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借鉴绩效评价理论探讨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思考
借鉴绩效评价理论探讨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思考
------------------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14日 信息来源:徐州市地税局 字 体:【大 中 小】
近年来,随着依法治税的加强和新《税收征管法》的颁布实施,行政执法机关相对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意识日渐增强,对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大力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强化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约,税收执法风险不断加大。如何认识和规避这些风险,已成为新形势下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把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理念引进税收执法领域,并借鉴企业管理的绩效评价理论对税务部门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价,针对产生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要原因,提出规避的措施,以期将税收执法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一、税收执法风险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风险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由于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或对风险的研究的角度不同,不同的学者对风险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风险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指可能发生损失的损害程度的大小;风险是指损失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由风险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利用对波动的标准统计方差定义风险;利用不确定性的随机性特征来定义风险。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形式,广义的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狭义的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由于风险存在部分可度量性,就为各种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税收执法风险作为风险的一种,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根据税务机关执法特征将税收执法风险主要界定在狭义风险范畴,并由此展开对税收执法风险的管理和规避探讨。所谓狭义的税务执法风险,一般是指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因税收执法不当、执法错误或行政不作为而损害了国家利益或纳税人的合法利益而引起必须承担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的不利后果和不良影响,即在执法实体和执法程序两方面违规违法,从而导致承担责任的风险,如行政败诉、行政处分、行政赔偿等。
二、如何在税务系统进行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构想
(一)相关理论渊源
绩效评价实践已有较长的历史,现代企业绩效评价的开端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杜邦公司开始使用的投资报酬率。但是,绩效评价理论的出现则较晚。在西方,直到20世纪40年代,责任会计的理论、方法才成熟起来,这标志着责任中心绩效评价理论体系的建立。国内对绩效评价的定义,财政部统计评价司认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绩效,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而我们目前实践中经常涉及到的绩效评价通俗地讲就是按照企业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采用特定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绩效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
我国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当时国家开始推行企业经济核
算制,相应地,企业在内部开展了班组经济核算,这可以说是我国绩效评价的萌芽。此后,以统计和财政部门为主,全国性的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1999年,财政部等四部委颁布《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使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体系更加科学。迄今为止,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形成了多个视角,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近几年来,不少基层税务部门为提高基层税务干部工作绩效,引入了“绩效管理”的理念,提出了大力提升税务干部的工作执行力。工作执行力不仅是检验基层税务干部称职与否的首要标准,而且还是影响组织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促进基层税务干部工作效能提高的根本保证。而税收执法风险作为工作执行力的相反面,税务干部工作执行力高,理解运用政策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税收风险相对就低;反之,工作执行力低隐含的税收风险就大。因此,本文拟将绩效管理理论纳入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体系中,从而架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在实践中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也期望从中为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探讨一个新的思路。
(二)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
一是评价指标的设计。建立科学有效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贯彻并具体体现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遵循设定绩效评价体系的一般性原则和适应税务风险管理要求的特殊性原则.参考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目前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可用的评价方法,包括管理控制中常用的传统的绩效评价法、平衡计分卡评价以及沃尔比重法。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具体应用到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中,需要将上述三种方法加以改进和融合,并按照税务部门具体情况和所处税收环境的特点,设计出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从而建立符合税收执法风险管理要求的绩效评价方法和体系。
根据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设计税收执法风险管理评价体系指标主要应从实施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方案对税务机关工作目标实现的辅助作用、对税务机关外部环境的影响、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方面展开评估。结合这些因素考虑需设计两大类指标:一类是可量化的指标,即税务指标;另一类是不可量化的指标,即非税务指标。
