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1(五篇)

时间:2019-05-13 01:1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1》。

第一篇:运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1

运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解析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民主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道路运输管理、运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运政执法工作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强化和完善运政管理、维护道路运输秩序、规范经营行为、保障良好的市场运营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方法简单粗暴现象时有发生;重处罚、轻教育,重结果、轻程序,执法利益化倾向不同程度存在,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执法方式与依法行政、依法治运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现就我们在执法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改善对策的思考,供大家参考、与同志们共勉。

一、运政执法的几个难点

(一)、稽查活动中调查取证难

运政稽查是运输市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运政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经常有违法业户逃避、闯卡事件,执法人员遭辱骂、被殴打是普遍现象,相当一部分运输经营者根本不予配合,部分群众也不理解,加之运管机构调查取证设备落后,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执法人员存在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使我们在对违法行为的查处中或证据难以取得,或证据不够充分等,无法对其实施行政处罚。

(二)、处罚程序实施执行难

实施行政处罚是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普遍存在着处罚文书送达难,执行更难的现象。一是行政处罚文书送达时一些违法当事人故意躲避,执法人员往返数次都不能送达;二是部分当事人(车主)经济承受人力差,无钱交罚款;三是递条子,说情风较严重。找你不成,找你亲戚朋友,找你上级领导。四是说情不成耍无赖,找来社会上的无业游民对执法者进行恐吓和威胁,找来家里老小扰乱工作秩序,甚至到执法者的家里去闹事等等手段来干扰执法。

(三)、源头监管秩序维护难

客、货运输市场是交通行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外窗口,构建“统一、竞争、有序”的客货运输市场是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大多数道路运输企业依然处于规模小、粗放型、低层次状态,存在着市场发展不平衡,经营不规范,运输效率低,加上部分经营业户法律意识淡薄,对行业管理存有抵触情绪,导致运管机构无法对运输企业实施有效监督,特别是客运市场的“黑面包”冲击运输市场现象较为严重,处罚取证又困难,而且他们大多数是农民或企业下岗职工,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车辆状况极差,处罚很难实施,单凭几个执法人员去检查形不成气候,导致围攻、谩骂执法人员的有之,和你打游击战的不乏其数,合法经营者苦不堪言,执法者也很难处理好此局面。

(四)、执法目的实现难

运政执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运输市场环境。处罚是一种手段,是为执法目的服务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运管机构是条块共管单位,易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加之经费来源与费收挂钩,难免有时会为经费而执法,导致执法目的不纯、执法不公现象发生;另一方面,部分执法人员对自由裁量权的使用缺乏严肃性,存在着畏难、畏权、碍人情的情绪,致使“重过轻处”、“有过不处”、“熟人不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执法人员工作作风不实、品德不端、贪赃枉法。

二、执法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法定性不准确

一是道路运输经营行为难以界定,以客货运输为例,为便于销售自产农副产品而购置

使用的小型货车,是否应申请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办理营运证;执法检查中,对于个体工商户自购车辆空驶情况下如何认定,是否参与了道路运输经营等,类似这样的问题使运政人员很难把握。二是非法营运罚款规定起点高、幅度大,具体执法时难以掌握。自《道条》实施至今,非法营运案件的处罚均未达到标准。对处罚的数额如何裁量,法规没有明确,这就难免发生同案情不同处理结果的现象,客观上导致运政执法部门“办人情案”“随意办案”问题的出现。

(二)、执法行为欠规范

执法人员亮证执法不到位,未按要求主动出示身份证件;言辞不规范,造成管理对象抵触和不满情绪引起冲突;行为不检点,粗暴执法导致争吵甚至斗殴;笔录制作不规范,内容不全面、模式千篇一律、文字叙述不通顺、字迹了草难辨认、处罚依据的法规条款不明确、两人执法由一人代笔签章;程序操作不严格,程序倒置现象突出、简单的违章处理复杂化、未告知当事人权利、该制作的文书省略不制;越权行政,随意扣留违章者证件和物品;人员素质欠缺,法制观念淡漠、不熟悉法律条文、不会运用法律条文、执法力不从心等等。

三、改善和加强运政执法质量的措施及思路

《道条》及相关部门规章全面出台,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行业管理法规体系,依法治运、依法行政时机和条件已完全成熟。运政管理人员能否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24字依法行政要求,提高执法质量,切实担负起维护道路运输秩序,规范经营行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摆在道路运政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强化法制培训,提高依法治运能力

借学习和宣传《道条》、部令的机遇,以执法比武、执法检查、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加大运政执法人员对新法律、法规的理解及运用的培训力度,通过相互学习、探讨和交流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文明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规范调查取证行为,保证执法活动合法性

制作笔录要完整。重点要把握好七个细节:

