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工作的重要性
假期就目睹了家乡的各村的村委换届选取的种种~,种种伤害人民感情的恶劣的行为。就我国现有的干部制度而言,“村官”不是官,但在群众眼中,他们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村干部的~行为发生在群众身边,发生在社会生活相对贫困的人群中间,直接伤害群众的感情。如果对这些~行为打击查处不力,就会失信于民,损害社会主义大厦的根基。sO100
假期的学习我也在思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这是一个根基的问题。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84年的光辉历程,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将近57,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也已经26年了。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中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同时,历史和现实也充分证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合格的,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增强。
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使党的领导和执政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这种考验和挑战非同寻常,是历史性的考验,是时代的挑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问题,维护党的执政安全问题,非常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
我们党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严峻考验和挑战。一是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二是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三是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形势和面临的任务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但也必须看到,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十分艰巨。第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状况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第二,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第三,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面临新挑战。世界上一些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第四,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要求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党增强理论创新的能力,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执政、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从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来看。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整个世界处在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这些复杂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虽然不可阻挡,但在曲折中发展。美国正处在新一轮战略扩张的势头上,竭力谋求长期的世界霸权,推行单边主义,鼓吹“新干涉主义”,实施先发制人的战略。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而这个进程实际上由发达国家主导,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三是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对市尝人才、战略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四是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等方面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各种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无论是合作还是斗争,在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更加复杂多变。五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将长期存在,有时斗争会很激烈。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和审视世界,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国际局面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从党的自身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级组织是有战斗力的,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在许多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比如,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特别是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冲击。又比如,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乃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如何真正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这些都要求我们党不断增强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提高和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同时,基于大量事实和历史经验教训得到的科学认识:“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艰巨”。
第一,坚持反~斗争是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保证。首先,反~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那种把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同反对~对立起来,认为反对~会影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抓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就不能反对~的观点,是完全错误和极其有害的。其次,反~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贪污~现象是社会稳定、发展与进步的阻碍因素。只有坚决惩处贪污~,才能够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化解社会矛盾,消除可能引发的突发性事件,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与进步。
