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的执行者,不难
做好的执行者,不难
——读《做最好的执行者》有感
最近,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做最好的执行者》一书,书中浅显易懂的讲解和鲜活生动的案例,使我对执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从中获益匪浅,而我读后最深的感受就是做最好的执行者不容易,但做好的执行者并不难。
此话怎讲呢?因为要把事情做到最好,是很难的,它不仅取决于执行者个人的主观努力,还与种种客观因素密切相关,“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也不能少。而将事情做好,就不存在那么多问题了,关键在于主观因素。好的执行力主要来源于精神,来源于“三个心”。一是关心。其实大部分人的能力都相差不大,之所以执行力会出现那么大的差别,关键在于是否精心于自己手中的事情,而是否精心主要是看执行者是否关心他所从事的工作。书中所举的例子里的那些主人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有很强的责任意识,把组织的、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做,从而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把事情做到细致入微,精确到位。而很多时候执行的效果会不尽人意的一个至关重要原因就是,很多人一接到任务,首先第一个反应就是“好烦人,整天不是做这个就是做那个,真不想做”、“事情都成堆了,赶紧做完拉倒”等等之类,一有这样的想法,必然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马马虎虎,不是想着如何做好,而是想着如何应付;二是不会主动去思考,如何才能做到更好,结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只有时刻关心自己的工作,围绕“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去思考和琢磨,才能做出有价值的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执行力。
二是决心。执行有时是一个充满了困难和挑战的过程,要应付这样一个过程,决心必不可少。这种决心的表现就是有一种咬紧目标不放松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去对待自己从事的工作,尽最大限度激发自己的信心和斗志,才能在遭遇困难时,不畏缩、不放弃,迎难而上,积极争取,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都证明,这样一种决心正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源泉。退一万步说,如果我们在执行中把该做的都做了,该想的办法都想了,最后的结果即使仍不能完全令人满意,我们也可以无怨无悔无憾。
三是费心。“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大家都知道。而在执行中,我们可以把这句话演绎为“问题总是留给那些没有准备的人”。在很多情况下,执行之所以受阻,就是因为执行者在执行之前并没有下功夫做好功课,准备不足。所以费些心思进行日常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早做准备、多做准备,我们才能遇事不慌,从容应对。如果一味追求安逸,图省心、怕麻烦,结果往往是更大的麻烦。书中那些成功的执行者无一例外地在工作中做足了准备,即使是许多细节也不放过,虽然可能耗费了一些精力,但与最后取得的收益相比,这些付出都是是物超所值的。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准备做一名好的执行者,力争做一名最好的执行者。
第二篇:组织者和执行者
1、组织者是活动或工作的发起者,指导者。执行者是付出实际行动的实施者。
2、二者的关系是一般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3、组织是指有共同目标的人群的集合。由组织环境、组织目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作用把现有的人、财、物整合,从而以最优的形态完成或实现组织的目标。
4、组织的运行步骤:⑴建立组织目标⑵划分业务工作⑶提出组织结构的基本框架⑷确认职责和权限⑸设计组织的运作方式⑹决定人员配备⑺行程组织结构⑻调整组织结构
5、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是作指导者、做支持者。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总体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执行者的角色定位是一线执行者、结果缔造者。作用是操作作业的工作任务,直接负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6、好的组织的特点:⑴有明确的目标⑵拥有资源⑶保持一定的权责结构,这三点缺一不可,都是好组织必备的条件。
7、组织者应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聚资源。执行者应遵规则、重行动、出结果、按流程。
8、(1)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存在稳定的秩序,人员流动性小,权责结构清晰。
