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因素,背景成稿

时间:2019-05-13 01:2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利因素,背景成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利因素,背景成稿》。

第一篇:有利因素,背景成稿

对于大学扩招,主要有以下有利因素:

1.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可以分配工作,因此考上大学就等于拿了“铁饭碗”,就成了国家干部,人们认为高考是最好的出路;对农村的孩子来说,高考更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选择。“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流传几千年,在计划经济时代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现在大学急剧扩招,门槛越来越低,高中升学率持续上升,进入普通高校不再是难事。据相关数据显示,2003年北京的录取比率达到70.8%,广东省的录取比率与2002年持平,陕西达到 56.47%,江苏为70%,江西为62%,湖北为6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考录取率都是比较大的。现在家长、学生和高中学校所关心的不再是能否上大学,而是上什么样的大学,也就间接地把我们提升了一个层次。

2.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1600万人,其中,普通高校903.36万人,成人高校 559.1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5.63%和22.63%。从数量上衡量,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3%,与西方发达国家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规模指标有相当大的差距。经过近几年的扩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初步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高校扩招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扩招满足了人们对受教育的渴求,是“三个代表”伟大思想的一次重大实践,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是实现迅速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水平的需求,是实现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一定规模的扩招数量的存在,必然会自然而然的导致出一种竞争与合作。而在竞争中实现你争我赶,百花齐放,又在合作中实现资源共享,势必会提高全民素质。

3.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当前阶段,正是人口出生率高峰期所诞生的婴儿成长时期,这一年龄段的人口特别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呆在学校,减少当前的就业人数,降低就业压力。有数据表明,1995年幼儿园学生规模最大,这批人在1997年进入小学,实现了小学规模最大化,从1990年到2002年初中阶段学生规模依次递增,小学六年教育到2003年达到顶峰。从高中阶段和高等学校阶段看,学校平均在校生依年份递增,至目前还没有达到顶峰。这一方面反映出生高峰期学生高潮正随年龄增长逐渐上移,另一方面反映了高教扩招的效果。显然,如此庞大的群体一旦进入就业队伍,势必对就业造成巨大压力。发展高等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办法,也是按学龄期学生人数比例发展教育的必要措施。

4.发展经济,拉动内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低谷,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市场疲软、消费热点消失等问题,而高等教育一直供不应求。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学界呼吁:应大幅度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借此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经济的增长。这一政策的实施扩大和发展了教育产业,使教育成为一门热门投资行业,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和消费,也增加了教育从业人员,带动了教育相关行业的发展。

高校扩招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正所谓“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而高校扩招增加了人才的供给,使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趋于合理,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扩招调动了办学的积极性,大大增加了高校教育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所以说,高校扩招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5.实现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会学家、伯克利大学的马丁·特罗教授以美国和战后西欧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探讨数量增长与性质变化的关系,将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当超过50%时,即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时,它必然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因此,我国大规模扩招,也是提升教育发展阶段,使更多的适龄青年享受教育的一个措施。

大众教育受教育的权利

其实当我们每一个人生而为人的时候,就平等的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中国内地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远远未能满足国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多少学子为了挤过高考的独木桥少年白头!然而中国人口基数大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人数必然会很多,那么必然使得大学的门槛越来越高,已然已经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必然会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当精英主义教育的论调大行其道的时候,大众教育该何去何从?而我们的教育公平是不是就要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中国高等学校扩招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暂且不论高校扩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有益的经济学意义,就对个人来说,高校扩招也是个好消息。1990年高考还被人形容为“千军万马过 独木桥”,一个人要想上大学,必须付出极其艰辛的努力。今天,有许许多的青年学子得益于高校扩招。

6.高校扩招有利于教育体制的完善。高校扩招推动高等教育走向产业化,促使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有机协调,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体

制的改革。同时,扩招也是符合我国教育精英化走向教育平民化、大众化转变的需要。所以说高校扩招有利于教育体制的完善。

7.回报

十年寒窗的读书生涯对于每一个学子来讲,都是想迈进大学的门槛,接受高等教育。而大学扩招这一良好政策出台,正好满足了家长和学生的希望,他们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许多家长和学生因扩招而打开理想之门,教育改变命运,实现社会和谐。