第二,坚持反~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如果我们党内和干部队伍中发生~,并且得不到有效的惩治,那就会脱离人民群众,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信任和支持,严重影响我们开拓前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坚持反~斗争是我们党同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殊死较量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反~斗争是在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图谋,千方百计地企图用它们的那一套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影响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背景下开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坚定不移地反~,也是与敌对势力的严重政治斗争。
之所以写这两点(为何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反腐工作的重要性)就是在想党的执政能力和反腐工作也应该在农村深入下去,在广大的农村的党员也应该加强自己的修养,真正地对得起自己的身份和人民的信任。
第二篇: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工作的重要性
同时,基于大量事实和历史经验教训得到的科学认识:“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越艰巨”。
第一,坚持反~斗争是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保证。首先,反~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那种把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同反对~对立起来,认为反对~会影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抓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就不能反对~的观点,是完全错误和极其有害的。其次,反~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贪污~现象是社会稳定、发展与进步的阻碍因素。只有坚决惩处贪污~,才能够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化解社会矛盾,消除可能引发的突发性事件,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与进步。
第二,坚持反~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如果我们党内和干部队伍中发生~,并且得不到有效的惩治,那就会脱离人民群众,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信任和支持,严重影响我们开拓前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坚持反~斗争是我们党同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殊死较量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反~斗争是在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图谋,千方百计地企图用它们的那一套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影响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背景下开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坚定不移地反~,也是与敌对势力的严重政治斗争。
之所以写这两点(为何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反腐工作的重要性)就是在想党的执政能力和反腐工作也应该在农村深入下去,在广大的农村的党员也应该加强自己的修养,真正地对得起自己的身份和人民的信任。
第三篇:和谐社会党执政能力建设论文
摘要:治理国家是复杂艰巨的任务,关键在于执政党自身能力的建设。执政党建设是一个趋于完善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涉及前人的、老生常谈的、普遍一般的道理,更加依赖于自身不断获得的对自身、对世界的新认识,最终达到自强、富足、智慧、博大的至高境界。
关键词:转型期;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处于改革攻坚和经济接轨阶段,我们的执政党处在意气风发、并不断自我否定、反省、日趋成熟的时期。本文力图对我国执政能力建设尝试初步探讨。
一、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总结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经验,深入分析研究党执政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在复杂环境中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问题,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为民水平。
首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正确应对挑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党应对经济上的挑战,而且必须具备抵抗政治、文化、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反侵略能力,真正起到典范、领袖作用。
其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妥善处理利益格局调整中宏观微观各方面利益关系、增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始终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执政为民、增强人民对党的向心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最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增强全党拒腐防变能力、坚持立党为公、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迫切需要。我们党必须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高度严肃地对待权利运用和权利监督问题,认清所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
二、当前形式下执政党须具备的能力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表明我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我党驾驭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等五个方面的能力的工作可融入到以下层面。
(一)遵循明治原则、时刻明确任务、采取明智方法,实现民治、法治、理治,树立开明仁德威严的“大家长”风范
依照明治原则。“明”是透明,“治”是治理。执政党的职责、工作做到党自身和群众都清楚,党的职能范围、工作程序、效率成果等等各个环节透明,做到党内监督、党外监督、民众监督都落到实处,不给形式主义留空子。
时刻明确任务,是要执政党头脑清晰,时刻清楚自己是什么,该做什么,该怎样做,该做到怎样为止,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采取明智方法,既要灵巧机动,又要实心实意、实打实干。“虚浮”这个物质文明的衍生品必须剔除,不可任其蒙蔽眼睛、恣意生长,须知任何虚的都不长久,任何浮的都站立不住,克服投机取巧,克服所谓浮夸捷径。
民治,即“民”的治理。要做到使人民群众树立其坚定的信仰、勤奋淳朴的民风、文明优秀的道德素质。
法治,即依法治国。“法”不是苛刻的严刑律条,而是以人为本、合情合理,符合公众、社会道德常情要求的随时代变迁而不断修补完善的通过约束少数来为大众服务的有效的强制工具。
理治,即以理治国。“理”不是简单的道理,它要党对社会运行、历史发展的法理、规律有清晰的认识、准确的把握,能实事求是地制定、实施政策、方针、路线,以合理的定位、科学的手段、得力的做法达到民信、民服、民主,实现全民积极参与、全民治国为国。
(二)富国、富民、强兵,对外树立开拓、强大、和平的“大智慧”风范