(2)专业化分工,分成若干岗位及与之相应的职责。
(3)对不同观念层次的协调。由于进行了专业化分工并且分成一定结构和层次,所以在同级上要协调相互关系、在上下级工作链上也要协调关系,从而形成立体的协调层次。
(4)拥有法定的领导权威。它的最高领导人的领导权是由法定的规章制度确定的,并强制要求所有成员服从。
(5)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体系,把很多的岗位分工、行为规范、奖惩措施、运营机制、产品范围、行动范围,都以明确的条文确定下来并公布给每个成员,要求他们去遵守。
(6)职位的可取代性。它的职位和职责要求都是脱离个人的,某个人离开,其他人可以在这个岗位继续工作。差的组织缺少一项就会影响组织的稳定性。
9、好的组织者应具备的素质
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个性修养、知识和技术素质、公关素质、创新能力、心理素质
10、好的执行者应具备的素质
对待工作的好心态、职业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创新的精神以及自身的文化修养。
第三篇:执行者
读《做最好的执行者》有感
执行力决定着企业的成长与未来,执行力决定着个人的发展与生存。近日公司安排我们学习、分享《做最好的执行者》一书,认真细读,感触良多,收益匪浅。无论在做什么事都要努力提高执行标准,按时、按量、按质不折不扣的去执行,多思考、多准备,执行不偏差、接受任务不走样,只有这样,才能“要想事后多省心,就得现在多费心”。在此,我就书中所得,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执行需要主动负责的态度,执行更需要不折不扣的精神。
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对事马马虎虎,不是想如何做好、做的更好,而是想如何省事、省心,应付完成,是做不好事情的。一旦形成了这种习惯,对事情不要求精益求精,对自己不严格要求,把被动的心态转化到日常的工作中,必然会形成敷衍了事、马虎应对的工作风格,对事情不第一时间去做,不及时回复,执行过程折扣了事,这是任何企业和领导都不想看到的执行态度。
二、要想事后多省心,就得执行时多费心。
一个出色的执行者,永远不会等到问题出现了才会想办法补救,而是在这之前早一点知道、早一点准备,多想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问题、解决办法。把问题都考虑在前面,才不会在执行中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临时补救或敷衍了事、停滞不前。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企业和个人的,良好的执行结果给企业带来快速的发展、给个人带来成长,同样是给了彼此一个丰厚的回报。
三、执行需要加强过程控制,强化结果。
工作执行很多时候不可能一步到位,要跟进、跟进、再跟进。有时一个任务的完成会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这主要是工作执行过程管控不严、跟进不到位所造成的。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每项工作都制定进度安排,明确到哪天需要完成什么工作,在什么时间会有阶段性或突破性的工作成果,同时要自己检查计划实施的进度,久而久之,执行力也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执行力需要团队协作、更需要团队精神。
好的执行文化就是不折不扣的按时、按量、按质的完成既定目标,在执行过程中个人、团队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协作达成目标,而不是相互推诿、推卸责任,只摇旗、不呐喊。大家都听过三个和尚喝水的故事:一个和尚自己做主主动去挑水喝;三个和尚却都希望对方去挑水结果都没水喝。这则寓言使我们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在完成一项任务时,缺乏团队协作的结果是导致失败。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在做工作时,需要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相互提醒,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
五、执行力与创新意识的近一步结合。
避免老套陈旧的行之方式,执行过程中事物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要把执行做好最好。仅仅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创新与执行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执行中遇到新困难、新的问题,就应该主动去思考、去改进设想,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和困难。在执行中思考,在创新、思考中执行。二者齐驱,将执行结果达到完美。
对待工作不找借口、时时刻刻体现出诚实、负责、敬业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遇到问题不退缩,遇到困难不放弃,有条件要完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作为营销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每一位成员都需要这种面对问题和困难的勇气与态度。不退缩、不放弃,执行不折不扣,不讲“差不多”“基本可以”,凡事尽心尽责,创造最佳的执行团队和做一个出色的执行者。
