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拍卖市场运营格局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2012-2016)(范文)
中国拍卖市场运营格局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2012-2016)
【报告简介】拍卖是以委托寄售为业的商行当众出卖寄售的货物,由许多顾客出价争购,到没有人再出更高一些的价时,就拍板,表示成交。另称减价抛售;甩卖:大拍卖。我国拍卖法中已确认公开、公平、公正及诚实信用为拍卖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拍卖市场运营格局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2012-2016)》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 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 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 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拍卖行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 拍卖业基础概述
一、拍卖的起源与兴起
二、拍卖业的原则
三、拍卖业术语
第二节 拍卖业的运营模式分析
一、增价拍卖
二、标准增量式拍卖——大宗积压物资的拍卖活动
三、速胜式拍卖
四、反向拍卖——即“拍卖”
第三节 拍卖业务的流程
第二章 2012年国际拍卖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12年国际拍卖业运行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及影响分析
二、文化产业政策及影响分析
第二节 2012年国际拍卖业运行总况
一、国际拍卖市场动态聚焦
二、国际拍卖成交情况
三、国际拍卖业存在的问题探讨
第三节 2012年国际拍卖重点国家市场分析
一、美国
二、意大利
三、德国
四、英国
五、法国
第四节 2012-2016年国际拍卖业前景预测
第三章 2012年中国拍卖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季度更新)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按月度更新)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季度更新)
四、恩格尔系数(年度更新)
五、工业发展形势(季度更新)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季度更新)
七、财政收支状况(年度更新)
八、中国汇率调整(人民币升值)
九、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情况
十、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
十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十二、对外贸易&进出口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拍卖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三、《文化产业振兴纲要》
四、其它相关产业政策法规
第三节 2012年中国拍卖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教育环境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生态环境分析
第四章 2012年中国拍卖业运行新形势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拍卖业运行总况
一、中国传统拍卖业悄然步入“网络时代”
二、中国拍卖业洗牌在即
三、全球瞩目中国藏家购买力
四、当代书画、现当代陶艺等两极分化继续加剧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拍卖企业分析
一、拍卖公司继续百花齐放
二、中国批准16家拍卖企业第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
三、拍卖公司上市加速
四、新公司不断抢食市场份额的五、老牌拍卖公司亟待突围
第三节 现阶段中国拍卖业面临的壁垒分析
第五章 2012年中国拍卖业市场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拍卖业市场亮点聚焦
一、“抢”字成春拍流行词
二、茶文化藏品成拍卖会热点
三、内地拍卖市场总成交额再创新高四、三大藏家将再掀拍卖狂潮
五、更多拍品加入亿元俱乐部
六、中国艺术品“亿元榜单”记录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拍卖市场细分领域分析
一、瓷器玉器
1、嘉德
2、北京华辰
3、北京保利
二、当代书画、油画
1、投放量
2、成交率
第三节 2012年中国拍卖业三大中心分析
一、北京
二、上海
三、广东
第六章 2012年中国网上拍卖业分析
第一节 拍卖与网上拍卖分析
一、拍卖
二、网上拍卖
三、网上拍卖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 网上拍卖的主要特点分析
一、拍卖标的范围不同
二、参与拍卖活动的空间不同
三、拍卖活动结束方式不同
四、拍卖活动的成本不同
五、中介机构的服务不同
第三节 我国网上拍卖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一、网上拍卖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二、网上拍卖的信用困惑及其规范措施
三、网上拍卖的非法行为及其解决办法
四、网上拍卖的征税问题
五、网上拍卖的线下交易难题
六、网上拍卖的欺诈行为及其防范措施
七、网上拍卖中卖主操纵价格问题
第七章 2012年中国拍卖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第一节 拍卖市场营销组合一、拍卖的特点