“富国”即使国家富裕。经济实力的稳定发展、科技创新的层出不穷、资源环境的合理优化、外交往来的独立平等等等。
“富民”即使人民富裕。“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人民群众物质富裕,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素质。
“强兵”即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不仅要拥有不断进步的现代武器和领先技术,而且要加大尖端人才投入。中国壮大军事力量,出发点是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勇于肩负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使命,不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危害其他国家利益的“假和平”。
(三)海纳百川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把我们党放在世界政党的参照系里加以比较和审视,借鉴国外其他政党执政和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可以使我党更全面地认识自身,在对比中看到优长,弥补不足,大大有利于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三、当前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党风党纪面临的挑战
当前,党内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党组织上。制度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问题再度摆到面前,一些问题的消极后果不可低估,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会继续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动摇我党执政根基。
(二)全面改革中面临的困难
我党精确地把握住了社会转型这个大局,当前大刀阔斧的改革固然对党的能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全面实践和强化的机会,但机会多,挑战也多。
1、经济建设的负面效应。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国企现状不乐观,国企民企创新能力不强,进出口贸易壁垒有待打破,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城市虚假繁荣等问题。看似简单老生常谈的问题,却是难以根除的顽疾,经济建设是强国之本,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首抓的问题。怎样搞好经济建设,怎样协调经济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是对当前执政党能力建设的最严峻考验。
2、农业改革中的问题。我国地大物博,农村更是资源丰富,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农民才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强的革命力量、最朴实忠诚的信念,党的工作是否有成效首先得看农民们的生活状况是否好转。当前党把农村建设提到了更高的高度,见证了我党的日趋成熟,体现出我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和实干魄力。首先,中央特别强调农村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农改中,农村现代化有了很大发展,农民获得许多切实利益,但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交通不便、教育落后、娱乐设施缺乏、信息不畅等等大大阻碍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视野。其次,怎样完善农村监督机制也是重中之重。调动农民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仅对党的工作起到有效督促作用,而且能增多党群沟通、加快农改步伐。再次,贫富差距拉大,农村劳动力、土地流失严重的局面必须扭转。我国人口多,国情复杂,农产品经济收益相对微薄。那些在家没有致富机会和技能的农民,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导致劳动力剩余,他们宁愿涌进城市打工挣钱。这样,土地流失随之而来,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另外,城市扩建、企业用地、住房建设、滥伐林木等也是造成土地流失的一个方面。最后,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受教育程度有待加深、科学种田意识的深入不容忽视。经济水平的限制、客观条件的缺乏等等致使很大一部分农民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育,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使部分农民满足于温饱或小康现状,科学种田意识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
3、政治体制改革中的负面效应。建国以来,通过经济改革我们在很短时间内告别了温饱阶段大步迈向小康年代,成就卓著,政治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缓慢,而国家在这方面所做种种努力都是步履维艰。我国目前的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深入、攻坚阶段,作为领导者群体里新鲜血液、改革中革命因素的新任领导干部如何做好具体工作来树立领导在群众中的新形象、怎样将改革真正取得成效会是一定时期内的严峻考验。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做法
我党应按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加强自身建设。党的建设总目标是党的性质的反映,规定着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党建中思想建设是基础,法制建设是保证,体制构建是关键。
不断提高党的思想认识水平。必须在思想建设上做好以下方面:加强道德品质修养以防微杜渐;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质修养,自觉纯洁社交圈和生活圈;增强公仆意识和宗旨意识,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保我党生命力和先进性。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国家机器正常、稳定运行的必要保证。目前我国法制体系很多方面存在纰漏,时代迅速发展等客观条件的一系列变化都要求有法律的步伐及时跟进,而达到逐步的补充和完善。
精简干部队伍、强化检查监督体系。必须改革我国行政部门用人制度中存在的弊端,突出解决当前行政效率偏低、成本过高等问题,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使全社会进入一个经济、政治、社会和谐相处的良性运行阶段。
总之,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来自腐败,反腐倡廉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源头根治腐败,使我党执政能力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才大有希望,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宗洪.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4.2、陈士杰,陈策,严鸿华等.党建新探——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3、邵正平.基层党务实用手册——党务通[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4、吴养民.防线[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5、刘宗洪.按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加强执政党建设[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5(1).6、李宏民.当前职务犯罪呈现十大特点[N].检察日报,2007-03-28.
