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收支格局

时间:2019-05-13 05:2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财政收支格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财政收支格局》。

第一篇:中国财政收支格局

中国财政收支格局

摘 要:在当前国家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全社会高吁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必须遵循全面性原则探讨国家财政收支形势。应正确认识到财政高速增长是结构转换的结果,是阶段性现象,且政府收入占GDP比重并未出现超常提高;另一方面,也应认识到财政支出已经转移到公共财政的轨道上,并要正视政府面临的强劲支出压力。综合各方面的情形可得出“财政收支失衡将是长期趋势”的基本判断。针对这种情形,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建立财政决策的公共选择机制,并进一步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

关键词:财政收支格局;公共财政;财政收入增长;财政收支失衡;财政政策;公共选择机制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tern of National

Financi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Abstract: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national finance increasing rapidly and the whole society appealing the insufficient inputs of public services, there is a must to probe into the situation of national finance abided by the overall principle.On the one hand,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correctly that the rapidly increased finance is the result of construction transform and is a

phenomenon confined to this period.Moreover, the ratio of national income to GDP has not risen abnormally;on the other hand,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that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 has already transferred into the way to public finance and face up to the strong pressure of national

expenditure.Having considered all the aspects, we can conclude with a fundamental judgment that there is a long term trend of the imbalance between financi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In the light of this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keep carrying on steady financial policy, build a public choice mechanism of financial policy decision, and further straighten out the financial relations in the government.

Key words: public finance;financial revenue increase;imbalance between financi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financial policy;public choice mechanism

近年来国家财政收支形势已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人们普遍认为财政收入高增长使中国具备了快速扩张公共产品供给规模、赶超发达国家公共福利水平的物质基础。毫无疑问,国家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收入实现高增长之后理应扩大并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自从民主政府产生之后,始终存在着财政收入的有限性与公共产品需求无限性这样一个尖锐的矛盾,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均财政收入上万美元的情况下财政依然处于紧运行状态反映的就是这一规律。因而,面对当前财政收入高增长、全社会又高呼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的局面,确实有必要认真讨论如何看待国家财政收支形势。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什么样的共识,必然会直接影响我们在何种理念支配下确定何种社会发展战略,构造何种经济与社会两者的发展平衡体系、准备承担何种发展代价。

目前人们对财政收支形势的讨论主要围绕财政收入格局、支出规模、支出结构和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四个热点问题展开。由于笔者刚刚接触财政学,水平有限,一些皮毛,故而只能就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财政收入形势

财政收入连年超预期高增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争论的是如何评价这一现象。评价财政收入高增长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财政收入高增长的成因;二是政府收入在收入分配体系中比重上升的效应。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何种判断,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应调整税收政策,即究竟是以增税还是以减税为基调改革税制,要不要让企业和个人更多地配置资源。

(一)财政收入高增长是结构转换的结果

2004年~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如此之快,原因很复杂,人们对此提出了一些有力的解释,如从进口增长、物价上涨、加强征管等角度做出说明。但是针对这种超乎寻常的经济现象,确实还需要从更多角度加以研究。在最近的30年时间里,中国发生了很多西方经济学无法解释清楚的经济现象,如持续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年均10%)、CPI上涨达7%的情况下本币仍然升值、职工平均货币工资增长率30年内年均突破两位数但消费率反而下降等。那么,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视角去寻找特定的原因呢?世界各国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的持续扩张往往发生在结构转换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推进期间和二战后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占GDP60%以上)背景下的财政收入不断增长是这一结论的具体表现。转看中国,近年来的财政收入高增长也是与结构转换加快的同步联动,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产业结构转变连带税收结构转变。转轨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地位相互换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稳定在40%~50%之问,而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1978年~2007年下降了约17个百分点,1990年~2007年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此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了17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近年来,前几轮高速经济增长(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税收贡献度弱小的部分第三产业行业在这一轮增长高峰中的税收贡献不断加大,已成为税收增长的新兴支撑点。近年来权威机构公布的企业纳税排行榜也足以说明产业结构转换带来税收行业结构的变动。种种情况表明,我国的税收增长已逐渐摆脱单纯依赖煤、电、油、烟的格局。

2.城镇化推进带动税收增长。步入21世纪之后,我国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镇人口急剧增加。2000年~2006年我国城镇化率从36.2%升至43.9%,城镇人口从4.59亿增至5.77亿,平均每年增加1680万人。事实上,如果把农民工进城因素考虑在内,城镇居住人口已突破8亿。城镇化的推进直接带动了房地产投资、公用事业投资以及社会商品零售额等的大幅增长,从而拉动了整体经济增长。城镇化率提高、城镇人口剧增所引起的投资和消费增长自然带动了税收增长,如近年来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税收以年均200多亿的额

度增长。

3.中国的财政事实上已成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经济开放快速提高。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值突破2万亿美元,对外依存度甚至超过外贸立国的经济大国日本。与之相对应,财政收入增长也更加依赖国际经济运行态势。事实上,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对外依赖性不仅体现在进口贸易上,还体现在出口贸易上,因为我国的出口商品退税不是全额退税。我国出口贸易额连续6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已达1.2万多亿美元,这些交易额连带的税收大部分留在中国。

