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国棉花企业竞争格局
2014年中国棉花企业竞争格局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高棉价导致的需求转移使得东南亚及土耳其各国的棉花进口增长。
中国棉花政策变动之际,企业普遍感到前景迷茫,市场方向不清晰,另外国内市场放开局面形成之初,棉企重新入市,国内外价差缩小,整体格局风云剧变。
回顾以往,收储、抛储、配额制度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国棉花政策体系。国家控制棉花市场多年,使得国内棉价在高位持稳,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国内外价差。其次收储与抛储的不均衡以及进口的失控造成国储库存高企。并且造成近几年国内供棉结构出现了巨大的变动,进口棉占比明显增加,市场国产棉占比非常少。
因为中国国储棉花的增加,世界棉花期末库存急剧增长。对国际棉花供给格局及价格也造成了很大影响。虽然中国进口对国际市场有所利好,但下游需求偏弱以及中国的国储库存对国际棉价形成压制。各国棉花在中国进口市场中占比格局变动。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棉花行业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第二篇:中国印刷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印刷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中国印刷市场竞争格局区域分析
一、珠三角
珠三角是我国印刷业起步较早、发展迅速的地区,以港澳台及发达国家印刷企业的大举落户为强大动力,以应用最新技术为保证、以外向型、高档印刷为发展目标、以地方政府全方位支持和规划为支撑,以此形成了全国公认的珠三角模式,造就了占据全国印刷业十个第一的广东印刷业。
1、印刷企业数占全国第一,根据行业统计,截止到2003年6月底,全省共有印刷企业14723家。作为核心地带的珠三角自然是这些第一主要创造者。
2、民营企业数占全国第一;灵活的机制、敏锐的市场反应是紧跟国际市场潮流的保证。
3、三资企业数占全国第一,广东现有三资企业1600家,约占全国2284家三资企业的70%;三资印刷企业所占的工业产值占全省印刷的40%以上。
4、行业产值占全国第一,占全国30 %;
5、印刷加工出口额占全国第一,占全国总出口额的三分之二;外单已成为珠三角印刷企业的主要业务来源,外向型经济已经成型。这是珠三角具备的最
6、采用新技术及进口印刷设备占全国第一,广东省不管是用汇量上还是引进设备台(套)上均为全国第一;
7、CTP拥有量占全国第一,截止到2003年9月底,CTP全国拥有量为226台,其中广东省拥有129台,占57%;
8、印刷企业100强占全国第一,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中广东省就有31家印刷企业入围;拥有像虎彩集团、雅图仕、张家边集团等一大批产值超10亿元的大型印刷企业。
9、经济效益全国第一,据广东省印协提供的数字,省印刷企业年利润为50多亿元;
10、重视印刷企业文化建设全国第一。
可以预见,在今后五年内,珠三角印刷企业仍将是全国印刷企业的排头兵。最近,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提出要联合香港将珠江三角地区打造成国际性的印刷中心,已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报告。这个思路得到了珠三角印刷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广东省政府03年通过的广东省文化大省的建设纲要中,已正式列上了在“珠三角建设国际性的印刷中心”的内容。同时,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已经印发了《关于“十五”后三年印刷业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提出了今后重点项目就是在珠三角建设国际性的印刷中心。
二、长三角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印刷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年销售额以15%速度增长,上海现有印刷企业1600家,三资企业200家,有高速商业轮转机有20台,居全国第二;2003年上海印刷工业产值已达200多亿元,而江苏、浙江都超过了200亿元。在全国印刷业总产值中,长三角地区占有近1/3的份额。
中国印刷企业百强中,该地区有33强,年产值87亿元,两项都超过珠三角地区。2000年,印刷业被上海市政府列为6大都市型产业,并加以扶持。闸北区经市政府批准,将印刷业作为“一区一业”的特色产业;普陀区建立了上海国际包装印刷城;闵行区大力发展印刷包装业:浦东新区专门制定了区印刷业十五发展规划。
长三角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是因为它代表着中国经济和中国印刷业的未来。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有雄厚的资金积累。200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前10名中,上海高居榜首;在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中,长三角占了10个;在最新选出的全国
