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今年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

时间:2019-05-13 01:5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什么我国今年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什么我国今年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

第一篇:为什么我国今年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

为什么我国今年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

我认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起人们的恐慌以及对未来形势的不看好或者说彷徨,导致消费需求和对实体方面投资需求不足。2009年政府的4万亿人民币的投入其中大部分流入央企和国有企业,而这些企业拿到这些资金后并没有投资实体,为了避险大量的资金流入了房市和股市。再加上银行房贷的优惠政策和政府的一些鼓励政策使地王频现,房价狂涨,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物价指数(PPI)也开始上升。然而金融危机前的扩大的产能未能被消耗掉,导致产能过剩。一旦产能过剩,经济将处于恶性循环之中——企业很难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投资需求下降,一些企业会破产或被迫裁员,这将反过来威胁工人的收入和工作保障,因而他们将减少消费和投资需求。而这无疑又导致生产过剩问题更加严重。从中我感觉到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刺激产能的消耗,经济的复苏并没有多大作用。

有鉴于去年和今年起初的疯狂房市以及起色稍弱的实体经济,我国今年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我国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

1、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

2、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3、调整国民收入的格局,增加财政规模,促进提高居民收入

4、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优化。以下将对实行这几点政策作简略分析:

自2009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加大对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特别是加大对三农、农村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力度。这些政府支出刺激过剩产能的消耗并通过乘数作用K=1/(1-β),投资者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投资,进而使国民收入成倍的增加。

从今年开始税收优惠政策从以前的区域优惠(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的新区)发展到产业税收优惠,更大范围的为那些高新技术企业,环保企业,综合利用等企业减轻税收负担,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不仅如此我国对增值税的税收处理政策从原先的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对购进的物资主要指固定资产从原先的不能抵扣转为购进时一次性抵扣的方法),这将大大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更新机器设备。通过税收乘数的作用K=-β/(1-β)将刺激企业的投资进而增加劳务供应量,职工工资增多将刺激职工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这反过来又刺激企业增加投资,这样循环下去将数倍的增加国民收入。

我国今年提高了城乡低保补助水平、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农民的补助标准。各大省市根据自己的情况相应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同时加强了对垄断企业的监管,加大对中西部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可能是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因此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这些政策增加了钱少的人的收入使他们更多的去消费进而拉动了投资增加了国民收入。

此次金融危机使我国充分认识到拥有自主品牌、提高品牌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建造自己的产业链的必要性。因为帮别的企业代工制造不是长久之道,增加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的呼声日渐升高而且势必如此。更是由于我国长期没有自己的完整的产业链使我国在议价方面总是受制于人。我们辛辛苦苦的付出有时只换来一点点的报酬更多的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如我国的铁矿石谈判)。为此我国要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因为这样才能增加我国的财富在面临危机时也有自救的能力。

当然实行这一切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好货币的供应量。因为如果货币的供给量M小于货币需求量L将引起利率上升,那么投资者将减少投资;货币的供给量M大于货币

需求L量,将引起利率下降,但如果M>>L将引起一般物价水平大幅上涨即通货膨胀;M<

而我国这次的财政政策将增大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资需求而如果货币供应量不足再加上我国的IS曲线形状较陡峭那么将导致利率较大幅度的上升,使储蓄需求上升,消费需求下降,发生较大程度的挤出效应从而使实施的财政政策的效果大大减弱。如图所示:

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多将使一般物价普遍上涨即发生通货膨胀。人们手中的实际货币将减少,人们的消费需求将减少,厂商的成本上升,销售价格也随之上升但幅度不大与此同时销售量减少,因而厂商的投资需求大幅下降,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实际国民收入也随之大幅下降。

因此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宽松的”货币政策、“中性的”货币政策或 “紧缩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财政政策发挥预期的作用,因此我国今年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张梦淑08031418

第二篇:分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的原因

解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原因

09金融本科六班刘雪松

摘要:我国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

1、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

2、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3、调整国民收入的格局,增加财政规模,促进提高居民收入

4、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优化。然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宽松的”货币政策、“中性的”货币政策或 “紧缩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财政政策发挥预期的作用,因此我国今年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关键字: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

正文: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起人们的恐慌以及对未来形势的不看好或者说彷徨,导致消费需求和对实体方面投资需求不足。2009年政府的4万亿人民币的投入其中大部分流入央企和国有企业,而这些企业拿到这些资金后并没有投资实体,为了避险大量的资