显然,结构转换对财政收入高增长的助推,实际上说明的是近年来财政收入高增长是经济运行的结果,是税制特征对经济形势的反映。由此还可得出两点推论:一是财政收入高增长既然是结构转换的结果,那么,当结构转换高潮期结束后,财政收入高增长就会逐步退潮;二是中国近年来结构转换的背后是体制转变,比如住房商品化制度的推出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因此,近年来财政收入的高增长在较大程度上是体制改革效应放大的表现,即财政收入高增长是一种阶段性现象。

(二)政府收入占GDP比重并未超常提高

伴随着高速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大发展以及由此带动的财政收入高增长,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确实在逐步提高。然而,社会上有些人对于政府收入所占GDP比重增高认为是社会资源配置失常的表现。其实,并非如此:

1.首先应当肯定当前政府收入占GDP比重上升是政府收入制度稳定条件下的经济现象。从理论上讲,在既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财富总量条件下,政府有可能通过制度改革来提升自己的资源配置能力,做不做取决于政府的阶段性理财观念和公共政策取向。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始终努力在规范政府收入制度,而且试图通过减税、清费来优化经济发展条件,此间也出台了一些调控经济的增税性措施,比如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消费税改革等。总体算账,减税效应大于增税效应。同时,我国清理了几百项不合理的政府收费和基金,特别是取消了对农民的不合理收费。这最起码表明政府不希望利用制度变动手段来提高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政策取向。由此可以认为,在主观上政府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并不是政府的预期目标。

2.合理界定政府收入的口径。评价政府收入占GDP比重涉及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合理界定政府收入的口径。从收入的强制性、可支配性和稳定性三个角度来看,采用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收入来评价政府收入占GDP比重较为合理。具体到我国,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两类,前者占主流。截止到2008年,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未超过22%,2003年~2007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近年来纳入基金预算管理的基金预算收入不断增长,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经济发展,二是制度变革等,三是增设重大专项基金。但是,截止到2008年,基金预算收入占GDP比重未超过8%。

3.全方位确定评价标准。评价一个国家政府收入占GDP比重是否合理不能单纯看绝对额,要全方位确定评价标准。政府收入占GDP比重是否合理主要可从两方面确定标准:一是经济

发展水平;二是政府职能范围。我国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在实行分税制之后逐步抬升(增长一倍多),此间经济增长了4倍多,同时,政府职能范围也有所扩展,如社会保障体系、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环境保护等制度的逐步健全。我国的政府职能远比西方发达同家宽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足政府要承担较大比例的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科技投入;二是政府要承担较大的体制转变成本。这些必要的政府职能使得政府必须从制度角度确定正常的政府收入增长机制,否则,政府职能与政府收入两相脱节难免引发社会动荡。可见,我国近年来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提高既符合国际一般规律,又是体制转变的客观要求,并不属于超常现象。

二、政府支出已经转到公共财政轨道上来

面对政府收入高增长格局,人们普遍关心政府的钱都用到何处去了。从已披露的资料来看,我国政府支出已转到公共财政轨道上,突出表现为三点:

(一)政府制度设计意图是增加公共产品供给

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动状况是由政府的制度设计意图所决定的,换言之,政府把钱投向何处,反映的是政府的制度安排政策目标。转轨时期我国的政府支出结构总体上有三次重大转变:一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支出明显向改革成本支付倾斜;二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02年,此时前半段财源建设性支出比重较高,后半段投资性支出比重下降,消费性支出比重上升,民生投入有所加大;三是2003年至目前,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快速增加。这种变迁过程体现了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战略的阶段性特征。

(二)社会发展支出已占主导地位

从绝对额角度看,目前社会发展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已居主导地位。在2010年的预算案中,直接用于公共产品提供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高达80%,其中公众最为关心的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五项事业的支出总和占比达到33%。事实上,在我国的财政支出中,用于交通运输和工商业务金融事务的资金的较大一部分也是投向公共产品供给,比如公路路政管理、病险桥梁维修改造、救助打捞、海事管理、信息产业行业监管、粮油事务、农业补贴等。

(三)社会发展重点事业支出实现跳跃式增长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突出特征是公众最关心的社会事业投入实现跳跃式增长。2004年~2009年国家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累计分别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1.27倍、1.41倍,超过同期经济增长水平。2009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增长7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96.8%、社保和就业支出增长13.7%、环保支出增长61%、农民农资综合直补支出增长130%。

三、正视我国政府面临的强劲支出压力

通观世界各国,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面临着支出压力。西方发达国家尽管人均财力高达上万美元,政府支出压力依旧是矛盾的焦点。中国也不例外,综合分析,可以认为我国政

府面临的支出压力纵向上是空前强劲,横向上是“无与伦比”。因此,现应避免两种思想倾向转化为政策依据:一是认为财政支出压力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二是认为政府有足够的财力在短期内解决所有公共产品供给欠账。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具体分析我国的财政支出压力。

