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公共财政收支原理

时间:2019-05-14 22:2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8.1 公共财政收支原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8.1 公共财政收支原理》。

第一篇:8.1 公共财政收支原理

8.1 公共财政收支原理

一、财政的概念与职能

(一)财政的一般概念

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国家的政治和其他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它既属于经济范畴,也属于历史范畴。全面理解财政的一般概念,应把握以下几方面: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财政属于分配范畴,是从社会再生产分配环节中分化、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分配,这种特殊性集中体现为它以国家为主体,即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分配的目的、方向、范围、数量、时间都体现着国家的意志。财政分配为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经济保证。财政分配的这种国家主体性是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根本所在。

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从财政分配的性质看,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只有有了剩余产品,财政分配才成为可能。剩余产品的不断增多为财政分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领域,也为财政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经济条件。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增加财政收入、协调收入分配角度出发,财政分配也涉及到劳动者个人收入部分。从财政发展的趋势分析,来自个人这部分的收入将不断增多。正确地认识财政分配对象,有助于更好地分析财政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助于研究如何使财政分配格局合理化。

3.财政分配一般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国家从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出发,一般凭借其政治权力,通过国家立法或行使权力机关制定的法令、制度等来实现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与再分配,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遵守,否则就要受到相应的惩处。财政分配的无偿性则是指财政分配是一种价值的单方面转移,不会再直接偿还原缴纳的单位和个人,也毋须付出相应的代价,也就是说,既不构成借贷关系也不构成直接的交换关系。至于单位或个人以各种形式受益于国家财政,是财政分配的必然结果,也与原缴纳情况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在整个财政分配中,国家还有凭借其他权力取得的收入,有一部分是以有偿方式进行的,如国债等。因而并非所有财政分配都是强制和无偿的。

(二)财政的基本职能

财政职能是财政分配活动内在的、固有的功能。它根本上取决于国家职能。借鉴西方财政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应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的目的是用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任何社会,相对于人们的需求来说,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高效地配置资源,始终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导,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具有天然高效率的优点。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存在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这就需要政府从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通过包括财政在内的各种手段,介入资源配置领域,实现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高效、优化。财政的优化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的预算政策、税收政策等的制定、调整与实施,以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经济资源的流向与结构进行调整与选择,满足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财力需要,弥补市场的缺陷,使全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通常是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中,财政主要是通过征收各种直接税如所得税、财产税等,对生产经营单位及个人的各类所得等要素收入或财富价值进行再分配;或通过财政支出,运用补贴、救济等手段增加某些社会集团及其成员支配国民收入的数量和份额,这些都属于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财政的收支活动客观上对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财政所具有的这种能够影响各社会集团及其成员收入与财富分配状况的功能即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可能自动实现,市场也很难提供社会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人们某些基本的需要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很难由市场来解决。而通过政府利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与控制,当可实现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财政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指的是通过财政政策与制度的设计,利用有关财政手段的调节,以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二、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一)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其职能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

财政收入归根结底来源于一部分货币形态的社会产品价值,即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从价值构成上看包括c、v、m三个部分。其中,m是新创造的价值中归社会支配的部分,是财政收人的基本源泉。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富裕程度不是由产品的绝对量来计量,而是由剩余产品的相对量来计量;”社会提供的m部分越多,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越雄厚。因此,m增长的途径同时也就是财政收人增长的途径。增加财政收人的根本途经是扩大生产、增加社会产品总量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产品价值总量中的 m部分。

财政收入采取什么形式主要取决于:一是政府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身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取得财政收入既可凭借资产所有者身份,也可凭借社会管理者身份、商品交换者身份,还可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财政收入。不同身份所表现的收入形式是不同的。二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要达到的目的,是侧重于调节经济结构,还是仅仅满足于收入的实现。目的不同,采取的收入形式也就不同。基于这两个因素,财政收入形式主要有:

1.税收收入。是政府凭借社会管理者身份,依据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是最基本的财政收入形式。

2.国有资产收入。是政府凭借资产所有者身份,依据财产权力取得的财政收入。

3.国债收入。是政府凭借债务人身份,采用信用方式取得的财政收入。其基本特征是有偿性,包括内债和外债。

4.收费收入。是政府凭借商品交换者身份,因提供有关物品或服务,而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收入形式。

(二)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将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有计划地安排,加以有效运用的过程,是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必然结果,财政分配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的。作为国家集中供应资金的主要渠道,财政资金支出的方向、规模和构成,对于国家政权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财政支出对于国家加强政权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财力保证。财政是和国家的产生与存在本质地联系在一起的。从它产生那天起,财政就通过支出的安排来满足国家政权建设的财力需要。一个国家的政权是否巩固、行政是否高效,除了受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各种因素影响外,很大程度上与财政的财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财政支出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建设支出。作为政府职能之一,发展经济、投资建设、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现代各国政府丝毫也不敢松懈的。在我国,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用于各经济主体(无偿或有偿形式)的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工商部门事业费以及支援农业支出等。

2.社会文教支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现代政府的职能之一,这就要求现代政府财政必然把对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发展的财力安排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类支出包括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等内容。

3.债务支出。现代各国政府借债,要么用于发展经济,要么用于弥补经常性开支的不足。所以,这类支出也是与国家实现职能相关的。

4.其他支出。反映未列入上述四类支出的各项政府开支。

三、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财政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收支相等,即财政平衡;二是收大于支,存在结余,即财政盈余;三是支大于收,发生赤字,即财政赤字。财政收支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是很难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不是盈余,就是赤字。虽然实现财政收支完全相等是很难的事情,但它仍是我们组织财政活动的目标。

(一)财政平衡

财政收支平衡简称“财政平衡”,通常是指年度财政收入与支出总量上的平衡。财政收支平衡一般是通过国家预算进行的,所以,财政平衡也称预算平衡。财政收支平衡问题,首先表现为财政收支对比关系。长期以来,我国财政实践工作以“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我们所说的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基本平衡,略有盈余或略有赤字也应视为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在财政实践中,财政平衡可能是真实的平衡,也可能是不真实的即虚假的平衡。形成虚假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当年财政收入中含有虚假成份或“水分”。财政收入中所出现的虚假成份可能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所致:①质量不合格、品种不对路的商品积压。②通货膨胀。财政收入中含有大量虚假成份条件下所形成的财政平衡是虚假平衡,其实质是收不抵支,存在财政赤字,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政平衡。