二、拍卖市场营销组合第二节 拍卖物方向分析
一、拍卖物方向的选择
二、拍卖物的征集
三、拍卖物的组合第三节 拍卖行底价策略
一、无底价拍卖
二、底价拍卖
三、有底价确定的方法底价确定的方法有比较法
第四节 拍卖行的渠道策略
第五节 拍卖行的促销策略
一、促销目标
二、促销策略
第六节 拍卖行的拍卖技巧
第八章 2012年中国拍卖行行业竞争新格局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拍卖业竞争总况
一、整体竞争态势
二、潜在进入者与替代产品
第二节 国内外企业竞争力对比分析
一、成长、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二、抗风险、偿债能力对比分析
三、综合竞争能力对比分析
第三节 2012年中国拍卖业企业集中度分析
第四节 2012-2016年中国拍卖业竞争趋势分析
第九章 2012年国际拍卖业四大霸主运行浅分析
第一节 佳士得(CHRISTIE’S)
一、企业概况及网络分布
二、企业业务范围及规模分析
三、近三年佳士得成交总额同比分析
四、中国艺术品所占份额
五、企业动态分析
第二节 索斯比
第三节 克里斯蒂
第四节 苏富比(SOTHEBY’S)
第十章 2012年中国拍卖业主体企业调研分析
第一节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保利春拍交易额创新高
第二节 西泠拍卖
一、企业概况
二、西泠拍卖五周年秋拍大典聚焦
三、西泠拍卖京、沪、杭三地齐襄盛举
四、西泠拍卖交易额分析
第三节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第四节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第五节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第六节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
第七节 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
第八节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第九节 北京长风拍卖有限公司
第十一章 2012-2016年中国拍卖业前景展望与趋势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12-2016年中国拍卖业前景预测分析
一、中国拍卖业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二、中国艺术品及拍卖市场前景预测
三、中国拍卖行企业发展前景
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网上拍卖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网上拍卖市场潜力巨大
二、网上拍卖区域分析
三、行业性质的B2B模式网上拍卖将获得长足发展
四、网上拍卖物品的种类将越来越丰富
五、各种网上拍卖技术和方法将得以创新和应用
第十二章 2012-2016年中国拍卖行业投资价值与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拍卖业投资概况
一、中国拍卖业投资特性
二、中国拍卖业投资环境分析
三、外资进出对中国本土拍卖业影响
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拍卖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中国拍卖业区域投资潜力分析
二、中国拍卖业投资热点分析
第三节 2012-2016年中国拍卖行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运营机制
二、竞争风险
三、本国筹资的重要性
四、其它风险
图表目录: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
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
图表:2012年中国GDP增长预测
图表:国内外知名机构对2012年中国GDP增速预测
图表:„„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并有助于降低企事业单位投资风险。
【出品单位】:
第二篇:中国电信业市场竞争格局、竞争策略及发展对策
文章内容:
摘要:中国电信业通过体制改革,寡头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电信业务最主要的几个领域,我国均有两个主要参与者,提供相似的产品,构成了典型的寡头竞争市场结构。在这样一种市场上,电信厂商的最佳策略行为是与对手展开激烈的竞争,以最大化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中国电信企业应该积极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使中国电信业向宽带化、智能化、综合化和个性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实现电信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电信市场 竞争格局 完全信息博弈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使中国的电信行业发生变革,中国的电信业必须作为一种产业,按市场运作方式,开放竞争,让电信业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中国电信业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比较晚,但改革速度非常快,改革力度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尤其是19982000年,只用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许多发达国家8~10年的改革进程:首先撤销原来的邮电部,邮电部与电子部合并,组建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部专门成立了电信管理局,以加强政府的行业监管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原来的电信总局变成完全的企业——中国电信;1999年重组原中国电信,将其一分为四——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国迅寻呼和卫星通信;同时对中国联通也进行了重组,将国迅寻呼划入中国联通,2000年上半年重组工作完成;允许网通公司和吉通公司建立自己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分别经营不同的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2000年12月新组建铁通公司,2001年3月该公司正式挂牌;在推进电信改革的同时,2000年9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简称电信条例),大大改进了电信行业的法制建设。