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重在提高执行力
企业文化建设重在提高执行力
龙钢从一个县办的五小企业靠什么发展到今天年产钢百万吨,产值过亿。我们在大谈今天的成功肯定不会忘记昨日艰辛的奋斗历程,这里凝聚着为了这片热土付出真诚汗水的每一位热爱龙钢的有志之士,同时与龙钢的高层领导英明决策分不开。在龙钢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龙钢特色的企业文化。“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要进步”,这是龙钢改制之后最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文化,正是这一正确的企业文化引导,鼓舞和激励龙钢每一位干部员工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信心百倍,以每一天的进步,每一个月进步,每一年的进步支撑起龙钢的宏伟大厦。
在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钢铁时代,企业的竞争已不仅仅是管理的规范,作业的标准,工艺指标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竞争关键是通过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即执行力,执行的能力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全面建设才能达到,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什么是执行力?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被绝大多数职工认可、遵循,并带有本企业特点的哲学、行为方式、经营作风、企业精神、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它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哲学理念的有机结合。它具有很强的导向、凝聚、激励和控制约束功能。所谓执行力,简单的说就是将计划或策划落在实处。“执行”就是“做”,只是要做的事复杂程度不同,需要的做事能力也不同而已。在目前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管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应对文化建设或者是执行力建设,而是企业这一大的系统的管理和掌控,必须将企业文化和执行力进行结合以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企业间竞争已经由简单的产品竞争向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竞争转移,企业文化成为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受到企业的广泛重视。当前,尽管一些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但企业文化并没有全面落实到企业的制度体系中去,并没有在管理者的行为中得以体现,换言之,还没有将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员工的日常行为。因此,研究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执行力作为重要内容,在执行上实现突破。剖析目前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其共同特点是借鉴别人的多,自己独到的少;口号形式多,主体精神少;
而能在战略和执行层面形成体系的更是凤毛麟角。
有的把企业文化当作门面,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摆了不少,但真正推动企业发展的效果一点没有;有的认为企业文化是喊喊口号,缺乏个性的企业文化令员工无所适从;有的把企业文化与制度建设割裂开来,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工作形成两张皮。企业文化执行力薄弱,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写道:“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地执行”。企业因为当时条件的变化,同时因领导层个别的原由,随意的把自己的意识和见解凌驾在制度之上,于是指令随处都是,特别是指令没有依据也不是集体参与的结果,员工执行起来就带有一定情绪,这样导致的结果使现有成文的制度成为摆设,因此现代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正确的战略,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更离不开不折不扣的执行力,执行力是左右企业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区别平庸与卓越的重要标记。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执行力的执行同样要以人为本,执行力和文化的贯透力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而且是共荣共枯的。执行力诞生于企业的文化,并且又反作用于企业文化,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执行力愈强,就会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的贯透,产生良性循环。文化贯透力越强,执行力就会越强。而执行力越强,企业的问题便越容易解决,一旦执行力出现问题,首先便应检查文化的贯透性。命令得不到执行总是有其内在的原因,而这内在原因多半出现在受命者的文化背景和公司的企业文化相冲突之处。或者企业就没有对执行者进行文化内涵的革命性宣传工作。我们借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实践,对于共产党组织本身的就是建设文化的过程,每一位党员之所以能够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因为党的宣传教育是非常到位。企业要建立自己文化也应如此。
企业的愿景往往是非常美好的,既是战略的指引,也是文化的导航。但是大多缺乏层层解码的环境和机制,即缺乏执行力。那么该如何理解“执行力”,提升执行力呢?即:从个人的执行力和企业的执行力两个层面来理解“执行力”。个人执行力,整体上表现为“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对于企业中不同的人要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具体能力。对于企业中不同位置的个体所需要的技能需求并不完全一致,越是高层所需要的技能越全面,因此企业高层的执行技能比一般中层的执行技能和普通员工的执行技能更重要。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企业执行力不强是下属没有按照上级的意志去
落实,其实是一种误区。直接把任务简单地抛给员工,当然不会得到有效地执行,如果管理人员把某个任务的完成标准、时间都明确了,在下属执行的过程中进行检查和协助,而下属还是完不成任务的话,只能说把任务没有交代给真正有能力去完成这件事的人或者说他应该找更合适的人来做了,所以执行的效果关键还是看我们的管理人员是不是有计划(时间规划、完成标准)、有组织(找合适的人干活)、有领导(协助、激励)有控制。企业执行力。整体上也是体现在企业执行并实现企业既定战略目标的能力。企业行为是组织行为,要形成企业执行力必须理解组织行为的一些特点,组织的成员具备很强的执行力并不意味着整个组织具备强有力的执行力,也就是说企业执行力不等于企业成员个人执行力的累加,它可以小于或远远大于个人执行力的累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组织行为还包含了其他诸如信息传递、协调分工等特征。企业执行力主要由三个方面因素合成:流程、技能、意愿。流程是指企业运作流程,包括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技能主要是企业成员的职业执行技能,就是上面提到的个人执行力的构成技能;意愿是指企业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热情。怎么理解呢?高效的企业运作流程就好像一条先进的生产线,执行技能强的员工就是生产线上熟练的技工,意愿就是员工的主动性和工作热情。光有先进的生产线没有熟练的技工没法发挥生产线的最大效能,再熟练的技工让他们手工操作赶不上流水线大机器生产,同样的生产线,同样熟练程度的技工,如果一边是热情高涨,一边消极怠工,当然是士气高者胜出一筹。所以说流程、技能和意愿就构成了影响生产产能的关键因素,就是企业执行力的“铁三角”。因此,可以说执行力是一门学问,它体现的是一种敬业的精神,是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提高执行力的能力,是我们提升企业凝聚力、建设企业文化的最重要的准则。