这种虚假财政平衡,同真正的财政平衡之间有着本质上差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

1.收支数量对比的实际形态不同。真正的财政平衡无论在货币表现形式上还是实际价值上都是平衡的;而虚假的平衡则是,收支在货币表现形式上是平衡的,但是,在剔除了收入中的水分以后,实际状况是收不抵支,存在财政赤字。

2.两种平衡的社会经济影响不同。虚假的财政平衡往往掩盖了实际上的财政赤字。因而容易使人们产生错觉,导致财政政策上重大失误,如盲目地向银行透支,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社会总需求膨胀,使市场上供求矛盾尖锐化;而真实的财政平衡则是国家经济稳定,经济比例关系协调的集中表现。

(二)财政盈余

财政盈余,即财政收入量严重地大于财政支出量,在财政收支之间出现了财政收入过大的收支差额,这种差额已达到了足以影响总需求及总供给正常变动的程度。因此,财政盈余作为财政失衡的一种具体形式,是指财政收入结余已达到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正常变动的程度,足以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它不是一般的财政收入结余,而是财政收入结余的过度增大。一般讲,财政盈余之所以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因为:

1.财政盈余意味着将较大部分的市场需求吸引到财政手中并滞留于财政之中,因而财政盈余实际上起到了抑制总需求正常增长的作用。财政盈余对于总需求的过度抑制,必然会破坏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使生产活动缺少必要的需求拉动力,造成市场购买力不足的状况,最终会使经济发展受到抑制,导致经济缓慢甚至停滞的结局。

2.财政盈余意味着将较大部分的市场通货吸引到财政部门并滞留于财政部门之中,因而财政盈余事实上起到了非正常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的作用。财政盈余对于市场货币流通量的非正常削减,必然会造成市场通货不足,打乱市场货币流通的正常秩序,引发起市场通货不足所造成的一切弊端,从而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

3.财政盈余意味着政府在经济利益分配上获取了较大的利益收益,因而财政盈余实际上起到了抑制或削弱非政府主体利益和居民利益的作用,其结果必然会打乱协调的经济利益关系,影响企业、地方及劳动者个人生产积极性,从而使经济发展失去应有动力。

4.财政盈余意味着财政对经济运行过程的过度干预,因此财政盈余实际上起到扰乱经济运行平衡的作用。财政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和平衡器,对于经济运行过程的调节是极为必要的,但财政的过度盈余则对经济运行的平衡有着极为有害的影响,它使财政的有效调节成为了过度干预,其结果必然是引起一系列的不平衡,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以至停滞。

(三)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的过度盲目增长,造成了财政收入远远落后于财政支出,在财政收支之间形成了严重的不相适应状况,这种不相适应已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财政赤字的出现,会直接增大社会总需求量。而且,财政支出不仅以自身量的变动直接影响总需求,还会依一定的乘数(即财政支出变动引起收入倍增),而使总需求按一定的倍数扩张。财政赤字扩张总需求的这种直接作用,在总需求不足的经济运行状态下,它会填补需求缺口,从而促进宏观经济总量的协调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社会生产资源,包括生产设备和劳动力,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财政赤字所增加的财政支出,会直接或间接地扩大就业,从而使闲置的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引起国民收入倍增。

当宏观经济运行呈总需求膨胀趋势时,财政赤字会产生通货膨胀的效应,这时,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主要是向银行透支。一方面,财政赤字所引起的支出的增加,会进一步加大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短缺缺口,从而会通过扩张总需求膨胀而导致通货膨胀。另一方面,财政赤字通过向银行透支来弥补,实际上就等于迫使银行搞非经济性货币发行,其结果必然是造成货币供应量盲目增长,最终导致通货膨胀。但是,财政赤字在总需求不足和财政信用较为发达的条件下,则不一定就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因此,财政赤字的作用,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

第二篇:公共行政学原理

1行政组织;通常是指为了行使国家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根据宪法和法律,通过权择分配

层次结构人员安排所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

2行政职能;以政府行政机关为主题的公共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依法管理的过程中具体的职

责和作用。

特征;阶级性、稳定性、动态性、执行性、多样性。

作用;1体现了国家行政管理的性质和方向是国家行政活动的前提和条件

2行政职能是简历行政组织的依据

3行政职能是确定行政活动方式的依据是衡量行政效率的标准和依据。

3人事行政;以国家行政组织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

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和过程

原则;选贤任能、德才兼备的人才

扬长避短、人事两宜

考试考核晋升唯功原则

智能互补,结构和利益原则

不断更新 合理流动

依法管理,用人治世一致原则

职权;政领导在以奠定职位上所具有的权利

职责;担任某种职位、形式某性质之泉索要担负的义务

职位;在担任的行政职务具有的法律地位、基础。集权型;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协调有效,控制有方,行动迅速。

缺点;缺乏主观能动性

一旦决策失误,容易给组织带来灾难性后果

不利于权力集中,容易拉帮结派

分权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基础(人民主权、三权分立)

优点;集思广益,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决策的科学化

够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各司其职,有效地发挥人财物的作用

缺点;速度缓慢,效率低下

难以保证令行禁止,步调一致

权力分散,可能使组织陷于混乱

公债;政府未履行职能,拼接器信誉举借的债务是公共收入的又一重要形式。

行政环境;行政体系来一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行政责任 了确保行政责任的实现针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设计的系列监督控制和制裁制

度。

第三篇:公共建筑设计原理1

1.公共建筑类型包括:医疗建筑、文教-、办公、商业、体育、交通、邮电、展览、演出、纪念、景观。(>24m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单层主体建筑:>100m为超高层建筑)