在完成了上述政企分开、按业务组成电信公司或集团后,中国电信运营市场上一家垄断电信业的局面已经打破。到2000年底,中国电信市场上共有中国电信(经营固定电话、数据通信)、中国联通(经营固定电话、移动通信、数据通信)、中国移动(经营移动通信)、网通公司(经营数据通信)、吉通公司(经营数据通信)、卫星公司(经营卫星通信)、铁通公司(经营固定电话)等7家主要电信公司。在基础电信业务市场上,每一种业务至少有两家大公司开展竞争。应该说,中国电信业市场相对前几年而言,初步形成了竞争局面。管制方面,也更加科学务实,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一、中国电信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市话业务市场分析
2001年电信重组主要是原中国电信的拆分和重新组合。原中国电信是市话业务市场的绝对垄断者。2001年10月底,原中国电信拥有本地电话用户数为17461.4万户,市场占有率为99.8%。根据电信体制改革方案,重组后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大集团公司仍拥有中国电信已有的业务经营范围,允许在对方区域内建设本地电话网和经营本地固定电话等业务,双方相互提供平等接入等互惠服务。但是方案制定是一回事,而实施方案又是一回事。电信业重组需要一个过程,这取决于公司之间的整合和管理者的要求,但也需要公司之间的配合。美国at&t的拆分,用了将近1年的时间。我国电信重组也不会太快,因而短期内我国固定电话市场不会形成竞争的局面。但是随着电信重组的完成,由于固定电话的基础性地位,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将互相进入对方的市场,而且还将会有新的进入者(包括外资)通过各种形式进入固定电话市场。
2.长话业袷谐》治?br>
在中国电信南北分拆之前,长话业务已经竞争非常激烈了。中国市场上拥有以电路交换为基础的长途传输线路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以及以ip技术提供长话服务的网通、吉通都是竞争者。2003年初ip电话通话量在整个固定网长途电信(国际、国内和港、澳、台)中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7.2%猛增到47%;而传统长途电话通话量的比重则由92.8%下降为53%。长途电话原来较高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市场竞争压缩了,但是原中国电信仍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原中国电信南北拆分,网通、吉通并入新中国网通后,长话市场形成了新的竞争态势。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在2003年1月份的国内长途通话时长中,移动、固定、ip电话分别占30%、30%和40%。国内长途电话市场已呈三分天下之势,ip和移动电话在国内长途通话中的比重还在不断上升。2002年底以来,ip电话在长途业务中已居首位,传统上固定电话的长途业务高额垄断利润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3.移动电话业务市场分析
移动通信是目前我国电信发展的主要热点。移动通信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它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实现消费者的随地通话目的,同时,随着无线上网的技术逐渐被接受,我国移动通信继续保持了高速发展,用户数目不断增加,并且逐渐从高档消费品转变为普通消费品,移动通信投资比例逐渐增加,移动通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中国联通从1994年成立以后,得到了逐步的发展,特别是当它在香港上市以后,融资渠道进一步畅通;1999年移动通信从中国电信分离之后,继承了中国电信原有的用户数量和通信能力以及众多的人力资源。移动市场形成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寡头竞争的态势。截至2001年10月底,中国移动拥有用户9907.8万户,占总用户数的72.84%;中国联通拥有用户3694.1万户,占总用户数的27.16%。2001年1-10月,中国移动通信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12.76%,中国联通比上年同期增长56.10%。但是双方的增长比例均呈下降趋势。
4.增值电信业务市场分析
虽然在国外较成熟的电信市场中,增值电信业务量已经超过传统的语音服务,成为电信收入的亮点,但是目前中国电信市场中,增值电信业务仍占极小的比例。由于电信网具有范围经济性,所以在我国增值电信业务主要由属于原中国电信的企业提供,中国联通虽然也占有一定份额,但是联通表示目前将精力集中在移动市场。
综上所述,在电信业务最主要的几个领域:市话业务、长话业务和移动电话业务领域,我国均主要有两个参与者,提供只有某些差别的相似产品,构成了非常典型的寡头竞争市场结构。这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以垄断因素为主同时又具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该市场结构的特征是双方自然形成协议定价,共同瓜分市场。那么在中国的寡头竞争市场中,中国的电信企业又采取何种行为策略呢?