政府的支出压力来自体制性和非体制性两方面因素。前者是指制度本身形成的支出要求,如义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安全制度等;后者是指决定制度运行效果大小的自然条件状况形成的支出要求,比如人口、资源、环境等。转轨时期,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福利水平均不断提高,但这种发展也积累了不少深层次矛盾,且已逐步凸显并造成较大的负面效应。这些矛盾如不解决,不仅经济增长会受阻,社会稳定也成问题。对政府来讲,化解各种深层次矛盾就是要增加支出、调整支出结构。在我国,目前面临着三重势必导致支出扩张的深层次矛盾:

(一)城乡分割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存在城乡不均等问题,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公用事业等公共产品享用水平城市远高于农村。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者势必要求政府大量注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以确保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确立。

(二)高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

高速经济增长是各级政府和公众共同追求的目标,没有高速经济增长,就没有稳定的就业增长和消费增长以及政府收入增长。因此,固定资产投资膨胀总是压不下来。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财政支出扩张来解决。

(三)企业成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

中国是一个内需扩张较快的围家,同时国内外消费品也需要中国企业低价供应。因此,中国企业的成长很大程度上是靠拼消耗、拼价格来维持的,关键技术和主体设备甚至能源、主体材料都依赖进口。这不是长久之计,但民间无人愿意投入资金去解决,只能依靠政府缓解矛盾。

四、综合性判断和对策建议

全面认识财政收支形势就是把收支两方面综合起来分析问题。必须看到,财政收支的动态对接状况,反映的是执政方针和国家战略与公众意志的平衡程度,体现的是政府可支配物质资源与政府和公众主观愿望的长短期平衡程度。以此为基点,拟可得出以下综合性判断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综合性判断:财政收支失衡将是长期趋势

转轨时期,我国始终存在财政收支矛盾。1998年~2002年赤字不断增加,2002年赤字额达到3149亿,2003年后财政收入高增长掩盖了矛盾,现财政收入达到5.1万亿,仿佛财力宽松了,但必须看到,中央财政仍有2000亿赤字和5.33万亿国债,这反映收支内在矛盾并不小。

(二)政策选择

1.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在财政支出压力强劲的条件下政府可能做出的选择有

两个:一是增税和发债;二是稳步扩张支出。

2.建立财政政策的公共选择机制。构建财政决策公共选择机制需要完善三方面条件: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二是建立规范的财政信息发布系统;三是建立财政决策民意调查制度。

3.进一步理顺政府问的财政关系。进一步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有如下几个问题必须

解决:其一,正确看待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其二,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其三,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为依据完善事权划分。

————————

参考文献:

[1] 孙凤,易丹辉.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J].统计研究,2000,(5):

9-15.[2] 朱国林,范建勇.中国的消费不振与收入分配:理论和数据[J].经济研究,2002,(5):

61-72.[3] 马宇.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与收入分配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2):5-9.[4] 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

济研究,2007,(6):14-26.[5] 陈宗胜.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现状、趋势及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1997,(3):

21-32.[6] 臧旭恒,刘大可.我国消费需求态势分析及政策选择[J].南开经济研

究,1999,(1):21-26.[7] 傅道忠.着力落实以民生为导向的财政政策[期刊论文].理论探索 2009(3).[8] 周天勇.宏观调控:财政政策究竟应当怎样布局和调节[N].中国经济报,2007-05-14(5).

第二篇:中国调味品市场竞争格局

中国调味品市场竞争格局

2009年第8期封面报道作者:■文/孔清溪 孔超

小产品、大市场

调味品产品科技含量低,行业进入门槛低,作为生活必需品又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小产品的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市场,因此造成了市场上上万家企业、上百种品牌纷繁竞争的局面。同时,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企业无序竞争,市场竞争环境恶化。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而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影响是最小的。从目前监测的数据看,2008年,95%的企业业绩有所增长,只有5%的企业业绩有所下降。从分行业来看,酱油行业的增长区间在3%~30%之间,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之间的增长比例在拉大;食醋行业的平均增长率在10%~20%之间,个别企业达到了80%;各种花色酱的增长也比较快,增长幅度在30%~40%之间。调味品作为生活日用品,人们对其关注度很高,家庭消费者的理想率达到89.6%,就算很少接触厨房用品的有潜力消费者也有81.9%的理想率。调味品虽然是低成本、低利润的消费品,可是拥有巨大的市场,致使众多企业参与到竞争中。人们提及的所有品牌宽度多达98个,常用品牌宽度也有78个,可见调味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调味品理想品牌调查结果表明,在消费者心目中,太太乐、海天、李锦记为调味品品类一线品牌。在常用品牌提及率调查中,三者的提及率分别为27.9%、16%和9.6%,三者之和超过50%。而且通过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在预购和理想品牌提及率排名中,三者稳居前三名,并以很大的优势领先于其他品牌。