公共建筑设计工作,涉及到总体规划布局、环

境背景特色、功能关系分析、形体空间组合、结构形式选择、造型艺术创作等问题。其中,确立正确的创作思想和方法,恰当的处理好功能、技术、经济、技术和艺术等方面之间的关系,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同时也是做好公共建筑设计的基础。

2.建筑设计概念:建筑设计是在一定的方法思想指导下,根据各种条件,运用科学规律和美学规律,通过分析 综合 创作,正确处理各种使用要求,处理如结构 施工 材料 经济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提供方案和建筑蓝图所进行的一种活动。

3.建筑设计过程:①项目委托和设计前研究期②方案

设计③初步设计 ④施工图设计 ⑤施工现场服务配合 ⑥竣工验收工程回访

4.创造室外空间环境应考虑的问题:内在因素(建筑

本身功能、经济及美观)外在因素(城市规划 周围环境 地段状况)

5.室外空间环境的形成,需要考虑的主要组成部分:

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等。一般公共建筑室外环境空间的构成,主要是依据建筑或建筑群体的组合,而其他诸如道路、广场、绿化、雕塑及建筑小品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6.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因建筑与空间组合的异常得体,取得了无比完整的效果。这个广场空间环境在统一布局中强调了各种对比的效果,如窄小的入口与开敞的广场之间、横向处理的建筑与竖向挺拔的塔楼之间、端庄严谨的总督宫与神秘色彩的教堂之间,采用了一系列强烈对比的手法,使得广场空间环境给人以既丰富又完整统一的感受。

7.合理的总体环境布局: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考虑整

体环境的特色,才能处理好室外的空间关系。这是因为合理的总体布局,是取得紧凑的空间组合、良好的通风采光、适宜的日照朝向以及方便的交通联系等的必要基础。另外,合理的总体布局能够使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做到因地制宜、关系紧凑,从而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再者,合理的总体布局,能够比较妥善的处理个体与整体在体量、空间、造型等方面的良好关系,使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协调,既能为建筑创造优美的气氛,还能起到美化与丰富城市面貌的作用,这在建筑环境艺术问题上,也是不容忽视的。

8.公共建筑的室外空间环境设计,有三个方面:利用

环境 改造环境 创造环境

9.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天安门 午门 太和殿是故

宫建筑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这种组织室外空间的手法,是利用长的、横的和方的等不同形状的院落,于不同体型的建筑物配合,构成不通气氛的封闭空间,使人们有节奏的由一个院落进入另一个院落,获得由低到高不不紧凑的感觉。从空间构图的序列中,由南至北,前面是矮小的大清门,北边是一个横长开阔的院子,北面矗立着高大的天安门,配以汉白玉的华表与金水桥,形成第一个高潮。天安门与端门之间,是一个较小的方形院子,气氛收敛,然后又展现一个纵长的大院空间,以体型宏伟,轮廓多变的午门构成第二个高潮。太和殿门前的横长院子,因为不装点绿化,气氛严肃。院子两侧以高低错落、大小不同的建筑群,衬托北侧白石台基上雄伟壮丽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

10.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核心)功能分区、人流疏

散、空间组成、室外环境的联系(辅助)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朝向、供热、通风、日照、采光、照明

11.建筑空间的五需求(人的精神功能需求):①生理

需求②安全-③社交-④尊重-⑤自我实现-

12.建筑功能对建筑空间的规定性:决定空间的 量、形、质、组合形式。

13.影响房间平面尺寸的条件:①家具设备布置及人们

活动要求②视听要求③良好的天然采光④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⑤符合建筑模数要求⑥比例合适

14.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 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

部分(辅助部分)、交通联系部分

15.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入口 通道 过厅 门厅 楼梯

电梯 自动扶梯

16.交通联系空间的设计要求: ①适宜的高度、宽度

和形状②流线简单明确而不曲折迂回③能对人流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作用④有良好的采光照明⑤重视安全防火等问题⑥在满足使用要求及观感的条件下,尽量减少交通面积,以提高平面的使用率。

17.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的基本空间形式:水平交

通 垂直交通(楼梯 电梯 自动扶梯 坡道)枢纽交通

18.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

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的通道宽度和长度,主要根据功能需要、防火规定及空间感受来确定。在考虑通道的宽度时,应分析人流的性质:是单纯的人流活动,还是兼有携带物品的人流,或是人流中混有运送物品的车流;之外还需考虑人流的方向、数量及门扇的开启方向等。

公共建筑过道的长度,应根据建筑性质、耐火

等级、防火规范以及视觉艺术等方面的要求而定,其中主要是控制最远房间的门中线到安全出口的距离,应控制在安全疏散的限度之内。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布

置,应从全局出发,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空间艺术构思的需要,力求减少通道、厅堂的面积和长度,这样不仅可以使空间组合紧凑,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诸如整体空间组合中,适当缩小使用开间、加大进深;充分利用走道尽端作为较大的房间;或在走道的尽端安排辅助楼梯等措施,皆能达到布局紧凑、缩短通道的目的。

19.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楼梯 电梯 自动扶梯 坡

20.公共建筑中的楼梯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功能要求和

防火规范,安排在各层的过厅、门厅等交通枢纽或靠近交通枢纽的部位。基于防火疏散的需要,至少需设置两部楼梯。楼梯位置的确定:①设置在主要人流通过附近,靠近主次出入口且明显易找②在规范距离范围内均匀排布③不占用好的朝向,有天然采光