二、中国电信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目前固定网络本地电话市场已经有四家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和中国铁通;移动电话市场有两家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长途电话市场的运营商最多(包括ip电话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等等。但是运营商数目的增多并不意味着寡头充分竞争格局的形成。在固定电话市场,中国联通的市场份额按照业务收入计算约为0.18%,中国铁通市场份额不足0.1%;而新成立的中国网通虽然和中国电信的实力具有可比性,但由于它们各占据南北固定电话市场,短期之内也不会入侵对方的核心领域,即不会交叉进入对方垄断的市场,因此固定电话市场仍处于寡头垄断格局,与过去不同的只是由两家运营商对不同地域的市场分别垄断。在移动电话市场,虽然已经不再是中国移动独家垄断的局面,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9.8%和20.2%,两家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为价格战,或者恶意地影响对方的通信质量。在长途电话市场,由于ip电话市场的放开,运营商较多。从市场份额看,中国电信占40.8%,中国网通占26.1%,中国移动占22.6%,中国联通占10.5%,但竞争也常常表现为恶性竞争——价格战。下面,我们将以移动领域为例,用博弈论对我国电信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分析。
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在不考虑政府部门干预的条件下,移动通信市场上有在位寡头企业a和新进入寡头企业b,它们双方都是“理性的”。由于存在网络覆盖、漫游区域等差异,使得a与b提供的服务在消费上不是完全同质的,但属于相关性较强的不完全替代品。
现假设在双方合作时,各自的收益都为1个单位。在双方竞争时,若一方降价而另一方不降价,则用户都选择降价的公司,那么降价的公司因规模效应而降低单位成本获得3个单位的正收益;不降价的一方因须承担设备折旧、客户流失以及市场地位受损等无形资产损失,得到5个单位的负收益。若双方都降价,双方都要蒙受一定的损失,但因营业收入至少可以弥补部分固定成本,因而各自取得2个单位的负收益。
表1 a、b两个运营商的博弈矩阵
┌──────────┬──────────────┐
│
│
运营商b
│
│
├───────┬──────┤
│
│
降价
│
不降价 │
├─────┬────┼───────┼──────┤
│
│
降价│
(-2,-2)│
(3,-5)│
│ 运营商a │
│
│
│
│
│ 不降价│
(-5,3)│
(1,1)│
└─────┴────┴───────┴──────┘
如表1所示,在博弈双方根据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选择的条件下,我们对a、b两个运营商的策略选择进行分析。
第三篇: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销售形势及投资竞争策略研究报告(2013-2018)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销售形势及投资竞争策
略研究报告(2013-2018)
第一章 国际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10
第一节 国外主要国家及地区电动汽车发展状况 10
(一)国外企业产业化概况 10
(1)第一代纯电动汽车阶段 10
(2)第二代纯电动汽车阶段 11
(二)地区发展 12
(1)美国 12
(2)欧洲 14
(3)日本 15
第二节 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现状 16
(一)不同类电动汽车的发展 16
(1)纯电动车 16
(2)燃料电池车 17
(二)纯电动汽车面临的瓶颈问题 18
(1)技术争议 18
(2)运行经济性 19
(3)基础设施装备 20
(4)政府政策支持 21
第三节 国外电动车产业最新动态 22
(一)韩国电磁感应电动汽车技术将出口海外 22
(二)印度政府或耗资43亿美元打造“7百万电动车规划”
(三)马自达2018年正式出售量产化电动汽车 23
(四)雷诺拟五年内将电动车年产能提升至20万辆 24
(五)三菱Minicab-Mi电动车将发售 2
22
第二章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26
第一节 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回顾 26
(一)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 26
(二)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优势和劣势 30
(三)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30
(四)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已具备研发和生产能力 32
(五)中国电动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33
(六)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市场应用概况 34