1、制作现场笔录要有两名以上具有执法资格的现场参与调查的执法人员,这是证据合法的关键;

2、执法人员与记录人要分别签名,不能代签,否则会影响证据的合法性;

3、笔录的制作时间要详细,地点不能笼统含混;

4、违章行为发生(发现)的时间、地点、拉得什么货、运了多少人、收了多少钱、从事营运有多长时间,有什么相关证件;

5、为了有效防止出现“不亮证执法”问题,笔录当中应当在开始就表明执法人员的身份和询问意图;

6、在笔录中要尽量避免下定性的语句,只调查、不结论;

7、经被询问人(或被调查人)确认无误并签字。

收集物证要有针对性。证据的收集过程中一是要注意证据的三个条件,即:

1、收集直接证据,如非法营运客车自制的线路牌,机动车保险证上界定的车辆营运性质;

2、收集相关证据,如车辆修理的发票、合同,售出的客票;

3、注意证据的取得方式、方法必须是正当、合法的,这是证据能否有效证明违法行为的关键。二是要注意证据文书制作,要登记清楚物品的数量、品名、规格、存放地点;要搞清被取证人员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被取证人不愿意签字一定要注明理由,并邀请相关组织、人员到场签字佐证,同时要将证据凭证及时地交到当事人或其委托人手中。视听材料要注意明析性。

要注重证据的逻辑链条,在日常检查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路查中发现该车载

有货物,我们执法人员认为该车是在营运,但是当事人用一些理由就不承认是营运,如果我们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就定性进行扣车、处罚,显然证据不够充分。我们要进一步调查该车的发货地、收货地、有没有运费结算的情况等,如果以上情况弄不清楚,我们就不能盲目定性,我们只有尽力完善该条证据,当做其中的一条证据存档,在以后的路查中在继续进行证据收集,形成证据链后再进行定性处罚。

(三)、慎用自由裁量权,维护执法权威和公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河南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所规定的罚款额度都比较高,运政执法人员的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也相应地增大,运政执法人员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和违法行为的情节轻重“量体裁衣”,在作出裁决时慎用自由裁量权,做到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执法人性化相结合,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正确行使好自由裁量权。切忌像自由菜场一样和违法经营人员对罚款额度进行讨价不价,尤其是不能滥用自由裁量权义气用事罚态度款,同样情节的违法行为不同的处罚,对违法行为人造成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伤害,同时这也会严重损害行业管理的权威性、公正性。

(四)、严格程序流程,把查处案件办成“铁案”

要提高运政执法质量,必须以规范执法程序为根本,严格程序流程。首先严把程序审核关,加强对行政处罚案件的违章证据的收集、违章行为的认定、适用法律、法规的条款、文书制作内容的审查,把好调查取证、送达告知、行政处罚、文书制作整理每一环节,坚持“四不罚”原则,即“违法事实不清不处罚,违法行为轻微不处罚,调查取证不足不处罚,法律依据不足不处罚”;其次是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要注意违法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权的告知及陈述、申辩内容的记载,注意送达回证的签收保存,即使是简易程序同样也应该留下当事人接受处理的记载,这些文字资料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作为处罚裁量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以备将来发生行政诉讼或复议举证用;再者是推行重大事项合议制,对较大数额的行政处罚要坚持集体讨论研究,严把案件的文书质量关、案件的定性关,做到立案有据,取证规范,处罚公正,防止因执法程序错误,导致行政诉讼中运政机关处于被动的局面。

(五)、综合治理,促进和提高运政执法质量

改善装备,提高取证技术能力。运用高科技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处理,以提高办案质量,同时降低执法成本和提高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能力和效率。部门联动,提高执法的执行力度。通过部门联动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增大其逃避执法对抗执法的成本,让其得不偿失,同时也增强运管执法机构的管理权威。

健全机制,构建立体监督体系。完善责任机制,实行“责任过错”追究,把责任机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领导、具体的每一个执法岗位、落实的每一个工作环节,使每一个参加执法的人员都有危机感、紧迫感,通过内外监督、评价结合,增强执法人员规范执法、依法行政、文明行政的自觉性、主动性,促使运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及时纠正执法活动中的不良现象。

第二篇:浅析运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运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运政执法工作涉及面宽量大,工作任务繁杂 基层运政部门工作职责主要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道路运输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具体实施;按照管理权限,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行政许可,并对道路运输管理行业实施行业管理,维护运输行业安全和市场秩序;监管道路客货运输、运输站场、汽车维修、驾驶员培训以及运输服务;负责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工作。工作涉及面宽量大,工作任务繁杂,运政队伍人员编制有限,力量较为薄弱。