21.坡道坡度一般为8﹪-15﹪,人流集中时为6﹪-12

﹪,应考虑防滑措施。坡道所占面积通常为楼梯4倍 设置及附属空间的配备等,无不影响舞台和众厅的使用质22.电梯设计要求:①按照防火规范要求,配置辅助性量,所以处理好观众厅、舞台、休息厅及门厅之间的关系,质的安全疏散楼梯,供电体发生故障时使用②每层是影剧院、会堂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电梯的出入口前,应有停留等候的空间,须有一定42.高层建筑类型:板式 塔式结构类型:①框架结交通面积,以免造成拥挤阻塞③电梯应布置在人流构②剪力墙结构③框架-剪力墙结构④桶体结构 集中部位出入口、门厅③多部电梯应集中布置,但43.灰空间的概念:一般灰空间是指有顶的室外空间,如柱每组电梯不应超过8部。廊棚架等。灰空间可以丰富景观层次,增加景观深度,使23.门厅设计要求:①处于总平面中明显突出位置②合建筑的造型虚实变化强烈。灰空间是黑白空间的中间层次,理组织人流满足通行③人流导向明确,路线简洁,起到过渡、连接、铺垫、衬托等作用。减少相互交叉干扰④体现一定的空间意境。在对称布局的门厅设计中,常采用建筑构图的轴线方法,展示空间的导向,以增强人流的方向感。24.合理的功能分区: 将建筑物各个组成部分按不同的功能特点进行分类分组,使之分区明确联系方便,既满足各部分使用中密切联系要求,又要创造必要的分隔条件。同时还应对主与次、内与外、闹与静等方面的关系加以分析,使不同要求的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25.公共建筑人流组织方式:平面 立体 综合方式 26.公共建筑中的人流组织问题,实质上是人流活动的合理顺序问题。27.流线组织原则:①以人为本②不同性质流行应明确分开,避免相互交叉干扰③流线的组织应符合使用程序,力求简洁明确、流畅、不迂回,最大限度缩短流线。④要有灵活性,创造一定灵活使用条件⑤流线组织与出入口必须室外道路密切结合。28..多样统一是公共建筑造型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据,达到多样统一的手段有:比例、尺度、对比、主从、29.韵律、均衡、重点、等形式美的规律。形式美规律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如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微差、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视觉与视差等构图经验。30.空间形式与比例尺度的关系: 一个纵向的狭长空间,会自然的产生强烈的导向感,能起到引导人流沿着纵深方向前进的作用,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由此空间至彼空间的期待感。因此在某些公共建筑设计中,有的将过渡性的空间处理成纵长的比例,以利引导人流走向主要的空间。一个面积不大而高度较大的空间和一个面积宽阔而高度低矮的空间相比,若处理得当,显然前者空间具有严肃感,而后者容易差生亲切感。31.所谓空间的尺度,就是人们权衡空间的大小、粗细等视觉感受上的问题。其中人的尺度以及人体密切相关的建筑细部尺度(踏步、栏杆、窗台、家具,顶棚、地板、墙面的分隔大小等处理手法)也是综合的形成空间尺度感的重要依据。实践证明,在大的建筑空间中,如果缺乏必要的细部处理,则会使空间尺度产生变小的错觉。,甚至使人感到简陋和粗笨。相反,如果细部处理过分细腻,也会因失掉尺度感而产生繁琐的感觉。因此,要特别注意尺度的推敲、把握、控制与处理。另外考虑尺度问题时,还应注意视觉方面的因素,因为人对建筑空间的整体认知,除了通过使用过程中的接触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的视觉连续性和所形成的综合印象,所以人的视觉规律同样是分析建筑空间尺度的重要因素。34.芦原义信,外部空间有两种形式①积极空间②消极空间,外部模数理论(25m)图底关系理论:城市空间与实体关系的理论 35.公共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有:①混合结构②框架结构③空间结构优缺点:①混合结构:墙体承重结构体系,在就地取材和节约三材方面有他的可取之处。但是,由于墙体是承重构件,在刚度、缩胀、抗震方面要求苛刻,开设门窗和洞口受到极大限制,并在功能和空间的处理上,存在制约。混合结构中的砖是由土制作,对农田损害严重,而且砌砖体不利于抗震,施工技术落后。因此从发展上看,小砖材料定会被先进的材料所代替,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②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承重系统与非承重系统有明确的分工,这是框架结构体系的特色和优越性,使空间产生彼此流动渗透而又灵活多变的效果。缺点:当层数太多时,在水平荷载下,抗侧力刚度不够,水平偏移大,层数越多越明显。③空间结构体系:a悬索结构 b空间薄壁结构 c空间网架结构 36.建筑设备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电气照明、通讯线路、闭路电视、网络系统、自动喷淋、煤气管网 37.评价建筑是否经济,所考虑的问题:建筑用地、建筑面积、建筑体积、建筑材料、结构形式、设备类型、装修构造、维护管理 38.有效面积: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使用面积: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结构面积: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的面积建筑面积: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 39.走道式布置方式:单内廊 双内廊 单外廊 双外廊单内廊式布局:优点:走道的使用率较高、平面紧凑,走道所占面积相对较小,较为经济。缺点:部分房间朝向较差,通风条件较差,走道较暗,走道空间单板单调。双内廊式布局:优点:可以布置更多的房间,空间利用率高,进深大,节省面积缺点:中间的房间无自然通风采光,中间的房间只能布置服务用房,如厕所,楼梯间。单外廊式布局:优点:所有房间都可取得好的朝向,通风、采光条件较好,交通组织便捷。缺点:走道使用率低,交通所占面积比值大,不经济,建筑进深小双外廊式布局:优点:通风采光较好,交通组织便捷,疏散容易解决。缺点:走道使用率低,不经济,空间私密性较差 40.观展类型的空间组合:①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②放射-③串联兼通道-④兼有放射和串联-⑤综合性大厅优缺点:串联的布局形式:有流线紧凑、方向单

一、简洁明确,观众流程不重复、不逆行、不交叉等优点。但活动路线不灵活,当观展人数过多时容易产生拥挤现象不利于单独开放某个展厅。放射的布局形式:参展路线简洁紧凑,使用灵活,各个陈列空间可以单独开放。但是枢纽空间中的参观路线不够明确,容易造成迂回交叉的问题。环绕枢纽空间的各个陈列厅所形成的带状路线,容易产生停滞不畅的现象。41.观演性空间组合中体育建筑的空间组合,除了要保证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应保证观众席位有良好的视线和音质条件,这是体育建筑的核心问题。剧院的舞台设计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舞台规模的标准,灯光照明的

第四篇: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总结

第一章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公共建筑的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2.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3.创造室外空间环境考虑两方面问题:内在因素: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以及美观问题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

