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如何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
浅论如何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这个界定,全面概括了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的本质和特点:一是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二是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三是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四是党执政的活动领域包括治党治国治军;五是党执政的根本任务是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通过本章节的自主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一,执政总是以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为前提的。没有获得执政地位的政党,中心任务是夺取政权;掌握了国家政权,主要任务是如何巩固政权、如何运用政权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在不执政的情况下,政党把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目的是为了对抗统治者的统治;在执政的情况下,是运用所掌握的公共权力,把所代表的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设法把社会中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和群众的利益整合起来。西方政党比较早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采取了许多相应的措施;而共产党在相当长的时期,仍然扮演着革命者的角色,没有实现向建设者的角色转变,连续不断地发动群众运动,搞乱了自己,影响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定位问题至关重要。掌握了国家政权的政党不是政府,不是国家权力机关,要处理好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遵守国家权力运作的基本规则,依法执政;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政党最容易受到权力的侵蚀,能否防腐拒变、抵御风险,已经成为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第二,执政总是以遵循政党执政规律为基础的。纵观政党政治的特点和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政党的性质不同,作为执政党都要遵循某些共同的规律。一是民心向背律。
这是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尽管共产党与西方政党的性质不同,但是其执政的基础都离不开人民大众。西方理论一般用“主权在民”的提法,我们的提法是“执政为民”。可以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最重要最根本的执政规律。二是法定程序律。执政活动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正当的程序才能产生合法效力,规范化的政治过程才能产生公众接受的结果。执政党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施政,这是执政活动获得公信力的前提,也是获得长期社会支持和群众拥护的重要条件。西方国家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施政程序比较规范,运行比较稳定,并已形成制度;我们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但可以借鉴其中有益的、合理的东西。可以说,依宪执政、依法施政也是共产党不可或缺的执政规律。三是能力适应律。一个政党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取决于政党的执政能力和形象。其执政能力要能够适应外部复杂环境的挑战,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主要体现在内政外交等政策和决策是否正确,能否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能否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保持社会稳定;其执政形象既体现在政绩上,也体现在党员和党的干部,特别是在政府中任职的党员的工作作风、道德水准、人格魅力上。可以说,执政能力建设、执政理论创新同样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三,执政总是以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为内容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不断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这也是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主要内容:一是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经济综合评价体系;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泛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要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谋求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四是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高度重视和落实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更新管理经验,创新管理方式,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格局;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维护社会稳定。五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要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要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要增强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和扩大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要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国防安全。
总之,“党的执政能力”具有三个方面的根本涵义:一是必须执政,这是前提;二是必须遵循执政规律,这是基础;三是必须领导管理国家事务,这是内容。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它和能力建设一起成为执政党建设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党自身发展、完善、提高的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要求。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第一,加强先进性建设是由我们党的价值取向决定的。我们的价值取向概括地说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惟一宗旨,党除了人民的利益而外,没有别的目的。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才体现了我们党真正的价值,同时也是我们党自身生存、巩固和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执政为民,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核心内容,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的时代课题。我们党要团结和带领全体人民,更广泛更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就必须适应人民的要求,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已任,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由时代和党面临的新任务决定的。我们党加强先进性建设是科学地分析时代和我们党肩负的任务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局势继续处在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局部战争和冲突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活动对世界人民的威胁有增无减;世界各种力量进一步分化组合,围绕多极还是单极的的斗争十分激烈,经济便于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西方敌对势力仍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境内外敌对热力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对我国进行渗透的活动没有停止。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艰巨繁重,多种社会矛盾凸现,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着种种考验。能不能偷窃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能不能维护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不能科学把握我国改革发展的进程,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我们党能不能保持先进性的严峻考验。
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由我们党员队伍的现状决定的。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总的说,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好的、有战斗力的,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也要清醒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党员队伍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新党员、青年党员增加,老党员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的考验,对党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党员队伍中还存在着与党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有的甚至存在信仰“危机”;二是有些党员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极少数党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争名夺利,有的甚至跌入腐败的泥坑;三是有些党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不讲党性、不讲原则,热衷于讲交情、拉关系;四是有的党员对国家发展大势看不清,对一些现实问题认识模糊,精神不振等。这些问题,妨碍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因此,加强先进性建设,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是新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总之,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这是党的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伟大创造。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面前,只有密切联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来进行党的建设,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