8.因大学扩招学位是否贬值问题,这个问题表面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学位不值钱了,其实反映出中国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问题。一方面,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需要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有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看似矛盾其实并不是对立的。人才,在优胜劣汰中成长。退一万步说,许多人上了大学而找不到工作,就把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归在上大学,这显然是荒谬的。

9.大学扩招与就业难没有根本之间的关系。曾经主管中国教育工作的李岚清副总理曾在给中国教育部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我提过要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步伐,有的同志担心是否有需求。我认为,从人才的供需关系的数量来说,发展教育不会产生人才过剩的问题,因为人已经在那里了,你不让他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他也还是过剩,而且是低素质的过剩,对社会更不利。”

10.满足社会需要

社会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急需各种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来源于大学各领域各学科的学生。大学开设多种学科,需要大量学生参与学习和研究。大学扩招为这些学生敞开了继续学习之门,只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或多个专业,学有所用,学而实习之。终究会有用武之地。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投身到社会各个行业当中,对社会的发展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俗话说:小溪可汇成百川,百

川之水可以滋润一方方水土。人的智慧之水何尝又不是如此?从而可以说大学扩招能为社会培养人才。

11.大学扩招可以为一些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

高中的学生个性差异很大,心理素质难以述说。鉴于此,新出台大学扩招制度给这样的学生迈进大学校门创造了便捷的条件。很多的事例证明,许多当年高考分数线以下的学生,正是借扩招的机会,在大学校园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正是这一次良好的机遇,这些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时光,因而他们在大学里很勤奋也很出色。

12.大学扩招可以给学校创造发展的机遇 大学扩招带来一系列要解决的问题。如新增教室、宿舍、教职工人员-----这些都需要资金。刚开始几年学校的资金可能出现困难。扩招的学生学费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等有了固定资产,后续的扩招生学费就不会投入这方面的建设。多招一些学生,学校可以创造收入,然后用这些收入再来改善大学校园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声誉出名了,学生自然来这里学知识。因此,这给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大学扩招-背景

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此后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扩大了将近3倍,“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大势所趋)直至2005年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内地适龄青年高校在校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近些年扩招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断突现出来扩招将对中国现代化发展带来深远影

响。有部分专家认为,大学扩招是中国政府作为刺激内需增加公众消费及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短期经济手段。专家认为,一是宏观社会需求,二是解决经济困境,三是走出“应试教育”怪圈。扩招政策的决策过程看起来似乎很短促,出台很仓促,但是,与此紧密相关的诸多问题早已经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决策部门综合研究的政策问题。这一政策的出台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心血来潮。从近期看,它作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措施之一,成为政治经济全局战略中的一部分,是教育主动适应的直接体现;从深层次看,它与当前我国宏观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跨世纪教育适

应全球变革的必然反映。

上世纪70年代末高考录取百分比徘徊在个位数,到了80年代末变成百分之十几,而1999年扩招之后,录取比例达到百分之几十。1999年的高校扩招给无数考生及其家庭带来了希望,使得数百万人尝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滋味儿,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渴求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满足,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教育机会的均等。这一年的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迈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

政府态度:在中国,对于某一事物的是与非,人们习惯于看政府的态度。对于高校扩招,政府的态度是什么?国务委员陈至立说“ 1999年,作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成效是显著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步入大众化发展 段,成千上万的城乡青年有了更多上大学的机会,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得民心,顺民意。”

为什么这个“得民心,顺民意”的高校扩招受到许多人的抨击?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高校收费高、一些大学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把这些问题归咎在高校扩招上,容易掩盖问题的实质。

第二篇:2013年中国临床试验CRO发展的有利因素

2013年中国临床试验CRO发展的有利因素

网讯:

内容提要:近十年经济高速发展使我国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大幅提高,居民医药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持续上升,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药品消费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

(1)国家监管体制的改变和政策法规的许可

为了确保我国医药产品的安全、有效,SFDA 制定了一系列医药监管法规,包括《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新监管法规的建立使我国的新药审评机制发生变化,国家对新药注册上市的监管更加严格,对临床试验的要求更加规范细致。同时,法规中也规定了CRO 公司可以合法地通过书面合同的方式,承担部分或全部申办者的新药研发职责。