综合竞争力10强城市中,长三角领走4席。目前,长三角地区创造了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2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1/4。轻工、电子等制造业发达,已经成体系;区域内有多家国家级开发区、外向型经济渐成主导力量。
中国金融、商业、工业中心。据统计,世界前500强企业之中已有半数以上进入上海;截至2003年5月,已有32家跨国公司将总部放在了上海。亚洲包装中心已定在杭州建设;会大大加强长三角的地位,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进驻。从而使长三角成为“内地印刷速度增长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板块之一”。
三、环渤海经济区
以京、津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区印刷业增长在加快,北京市拥有2l台商业轮转机,居全国领先地位。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出版物基地,集中了全国41%的出版社、20%的期刊和10%报社,书报刊出版总量占全国的30-40%。北京现有印刷企业1748家,以国有企业为主,三资企业108家,年产值89亿元。环渤海城市发展区目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从未来发展上,一是在该区域内重量级的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一直没有形成。二是圈内合作谈的多,落实的少;三是区域内印刷制造业配套体系没有形成,外向型企业少,规模较大的企业少。因此,要把这个“圈”画成型,还需在区域政策协作上下功夫。
三个三角,特别是珠三角,为我国印刷业的发展明确了道路。即:
1、充分认识三资企业在印刷行业的龙头的作用,它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又带来了科学管理、又带来了了客户订单,以及资金。
2、引进和采用最新技术是行业和地区发展关键,技术本身就是产品品质的重要保证,技术又是时间和效率的代名词,是及时交货的保障,又是单位成本低于竞争对手内在原因。珠三角地区CTP、高档胶印机的保有量在全国都占有40%以上的比重。可以说谁先采用了先进技术,谁就有了竞争优势。
3、发挥民营经济的促进作用,着力进行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4、向外向型经济发展。广东出口加工占全国三分之二,其充分利用港资、外资大举进入的机会发展外向型印刷经济。WTO后,也给其它地区的印刷业带来了机会。
第二节中国印刷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一、印刷企业的改革正在不断深化
印刷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有经济成份逐步缩小,混合型所有制经济正在不断扩大。
据9万家印刷企业统计,国有和集体企业占34.5%,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公司、外资和中外合资公司占21%,个体、私营企业占39%,已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印刷企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区域性印刷产业带正在加速形成与发展: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两个印刷产业比较发达的区域产业带已初步形成,并正在加速发展。广东省2003年的印刷业销售额已达到700亿元,已成为广东省支柱产业之一,全省企业数量、销售额、三资企业数量、民营企业数、出口额、引进设备、CTP拥有量、经济效益等十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拥有像虎彩集团、雅图仕、张家边集团等一大批产值超10亿元的大型印刷企业。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印刷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上海将印刷业列为都市型工业,年销售额以15%速度增长,江苏、浙江两省印刷业产值均超过200亿,并已形成南京、无锡、苏州、江阴、杭州、温州、宁波等中心城市为纽带的产业链群体,印品市场覆盖全国。以京、津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区印刷业也在加快掘起,北京市拥有21台商业轮转机,居全国领先地位。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与措施的逐步到位,东部发达地区的印刷企业(包括外资企业)也将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动开发带动中部、西部地区印刷
业的发展。
第三节中国烟包市场态势分析
一、随着烟草大企业集团的逐步形成,卷烟品牌将超大幅度减少,烟包生产集中度趋高到2003年底,国内年产量10万箱以下的小烟厂将全部关闭,10-30万箱的烟厂也将在近两年内被30万箱以上规模的大卷烟厂兼并重组。全国180多家烟厂的生产计划将首先集中到由国家烟草专卖局确定的36家大型卷烟厂中,其卷烟牌号由过去的2000多个,缩减到200个左右。与此相适应,烟包制品的品种将大幅度减少,单品种的数量相应增加。这一改革进程预计到2005年底完成。
伴随第一步“关小强大”改革的同时,组建中国烟草大企业集团的序幕也已经拉开。以上海、云南、湖南等几个烟草强省(市)为龙头的跨地区兼并已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国烟草最终会在2008年左右,通过市场和行政两只手,在国内组建起三个左右超大规模的、相互竞争的烟草集团,每个集团的年产量都在 1000万箱以上,品牌集中在30个左右。届时,烟包生产集中度会进一步加大。