第二梯队由莲花、红梅、加加、豪吉领衔,保宁、恒顺、厨邦、致美斋、珍极等品牌紧随其后,也都有不俗的表现。其中,像莲花味精、恒顺醋、豪吉鸡精等都是享誉全国的调味品。

从多项指标中可以看到,太太乐处在调味品市场的霸主地位。不论是常用品牌还是预购和理想品牌提及率都领先第二名达十几个百分点。从2006年起,太太乐实施以调味品为主的食品多元化发展战略,相关数据显示,太太乐鸡精的市场份额高达40%。

但这不表明太太乐就可以高枕无忧。在潜力指标和晋级指标中,太太乐并没有继续登顶,相反是李锦记表现出色拔得头筹。这说明,虽然常用品牌中太太乐以大比分领先于李锦记,但纵向看市场前景,太太乐的生存空间却小于李锦记。所以,企业赢得了现在的市场不等于赢得了未来。而且,在消费者维系度中,李锦记超过太太乐0.6个百分点,虽然不是一个很大的差距,但是未来在调味品市场上,太太乐要花费更多的成本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

区域争霸战

调味品行业是公认的中国为数不多未完成市场整合的行业,再加上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扎堆掘金。国内调味品市场陆续出现了数十个地方乃至全国性知名品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由于文化差异和历史原因,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在调味品的口味选择上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调味品企业也就因地制宜,推出不同特色的品牌,垄断着当地的市场,调味品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20世纪90年代末,调味品行业进入激烈竞争时代,全国性的大品牌做大做强,不断蚕食各地市场,各个地方小品牌被迫参与到市场保卫战中。

以常用品牌为例,来自广东佛山的海天,成为广州、深圳、长春、郑州、太原、南宁、海口等地的第一品牌,可见其对产地周边城市影响很大;四川的保宁垄断了成都、重庆市场;沈阳的红梅则成为大连、沈阳消费者心目中最被认可的品牌;广东的李锦记虽然没有战胜海天成为广东最受推崇的品牌,但它的影响力辐射到了厦门;湖南的加加、河北的珍极、新疆的笑厨和河南的莲花,也都当之无愧地成为当地第一品牌。

总的来说,目前中国的调味品仍然以区域性品牌为主,但许多大型的综合性品牌,通过市场细分、差异化战略和有效的宣传逐渐向全国市场扩张。地域影响力指标显示,在消费者心目中,太太乐已经成为纵贯南北的大品牌。而在全国36个重要城市调味品常用品牌调查中,太太乐已经成为20个城市消费者心目中的第一品牌。

海天也开始从南到北扩大影响,利用其悠久的历史、庞大的规模、齐全的产品线等优势,逐渐把海天酱油推向全国。另外,在预购和理想品牌调查中,李锦记除了在广州、深圳、厦门成为第一品牌,而且在呼和浩特“打败”当地调味品知名品牌笑厨摘取了市场桂冠。

细分与整合是大趋势

调味品正进入大品牌竞争时代,卖方主导市场的历史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各大企业充分认识到消费者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开始注重市场细分,注重塑造品牌形象。

消费者对于饮食已不单单是满足温饱,更需要享受高品质。这就给作为家厨必备品的调味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研制适宜不同消费者的调味品,品种越分越细,以迎合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产品多元化就成为必然的趋势。高品质的生活要求调味品向中高档发展,比如市场上先前只有传统的酱油、醋、盐等调味料,之后出现了老抽、生抽,以及各种功能性的酱油,如蒸鱼酱油、红烧酱油、凉拌酱油等,针对不同菜式多种多样的调味料相继推出,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另一方面,原料成本、加工制作成本的不断提高也促使调味品走高端路线,以帮助企业赚取更多利润。

为了增强竞争力,调味品行业出现了品牌整合的大趋势。如今中国是世界调味品生产大国,世界强势品牌几乎都进入了中国调味品市场,利用资金优势或收购或联合,与中国本土品牌展开争夺。市场竞争也从不饱和竞争发展到行业集中度加大,大品牌通过整合主导市场,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

被雀巢收购的太太乐和联合利华的家乐调味品系列,抢先一步进入中国市场并打开了知名度,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2007年年初,日本味滋康入主北京和田宽并控股龙门和田宽和虎王和田宽,成为调味品业的一匹黑马。随后,日本最大的食品集团味之素株式会社收购淘大食品集团,从而跻身全球酱油产业三甲。2008年年底,中国台湾统一与日本著名酱油巨头龟甲万联手,与河北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合资成立统万珍极食品公司,主攻北京和天津市场。2009年4月,雀巢与太太乐联手投资3.2亿元,在上海兴建了一个占地100余亩、年产量10万吨的鸡精生产工厂。新加坡知名食品集团福达则通过收购广东开平味事达、广合快速进入中国调味品市场。除了中外强强联合,国内企业也开始联合起来以抵抗外资企业。此外,一些中外合资企业,如李锦记、万家香、老蔡等以资金和品牌优势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开始向高端定位发展。

同时,国内调味品企业也纷纷开始大力扩张。2009年上半年,佛山海天味业投资20亿元扩建高明生产基地二期工程,建成后综合产能达300万吨,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调味品生产王国。海天可以说是中国调味品企业迅猛发展的缩影,从一个地方酱油生产小厂发展成为调味品王国,2008年海天的产值为50亿元,2009年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60亿元。