第二篇: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我们党所取得的执政党建设经验高度概括为“六个坚持”,即: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60年执政的丰富实践,使我们党对加强自身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确立思想建党原则,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是由我们的国情、党情决定的。只有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提高我们这个拥有370多万个基层组织和7500多万党员的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这个总体布局中,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它在党的建设中居于首位,党的思想建设为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也就是说都离不开思想理论建设。
党的建设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我们党60年建设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的一条基本原则。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核心是紧密结合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实践开展党的建设,通过卓有成效的党的建设来保证正确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当前,我们必须把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为我们党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证。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总结60 年执政党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政权,特别是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给我们带来深刻警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便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不注重研究和提高自身执政素质,加强先进性建设,也会失去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丧失执政地位。只有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才能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建设的不变主题。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工作的衡量标准,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才能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教条主义、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只会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衰朽。一个拥有7500多万党员的大党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不断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世情、国情、党情已经并正在不断发生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层出不穷,我们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坚持党要管党原则和从严治党方针,是我们党迎接新的挑战和考验的紧迫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合法的长期的执政党,肩负着领导国家政治和社会管理的繁重任务。党的基本路线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搞得更好更快,国家要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状况、战斗能力和领导水平。因此,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这六条基本经验,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包含着我们党在执政党建设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凝聚了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些基本经验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又为党的建设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南。
第三篇: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第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第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切实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个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必须更好地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就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我们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与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坚持民主法制.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 D 坚持科学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党员的义务包括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党员的权利包括
1.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
2.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3.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4.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的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
5.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6.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
7.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8.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
第四篇:试述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要性。
一、试述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要性。答: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要性
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推翻旧制度、夺取政权之后,其自身变成了执政党,其地位和面临的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新的地位、新的角色、新的任务都给执政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执政党要在新的形势下经 受住执政的考验,就必须加强执政条件下的自身建设。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执政党的建设比没有执政的政党要复杂得多、艰难得多,这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执政以后特别是长期执政后都会遇到的问题。
1、执政党所处的环境与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历史地看,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执政前的生存环境都相当恶劣。党处于非法地位,党的领袖乃至普通党员随时随地都有被捕甚至杀头的危险。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加入党的队伍中来,就意味着准备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牺牲生命,没有人会为了升官发财或贪图享受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广大党员和干部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支持和力量,才能生存和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所采取的行动,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衷心拥护。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党可以调动的资源十分有限,从高级干部到普通党员,都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党成了执政党,掌握了政权,有了调动全国人、财、物等资源的权力,而且权力之大、可调动资源之多,都是未执政前无法想象的。大批党员担任了从中央到地方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领导职务,手中都掌握了这样那样的权力,党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容易使一些党员产生居功自傲、贪图享乐的情绪和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甚至滋生腐败,造成党的思想不纯和作风败坏。这时,一些投机分子也会千方百计地混进党内来,以图借党员的名义谋取升官发财的机会,造成党的组织不纯。同时,各种敌对势力也会从战场上的公开较量转而更多地采取内部瓦解、和平演变等办法来对付执政的共产党。这样,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清除党内的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巩固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成了迫切的问题。总之,党的地位的变化、党员地位的变化,对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执政党的角色与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执政前与执政后,党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执政前,它是以在野的身份从事活动的。而且在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时期,它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法的反对党,而是非法的革命党。在当权者眼里,它们是“叛乱分子”、“赤匪”。由于没有合法的身份,革命者只能用密谋的手段或者公开的武装暴动和武装割据为夺取政权而斗争。在这一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就是夺取政权,就是动员“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打倒本国的反动派、建立人民政权而奋斗。掌握政权之后,党成了领导者、执政者。党的中心任务也由夺取政权转变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这样,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长期积累的群众性阶级斗争的经验,就不再适用或者不完全适用于新的情况了。执政党,从它的领袖、高级干部到普通党员,都必须把自己熟悉的革命战争的规律放到一边,去认识和掌握社会建设的规律,学会经营和管理,学会做经济工作、文化工作,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并造就一支精通业务和善于管理的宏大的干部队伍,以担负起领导和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总之,执政后,党的角色与根本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能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也是党所面临的重大考验。