二、运政执法队伍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运政执法队伍的总体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主动钻研学习业务的风气还没有形成。工作主动性较差,创新工作能力不足,业务开展和管理能力也相对较低。队伍老龄化情况有所显现,人员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仍然存在空白。近年来我所自行聘请法制专家对全所运政人员进行培训、再教育,执法队伍素质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运政人员存在思想观念不适应、工作能力不适应、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不适应等问题,运政部门的“三底一高一不”现象还严重存在,即理论素养低、文化水平低、业务能力低、年龄偏高,队伍结构不合理。

三、相关配套法规和制度不配套、不完善 目前运政部门法规体系不完善,相关制度不健全或严重滞后,对现有法规宣传不足。现有道路运输法规体系建设有待加强,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手段仍不完善,容易导致执法理念不清和执法不力。立法机构在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下被动推动道路运输法制建设,“依法治运”理念难以落实。社会公众和管理对象对道路运输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致使运政执法工作被动开展,凸显出道路运输行业法制宣传工作的空白。

四、运政执法综合环境差,取证、处罚难

群众维权意识淡薄,对“黑车”等道路运输违法违规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理解、不配合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

五、运政执法硬件基础差、软件系统落后。

各级政府对运管执法队伍建设重视和投入不足,实施粗放型管理,运政执法硬件基础及运政管理软件系统建设总体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运政部门的办公设施形象标示尚未统一实施改造;执法车辆配发后控办手续办理滞后;执法队伍的勤务服装配发不足;执法取证设备配备数量偏少;运政管理网上系统软件更新换代较慢,操作不便。

六、顶层设计管理不完善

运政部门执法体制不顺、执法管理和执法监督不到位。运输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迟迟没有纳入公务员序列或者参照公务员管理,人事管理与经费管理相互分离,造成省、市、县(区)运政执法机构之间政令不畅,各自为阵,整体执法效果极差。突出表现在上下业务脱节,工作交流少,人员来往少,层级间的执法管理和执法监督工作迟迟没有开展,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协查处理经常处于盲目和被动,严重制约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各项管理职能的发挥。

第三篇:浅析道路运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道路运输管理、运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运政执法工作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强化和完善运政管理、维护道路运输秩序、规范经营行为、保障良好的市场运营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方法简单粗暴现象时有发生;重处罚、轻教育,重结果、轻程序,执法利益化倾向不同程度存在,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执法方式与依法行政、依法治运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现就我们在执法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改善对策的思考,供大家参考、与同志们共勉。

一、运政执法的几个难点

(一)、稽查活动中调查取证难

运政稽查是运输市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运政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经常有违法业户逃费、闯卡事件,执法人员遭辱骂、被殴打是普遍现象,相当一部分运输经营者根本不予配合,部分群众也不理解,加之运管机构调查取证设备落后,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执法人员存在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使我们在对违法行为的查处中或证据难以取得,或证据不够充分等,无法对其实施行政处罚。

(二)、处罚程序实施执行难

实施行政处罚是交通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普遍存在着处罚文书送达难,执行更难的现象。一是行政处罚文书送达时一些违法当事人故意躲避,执法人员往返数次都不能送达;二是部分当事人(车主)经济承受人力差,无钱交罚款;三是递条子,说情风较严重。找你不成,找你亲戚朋友,找你上级领导。四是说情不成耍无赖,找来社会上的无业游民对执法者进行恐吓和威胁,找来家里老小扰乱工作秩序,甚至到执法者的家里去闹事等等手段来干扰执法。

(三)、源头监管秩序维护难

客、货运输市场是交通行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外窗口,构建“统一、竞争、有序”的客货运输市场是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大多数道路运输企业依然处于规模小、粗放型、低层次状态,存在着市场发展不平衡,经营不规范,运输效率低,加上部分经营业户法律意识淡薄,对行业管理存有抵触情绪,导致运管机构无法对运输企业实施有效监督,特别是客运市场的“黑车”“黑麻”冲击运输市场现象较为严重,处罚取证又困难,而且他们大多数是企业下岗职工,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车辆状况极差,处罚很难实施,单凭几个执法人员去检查形不成气候,导致围攻、谩骂执法人员的有之,和你打游击战的不乏其数,合法经营者苦不堪言,执法者也很难处理好此局面。

(四)、执法目的实现难

运政执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运输市场环境。处罚是一种手段,是为执法目的服务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运管机构是条块共管单位,易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加之经费来源与费收挂钩,难免有时会为经费而执法,导致执法目的不纯、执法不公现象发生;另一方面,部分执法人员对自由裁量权的使用缺乏严肃性,存在着畏难、畏权、碍人情的情绪,致使“重过轻处”、“有过不处”、“熟人不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执法人员工作作风不实、品德不端、贪赃枉法。