(2)国家及制药企业对创新药研发更加重视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组织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期间,国家共投入168 个亿用于该专项,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央及地方财政和制药企业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的投资金额将超过400 亿元。该专项的实施,有助于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药,建立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平台,形成支撑我国药业自主发展的新药创新能力与技术体系,促进了我国制药企业加大创新药研发投入,推动了我国临床试验CRO 行业的发展。

(3)国内医药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近十年经济高速发展使我国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大幅提高,居民医药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持续上升,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药品消费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同时,2012年底我国老龄人口的总数达到1.94亿,占总人口数的14.3%,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均药品消费巨大的提升空间和人口结构的改变均加大了对医药产品的需求,国内医药市场将继续快速增长,国内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也将继续快速增长。

(4)跨国药企将研发工作转移到新兴市场,离岸外包业务规模扩大

由于专利药到期、新药研发速度变慢以及专利政策的调整,跨国制药企业面临着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为了提高新药投放效率,跨国制药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整合研发体系,将部分研发工作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由于中国具有庞大的医药市场、人数众多的化学与生物工程师、以及服务能力日趋提高的本土CRO 企业,我国在跨国制药企业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关键。虽然目前美国和印度占据了全球制药企业的离岸外包业务的主要份额,但中国因其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优势正

在吸引全球制药企业将中国作为其核心研发和外包基地之一,这一趋势为我国CRO 产业带来积极的影响,促进了行业的加速发展。

第三篇:2014年中国IC设计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2014年中国IC设计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随着低碳经济越来越深入人心,通过能源智能化管理来降低能耗的节能产品将快速增长。

(1)下游产业发展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一,MCU用途广泛,产品应用涉及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网络设备、消费电子、移动通信、智能家电等领域。广阔的应用领域及相关应用终端的繁荣将成为MCU产业稳步上升的支撑力。

第二,新的技术应用和推广导致新型产品出现,特别是家用电器、电脑数码等产品相关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本行业的发展,为IC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三,我国人口众多,下游市场对MCU的需求量较大。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拉动内需的举措,包括 “家电下乡”政策、“以旧换新”活动以及“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将家用电器和电脑数码等产品纳入政府补贴范围等。目前,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的一部分,随着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举措及以上政策的延伸效应,芯片设计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第四,随着低碳经济越来越深入人心,通过能源智能化管理来降低能耗的节能产品将快速增长。MCU在节能方面的作用并不局限于“节流”,在“开源”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转换模块,以及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等。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促进芯片设计行业的发展。

(2)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IC行业作为关系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的支柱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国家对IC行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政策支持,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鼓励设计业与整机之间的合作、加快涉及量大面广IC产品的设计开发、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产品等方面的政策,加快了行业内企业的市场拓展,有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研发实力的增强,增强了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提高了国内IC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全球IC产业发展重心的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

随着全球IC产业重心明显向中国转移,国内外知名的晶圆代工企业、封装、测试企业纷纷在我国建立、扩充生产线,为国内IC设计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产能基础。此外,我国拥有庞大的消费人口,市场容量较大,国内IC设计企业也获得了更多的地域优势。随着国内IC设计技术的进步和人才的聚集,国内一

批IC设计企业逐步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因此,国内IC设计企业拥有完善的设计、生产、销售环境,有利于本行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4)工艺水平发展提升企业产品性价比,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大尺寸晶圆制造技术日益成熟、封装和测试工艺水平的快速进步,也使得芯片制造、封装和测试的单位成本逐步降低、芯片产品的性价比不断提升,从而增强了国内整个行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国内IC设计行业的发展。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IC连接器行业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第四篇:2014年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有利因素(范文)

2014年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目前,全球软件外包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趋势性变化,向新兴市场的战略转移是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转移中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从而推动新兴市场软件外包服务业迅速发展。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带来中国软件外包行业的宏观机遇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开篇提出“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可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带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三十多年后的全面转型。在这一中国经济社会领域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作为具有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和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渗透性、高带动性特征的软件外包行业,在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并迎来自身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2)产业政策的扶持为中国软件产业及外包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软件产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自200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从投融资体制、税收、产业技术、软件出口、收入分配、人才吸引与培养、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组织与管理等多方面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扶持,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09 年2 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批准南京等20 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2009 年9 月,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

