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投资格局的演变
文章标题:企业投资格局的演变
企业投资的规模水平和投资合理性是影响企业价值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首先从宏观角度考察我国企业投资格局的整体演变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原有的以财政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民收入分配出现向居民部门倾斜的趋势。这种变化使得传统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作出相应的调整。全社会储蓄来源结构从原有的以政府储蓄为主转向以居民储蓄为主要来源。在投资方面,尽管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部门在耐用文章原创网站为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消费品、农村自住建房和实业投资等方面的投资支出所有增加,但是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投资支出仍然是全社会投资的主要来源,资金盈余方与资金使用方出现较大的错位,以发行金融资产方式连接居民储蓄与企业和政府投资的金融体系成为维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保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资金融通格局单位(亿元)年份1992199319941995居民储蓄6028.37875.610223.311438.9资本转移0000投资1448.02112410.43066.9净金融投资4291.14892.17499.58513.2企业部门储蓄2998.14373.76703.38502.9资本转移1102.71472.51605.51939.5投资7144.011608.515398.9197237.2净金融投资-3342.5-5672.4-6683.0-8079.5政府部门储蓄1641.22218.12778.63378.9资本转移-1103.5-1473.5-1616.1-1949.7投资987.01191.21334.11388.7净金融投资-654.7-227.3-49.27-88.63上表以实物交易方式的资金流量表反映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金融通格局。由此可见,20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部门储蓄中实物投资的比例均为25%左右,75左右的居民储蓄是通过金融体系转移的。在投资方面,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部门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例逐渐提高,从1992年的74.6%升至1995年的81.2%,企业部门投资成为我国投资主体和主要的资金需求方。同时,政府部门投资比例迅速下降,其投资比例则从1992年的10.3%递减至1995年的5.6%。另外,在企业投资资金来源中,企业自身储蓄平均仅提供了42%左右,来自政府部门资本转移的比例则从1992年的15.4%递减至1995年的10%,通过金融体系外部融资的比例平均保持在45%左右。而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已经由传统的国家融资体系向市场化的金融体系过度,75%左右的居民储蓄和45%左右的企业投资资金来源是通过金融体系的运作得以顺利实现的。企业投资与企业融资是现代企业资金运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无论是新企业的创办还是原有企业的更新改造或扩建,仅凭企业自由资金积累很难全部承担,因此,企业投资之前通常都需要在企业外部筹集所需资金。所以企业投资行为与企业融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企业融资必须以投资需求为依据,企业投资必须充分考虑企业融资能力。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不是投资决策主体,同时企业投资所需资金也是由政府预算统一安排。所以,企业投资与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自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企业被授予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但是对企业投资仍然施以较为严格的控制,企业依旧没有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投资决策主体;同时,在投资资金来源上,尽管来自政府预算的部分迅速减少,但是通过指令性信贷计划获得的国有银行的信贷资金弥补了政府预算推出后留下的空间,因此企文章原创网站为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业投资行为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几年中仍保留有计划第二篇: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含义、表现、实质、影响;了解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知道科索沃战争。了解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具体表现、影响、探究中国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2、过程与方法: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归纳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冷战”政策及其表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
难点:美苏争霸、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1、汉武帝“大一统”
【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分为三课。它概述了二战后到现在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有两个目。第一目“冷战政策”主要讲了美苏冷战的形成。这些内容在以往的人教版义务教材中都有,但新课标教材的内容较为集中。二战后初期,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以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其具体表现是,在政治方面,美国推行干涉别国内政的“杜鲁门主义”,它是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在经济方面,美国实行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也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与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相对抗。于是,形成了两极格局对立的格局。在亚洲,先后发生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第二目“美苏争霸”讲述了自赫鲁晓夫执政以后直至苏联解体的美苏关系。这一时间较长的过程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是美攻苏守。赫鲁晓夫上台后,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苏争霸开始。但苏联的实力还比较弱,美国占据优势,具体表现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苏联方面做出了让步。但双方剑拔弩张的局面得到缓解,一场核战争终于避免。教材以一段小字讲述了这一事件。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到80年代初,特点是苏攻美守,美苏争霸达到高潮。