金流入了房市和股市。再加上银行房贷的优惠政策和政府的一些鼓励政策使地王频现,房价狂涨,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物价指数(PPI)也开始上升。然而金融危机前的扩大的产能未能被消耗掉,导致产能过剩。一旦产能过剩,经济将处于恶性循环之中——企业很难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投资需求下降,一些企业会破产或被迫裁员,这将反过来威胁工人的收入和工作保障,因而他们将减少消费和投资需求。而这无疑又导致生产过剩问题更加严重。从中我感觉到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刺激产能的消耗,经济的复苏并没有多大作用。

有鉴于去年和今年起初的疯狂房市以及起色稍弱的实体经济,我国今年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我国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

1、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

2、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3、调整国民收入的格局,增加财政规模,促进提高居民收入

4、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优化。以下将对实行这几点政策作简略分析:

自2009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加大对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特别是加大对三农、农村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力度。这些政府支出刺激过剩产能的消耗并通过乘数作用K=1/(1-β),投资

者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投资,进而使国民收入成倍的增加。

从今年开始税收优惠政策从以前的区域优惠(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的新区)发展到产业税收优惠,更大范围的为那些高新技术企业,环保企业,综合利用等企业减轻税收负担,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不仅如此我国对增值税的税收处理政策从原先的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对购进的物资主要指固定资产从原先的不能抵扣转为购进时一次性抵扣的方法),这将大大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更新机器设备。通过税收乘数的作用K=-β/(1-β)将刺激企业的投资进而增加劳务供应量,职工工资增多将刺激职工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这反过来又刺激企业增加投资,这样循环下去将数倍的增加国民收入。

我国今年提高了城乡低保补助水平、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农民的补助标准。各大省市根据自己的情况相应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同时加强了对垄断企业的监管,加大对中西部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可能是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因此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这些政策增加了钱少的人的收入使他们更多的去消费进而拉动了投资增加了国民收入。

此次金融危机使我国充分认识到拥有自主品牌、提高品牌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建造自己的产业链的必要性。因为帮别的企业代工制造不是长久之道,增加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的呼声日渐升高而且势必如此。更是由于我国长期没有自己的完整的产业链使我国在议价方面总是受制于人。我们辛辛苦苦的付出有时只换来一点点的报酬更多的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如我国的铁矿石谈判)。为此我国要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因为这样才能增加我国的财富在面临危机时也有自救的能力。

当然实行这一切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好货币的供应量。因为如果货币的供给量M小于货币需求量L将引起利率上升,那么投资者将减少投资;货币的供给量M大于货币需求L量,将引起利率下降,但如果M>>L将引起一般物价水平大幅上涨即通货膨胀;M<

而我国这次的财政政策将增大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资需求而如果货币供应量不足再加上我国的IS曲线形状较陡峭那么将导致利率较大幅度的上升,使储蓄需求上升,消费需求下降,发生较大程度的挤出效应从而使实施的财政政策的效果大大减弱。

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多将使一般物价普遍上涨即发生通货膨胀。人们手中的实际货币将减少,人们的消费需求将减少,厂商的成本上升,销售价格也随之上升但幅度不大与此同时销售量减少,因而厂商的投资需求大幅下降,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实际国民收入也随之大幅下降。

因此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

发展。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宽松的”货币政策、“中性的”货币政策或 “紧缩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财政政策发挥预期的作用,因此我国今年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三篇:我国现今应实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我国现今应实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

简而言之,财政政策就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市政府货币当局即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增长”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企稳,货币政策也需要从危机管理转向常规管理。

首先,调结构,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需要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走向稳健。其次,当前通胀上行压力仍然显著,资产价格泡沫化趋势显现,制约了“扩内需”的空间,货币政策需适度向“反通胀”倾斜。再者,两年的信贷飙升后,我国银行业未来可能面临不良贷款率上升的风险。金融业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面临严峻考验。而信贷政策适时做出调整,将避免信贷规模过度扩张,使我国银行业更加注重信贷质量的提升。

确定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释放调控信号,管理通胀预期和资产泡沫预期。但稳健的货币政策所注重和强调的是货币信贷增长要与国民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协调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操作特点和操作方式。因此,货币当局应根据货币流动性变化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控制在16%-17%,取消信贷额度管理,重点加强信贷结构引导,在重视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引导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和国债项目配套倾斜。

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与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而且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主要内容为:(1)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加国家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各种补贴,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2)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薄弱环节。增加以水利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3)进一步完善调整有关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以及引导居民的消费。(4)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支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国家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5)要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推动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等,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总之,根据我国国情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应当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使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步伐更为稳健。