项兵
时间:2011年10月14日
第四篇:带着感情进站 做好群众工作就不难1
邵阳市新时期群众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
带着感情进站 做好群众工作就不难
洞口县司法局驻黄桥镇乔江村群众工作站站长 谢扬标
2010年12月20日
我叫谢扬标,今年46岁,1988年参加工作,是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直在乡镇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现任洞口县司法局黄桥司法所所长。自2009年9月我县在村一级建立群众工作站以来,我先后担任了黄桥镇永发村、乔江村群众工作站的工作队员和站长。按照县委提出用群众工作统揽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要求,我全力协助村支两委,扎实有效地开展群众工作,发展村级经济,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工作目标。现在就群众工作,我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感情真,同群众“亲”
去年9月至今年3月,我担任黄桥镇永发村群众工作站工作队员。半年时间里,我怀着浓厚的“百姓情结”,不管大小事,不分节假日,只要村里有事,一个电话,随叫随到,甚至连续几个礼拜都留宿在村民家,会同工作队员、协助村支两委积极有效地化解矛盾、兴办实事:
今年6月27日—29日,我用了三个晚上时间,经过多次协商,终于使该村9组21户村民群众就联合采沙一事达成了协议,使长达三年之久的上访事件得以平息;我还积极争取资金,改善村容村貌,新修通组公路3600多米,接通了永发至乔江的通村公路,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半年来,群众工作站协助村支两委,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6处,息访息诉案件5起21人次,调解成功率达100℅,使该村社会治安形式明显好转,民风
1民俗得以普遍提升。
正因为我真心对待群众,群众也喜欢找我拉家常,诉家情,对我的亲近感越来越强,村民们亲热地称我为“老弟”、或称我为“大哥”。我记得在我要离开永发村去乔江村工作站任站长的前夕,很多老百姓一再挽留我,有些村民眼里含着泪花,依依不舍。
二、服务勤,让群众“认”
作为群众工作站的一名队员,为了掌握社情民情,我坚持每月群众工作日期间下村入户,认真做到“村村走得勤、处处认得人、家家进得门”,与老百姓直接交流,努力化解各种矛盾。
2009年10月26日晚上10点,我因感冒正在永发村诊所输液,突然手机响了,有人来电,说马家岭要出大事了。我心里一惊,赶紧请求医生替我拔掉针头,可是医生说,“你是重感冒,这瓶药水刚输了一半,不能拔。”我顾不了那么多,自己拔掉针头,骑着摩托车赶到现场,看见新选小学校址马家岭旁站着30多人,十来个手持木棒和锄头的村民在相互谩骂,准备大动干戈。见此场景,我强打精神快步冲进人群,大声喊道,“任何人不得动手,谁先动手谁承担全部责任,有什么事情可以商量。”原来是永发村5组两村民在闹矛盾,村民谢述兴得知本村小学新址选择在自家地相邻的土地上,他就准备在此修建房屋,而同组村民谢池标的父亲坟地与此地相邻,谢池标几兄弟心存不满,极力阻拦谢述兴在此修建房屋,双方组织亲朋好友及社会青年30余人准备决斗。而谢池标虽然见我突然出现感到意外,但还是手持木棒向对方冲去,我使尽全身力气抱住谢池标,毫不畏惧地说,“请你们双方冷清下来,相信我这个站长一定能处理好这件事,如果你们这样冲动,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那将后悔莫及啊!”听我这么一说,双方激动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由于参与人员多,为了便于协调和处理,我劝说双方选出代表,一起到群众工作站去解决。一道道细语的劝说,一条条法律的解释,终于使这场一触即发的群体性械斗流血事件得到了及时化解。第二天清早,我拖着疲倦的身子再次来到双方当事人的家里,耐心细致的劝解,又组织双方来到马家岭,将争执的地盘进行了合理的划分,终于使他们握手言好,对我充满了感激之情,谢述兴年过八十的老父亲抚摸着我的头说,“谢站长啊,你拖着病体给我们两家化解了怨仇,这样熬着,我感到很痛心,我代表全家感谢你。群众工作站确实好,真是咱们老百姓的贴心站。”
三、处事公,令群众“服”
农村老百姓凡事讲究一个公字,只要你处事公开、公正、公平,熟人生人一个样,所有村民一视同仁,不徇情、不藏私,你在群众心中就会有威信,说话自然就有份量,才能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今年4月20日,乔江村石塘院落6个组的村民因拖欠2个月电费,供电所就拉闸断电,村民被迫晚上摸黑,白天不能抽水耕田,意见很大,准备第二天组织村民代表到县里上访,讨一个公道说法。当时我正在参加全县政法干警培训,得知情况后,我立即用电话向供电所求助,得知事情的起因是因为个别村民私自偷电且偷电度数较大,导致其余村民要平均承担所用电差额,因而每户要多缴纳20元电费,心里不满而造成集体欠缴。用电管理不当,供电所又停电停水,可能会引发群众集体性骚乱,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经过考虑后,我毫不犹豫地以我个人的名义作担保,向供电所承诺在培训结束后把电费及时补上,这样供电所才正常供电。由于乔江村的财务混乱,资金亏空,以致不能正常运转,其他村民又因为个别户偷电而不肯出电费,拖欠的电费无法收缴上来,怎么才能兑现自己的担保呢?我只好从我的工资中取出4600元垫付了电费。当村民知道情况后,他们感慨地说:“你担任乔江村群众工作站的站长,给我们带来了光明,真感谢你!”。事后,我深入石塘院落6个
