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中国家校互动信息服务发展有利因素
2013年中国家校互动信息服务发展有利因素
网讯:
内容提要:目前,国内家校互动信息服务主要在省会城市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好的地区开展,相对于2.08 亿的幼儿园及中小学学生,家校互动信息服务的整体覆盖程度较低,仍处于规模扩张阶段。
(1)国家宏观政策扶持
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历年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教育被给予了更高的希望。近年来,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并加大了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力度,为教育信息服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应用环境改善
家校互动信息服务的开展主要涉及三类关键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软件开发技术。近年来,相关技术的成熟化,为家校互动信息服务的发展扫清了技术障碍,网络、电脑、手机的普及,也使全面开展家校互动信息服务成为可能。云计算、3G 网络等新技术不断成熟和应用,也将极大地促进家校互动信息服务行业的发展。
(3)刚性需求稳定
教育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一直存在。由于家长和学校间存在天然的时空差距,导致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存在差异,家校双方具有刚性的互动需求,同时,中国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与日俱增,有效开展健康家庭教育的信息服务呈现强烈的社会渴求。庞大的用户群和始终存在的刚性需求为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4)市场空间广阔
目前,国内家校互动信息服务主要在省会城市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好的地区开展,相对于2.08 亿的幼儿园及中小学学生,家校互动信息服务的整体覆盖程度较低,仍处于规模扩张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家校互动信息服务认知度的提高、用户使用习惯的形成和产品功能的逐渐完善,具备开展业务的地区将不断增加,整体服务层次将得到提升,家校互动信息服务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第二篇:2013年中国临床试验CRO发展的有利因素
2013年中国临床试验CRO发展的有利因素
网讯:
内容提要:近十年经济高速发展使我国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大幅提高,居民医药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持续上升,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药品消费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
(1)国家监管体制的改变和政策法规的许可
为了确保我国医药产品的安全、有效,SFDA 制定了一系列医药监管法规,包括《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新监管法规的建立使我国的新药审评机制发生变化,国家对新药注册上市的监管更加严格,对临床试验的要求更加规范细致。同时,法规中也规定了CRO 公司可以合法地通过书面合同的方式,承担部分或全部申办者的新药研发职责。
(2)国家及制药企业对创新药研发更加重视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组织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期间,国家共投入168 个亿用于该专项,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央及地方财政和制药企业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的投资金额将超过400 亿元。该专项的实施,有助于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药,建立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平台,形成支撑我国药业自主发展的新药创新能力与技术体系,促进了我国制药企业加大创新药研发投入,推动了我国临床试验CRO 行业的发展。
(3)国内医药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近十年经济高速发展使我国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大幅提高,居民医药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持续上升,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药品消费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同时,2012年底我国老龄人口的总数达到1.94亿,占总人口数的14.3%,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均药品消费巨大的提升空间和人口结构的改变均加大了对医药产品的需求,国内医药市场将继续快速增长,国内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也将继续快速增长。
(4)跨国药企将研发工作转移到新兴市场,离岸外包业务规模扩大
由于专利药到期、新药研发速度变慢以及专利政策的调整,跨国制药企业面临着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为了提高新药投放效率,跨国制药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整合研发体系,将部分研发工作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由于中国具有庞大的医药市场、人数众多的化学与生物工程师、以及服务能力日趋提高的本土CRO 企业,我国在跨国制药企业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关键。虽然目前美国和印度占据了全球制药企业的离岸外包业务的主要份额,但中国因其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优势正
在吸引全球制药企业将中国作为其核心研发和外包基地之一,这一趋势为我国CRO 产业带来积极的影响,促进了行业的加速发展。
第三篇:2014年中国IC设计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2014年中国IC设计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随着低碳经济越来越深入人心,通过能源智能化管理来降低能耗的节能产品将快速增长。
(1)下游产业发展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一,MCU用途广泛,产品应用涉及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网络设备、消费电子、移动通信、智能家电等领域。广阔的应用领域及相关应用终端的繁荣将成为MCU产业稳步上升的支撑力。
第二,新的技术应用和推广导致新型产品出现,特别是家用电器、电脑数码等产品相关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本行业的发展,为IC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三,我国人口众多,下游市场对MCU的需求量较大。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拉动内需的举措,包括 “家电下乡”政策、“以旧换新”活动以及“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将家用电器和电脑数码等产品纳入政府补贴范围等。目前,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的一部分,随着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举措及以上政策的延伸效应,芯片设计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第四,随着低碳经济越来越深入人心,通过能源智能化管理来降低能耗的节能产品将快速增长。MCU在节能方面的作用并不局限于“节流”,在“开源”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转换模块,以及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等。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促进芯片设计行业的发展。
(2)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IC行业作为关系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的支柱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国家对IC行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政策支持,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鼓励设计业与整机之间的合作、加快涉及量大面广IC产品的设计开发、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产品等方面的政策,加快了行业内企业的市场拓展,有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研发实力的增强,增强了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提高了国内IC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全球IC产业发展重心的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
随着全球IC产业重心明显向中国转移,国内外知名的晶圆代工企业、封装、测试企业纷纷在我国建立、扩充生产线,为国内IC设计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产能基础。此外,我国拥有庞大的消费人口,市场容量较大,国内IC设计企业也获得了更多的地域优势。随着国内IC设计技术的进步和人才的聚集,国内一
批IC设计企业逐步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因此,国内IC设计企业拥有完善的设计、生产、销售环境,有利于本行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4)工艺水平发展提升企业产品性价比,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大尺寸晶圆制造技术日益成熟、封装和测试工艺水平的快速进步,也使得芯片制造、封装和测试的单位成本逐步降低、芯片产品的性价比不断提升,从而增强了国内整个行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国内IC设计行业的发展。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IC连接器行业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第四篇:2014年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有利因素(范文)
