、实现好、坚持好这一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是个关键,纪委领导更带头践行。s0100

一、要赢民心、顺~、造民福,为夯实共产党的执政根基竭心尽力。

要增强“民心”观念,情系于民。始终把“为民”作为党的核心要务。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极其重要的问题抓紧抓好。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弱势群体,特别是因下岗、失业、因病等造成生活贫困的弱势群体。

要致力真抓实干,取信于民。民心的向背,说到底是看执政党能否给民众带来实惠。我们一定要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要转变干部作风,服务于民。民心不可欺,纪委一定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痛下决心,彻底治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顽疾。要大力倡导“四个力戒和四个注重”:力戒虚假,注重实际。力戒漂浮,注重实践。力戒空谈,注重实干。力戒形式,注重实效。特别要注意珍惜民力,把有限的财力用到“为民”而不是“政绩工程”上。

二、要抓监督、抓纠风、抓教育,在推进反腐倡廉大业方面做出贡献。

首先要加强监督。蓬江区近期出台了一些重大举措,在加强领导班子监督的同时,重点抓好三个层次的监督。一个层次是加强对区直重点部门的监督。区委决定,由区纪委直接向区直9个队伍大或掌握财、物调配权的部门派驻纪检组(监察室),这是按市纪委要求率先开展的县级纪委派驻试点工作,派驻纪检组(监察室)的人员及业务工作均由区纪委直管,实行垂直领导。第二层次是加强对镇、街乃至社区党员干部的监督,每个镇街都配备了一名以上专职纪检干事,专司党内监督工作,保证监督到位。第三层次直接抓到村,将监督视线下移,开展“廉政进村”活动。

其次,要坚决纠正不正风。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反腐倡廉的突出问题:既着力解决大案要案,依法惩处~分子,又致力抓好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既着力抓“不廉洁”问题,又致力抓“不作为”问题;既着力抓机关作风,又致力抓部门行业风气。要盯住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开展纠风工作,对城市拆迁补偿问题、严格教育收费“一费制”问题、纠正医药购销和医药服务中的不正之风问题以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问题等,要结合正在进行的行风评议和行风评议回头看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再次,要强化教育。教育是基础,是治本之策,要通过加强教育,特别是通过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做到“四个结合”、达到“四个增强”的目的:与树立科学发展观教育相结合,增强真抓实干促发展的意识;与深入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相结合,增强勤政为~识;与认真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增强表率意识;与剖析~案例、强化警示教育相结合,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三、要立廉志、修廉德、践廉行,在清廉自守、廉洁从政方面做表率。

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是辩正的有机结合,领导干部不但要能干事、能成事,而且要干净干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干事,作为纪委领导,更是要做廉洁奉公、廉洁从政的表率。

要立廉志。这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需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领导别人执纪执法,监督其他人员廉洁奉公,首先自己必须过得硬,起到表率作用。要以焦裕录、汪洋湖、梁雨润等为榜样,清廉自守,模范带头,立志做“清官”。

要修廉德、践廉行。要将修廉德贯穿于从政过程的始终,纪委领导要在协调领导反腐倡廉大业中,自觉践行廉德,做到廉洁从政。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七慎”:一要慎始。二要慎微。三要慎言。四要慎好。五要慎独。六要慎友。七要慎终。

只有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纪委领导率先垂范、带领、监督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真抓实干,清正廉洁,才能真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务于民,造福于民,赢得民心,使党的执政地位坚不可摧。

第三篇:和谐社会党执政能力建设论文

摘要:治理国家是复杂艰巨的任务,关键在于执政党自身能力的建设。执政党建设是一个趋于完善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涉及前人的、老生常谈的、普遍一般的道理,更加依赖于自身不断获得的对自身、对世界的新认识,最终达到自强、富足、智慧、博大的至高境界。

关键词:转型期;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处于改革攻坚和经济接轨阶段,我们的执政党处在意气风发、并不断自我否定、反省、日趋成熟的时期。本文力图对我国执政能力建设尝试初步探讨。

一、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总结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经验,深入分析研究党执政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在复杂环境中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问题,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为民水平。

首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正确应对挑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党应对经济上的挑战,而且必须具备抵抗政治、文化、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反侵略能力,真正起到典范、领袖作用。

其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妥善处理利益格局调整中宏观微观各方面利益关系、增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始终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执政为民、增强人民对党的向心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最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增强全党拒腐防变能力、坚持立党为公、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迫切需要。我们党必须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高度严肃地对待权利运用和权利监督问题,认清所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