二、执法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法定性不准确

一是道路运输经营行为难以界定,以客货运输为例,为便于销售自产农副产品而购置使用的小型货车,是否应申请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办理营运证;执法检查中,对于个体工商户自购车辆空驶情况下如何认定,是否参与了道路运输经营等,类似这样的问题使运政人员很难把握。二是非法营运罚款规定起点高、幅度大,具体执法时难以掌握。自《道条》实施至今,非法营运案件的处罚均未达到标准。对处罚的数额如何裁量,法规没有明确,这就难免发生同案情不同处理结果的现象,客观上导致运政执法部门“办人情案”“随意办案”问题的出现。

(二)、执法行为欠规范

执法人员着装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运政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监管与费收相抵触,重费收轻监管直接影响到监管职责的履行;执法人员亮证执法不到位,未按要求主动出示身份证件;言辞不规范,造成管理对象抵触和不满情绪引起冲突;行为不检点,粗暴执法导致争吵甚至斗殴;笔录制作不规范,内容不全面、模式千篇一律、文字叙述不通顺、字迹了草难辨认、处罚依据的法规条款不明确、两人执法由一人代笔签章;程序操作不严格,程序倒置现象突出、简单的违章处理复杂化、未告知当事人权利、该制作的文书省略不制;越权行政,随意扣留违章者证件和物品;人员素质欠缺,法制观念淡漠、不熟悉法律条文、不会运用法律条文、执法力不从心等等。

三、改善和加强运政执法质量的措施及思路

《道条》及相关部门规章全面出台,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行业管理法规体系,依法治运、依法行政时机和条件已完全成熟。运政管理人员能否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

第四篇:当前运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专题

当前运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和道路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运输管理、运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作为运政执法工作的主体,各级运输管理机构在执法工作中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管理力度不够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道路运输行业起步较晚,运输市场结构仍处于调整阶段,与此对应,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手段落后,导致运输市场经营行为不够规范,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存在着大量违法运营的车辆和行为,严重扰乱了运输市场秩序的稳定,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运输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2、运政执法取证难度大

虽然国家早已经出台了《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各级交通部门相继制定了《交通行政执法规范》。但是作为全国道路运输行业唯一一部行政法规的《中华人民共和道路运输条例》在处罚违法行为时,规定的法律责任比较重,特别是对一些行为罚款数额巨大,加上运政执法手段有限,缺少强制措施,经常出现经营者和证人不配合调查取证工作。部分违法经营者想方设法干扰阻碍运输管理机构调查取证,影响了运政执法工作的效率。

4、处罚工作开展难度大 实施行政处罚是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执法人员进行处罚工作中,经常出现违法人员寻衅滋事、暴力抗法等事件,严重干扰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正常办公和生活。运政违法案件执行难、处罚文书送达难等现象成为运政执法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此外,部分当事人承受力差,无钱交罚款,或者托人情、找关系,严重影响了执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5、违法行为具有极大的反弹性

虽然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大力整顿下,违法行为有所减少,运输市场目前相对稳定。但是受利益的驱动,违法行为仍具有极大的反弹性。给运输行业长期管理带来极大的隐患。

6、执法装备落后

目前,现有执法装备已不适应行业需求,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缺少高新技术和电子信息等新技术在运政执法取证工作中的应用比例。亟需配备先进的物质设施和技术手段。

7、执法队伍水平不高

目前,道路运政法制建设的基础还很薄弱,运政执法队伍总体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基层运政管理机构,执法人员文化水平低、业务素质差、职业道德不高等问题十分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行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

第五篇:城管执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的思考

城管执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的思考

xxx

摘要: 城管执法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公共职能的热门话题之一,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管理执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更体现了当地政府对于城 市管理和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态度,城管执法是行政机关规范城市秩序的有效措施,却也是城市管理中的焦点和难点。

关键词: 城管 执法 政府职能 缺陷 改进

一、城管的发展历史及作用

追根溯源,城管的前身其实属于环卫部门。中国的城市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元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记》中,曾经将临安(今杭州)称誉为“世界最富丽华贵的城市”。而那个时候,古临安因为城市人口聚居而产生大量的垃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官府就开始招募专人进行清除;清末,警察机关负责对城市清洁管理工作,具体包括清理街道、收运垃圾、整顿厕所等。近代(1929年前后),当时的各地政府还颁布了有关清洁卫生的管理条例,并开始设立专门的城市环卫机构。新中国成立后,各城市即建立环卫管理机构。此后,环卫部门的隶属发生频繁变动,分别归属过公安、卫生、供销等部门。1980年起,城市的环境工作改由城市建设系统管理。改革开放之后,城市人口激增,城市环境破坏严重。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严重影响城市公用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但当时的政府相关部门执法权力重叠,职责边界不清,执法过程中经常出现重复处罚与执法疲软的弊病。要尽快扭转“一群大盖帽管不了一个破草帽”的局面,还市民一个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就必须设置一个及时高效的新职能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关于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规定消除了达成这个目标的法律障碍。1997年5月北京市宣武区最早启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试点。之后,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相继成立城管部门。