(1)税务指标体系
1.1 准期登记率,即以税务机关从工商部门取得办理营业执照的资料,各管理科按照名单通知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期限为从纳税人领取营业执照的日期起计算,在30日内办理税务登记为准期。该指标直接反映税务机关对经营者的初始管理水平。
1.2 准期申报率,以《综合查询软件》内生成数据为准,对全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综合申报率进行考核。
1.3 准期入库率,与上一个指标一起考察管理科应收尽收水平。
1.4 下户巡查频率,即税收管理员根据不同的目的设定巡查的范围。如重点户定期税源巡查,对上一年入库税款(具体额度根据当地企业水平确定)以上的纳税人,每月不少于一次巡查;特定行业的专项巡查;税收管理员通过税收征管软件或纳税情况对发现有疑问的纳税人进行下户巡查及个体户的下户巡查等。该指标重在反映对纳税人的税源管理质量高低及了解纳税人经营的能力。
1.5 欠税增减率,考核欠税管理水平及清缴欠税力度。
1.6 接受外部举报率,该比率反映管理辖区内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间接反映出管理员的执法水平。
1.7 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率及违纪违法处理率,该指标反映税务部门内控质量及税务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
(2)非税务指标体系
2.1 税务机关社会形象的树立。是指税务机关在当地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形象高,影响力大,税收政策的推行比较顺利;反之征税成本高。
2.2 与各部门和企业的沟通。加强与工商、银行、国土、邮政、司法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群众性协税互税体系,共同维护税收秩序,良好的税收环境的营造,有助于降低税务机关的执法风险。
与税务指标体系相比,非税务指标的最大特点在于难以评价。由于数据采集的困难以及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成分,其外部可信度不高。因此,对非税务指标的评价可以采用专家评估的方式,可以采用下列步骤进行:首先,制定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其次,通过专家组的集体测评来给各项指标打分。专家组的成员可以由监察室、法规处、各业务处室领导和纳税人代表构成。最后,汇总测评结果,得出一致的结论。对非税务指标的评价,一般是按固定的周期进行,如一年一次或半年一次等。在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以后,还需要开展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分析。指标体系用来评价税收执法管理的业绩,评价的准确与否取决于指标体系自身的质量。本文只是对之进行初步的探讨,如果指标设计不甚合理,指标值有偏差,毫无疑问会影响评价的效果。因此,应随时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对指标体系进行动态管理设计。
三、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
与国外风险管理实践相比,我国目前总体来说缺少一个有效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框架,并且发展很不均衡,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尚未建立。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动态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受整个所处宏观经济、政治大环境制约,需要我们一代代税务人的努力来提高和完善。我们只能就目前所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管理水平来探讨风险管理框架架构问题。然而我们目前的征管现状是处于这样一种状况。即虽然我们的税收执法责任制及工作规范已经建立,但由于我们税收领域执法风险才刚刚提及,可收集利用的影响风险因素的数据很少,因而采用概率或方差指标来度量税收执法风险的定量分析目前还很难进行,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效果很难进行客观、科学地评价,税收执法管理框架体系亟待构建,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则作为其中一个部分。基于此,笔者构划如下风险管理评价体系框架,尽早收集第一年数据作为基期数据,逐年累积,形成趋势分析,并借鉴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将对企业管理评价质量的方法引入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领域,从而大大提高我们发现和处理税收风险的能力。
1、目标体系的确立。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将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纳入税收执法日常管理中去,并借鉴现代企业控制论的一般原理,落实到具体税收工作中,对税务人员税收执法风险评价,主要基于降低税务人员执法风险,保护干部的税收执法行为。
2、主要环节的确立。税收执法风险评价主要针对税务干部执法风险,具体是指对税务登记、税收管理、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税务稽查、政策执行、减税免税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计算机软件控制,这些内容全部存在执法风险问题。按照税务执法岗位类别及分工,确定每一个岗位存在的风险点,通过确定的风险点,按照不同岗位设定预警指标。将所有执法风险点按照高、中、低和经常发生、偶而发生等情况进行分类,实施分类管理,重点关注高风险点和经常性发生的执法行为。对当期所发生的所有执法行为进行全程预警、监控、考核、处罚,将内部管理与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分级评价。并构建税收执法风险评估模型,利用税收执法风险评估模型准确评估税收执法风险。这是一个动态长期积累变动的过程;同时利用税收执法风险评估模型建立长期数据库,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收集信息开始,筛选、录入数据,计算指标值、确认标准值、计算指标差异度、计算查前风险分数、确定风险类型、计算查后风险分数和风险等级等。通过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反映、预测税务部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程度。
3、建立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系统。考虑到税收执法风险贯穿于税收执法的各个环节,且具有变化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因此将税收执法风险纳入税务部门内部控制系统,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仅是静态的制度来建立,需要树立适时、全程控制的观念,将税收执法风险纳入日常执法管理工作中,并在机制上构建一整套完善的系统。一个好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系统应该能够实现对税收执法风险的有效管理。具体包括如下几个子系统:税收执法风险识别系统、税收执法风险预警系统、税收执法风险决策系统、税收执法风险规避系统、税收执法风险监控系统。
在该子系统中,本文引入了企业的绩效评价理论,并在上一节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效果进行了一个通用的指标设计。税收执法风险绩效评估既是一个管理方案的结束,又是下一个管理方案的开始,使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得到了实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第二篇:税收风险管理理论
对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及实践应用的初步探讨