二、烟包生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小烟包生产企业将面临转产
目前全国专门生产烟包的企业在100家以上,其中烟草行业独资、控股和参股的包装印刷企业有30家左右。随着中国烟草集团化改革,预计烟草系统外的包装印刷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将越来越大,有些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将面临转产。烟草行业自己的一些包装印刷企业,也将因技术、设备、管理等原因退出烟包市场。
三、烟包设计将向着“简约”和“豪华”两极发展
由于目前烟包在我国卷烟制造成本中所占比重比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卷烟与国外卷烟的竞争力,因此借鉴国外烟草的经验,国内各卷烟企业在主要品牌的烟标设计上将趋于向“简约”。以软包“红塔山”和软包“白沙”的设计为主要特点的大品牌卷烟,将在我国卷烟市场唱主角。这一需求,对于“设备先进、技术精湛、实力强大”的烟草包装印刷企业比较有利。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消费层次复杂,文化背景和西方有较大的区别,卷烟作为礼品赠送是一种非常普遍现象。因此,只要卷烟不退出礼品市场,包装“精致、豪华”的卷烟肯定会有长期的需求。尽管这部分卷烟数量不大,但其包装利润率相对较高,对于“擅长设计和做礼品包装”的烟草包装印刷企业仍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
四、绿色环保包装将成为卷烟企业开发新包装的热点
由于社会对卷烟对人体健康危害性宣传越来越大,卷烟企业为提升自己的健康形象,将“绿色环保”包装作为卖点将会成为新的趋势。围绕材料最省,废弃物最少,最节约能源和资源,易于回收再利用和再循环,废弃物燃烧产生新能源但不产生二次污染;使用包装材料最少,并能自行分解,不污染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形成最少的废弃物和最低限度的环境污染等主题展开的卷烟包装新高潮将掀起。环保油墨和转镀铝卡纸等新材料的使用,将成为近期烟包生产市场的竞争热点
第三篇:大电信企业大客户竞争格局分析
大电信企业大客户竞争格局分析
本文作者、侯宏先生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杨志杰先生专访后,由杨志杰先生撰写并发表在《通信产业报》的文章。
简介:
饶品同 厦门希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咨询师/培训师; 侯宏:德瑞电信咨询分析师侯宏;
杨志杰:通信产业报记者;
进入2009年以来,沙飞(化名)的压力越来越大,作为中国移动山西分公司某地市级公司的集团客户经理,最近一段时间,他越来越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一些拥有1000到2000名员工的中小企业用户的集体转网,向沙飞传递了一个信号,中移动依附于个人业务而建立起来的集团业务竞争优势,随着全业务竞争的深入,已土崩瓦解。
此前,在北方地区低调行事的中国电信,一夜间破袭而来,向中移动集团客户业务发起大规模争夺,而中国联通也在一侧虎视眈眈,其攻势虽不及中电信,但对中移动的集团客户市场已形成夹击之势。
沙飞越来越感到2009年“争保增”的任务难以完成。所谓“争保增”,即争夺新集团客户、保住原有集团客户、增加集团业务收入。这一策略在中移动三、四级城市集团客户业务的开展实践中,终被执行成防御型的“保增”策略。
竞争不仅仅限于三、四级城市,北京移动的一位集团客户经理,日前私下表达了相同的忧虑,他表示今年的KPI任务将很难完成。
面对中电信和中联通的攻势,中移动多年积累起来的200万企业用户市场岌岌可危。
定位不同
沙飞开始怀念那些逝去的美好时光。一直以来,因为不具有固网运营资质,中移动在集团客户考核时将话音收入列为首位,并将集团客户业务纳入了个人客户业务的发展战略之中。
由于在移动通信市场具有绝对优势,在各地中小企业当中拥有庞大的员工用户群,中移动以手机等终端为载体面向集团客户的产品,在向企业推广的过程中,十分顺利。
厦门希尔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与中移动保持了约10年的合作关系,其项目经理饶品同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为中移动三、四级城市员工提供培训。
在各地的培训工作,使得他看到了中移动集团客户业务的真正软肋。中移动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MAS和ADC产品,在各地经常免费提供给企业使用,其集团客户业务的收入大多来自于基础通信费用;而中移动面向20多个行业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又有着极大的同质性,围绕通信终端提供的ICT服务,IT服务价值并不突出。
虽然中移动将集团客户中的个人通信需求转移到了机器通信需求之上,开拓了新的应用空间,但是统一终端以及产业链标准成为最大难题,其M2M业务的开展不被业界看好。
尽管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保证了这一收入的持续增长,像沙飞这样的员工并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收入与信息收入的差别,他们不能也没有更多意愿将信息化深入到集团客户内部。