二、当前形式下执政党须具备的能力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表明我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我党驾驭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等五个方面的能力的工作可融入到以下层面。

(一)遵循明治原则、时刻明确任务、采取明智方法,实现民治、法治、理治,树立开明仁德威严的“大家长”风范

依照明治原则。“明”是透明,“治”是治理。执政党的职责、工作做到党自身和群众都清楚,党的职能范围、工作程序、效率成果等等各个环节透明,做到党内监督、党外监督、民众监督都落到实处,不给形式主义留空子。

时刻明确任务,是要执政党头脑清晰,时刻清楚自己是什么,该做什么,该怎样做,该做到怎样为止,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采取明智方法,既要灵巧机动,又要实心实意、实打实干。“虚浮”这个物质文明的衍生品必须剔除,不可任其蒙蔽眼睛、恣意生长,须知任何虚的都不长久,任何浮的都站立不住,克服投机取巧,克服所谓浮夸捷径。

民治,即“民”的治理。要做到使人民群众树立其坚定的信仰、勤奋淳朴的民风、文明优秀的道德素质。

法治,即依法治国。“法”不是苛刻的严刑律条,而是以人为本、合情合理,符合公众、社会道德常情要求的随时代变迁而不断修补完善的通过约束少数来为大众服务的有效的强制工具。

理治,即以理治国。“理”不是简单的道理,它要党对社会运行、历史发展的法理、规律有清晰的认识、准确的把握,能实事求是地制定、实施政策、方针、路线,以合理的定位、科学的手段、得力的做法达到民信、民服、民主,实现全民积极参与、全民治国为国。

(二)富国、富民、强兵,对外树立开拓、强大、和平的“大智慧”风范

“富国”即使国家富裕。经济实力的稳定发展、科技创新的层出不穷、资源环境的合理优化、外交往来的独立平等等等。

“富民”即使人民富裕。“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人民群众物质富裕,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素质。

“强兵”即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不仅要拥有不断进步的现代武器和领先技术,而且要加大尖端人才投入。中国壮大军事力量,出发点是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勇于肩负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使命,不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危害其他国家利益的“假和平”。

(三)海纳百川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把我们党放在世界政党的参照系里加以比较和审视,借鉴国外其他政党执政和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可以使我党更全面地认识自身,在对比中看到优长,弥补不足,大大有利于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三、当前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党风党纪面临的挑战

当前,党内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党组织上。制度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问题再度摆到面前,一些问题的消极后果不可低估,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会继续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动摇我党执政根基。

(二)全面改革中面临的困难

我党精确地把握住了社会转型这个大局,当前大刀阔斧的改革固然对党的能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全面实践和强化的机会,但机会多,挑战也多。

1、经济建设的负面效应。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国企现状不乐观,国企民企创新能力不强,进出口贸易壁垒有待打破,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城市虚假繁荣等问题。看似简单老生常谈的问题,却是难以根除的顽疾,经济建设是强国之本,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首抓的问题。怎样搞好经济建设,怎样协调经济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是对当前执政党能力建设的最严峻考验。

2、农业改革中的问题。我国地大物博,农村更是资源丰富,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农民才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强的革命力量、最朴实忠诚的信念,党的工作是否有成效首先得看农民们的生活状况是否好转。当前党把农村建设提到了更高的高度,见证了我党的日趋成熟,体现出我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和实干魄力。首先,中央特别强调农村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农改中,农村现代化有了很大发展,农民获得许多切实利益,但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交通不便、教育落后、娱乐设施缺乏、信息不畅等等大大阻碍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视野。其次,怎样完善农村监督机制也是重中之重。调动农民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仅对党的工作起到有效督促作用,而且能增多党群沟通、加快农改步伐。再次,贫富差距拉大,农村劳动力、土地流失严重的局面必须扭转。我国人口多,国情复杂,农产品经济收益相对微薄。那些在家没有致富机会和技能的农民,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导致劳动力剩余,他们宁愿涌进城市打工挣钱。这样,土地流失随之而来,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另外,城市扩建、企业用地、住房建设、滥伐林木等也是造成土地流失的一个方面。最后,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受教育程度有待加深、科学种田意识的深入不容忽视。经济水平的限制、客观条件的缺乏等等致使很大一部分农民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育,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使部分农民满足于温饱或小康现状,科学种田意识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