近年来,风险管理开始进入中国税务管理领域,衍生出“税收风险管理”的概念,它是指以最小的税收成本代价降低税收流失的一系列程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管理,能创造出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征纳关系,有效提升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从理论到实践,从国际和国内全新视角,进一步开拓视野,广泛借鉴国际上税收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探索构建乌鲁木齐市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对于有效推进和实施乌市税收风险管理,提高征管质效,降低税收流失风险,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税收风险管理包括税收流失的风险管理和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本文重点阐述税收流失的风险管理。
一、税收风险管理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源分布领域越来越广泛,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经济决定税源,税源决定税收,这是一个简单的税收经济学原理。但在实际税源管理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客观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税源并不一定完全形成税收,从而导致客观税源决定的纳税能力与实际税收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表明税源管理过程中事实上存在税收流失的风险。
根据《中国税务稽查年鉴》公布的,全国税务稽查数据显示的全国税收流失率,与同期税务机关征收的税收总额,可以推算出同期全国税收流失额。从数量上看,我国税收流失的总量逐年增加,近五年每年在3000-4000亿元左右,数额惊人。税收流失影响了我国的财政收入,弱化了税收宏观调控功能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如何有效地减少税收流失,是理论界和各地税务机关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的课题。健全法制、完善税制,规范税式支出、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纳税意识等等,其中最直接有效可控的措施,是建立现代税收征管体系。自2009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多次提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构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税收征管体系的要求,即“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信息管税”、“税源专业化管理”、“风险管理”的提出,为实施全面的税收风险管理做了技术、业务和理论的准备。可见,税收风险管理是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税收风险管理也是国际税收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学习借鉴国际税收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与我国税收管理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各地税务部门积极探索和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处于起步阶段,在诸多方面尚存在许多瓶颈需要破解,很多难题需要探索和研究解决。
二、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税收风险概述
1.税收风险及税收风险特征。税收风险是实现税收征管目标的障碍,是指国家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在系列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纳税人未全面遵从税法的情况下,形成的税收流失的可能性,使实际税收的征收结果与税收预期之间客观上发生偏差。
税收风险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管理性税收风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纳税遵从风险,二是税收执法风险。本文研究的是纳税遵从风险,即由于纳税人对政策认识不足、工作疏漏等情况造成非故意性不遵从,纳税人利用自身信息优势等不正当方式故意或恶意不遵从,形成的税收流失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税收风险除了具有一般风险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属性:隐蔽性和潜伏性,税收风险形成机制复杂多变,使得税收风险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和察觉并加以管理。纳税人利用技术手段将税收显性风险人为处理为隐形风险,促使风险累积,导致风险压力,形成真正的税收流失;难于化解性,税收风险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运行、税收制度、税收管理体制、管理能力及纳税遵从度等方面密切相关,使得税收风险的防范、控制、化解的管理难度较大;传导性,税收风险会在上级或下级税收之间传导和扩散,导致整个税收系统风险共担。税收系统又与社会经济紧密相关,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所以,税收风险仍然是最为严重的社会性风险。
2.税收风险的分类及表现形式。税收风险的分类:按照风险来源,可分为税务部门税收风险和企业税收风险;按照风险的可测程度,可分为指标性税收风险和非指标性税收风险;按照风险等级评定,可分为一般税收风险和重大税收风险;按风险承担主体不同,分为纳税人风险,扣缴义务人风险,税务代理人风险,纳税担保人风险,其他税务行政相对人风险;按税收征管过程的具体环节,分为税务登记风险,财务核算风险,税源监控风险,纳税申报风险,信息报送风险,税务检查风险。
税收风险的表现形式:在纳税人方面表现为少缴税(可能是无意造成的,也可
第三篇: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思考
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思考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税收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尤其是为国家建设积极出力的纳税人,维权意识也正日益升温。这不得不迫使我们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逐渐趋于阳光化、透明化、公开化,接受着各层面的监督和制约。但就目前的税收执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征管措施不到位、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不廉洁、执法方式不当等执法风险点。为了构建平安国税,创建和谐国税,有效保障税收执法和税务干部的安全,规避税收执法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一、税收执法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税收执法风险主要是指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因为执法主体的作为(主要指不当执法行为)和不作为可能使税收管理职能失效以及对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本身造成损害的各种不利后果或不利影响。
究其原因,可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来分析:
(一)外部因素
1、纳税人利益的驱使。
一是由于税收关系到国家和纳税人两者的切身利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利益冲突。因此,部分纳税人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会想方设法利用税收政策和管理漏洞偷逃税款,给税务干部带来失职渎职等执法风险。