我们必须客观的承认,由于执法力量的集中,增强了执法威力,市民投诉和媒体 1

关注的很多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市容市貌日新月异。可见,从发展历史和工作成果上看,城管存在也是合理且必要的。但是为什么善花有时会结出恶果?两个必要的城市发展主体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冲突?要解开这个迷,必须从矛盾关系上进行分析。

二、当前城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乱摆乱卖根难治:流动摊点屡禁不止。不谈小区街巷,仅在主要街道、休闲广场等城市中心繁华地段,众多无证流动摊贩利用早、晚期间管理力量薄弱、人流集中的有利时机,利用部分市民贪图便宜、方便的心理,流动设摊,造成交通堵塞、行人通行不便。另外,流动摊贩使用三轮车、板车机动性强,逃逸方便,导致执法队员赶到时,他们已经更换了场所。

(二)五小行业难治理:诸如餐饮、加工、洗车、修理、娱乐之类的五小行业,存在规划滞后,环境卫生差,污染严重,居民投诉多,经营面积小等问题,这些行业沿街摆设,超门店经营,卫生设施不全,油烟排放差,脏、乱、差现象严重,同时还存在不同的食品安全隐患。从业者大多数是下岗职工、外来人员,流动性大,法律意识淡薄,对其进行长效管理难度大

(三)违章建筑难拆除:违章搭建是影响城市面貌和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城管执法的突出问题。从违法建筑的动因来看,经营户为增加收入乱搭建、居民住户为增加居住空间而乱搭建。基本上两种规律,一是效仿,认为人家能搭我为什么不能,二是违法搭建投入与拆除难度成正比,越是投入资金人力多的违法建筑越是难拆除。

(四)部门之间难协调:城市管理工作面大量广、情况复杂,需要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工商、城管、卫生、公安等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都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但面对种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其他部门总能找出推脱的理由。在执法中往往存在“有利互相争,无利相互推”的现象,使城市管理的相关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齐抓共管机制尚未形成。

1、综合整治靠突击。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齐 2

抓共管,协同作战。在城市创建的目标下,遇有重大活动时,往往习惯用“运动式”的方法搞城市管理,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力量进行突击整治,短期内能取得立杆见影的效果。这期间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推诿扯皮少,政府领导及相关单位也大力支持,一旦阶段性创建任务完成,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揽机构来组织落实长效管理,形成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局面。

2、基层政府管理城市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城市管理点多面广,尤其在现场、现行方面,管理重心太高,往往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作为城市管理主要责任人之一的区(街办)、社区、城中村(组),没有管理城市的具体责任和压力,因而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投入到基层城市管理工作中,致使管理脱节、断链,城市管理网络不健全。从我调查的情况看,很多违章占道现象背后,都有街办、村组、驻街单位的背景。某些单位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带头违规“种房”、违章占道经营,甚至带头向政府提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有关部门查处时,他们一面以照顾困难名义为违章者说情开脱,私下又支持违章者与职能部门对抗,使城市管理工作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

(二)执法难度大。

1、执法手段单一。根据《行政处罚法》和部分行政法规的规定,违章者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依法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从我国目前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看,具有上述行政强制措施权的只能由法律设定,而且只有司法机关和工商、税务、海关等少数行政机关可以实施。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了各类行政处罚,但对违章者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后续监管措施,没有赋予城管行政执法部门任何有效手段。

现实的执法情况是,违章者对执法人员的管理根本就不理睬,罚款没钱,责令清理、改正我不干。执法人员没有什么办法强制其交罚款或强制其清理,也不能暂时限制其自由带回机关处理。这样一来,除了做工作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加以管理。

2、执法效果不佳。目前,违反市容环境、秩序的违法行为出现以下特点。第一,普遍性。违法违章现象大量存在,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征。第二,动态性。表现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性质上的不确定,没有规律可以掌握,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第 3

三,反复性。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违法行为呈现出多发性、反复性和经常性,被纠正或教育后,又重新开始,始终得不到彻底解决。这些情况,使得我们的执法人员穷与应付,疲于奔命。

3、执法人员安全无保障。近年来,各地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教育,要求执法人员决不能与群众发生冲突,决不允许发生打架等暴力事件,起到了较好效果。但是,不法商贩、“钉子户”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