这不仅仅是中移动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移动运营商提供ICT服务的热情都要远远低于固网运营商。到目前为止,在Vodafone的经营过程中还不存在ICT收入一说,与BT40%的ICT收入占比相比,Vodafone的话音收入占到了75%。
中电信和原中国网通作为固网运营商,固话语音收入的不断萎缩和专线出租等业务的发展,使得他们更早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并获取更多非语音业务收入。
早在2001年,中电信就全面进军了企业信息化的基础领域IDC业务——控制了网络接入,也就控制了企业信息化的入口。此后,中电信开始全面发力,其大客户事业部的主要工作即聚焦、培育和开发集团客户市场。
随着这一部门的成立,中电信集团客户业务的产业链逐步形成,众多系统集成商、应用开发商、ICT咨询公司和渠道代理商开始团结在中电信周围。
来自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们,帮助中电信细分了客户需求,针对不同客户提出的解决方案加载到了中电信的平台之上。随后,中电信吹响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号角,更塑造了面向中小企业的“商务领航”品牌。
此刻的中电信,针对政府用户、行业用户和大、中、小企业用户,已经能够提供办公自动化、系统集成、行业应用、企业门户、电子商务、安全应用、视频服务、移动办公、设备代维代管服务等各色信息化解决方案了。
到电信重组前的2007年,中电信商务领航签约用户达到了188.4万户,在其总收入中的占比增至33.8%。相比于中移动以通信费用为主的信息化收入,中电信的集团客户业务收入具有更高含金量。
在电信重组之前,固网运营商的竞争形成了北网通、南电信的对峙之势。
在德瑞电信分析师侯宏看来,当年中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地理覆盖不重合,彼此基于固网开展的ICT业务没有竞争对手,在相对温和的市场环境下取得成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事实上,中国网通宽带商务与中电信商务领航的定位并不相同。在北方,中国网通的集团客户大多为大型政企客户。这些客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一旦签约便形成长期合作关系,而网通这一优势随着电信重组转移到了新联通身上。
“难以撼动中联通的集团用户,中电信于是向中移动中小企业用户发起攻势,保有用户已成为第一要务。”沙飞说。重新出发
电信重组之后,中国电信获得了移动牌照,原有的市场格局被打破了。
现在中电信、中联通、中移动,都能够为集团用户提供从固网、宽带到无线三大领域的语音、接入与增值业务了,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进一步为客户提供多媒体、行业应用、IT服务等全方位的融合信息服务。
全业务时代到来了,这是中电信转型的第四个年头。年初,中电信将大客户事业部更名为政企客户事业部。
年末,中电信天翼品牌正式发布,中电信政企客户部事业总经理梁志平在发布会上与来自中国邮政、思科、日电等产业链代表高调签约,获得C网的中电信改变了集团客户市场的竞争规则,捆绑了移动服务的信息化产品在各地纷纷推出。同时,中联通此前针对行业客户推出的工商新时空、交通新时空、安全生产新时空等解决方案也纳入到了中电信集团客户的产品体系之中,天翼使得中电信“如虎添翼”。
在饶品同看来,集团客户业务已成为中电信的助力器,中电信凭借其一手缔造的集团客户市场可以向中移动和中联通个人用户展开争夺,并在未来移动互联网的竞争中建立竞争优势;而获得原网通大量高端客户的新联通,集团客户业务已成为其参与电信行业领头羊竞争的明灯,高端客户的高黏性和稳定收入,使得ICT业务成为中联通与中移动竞争的一把利剑。
对于中移动而言,应当重新审视全业务时代集团客户的重要意义了。
6月,四年前发端于广东移动的“动力100”终修成正果。中移动集团公司副总裁李正茂在北京发布了集团客户业务品牌“动力100”标识,同时宣布,卓望数码、神州数码、同方、东软、EAMSUN“ target=”_blank“ class=”contentlink">华胜天成、东信北邮等14家公司成为中移动信息化产品全国甲级代理资质企业,这宣告中移动开始全面反击。
在“动力100”的标识中,中移动提出了“信息就是力量”的口号。从“信息”到“信息化”,中移动有一条漫长的路要求。事实上,到现在为止相比中电信的系统集成公司,以及中联通的宽带在线公司,中移动依然没有专门从事ICT业务的子公司,旗下卓望公司虽然承载了部分集团客户信息化业务,但以数据业务为主的卓望显然不是一个好选择。
同时,中移动对铁通公司的整合远远没有完成,欠缺网元出租牌照,使中移动在未来信息化业务的竞争中面临更多变数;而新签订的合作伙伴能为中移动带来多大竞争优势也值得怀疑,与互联网SP、CP等伙伴相比,运营商对IT厂商的控制力不足,其在集团客户信息化层面形成的产业链并不牢靠。
“仓皇失措”的中移动从去年下半年起,开始在各省级公司建立集团客户事业部。
“这一新成立的部门在移动体系内尚处于弱势地位,或许王建宙等高层领导已经意识到集团客户的重要性,但在基层,多年来形成的企业文化很难在朝夕之间扭转。”饶品同说。
此前,中移动通过移动通信优势捆绑了大量集团用户,现在捆绑了C网并且具有更丰富信息化应用的中电信破袭而来。在中电信大面积抢夺中移动客户的同时,整合接近尾声的中联通向中移动和中电信同时发起进攻。中联通摒弃了原网通“宽带商务”品牌,其主管集团客户业务的副总经理姜正新日前表示,中联通集团客户业务将统一到“WO商务”旗下。
中联通在重塑品牌的同时,加大了对集团客户业务的深耕细作,其“国家数据中心助力计划”的推出,预示着中联通在企业信息化入口层面与中电信展开争夺。时不我待
中国联通集团副总经理姜正新此前表示,中联通数据中心发展的目标是为全球企业提供ICT服务。