第四篇:论法制建设与清廉反腐的重要性
论法制建设与清廉反腐的重要性
201208318118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月21日在北京开幕。习近平22日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强调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同时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工作作风。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腐败现象尤为突出。[1]为中国的反腐倡廉的建设洒下浓重一笔。习总书记曾说过“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进一步表明我们党将反腐倡廉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建设工作,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关键词】反腐倡廉 廉政建设 法制建设
腐败是早已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祸患,从古至今,不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哪个地区,腐败的存在都必然严重破坏社会体制的正常运转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部署。侵蚀着原本和谐、安定的法制社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因此,在此有必要谈谈法制建设与倡廉反腐的重要性。
一、腐败产生的根源
腐败是一个腐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产物,存在于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国家。它的出现,破坏了民众信念、社会公平、国家体制,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并导致人类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1、思想腐败,从古至今,追根到底是因为人类的自私和贪念。拜金主义、官僚主义等消极的思想,膨胀了人的贪念和欲望,导致人们在一切可能情况下将他人之物占为己有。正如马克思所说,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并指导人类的行为。正确的意识指引人们走向康庄大道,错误的意识导致人们腐败堕落。
2、国家制度的落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制度的改革却非一早一夕即可完成。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国家法律制度的滞后。制度的不完善难免出现法制真空和漏洞。从而产生腐败。
3、历史原因。悠久历史,虽然留给我们灿烂的中华五千年文化,却也留下了几个世纪难以消除的封建残余思想,而这些陈旧腐朽的思想成为新时期腐败产生的历史根源。官僚主义,钱权交易等潜规则依旧存在。
4、社会根源。人类是一个社会群体。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与周边的人或事物相互联 1
系、相互影响。而在中国这种自古以来以人关系、走后门等来提高自己的社会。极大的推动腐败的滋生。
二、当前我国腐败的现状
1.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并存,群体腐败呈上升趋势
群体腐败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其行为是以集体名义做出的。这不仅使群体腐败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同时也是群体腐败与其他腐败行为的主要区别。近年来基本都是窝案、大案、串案腐败案件往往是
[2]“拔出萝卜带出泥”。出现的腐败大案,很多是以群体腐败形式出现的。而在今年的反腐斗争中,从中央到地方,持续掀起反腐风暴,而反腐的速度更是前所未有。列如中共东莞市委常委梁国英,在落马带走调查前两天,《东莞日报》还在报道梁国英在5月4日“视察工程进展情况”。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更是在带走的前一个小时,广州大学的师生们还正准备他的到来。2014年随着反腐力度加大,带来的是官员“落马”密度提升。据中国青年报记者统计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开信息,2014年1月至6月,中央纪委每月通报调查的官员人数依次为:47名、45名、62名、92名、529名、67名。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14年5月是一个中国官员的末日月。5月的“反腐风暴”力度强劲到约占总数的62.8%。连续的反腐倡廉行动,正是向公众传递着政府反腐的决心和信心。
2、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公开化和制度化
近年来,一些领域的腐败从台后走到台前,堂而皇之地公开进行,并被视为理所当然。最为典型的比如公款请客送礼、借考察学习名义游山玩水、利用公共权力获取部门利益和小集团利益等等,腐败的制度化表现为腐败已经习惯化和规范化,一些领域出现所谓“潜规则”,腐败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制度而存在,在中国“人情消费”、“走后台拉关系”的“特色”下,这种公开化和制度化实际上使腐败被赋予了社会合法性和制度合法性,以至于在某些领域和行业中,腐败的公开化和制度化已经达到无可遏制的地步,这种现象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成为社会不公的重要因素之一。
3、腐败渐渐向高层蔓延、涉及行业不断扩大
当前,腐败存在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的不良态势。一方面,腐败行为主体正在从基层向中高层领导干部蔓延,这几年来高官落马的新闻比比皆是。从县级干部到省级甚至中央级别的领导干部皆有双规的案件发生。当今腐败。一些普通干部,动辄贪污百万千万,数额巨大。林喆教授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腐败的“落势化”。这种现象的可怕之处在于,这是干部权力意识的腐败。这些干部把任何一点可以谋权利私的权力都当作自己非法敛财的手段。已经没有任何道德和良知的约束,把国家的法律和党的宗旨早早抛于脑后。
三、当前中国腐败问题造成和主要危害
1、腐败损害国家的经济发展
不少研究成果表明,腐败从多方面会损害经济发展,腐败水平提高会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大大降低。保罗·莫罗(Paolo Mauro)的回归分析显示出,腐败指数(从1到10)每低2.4,人均收入增长率就高4个百分点。腐败影响经济增长,其原因之一是导致投资水平降低,因为腐败使投资者估算的风险增大,原因之二在于腐败使教育方面的公共开支减少。腐败指数每低2.38(1个标准离差),政府的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就高0.5%左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研究表明:“腐败行为对任何实现现代化理想的努力都是十分有害的。腐败盛行造
[3]成了发展的强大障碍与限制。”权力腐败,政治权力不正当地介入经济领域,使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 2
机制受到扭曲。权力对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作用,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损害了市场经营环境,扰乱了经济秩序,必然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2、腐败影响社会的稳定
腐败破坏现有的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制体系,对社会资源和关系民事的事情,腐败必然导致形成权力体系的个人化、家庭化和小团体化。从而造成成行政效率低下,资源调配不合理,严重影响政府和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而贪污腐败更加导致了贫富悬殊,并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贫富悬殊几千年都是中国社会不稳定的祸根,是老百姓造反从而改朝换代的主要根源。贫富悬殊的加剧,增大社会风险系数,最终会破坏社会的健康发展,甚至会使社会陷入动荡和混乱之中。