那又如何提升企业执行力呢?有了对企业执行力的构成剖析,就能对症下药。既然企业执行力是以流程、技能与意愿为主要成分的合力,那么全面提升企业执行力相应地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优化的前提是对现有流程的梳理整顿,做到标准化,因为标准化是高效组织的行为重要特征。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是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的产物,流程的标准化和优化的基础工作是企业发展战略设置、组织结构设计、职能分解、岗位设置、岗位描述等,只有基础工作完善后设置的运作流程才是通畅的、高效的。有效的运作流程应该包括了岗位责任、权限配置、信息传递通道、业务流程、决策机制等,实际上是规范化的内部运作机
制。其次是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执行技能。一是要引导员工认同企业大政方针、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提高执行的自觉性;二是要优化管理程,改善组织的执行框架和机制,建立流畅的执行通道;三是要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化执行意识,树立忠诚、敬业、责任、服从的理念,提高执行的技能;四是要加强沟通,疏通交流渠道,保证执行过程的信息对称;五是要加强激励,提高执行的内在动力。六是要从提高员工的学习力和实践力入手,增强知识技能、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最后,就是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意愿。需要企业创造一种团结协作的环境:一是要树立一种美好的愿景,让员工看到企业发展的前途和方向,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二是要建立明确的工作职责、目标及合理的薪酬体系。清晰的工作职责与目标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找准努力的方向,并加强团结。三是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企业执行力,实际上是一种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的体现。
企业执行力也不仅仅是短期达成一个目标那么简单,而是长期发展的过程。企业必须具备持续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就没有一切,执行力如何,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一个团队的生存与发展。只有把执行力作为一个突破口,不断强化执行力,按照“完善、规范、巩固、提高”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把龙钢精神加以细化,做到思想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才能把公司大政方针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才能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最终目标。当前,我们应该按照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探索和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使企业文化建设的渠道更加通畅,着力点更加明确,即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执行力,其宗旨是要用执行力来增强文化力,用文化力来培育竞争力。所要解决的是企业文化建设如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问题。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设计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上,化空泛为实在,变抽象为具体,使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具有吸引力;要求我们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要求我们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性,组织和引导广大员工参与,使员工在参与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要求我们牢牢抓住企业领导者这一龙头,发挥企业领导人员的示范作用;要求我们抓好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的结合,以文化引导制度,使企业文化建设拥有更加丰厚的土壤;要求我们既要把它作为引导企业发展的灵魂,又要作为必须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切实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第二篇:企业文化建设,重在落实
企业文化建设,重在落实
和谐家园建设作为新兴的企业管理模式,我觉得是企业的一种亚文化。虽然各种各样的企业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是良莠不齐,其中不免有南郭先生之类以鱼目混珠。作为现场一线的管理者,企业文化好不好就在于我们一线有没有落实,因为想的太好,没有去做,还是竹篮打水。我通过对建设冠东和谐家园的了解和工作实际的积累,有以下几点感触:
1、首先要真正做好和谐家园的建设,就要避免企业文化理论的空洞仅仅依靠企业做几条响亮的口号
仅仅是提炼一些高深的企业理念、信条我认为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并没有很大的帮助。企业文化不是一种口号,文化是一种表现,一种与其他单位不同的价值观。区别于其他集装箱码头的企业文化不能说是好的,但是肯定是会让本公司员工有种区别感。有区别感是建设好的企业文化的一个基础。因此,企业文化不是一两句简单的口号。
2、企业文化理论不能实际脱离
一方面,长期从事实际生产工作的人员,缺乏相应理论指导,不易真正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容易照搬套用一些成功的企业文化设计方案,不易从理论上找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不同于其它,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不能像实际工作人员那样全面了解本企业的情况,容易设计出理论上可行,但不易在实际中应用,容易走入误区。所以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对现场生产一线人员意见的汇总和整理,结合本公司企业文化实际来制订有特点的企业文化理念。
3、杜绝企业文化建设的“跟风”