[2009]284 号),全方位提升金融业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多渠道拓展服务外包企业直接融资途径。2011 年2 月,国务院发布《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11]4 号),为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创造了持续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发展,并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等内容,从而推动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快速发展。

(3)中国在全球软件服务业务的竞争地位日益提高,行业环境逐步优化

目前,全球软件外包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趋势性变化,向新兴市场的战略转移是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转移中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从而推动新兴市场软件外包服务业迅速发展。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十余年来,行业服务层次

随行业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而逐步提升,由最初为发包商提供低端本地化的编码、单元测试等业务开始,已发展成为可为发包方或最终客户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如需求开发、系统测试、运行维护等,中国在全球软件外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不断提升,已成为国际客户分散风险、优先选择的主要外包目的地。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投资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软件外包行业内技术领先企业通过提供高端服务,可以取得较高的利润率水平,保证对研发和客户维系的持续投入,保持优势地位;同时,技术水平的提升,也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避免了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

(4)持续而充足的IT 技术人才保障

IT 技术人才是软件外包行业的基础性生产力。近年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IT 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进行,从业人员结构日益优化,特别是有经验IT 技术人才数量的快速增长,为产业的进一步增长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快回流,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外包行业,人才整体素质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第五篇:制药装备行业现阶段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建议

制药装备行业现阶段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建议

石 青

(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

摘 要:从当前的经济形势出发,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并对中国制药装备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制药装备行业;有利因素;建议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一轮经济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陷入了低谷。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处在极其困难的逆境中。及时分析和研究有利因素,有助于提振信心,有利于克服困难,走出逆境。根据我个人的认识,现梳理了13条有利于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以期抛砖引玉。1 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1 全民医保将促进普药市场的快速扩容

2009年,为实施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我国政府在医药市场的投资增长不低于1 600亿~1 700亿元,是全国药品销售的50%左右。这个由政府财政支持来拉动药品消费的能力是空前巨大的。国务院通过的新医改方案指出,2009—2011年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 500亿元用于保障5项基本改革,其中普药生产企业,尤其是普药龙头企业将获益巨大。农村医药市场为众多普药生产企业开创了一个广阔舞台,也为药机行业提供了商机。

1.2 政策因素促进制药工业发展

(1)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2002年颁布了2002—2010年《中医药科学发展纲要》;2007年3月,国务院十六部委联合发布并实施2006—202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纲要》,其宗旨是促进中医药创新和中医药的健康发展,基本任务是继承、创新、现代化和国际化。因此,政府必然要加大对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投入力度。此举对制药装备的发展必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医药行业是创新的重要领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重大新药创制》确定为科技重大专项。它的实施有利于我国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药。建立起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平台,形成支撑我国制药业自主发展的新药创新能力与技术体系,使我国新药创制水平显著提高,推动医药产业由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性转变。

目前该项目已经启动,伴随着新药品的研制,制药装备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尤其是项目成功后的产业化更需要制药装备的配合。

(3)医药产业政策鼓励制药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加强新药投入力度,已成为我国医药产业政策的重要战略。现在,我国医药产业研发投入仅为年销售收入的1.02%,而跨国公司为15%~20%,以仿非专利药为主的印度则是10%。因科技投入少,多数企业难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一些关键性产业化技术长期不能突破,产品更新速度缓慢,严重制约着我国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战略转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制药企业的管理模式正向发达国家靠拢,企业的研发意识和能力迅速增强。我国医药产

业政策及推行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将有力地推进制药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的步伐。现在,已有许多研发型企业,从新药项目中获得了不匪的收益,得到了大量的投资。2008年仅成都康弘、地奥集团、康臣药业、凯晟生物、百润药业、科美生物,资本投入就超过亿万美元。

北京医药集团、同仁堂集团、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集团,皆因创新新药研究开发项目,得到了国务院资金支持。据悉,北京市生物工程项目共投资42亿元,近2年完成12亿元。

创新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依靠创新可实现良性稳定发展,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转变,已成为医药界的共识。