4、执法力量薄弱。城管执法队伍既有公务员,又有事业人员,更多的是协管员。各地城市规模迅猛扩大,但执法力量并未有明显增加,正式职工与协管员比例一般都在1:3-6,因此在做到长效管理方面,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三)执法环境差。

1、违章行为当事人认识上有误区。他们没有意识到城市管理法规也是行政法规体系的组成内容,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一样,违反了要承担法律责任。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中碰到最多的申辩理由是:“我又不偷不抢,在街边摆东西谋生,犯什么法!”他们在内心深处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导致不主动配合执法,有时纠缠、拒绝、阻碍甚至少数“钉子户”暴力抗法的事件不断发生。

2、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不理解。部分市民对城市管理

执法工作不理解,不配合。当执法人员对违法行为实施必要的处罚时,经常有一大帮围观群众,出于“ 同情弱者”的简单心理,乱“打抱不平”,乱起哄,喝倒彩,甚至还指责执法人员欺侮老百姓,彻底否定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行动,助长了违法行为人的底气,形成了不利于城管执法的社会氛围。给城管执法部门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市民的整体文明素质不高。一些市民的环境卫生习惯较差,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讲文明、树新风的观念还十分淡薄。一些干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不高,不少人只抱怨不参与,只指责不自责,袖手旁观而不身体力行。

(四)、执法保障不足

1、法律保障不足。所谓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顾名思义是把某些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全部或部分集中起来行使。按照国务院国发[2002]17号文件要求,目前在城管范围比较规范又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主要涉及4个部门(系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4

(包括市政、园林、公用、规划、市容环境卫生等)的全部行政处罚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对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和建筑施工污染的行政处罚权;公安部门对侵占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涉及几十部法律、法规、规章,几百款罚则,这中间,既有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法规及国务院部门制定的规章,也有省级人大、政府发布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政策性文件,在具体执法工作中,还要顾及地方上人大、政府、部门的一些规定。且有些法律、法规、规章不尽完善,操作性差或相互打架,罚则不尽一致,或者只有禁止条款,没有处罚条款,给执法工作带来难度,如大型户外广告的认定就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对未经批准占道广告的处罚按市容环境管理方面的法规与城市道路管理方面法规罚幅就不一致,《行政许可法》实施以后,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使行政执法无可适从。

2、人员保障不足。要管理,就必须有人,人员保障也是城管执法最基本的保障。城市规模有大小,层级有区别,区域有差异,经济水平有落差,管理任务有轻重,一个城市到底有多少城管执法人员才算科学合理,至今没有一个定论。目前一些部门凡有核定编制的,一般都按照人口多少,地域范围大小,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来确定。如公安干警的配置一般按照辖区总人口的万分之十一确定,消防人员则为城市人口的万分之四,学校教职员工配置根据高中、初中、小学学生数确定一个基数后,再按照城市、县镇、农村加减不同的系数。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编制如何确定,现在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是以城市人口的万分之六——八较为适宜,笔者也同意这个观点,但在具体确定人员编制时,还应考虑诸多因素,如城市规模大小、人口集聚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外来人口数量等。一般说,大中城市人口集聚度高,经济发达的则可取低限,小城市,人口集聚度低的则应取高限。总之,合理确定城管执法人员编制,是保证管理工作正常运作的基础条件。在人员保障问题尚有一个问题亟待引起注意,就是人员性质问题,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必须是公务员,但在各地实施中,几乎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而是行政与事业混编、混岗,这既影响了执法的严肃性,又给队伍建设、人员管理、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带来许多难 5

题。

3、经费保障不足。经费保障涉及机构运作的三要素“人、财、物”中的二项,可见其重要性,财、物的保障主要是经费的保障。从城管执法经费来看,主要有这么几大块,一是人员经费,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等;二是日常公用支出,包括日常办公费用、办案经费、交通差旅、设施维护保养等;三是专项经费,包括设施更新、设备添置、专项整治经费等。

由于城管行政执法明确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因此其行政支出必须由财政全额拨付,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领导重视程度的差别,一些地方城管行政执法的经费往往得不到保障,影响了日常工作的开展,有些城管执法部门为了生存,为了维持正常运作,不惜以费代罚、创收补费、罚没分成等“乱收费、乱罚款”来弥补经费缺口,既影响了城管队伍的形象,拉大了城管执法队伍与群众的距离,使日常执法难以得到群众的支持,更严重的是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当前城管执法队伍在一些群众中认同度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此。那么经费保障这块如何能在最低限度上支撑正常运作?从各地的实践看,以人员经费的2倍较为适宜,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水平尽管有高低,但以人员经费为基数确定日常办公费用相对较为合理(当然大的专项支出不包括在内)。