有的企业移植和克隆别的企业文化,今天学 “海尔企业文化”,明天学 “HP企业文化”,一概采取“拿来主义”,果是无疾而终。在企业文化构建中,一味求新求洋,忽视了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味效仿照搬,失去了本企业的个性特色。这样“构建”出的文化,与企业员工难以产生心理契合,与经营管理形成“两张皮”,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4、实际落实中,发现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具体来说,我们企业的文化建设的落实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沦于空洞的口号,没有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之中;
2、企业文化不能够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变得浮夸起来;
3、企业文化只是望梅止渴,只有空幻的愿景,没有实际的操作;
根据以上分析,下面就提升公司企业文化发展谈几点意见:
1、借鉴国外的先进方法,打造自己的独特文化
在发达国家,其建立和维护成功企业文化方面有先进的方法和经验。这些我们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以利于我们在建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节省成本,少走弯路。结合公司客观发展实际,建立我们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实事求是
3、企业文化建设细节决定成败
汪中求先生《细节决定成败》中一段话,对于企业文化工作者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更是细节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因此,企业文化必做于细。
另外,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领导者应该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员工参与进来,推行企业文化“全面质量管理”。
第三篇:企业文化建设重在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建设重在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要突出在“建”字上,切忌重口号轻落实,重宣贯轻执行。企业文化建设是基于策划学、传播学的,是一种理念的策划和传播,是一种泛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牢牢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对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要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
而企业凝聚力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团结的状况,全体员工对于共同的企业目标或企业领导的认同程度,是企业基本思想在每个人心目中的体现。它是一种合力,它是由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效益、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等各种因素合成的一种向心情感,是粘合剂,是磁场,是企业方方面面工作和谐的结果,企业凝聚力出现在各种因素的交汇点上。
企业凝聚力包括以下几个因素:职工对经营者的满意程度;全体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发挥程度;职工公平感及工作满意度;企业内部和谐程度等。企业凝聚力属于企业文化范畴,它的大小决定着企业员工的士气,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精神状态。企业凝聚力高低,决定着员工是否能主动、积极、有效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相互间是否能很好地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企业目标是否能够得以实现。那么,如何构建高企业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呢? 首先,营造一种良好的沟通氛围。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良好有效的沟通,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尽量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可以让企业上下同心协力,创造出竞争优势,营业绩效。通过企业和员工良好有效的沟通,容易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员工对企业的目标有一种极大的认同,只有企业与员工的目标相一致,才会有很强的企业凝聚力,才会成就企业的远大目标。
其次,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一个企业如果能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员工参加继续教育和相关的培训,鼓励员工尽可能获得各类证书,还可以提供相关的集体培训的机会,使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素质不断的提高,这个公司与员工的相互认同感越高,凝聚力就越强。当员工在企业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前途和空间,按照既定的发展轨道实现自己的目标生涯,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就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工作效率会得到大大提高,处处维护企业利益,为实现企业的更大发展而不遗余力,从而实现企业和个人双赢。
第四篇:重在执行力
重在执行力
“执行力”一词最早流行于国外企业界,后来逐步延伸行政管理部门。就机关部门而言,所谓执行力是指机关职能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决策政令的能力,是通过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行流程进行工作目标落实的系统化过程。
近几年,社会发展围绕“大建设、大发展、大环境”建设,在推进依法行政、转变行风效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就如何提升单位工作效能增强执行力的问题,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职工谈心交流、征求群众意见、查看工作绩效和考勤登记情况等形式,深入各科室对处机关效能建设及执行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在全市铺开,学习实践活动进入调查研究阶段。针对机关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效能不高、执行不力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政令的上传下达不够及时,布置的工作执行不够迅速等问题仍较明显。诸如精神萎靡、思想淡化、作风漂浮、自由散漫、本位主义至上、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存在,虽然只发生在一些部门和少数人身上,不是干部作风的主流,但是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建筑事务管理处的机关形象。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提升单位工作效能增强执行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性