然而海天60亿元的销售额相对于1500亿元的调味品市场,竞争对手仍然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由分散到集中,是世界调味品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在日本、美国等市场,经过竞争,鸡精只有两三个品牌。而在我国,鸡精行业、酱油行业已经呈现出整合趋势。专家预计,未来5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将由近10个巨头把持。

品牌塑造力度不断增强

伴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调味品企业的市场推广活动越来越频繁,力度也越来越大。其中,整个行业及企业的广告投放呈快速增长势头。

从四大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的刊例收入来看,总体收入已经从2005年的11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17亿元,增幅高达49.3%。2009年1月至6月,调味品行业四大传统媒体总体刊例收入为9.87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24.1%。其中,电视是调味品行业最主要的广告投放媒体,历年来占有的比例均在96%~98%之间。而2009年1月至6月,电视媒体占有的比例达到了98.5%。

中央电视台更是成为国内外调味品企业抢占的传播制高点。2009年,包括海天味业、太太乐鸡精、嘉豪食品等在内的众多企业纷纷投放中央电视台招标段等黄金广告资源,开始了新一轮的品牌竞赛。

海天多年来坚持在中央电视台不间断投放广告,特别是在招标段黄金资源投放广告,塑造了其调味品第一品牌的形象。2009年,配合扩张产能、更换新标识等战略的实施,海天加大了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的力度。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品牌建设赋予了海天美味、健康、诚信、首选的形象,使海天具有极高的品牌号召力,吸引了众多忠诚消费者,使其酱油、蚝油、鸡精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入户使用率都保持着稳定而快速的增长速度。

太太乐在近几年崛起,特别是在鸡精这一新兴行业成为龙头企业,在全国占有40%以上的市场份额。太太乐非常重视广告宣传,尤其重视与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强势媒体合作。2007年太太乐开始中央电视台招标段黄金资源投放广告,借助这个覆盖面最广的传播平台,太太乐建立了强大的覆盖网络,向消费者传达其品牌主张,确立了太太乐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领先地位。

广东嘉豪食品是调味品行业的新星,生产的产品品种多达50多个,其中包括青芥辣、辣椒汁、超浓缩鸡汁、牛肉汁、鸡精、鸡粉、鲍汁蚝油等。2009年,嘉豪食品邀请影视明星范冰冰作为代言人,发起了一轮强大的品牌攻势,在品牌众多的调味品行业锋芒毕露。

调味品细分市场品牌战即将打响

专访中央电视台广告部高级客户经理周宁

■文/本刊记者闫芬发自北京

《新营销》:目前调味品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投放情况如何?今年与往年比有什么变化?

周宁:调味品行业往年主要以酱油企业投放广告为主,因为酱油相对口味比较一致,南北差异不大,适合做全国推广。目前酱油企业的广告投放客户以海天为主。这两年乌江榨菜也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加上太太乐鸡精、嘉豪鸡汁,以及老才臣投放的腐乳广告,一下子拓宽了细分产品的种类。调味品企业抢占细分市场龙头老大的战役即将打响。

《新营销》:对于调味品企业来说,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是否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你认为它们基于什么样的目的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

周宁:调味品行业门槛低,大多以祖传秘方代代相传的小规模企业为主,市场运营能力不强,加上产品定价低,赢利状况普遍不好,导致它们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品牌化运营。但是那些有远见的企业,从整个市场低端恶性竞争中发现了突出重围的机遇,这就是实施品牌化运营战略,抢占消费者认知的空白,抢占媒体传播的制高点。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扩大经营规模,让经销商自己找上门来,增强自己在终端的谈判能力,为自己带来滚滚的现金流。

《新营销》:与中央电视台进行广告合作给企业带来了哪些价值?传播的效果如何? 周宁: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肯定是品牌宣传最好的途径,比如说海天酱油,海天是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时间最长、效果最好的调味品企业。海天连续多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标,选择最黄金的时段投放产品广告,短短五六年间积累了雄厚的品牌资产,配合企业良好的营销策略,逐步成长为中国酱油行业的老大,占据了近40%的市场份额。

《新营销》:就你的经验来看,通常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适合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例如,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的调味品企业通常是些什么样的企业?它们面临什么样的品牌发展机遇?

周宁: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其实门槛并不高,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投放。但是不论企业准备的资金有多少,自身的基本功一定要做好。比如企业的生产能力,如果企业的广告播出去了,肯定有大批经销商找上门来,要是货供不上,经销商对企业的印象肯定要打折扣;还有企业的渠道能力,如果销售区域并没有建设完善,消费者看到广告印象深刻却在附近的超市里买不到,自然也就慢慢遗忘了;还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等等,都应该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只有自身内功做好了,配合中央电视台广告平台这一最有效的媒体宣传工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新营销》:调味品的生产历史很长,但却是一个新兴市场,你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调味品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周宁:调味品企业受到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口味差异大的制约,真正是众口难调。另一方面,中国的调味品,尤其是酱菜、腐乳等历来为家庭作坊式生产,价格低廉,品质无保证,因此被消费者视为低档产品,无法登上大雅之堂。但是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和水平快速增长,中国的调味品市场越来越被商家看好。目前,全球顶尖的几大调味品企业已经悉数进入我国成立合资公司,而我国本土调味品企业的品牌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已经为各家企业提供了发展壮大的舞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调味品行业一定会出现更多的全国性企业,甚至出现国际性大企业,最终能够和龟甲万这样的“全球500强企业”比肩。