事实上,目前全球性的ICT服务主要由IBM、惠普等IT巨头和BT等电信运营商提供,而中电信、中联通的服务能力还仅限于区域性企业,同时更面临着众多小型IT厂商的竞争。
全业务时代,电信运营商ICT业务的竞争不仅仅在彼此之间,也在异业之间。
“IT应用网络化是未来ICT服务不可避免的趋势。”侯宏说。“统一通信”、“云计算”等ICT概念已由国际IT巨头提出。
由思科、IBM、微软等IT公司倡导的“统一通信”概念,将现有的通讯手段通过网络集成到统一界面,使集团客户成员之间的沟通跨越了时间、地点和终端的限制。而由谷歌、IBM、雅虎、亚马逊所推动的“云计算”概念,不仅可以给中小企业提供低廉而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能给大型政企客户提供千亿次的计算能力。
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公司无疑是聚焦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运营商的另一类竞争对手。
回顾中电信的信息化业务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将固网业务梳理,并提供给集团客户;中移动正处于中电信此前发展的第二阶段,即针对企业信息化需求,提供产品包;中电信、中联通现在进入第三阶段,其信息化应用开始真正渗透到企业商务流程之中,侯宏表示。
在解决了企业之间的信息化需求之后,阿里巴巴成立了阿里软件,希望其信息化服务从企业之间渗透到企业内部;中电信恰恰相反,在解决了中小企业内部的信息化需求之后,正在向企业之间的信息化服务拓展。
对IT业务的“陌生”,已成为三大运营商共同面临的难题。
河南联通在河南省集团客户业务中占据绝对竞争优势,其集团客户部政企客户中心副总经理郭军表示,目前开展集团客户业务最大的问题在于IT技术、IT资源和IT人才的欠缺。
进入2009年以来,运营商们纷纷与各地政府签订了信息化服务的战略协议,对于运营商而言,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信息化业务将获得长足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如何建立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ICT服务产业链,是运营商值得思考的命题。
第四篇:中国水电站产业竞争格局报告(2014-2018)
2014-2018年中国水电站产业竞争
格局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第一章 水电站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一、水电站行业发展概
1.行业概念定义
2.行业产品分类
3.产品主要用途
二、水电站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二章 水电站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
一、国际水电站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1.2008-2013年全球水电站行业发展概况
2.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
3.全球水电站行业发展趋势
二、中国水电站行业发展概况
1.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发展概况
2.中国水电站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水电站行业工艺技术发展分析
一、工艺技术发展现状
二、工艺技术发展趋势
第四章 水电站行业市场分析
一、市场规模分析
1.2008-2013年水电站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2.水电站行业市场饱和度
3.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水电站行业市场规模的影响
4.2014-2018年水电站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二、市场结构分析
三、市场特点分析
1.水电站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2.技术变革与行业革新对水电站行业的影响
3.差异化分析
第五章 水电站行业生产分析
一、生产总量分析
1.2008-2013年水电站行业生产总量及增速
2.2008-2013年水电站行业产能及增速
3.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水电站行业生产的影响
4.2014-2018年水电站行业生产总量及增速预测
二、子行业生产分析
三、细分区域生产分析
四、水电站市场容量概况.2009-2012年市场容量分析
2.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
3.2014-2018年市场容量预测
五、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1.水电站行业供需平衡现状
2.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水电站行业供需平衡的影响
3.水电站行业供需平衡趋势预测
第六章 水电站行业竞争格局
一、行业集中度分析
二、行业竞争格局
三、竞争群组
四、水电站行业竞争关键因素
1.价格
2.渠道
3.产品/服务质量
4.品牌
第七章 水电站行业产品价格分析
一、价格特征分析
二、主要品牌企业产品价位
二、影响水电站产品价格的关键因素分析
1.成本
2.供需情况
3.关联产品
4.其他
四、主要水电站企业价位及价格策略