组的村民家里,逐家逐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凭着我的真情和热情,公道和公正,终于感化了村民,少数偷电用户如实把欠缴的电费缴清了。通过规范用电制度,让村民心服口服,及时缴纳电费,杜绝了村民偷电、无故停电事件的发生,消除了村民间的相互猜疑,邻里和睦相处。
四、身子正,使群众“信”
注重自身形象和声誉,努力做一个干干净净的清白人。我在乔江村群众工作站工作时,身为村支部书记和村群工站站长,我全心投入、身体力行,用了21天的时间对全村39名党员和15个小组组长及40多户群众代表进行了走访,召开了5次群众代表会议,收集了36条群众反映非常强烈的意见和要求,掌握了全村的基本情况,由村民投票选出了村级临时班子,并推行村务公开,健全村级管理制度,增进了干群之间的信任,推动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正是因为我们把办公室搬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协助村支两委制订村规民约,做到账务公开,让群众民主理财,切实做好解民困、化民怨的工作,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满意,才使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控制,乔江村也成功摘掉了社会治安管理“黑点”和“问题村”的帽子。
通过做群众工作,让我真正明白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就会把你当亲人;只要能为群众付出一点,群众就会为你贡献一切;只要真心为了群众,做好群众工作就不难。在群众工作站这个新天地里,我会更加扎实工作,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为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各位领导!
第五篇:困难不难议论文
困难不难
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困难,就能够战胜困难,其实困难并不难。(开篇点题)
人生是一条我们所陌生的路,或许途中诱惑满目,或许路上险阻无数,困难重重,但我相信人生多彩斑斓,相信困难不难。(阐释论点)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不是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而成就一番大事业的!(过渡,引出下文)
唐代名僧鉴真立志要远渡重洋到日本去宣扬佛法,传播华夏优秀文化。最终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几经波折,终于漂洋过海抵达日本。他宣扬了华夏博大精深的文化,展现了华夏文明的魅力(段首应该把分论点写上,分论点之一:克服困难要有坚强的意志,但是只是一个论据,而没有论证)
世界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自幼父母双亡,在一节火车上打工,生活的贫困并没有让他向梦想挥别,反而更激起他创造的欲望,他不畏艰辛的研究,发明创造,1000次的失败不能说明什么,只能意味着1001次的成功,正是这种敢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精神成就了他发明大王的美誉,让他停留在受人尊敬的青史里,香飘万年。(就论据论事理,若再深一个层次论证说明只要坚持,困难就不难,面对困难,要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则更好!可是本段论据与前一段论据性质重复)贝多芬说过,“当命运向你示威时,你一定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引用名人名言属于道理论证)我国伟大的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为我国导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使我国成为最短时间研制成功原子弹的国家。可谁又在意过深夜灯火下那单薄的老人在埋头备案,谁又去想象过他经历了何其多的困难。(就事论事)当我们看到别人鲜花锦簇,名利双收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付出的艰辛,流过的汗水,因为斑斓人生的背后必定有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困难、认为困难不难的信念。(在原事例的基础上又加以论证较好)(分论点三:战胜困难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后的甘甜,胜利后的喜悦,可尼采说过“不经历地狱的磨练,怎会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引用名人名言,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只有经历困难,人生的大船才能飞扬起航。
人生是一条我们陌生的路途,前面也许是比来路更加困难的去处。为了我们的人生路途辉煌灿
烂,让我们不再徘徊,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战胜困难,坚信困难不难,去创造美好明天吧!