4.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群体建筑 广场道路 绿化设施 雕塑壁画 建筑小品 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5.环境布局的最终目的: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

6.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集散广场 活动场所 停车场所

7.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是主要的,环境应与与空间相结合,其最终目的通过考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组合做到两者相互依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精神方面的需要。

8.公共建筑出入口及区间道路设置举例并说明其处理手法:一般公共建筑总平面的出入口应安排在所临的干道上,并与主体建筑出入口有比较方便的联系;有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并不与干道相临,这时要考虑出入口与附近的干道有比较方便的联系,给人流活动创造通畅的条件;还有一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面临几个方面的干道,这就需要对人流的主要来向进行分析,把地段的出入口放在人流较多的部位上,而其他方向应根据需要设置次要的出入口。

9.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利用环境 改造环境 创造环境.10.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11.室外空间环境组合的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1)从建筑的实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2)在群体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需要从性格特征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而又优美的室外环境。

3)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群体建筑的空间环境艺趣,一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空间环境效果。本章其他重点:1)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平面图及其各种对比效果分析2)塘沽火车站总体布局分析3)和平宾馆总体布局分析4)北京故宫总体布局图及其艺术处理上的三大高潮5)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的总体布局分析6)巴西巴西利亚三权广场总体布局分析第二章 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1.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核心问题:功能分区 人流疏散 空间组成 室外环境的联系2.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次要问题:空间的大小、形状、朝向、供热、通风、日照、采光、照明等。3.公共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与组成类型:主要使用部分 次要使用部分 交通联系部分4.一般出入口,通道,过厅,门亭,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称为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5.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水平交通 垂直交通 枢纽交通。6.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按使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1)基本属于交通联系的过道、过厅和通廊。如旅馆,办公室等建筑的走道和电影院中的安全通道等;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为其他功能服务的过道、过厅或通廊。如医院门诊部的宽形过道,小学校的过道或过厅;3)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与厅堂。如展览馆陈列厅等建筑的过道,园林建筑中的廊子。7.公共建筑中双面通道中采光不足的解决办法一般是依靠走道尽端开窗,或借助于门厅,过厅或楼梯间的光线采光,有时也可以利用走道两侧开敞的空间来改善过道的采光,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局部采用单面通道,还可以利用走道两侧房间的门或亮子,高窗的措施进行间接采光8.设计是要注意:满足疏散最小宽度 满足功能要求一般在公共建筑中专供通行用的过道,宽度常在 1.5m 以上,例如旅馆;办公建筑要做到

1.52m 或者更宽些;学校建筑一般为 23m,医院门诊部为 34m 左右。9.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楼梯 电梯 自动扶梯 坡道10.楼梯的主要形式:直跑,双跑,三跑,剪刀式,旋转式,曲线式11.楼梯设计的要求:选择好适当的位置和数量 根据功能和防火规定建筑楼梯梯段的最佳坡度为 26°34′最大坡度不宜超过 38°楼梯段部位净高≮2.20m,楼梯平台部位净高≮2.00m。12.各类楼梯特点:直跑楼梯:导向性强,指向单一,贯通空间,可布置在人流较大的大厅中表达严肃气氛双跑楼梯:可节省交通空间,使用性强,三跑楼梯:装饰性强可增加空间的活泼轻松气氛,有趣味性。13.坡道的坡度一般为 815,在人流比较集中的部位,则需要平缓一些,常为 612。此外,坡道设计还应考虑防滑措施。坡道所占的面积通常为楼梯的四倍,处于经济上的考虑,除非特殊的需要如多层停车场外,一般在室内很少采用。14.自动扶梯的坡度较为平缓,通常为 30°左右。单股人流使用的自动扶梯,多采用 810mm 的宽度,每小时运送人数约为 5000~6000 人左右,运行的垂直方向升高速度为 2838m/min。优点:1)不需要等候。2)没有地坑和顶部机房。3)停电还能使用。15.电梯:特点:服务层多,使用方便,效率高。电梯设计时应该考虑的要求:1)按防火规定要求,配置辅助性质的安全疏散楼梯。2)每层电梯出入口前,应考虑有停留等候空间。3)在 8 层左右的高层公共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几乎起同等重要的作用,4)在超过 8 层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5)因电梯本身不需要天然条光,所以电梯间的位置可以比较灵活。16.公共建筑交通枢纽的设计,主要依据两个方面的要求:功能方面要求 精神方面要求17.功能分区的要点:当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时,需要把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按区段加以划分,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和联系方便。18.功能分区的首要目的和原理:满足各功能的相互独立使用 适当的建立联系 便于管理 方便人流的引导19.功能分区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动、静区域要分开 ②有联系的空间相互要建立联系③有声音干扰的空间应加以隔离 ④有污染的空间要加以隔离⑤将最好的朝向及位置给予主要功能空间 ⑥对外联系紧密的空间应设置在底层⑦不同类型的空间要相互分开 ⑧主要功能空间与次要空间布局应便于使用20.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因使用性质不同,往往存在着不同的人流特点: 有的人流集散比较均匀有的又比较集中。一般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平面和立体的两种方式。平面疏散适合与较少的人流场所立体疏散方式适合于较多的人流场所。平面组织方式:即把不同的流线组织在同一平面的不同区域。立体组织方式:即把不同的流线组织在不同的层上,以垂直方向把不同流线分开。在某些公共建筑的流线组织中,往往需要运用综合的方式才解决,也就是说,有的活动需要按平面方式进行安排,有的活动则需要按立面方式加以解决。21.公共建筑空间组合的人流组织问题实质:是人流活动的合理顺序问题。它应是一定的功能要求与关系的体现,同时也是空间组合的重要依据。它在某种意义上,会涉及到建筑空间是否满足使用需求,是否紧凑合理,空间利用是否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人流组织中的顺序关系是极为重要的。