3、政治体制改革中的负面效应。建国以来,通过经济改革我们在很短时间内告别了温饱阶段大步迈向小康年代,成就卓著,政治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缓慢,而国家在这方面所做种种努力都是步履维艰。我国目前的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深入、攻坚阶段,作为领导者群体里新鲜血液、改革中革命因素的新任领导干部如何做好具体工作来树立领导在群众中的新形象、怎样将改革真正取得成效会是一定时期内的严峻考验。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做法

我党应按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加强自身建设。党的建设总目标是党的性质的反映,规定着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党建中思想建设是基础,法制建设是保证,体制构建是关键。

不断提高党的思想认识水平。必须在思想建设上做好以下方面:加强道德品质修养以防微杜渐;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质修养,自觉纯洁社交圈和生活圈;增强公仆意识和宗旨意识,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保我党生命力和先进性。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国家机器正常、稳定运行的必要保证。目前我国法制体系很多方面存在纰漏,时代迅速发展等客观条件的一系列变化都要求有法律的步伐及时跟进,而达到逐步的补充和完善。

精简干部队伍、强化检查监督体系。必须改革我国行政部门用人制度中存在的弊端,突出解决当前行政效率偏低、成本过高等问题,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使全社会进入一个经济、政治、社会和谐相处的良性运行阶段。

总之,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来自腐败,反腐倡廉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源头根治腐败,使我党执政能力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才大有希望,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宗洪.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4.2、陈士杰,陈策,严鸿华等.党建新探——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3、邵正平.基层党务实用手册——党务通[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4、吴养民.防线[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5、刘宗洪.按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加强执政党建设[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5(1).6、李宏民.当前职务犯罪呈现十大特点[N].检察日报,2007-03-28.

第四篇:政协与党执政能力建设情况思考建议

人民政协的建立承担了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政治结构的历史使命,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奠定了合法性基础。

人民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一致赞同下,于建国前夕产生的。中国共产党在取得解放战争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以后,于1948年颁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

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必须召集一个包含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人物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选举代表这个共和国的联合政府,才能使我们的伟大的祖国脱离半殖民地的和半封建的命运,走上独立、自由、和平、统一和强盛的道路。”[i]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人士热烈响应了这一号召,并认真参与了相关的筹备工作。1949年9月21日至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人民政协正式成立了。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承担起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会议“按照新民主主义的原则,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北京,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采用了义勇军进行曲为现时的国歌,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公元,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ii]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次会议,包含了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表现了全国人民的空前大团结。”[iii]。

毛泽东又强调新政治协商会议:“这是一个共同的政治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政治基础,这也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政治基础。这个政治基础是如此巩固,以至于没有一个认真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民主人士提出任何不同的意见。大家认为只有这一条道路,才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正确的方向。”[iv]由此可见,人民政协的成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民主人士的认同,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光荣地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奠定了法律基础和政治基础。

执政基础是执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执政党的群众基础与阶级基础关系着执政党的生存与发展。人民政协的巩固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民政协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为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比如,协商讨论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稳定物价、对财政经济工作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和统一领导、关于调整工商业方案以及关于土地改革、惩治腐败、惩治反革命等发面的重大决策事项。在完成了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历史使命之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协商机构,继续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从我国实际出发,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我国实行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的基本架构。在整个架构之中,人民政协作为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首先是作为党的一项执政能力提出来的。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报告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多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

第五篇:建党90周年征文关于党执政能力的研究

关 于 党 执 政 能 力 的 研 究

关于党执政能力的研究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思想,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研究,是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

关于正确认识和界定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把握各种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问题,抓住当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环节,对于明确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的基本思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课题,我们组织了专题调查和研究,现将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一执政能力的基本含义

能力是指能够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表示具备某种本领,并且能够达到某种程度和效率。能力具有实践性,是从实践中造就和积累的,并运用于实践,受到实践的检验。作为执政党,坚持长期执政、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能力,而且这种执政能力不是单一的指标,而是由执政过程中体现出的政治能力、经济能力、社会能力、文化能力等构成的综合体系。由此可以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作出概括:执政能力是执政党以国家机器为杠杆,在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综合运用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表达和整合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解决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引导社会整体进步,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