3、党的思维方式与领导方式面临转型与创新的巨大压力
执政党执政前后所处环境与地位的变化、自身角色与根本任务的变化,这些都要求党必须适时地转换思维方式与领导方式,以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形势,解决新的任务,迎接新的挑战。如果再用革命和战争年代形成的观念、理论和思维方法去处理建设时期的新问题,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走这样那样的弯路。这就给执政党提出了根据建设实践进行大胆创新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藻生机的源泉。只有进行思维方式的创新,才能有理论的创新、体制的创新及其他方面的创新。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它必须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此,党的领导方式也面临着转型与创新的巨大压力。过去的领导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建设时期社会建设的要求。建设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必须适应新的情况,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只有这样,党的领导才能落到实处,执政党才是一个善于领导和善于执政的党。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都是经受住艰苦的革命和战争岁月考验的优秀的革命政党。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它有没有能力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成为一个优秀的执政党,这是执政本身给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带来的一个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党就能永葆生机与活力,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党就会丧失政权,甚至彻底垮掉。
4、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对加强自身建设必要性认识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尤其是那些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才获取政权的党,由于深知政权的来之不易,它们在最初掌握政权之时,大多对建设时期党可能面临的诸如官僚腐败现象的滋生与执政方式的转变等方面的挑战,都有相对比较清醒的认识。例如,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后,列宁曾反复谈到官僚主义在苏维埃政权下复活的问题,并且一次比一次尖锐。①正因为如此,列宁非常重视反对官僚主义的问题,直至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官僚主义对苏维埃政权的致命危害,念念不忘探索克服官僚主义的办法和途径。对于执政党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转变,列宁指出,工作重心由革命向建设的转移,要求苏维埃政权的代表相应地改变领导人的职能。很自然,在说服大多数人民去夺取政权和镇压剥削者反抗的任务提到首位时,在领导人中间被提到最重要地位的也主要是对群众进行宣传的鼓动家;相反,对产品的生产进行计算和监督的任务,把做实际工作的领导人和组织者提到了最重要的地位。根据这一情况,如果领导人不能适应新条件和新任务,就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的重新评价,适当的调动。我们现在经常看到,职业的鼓动家和宣传家或适合做宣传鼓动工作的人不得不担负起组织任务,他们必然处处感到自己不大适合于解决这些任务,必然感到工人农民的失望和不满。①列宁向全党提出了重新学习的要求。②他清楚地认识到,布尔什维克党必须用另一种方式进行更加艰苦的社会建设,而不可能再用高举红旗前进的方式、用高喊“乌拉”的方式达到目的了。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政权前夕也认识到了未来建设时期党可能面临的这两大挑战。还在建设国前夕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 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③他又说,“严重的经济建 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 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④。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际召开的中共八大上,邓小平更进一步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⑤毛泽东在会上也进一步指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⑥其他大多数国家的执政党在掌权之初也都有类似的认识。
但是,历史表明,后来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成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其一,过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以党代政、党政不分,这本身就不利于执政党的建设;其二,过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本身就是滋生官僚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的温床;其三,随着政权的巩固,一些党员干部的危机意识开始消退,安于现状、贪图享乐的心理开始增长,成为改革与创新的阻碍力量;其四,革命和战争年代形 成的思维惯性一时难以消除,成为建设时期改革的一种无形的阻力;等等。于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对于自身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开始越来越淡漠了。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出现了曲折。进入改革时期,各国在反思传统管理体制的同时,也开始反思执政党本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改革的种种探索。像在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一些国家如匈牙利等的执政党建设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这是需要加以肯定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执政的党一朝垮台,给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敲响了警钟: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它直接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邓小平指出,“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①此后江泽民同志更是反复强调“九十年代以来,一些执政几十年的政党先后下台,有的已经衰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党的内部出了问题。认真分析这些政党的兴衰,加以借鉴,对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很有意义。” “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干部。”②他还要求全党同志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以及政党“兴亡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并从中吸取教训。③在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已达60多年的今天,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对此,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对党的最根本的考验。要经受住这个最根本的考验,关键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创新型的政党才能永藻先进性”④。
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和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 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为此,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党的建设的重要标准。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①
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分析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齐心协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而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首先改善党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为此,“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②。