二是部分纳税人甚至还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拉拢或腐蚀
税务干部,税务干部如果稍有疏忽,抵制不住诱惑,就会因执法不严或执法犯法,受到责任追究。
2、纳税人法律意识增强和司法机关关注增加。
一是随着税收法律的逐步普及,纳税人的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处在当今社会矛盾多发期,使税收执法风险的变数更大。
二是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对税务部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使税收执法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内部因素
1、税务干部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执法风险意识不强,由于税收执法机关作为执法者兼管理者的强势地位客观存在,使执法人员一定程度上存在“权治”思想,在执法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执法思路不清晰,造成执法漏洞和过错。
二是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工作态度不认真,草率行事;法治意识淡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以权代法;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和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徇私舞弊。
三是业务素质不硬,执法水平低。有些执法人员业务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之税收行政规范性文件大量存在并不断修订更新,由于对税收政策法律法规不熟悉,容易造成工作方式单一,程序不到位,处理事务的能力差,文书不规范现象等执法过错。
2、税务机关管理有待完善。
一是税收执法监督制度不健全,执法监督体制主要是以事后监督为主,而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较为薄弱,存在管理漏洞可能导致风险。
二是部分岗位权力过于集中,由于涉税事务可能掺杂人为操纵的因素,一旦干部未严格履行职责,或监管不严,就容易为个别税务人员提供权力寻租的可能,滋生人情税、关系税甚至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
三是,一些税务机关对税务干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思想教育乏力,监督管理软弱,对违法违纪行为常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干部违法成本较小。
二、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要对策
有效规避各类税收执法风险,是保障税收执法和税务干部安全的迫切需要。在目前征管条件下,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着手,需要我们从增强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密切与协税护税部门联系、提高税务人员综合素质、深化税务管理体制等方面努力。
(一)从外部环境角度看
1、增强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
在税收执法活动中,力求取得纳税人对税收执法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就能减少税收公正执法中的干扰和阻力,就会降低执法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要加大对诚信纳税的宣传力度,增强纳税人的税法遵从
度;加大对税收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依法纳税意识。
二是在宣传好税收政策的同时,要及时了解纳税人的服务需求,通过多走访纳税人,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国税部门的亲和力,树立阳光国税的温暖形象,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
2、密切与协税护税部门的联系。
一是要加强与当地党政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与协税护税部门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地方协税人员的作用、加强与财政、工商、银行、海关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掌握纳税人的信息,减少征纳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税收执法风险系数。
二是积极密切与纪检部门、司法机关的联系,通过用正面案例的激励和反面教材的警示来教育税务工作人员,预防税务执法人员知法犯法行为的产生,从而营造和谐的税收执法环境。
(二)从内部环境角度看
1、提高税务人员综合素质。
一是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牢记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它直接关系到税务干部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直接关系到税务人员的幸福和前途,是不能随性而为的,必须严格做到依法治税和依法行政,时刻绷紧责任风险这根弦。
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铸牢廉洁风险防护墙。加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育,加强文明执法教育,树立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的教育理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执法道德水平,从根
本上杜绝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行为的发生。
三是加强对税务执法人员专业化、法制化的培训教育,例如税收、财务、会计、计算机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基础业务知识;开展经验交流会,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做到防微杜渐,提高行政执法的准确率,避免出现风险差错。
2、深化税务管理体制。
一是深化执法制约,全方位监控管理,实行机器管事、制度管人、人机结合的管理模式,强化对行政执法权的制衡与监控,深化执法制约。成立执法检查领导小组,明确专人,专门负责执法异常数据信息的监控和考核,突出对执法程序合法性、实体规范性和适当性、执法效率性的监控,将执法风险控制到最低。
二是严格税收执法权限,按照征、管、查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臵岗位,进一步明确税收执法权限的行使范围,有利于税务人员“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腿”,防止越权执法或滥用执法权情况的发生。
三是强化执法过错追究,完善管理监督制度。加大对执法人员执法权的监督,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确保执法不出错,干部不出事。发现问题根据权限及时进行弥补、修正或向上反映,减少执法风险。对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不隐瞒、不偏私、不包庇”,要坚决进行查处或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第四篇:浅谈税务人员税收执法风险管理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纳税人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的执法风险无处不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责任人受到行政和刑事追诉等等呈高发趋势。这些问题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执法能力、队伍素质欠佳所致,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对执法风险管理不到位。面对这种形势,引入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加强穿越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对潜在风险的预见和评价,成为税收管理的现实需要。本文拟结合胶南市地税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实践,以目前世界上通行的整体化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对建立系统、有效的税务人员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初探。