从理论看,执行力是单位工作的生命力。从宏观看,党和国家制定各项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需要行政职能部门运作执行,来贯彻落实党的主张意志,实现国家民族的利益。也就是说,执行力是党的主张意志和国家利益能否实现的关键。从微观看,行政职能部门本身也存在着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遵循群众路线制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再次“回到群众中去”,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就离不开政府的决策、执行、监督环节。而当行政职能部门决策制定后,能否将自己做出的一系列决策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化为他们的具体行动,取得预期效果,是行政职能部门决策能否顺利执行的关键。
从现实看,提高政府执行力是解决当前单位自身存在问题,保证政令畅通的迫切需要。当前,一些部门和个人的“执行力”出现弱化倾向,政令不畅,凸显了强化“执行力”的紧迫性。不良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处各项工作布置的贯彻落实。因此,必须求真务实,从根本上解决政令不通、执行不力的状况。
通过效能建设实践,效能建设势头良好,抓的紧、力度大、效果明显。但对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效能风暴的要求,机关效能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问题是:
一是少数同志事业心责任感还不够强,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存在时紧时松、时好时坏的现象。“态度决定一切”,缺乏责任心就不能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工作,就容易产生“浮”、“懒”、“散”等不利于工作开展的弊病,容易出现任务明确后仍然等待观望、工作布置后依旧无动于衷,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考验。主要原因是集体荣誉感不强,有与己无关、松懈厌倦的情绪。
二是个别干部职工缺乏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遵守效能建设制度和纪律不够到位,缺乏全处一盘棋思想,抱着本位主义思想不放,以个人为中心对待本职工作和交办的任务,就不可能统筹兼顾全面的工作,就会滋生随心所欲、放任自由的错误心态。出现问题就不能积极面对,找借口、推责任、怪下属、怪条件,不能及时、合理、有效、妥善地处理工作中的问题与矛盾。突出表现在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和规章制度落实不够好、执行不力。主要原因是作风有些散漫、自我要求不严、自觉性较差。
三是少数同志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存在办事拖拉、效率不高的现象。素质和能力问题是决定执行力高低的核心,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了工作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服务大建设的水平的提高。主要原因是能力素质不高,业务不太熟悉,对工作缺乏热情。
四是抓日常教育管理不够严格,缺乏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监督。主要原因是不愿抓不愿管,怕得罪人,“老好人”思想严重。
五是结合实际开拓创新不够,不注重调查研究,拿不出有创意的工作对策和措施。主要原因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小得即满。
六是督查考核制度尚不完善,一些规章制度漏洞较多或与实际相脱节,可操作性不强又不能及时有效的得到修善,阻碍了执行力的提升。制度的制定必须经过充分论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行性和科学性。主要原因是制度的建立健全过程过长,制定过程没有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修善不及时。
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几点启示
分析我处开展效能建设的成功做法,对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得到几点有益的启示:一是必须坚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这是开展效能建设的组织保证。效能建设要摆在单位重要的位置上来抓,按照“一岗双责”的规定,一把手要负起主要责任,与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其他领导要对分管部门负领导责任,处室负责人要对本单位效能建设负直接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开展效能建设的根本目的。效能建设就是要紧紧围绕我处工作中心,服务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要把效能建设作为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抓手,融入到各项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中去,统筹安排,同步推进,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必须坚持以民为本、服务至上。这是加强效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效能建设活动,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按照市建委的指示要求,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更新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有效的使机关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千方百计地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为民服务做好事。四是必须坚持健全制度、长效管理。这是深化效能建设的治本之策。效能建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完善,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使各项制度更加切实可行,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五是必须坚持加强监督、严格考核。这是推进效能建设的有力举措。效能建设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奖罚分明的考核制度,并列入到单位工作目标考评、个人岗位考评内容,与评先选优、干部提拔任用挂钩。六是必须坚持群众满意、社会认可。这是检验效能建设成效的唯一标准。效能建设搞的好不好,不是自己说了算,要由服务对象来评价。企业和群众说好那就是真好,企业和群众满意了,工作就有成效。因此,必须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困难,倾听群众的意愿和心声,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在提高满意度上下功夫、花气力。