(1)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就会失去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马克思主义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社会主义的事业同样会因为思想与实际相脱离而遭遇挫折。这就要求 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必须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统一的,不坚持就谈不上发展,不发展也不能更好地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同现实情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都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的典范。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应随之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作为一个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永葆生机和活力,就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 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的态度,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 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先进性始终是以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为基础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其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由于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些工人群众的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但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始终坚持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必要前提,只有中国工人阶级的 先锋队才能代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并为之奋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同时,只有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得到充分体现。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否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主要看它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是否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否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简单地看其成员来自哪个阶级,更不能按其比例来论定党的性质。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 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走在时代前列。
保持党的先进性,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同时,还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不坚持阶级基础,便无以立党,而没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党就会失去强大的凝聚力。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除了传统的工人、农民、知识分 子,又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以便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首先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①为了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就需要:第一,从具体制度和操作程序上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 利,拓宽党内民主渠道,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保证党员对党 内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第二,建立有效机制,保证基层党员和下级组织的意见能及时上达;上级党组织应充分听取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以集思广益、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第三,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第四,各级党组织应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健全党委会决策程序。第五,进一步完善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坚决反对和防止个人和少数人独断专行,逐渐推行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以及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第六,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第七,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逐步扩大党的各级领导班子直接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
坚持民主集中制还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各种分散主义现象也随之抬头。在这种情况下,维护党的统一,维护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大政方针、法律制度和重要工作部署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是极其重要的。对此,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全党同志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 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①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党和国家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大。在新的形势下,培养出一大批讲政治、懂全局、善于治党治国的领导人才尤为重要。为此,首先要全面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选拔干部,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其次,这就要求进一步在全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风气,加快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广纳贤才、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机制,以增强执政能力和领导科学发展本领为重点,着眼于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断优化领导班子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最后,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加大年轻干部选拔的力度,这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要造就一批能够担当重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善于从政治上正确判断形势和把握大局、善于在复杂工作条件下开展工作的年轻领导干部,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为此,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积极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
1)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及其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其一,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不容动摇的,各级各类组织、部门,各单位都必须接受党的统一领导,绝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其二,党不是权力组织,不是行政组织,因而不能包办人大的工作,不能代替政府的工作,不能干涉司法公正,不能插手其他人民团体的活动。其三,党的领导是“总的领导”,即抓方向、抓战略、抓协调,在整个国家事务中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其四,党要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的领导。其五,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的党组和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在依法进行职责范围的工作中,必须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决定。
2)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职能作用。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政府是国家管理机关。政协和各人民团体也各自肩负自己的职责。它们能否正常地工作和行使职能,直接关系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运 转。切实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目的,就是不仅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而且还要求党能够保证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能够正常发挥其职能。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和探索的力度。
(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 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从严治党,必须全面贯彻于党的理论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切实体现到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中去。各级党组织和每个 党员都要严格按照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行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各级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始终注意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全体党员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不懈地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加强党的建设,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贯穿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各种风险的考验,只要中国共产 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就能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先锋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五篇:执政党建设概论
执政党建设概论
第一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简述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第2页。
党的十六大报告作了明确概括。“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表明: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处于大变革时期的政党。
(2)简述当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考验。第2—6页
一是执政党执政地位的考验。必须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必须提高党的整体素质。
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领导方式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提高党的拒腐防变能力问题;坚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问题。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