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动态的范畴,随执政环境、执政目标和执政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党的执政能力的核心是取得长期执政的合法性,不断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始终保持执政党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直接涉及党的思想理论、执政理念、执政主体、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制度机制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概念。执政能力从其思想理论形态看,表现为科学的执政理念和强烈的执政意识;执政能力的实现主体是党员领导干部、各级领导集体、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执政能力的依托载体是党的领导体制、制度体系和健全有效的机制。因此,评价党的执政能力根本上要看整体,首先要看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意识,关键要看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基础要看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模范作用,最后还要看是否具有科学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只有把这些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考察,才能对党的执政能力得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二党的执政能力包含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概括为五个方面,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有不同的含义,同时又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素。

科学判断形势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性要素。科学分析判断形势,是执政党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党的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创造性、永葆执政党生机与活力的决定性因素。只有科学判断形势,我们党才能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真正做到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使执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立于不败之地。

驾驭市场经济是党的执政能力鲜明的时代特征。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善于驾驭市场经济是我们党执政能力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资借鉴,需要进行长期的开创性的探索。这就需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握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把握机遇的本领,善于抓住短暂的历史大转变时机,推进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表率作用。

能够应对复杂局面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当今世界纷繁复杂,来自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界的挑战和考验接连不断,突发事件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增多,我们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执政环境。只有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我们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沉着应对,趋利避害,有所作为;才能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始终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协调、整合各种不同利益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坚持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性因素。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实现党的执政意图,是现代政党执政的基本特征。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善于把党的意志通过立法机关上升为法律意志,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这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关键性措施。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牢固树立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权力必须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与制约的观念,自觉做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模范;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纳入法制的轨道。

善于总揽全局的是党的执政能力的综合体现。总揽全局是综合领导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保证。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要求各级党委要坚持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集中精力抓好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有效实施党在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要求执政党必须善于协调各方,正确处理党与国家政权组织的关系,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及人民团体的职能作用,明确相互之间的职责分工与职能划分。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机关工作的领导,各级国家机关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作为执政党,只有把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

三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执政能力建设这一课题,我们在党校学员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专题研讨。从调查情况看,90%的领导干部认为目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仍然是执政党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分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简单陈旧,不能适应长期执政的需要。从总体上看,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依法执政、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性,但对如何依法执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保持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还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一些法律制度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还存在直接的矛盾和抵触,许多地方和部门仍然习惯于传统的领导方式,实际工作中以党代法、以权代法,侵害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等问题仍然严重存在。

2.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与十六大提出的“五种能力”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问卷调查表明,有59%的领导干部认为自身的能力水平不能适应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其中58%的党员干部认为自身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较弱;驾驭市场经济能力薄弱的占67%;缺乏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的占43%;依法执政能力较弱的占44%;总揽全局能力薄弱的占20%。从不同层次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能力的比较看,呈现逐级下降的态势。从问卷情况看,认为省部级干部领导水平和能力一般的占32%;市厅级干部水平和能力一般的占50%;县区级干部水平和能力一般的占56%,较差的占6%;乡镇级干部水平和能力一般的占51%,较差的占21%。从这种纵向比较看,越是基层,干部队伍执政能力薄弱的问题越突出。这种状况是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许多基层难以有效落实的直接原因。

3.基层组织建设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党的执政基础正在受到消蚀。从基层组织的情况看,目前国有企业数量减少,大批职工下岗分流,青年党员数量锐减,巩固党的阶级基础面临新课题;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明显滞后,目前仍有90%的企业是党的工作的真空地带,在已经建立党组织的私营企业中,党组织家族化、附庸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党员作用难以发挥;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依然存在,在推进村民自治的过程中“两委”关系问题又成为新的矛盾,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受到挑战。与此同时,宗教、宗族势力以及一些私营、外资企业等与基层党组织争夺群众、争夺影响力的问题日趋激烈。

4.对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解决不力,党群、干群关系令人堪忧。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各种社会矛盾和群众反映的问题采取回避和推诿态度,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导致矛盾激化;有些党员干部不是真心为群众服务,而是对群众发号施令,与群众的对立情绪日益加剧;有些党的干部甚至走到了欺压百姓,巧取豪夺的地步,为群众所痛恨和唾骂。此外,党内腐败现象的严重滋生,以及这些问题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状况,严重影响了执政党的整体形象和威信,败坏了党的声誉。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考验。

从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发挥的主观因素来看,主要是缺乏对执政规律和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深入研究,缺乏长期执政的忧患意识。问卷调查显示,有44%的领导干部提出目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长期执政规律的深入研究。一方面,执政党建设理论滞后于党的建设实践。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形态、社会阶层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仍然固守着许多传统的、夺取政权时代的思维方式,由夺取政权的党向执政党的理论转型还没有根本完