22.公共建筑中的人流疏散:有连续性的(医院,商店,旅馆等)和集中性的(影剧院,会堂,体育馆等)。有的公共建筑的疏散属于两着之间的,兼有连续和集中的特性(展览馆、学校建筑等)。23.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特点:在高等学校中阶梯教室所容纳的人数,小型的为 90-150 人,中型的为 180-270 人,大型的为 300 人以上。24.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组织常用基本方法:出入口合并设置 出入口分开设置。25.影剧院,会堂人流疏散的特点:电影院的人流活动多具有连续性,且各场次中间休息的时间一般较短,所以常要求入场口与散场口分开设置。但是出入口的位置,应密切结合总图的道路系统和室内席位的具体情况妥善安排,使疏散设计达到方便,安全,快捷的要求。在考虑剧院,音乐厅,会堂建筑的疏散时,需要密切注意缓冲地带人流停留时间,切忌各部分之间的疏散时间失调,超过安全疏散的允许范围。26.体育建筑人流疏散的特点:体育馆建筑具有集散大量人流,疏散时间集中的特点,所以在安排人流活动时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口,以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27.体育建

筑常用的布置方式:1)在观众席内设置横向通道,即在同一标高疏散口之间的联系通道上

2)只设纵向走道方式,即以纵向走道直接通往各个疏散口。本章其他重点:1北京和平宾馆老楼门厅空间效果分析2幼儿园功能关系图解3普通旅馆功能关系图解4一般剧院功能关系图解与流线示意图5阶梯教室出入口设置示意图6)电影院人流疏散与会堂人流疏散示意图第三章 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1.公共建筑造型艺术涉及的内容:基本特点 室内空间 室外体形 民族形式 地域文化 构图技巧 形式美规律 等2.多样统一:即是建筑艺术形式普遍认同的法则,同样也是公共建筑造型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据。公共建筑是由各种不同使用性质的空间和若干细部组成的,它们形状,大小,色彩,质感等不相同,这些客观存在着的千差万别的因素,是结构建筑形式美多样变化的内在基础。3.简述公共建筑艺术形式的特殊性:建筑艺术不能像其他的艺术形式,它只能通过一定的空间和体形,比例和尺度,色彩和质感等方面构成的艺术形象,表达某些抽象的思想内容,如如庄严肃穆,雄伟壮观,富丽堂皇,清幽典雅,轻松活泼等气氛。4.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的最不同点(最大特点):建筑艺术可提供其他艺术形式没有可供人们使用的空间5.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于建筑空间序列中活动,所产生的印象及所所构成的综合艺术效果,因为有了时间因素,常称建筑艺术为四个向量的艺术(四维空间)。6.形式美规律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如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微差、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视觉与失察等构图经验。7.建筑的空间与实体,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抓住它并认真地去剖析,运用一定的构图技法把它解决好,则是建筑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核心问题。8.建筑的空间与技术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1)建筑技术水平对建筑的空间形状是有很大的约束力。2)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又给空间形式的创新提供各种可能性。9.艺术创作中值得深入思考:1)多样统一应是所有的建筑环境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原则。2)形式与内容的辨证统一,既是建筑艺术形式创作的普遍法则。也是公共建筑艺术形式美的创作准绳,因而需要正确解决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协调,并善于运用娴熟的艺术技巧和新的技术成就,更好地为创新的建筑艺术形式服务。3)正确对待传统与革新的问题,善于吸取建筑历史传统优秀的创作经验,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外为中用”,在公共建筑艺术创作中,力求不断创新。空间形状:(常见的有几何图形和不规整图形)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在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空间所处的10.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的形状:1)规则的几何形:给人严肃,庄重的气氛和感觉,如古代宫殿和宗教建筑,近现代某些政治性、纪念性较强的建筑。2)不规则的自由形:给人开敞,活泼,轻松的感觉,如园林建筑、旅馆以及各种文娱性质的公共建筑。

11.空间的尺度:就是人们权衡空间大小、粗细等视觉感觉上的的问题。

12.空间的尺度与细部关系:1)空间的尺度感表现在参照物体与建筑的内部构件的比例关系上。2)人们观察空间时,尺度以及和人体相关的细部尺度(如踏步,栏杆等)作为参照物。来衡量空间的体量,以此体会到空间气氛的宏伟粗壮和亲切。3)细部尺度的设定影响人们对整体空间的感受,如在大的建筑空间中,如果缺乏必要的细部处理,则会使空间尺度产生变小的错觉,甚至使人感到简陋和粗笨。相反,如果细部处理过分细腻,也会因失掉尺度感而产生繁琐的感觉,因此注意尺度的推敲,把握控制与处理。

13.常见的划分空间的方法:1)空间组合中界面的围透,是空透还是封闭一些,两者的效果是迥然不同的,需要依据设计意图而定;2)室内空间环境的划分,应根据设计的意图,采用如半隔墙,空花墙,博古架,落地罩或家俱组合等方法,以取得空间之间既分又合,隔而不死的效果;3)在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还应对人流的导向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14.对外部体形与室内空间统一的正确理解:绝不是简单地把室内空间当做内容,把外部体形作为形式去理解,建筑外部体形的艺术形式是一定思想内容的反映,而建筑形式又可反作用于内容。

15.公共建筑造型设计中取得统一的三种方式:1)以简单的几何形体取得统一2)通过共同的协调要素达到统一3)以主从分明而达到统一

16.“韵律”按其形式特点可分为四种类型:连续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的韵律、交错的韵律,,,,,连续的韵律:其构图手法系强调运用一种和几种组成要素使以冷暖和重复出现产生的韵律感。渐变的韵律: 此种韵律构图的特点使常将某些组成要素如体量的大小高低色调的冷暖浓淡质感的粗细轻重等做有规律的增强与减弱以造成统一和谐的韵律感.起伏的韵律: 该手法虽然也是将某些组成部分作有规律的增减变化所形成的韵律感但是它与渐变的韵律有所不同而是在体形处理中更加强调某些因素的变化使体形组合或细部处理高低错落。交错的韵律:系在建筑体形构图中运用各种造型因素,有体量的大小,空间的虚实,细部的梳密等,做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相互穿错的处理形成一种丰富的韵律感。