四、反腐倡廉的法制建设
1、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体系机制
加强强制度建设,消除产生腐败的体制缝隙和漏洞,制度是关于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规范、规则和
[4]惯例的总和,它规定和塑造着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制度作为规范、规则和惯例的总和,是社会秩序的主要构成因素,有利于人或者组织获取一种共识信念,从而使得人或者组织的行为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邓小平非常强调制度的重要性,他认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
[5]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可以说,合法性政权和良好的制度安排所导致的有效的政府
[6]能力和经济绩效即制度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持久强大的根本保证。所以,建立一个完整的法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为将腐败影响经济发展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我们应当主动深入到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和部门,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消除可能产生腐败的体制缝隙和漏洞。完善反腐倡廉相关法律和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制度,加快廉政立法进程,研究制定反腐败方面的专门法律,修订和完善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制度。
2、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对腐败设立专项制度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监督是关键。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促进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不犯或少犯错误的重要保证,是有效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使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体制内监督与体制外监督紧密配合,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
[7]协调、相互补充的监督体系和网络,完善和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在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下,设立专门的制度,不仅是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也是我国现有法律漏洞的填补。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改革进行了新的部署和安排,提出简政放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权力上做“减法”,大幅压缩腐败的空间;使腐败扼杀在权力之下的同时,《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多项规定条列的出台。更加将权力制约在“笼子”里。然而紧接着具体细化的政策规定不断出台,使得权力的腐败更是扼杀在萌芽之中,无法发展。各级党政机关5年内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等。各部门出台更为具体的制度规定,如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进省以下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应于2015年之前公开所有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等。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等等。越来越多的专项制度犹如一个密不透风的网,势必将腐败消灭。
五、我国反腐倡廉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治倡廉就不是口号和希望,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并建立反腐败的专门机构,开展声势浩大的反腐败运动。194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把“肃清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治”作为党的一条重要政策。1960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农村开展“三反运动”的指示》,即反对贪污、反对官僚主义、反对铺张浪费。1989年9月,邓小平同志
[8]明确提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1993年8月,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重申要建设廉洁政治。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并提出要 “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2014年,随着习近平为领导的新任政治局常委领导下。全国上下卷起一阵阵“反腐风暴”,以至于创造了中央纪委反腐的七个“最”:一是5月查处529名官员,为半年来“最多”。随着“拔出萝卜带出泥”的“窝案”特点,这一数据还将提升;二是反腐无死角,苏荣、徐才厚为半年来“最大老虎”,贪腐不论官大小,贪腐必双规;三是湖南省通报485人,全国“最扎堆”,“衡阳破坏选举案”的曝光,湖南成为了反腐的重灾区。而官员扎堆的被抓反映了中国裙带式贪腐的特点;四是政协、人大、教育、能源领域成反腐“最重点区”;五是反腐打响“闪电战”,万庆良落马为“秒抓最快”纪录。出其不意,直捣黄龙,反腐速度前所未有;六是宋林为实名举报扳倒的“最高官”,实名举报更加实际,再一次证明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七是非工作时间通报“最出其不意”,比如申维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通报发布时间,为当晚20时55分。杜善学涉嫌违纪违法的通报为当天17
[9]时30分,仅相隔约1分钟后,中央纪委又通报了令政策涉嫌违法违纪。这个速度让群众大快人心。也坚信了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
六、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成就
我国自成立以来,历届领导集体都不遗余力地进行反腐,经过几代领导人的不断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反腐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以总书记领导下的十八大更是将中国反腐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性的台阶。
多年的反腐倡廉建设,我国的反腐理念得到了升华,科学的行为要以正确的理念为前提,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也同样离不开正确理念的指引。改革开放初时,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价值追求,后胡锦涛在执政初期提出,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
[10]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这说明该时期反腐倡廉的价值理念转向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之后胡锦涛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而今总书记又提出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将权力关进笼子里。这表明新时代的中国反腐倡廉的建设将有一个质的改变。