第三篇:财政收支报告

关于闵行区财政局2011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2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的报告

闵行区人大常委会: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目标和部门预算各项指标,深化财政改革,圆满完成了2011年各项工作,并组织编制2012年部门预算。现将本局2011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部门预算安排提请审议。

一、2011年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一)预算支出情况

2011年预算安排支出总额3464万元。其中,基本支出

2738万元,专项支出726万元。

(二)基本支出执行情况

2011年,基本支出年初预算安排2337万元,调整后基本支出预算2738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401万元,增长17%。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新进人员及职级晋升;二是经费标准政策性调整。

(三)项目支出执行情况

1、当年预算调整情况 2011年,项目支出年初安排预算内753万元。调整后,项目支出预算内726万元,比年初预算减少27万元,调减4%。调减的原因主要是:会计信用等级评定费调减14万元;财政监督改革经费调减7万元;会计职称考试经费调减6万元。

2、比上年增加预算情况

2011年与2010年相比,预算内项目支出726万元比上年增加195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共财政预算改革评价经费67万元,财政一体化平台建设增加128万元。

(四)2011年预算执行的基本特点

一是会计基础管理加强,夯实财政基础工作。2011年,共安排经费124万元,主要用于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信用等级评定、会计职称考试及各类业务培训等。至 11月底,已累计完成企业会计基础规范考评291户,信用等级评定260户,占市局下达指标200户的130%。加大对会计人员管理及会计工作监督的力度,夯实财政基础工作。年内与相关单位联合举办闵行区医疗机构新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培训班,组织闵行区各医疗单位负责人、各医疗单位财务负责人、主办会计、内审人员共计80余人进行培训。开展会计基础规范、财务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强化会计人员管理和会计人才培养,大力提升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改进和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工作。充分利用会计人员信息平台,切实做好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申请、变更、调转事项。截至11月16日,我区会计人员信息在库人员3.8万人,财政局会计证窗口共受理会计从业资格申请1787人次,准予许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1787人次。

二是信息化建设上新台阶,财政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2011年,财政信息

化项目建设投入307.8万元,主要用于支付财政系统服务器等硬件设施的托管服务费250万元,实现了财政信息系统硬件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由专业公司统一管理的创新模式。与此同时,公共财政信息一体化项目的软件开发建设,也通过开发和运用,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该项目的建设,为预算编制向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提高全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水平,使预算管理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现代化管理迈出了新的步伐,财政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是财政改革继续深化,绩效评价体系初步形成。制订2012绩效前评价工作方案,开展绩效评价指标评审,组织相关主管部门、项目单位、专家、公众代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根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展开评审;扩大绩效评价范围,选取部分500万以上的、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社会关注较高的自评项目纳入区评范围;完善绩效评价专家选取办法,进一步强化项目前评价社会公开与公众参与机制,探索搭建政府预算社会公众参与平台。财政绩效评价已贯穿于从预算编制到资金使用结果评价的全过程,初步形成绩效评价体系构架。2011年,组织对闵行区201015个涉及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预算项目开展支出结果绩效评价,评审金额达8.91亿元,为预算单位进一步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二、2012年预算安排情况

2012年财政工作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科学合理安排好2012年部门预算,深化财政公共预算改革,全力做好财政工作,推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2年预算内安排总计3275万元,比上年增加185万元。其中:财政基本支出预算安排 2452万元,同比上年预算增加115万元;项目支出预算安排823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70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一)预算安排概况 1、2012年基本支出预计2452万元,比上年增长4.92%。其中,人员经费1960万元,同比增长3.5 %;公用经费492万元,同比增长7%。基本支出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新进人员以及职级晋升等。2、2012年项目支出预计支出823万元(剔除大社保),比上年预算增加70万元。2012年项目支出按性质分,其中,安排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356万元、业务活动117万元、设备购置37万元、维修和保养313万元。

(二)预算安排说明

2012年基本支出总体情况比上年增加115万元,主要新进人员及职级晋升和按政策规定调整经费标准。

2012年项目支出总体情况与上年相比增加70万元。主要增加项目:

1、信息化建设项目安排350万元,比上年增加42.2万元;

2、公共财政预算改革前期评价委托评价费同比增加22万元,以及其它一些零星项目。

以上预算执行和安排情况的汇报,提请审议。

闵行区财政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2012年,上海市闵行区财政局部门预算支出总额为3275.0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451.94万元,项目支出823.13万元。支出主要内容如下:

(一)一般公共服务(款):指闵行区财政局用于保障机构正常运行、开展财政局各项活动的支出。具体包括行政运行、预算改革业务、财政国库业务、信息化建设、财政委托业务支出、其他财政事务支出6个项级支出科目。