09电子商务

夏青

第四篇:论述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效果

论述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策 2011年是我国执行“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年,也是确保“十二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准确而及时地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策。这对做好2011年的经济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首先,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但应比2009年—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严重时有所控制。其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向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将更多的钱用于“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领域,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农村水利交通、城镇公益性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体系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发展。第三,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在改革税制的同时减轻中低收入居民的税负负担。第四,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防止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三、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保持货币供给和信贷投放总量合理增长,既要满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又要把握好流动性总闸门。第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把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投向“三农”、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发挥金融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作用。第三,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第四,保持金融稳定,切实防范各种形式的金融风险。

四、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在于:首先,虽然我国经济已经逐渐步入正常增长的轨道,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仍未消除,还需要对经济保持一定的刺激力度。其次,很多已经开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后续资金支

持,这也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第三,财政政策主要是用于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的。只有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可行性在于:目前我国财政赤字、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均在国际公认的警戒水平之下,我国财政、金融状况良好以及宏观经济有力的增长势头,都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空间。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在于:一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进一步巩固,完全可以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二是因为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有利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防范资产价格泡沫。2)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求央行,要控制好货币总量,要保持贷款总量合理适度增长(“银行信贷增长要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相吻合”),要继续优化信贷结构,要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快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3)央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下一阶段,央行要继续运用各种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同时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配合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

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必要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市场机制建设,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金融改革,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完善金融机构资本补充和约束机制,着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全面提升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探索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防范系统性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班级:08注册会计2班

姓名:周仙汝

学号:20080901B093

第五篇:关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考

关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思考

摘要:自我国98年以来,一直实行的积极地财政政策。我国以往的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如何?为什么要实行积极地财政政策?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实行?这将是本文将要回答的问题。本文采用结合实际经济情况的分析方法,论证了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可行性,得出了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的结论,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积极地、财政政策、继续。

正文

一. 背景(积极财政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球经济变得愈发的不稳定,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频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深重灾难。处于世界之中开放中的中国,自然屡屡受其影响。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实现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虽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实则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1.贫富差距过大:联合国公布的2010年我国基尼系数已突破0.5,早已超过贫富差距的警戒线。2.地区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发展差据仍然很大。虽然2011年上半年17省GDP增速超10%,中西部增速超过东部。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3.城乡差距大:2011《农村经济绿皮书》写明: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自199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但目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巨大,达3.23比1。4.有效需求不足,农村市场空间巨大,可待进一步挖掘。

以上,由于国内外一系列的因素,造成了我国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至今,一直采用了积极地财政政策。而当今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刚刚过去,全球经济还未在阵痛中好起来,“冰岛破产”、欧债危机、到现今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世界各国无不都在刺激经济,以防经济的“二次探底”。而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以往我国是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人口数十亿的大国光靠出口发展是不行的。还得靠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就得靠财政。而缩小一系列差距,解决一系列矛盾最快速、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也是通过财政。所以说:要刺激经济、缩小差距、解决矛盾,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是很有必要的!

二. 关于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分析

我们再来看看以往政府在实行积极财政时候的成效,以找出需要继续发扬的,和不足的地方。

前几年我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了旨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抑制通货紧缩的积极财政政策。

1.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调节作用,有力地拉动了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需求。

为了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我国政府自1999年以来,连续三次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标准,使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人均月基本工资水平由1998年的400元提高到2003年的877元。1998年至2003年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的投入,共安排和使用资金2620亿元,提高了我国城镇的社会保障水平。同时,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乱收费、乱摊派的治理整顿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分配秩序,陆续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1805项,降低469项收费标准,共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1400亿元,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自主投资能力。

2.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有力地拉动了需求。

近年来,为了缓解通货紧缩导致的需求不足问题,我国从1999年7月1日起减半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2000年起暂停征收;从1999年7月1日起,对凡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在购置国产设备的投资时,按40%的比例减免企业所得税;为了鼓励出口,连续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使中国出口货物的平均退税率由原来的8%提高到15%;从1999年起对居民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到2003年底,累计取得税收收入1000多亿元。税收政策的调整对拉动需求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有力地拉动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

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形成投资总规模3.5万亿元。从1998年到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从13.9%上升到16.1%,增长了2.2个百分点;国债投资拉动率从4.16%上升到8.6%,增长了4.44个百分点;GDP增长率从7.8%上升到8.0%,增长了0.2个百分点;国债投资贡献率从1.5%上升到2.0%,增长了0.5个百分点,有效地遏制了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局面。

4.进一步推进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使其更加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