此时的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尼克松1969年上台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从越南撤军、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而苏联则采取了战略进攻,把中东、非洲和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重点,于1979年占领了阿富汗。第三阶段为8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关系缓和。面对军事、经济上的沉重负担,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面对沉重的债务和西欧、日本的经济竞争,也同意实行有限的缓和。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结束。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以后世界形势的发展情况。第一目“‘一超多强’”,讲述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目前的国际形势是:原来的两极格局不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朝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在短时间里,一个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不会出现。在“一超多强”的格局中,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一个由它主导的单极世界。而由欧洲联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构成的多个“强国”,由于拥有一定的经济或军事实力,从不同角度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为此,各国都在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第二目“科索沃战争”,以这场局部战争为例,说明了冷战结束后虽然在国际上出现了缓和的趋势,但世界并不安宁。这场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而展开的,这一情况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再现。因此,这些都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处地位的挑战,对世界格局的今后发展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说明世界多极化的进程必然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说明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本课分为2目。第一目“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阐述了二战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由于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都需要发展经济,在国际合作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技术条件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是:国际投资和贸易迅速增加,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的全球化趋势加快。比如美国的波音公司就是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它在全世界范围内组织波音飞机零部件的生产。到20世纪末,全世界共有六万多家跨国公司,其中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而1995年1月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第二目“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分析了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利弊两方面影响。一方面,由于国家之间经济往来障碍的减少,跨国公司及企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另一方面,因跨国公司以获得最大利润为出发点,所以它们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此外,随着外资的进入,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经济风险。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最后,教材谈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中国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乳业竞争格局将复杂演变
乳业竞争格局将复杂演变
羊羊100发现2013年,国内原料牛奶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攀升,乳品消费市场产品零售价格“涨了又涨”,多家乳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持续走高。同时,国内乳品消费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重大变化,国际乳业跨国公司重新战略布局中国市场,中国乳业竞争格局将复杂演变。在此背景下,乳业上市公司的行业和市场地位能否稳固?如何战略性调整业务结构和业务模式,已经成为摆在各乳业上市公司面前的“必答题”。
大型奶牛场模式空间较大
全国良种奶牛存栏数量不足,导致2013年普通和优质原料牛奶生产供给量不足。2012年全国牛奶产量3700多万吨的官方统计数据不真实。奶牛存栏数量全国前50名的“奶牛县”笔者亲自考察过多次,奶牛存栏数量和牛奶产量统计数据失真的情况普遍存在。
如果全国牛奶产量3700多万吨是真实的,那么交售到乳品工厂的全国原料牛奶数量应该达到3000万吨(80%比例),再加上国际乳品原料进口量折算的约1000万吨原料牛奶,全国乳品工业耗用的原料牛奶数量应该达到4000万吨。按采购价格每吨4000多元测算,乳品工业的原料牛奶总成本超过1700亿元,那么全国乳品工业总产值应该是4200-4800亿元,按产品零售价格测算的国内乳品市场消费金额应该超过6000亿元。如果那样的话,去年下半年的“奶荒”也不会发生。
此外,全国奶牛养殖业中,小微型的个体奶牛养殖户(养殖规模不足100头)和中小型的个体奶牛场(养殖规模不足1000头)占绝大多数,总奶牛存栏数量约800万头、成年奶牛存栏数量约400万头,但是作为传统奶牛养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中国乳业发展的要求。大型和超大型奶牛场模式,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优质原料牛奶的总产量从目前的约500万吨增长到约1000万吨只是时间问题。
恒天然主导原料牛奶价格
国内优质原料牛奶市场价格偏高,国际乳品原料大量进口。作为全球最大的乳品原料提供商的新西兰恒天然乳业集团,主导国内原料牛奶市场价格。
2013年夏季发生的新西兰恒天然乳业集团“肉毒杆菌事件”,导致国际乳品原料的进口量突然短期大幅度减少,国内普通原料牛奶和优质原料牛奶生产供给量不足,优质原料牛奶的销售价格暴涨。2013年11月份开始国际乳品原料的进口量持续大幅度增长,11月超过15万吨,12月超过15万吨,2014年1-3月超过50万吨,最近六个月的累计进口量达到约100万吨,绝大多数由新西兰恒天然乳业集团供应,相当于集中进口了约800万吨原料牛奶,严重冲击国内原料牛奶市场。即交售到乳品工厂的国内生产原料牛奶供给量约600多万吨,国际乳品原料进口量折算的原料牛奶供给量约400多万吨,与需求量800多万吨相比,供大于求约200万吨。预计将很快平抑过高的优质原料牛奶价格,2014年6月底前国产优质原料牛奶价格将
回调至每千升4500元水平。普通原料牛奶价格也将回调到每千升3500元水平。
高端乳品消费快速增长