反腐倡廉理念的转变升华,对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党的作风和执政能力建设,要从关心和爱护国家干部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反腐倡廉建设;另一方面,反腐倡廉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要实现好社会公平公正。
七、总结和体会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等方面扎实推进,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尽快形成更加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通过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通过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中国人民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奋勇前进。在总书记为领导的政治局常委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必将又好又快的发展下去。,中国人民的各项权益必将得到更好的保障,中国法制建设将更加完善。反腐倡廉建设将铺向全国各地。中国必将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北京晨报2013年01月23日
[2] 《浅论反腐倡廉的法制建设》蒋娜(期刊论文类)
[3] [瑞典]冈纳·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147.[4] 熊光清.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前后30年之比较分析:制度变迁的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09,(4).[5]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6] 杨光斌.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中国政治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37.[7]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R].人民日报,2010-12-30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反腐倡廉历史进程回顾》 王征国教授(中央湖南省委讲师团)
[9] 《我国反腐倡廉现状研究》 《 人民论坛 》(2013年第20期)朱光兆
[10] 《 中国青年报 》(2014年07月02日 03 版)
第五篇:政协与党执政能力建设情况思考建议
人民政协的建立承担了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政治结构的历史使命,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奠定了合法性基础。
人民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一致赞同下,于建国前夕产生的。中国共产党在取得解放战争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以后,于1948年颁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
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必须召集一个包含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人物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选举代表这个共和国的联合政府,才能使我们的伟大的祖国脱离半殖民地的和半封建的命运,走上独立、自由、和平、统一和强盛的道路。”[i]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人士热烈响应了这一号召,并认真参与了相关的筹备工作。1949年9月21日至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人民政协正式成立了。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承担起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会议“按照新民主主义的原则,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北京,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采用了义勇军进行曲为现时的国歌,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公元,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ii]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次会议,包含了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表现了全国人民的空前大团结。”[iii]。
毛泽东又强调新政治协商会议:“这是一个共同的政治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政治基础,这也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政治基础。这个政治基础是如此巩固,以至于没有一个认真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民主人士提出任何不同的意见。大家认为只有这一条道路,才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正确的方向。”[iv]由此可见,人民政协的成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各族各界民主人士的认同,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光荣地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奠定了法律基础和政治基础。
二
执政基础是执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执政党的群众基础与阶级基础关系着执政党的生存与发展。人民政协的巩固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民政协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为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比如,协商讨论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稳定物价、对财政经济工作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和统一领导、关于调整工商业方案以及关于土地改革、惩治腐败、惩治反革命等发面的重大决策事项。在完成了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历史使命之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协商机构,继续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从我国实际出发,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我国实行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的基本架构。在整个架构之中,人民政协作为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首先是作为党的一项执政能力提出来的。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报告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多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