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中央财政本级收入由1997年的4227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1849.5亿元,年均增长18.7%;中央财政本级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由49.5%上升到54.6%.同时,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逐年增大,特别是1999年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以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规模大幅增加。2000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达800多亿元,2001年超过1000多亿元,2002年为4025亿元,占当年中央本级财政总收入11940亿元的33.7%,200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为8687亿元,转移支付增幅超过了同期中央财政本级收入增幅,为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针对08年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启动了4万亿的投资项目。此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09年GDP完成保8的目标,自此以后,中国经济又回到了高速的发展。

但对于这4万亿投资,仍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1.对经济方式和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

我国目前的增长方式是“投资促进型+出口拉动型”的互动机制,总供给是以出口为导向,但是当外部需求萎缩时,消化过剩总供给的压力就转到了内部需求上来。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缺少刺激国内需求的相关政策措施,因此,短期环节危机的有效方式必然是通过政府主导的投资和消费来扩大总需求,但不容忽视的是,大规模的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也将不利于国内居民消费的刺激和拉动。

2.政府债务筹资,也需要支付成本。

.1.中央财政代地方财政增发2000亿元国债;2.银行发放部分期限较长、利率较低的特种贷款用于特定项目建设;3.利用地方投融资平台发行部分企业债券。就政府债务而言,其成本就是债务利息。一般来讲,债务筹资成本是与政府的信誉成反比。但是,即使信誉再高的政府也不能做到一味地以低利率在国内外无限量地借款。在一般情况下,债台高筑的政府信誉级别与其债务规模成反方向变动,而政府的债务风险却又随债务规模的扩大、信誉级别的下降而增加,如俄罗斯财政与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就在于此。3.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各个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大部分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都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中央刺激资金而仓促制定的,不仅在可行性上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会为地方和全国的中长期经济发展埋下潜在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会使中央审批给地方的投资项目有不能完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缺乏考察的基础上而仓促制定的投资计划会使投资项目的整体性和长期性受到质疑。最后,各地方为了完成“保8”的任务,开足马力不管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只顾GDP的增长,势必给我国带来长期的隐患。

综上,我们在继续实行积极地财政政策的同时,必须继续坚持正确的做法,努力避免消极的方面。

三.关于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可行性分析

判定是否应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应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综合考虑五个因素:一是通货膨胀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二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三是国内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的内生增长机制是否形成;四是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五是国际形势的影响。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看,我国还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1.通货膨胀问题

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成因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造成的,主要靠货币政策对其调控。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创造的外汇过多(2010年为2.8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7%),造成对人民币的需求过多,致使大量的本币被迫的投放到了市场上,造成流通中的货币绝对量过多。同时造成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这一奇怪的现象。其次的部分原因是一些农产品由于自然灾害的原因确实减产(2010年上半年我国粮食进口量(小麦、玉米和大米)48.6万吨,同比增长1.5倍。),而大部分的原因在于国内外游资的炒作。最后,居民看涨的预期,加速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导致流通中的货币相对量过多。三个原因共同造成了物价全面,持续,有差别的上涨。解决通货膨胀,终究要靠货币政策来控制。如果双紧的话,很可能导致经济的萧条。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11月CPI同比涨幅创下4.2%的13个月新低,环比亦下降0.2%,表明通胀猛虎已被驯服。2.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2012年我们面临的货币环境将缓慢改善,然而这并不能抵御经济的明显下滑,因为货币转向对于经济的刺激效应具有较长时间的滞后性。因此,政府得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以防止经济下滑过快,政府采取更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加强。