五、加强局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执行力的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队伍建设,在提高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上下功夫。一是按照市建委统一部署,把效能建设融入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中,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指导效能建设,以效能建设的实际成效体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二是抓好学习教育和业务培训,注重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单位干部职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反腐倡廉活动,加强干部职工廉洁从政教育和监督管理,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职能机关。执行力作为一门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管理问题,而是一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在这个流程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一个人、一个部门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执行力的强弱。
第二,完善制度建设,在提高效能建设制度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一是按照注重实效、着眼长远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效能建设工作制度,切实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责任制来明确工作职责,以承诺制来明确服务要求,以绩效考核制来强化监督,以失职追究制来严肃工作纪律。二是建立效能建设绩效考核制度,加大效能建设绩效考核力度,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三是提高效能建设考核权重,实行效能建设与各部门具体工作目标任务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并与部门奖先评优、干部选拔使用挂起钩来。用制度来体现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岗位职责、考核标准,用制度来克服信息不畅、职责不清、业务推诿等影响执行力的因素,真正形成以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格局。
第三,强化监督检查,在提高业务工作质量上下功夫。增强执行力,完全靠自觉是不现实的,必须健全执行机制和问责制。对出现执行不力,效能不强及拒不执行等问题的部门和主要责任人从严追究责任。一是把单位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和处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效能建设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执行情况,以及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整改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二是把效能建设融入到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跟踪问效,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正常顺利推进。三是狠抓规范建设,加强考勤检查、工作问责、情况通报、受理投诉等工作环节的落实,改进效能建设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工作质量。
第四,注重团队建设,在团结和谐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集体荣誉观念。增强责任心就是要端正工作态度,热心、用心、尽心对待工作,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抓落实,执行力就会随之增强。加强学习是增强责任心的最有效措施。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和开展有意义的组织活动,不断培育团队精神,形成团队文化,使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二是单位领导要多关心爱护同志,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和现实需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三是处里同志之间要多沟通,多交心,多理解,多看别人的长处,多为其他同志补台,多做拾遗补缺的工作,形成一个团结协调、战斗有力的统一整体,从而推进效能建设的快速、健康、和谐、科学发展。
第五篇:如何提高企业执行力
如何提高企业执行力
执行力是当前一个热门的话题。执行力是什么呢?执行力是一个古老的管理学概念的新运用。2003年初,拉里·博西迪(1auuybossidy)和拉姆·查兰(romcharan)所著的《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从现代管理学角度提出了执行力的新概念,认为执行力是企业生存、发展乃至走向卓越的关键所在,是管理者理解管理决策并组织实施的能力,是将企业目标转化为结果的过程。总而言之,执行力是一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解决问题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是一门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
实践证明,执行力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一个好的执行部门可以弥补决策的不足,而再完美的决策也会死在一个滞后的执行部门手中。据调查,成功的企业,20%靠战略,6%靠企业各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其余20%是一些环境等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就在于双方的执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执行力就是一种竞争力。
执行力如此重要,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如何去做呢?我认为做好“六个要”非常重要:
一、战略要新。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也一样,要有长远的打算,而战略规划就是企业的长远打算,是全局工作或行动的原则及方法。是指导企业发展的依据和方向,是执行力的主体和内容。战略不但要有创新的观点,还要切合实际,着眼发展,面向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优秀企业家,学习、运用西方企业的战略管理科学和艺术,为其企业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创造了一批名优产品和名优企业。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够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根源于张瑞敏为海尔制定的“品牌战略”;四川长虹之所以后来居上,跃为我国彩电行业之冠,获利于倪润峰为长虹制定的长虹名牌战略;北京联想集团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电脑业的龙头老大,得益于柳传志为联想制定的“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科技兴企,步步逼近”的发展战略。由此可见,企业的战略管理和战略创新,决定着企业执行力的方向和力度,也最终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二、素质要高。
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是企业制胜和发展的关键。