4、人身保障不足。城管执法的场合是马路执法、一线执法,面对的管理对象主要是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这类执法的难度可想而知,执法中碰到“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情况往往使执法人员陷入尴尬的境地。社会矛盾的突出,谋生的需要,往往使一些人根本不顾法律、法规的尊严,违法违章现象大量存在,管理与被管理者经常达到你不给我设摊,我无法生存,只有跟你拼命的激烈程度,暴力抗法事件屡有发生,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受到极大的威胁。据报载,广州城管几乎“天天被打”,各城市都存在这方面情况,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5、环境保障不足。这里说的环境保障,主要是执法环境、舆论氛围、群众的城管意识等。城管执法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城管执法又是个出新闻的题材,城管执法又是个不讨好的差使。新旧体制转轨期间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最容易体现在城管执法过程 6

中,市容环境差,批评城管执法不到位,而一旦加强了管理,导致矛盾冲突,又责怪城管野蛮执法。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从众心理、同情弱者的心理使大部分群众不站在管理者的立场上。笔者碰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位长者对其住宅周围乱设摊非常有意见,多次投诉反映,但当我们组织执法人员进行整治时,在经多次教育劝导无效情况下采取强制措施时,这位长者却站出来替他们说话,要我们给他们生活出路。无论是市民评城管,还是年终考核,城管执法不倒数几位已是不易。暴力抗法的不断发生也可窥见城管执法环境的恶劣。这里面当然有执法队伍自身建设、队伍素质存在的一些问题,更有整个社会大环境影响执法的公正性和形象。城管执法特定的管理对象注定了城管执法的矛盾性、冲突性和逆反性,因此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也是执法保障的基本面。

6、层级保障不足。体制既已确定,管理模式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层级管理即层级保障涉及到如何从组织上来保障高效的行动体系、指挥体系、运作体系。综观全国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地方,在层级设置上不外乎两种模式,一级执法、二级执法。一级执法就是市建立局,区建立分局,人、财、物由市里统一掌控,分局不具有独立执法主体,向区、街派出执法队伍,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二级执法即市建立局,区也建立局,人、财、物由市、区分别管理。两种运作机制利弊各显。

实行一级执法、垂直管理,好处是机构精简、一线人员充实、职责明确、扯皮减少、力量集中、指挥顺畅、效能提高;有利于加强队伍集中,调控能力强,人员进出口子畅,交流、调整、培训均能做到一个标准,有利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同时考核、评比、监督、管理一个尺度,防止相互攀比,消除负面影响。缺点是权力过分集中,可能影响区、街积极性,对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容易带来负面影响。

实行二级执法,优点是做到重心下移,发挥区、街的城管积极性,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减少市财政的经费负担。同时使区一级政府能切实承担起管理城市的职能。存在的问题是机构增加,一线人员减少,人、财、物分散、浪费,市局调控能力减弱,造成政令不畅、指挥不顺;由于利益驱动,容易产生乱收乱罚现象;市局无法对整个队伍统一进行交流、调整,对违规违纪行为无法查处,影响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的提高等。

四、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解决措施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对城市管理职责清醒的认识,城管队伍要有“以民为本,服务社会”的本质执法理念,在完善城管体系的进程中,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理性分析,大胆尝试,切实增强服务型城市建设,保障落实城市管理的责任,特别是在当前城管执法体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应把“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主题思想落实到每一个政府城市管理执行者的思想中,以务实、创新的精神,扎实推进城管执法工作的科学发展,为社会的和谐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就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条解决思路:

(一)制度上:建立和完善城管执法相关法律、法规

城管执法部门法律地位不明确,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执法行为进行规范,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制定出一部专门的有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缓解执法者和执法相对人之间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矛盾,在在执法过程中足够的权威和独立性,解决其合法性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使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具体的处罚标准,损害执法相对人的权利,避免出现随意收费、任意罚款、滥用职权的“城管弊病”,不断提高城管队伍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的质量和水平。

(二)思想上:城管执法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接受受理城管相关投诉中,最常见的要数乱设摊和占道经营,究其原因,是由于执法相对人在城市生存的需要。但是,强制执法是否真的能够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呢?在城管执法中应当灌输“以人为本”的城管执法理念,从而使得人得基本生存需求等到满足。以在各城市普遍出现的“夜排档”为例,一些中心城区可以根据市民需要,指定时间、地点经营,为流动商贩向固定摊位转化提供条件。当然,设摊和占道经营的另一个方面是由于存在社会需求,正规菜场的过高成本也促使马路设摊现象屡禁不止,因此,能否换一个思路来处理问题,比如解决流动摊贩的设摊场所,降低其设摊收费的标准,然后规范管理,保障其生存的权利也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处罚只是城市管理执法中的一个手段,协调好各方关系,保障各方权益才是长久之效。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提高化解矛盾的水平,按照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法,做到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宽容以待、耐心说服、冷静处理,使管理对象平8