3.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需求内生增长机制尚未形成。

—方面,消费需求增长的后劲不足。特别是今年以来,消费增长势头明显疲软,上半年,我国GDP实现7.8%的增长率,投资和出口分别增长21.5%和14.1%,而占消费较大比例的消费品零售额,今年1—7月仅增长了8.6%,增幅分别比2000年和2001年同期降低1.4和1.6个百分点。居民储蓄率仍居高位,有关资料显示,到今年7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突破8.3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尽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总体上消费需求有所回升,但主要靠的是政策拉动,在目前居民对社会经济预期并未实现根本好转、农民收增长缓慢、新的消费增长点尚未形成的情况下,立即取消政策支持,消费需求则很难保持继续增长。应当看到,这几年我们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使投资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其中,国债投资一直是社会投资的主体,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效应仍有待。据统计,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其中,国有经济的投资增长为12.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1.55%,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投资增长分别为8.1%和12.7%,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8.45%。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势仍然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45万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增长24.4%,集体投资增长15.8%,个体投资增长19.4%。国有投资今年投资增速上升的主要,而城乡集体、个体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十分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资本市场发展不力,致使货币传导机制近期内还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不但国有经济没有进一步扩大投资的能力和动力,民营中小企业投资也得不到必要的金融支持。在缺乏有效引导机制、激励机制和相应体制环境的情况下,投资的自发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因此,现在停止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社会投资总量可能会变得起伏不定,甚至迅速下滑。在这些涉及体制、结构等深层次的得到有效解决之前,难以形成经济发展的自主动力,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就不能中止。4.关于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2011年中国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这一规模低于2009年预算安排的9500亿元和2010年初安排的10500亿元赤字。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减少赤字的同时,也会减少财政政策的力度。“9000亿元赤字规模,与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之前2003年的历史最大规模赤字3198亿元相比,在绝对量上依然很大,意味着积极财政扩张力度依然强劲。”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对新华社记者说。明年的财政收入增速会出现台阶式的下滑,但中央政府仍然拥有中央财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发行更多国债这两张牌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在1998至2000年、2008年至2009年,政府确实在经济下滑时期采用逆周期的刺激政策,支出缺口通过发行较多国债和使用预算稳定基金来解决。

5.国际形势的影响。

全球经济阵痛中前行,各国都在寻求和平交流的环境,积极地财政政策符合全球经济走势,切实可行。

四. 具体措施: 1.加快财政支出结构制度的改革。

中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结构调整的成败。而明年结构调整的关键则在于财政政策。我们应加快财政支出结构制度的改革,加快结构性紧缩的步伐,向战略性行业倾斜,特别是小微企业倾斜;向有助于扩大消费的领域倾斜,包括社保、医疗教育等;同时还应向结构调整和价格改革补贴支出倾斜等,从而加快培育中国大消费市场,真正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2.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矛盾日益凸显,现在需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化解矛盾的调结构、转方式和促改革上。财政政策的功能就是强调优化结构、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因此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理当发挥主力型政策作用。3.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

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新增财力要着力向教育倾斜,优先保障教育支出。各地区要切实做到2011年、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都有明显提高。4.减少财政收入,用减税更多的取代增支

从今年前11个月的全国财政收入增长态势看,2011年实现全国财政收入“超收”10000亿元已无悬念。这肯定会进一步推高已经引致颇多争议的当前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从而面临较大的有关减税的舆论压力。故而,即便把实施财政扩张的一系列因素统统考虑在内,实施一定规模的减税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有可能的。换言之,在2012年,我们既有必要、也有能力实施较大规模的减税。提高个税起征点,逐步实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税制,并给小型、微型企业主减免税收。6.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

从今年看,虽然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出口下滑较为明显,但内需表现稳健,已肩负起经济增长的“定海神针”作用。前三个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定在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则稳定在17%左右。扩大内需,正是中国经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条宝贵经验,更是应对当前复杂挑战的一个“制胜法宝”。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将原来补贴出口企业和生产消费品企业的资金直接补贴居民消费,将财政家电补贴等以消费券的形式直接补给消费者。

7.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促进产业升级

以创新升级促发展 经济复杂形势下,尤要加大创新力度,促进产业升级,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更是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必要条件。在全球经济动荡之际,各国竞争愈发加剧,稍有懈怠便会落后。着力加强自主创新,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应急管理、智能交通、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而需要强调的是,创新升级并不囿于“高科技”和“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的发展同样面临创新的迫切要求和内在动力。

8.以深化改革求发展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解前进中的各种难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拓展新空间。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财税、金融、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促进民间投资体制,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领域改革,做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困境,实体经济发展遇到的难题,越发凸显以改革促进民间投资、打破垄断、激发活力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9.以宏观调控保发展 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适时预调微调,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准确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预调、微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10.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保障在建续建项目建设。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保障在建续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强对企业投资的引导和规范。完善促进民间投资体制,避免实体经济出现“空心化”。打破或明或暗的垄断门槛,让民间资本充分涌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后劲和活力无需担心。11.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业稳产增产,不断提高粮食等农产品保障能力。12.调楼市、惠民生。

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2010年《农村经济绿皮书》 《未来十年中国富人将猛增 2010年贫富悬殊超欧美》——《星岛环球网》 《2010年上半年17省GDP增速超10%,中西部增速超过东部。》——《南方日报》 《投资成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金融时报》

《2010年年外汇储备余额超2.8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18.7%》——《人民日报》 《11月CPI同比涨幅跌至4.2% 创下14个月来新低》——《国家统计局网站》

下载为什么我国今年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什么我国今年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