第二节 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 36
(一)国内电动汽车发展困境亟待突破 36
(二)国内电动汽车发展中需注意的问题 38
(1)电动汽车慢慢在靠近38
(2)市场培育需要很长的过程 38
(三)政策更倾向于混合动力 39
(四)发展要靠配套设施和技术革新 40
(五)新能源暗藏“毒草” 41
(六)中外厂商的标准对决 42
第三节 电动汽车的分类 43
(一)纯电动汽车 43
(二)混合动力汽车 44
(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46
第三章 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49
第一节 电动汽车的发展背景及优势 49
(一)电动汽车的发展背景 49
(二)电动汽车的优势 49
(1)良好的环境保护效果 50
(2)噪声低 50
(3)热效率高
51(4)排放的废热少 52
(5)可回收利用的能量多 53
(6)可以改善能源结构、解决汽车的替代能源问题 53
第二节 电动汽车相关产业政策 53
(一)我国率先制定电动汽车正面碰撞标准 53
(二)四部委要求制定鼓励政策推广新能源车 54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可能免除摇号限行等限制 55
(四)最低160公里 我国电动汽车性能标准出炉 55
(五)混合动力车排放测量标准征求意见发布 56
第四章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58
第一节 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动态 58
(一)锂离子电池技术 58
(二)超快充电技术 58
(三)电池与电容相结合技术 59
(四)CTC电车蓄电池和360°聚光太阳能电池车载充电技术 59
(五)电动轮技术 60
第二节 电动汽车发展的前景分析 60
(一)电动汽车发展的最新进展 60
(1)电池技术 60
(2)财政补贴政策 61
(3)充电网络建设 61
(4)电动汽车规划和标准 62
(二)各种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分析 62
(1)普通混合动力车 62
(2)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63
(3)纯电动汽车 65
(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66
第三节 电动车的技术发展瓶颈 69
(一)电池技术 69
(二)产业发展的规模 70
(三)配套充电设施建设 70
(四)国家的组织协调力度 70
第五章 我国电动汽车相关产业分析 72
第一节 电动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及上市公司 72
第二节 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材料厂家概况 73
(一)国内主要锂离子动力电池厂家统计 73
(二)国内锂电池材料供应商统计 73
第三节 电机市场情况 74
(一)我国自主研发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新技术 74
(二)电机控制本部实现电动汽车电机销售“零”突破 75
(三)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技术发展趋势 76
第六章 电动汽车行业竞争分析 79
第一节 电动汽车行业竞争的焦点 79
(一)电动汽车用电池 79
(1)铅酸、镍镉、镍氢蓄电池 79
(2)锂电池是国际竞争的焦点 80
(二)动力锂电池生产工艺 82
(1)动力锂电池生产设备 82
(2)动力电池组PACK规范工装设备 83
(3)快速质检设备和寿命测试设备 83
(三)动力锂电池工艺流程 84
第七章 电动汽车主要厂商的情况 86
第一节 丰田电动汽车 86
(一)丰田电动汽车研发动态 86
(二)2011年10月份丰田全球汽车产能恢复正常 87
(三)丰田将于2012年推出全电动版RAV4 87
(四)丰田2013年将引入纯电动车 88
第二节 三菱电动汽车 90
(一)三菱首款电动汽车产品将来中国报到 90
(二)三菱向日本投放商用电动汽车MINICAB-MiEV 91
(三)业绩状况 91
第三节 东风汽车 92
(一)公司简介 92
(二)公司电动汽车发展动向 93
(三)公司经营情况 95
第四节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 98
(一)吉利欲联手富士康进军新能源汽车 98
(二)超威新能源将与吉利在电动汽车领域进行战略合作 99
(三)收购沃尔沃 100
(四)吉利去年盈利近14亿元 101
第五节 长安汽车集团 103
(一)长安电动汽车国际战略合作情况 103
(二)长安汽车经营情况 103
(三)长安汽车发展规划 107
第六节 比亚迪汽车 112
(一)公司简介 112
(二)公司汽车业务 112
(三)比亚迪电动汽车领域发展情况 115
(1)比亚迪电动车抵京 新能源车竞争格局加剧 115
(2)比亚迪北美中心落成 将开展电动车租赁 115
(3)可手机遥控 比亚迪打造e6B高端纯电动车 116
(4)比亚迪试水私人购买纯电动车 117
(四)比亚迪汽车经营状况 118
(五)比亚迪公司大幅裁员 119
第八章 投资前景与风险分析 121
第一节 风险分析 121
(一)投资风险 121
(二)资源风险 122
(三)消费风险 123
第二节 电动汽车投资风险分析 124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需明确产业定位 124
(二)蜂拥而上新能源汽车引发产能过剩担忧 125