关键词:税务人员 执法风险 管理
一、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一)税务人员执法风险防范的理论基础
1、法治理论。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线的地方才休止”。税收法治的核心功能是“控权”,即要求税收行政执法工作必须有效控制权力滥用,切实防范行政执法风险,才能实现法治的根本目的。在2001年全国税务系统依法治税工作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党组科学、系统地概括了新时期依法治税思想的理论内涵,并提出了“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内促外”的指导方针,其中强调指出,“重在治内”关键在于依法治权、依法治官,其实质就是要严格约束税收执法权力的运用,确保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性,从而在源头上遏制执法随意性,有效防范执法风险。
2、风险管理理论。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主体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影响。风险管理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其间历经纯粹风险(生产安全)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全部风险管理的渐进演进过程。进入二十一世纪,风险管理领域出现了整体化风险管理趋势,并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开始应用。这是一种将企业所面临的所有风险(如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统一考虑的综合性的企业风险管理理念。
目前世界上颁布生效的整体化(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有十多个,其中描述的风险管理理念、过程和方法等大体一致。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其总体目标是帮助风险管理主体全面系统地辨识、衡量、排序并处理所面临可导致其偏离既定目标的风险。《指引》将风险管理框架概括为一个基本流程、一个体系。
基本流程包括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形成一个严密的闭合流程: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是风险评估的基础和起点;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部分;通过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确立风险管理的目标,并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原则和机制;通过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建立一整套管理风险的方法和手段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持续的监督与改进使整个流程顺畅运转。
一个体系指风险策略、组织与职能、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风险管理文化五个模块。风险管理策略,指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性标准,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换、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总体策略,并确定风险管理所需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配置原则。组织与职能则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履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职责,与其它部门一起形成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将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内部控制包括保证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风险做到提前预防、适时管理和及时反馈。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解决了风险管理决策所需信息以及决策效率的问题。风险管理文化促进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员工风险管理素质的提升,保障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这几部分相互影响、相互支撑,构成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
(二)税务人员执法风险防范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逐步深入,税收执法的手段也日益深化和完善,同时也加大了税收执法的风险。特别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税务干部,面对复杂的征纳关系,繁多的执法环节,日益完善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加之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从而导致执法风险连年增加,涉税案件也呈上升趋势,其中税务干部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件占有很大比例。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各级税务机关通过建立税收执法检查、税收执法责任制等多项制度,初步形成了税务人员执法行为风险管理机制,执法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得到
有效的控制。但认真审视我们现有的风险管理机制,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相对不足。税收执法检查、税收执法责任制等基本上属于事后监控,对执法风险缺乏系统地、定时地事前尤其是事中的风险控制,不能从根本上防范重大风险以及其所带来的损失。
2、监控管理链的脱节。在制度设计中,注重了责任的分解,将绝大多数责任风险都穿越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由基层一线干部承担,而忽视了对领导层以及税务机关本身应承担风险责任的落实,因而形成监控管理链的脱节。
3、风险管理缺乏充分的信息支持。以往所采取的控制方式主要以人工为主或人机结合,对于具体风险,缺乏量化和信息化的数据支持,不能从数据分析应用的视角建立必要的风险预警、评估及控制机制,使得目前我们的风险控制能力偏低。
税收执法风险实质上是一种法律风险。因此,在税务人员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工作中,借鉴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建立以事前、事中监控为重点的执法风险管理机制,既是严格依法治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客观需求,又是提高税务干部自身风险防范意识,保障干部敢于执法、公正执法、安全执法的现实需要,这对税务部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将起到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 完整的执法风险管理体系由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组织职能、风险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文化五部分构成。