先进的制药工艺、制药技术都是通过制药装备来实现的,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有利于制药装备的创新、发展。

1.3 我国制药行业机遇大于风险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跨国制药企业需要更多地考虑节约成本和投资风险。而在我国投资的优点恰恰是成本低,政治经济形势稳定。所以这些国际公司为降低风险,会保留,甚至增加在中国的投资,而减少在其他市场的投资。FDA官员在书面调查了93家跨国制药公司CEO们的意见后得出一个结论,亚洲今后几年内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药品市场,这不仅是因为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3%,更主要的是,亚洲在世界金融风暴中总体上表现良好。所以,人们有理由相信,亚洲医药工业的发展势头同样是良好的。有权威机构预测,此次金融风暴中,中国、印度的医药工业和市场仍将继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对于药品出口,金融危机可能会影响国外客户的购买需求,但国际药品采购商可能更需要考虑产品的价格和贸易风险问题。我国药品价格优势明显,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的政治经济一直较为稳定。所以,金融危机对我国药品出口企业而言,可能是一次机会,可能会有更多的国际药品采购商集中于中国市场。我国出口的优势产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其他国家所取代。

2008年11月12日,国家提高部分药品出口退税率,直接刺激了药品出口的效果。

拉丁美洲、俄罗斯、乌克兰等新兴医药市场的迅速增长,对我国药品出口十分有利。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智利、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石油生产大国,总人口超过4.27亿,GDP合计仅次于中国,手中美元充足,生活水平高,药品需求增长迅速,2007年高达400多亿美元。巴西的药品自给率是50%,其他几个国家都低于50%。

俄罗斯、乌克兰等前苏联的联盟国,都提出振兴医疗体系,重点扶持制剂工业。俄罗斯的自给率30%,乌克兰更低,而乌克兰医药市场为57亿美元/年,美国著名工业咨询公司DataMonitor做出大胆预测,世界医药市场不仅不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反它将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因此,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专家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医药行业的竞争优势可能更加明显,机会大于风险。

1.4 增值税改型

从2009年元月起,我国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免除企业购买设备等的税收负担。制药企业购买制药装备免税,制药装备企业购买先进的加工设备也免税。这对制药装备的发展十分有利。

1.5 欧盟植物药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2008年,欧盟重新修订草本药品“GMP”指南,提高了草本药物入市门槛,对有关的设备、厂房等都提高了要求。随着欧盟植物药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相关的市场监管也越来越严格。我国的中药出口企业要保住、扩大市场份额,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这必然需要大量的设备。

1.6 仿制药迎来机遇

受专利和标准的保护,我国制剂很难打入欧、美、日市场。不久,欧、美、日一批“重磅炸弹”级药品,将陆续失去专利保护。而仿制药是我国的强项。这是中国制剂走向欧、美、日国际主流市场的良好机遇,如果我国制剂产口在欧、美、日市场份额、信誉不断提高,将带动中国医药行业实现大的跨越。同时由于制剂产品只有通过美国FDA及欧盟的“cGMP”认证,才能进入欧、美、日市场。因此,药厂对装备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

1.7 我国辅料发展迅速

一个国家的制剂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辅料的质量与水平。近年来,我国新型辅料研发速度较快,辅料质量迅速提高。推动了制剂的发展,也有利于制剂机械的发展。

1.8 金融危机有利于缓解行业的结构性矛盾

制药装备行业的企业多、小、散、乱,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研发乏力,缺乏国际龙头企业,产品重复,同质化严重,低价竞争导致利润低下,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金融危机中,竞争力不强的企业会被市场淘汰,通过行业的重新洗牌,将使产业的集中度和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有利于缓解行业的结构性矛盾,增强行业的竞争力。全球金融危机不仅带来了巨大风险,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机会,行业借机洗牌,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

1.9 疫苗市场需求增加

现在,我国疫苗市场的规模大约为52亿元,年增长率为15%。有关部门预计,到2010年达到100亿~120亿元,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疫苗生产国,年产量超过10亿个剂量单位。

1.10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增加中药品种

即将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将收录约263个中药品种,占45%左右。相应的消费拉动效应将对中成药企业有利,也对相应的制药装备企业有利。