(三)未来或将限制中国电池打入国际市场 126
(四)上游原料稀缺应重视替代资源开发 127
第三节 促进电动汽车发展的建议 128
(一)措施建议 128
(二)策略思路 129
图表目录
图表 1 国外10 种纯电动车的基本情况 11 图表 2 各种车用电池的性能比较 44
图表 3 常用储氢方法及优缺点 47
图表 4 NO 排放量比较 50
图表 5 汽车加速和等速运行时噪声的构成 51 图表 6 燃料电池车与其他动力车的综合效率比较 52
图表 7 电动汽车的推广普及前景对比 67
图表 8 电动汽车相关产业链及上市公司名称 72
图表 9 动力锂电池的工艺流程 84
图表 10 2012年东风汽车分大类车型销售情况 95
图表 11 东风汽车主要经济指标 95
图表 12 长安汽车主要经济指标 105
第四篇:中国百货市场产销分析局与竞争策略研究报告(2012-2016)
中国百货市场产销分析局与竞争策略研究报告(2012-2016)
【报告简介】零售业规模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十分巨大。中国零售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市场繁荣活跃,商品的种类极大的丰富,满足了人民生活的不断 升级。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万亿,增长了11.6%,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1.6%。其中,百货业功不可没,据统计,近几年来 我国的百货行业销售数字持续增长。百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国内经济需求的重要力量,在扩大消费、稳定物价、提供就业等方面作用也十分突出。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百货市场产销分析局与竞争策略研究报告(2012-2016)》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 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 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 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 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2012年全球百货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第一节 美国百货业
一、美国百货业整体简况
二、美国百货业经营特点
三、美国百货收入情况分析
四、美国百货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日本百货业
一、日本百货业经营特点
二、日本百货两巨头并购:崇光百货总店将被大丸收购
三、近几年日本百货收入情况分析
四、日本百货业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第三节 欧盟百货业
一、欧盟百货业整体发展现状
二、欧盟百货业经营特点
三、欧盟百货业的发展趋势
四、近几年欧盟百货收入情况
1、英国
2、罗马尼亚
五、未来欧盟百货收入预测分
第二章 2012年中国百货行业整体运行状况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百货行业的现状特点
一、经营方式
二、市场需求
三、规模和经营水平
四、市场竞争和环境
第二节 2012年中国百货市场动态分析
一、广百百货战略进驻深圳市场
二、韩乐天百货证实将收购时代零售多数股权
三、羊城百货龙头齐齐开疆拓土
第三节 未来中国百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特色化、主题化、品牌化”是百货业竞争的显著特点
二、“连锁化、产业化、集约化”是百货业改造的主要内容
三、“品牌化、信用化、知识化”是百货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第三章 2012年中国百货行业市场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
四、恩格尔系数
五、工业发展形势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七、财政收支状况
八、中国汇率调整
九、货币供应量
十、中国外汇储备
十一、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情况
十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
十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十四、对外贸易&进出口
十五、城镇人员从业状况
第四章 2012年中国百货行业区域性并购重组的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百货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百货店价格调整策略
二、我国将采取七大措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
三、百货店相关政策影响分析
第三节 2012年中国百货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第五章 国外百货企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