高端乳品包括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高端UHT奶、高端发酵奶及奶饮料、高端巴氏杀菌奶、进口奶酪、进口黄油等。2009年以来,消费者消费群体扩大、消费能力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转变,促进国内高端乳品消费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高端乳品消费金额超过1000亿元,占全部乳品市场消费金额的20%以上,复合年增长率约30%。据调查,高端乳品消费主要集中在一线、二线大城市。电子商务在高端乳品销售中占比上升迅猛。
根据专业的市场研究与咨询机构的研究报告,国内液体乳品消费发展趋势的变化是:普通UHT奶消费阶段性回调,发酵奶及奶饮料消费快速增长,巴氏杀菌奶消费恢复性快速增长,含乳饮料消费产品创新带动增长,液体乳品消费稳定增长中正在发生结构性重大变化。消费者选择安全、质优,也选择新鲜、好口味、保健(益生菌)的奶制品。
乳业竞争格局将复杂演变
液体乳品消费市场的全国性品牌企业将受到区域性和地方品牌企业的挑战,通过联合和资本整合区域性品牌和地方品牌将可能崛起。
伊利集团、蒙牛集团和娃哈哈集团是液体乳品消费市场的全国性品牌企业。主要品类相对市场份额中,高端UHT奶市场蒙牛特仑苏第一,伊利金典第二。蒙牛的高端UHT奶产品销量接近100万吨,按零售价格测算的销售额150亿元以上,市场份额30%以上;普通UHT奶市场伊利第一,蒙牛第二。伊利的普通UHT奶产品销量接近200万吨,按零售价格测算的销售额200多亿元,市场份额20%;含乳饮料市场娃哈哈营养快线第一,伊利优酸乳第二,蒙牛酸酸乳第三。娃哈哈的含乳饮料产品销量200万吨以上、按零售价格测算的销售额200多亿元,市场份额30%以上。发酵奶及奶饮料市场蒙牛第一,光明第二,君乐宝第三,蒙牛的发酵奶及奶饮料产品销量30多万吨、按零售价格测算的销售额40多亿元,市场份额10%以上。
原料牛奶价格回调,液体乳品产品零售价格也随后回调,预计行业总体营业收入及成长性将受影响。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作为乳品行业领导者,UHT奶业务营业收入占比较大,将受到较大影响。伊利品牌和雅士利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营业收入稳中增长,蒙牛品牌、君乐宝品牌和伊利品牌发酵奶及奶饮料业务保持增长。光明乳业作为区域性品牌企业,巴氏杀菌奶业务和发酵奶及奶饮料业务营业收入快速增长,UHT奶业务因明星产品“莫斯利安”营业收入快速增长。
贝因美、合生元,因国家出台关于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的新法规政策,2013年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业务增长被透支。因此,2014年将面临营业收入下滑。
笔者建议,国内乳品上市公司应通过业务结构和业务模式调整,千方百计巩固婴幼儿配
方奶粉及成长配方奶粉业务,销售渠道方面高度重视电商。同时,巩固高端UHT奶业务,销售渠道方面也要重视电商。整合发展发酵奶及奶饮料业务,积极展开国际合作及并购。
第四篇:部编初中历史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部编初中历史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一、一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世界的争夺回到会议桌上。
2.确立标志:
①1919年1—6月,英、法、美等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包括对德《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凡尔赛体系形成。
②1921—1922年,美、英、日等九国代表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了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体系形成。
3.作用:
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但它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4.新的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5.结束:德、日两国法西斯化,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二、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
1.产生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形成过程:
①序幕: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②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③扩展:经济领域推行援欧的马歇尔计划。
④形成:与1949年北约的建立针锋相对,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影响:
(1)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美苏带来沉重军费负担;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两大集团力量均衡,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4.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三、冷战后的国际格局:
多极化趋势
1.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俄罗斯的力量逐渐增强,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
2.世界主要力量中心:
(1)“一超”:美国。
(2)“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等。
(3)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经济实力。
3.当今世界实现和平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4.发展趋势:多极化趋势
5.我国在当今世界变幻的格局中的应对措施: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以应对未来的世界竞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6.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四、近现代影响国际局势的重要国际组织:
1.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1)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2)成员:英法俄组成三国协约;德意奥组成三国同盟。
(3)影响: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一战爆发。
2.国际联盟:美国倡议,英法主宰;实质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
3.轴心国集团: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结成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4.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于1942年,由美、英、中、苏等26国组成,为反法西斯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5.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
6.欧洲联盟:
(1)时间、国家:1993年,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
(2)性质:欧洲国家间的政治、经济联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
体。
(3)影响: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标志着欧洲走向一体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7.北约和华约:
1949年,美国等西方12国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约成立。