成。这是导致目前执政理念落后、执政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思想,缺乏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对执政党自身的改革缺乏应有的认识,不能从丧失执政地位的高度认识执政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些党员干部不是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地维护党的形象,而是有意无意地损害着党的形象。

从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发挥的客观因素来看,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存在着弊端,问卷调查显示,有63%的领导干部认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存在的弊端是影响和制约执政能力发挥的重要原因。在党的领导体制上,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模式,以党代政、党政不分、以权代法等弊端严重存在,这是导致官僚主义和特权等陈腐现象出现的重要体制性因素。在干部制度上,64%的领导干部提出干部制度的弊端是影响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原因。具体说就是曲解党管干部原则,把党管干部变成为少数人管干部,导致目前干部工作中“跑官”、“要官”和“买官”、“卖官”现象盛行,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问题严重。在监督制度上,还没有建立和形成中国特色的执政党拒腐防变机制。中国共产党法定的执政地位,使得我们党是在一种缺乏竞争和外在压力的状态下长期执政。历史的发展已经反复证明,如果缺乏对执政党的监督和制约,政党的发展动力和自我约束都会出现明显的缺陷。目前党和政权机关中官僚主义现象的滋生、腐败问题的大量出现、脱离群众的危险等,同对执政党以及党员干部的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三个重点环节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和增强执政意识为前提,以不断强化执政主体的作用为关键,以健全制度体系和形成有效的机制为保证,从整体上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执政水平的提高。

1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增强全党的执政意识。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即围绕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具体地说,就是要形成以巩固执政地位为目标,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执政党建设新思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党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的倾向。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真正使我们党能够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执政意识是党在执政以后对自身状况、客观条件、历史责任、奋斗目标,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一种深层次认识。增强执政意识,主要包括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依法执政的法治意识、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执政固本的基础意识、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等。历史的经验已经反复证明,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滋生骄傲自满情绪,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缺乏应有的警惕,最终走上脱离群众、重蹈历史“周期律”的覆辙。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执政党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只有具

有强烈的执政意识,党的建设才能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寻找执政党自身状况和执政党地位之间所存在的差距,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2.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全体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但核心是干部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最重要的是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针对目前干部队伍执政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必须重点加强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完善干部学习培训机制,形成以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培训体系;要把严格选拔、教育培养、实践锻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水平和能力素质,形成奋发有为的领导层。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执政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必须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础有机地统一起来,要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设置和党员动态教育管理的新途径;要逐步拓宽基层党的工作的范围和领域,加快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强堡垒。

3.建立、完善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体制、制度和机制。体制、制度和机制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国共产党掌握着国家政权,领导着各种经济文化组织。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完善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体制、制度和机制。

首先,必须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的发展。

其次,必须建立和完善执政党的民主监督机制,从制度和体制上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尽可能减少决策性失误,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最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围绕实现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目标,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制度、选举制度、任期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和罢免制度等,通过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创造一种择优进入、严格监督、有效激励、正常退出的良好环境氛围,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真正从制度和机制上使“提高能力素质”成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推进党的事业、谋求自身发展的终身追求。

下载中国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汲取中国智慧 提高执政能力

    汲取中国智慧 提高执政能力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省委中心组第28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 智慧是指人们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属于高级形态的认识方式......

    中国的硕士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

    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摘要:本文阐述了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从导师、研究生本身及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出发,介绍了当前研究生培养中它们起到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从“七一讲话”中的“四个危险”看党执政能力的提高 政治修养的成熟

    从“七一讲话”中的“四个危险” 看党执政能力的提高 政治修养的成熟 © 张 栋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在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在总......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所在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加强党的执政......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一项根本建设修改后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所在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

    预测卷2-党执政能力建设答案[最终版]

    1. 结合给定材料1——5,试分析在当前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还面临哪些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20分) 要求:全面准确,针对材料,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300字。 答:当前,在党的执政过程中......

    提高中国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建议书

    提高中国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建议书一、.国家应重视理财教育。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把对青少年“财商”、“智商”“情商”的培养放在同一高度,三手一起抓,且三手都要硬。二、学......

    汲取中国智慧 提高行政能力(5篇范文)

    汲取中国智慧 提升个人修养 提高行政能力 智慧是指人们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属于高级形态的认识方式、实践方式和生活方式。它可以深化于哲学、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