第一节 沃尔玛收购好又多股权
第二节 麦德龙收购沃尔玛在德家百货分店
第三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百货公司收购法国春天百货公司
第四节 伊势丹并购三越
第六章 国外百货企业在中国并购重组趋势分析
第一节 国外百货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分析
第二节 沃尔玛零售百货
第三节 家乐福零售百货
第四节 荷兰万客隆百货
第五节 德国麦德龙百货
第六节 日本太平洋百货
第七节 日本久光百货
第八节 韩国新世界百货
第九节 马来西亚百盛百货
第七章 中国的百货业潜在进入者分析
第一节 美国Sears百货
一、经营情况分析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三、在中国的投资趋势以及可能性分析
第二节 J.C.Penney
第三节 塔吉特
第四节 日本永旺集团
第八章 中国百货行业并购重组并购案例分析
第一节 第一百货与华联商厦合并的案例
第二节 王府井百货兼并徐州华联商厦的案例
第三节 上海百联集团的重组案例
第四节 物美集团收购银川新华百货的案例
第五节 华润集团并购万佳百货的案例
第六节 银泰百货收购百大集团的案例
第九章 2012年中国主要百货行业重点企业调研分析
第一节 上海百联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七、并购重组趋势
第二节 南京中央商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七、并购重组趋势
第三节 北京王府井百货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七、并购重组趋势
第四节 新华百货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七、并购重组趋势
第五节 广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七、并购重组趋势
第六节 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七、并购重组趋势
第十章 2012-2016年中国百货行业规模性并购重组并购机会分析
第一节 大型规模百货企业并购重组机会分析
一、上海开开商城有限公司
1、并购重组可行性分析
2、并购重组价值分析
二、太平洋百货有限公司
三、北京西单商场
四、广州友谊商场
第二节 中小型规模百货企业并购重组机会分析
一、合肥百货
二、武汉中百
三、武汉中商
四、沈阳春天百货
五、重庆三利百货
六、重庆立洋百货
七、杭州昊天百货
八、北京中友百货
九、北京君太百货
第十一章 2012-2016年中国百货行业并购重组并购风险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百货行业并购重组背景分析
一、中国百货行业SWOT分析
二、中国百货行业市场升级
第二节 2012-2016年中国百货行业并购重组的障碍分析
一、资金障碍
二、人力资源障碍
三、企业管理障碍
四、经营风险障碍
第三节 2012-2016年中国百货行业并购战略思考
一、选择最有利的融资方式
二、改善经营机制,努力实现借入资金变为自有资金的置换
三、充分考虑投资收益不低于银行存款利率
图表目录: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
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
图表:2012年中国GDP增长预测
图表:国内外知名机构对2012年中国GDP增速预测
图表:„„
特别说明:中国报告网所发行报告书中的信息和数据部分会随时间变化补充更新,报告发行年份对报告质量不会有任何影响,并有助于降低企事业单位投资风险。
【出品单位】:
第五篇:中国LED照明行业市场格局研究报告
中国LED照明市场格局研究报告(摘要)
作者:照明快车研究中心
从全球布局上看,半导体照明产业已形成以美国、亚洲、欧洲三大区域为主导的三足鼎立的产业分布与竞争格局。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美国、日本、韩国、欧洲各主要厂商纷纷扩产,加快抢占市场份额。
中国led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其中led照明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国led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包括led外延片的生产、led芯片的制备、led芯片的封装以及led产品应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LED产业的利润分配来看,外资鲸吞70%利润,剩余的30%利润中,20%被芯片封装企业拿到了,只余下10%留给了终端应用环节。
本研究报告主要从LED芯片厂商、封装厂商、应用厂商、设备厂商几个方面做分析(本文仅为研究报告摘要,具体详细数据和资料请登录照明快车网()查询)。
一、LED芯片厂商
LED照明芯片作为上游产业核心链条,技术的发展将直接带动照明市场格局的变化,目前全球LED芯片市场格式分为三大阵营:
第一阵营:日本、欧美为代表厂商。全球五大LED巨头日亚化学、Cree、Osram、Philips LumiLeds、丰田合成为代表。美国的SemiLEDs’HPLEDs、日本的东芝、松下和夏普在这阵营中也有一席之地,韩国的三星、SSC、LG也在快速崛起。这个阵营技术一流,专利丰厚,在超高亮度LED领域耕耘多年,目标市场是通用照明以及汽车照明。日韩企业会少量兼顾消费类电子产品背光用LED,欧美企业则对消费类电子产品背光用LED没有多大兴趣。第二阵营:韩国和中国台湾为代表的厂家。韩国Epivalley、台湾晶元光电、光磊、广镓光电、璨圆、鼎元、泰谷光电、新世纪等为代表。这个阵营的厂家拥有消费类电子完整产业链,关注消费类电子产品背光用LED,其技术与欧日美企业有差距,尤其是通用照明领域,目前正在享受高速成长期。