17.建筑构图中比例问题,一般包括两方面问题:一是建筑整体或它的某个细部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二是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18.在建筑设计构思中,常运用光线的明暗,颜色的冷暖,质地的粗细等对人的视觉所引起的不同感受,借以增强各种建筑形象的特色气氛。一般来说,暖色调给人们以亲切热烈的气氛,冷色调则给人以幽静深沉的感受,亮光易突出材料的质感和色彩,并能使光滑材料闪闪发光,使粗糙的材料因造影导致色彩暗淡等。

第四章 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1.公共建筑设计中常用的结构形式:混合结构 框架结构 空间结构.2.常用的结构选型:1对于一般标准的中小型公共建筑如中小学校和卫生院等多选用墙承重结构2 在高层公共建筑中如宾馆,大型办公楼等多选择框架或框剪结构体系而对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如剧院,会堂,体育馆,大型仓库,超级市场等多选择空间结构体系。

3.混合结构体系与公共建筑:混合结构形式以砖或石墙承重及钢筋混凝土梁板系统最为普遍优点: ①取材容易 ②造价不高 ③构造简单 ④使用广泛 ⑤施工方便缺点: ①不能做灵活的大跨度的空间 ②抗震性能较差 ③要保证墙体的刚度。进行建筑布局时应注意下列要求:1为了保证墙体有足够的刚度承重墙的布置应做到均匀,交圈并应符合规范的规定2为了使墙体传力合理,在有高层的建筑中,上下承重墙应尽量对齐,门窗洞口的大小也应有一定的限制3墙体的厚度和高度,应在合理的允许范围

4.框架结构体系与公共建筑:优点:①承重体系与非承重体系统有明确的分工 ②分割室内外空间的围护结构和轻质隔断是不承受荷载的 ③层高高一些 ④抗震性好 ⑤开窗很随意。5.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常选用 6-9m 的柱距结合功能要求与空间处理,排列一定形式的柱网和轻墙,力求做到空间体形的完整性和结构体系的合理性。6.悬索结构在公共建筑中的运用:突出特点:1悬索结构的钢索不承受弯矩,可以使钢材耐拉性发挥最大的效用,从而能够降低钢材的消耗量2施工时不需要大型的设备和大量的模板,施工期限较短。7.悬索结构一般的形式:单曲悬索 双曲悬索 鞍形悬索。8.马鞍形悬索结构优点:1在观众厅容量相同的条件下,椭圆形比赛大厅能获得更多的视线较好的席位;2在相同的条件下,一般马鞍形悬索结构的技术经济指标优于其他结构形式;3马鞍形的屋盖形式,使观众厅的空间利用较为合理,有利于音质和空调的处理;4马鞍形的悬索结构,具有较大的刚度,抗风和抗震性能较好,并有利于排除雨水。9.空间薄壁结构(壳体结构)在公共建筑的运用:突出特点:1壳体结构的刚度,取决于它的合理形状,而不像其他结构形式需要加大结构断面,所以材料消耗量底。2厚度可以做的很薄。3壳体结构本身具有骨架和屋盖的双作用,而不像其它结构形式,只起骨架作用。10.空间网架结构在公共建筑中的运用:特点:①消耗的钢材量较少 ②用于大跨度公共建筑,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③空间平板网架具有较大的刚度。11.建筑设备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电器照明、通讯线路、闭路电视、网络系统、自动喷淋以及煤气管网等。12.采暖: 1热水采暖:温度低,安全热惰性大,保温稳定适用于医院幼儿园或旅馆等类型公共建筑 2蒸汽采暖:温度高,安全热散量大,室温不稳定适用于学校会

堂影剧院等其他类型:地板辐射采暖带型辐射采暖以及热风采暖等13.空气调节:温度(22℃-26℃)湿度(40-65)集中空调系统: 优点:具有服务面大,设备固定,机房集中,管理方便,风速较低和容易消声。缺点:机房大,风道粗,层高大等弊端,对高层建筑颇为不利。高速诱导系统: 优点:送风量较少,风道端面也不大,并能省掉回风管道。缺点:风速偏高,产生的噪声偏大,因而需要采取有效的消声措施。风机盘管系统: 优点:各个单独空间可自行调节保温,不用时也局部 关闭风机等。14.人工照明应 满足下列要求:1保证舒适而又科学的照度2适宜的亮度分布和防止泫光的产生3选择优美的灯具形式和创造一定的灯光环境的艺术效果。15.人工照明分类:照度分布:一般照明 局部照明 混合照明受光情况:直接照明 半直接照明 间接照明 漫射照明16.解决眩光问题主要途径:1加大灯具保护角,控制光源不外露(光源与人眼处于 030°时眩光最强烈);2还可以采取提高光源的悬挂高度,选用间接照明或浸射照明等减弱眩光的措施17.评价建筑设计是否经济应考虑的方面:建筑用地 建筑面积 建筑体积 建筑材料 结构形式 设备类型 装修构造 维修管理。

18.常用面积系数: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有效面积: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使用面积: 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结构面积: 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的面积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衡量环境好坏的标准19.城市规划部门提出的若干用地定额:小学生每个学生为 15—30 ㎡中学生为 20--35 ㎡400 床以上的医院每张病床为 90--100 ㎡20.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交通便利、城市公共设施比较完备、具有适当的发展余地。2)不应选在有害气体和烟尘影响较大的区域内,与噪声源及贮存、易燃、易爆物场所的相关距离应符合有关 部门的规定。

3)场地干燥,排水通畅,通风良好。

第五章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综合分析

1.公共建筑设计按不同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分隔性的空间组合 连续性的空间组合 观演性的空间组合 高层性的空间组合 综合性的空间组合2.分隔性空间组合(常称之为“走道式”的建筑布局):分类: 内廊式 优点:走道所占的面积相对较小,一般比外廊式布局经济; 缺点:这种布局的房间朝向有一般欠佳,且容易造成走道采光不足; 外廊式 优点:几乎所有房间可以争取到良好的朝向,通风与采光; 缺点:容易造成交通走道过长,辅助面积过大,建筑进深过小等缺点。3.连续性的空间组合五种基本形式: 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 串联兼通道的空间组合形式 放射兼串联的空间组合 综合大厅的空间组合形式