(一)执法风险管理策略
1、避免。包括主动放弃或撤销、改变行政执法行为等方式。对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程序违法等违法行政引发的风险,可以采取主动放弃或撤销的方式。因纳税人对税务执法行为不理解或不配合等引发的风险,应采取主动改变执法行为的方式。如,税务机关在查封、扣押等强制执行措施时,因实施查扣行为遭到纳税人的暴力阻挠,现场税务执法人员应立即中止查扣,及时请求公安机关予以协助。
2、预防。是指在风险发生前,为了消除和减少可能引起的风险而积极采取阻止、延缓、减轻的措施。在认真分析引发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对税收执法行为指向的对象、后果进行综合分析,随时对引起风险的各种因素变化情况加以了解,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在日常执法过程中参照有关风险指标对执法行为进行预警控制,尽力消除引起风险的各类因素的存在和发展。
3、控制。是指风险发生时为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要正确识别风险及风险的影响程度,合理、合法制止风险的扩大,以减少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税务机关错误地扣押了纳税人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要主动承认工作的失误并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及时对直接责任人酌情作出行政处理。
(二)执法风险管理组织职能
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主要是解决执法风险管理“谁来做”和“做什么”的问题。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承担着风险评估、汇总风险信息、落实风险管理责任、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维护更新风险信息库等职责,在风险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分层管理原则,在市局、职能科室与基层执法部门分别成立税收执法风险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分类管理原则,由各职能科室根据职责分工分别承担不同类别执法风险的管理工作;根据集中管理原则,由处于超然地位的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全局执法风险的监督检查工作。
(三)执法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尽管内部控制理论最先也最多应用于企业组织,但内部控制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方法仍然是值得税务机关借鉴的。因为税务机关的内部管理与企业管理虽有不同,但本质上都属于组织管理。有效的内控可以保证明确授权,对风险做到提前预防、适时管理和及时反馈,能保证执法行为的效率和效果,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税务人员执法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内部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风险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控制活动。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信息与沟通。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内部监督。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四)执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执法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各项功能。
应采取措施确保向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输入的业务数据和风险量化值的一致性、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和完整性。对输入信息系统的数据,未经批准,不得更改。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能够进行对各种风险的计量和定量分析、定量测试;能够实时反映重大风险和重要业务流程的监控状态;能够对超过风险预警上限的重大风险实施信息预警。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实现信息在各职能部门、业务单位之间的集成与共享,既能满足单项业务风险管理的要求,也能满足整体和跨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综合要求。
(五)执法风险管理文化
将执法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融入税务文化建设全过程,采取多种途经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执法人员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牢固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等意识和理念,促进税务机关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三、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建设执法风险管理体系只是完成了进行风险管理硬件设施的筹备,而要完成对执法风险的管理,还要在此基础上执行执法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该局建立的税务人员执法风险评价流程是:
(一)建设并不断完善风险“信息库”
主要以省级“大集中”软件及青岛市局外围征管查询系统为依托,建立综合业务处理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将涉及存在执法风险的各种特定信息整合到一个工作平台中去,围绕提高征管查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按照数据采集管理、数据分析管理、数据核实管理、落实过错问题管理设置四大功能模块,通过信息平台下达具体的工作事项、嫌疑过错执法数据和考核标准,形成面向操作层、管理监控层、决策支持层的全方位执法风险综合信息系统。
(二)风险评估及风险解决方案
1、风险识别。税收执法风险点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税收管理、税务稽查等执法环节进行归集,建立税务人员税收执法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共编列60个风险点指标),明确具体执法风险点、风险表现、政策依据、数据分析方法、评价期间、评价时点、评价部门及人员。
2、风险分析。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的条件、风险产生的影响等,包括对风险产生原因的分析和对风险产生结果的分析,统一分析的判定标准。根据影响程度轻重和所依据的不同法律、法规以及执法所产生不良后果的处理手段,税收执法风险可以划分为高级、中级、低级三个类别。
3、风险评价及风险解决方案。采取执法人员自我评价、部门评价、市局评价的三级评价模式,对执法行为层层审核把关,分级落实考核责任,确保执法“零风险”。具体的评价流程如下图:
(三)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经过自我评价、部门评价、综合评价发现有过错且能立即改正的,不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对于无法改正的按照有关考核办法考核,对违反《青岛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监督制约办法》及有关规定的严重执法过错,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市局税收执法风险评价小组对本期执法风险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考评并在全局予以通报。通报的内容主要包括本期全部税务人员执法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责任追究以及下一步的整改措施等方面。