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东欧8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先后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8.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1989年11月成立。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为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9.上海合作组织:
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自此,“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2001年6月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乌兹别克斯坦也加入该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元首正式签署《关于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宗教激进主义公约》。该组织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专题感悟
1.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变化,前两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第三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关,它是冷战的产物。
2.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强国主导的前提下,历来体现了强权政治。多极化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但也面临危机和挑战,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面临的主要任务。
3.冷战虽已结束,但冷战思维一直在延续,面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遏制中国的因素在增强,因此内强实力,外显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利益是当务之急。
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地区冲突时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根源没有消除。我们必须在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提高警惕,居安思危。
第五篇:固定资产投资资本金制度演变及投资审核分类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类别
“国发[2004]20号”《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明确了中国目前投资项目的审核体制主要分为三类:审批制、核准制、备案制。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分为三类,分别为:核准类、审批类和备案类。
1、核准类:即自然人自筹资金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如商品房、商业大楼、住宅小区、幼儿园、私立学校、办公大楼等等,重点是自然人自筹资金开发的房地产项目。
《决定》的附件《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以下称“《投资目录》”)中对核准制的适用范围做了说明,即核准制适用于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重大和限制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目录》中规定“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核准,其中重要项目报国务院核准;“由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由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行业主管部门核准。省级政府可根据当地情况和项目性质,具体划分各级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权限,但《投资目录》明确规定“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其核准权限不得下放。
对于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企业仅需向政府提交项目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即可,不再经过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的程序。项目申请报告主要是对该项目“外部性”和“公共性”作出评价,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简化版,申请报告已不再包括投资项目市场前景、经济效益、产品技术方案等需要由企业自主判断决策的内容,仅把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中“需政府决策”部分留在了项目申请报告中,即要求政府从投资项目的合法性、环境和生态影响、经济和社会效果、资源利用和能源耗用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核准类投资项目的管理流程如图:
2、审批类:所有的房地产项目由国家财政出钱建设的项目属于审批类,包含文、教、卫系统,即图书馆、文化宫、音像器材、书店,教育系统等。
《决定》确定了对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其中,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政府仅对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进行核准,其他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改为备案制。在实际操作中,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往往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且该等项目还常常涉及到不能由市场自发主动的进行有效配置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因此,《决定》并未完全废除审批制,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仍保留了该项制度。对于政府直接投资或以资本金注入方式投资的项目,需报送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投资补贴、贷款贴息、转贷的项目,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
适用于审批类投资项目的管理流程是:
3、备案类:工业类、仓储物流的项目大部分属于备案类,工业类大家都知道就是建工厂,工业类包罗万象的行业大家要记住其中对环境有污染的化工、石油、爆炸等、还有外资企业的工厂类项目不属于备案类,属于审批类。这三大类别手续审批最简单的是备案,然后是核准类,比较难是审批类。
为什么说备案类项目审批手续简单呢?因为这些项目都是工业类国家提倡建设开发,节能评估可以后置,就是建设单位申报手续齐全就可以先发证,以后再做该项目的节能评估工作。一般而言,核准类项目需要编制项目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审批类则需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节能评估报告,而备案类的工业项目只要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但是外资企业必须还要编制项目申请报告。
对于备案类投资项目,其管理流程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