和接受,从而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

(三)环境上:做好信息公开,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城管执法环境。

宣传城管的工作职能、手段,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公开透明的以法律为准绳接受公众的监督。利用新闻媒体,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营造良好的城管执法氛围,从而使广大市民能够自觉地理解、支持、配合城管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城管执法部门的执法过程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可以适当采取录像、拍摄等措施避免因执法相对人的胡编乱造引发公众的质疑和不满,以前面列举的上海普陀区城管的不文明执法为例,执法者否认携带工具而市民称其以棍状物打人,这就需要客观的证据来证明,任何一方的一面之词都不能尽信。另外针对一些涉及面广,对市民生活影响比较大的执法决策可以按照法定程序公开举行听证,将执法范围、职责、收费标准、办案程序等内容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相对人、社会公众以及各类非政府组织的意见和要求,强化社会对城管执法部门工作的监督,使城管执法决策更加体现公众的利益,执法过程更加公正化、透明化,这样也更能够使城管在日常执法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四)职能上: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怎样真正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呢?政府不再是凌驾于公民社会之上的官僚,而是作为人民的公仆,矜矜业业的服务于民,如果这种思想能在城管行政执法过程中加以体现,也就意味着城管之类的行政主体在执法过程中,不再是位居于庙堂之上、依靠权力控制相对人的“管理者”,而是与相对人平等沟通、相互尊重、提供帮助的“服务者”。应当真正做到替群众办事、为群众说话、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城管执法“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作用,加强各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协调,真正形成管理合力,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和执法效率。

(五)硬实力:提高城管队伍自身素质

城管执法人员不仅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还要熟练掌握城管执法业务知识,经常接受培训,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城管执法人员应当明确“服务” 9

意识,认识到执法者同时也是服务者,在热情、周到、及时、高效地履行职能的同时,积极探索提高执法效率的途径,提高执法质量。

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城管执法人员的信任是从外表开始的。如果执法人员衣着不整,满嘴脏话、粗话,举止轻浮,蛮横无理,人民群众就会失去对城管执法的信任,文明执法就无从谈起。因此,时时注重礼仪,养成良好的品行和端庄的举止,整齐的穿戴,给人民群众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我们文明执法的良好开端。我认为,可以适当考虑在某些区县内试行大学生城管的队伍建设。首先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较好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法制观念较强,在执法中更多的运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执法行为,暴力执法可能性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管的风气和形象,也能为城管队伍起到宣传作用。

五、结论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各地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扩大,城管执法人员素质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的要求越来越高。城管执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城管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只有得到了社会的认同,我们才能使城管执法走出现实困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形象,需要城市行政执法人员的有序管理和文明执法,要做到有序的科学管理就需要继续解放传统的管理思想,在管理的方法和方式上不断的创新,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而政府方面应当及时做好信息的公开,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早日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服务型政府”,为城管的执法活动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舆论导向。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

[2]陈书成 《行政法视野下的城管执法问题及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郭静华 《城管细节不容忽视》[J]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03期 [5]魏其华 《加强城管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J] 长江建设 1998年.第02 期 [6]吕娟 徐飞《市里游动的无照商贩》[J] 法律与生活 2002年.第10期 [7]龚瑞生 《在城管中系情于民》[J] 学习月刊 2003年.第10期

下载运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1(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1(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道路运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策略5篇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道路运输管理、运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运政执法工作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强化和完善运政管理、维护道路运输秩序、规范......

    变频供水系统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变频调速供水系统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郑 和 刘文锋 (深圳市华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40)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变频供水系统中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实际解决......

    运政执法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以......

    浅析道路运政执法

    浅析道路运政执法 —————安吉运管局 张东 运政执法工作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强化和完善运政管理、维护道路运输秩序、规范经营行为、保障良好的市场运营环境等方面起......

    运政执法责任书

    运政执法责任书一、运政执法责任及职责 1、运政执法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的方针;运政执法必须做到合法、公正、廉洁、高效;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必须做到事实清......

    运政执法中队副中队长岗位职责

    运政执法中队副中队长岗位职责 一、协助中队长维护好管辖区域的交通运输市场秩序及后勤保障工作; 二、积极带领中队执法人员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协助中队长工作; 三、根据大......

    中国食品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管 制 经 济 学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 姓 名 胡 克 学 号 120107100112 学 院 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班 级 12经济(1) 教 师 朱晓燕 2014年12月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解......

    九年级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九年级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现在九年级学生普遍没有升学意识,虽然每天来得很早,但学生到教室后没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虽然在上次家长会和学生会议上针对早自习读书的状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