五、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水电站行业产品价格的影响
六、2014-2018年水电站产品价格变化趋势
第八章 水电站行业用户分析
一、水电站行业用户认知程度
二、水电站行业用户关注因素
1.功能
2.质量
3.价格
4.外观
5.服务
三、用户的其它特性
第九章 水电站行业替代品与互补品分析
一、替代品分析
1.替代品种类
2.替代品对水电站行业的影响
3.替代品发展趋势
二、水电站行业互补品分析
1.互补品种类
2.互补品对水电站行业的影响
3.互补品发展趋势
三、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水电站行业互补品和替代品的影响
第十章 水电站相关产业2014年走势分析
一、上游行业影响分析
1.产品简介
2.几种生产工艺路线及成本对比
3.上游应用领域及其潜在市场容量分析
二、水电站下游行业分析
1.水电站下游行业增长情况
2.水电站下游行业区域分布情况
3.水电站下游行业发展预测
4.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水电站下游行业的影响
第十一章 水电站行业渠道分析
一、渠道格局
二、渠道形式
三、渠道要素对比
四、各区域主要代理商情况
第十二章 2014-2018年水电站行业经营与投资状况分析及预测
一、水电站行业工业经营基本情况分析
1.行业资产情况分析
2.行业利润情况分析
3.行业亏损情况分析
二、水电站行业效益情况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
2.营运能力分析
3.偿债能力分析
4.发展能力分析
三、水电站行业重点项目投资分析
1.重点项目A
2.重点项目B
3.重点项目C
第十三章 水电站行业重点企业分析(企业可自选)
一、企业简介及经营特色
二、企业财务指标分析比较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比较
......5-10家重点企业分析
第十四章 重点子行业分析
一、子行业发展现状
二、子行业发展特征
三、子行业发展趋势
四、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水电站行业子行业的影响
第十五章 水电站行业进出口现状与趋势
一、出口分析
1.出口量及增长情况
2.水电站行业海外市场分布情况
3.进口价格分析
4.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水电站行业出口的影响
二、进口分析
1.进口量及增长情况分析
2.出口价格分析
3.出口流向分析
4.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水电站行业进口的影响
第十六章 水电站行业市场前景与预测分析
一、行业重点企业投资行为分析
二、水电站行业盈利水平分析
三、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1.细分市场机会
2.新进入者投资机会
3.产业链投资机会
四、水电站行业总体机会评价
第十七章 水电站行业市场发展风险
一、水电站行业环境风险
1.国际经济环境风险
2.汇率风险
3.宏观经济风险
4.宏观经济政策风险
5.区域经济变化风险
二、水电站行业产业链上下游风险
1.上游行业风险
2.下游行业风险
3.其他关联行业风险
三、水电站行业政策风险
1.产业政策风险
2.贸易政策风险
3.环保政策风险
4.区域经济政策风险
5.其他政策风险
四、水电站行业市场风险
1.市场供需风险
2.价格风险
3.竞争风险
五、水电站行业其他风险分析
第十八章 水电站行业投资策略
一、水电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用户需求变化预测
2.竞争格局发展预测
3.渠道发展变化预测
4.行业总体发展前景及市场机会分析
二、水电站企业营销策略
1.价格策略
2.渠道建设与管理策略
3.促销策略
4.服务策略
5.品牌策略
三、水电站企业投资策略
1.子行业投资策略
2.区域投资策略
3.产业链投资策略
四、水电站企业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策略建议
1.战略建议
2.财务策略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图表:2014-2018年中国水电站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重点企业市场份额 图表: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区域结构
图表: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渠道结构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需求总量
图表:2014-2018年中国水电站行业需求总量预测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需求集中度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需求增长速度 来自: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市场饱和度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供给总量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供给增长速度 图表:2014-2018年中国水电站行业供给量预测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供给集中度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销售量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库存量