四、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胶南市地税局在建立完整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本实现了对执法行为进行事前预警、事中控制的目标。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还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一是开展执法风险管理工作应当重点关注高级别风险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内部控制。
二是开展执法风险管理工作应与其他税收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把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融入税收管理和业务流程中。风险管理体系不是凌驾于现有管理体系之上的,而是对现有管理体系的提炼总结和提高。
三是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税务文化,促进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执法人员风险管理素质的提升,保障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是执法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执法人员参与的程度。因为该体系涉及日常执法行为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个执法人员的工作职责。同时,领导层也要身体力行,这样可以推动执法人员参于风险建设的积极性,也可以为实行执法风险管理给予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总之,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风险管理工作也要从一时的、相对分散的行为,发展为过程标准化、操作规程化、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管理活动,最终形成以事前、事中监控为重点的执法风险管理机制,促进整体税收执法水平的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第五篇:《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管理》序
序
风险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最小的代价降低风险程度的防控过程。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金融危机给美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许多经济专家、学者开始反思、总结应对和避免经济危机的方法,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所罗门〃许布纳博士提出了风险管理的初步构想。此后70多年的时间里,全球风险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风险管理,二是整体化风险管理,三是全面化风险管理。我国税收风险管理较之美国、英国等西欧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风险管理逐步在少数领域应用,进入本世纪以后,风险管理已被广泛应用。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南》,是我国第一个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2010年2月26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实际上就是国家层面上对重大风险管理的法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和规范了国家重大风险管理机制和处置方法。国税部门从事税收征管工作也同样存在着风险。
依据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可将税收风险定义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因工作失误或者过失,可能给国家、单位、纳税人及个人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损失。从工作岗位看,从局长、副局长到一般工作人员,每一个岗位都存在潜在的风险。比如:领导岗位,岗位目标是完成任务,带好队伍,如没有完成任务或没带好队伍,就有可能受到口头批评、通报批评直至一票否决。再如:采取税收保全或强制执行措施不当,可能造成税款流失、败诉甚至造成国家赔偿。从工作流程上看,国税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只能以法律的规范为准则,决不能各行其是,不作为和乱作为。如果违背了法律规定的程序,做的事情即使是对的,其结果也是徒劳的,甚至带来负面影响。从工作环节看,具体的国税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环节,所有工作或环节的失误,都会带来全局性的负面影响。
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第一次将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税收管理工作的实践,这预示着风险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不久的将来会全面引入到税收管理工作之中,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新的发展趋势。
全面税收风险管理,其内容包括与税收工作相关联的所有方面、层次、环节,具体来说分为三类,即: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管理、税收综合政务风险管理等。特别是与企业一道,在平等、互信、互动基础上开展的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部门深化税收服务的方略,是促进经济税源发展的举措。这一极富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尝试,在全国税务系统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实践中尚属首例,而且符合社会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风险识别标准科学、规范、简明,是有效识别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的基础。本书把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多征、少征、不征、错征税款,严重侵害纳税人权益,造成国家利益蒙受重大损失,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刑事处罚的行为定为高度风险;把违反有关规定,应受到责任追究的行为定为中度风险;把效率低下、作风拖沓等具有一定负面影响的行为定为低度风险。有了明晰的标准,风险识别和防控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谷城国税局开展的全面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目标明确,要求很高。其目的就是使全面意义上的税收风险变小或变无。二是风险识别准确。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系统分析税收征管流程、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全面找出风险,解决了风险识别问题。三是风险评价恰当。对潜在的风险进行了适当的定级,便于在风险防范过程中,知轻重,抓重点。四是风险成因分析客观、公正,有利于提高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五是风险防控措拖有效。针对风险及成因,制定或引述了各项制度、办法,对促进税收管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这本《税收行政执法风险管理》是“全面税收风险管理”项目工作的成果之一,对国税征管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值得广大国税同仁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