1.“行政运行”科目2061.27万元,主要用于保障机构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以及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办公设备购置费等日常公用经费方面的支出。

2.“预算改革业务”科目55万元,主要用于财政预算监督改革、公共财政预算改革前期评价等事务的支出。

3.“财政国库业务”科目30.69万元,主要用于各类票据业务的支出。4.“信息化建设”科目350.63万元,主要用于网络运维服务器托管及公共财政一体化项目和闵行区财务集中系统运维等支出。

5.“财政委托业务”科目167.9万元,主要用于政府委托社团服务、财政财务管理规范建设、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全过程等事务的支出。

6.“其他财政事务支出”科目218.92万元,主要用于政府购买辅助人员经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会计专项工作的检查及会计职称考试等支出。

(二)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指闵行区财政局用于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经费,主要有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1个项级支出科目。1.“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科目268.27万元,主要用于本局的行政离退休经费。

(三)医疗卫生(类)医疗保障(款):指闵行区财政局用于机关职工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主要有行政单位医疗1个项级支出科目。

1.“医疗卫生”科目43.14万元,主要用于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为在职人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支出。

(四)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指闵行区财政局用于职工住房方面的支出,主要有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2个项级支出科目。

1.“住房公积金”科目79.23万元,主要用于按照国家规定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支出。

2.“提租补贴”科目264元,主要用于按照国家规定向职工发放的租金补贴。

0913000435

王春晖

第四篇:2010年财政收支情况

2010年财政收支情况

2010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一、全国财政收入情况

12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340亿元,比上年同月增加1215亿元,增长23.7%。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230亿元,增长20.5%;地方本级收入4110亿元,增长25.5%。

1-12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中央本级收入42470亿元,比上年增加6554亿元,增长18.3%;地方本级收入40610亿元,比上年增加8008亿元,增长24.6%。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长23%;非税收入9878亿元,增长9.8%。

全国财政收入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1.国内增值税21092亿元,比上年增加2611亿元,增长14.1%。主要是受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带动。

2.国内消费税6072亿元,比上年增加1310亿元,增长27.5%。增长较快,主要是2009年成品油税费改革和提高烟产品消费税税率,2010年前几个月有翘尾增收因素,以及汽车销量大幅增长带动消费税增加。

3.营业税11158亿元,比上年增加2144亿元,增长23.8%。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等因素带动相关行业营业税增长。1

4.企业所得税12843亿元,比上年增加1306亿元,增长11.3%。主要是受企业利润恢复性增长等因素的影响。

5.个人所得税4837亿元,比上年增加888亿元,增长22.5%。主要是受居民收入增加以及加强征管等因素的影响。

6.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0487亿元,比上年增加2758亿元,增长35.7%;关税2027亿元,比上年增加544亿元,增长36.6%。增幅高,主要受2009年一般贸易进口基数较低(下降6.7%),2010年一般贸易进口快速恢复(增长43.7%)的影响。

7.出口退税7327亿元,比上年多退841亿元,增长13%,账务上相应冲减财政收入。

8.车辆购置税1792亿元,比上年增加628亿元,增长54%。增幅高,主要是受全年汽车销量大幅增长32.4%,以及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由减按5%调至减按7.5%征收车辆购置税的影响。

9.非税收入9878亿元,比上年增加881亿元,增长9.8%。主要是按有关规定,将部分原实行预算外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

全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较快增长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税源基础。特别是与税收关联度较高的经济指标增长较快,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4%、进出口总额增长34.7%。二是价格水平上涨。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涨3.3%和5.5%,带动以现价计算的相关税收增长。三是全

年汽车旺销带动车辆购置税、汽车消费税等大幅增长。四是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1.7%,基数相对较低,相应抬高了2010年收入增幅。从全年走势看,全国财政收入呈前高后低走势:上半年增长27.6%,下半年增长15%。其中,中央本级收入上半年增长28.6%,下半年增长8.2%。全年财政收入与2008年相比增长35.5%(其中中央本级收入增长30%),折算到两年中年均增长16.4%(其中中央本级收入年均增长14%)。

各项收入中,增长较快、比预算超收较多的主要是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国内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与年初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相比,中央财政收入超过预算数4410亿元,主要是年初收入预算安排是根据相关经济预期指标测算的,执行中一些指标超过预期较多,相应地收入超过预算。主要体现在:一是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超收2865亿元,主要是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4.7%(其中进口增长38.7%),远超年初8%的增长预期。二是国内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超收1285亿元,主要是2010年汽车销售量增长32.4%超过年初预计较多等因素的影响。这两方面的超收数合计占超收额的94.1%。其他各项收入略有超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中央财政超收收入除按法定增长要求增加教育、科学等支出,按现行财政体制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以及适当用于削减中央财政赤字等外,其余部分都转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以后经全国人大批准后再安排使用。

二、全国财政支出情况

12月份,全国财政支出17982亿元,比上年同月减少2081亿元,下降10.4%。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706亿元,下降49%;地方本级支出16276亿元,下降2.6%。主要是狠抓预算执行工作,提高了预算支出的均衡性和效率,相应地12月份财政支出同比减少。