4.体育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是除应保证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应保证观众席有良好的视线与音质条件,影剧院、会堂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观众厅、舞台、休息厅及门厅之间的关系。5.高层性的空间组合 高层建筑分类: 板式:指高层部分的平面形状为长方形,体形像板块状 特点:容易争取自然的通风与采光不利于抵抗水平推力。塔式:平面形状有正方形、三角形、“Y”字形、“T”字形和圆形等。塔式高层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将主要的使用空间布置在外围,而将垂直交通空间、盥洗厕所、设备管 道、附属用房等集中布置在中心部位。

本章其他重点:1)门厅交通枢纽布置示意图2)走道式平面布置分析图3)某县级医院布局分析图4)串联空间组合基本形式示意图5)体育建筑功能关系分析图解6)一般剧院平面布置示意图7)塔式超高层建筑平面基本形式图注:以上仅为书中重点知识参考,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 获取更全面知识,请再次翻阅教材。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五篇:《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2008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16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 总学分: 1学分

授课教师:王载波

一、教学目的:

结合建筑学院的培养计划,建筑设计原理课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础理论课,是本专业各延伸、拓展学科的根基和平台课程,为各项课程设计课提供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论。

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各种类型建筑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各类型公共建筑中一般性的、规律性的和共性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公共建筑中各功能空间的要求及各类空间的组合方式,内外环境的协调构建的基本设计方法。

二、教学特色:

1.平台性:

建筑设计原理课属于建筑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教学内容将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步入下一步的设计实践课程构筑专业而全面的知识平台:为学生提供一般性、规律性、共性的基础理论知识,其学习的扎实性和灵活性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程设计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对建筑空间的理解和架构及其空间形态的组合;

2.指导性:

本课程作为基础理论课程,传授的建筑功能空间的要求、关系及空间的组合方式等理论知识都能直接而有效的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以至用”,为培养新时代的建筑设计人才打好基础。

3.拓展性:

本课程的教学不仅提供了基础理论知识平台,同时结合课程教学的特点,从基本的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出发,拓展到交通、影视和高层建筑设计原理,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加强学生的调研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为指导,变单一注入式课堂教学方法为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教师讲授与同学讨论相结合教学法。讨论可以是班级讨论、小组讨论,还可以是分组辩论、专题讨论等。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可以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问题。但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前拟定讨论提纲,并对讨论过程加以正确组织和引导。

贯彻少而精、少讲多练的原则。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精选教学内容,讲清重点、难点、方法和思路,给学生留以广泛思考的空间。

2.增加学生参观及实践的机会;

一是专题参观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带着问题实地参观,然后讲解重点、难点、解答学生问题,这样会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二是积极探索将理论知识如何运用于实际设计教学课程之中。

3.大量的实例讲解、分析。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根据理论课程内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影像资料展示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内容:

(一)绪论

介绍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主要内容,介绍当代建筑设计特点及发展趋势,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建筑的含义:(二)空间论

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1)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组成

主要使用空间、次要使用空间(辅助部分)、交通联系部分 a)空间组合中的水平交通 b)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 c)空间组合中的交通枢纽(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分析主从关系、内外关系、动静关系(3)公共建筑的人流聚集与疏散

a)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特点 b)影剧院、会堂人流疏散的特点 c)体育建筑人流疏散的特点

2.公共建筑技术经济问题的分析

(1)公共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

a)混合结构体系与公共建筑 b)框架、剪力墙及筒体结构体系 c)空间结构体系(2)公共建筑与设备技术

采暖、空气调节、人工照明(3)公共建筑的经济分析 3.空间组合的综合分析

(1)分隔性的空间组合(2)连续性的空间组合

a)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b)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 c)串联兼通道的空间组合形式 d)放射兼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e)综合大厅的空间组合形式(3)观演性的空间组合

a)体育馆: b)影剧院:

c)内外廊结合布置:(4)高层性的空间组合(5)综合性的空间组合

(三)环境论

1.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室外环境的空间与绿地

(2)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和环境

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3)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 2.公共建筑的艺术造型

(1)公共建筑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2)室内空间环境艺术

空间形式与比例尺度的关系、空间的围透划分与序列导向(3)室外空间环境艺术

统一与变化、比例与尺度、视觉方面

五、参考书

1.《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新公共建筑》

(英)杰里米·迈尔森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解析建筑》

(英)西蒙·昂温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4.《建筑外部空间》

(日)谷口泛邦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建筑空间论》………………布鲁诺·赛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存在、空间、建筑》……诺伯格·舒尔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城市的形象》…………………凯文·林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中国传统复合空间观念》…………………许亦农,《建筑师》 10.《人为环境的形式构成》………项秉仁,《建筑学报》85年2期 11.《行为建筑学引论》………………………胡正凡,《世界建筑》

12.《建筑设计中轴线的系统变异》………王绍森,载《建筑学报》

下载8.1 公共财政收支原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8.1 公共财政收支原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案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实验教案 实习名 称: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执 笔 人: 苏晓 成 修(制)订日期: 2013.03 济南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导 言 结合当今社会和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形势,......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131008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建筑学专业 1学分 16学时) 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适用班级:建筑学15本;建筑工程技术17 专 辅导教材:《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刘云月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一、本课程......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感想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之感想 摘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总是面对着三种建筑现象:真实的、图像的和意像的,建筑空 间的认识对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涉及到许多方面,可以说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读后感

    优秀建筑的要素——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读后感 在本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老师推荐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有感而写下这篇读后感。 近二十年来, 随着现代化科技和建筑艺术......

    财政收支报告

    关于闵行区财政局2011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2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的报告 闵行区人大常委会: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目标和部门预算各......

    2010年财政收支情况

    2010年财政收支情况2010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一、全国财政收入情况 12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340亿元,比上年同月增加1215亿元......

    财政收支审计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六条“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之规定,我局成立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