1.11 消费结构变化,有利于医疗保健市场的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从1 000~3 000美元这一阶段,消费结构将出现大的调整。生存性消耗比重逐步下降,发展性、享受型消耗比重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2 000美元,消耗结构正在发生上述变化,人均医疗费用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例不断提高。保健品市场的发展与活跃,对制药装备的发展有利。

1.12 药企进军日化领域

我国日化市场规模近千亿元,约20%的增长速度,其吸引了众多制药企业,特别是中药企业,利用他们独特的优势,进军有治疗功能性的日化用品市场。如:云南白药、云南滇虹药业、片仔癀药业等推出的牙膏产品,同仁堂、广州敬修堂等开发化妆品等等。

鉴于制药企业进军带有治疗功能性的日化用品市场,具有一般日化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相对药品开发,日化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成本都少很多,因此功能性日化产品无疑是制药企业主业的最好延伸。

药厂开发功能性日化产品,采用的是制药装备,有利于制药装备产品的市场延伸。

1.13 药厂面临换证考验

2009年,大批制药企业“GMP”证书到期,需要按照新的“GMP”标准进行再认证,为了提高我国制药业的整体水平,新的“GMP”标准提高了“门槛”。据悉,今年将有2 000多家制药厂面临换证考验。4 000多药厂面临“GMP”新标准的检阅、再认证,不可能没有装备的需求。

以上从13个方面分析了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在危机中蕴含的有利因素。提升我国制药装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1998年国家对制药企业强制性实施“GMP”认证制度,为制药装备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制药装备企业数量很快就翻一番,达到1 000多家,市场确实也很火爆。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次机遇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

(1)制药装备企业小、散、乱,产品重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形势更加恶化。

(2)低价竞争,企业利润下滑日趋严重,一些有实力的国企先后失去竞争能力,甚至破产。

负面作用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出现这一状况,供需双方都有责任。

金融危机中,购置制药装备的企业大多是对资本投资有吸引力、创新型、自身有能力扩容和技术升级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的企业。他们对制药装备的要求,对“GMP”内涵的理解及购置装备的理念等等,与当年那些购置制药装备,主要是为了应对“GMP”认证,只要价格便宜又能过关,就OK的情景反差非常大。回扣、低价手段未必灵验,他们不仅关注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的稳定性、工艺的适应性符合“GMP”要求的全面性及服务质量,还要关注品牌、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此一时彼一时,制药装备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反之,机会会擦肩而过,迟早要被淘汰。因此,我对我国制药装备企业有3点建议:

2.1 花大力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制药装备行业是为制药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制药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我国制药行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对制药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制药装备企业若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开发新产品的速度,提高产品质量,就是机会来到也会擦肩而过。危机往往蕴含着机遇,能够把危机转化成机遇的关键在于企业自身能否通过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因此,希望大家利用增值税转型政策,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加强企业管理和职工培训,改进生产组织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将科研院所请进门,培养壮大研发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现有产品的技术升级

和新产品的开发,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既要有做强、做大、做优的战略,还要有开拓创新、奋斗的观念和精神。

2.2 加强企业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对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共识是,先进的管理是文化管理。企业管理必然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转变。科学管理实际上是制度管理,要求员工必须做到,强调的是外在监督与控制,可使质量管理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名副其实地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说明企业已完成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