图表: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企业区域分布 图表: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销售渠道分布 图表: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主要代理商分布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产品价格走势 图表:2014-2018年中国水电站行业产品价格趋势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利润及增长速度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销售毛利率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销售利润率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总资产利润率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净资产利润率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产值利税率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总资产增长率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净资产增长率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资产负债率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速动比率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流动比率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总资产周转率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存货周转率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产品出口量以及出口额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出口地区分布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进口量及进口额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进口区域分布 图表:2008-2013年中国水电站行业对外依存度 图表:2012年中国水电站行业投资项目数量 图表:2012年中国水电站行业投资项目列表 图表:2012年中国水电站行业投资需求关系
第五篇:2016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及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网址:www.xiexiebang.com
2016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及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互联网保险行业或全面爆发
发展历程:互联网保险已处于爆发前夜
对于中国保险行业来说,互联网保险在过去近20年里经历了兴起、发展以及不断成熟的过程。互联网保险经过近2年的快速增长,即将迎来全面爆发。
发展现状:互联网保费破2000亿
根据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保险业总资产已超过12万亿,全国保费收入达2.43万亿元,同比增长20%,行业发展速度创近7年来新高。“十二五”期间,我国保险市场规模全球排名由第六位跃居至第三位。预计,未来两年保费增速仍将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根据上表数据,2015年,互联网保险整体保费规模达到了2234亿元,同比增长160.1%,开通互联网业务的保险公司数量已超过100家。2015年全年互联网保费增长率为160.1%,渗透率也从13年的1.7%到14年的4.2%到15年的9.2%。
现阶段互联网保险高速增长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由于理财型保险产品在第三方电商平台等网络渠道上的销售热度继续,同时互联网车险保费收入增速处于一个明显的上升通道;
二、由于保险公司对于互联网渠道重视度大增,加大了拓展力度,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转战互联网,寻求新的市场空间。
关政策:促进鼓励,规范引导
针对互联网保险,相关监管政策细则逐步出台,总体来说以促进鼓励为主,向规范化方向引导。
当传统保险遇上互联网 行业篇
互联网人身险:中小公司异军突起
2013年到2015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规模从54.46亿元增长到1465.60亿元,增长了近27倍,互联网人身险占比由0.05%提升到了9.2%,开展互联网业务的人身险保险公司也从44家增长到了61家。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人身险行业中小保险公司异军突起。但总体而言,互联网人身险仍处于初级阶段,理财型保险占绝对高比例,这脱离了保险本质。人身险保险公司对互联网的应用,也仅仅体现在把互联网当成渠道,在模式创新上仍有待加强。