第三阵营:中国大陆为代表的厂家。中国大陆厂家规模小,数量分散,主要从事四元黄绿光LED生产,主要用于户外景观、装饰或广告。
国内分布格局:2009年中国LED芯片行业的总产值为20多亿元人民币,15个省/直辖市都有企业进入LED芯片行业,广东、福建企业数量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广东有10个占16.1%,福建有8个占12.9%。广东、福建、上海、河北、江苏、江西、辽宁7个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所在的省/直辖市LED芯片企业合计41个,约占LED芯片企业总数的2/3。山东、湖北、浙江LED芯片企业数量也都在4个以上。
国内LED外延生长和芯片制造的主要企业有厦门三安、大连路美、杭州士兰明芯、上海蓝光、上海蓝宝、山东华光、江西晶能光电、河北同辉、沈阳方大、厦门乾照、江西联创、南昌欣磊、上海大晨、上海宇体、深圳世纪晶源、深圳奥伦德、扬州华夏集成、廊坊清芯、甘肃新 天电、武汉迪源、西安中为、广州普光、东莞福地,以及“外资血统”企业如武汉华灿、厦门晶宇、厦门明达和晋江晶蓝等。其中,三安主攻LED背光市场,士兰微主攻LED户外显示屏市场,迪源和蓝宝主攻大功率高亮度照明市场,华灿主攻室内照明市场,蓝光也以小功率LED照明市场为主。
二、LED封装厂商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进入led产业较晚,led企业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与欧、美、日企业有一定差距,因而多专注于产业链的某个环节、走专业化道路。随着,中国大陆和台
湾地区企业在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目前在封装领域,发光效率、显色指数等主要指标方面国内外已不存在明显差距。
台湾在外延片及芯片产能上全球最大,Led封装产量全球第一,产值全球第二,以光磊、晶电、光宝、亿光、佰鸿、宏齐、东贝等为代表。
国内led封装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为500家~600家,具有一定规模,销售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约100家,初步形成了GaN基LED外延片生产、LED芯片制备、LED封装和应用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相应的研究体系,以三安光电、杭州士兰明芯、山东华光、佛山国星光电、厦门华联、江苏稳润、广州鸿利、上海三思、深圳联创健和、北京世纪澄通等为代表。
此外,普通led照明市场已处于低价低层次的竞争态势;在中高端市场,高质量照明led和贴片式led的产业化关键生产技术仍只被少数大型企业掌握,行业进入门槛仍然较高。近年来,基于劳动力和市场等因素,全球led产业不断向中国大陆转移,台湾亿光、佰鸿及国外行业龙头开始在大陆设厂,预计未来5-10年内,珠三角、长三角、福建等地区会成为世界led封装中心。
三、LED应用产品企业
国际led企业厂商包括:欧司朗(osram)、ge照明(gelighting)、飞利浦(philips)、库柏照明(cooper)、索恩照明(thorn)等。
国内生产企业包括:勤上光电、TCL照明、史福特、真明丽、国星光电、富士康、佰鸿工业、宁波燎原、德士达光电、中微光电子、上海亚明、通士达、大连路明、中企实业、品能光电、邦贝尔、良业照明、晶日照明、德豪润达、雷曼光电、斯派史光电、浙江名芯等上千家企业。
四、LED设备厂商
MOCVD是LED外延芯片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设备,目前,世界范围内能够生产这一设备的企业也不过3到5家,主要包括德国爱思强(Aixtron,70%国际市场占有率)、美国维易科(Veeco,20%国际市场占有率)、日本大洋日酸(Sanso,7%国际市场占有率,主要在本国销售)。
国内LED厂家所需的设备必须进口,而此类设备每台约需1500万元,购置成本约占整个LED生产线成本的2/3。我国掀起一股LED投资热,疯狂采购MOCVD机,2010年单在发改委登记备案的就有近700台,有些厂家不等发改委的补贴而直接购买。
有消息称,昭信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研发LED外延芯片核心设备MOCVD已推向市场。
五、LED上市公司
Led主要上市企业包括:600203福日电子、600363联创光电、600460士兰微、600584长电科技、600703ST三安、000055方大A、000725京东方A、002005德豪润达、002449国星光电
涉足LED行业的上市公司包括:600622嘉宝集团、600133东湖高新、600100同方股份、600651飞乐音响、600360华微电子、600608上海科技、600854春兰股份、600336澳柯玛、600199金牛实业、000968煤气化
综上,我国led行业年产值上亿企业已超140家,其中大陆led从业人员超过80万,预计2010-2012年新增人才需求达60万,研究机构 20多家,企业4000多家;其中上游企业50余家(完整统计62家),封装企业1000余家,下游应用企业3000余家,70%集中于下游产业。中国led照明产业已经形成珠三角、长三角、北方地区、江西及福建地区四大半导体照明产业聚集区域,上海、大连、南昌、厦门、深圳、扬州和石家庄七大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