高素质员工的标准是什么呢?高素质员工不仅是有专业知识和较高技能的人,他还包括在执行力方面有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荣誉感的人。这样的员工明确自己身处的岗位,每个环节、每个工序,都是一丝不苟,力求每个细节的完美;这样的员工还知道哪些是最重要最紧急的工作,有良好的做事习惯,严格按标准办事,把标准看作是岗位法规和作业灵魂,如果由于自己的疏忽制造出不合格的产品或对工作造成失误,就会感到很难受,而不是找推卸责任逃避考核惩罚的理由。高素质员工在执行力方面是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人,能在自己从事的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
我们的企业需要这样高素质的人,如何培训、培育这样高素质的人?除了加强员工培训,还必须积极建设企业文化,借助企业文化的力量达到员工自我培养、自我培训的目的。增强员工团队学习的意识,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执行力,推动企业各项工作跨越式发展。
三、人心要齐。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经营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各部门功能,协同作战,才能将执行力发挥到最佳状态。人心不齐,即使个体再强大也难以实现目标,执行力更无从谈起。团结协作是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每个人由于在企业中所追求的利益上的偏差和自身素质的不同,不一定都能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企业创造培养一种团结协作的环境。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树立一种美好的愿景,让员工看到企业发展的前途和方向,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一个拥有美好愿景的公司,它在一定程度上会过滤员工的不当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员工的团结。
对每个人都建立明确的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以及合理的薪酬体系,做到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
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育“追求卓越,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作风要实。
扎实的工作作风是战略执行到位的保证。作风的问题,实质是领导的问题。因此,在加强执行力过程中,领导在作风上应带头做到:
转变工作作风,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行为,各项工作立足于“实”、扎根于“实”,做到讲实话、摸实情、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
理论联系实际。联系本单位、本部门,联系企业、职工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使各项工作做到有要求、有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有突出实效。
领导、党员要加强个人修养的培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牢记“两个务必”,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倾听群众的呼声,体察群众的疾苦,解决职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落实到基层。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讲实话,干实事,抓落实,做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使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实干者荣、空谈者耻、造假者辱的工作作风。
五、管理要严。
企业工作生产没有严格的管理,就会出现松、乱,更谈不上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因此,管理要严。要做到:
要全过程严。企业的各项方针目标的完成,要靠过程的每一阶段去控制,节点目标完不成,总体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过程控制要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偏差有良策,事后有总结。
企业内部管理标准要高,要把“严”字体现在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上。
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职业道德。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公正廉洁的管理队伍。
管理要不断上台阶,在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改进、提高。要结合同业对标,用制度进行规范,用公开代替公证,用科学加强管理,依法以德从严治企。
要在全字上求到位。企业管理是全员、全过程、全系统的事,要强调全员参加,全过程控制,全系统高效。因此,如何高效做事,如何愉快做事,如何正确做事,是每个管理者应研究的事。
六、奖罚要明。
如果做不到奖罚分明,是很难提高执行力,取得实质性效果的。奖罚分明的确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最好武器。在执行过程中,谁应该奖,谁应该罚,该怎么奖,该怎么罚,并不是很简单,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要落实责任,延伸目标。“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具体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坚持下级服从上级,决策执行只有责任,没有评价和讨价还价的资格。个人对待工作,千万别找任何借口,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体现出服从、诚实的态度和负责、敬业的精神。把执行变为自动自发自觉的行动;二是抓好压力传递,进一步完善岗位目标管理体系,将目标不折不扣地分解到人,落实项目责任制,通过管理促进效能提高,依据制度促进爱岗敬业;三是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各自职责,杜绝推诿扯皮。要科学考评,严格奖惩。实行层级考核,即从领导到一般干部职工,一级对一级负责,实行层级管理和考核,决不允许“倒管”。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强化考核手段,及时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并与效益挂钩,力求做到职责与权利,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要强化督查,效能监察。通过定期督查、随机督查、专项督查、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本企业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纪律作风情况进行督查,从而进一步加大事前、事中、事后督查力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督查网络。
要严格纪律,问责追究。按照“问题提醒、通知督办、通报批评、„黄牌‟警告、引咎或责令辞职(就地免职)”等程序,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处罚。
总而言之,就是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段,铁的纪律,解决单位执行不力、效能不高的问题,以硬的措施来创造企业全面发展的硬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