2014年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目前,全球软件外包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趋势性变化,向新兴市场的战略转移是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转移中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从而推动新兴市场软件外包服务业迅速发展。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带来中国软件外包行业的宏观机遇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开篇提出“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可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带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三十多年后的全面转型。在这一中国经济社会领域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作为具有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和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渗透性、高带动性特征的软件外包行业,在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并迎来自身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2)产业政策的扶持为中国软件产业及外包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软件产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自200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从投融资体制、税收、产业技术、软件出口、收入分配、人才吸引与培养、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组织与管理等多方面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扶持,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09 年2 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批准南京等20 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2009 年9 月,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
[2009]284 号),全方位提升金融业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多渠道拓展服务外包企业直接融资途径。2011 年2 月,国务院发布《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11]4 号),为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创造了持续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发展,并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等内容,从而推动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快速发展。
(3)中国在全球软件服务业务的竞争地位日益提高,行业环境逐步优化
目前,全球软件外包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趋势性变化,向新兴市场的战略转移是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转移中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从而推动新兴市场软件外包服务业迅速发展。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十余年来,行业服务层次
随行业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而逐步提升,由最初为发包商提供低端本地化的编码、单元测试等业务开始,已发展成为可为发包方或最终客户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如需求开发、系统测试、运行维护等,中国在全球软件外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不断提升,已成为国际客户分散风险、优先选择的主要外包目的地。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投资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软件外包行业内技术领先企业通过提供高端服务,可以取得较高的利润率水平,保证对研发和客户维系的持续投入,保持优势地位;同时,技术水平的提升,也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避免了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
(4)持续而充足的IT 技术人才保障
IT 技术人才是软件外包行业的基础性生产力。近年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IT 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进行,从业人员结构日益优化,特别是有经验IT 技术人才数量的快速增长,为产业的进一步增长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快回流,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外包行业,人才整体素质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第五篇:2014年中国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2014年中国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电网建设规划的实施,将给产品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长期支持
电力行业的发展受国家行业政策影响较大。立足我国能源需求分布及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实际,适应并促进新一轮能源变革,建设包含电力系统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的坚强智能电网已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新趋势。
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符合国际电网技术发展的方向,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用电服务环节的技术基础,也是扩大内需,加快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的重要措施。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10 年规划总报告》,为了构建智能用电服务体系,实现营销管理的现代化运行和营销业务的智能化应用,我国将全面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步伐。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终端产品作为主要的电力需求侧设备,可以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降低电能消耗,一直以来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电网公司为了加快发展坚强智能电网,规划编制了《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纲要》、《统一智能电网综合研究报告》、《国家电网总体规划设计》、《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第一阶段重点项目实施方案综合报告》和《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等,这些文件都体现了对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大力支持。
2008 年12 月,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第二阶段工作方案>的通知》(营销计量[2008]78 号)进一步明确建设规划,提出确保5 年,力争4 年,完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达到“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要求。2009 年5 月国网公司提出了至2020 年实现“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
所在行业还受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的支持,行业政策环境良好。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行业的整体发展依然会以
国家对电力行业投资的稳步持续增长为特征,行业将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长期支持。
(2)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将促进行业的发展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2006-2010 年期间,单位GDP 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而电力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
为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用电秩序,2010 年11月,国家发改委、电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提出了相关管理措施和激励措施。只有对电力能源进行精确采集、计量与实时监控、分析,并对负荷进行管理,才能达到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指出:电网企业应加强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分析,为电力用户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因此,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将进一步促进行业的发展。
(3)加大智能电网建设投资带来巨大的市场
2009 年5 月国网公司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就用电环节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提出了具体的三个建设阶段:2010 年前为规划试点阶段,要求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率达到15%;2011-2015 年为全面建设阶段,要求完成电力用户的“全采集、全覆盖”;2016-2020 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实现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根据国网公司《“十二五”智能化规划》,在2010 年达到15%的覆盖率基础上,总结试点建设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系统,开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全面建设。2011 年底达到35%覆盖率,2012 年底达到65%,2013 年底达到90%,2014年底达到100%的覆盖率;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对直供直管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电网建设规划的实施,将给产品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