与10年前相比,制药装备企业对企业管理重要性认识及管理水平都提高了,目前,还未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很少。但是,通过认证的企业真正认认真真、扎扎实实贯彻执行ISO9000标准的还是少的。我国药机企业大多数仍处经验管理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企业管理出竞争力,企业管理出人才、出质量、出效益,只有重视管理,认真管理,科学管理,才能带出一支过硬的队伍。希望各制药装备企业重视企业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塑造企业文化,将企业的目标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实现员工目标和企业目标的高度一致,使企业在复杂的环境下能把员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科学地组织起来,发挥最大效应,确保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利用标准中涉及的知识产权,设置技术壁垒,垄断技术,垄断市场,是当今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发达国家流行一种理念:“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这说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标准,他们利用标准和专利编织技术壁垒网。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近几年我国60%以上的出口企业遇到国外的技术壁垒,为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50亿美元。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特别是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标准既是创新的主要内容,也是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通过标准的实施,迅速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新成果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1985年至2008年5月20日,我国有关制药装备的专利共78 024条。一个企业数十条专利,一个产品10余条专利已成为一件普通的事情。专利已得到了普遍重视,但是,能够将专利转化为标准的极少。绝大多数标准化人员对本企业专利情况并不了解,从标准“送审稿”的质量,可以说明制药装备企业标准化工作人员水平和素质普遍不高。制订一个先进、可行,有利于产品技术与质量水平的提升,既能提高竞争力,又能保护自己的企业标准,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标准的过差、过松、过严,均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妨碍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企业的设计、制造、质检、销售人员共同参与,共同策划,标准化工作绝不单单是标准化人员的事情。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从全局的利益出发,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有组织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种标准的整个活动过程。还望各位企业领导能重视。

2.3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开展工程承包业务

开展国际化经营是企业突破生产和市场空间限制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制药装备企业的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泛。我国制药装备产品的技术与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意识不断

增强,加之我国制药装备产品明显的价格优势,使我国制药装备出口已不是少数企业的荣耀,而是普遍现象。根据最新统计,我国制药装备产品已出口到83个国家和地区,部分企业出口收益占总收益20%以上,个别企业达到30%~50%。

但是,国际市场的空间很大,我们的份额很小,还需加倍去开拓。在产品技术与质量水平、售后服务、国际贸易人才、诚信与自律等方面都要下功夫才行。协会逐年加大开拓国际市场方面的工作力度,使更多的国家都关注我国制药装备行业、企业及博览会,努力把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办成中国制药机械国际采购会。开展工程承包业务,不仅能增加企业效益,增大利益空间,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尤其是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制药工艺,对产品的技术改进、技术升级大有裨益。

长期以来,我们制药装备企业大多都是去卖单机,极少问津承包业务。当然,这与自身能力有关,尤其是制药装备企业,大多缺乏工艺人才,做起来有困难。但我认为目前不少企业已具备条件和能力,为减少失误,可从单元承包做起,逐渐扩大,直到项目总承包。力量不足,可以联合。

国际上那么多国家缺医少药,更加缺乏人才,如果我们练好基本功,做好优势组合,机会不会少的。我期望,经过2008年的磨练成长,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在新的一年中,不但能成功抵御风险,而且能获得新的飞跃,在制药装备的路上再跨一大步。

下载有利因素,背景成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利因素,背景成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业有利

    一、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背景 1、 就业形势严峻 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就业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我们心情复杂地送走 20 世纪,新世纪的光荣与梦想随经济的高速发展膨胀......

    2013年中国电网信息化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2013年中国电网信息化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网讯: 内容提要:电网的安全运行是事关经济有序运行的全局性问题,电网信息化也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发展领域,市场前景广阔。(1)国......

    2013年中国临床试验CRO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分析[五篇模版]

    2013年中国临床试验CRO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内容提要:近十年经济高速发展使我国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大幅提高,居民医药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持......

    2013年中国家校互动信息服务发展有利因素(精选5篇)

    2013年中国家校互动信息服务发展有利因素 网讯: 内容提要:目前,国内家校互动信息服务主要在省会城市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好的地区开展,相对于2.08 亿的幼儿园及中小学学生,家校互动......

    2013年中国超高压水切割机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2013年中国超高压水切割机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内容提要:超高压水切割技术与传统切割技术相比,在切割效果、切割材料广泛性、加工精度、加工成本、节能环......

    《说文解字》的写作背景,成就与局限

    《说文解字》的写作背景、成就与局限 1.写作背景: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

    英美传记小说兴起的背景及因素分析论文(合集)

    引 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英美传记小说(biographical novel/fiction)从无到有,不断拓展文学领地,逐渐享有一席之地;新世纪以来,传记小说已经成了一种流行的文学创作潮流。一些作家、......

    劳动合同书(用人单位有利)

    劳姓名: 日期: 合同期限:合 集团印制 第 1 页 共 8 页 书 动 同 甲方(用人单位) 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乙方(劳动者) 姓名: 性别: 居民身份证号码: 现居住详细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