1、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
2、实现这个历史责任,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3、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判断党的性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第25—26
一是党的性质主要体现在党的理论纲领上。理论和纲领是一面公开的旗帜,人们主要以此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和水平;二是体现在党的实际行动上。主要看这个党在实际行动上究竟代表谁的利益,看它的纲领和路线是不是真正得到了贯彻执行。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强调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第38——41页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问题,指的是共产党为哪些人的利益服务,主要获得哪些人的拥护和支持的问题。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适应社会阶层构成新变化的客观需要;第三,这也是从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历史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第27—37
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两个先锋队具有历史必然性。二是两个先锋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实践中是统一的。三是两个先锋队的概括对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党要成为“二个先锋队”并不是要搞“全民党”。
第三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52——53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四,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离不开人民群众及其实践。
(2)领导干部怎样才能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第67——70
第一,要解决好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认识问题;第二,要解决好权力为谁服务的问题;第三,要解决好主人和“公仆”的关系问题;第四,要不断解决好善于领导的问题。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第91——94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第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由我们党的价值取向决定的;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由时代和党面临的新任务决定的;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由我们的党员队伍的现状决定的。
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要求:第一,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正确,并能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第二,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形成充满活力的制度机制和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第三,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什么是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第110页
党的执政能力是指执政者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本领。就共产党执政能力来说,就是指“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具体包括,执政和领导的关系;执政能力与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的关系;整体性与统一性的关系。
(2)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什么?第147——154页
一是关键是要做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两个毫不含糊”;二是反对教条主义;三是针对实践中的新问题要作出新的理论回答。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第113页。
指导思想的基本点是,要求我们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通过党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而体现和实现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
总体目标: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政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全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的执政党。
第五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简述中国共产党的于部标准和于部路线。第197—198页。
第一,我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所谓德,是指干部的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所谓才,是指干部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领导才能。第二,干部的德和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是要落实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第三,党的干部路线就是坚持任人唯贤。
(2)怎样看待干部的资历和能力?第210
干部的资历,是干部革命实践的纪录。干部资历的深浅,一般可以反映出他们工作经验的积累程度。在选拔干部时,在同等条件下适当考虑资历是必要的。但资历和能力不能画等号。因为干部的能力不完全是资历本身带来的,而是同他们主观努力的结果。因此,看干部不能单纯地看资历,主要看革命化的程度和文化、专业知识水平,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精神,看工作实绩。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正确理解和执行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 方针。第206—2111、正确理解和执行“四化”方针。干部队伍建设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每一项都有特定的含义,同时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系;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新的用人观点。在选人用人上,要出以公心,从党和国家全局、战略高度出发;要尊重知识、爱惜人才;要正确看待干部的资历和能力。;
3、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第六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当代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第242—245
第一,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实践党的基本纲领;第二,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文化业务知识;第三,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带头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第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
(2)简述反腐败的方针。第259—269
党的反腐败方针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具体包括:一是坚持治标和治本的统一;二是深化改革,拓宽预防和解决腐败的领域;三是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之中,从源头上遏制。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第250—253
(1)党内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环节,是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的切入点;(2)党风建设关系到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说到底是以人民群众的认同为基础的,群众对党的认识,大量的是通过党员干部的作风形象来作出判断;(3)党风建设关系到能否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党风与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一是党风受到党的政治路线的制约。二是党风建设对制定和贯彻党的政治路线的全过程都有重要影响;(4)党风建设关系到能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特别是群众基础。(5)党风建设可以推动全民族先进文化的发展。
第七单元
4.简答题(回答要点,不需论述)
(1)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第285—287
第一,从层次上看,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第二,从范围上看,有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等。
(2)制度建设与党的其他方面建设是什么样的关系?第287—289
第一,制度建设要以党的其它各项建设为前提和条件。制度建设必须依靠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和优良作风;第二,制度建设对党的其它各项建设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第三,制度建设的贯彻实施也离不开党的其它各项建设的配合和支持。
5.论述题(概述有关原理,联系实际)
试论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第285——291
党的制度建设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有机系统。第一,制度建设自身内容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从层次上看,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从范围上看,有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等。第二,制度建设和党的其它各项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制度建设要以党的其它各项建设为前提和条件。制度建设必须依靠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和优良作风;制度建设对党的其它各项建设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制度建设的贯彻实施也离不开党的其它各项建设的配合和支持。第三,要处理好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关系。既要反对“教育万能论”,又要反对“制度万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