评论:文章文采飞扬,观点明确,论据翔实,整体结构完整,段内结构合理。虽有小疵,但瑕不掩瑜,相信以后通过该同学的努力,文章将会锦上
试一试也许就能行
人们总是畏惧那些看似庞大的“山头”,却从未想过它是那么的不堪一击,稍稍努力便能晃动,这就充分地说明,一切皆有可能,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正所谓试一试也许就能行。(提出论点)
著名主持人杨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宁可在尝试中失败,也不在保守中成功。”(道理论证)我们往往对那些艰难的任务,难做的事情畏缩,所以我们总是停留在原处。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了。一位叫马维尔的记者去采访林肯,他问道:“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们那个时期就已草就,可是他们都没拿起笔签署它。请问总统先生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下来,给您去成就英名? ”林肯回答道:“可能有这个意思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 看来幼年的经历在林肯心中打下了永久的烙印,(照应话题)他深谙“试一试也许就能行”的道理,鼓起勇气尝试了,奋斗了,也就获得了成功。(引用事实加以论证)看来,很多时候,敢不敢尝试,是区分伟人与常人的试金石。(在前面议论的基础上有更深一层议论,好!)
尝试需要我们的勇气与信心。(分论点二)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做常人不做的事情,不随波逐流,不盲从跟风,这需要很大的自信与勇气。假象容易欺骗我们,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母亲如果听信了父亲的话,那么也许“山头”永远就是不可战胜的“山头”。德国化学家维勒对墨西哥出产的一种铁矿石进行研究,断定这种铁矿中还有一种未被人发现的新元素,可惜的是,他想到这么多年未被人发现,想必十分困难,也就未深究下去,最后却被另一个化学家简单的解决了。(反面举出论据加以论证)可见,缺乏尝试的勇气,是阻碍我们创新、进步的最大顽石,所以,我们要勇于尝试,因为,“试了不一定赢,不试,一定输!” 不敢尝试的人生是可悲的。(分论点三)正如美国的查尔斯所说:不断前进,那么你在某件事上栽跟头可能是预料之中的事;但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任何坐着不动的人会被绊倒。伟大的尝试,即使失败了,也是壮美的。除非你停止尝试,否则就永远不会是失败者。(引用名人名言,进行道理论证)
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抛弃那些复杂的观念,大胆的,无所畏惧的去尝试,你也许就会成功。(引用名人名言继续重申自己的观点)
因为,试一试也许就能行。(结尾扣题)文章结构:
标题:试一试也许就能行
中心论点:做任何事,如果你连尝试都不敢,那你永远也不会成功。分论点一:敢不敢尝试,是区分伟人与常人的试金石,(用杨澜的话作为道理论证,用林肯的事作为事实论证)分论点二:尝试需要勇气与信心
(用了德国化学家威勒进行反面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分论点三:不敢尝试的人生是可悲的。(用了查尔斯的名言和鲁迅的名言进行论证)
结尾:因为,试一试也许就能行。(紧扣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