互联网财产险:寡头效应明显
网址:www.xiexiebang.com
2013年到2015年,互联网财产险保费规模从236.69亿元增长到768.36亿元,增长了225%,互联网财产险占比由3.7%提升到了9.1%,开展互联网业务的财产险保险公司也从16家增长到了49家。
互联网财产险行业的三个特征:
1、业务结构单一,以互联网车险为主,并且呈现签单量大、单均保费小且险种多样化的特点;
2、从渠道结构来看,绝大部分互联网财产险是通过官网实现;
3、寡头效应明显,2015年排名前两位的人保财险和平安产险分别占据互联网财产保险近40%和30%的市场份额。
总结而言,互联网模式下,财险产品偏同质化,并且大型财险公司寡头垄断地位正在强化,与人身保险行业不同,互联网并未给中小财险提供超越机会。如果小公司的产品没有鲜明的创新特色,经营模式没有与互联网融合的独到之处,将很难经营,而大公司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保险中介行业:积极布局互联网
保险中介公司纷纷布局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保险代理公司和经纪公司有自己的微信号,还有不少保险中介公司有自己的APP开展互联网业务。根据保监会网站显示,截止2015年底,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备案105家,在2015年,有40家中介公司更新了自己的互联网业务备案。不过在2500余家保险中介中,这部分积极布局互联网的目前还只有4.2%,大部分中介公司还是延续传统业务。
车险行业:商车费改迎转折互联网
车险保费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不管大型产险公司、互联网巨头还是创业机构,都觊觎这块未来5年可能变成万亿规模的市场。2016年4月,商车费改也将在全国全面推行,这也是车险行业的转折点,在逐渐放开费率定价权且鼓励产品创新的政策下,车险产品必然会发生差异化的转变,从而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汽车电商直销、电动车的蓬勃发展、共享经济下快车、专车、顺风车的出现,也必将对车险的产品设计、渠道改革、购买场景有着长远的影响。
创新险种:互联网保险多“奇葩” 互联网保险创企现状一览 公司篇
传统转型:110家保险公司“触网”
互联网不断发展,传统公司也与互联网结合寻找出路。据中保协的数据显示,2011年-2015年,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主体从28家上升至110家。
网址:www.xiexiebang.com
大型保险公司的互联网转型往往集中于自身的渠道建设,牌照争取,服务的线上线下结合等方面,也会和第三方渠道合作。中小保险公司则在险种创新,第三方渠道合作等方面寻找突破点,探索动作很多。在互联网人身险领域,中小险企相对更为激进。
目前传统保险公司的转型也存在着不少的挑战,如测算风险缺乏大数据;组织结构方面,传统保险公司结构复杂,决策流程长,效率低,不适应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还有部分公司原有线下渠道利益丰厚,转型动力不强等。
主流模式:互联网保险11种创新模式
一般来讲,互联网+传统行业,核心逻辑是利用互联网降低传统行业成本或者提升传统行业的效率。互联网保险创业方向也是如此,大家以提升保险产业链的信息化和效率、改善保险价值链里的某一环节为创业方向。
事实上,目前对于互联网保险主流模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分类,按照原来传统保险公司里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分析,对于互联网保险主流模式做出如下分类:
目前,互联网保险创业公司已经超过了100家。2015年,互联网保险公司出现井喷式增长,除了车险比价和代理人平台持续增长外,也出现了针对行业险、企业团险、健康险的公司,也有公司以保单管理、保单后服务、理赔赔付为方向。此外,2014年开始,互助保险平台也频频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融资概况:2015年融资总额超70亿
通过对IT桔子、36kr、猎云网等媒体报道统计,2015年互联网保险公司共发生23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超过70亿人民币。其中百万级为10起、千万级为8起、亿级及以上5起,共有8家互联网保险公司获得第二轮及以上投资。获得投资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北京,具体按地区分,北京有8家,上海11家,深圳3家,其他地方3家。
巨头布局:BAT“搅局”互联网保险
目前,互联网保险创业公司已经超过了100家,国内除了众安保险、安心、易安接连拿到互联网保险牌照,百度、京东、乐视等巨头也纷纷布局互联网保险,泰康人寿、银之杰、奥马电器、银江股份等各类机构都加入了互联网保险企业的建设之中。可以预见在2016年,除了传统险企的积极触网之外,完全市场化的互联网保险企业亦会井喷。
海外保险:创新模式借鉴
美、日、英、法等国家的保险行业发展时间比中国要长,模式相较于中国更为成熟。同时,这些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也更高,也产生了很多互联网保险的新模式。选取了英国,美国,日本三个国家,对其国内保险行业、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