1-12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89575亿元,比上年增加13275亿元,增长17.4%。分中央地方看,中央财政支出48323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973亿元,比上年增加717亿元,增长4.7%;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2350亿元,比上年增加3786亿元,增长13.3%。地方财政用地方本级收入以及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的地方本级支出73602亿元,比上年增加12558亿元,增长20.6%。2010年,全国财政支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重点支持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主要支出项目情况如下:教育支出12450亿元,比上年增加2012亿元,增长19.3%;医疗卫生支出4745亿元,比上年增加751亿元,增长1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81亿元,比上年增加1475亿元,增长19.4%;住房保障支出2358亿元,比上年增加553亿元,增长30.7%;农林水事务支出8052亿元,比上年增加1331亿元,增长19.8%;交通运输支出5488亿元,比上年增加840亿元,增长18.1%;环境保护支出2426亿元,比上年增加492亿元,增长25.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980亿元,比上年增加1046亿元,增长2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497亿元,比上年增加617亿元,增长21.4%;公共安全支出5486亿元,比上年增

加742亿元,增长15.6%;科学技术支出3227亿元,比上年增加482亿元,增长17.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353亿元,比上年增加1191亿元,增长14.6%;国债付息支出1845亿元,比上年增加354亿元,增长23.7%。

需要说明的是,2011年1月份财政收支整理期结束后,上述2010年财政收入、支出数还会有一些变化。

第五篇:财政收支审计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六条“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之规定,我局成立审计组,自2009年2月26日至3月12日对和平区残疾人联合会2008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现出具如下审计报告:

一、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和平区残疾人联合会,隶属于和平区委,于1989年成立,为全额拨款的直属残疾人事业团体,2008年底在职职工10人。内设三个科室:办公室、审传文体科、组织联络科。下设两个事业单位:残疾人劳动服务所、残疾人福利企业公司。

2008,和平区残疾人联合会收入总计6,304,889.55元,其中:财政拨入经费1,244,039.70元,财政拨入残保金5,060,849.85元。事业支出总计6,304,889.55元。当年收支平衡。

二、被审计单位会计责任

2009年2月10日,和平区残疾人联合会对其提供的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以及其他的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了承诺,并对其负责。

三、审计实施的基本情况

本次审计,我们采取抽查与重点详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和平区残疾人联合会2008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本次审计得到了和平区残疾人联合会领导和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积极配合。

四、审计评价

审计结果表明:和平区残疾人联合会账务处理基本符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要求,会计资料基本真实地反映了有关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但在财务收支方面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

五、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1、发放奖金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2008年10月,发放奥运安保奖52,334元,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31号)第五十二条关于“责令限期缴纳、上缴应当缴纳或者上交的财政收入”的规定,要求该单位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2616.7元。

2、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超范围

全年超范围支出4,506,013.04元,主要用于购买活动中心办公楼、残疾人医疗康复、残疾人扶贫救助等,不符合《辽宁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和使用管理办法》第十四条“保障金的使用范围:

(一)补贴残疾人职业培训费用;

(二)奖励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及为安排残疾就业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

(三)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个体经营;

(四)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适当补助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经费开支;

(五)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直接用于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其他开支。保障金必须按照上述规定用途使用,任何部门不得平调或挪作他用”之规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四)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之规定,要求该单位将超范围支出的资金追回,归还原渠道,今后要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

二○○九年六月一日

下载中国财政收支格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财政收支格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收支预算编制说明

    2017年财政收支预算编制说明 一、2017年预算编制总体思路 2017年预算编制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按照《预算......

    2013年11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模版)

    2013年11月份财政收支情况 一、全国公共财政收入情况 1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9125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254亿元,增长15.9%。其中,中央财政收入4285亿元,同比增长16.7%;地方财政收入(本......

    2013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

    2013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 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预算顺利完成,特别是中央财政扭转了年初收入增速大幅下滑的局面,完成全年收入预算并略有超收。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形势下,认真抓......

    2014年6月财政收支情况

    2014年6月财政收支情况一、全国公共财政收支情况 (一)公共财政收入情况 6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3461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084亿元,增长8.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477亿元,同比增长5.8%;......

    2013年吉林省财政收支情况

    2013年吉林省财政收支情况 全年吉林省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086.6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前三季度提升了0.6个百分点。完成公共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11......

    关于天津市财政收支情况调查报告(合集)

    关于天津市财政收支情况调查报告报告内容提纲1、2、3、4、5、6、关于全市税收的整体情况及各种税种分析 关于微小企业的特殊的税收政策近期我市地方预算收入情况 税收情况......

    中国印刷行业竞争格局分析范文大全

    中国印刷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第一节中国印刷市场竞争格局区域分析 一、珠三角 珠三角是我国印刷业起步较早、发展迅速的地区,以港澳台及发达国家印刷企业的大举落户为强大动力,以......

    中国红枣深加工市场竞争格局研究报告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市场研究报告 2013-2017年中国红枣深加工市场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我国红枣深加工行业运行目前发展形势良好,该行业企业正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