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研发言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实施情况的审议发言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安排,3月,在黄主任的带领下,分别深入部分镇乡、部门,采取实地调查、走访座谈、听取汇报等方式,就我县贯彻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情况进行了调研。
总的认为,近年来,县政府根据省、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全县的整治目标,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同步推进,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整治工作,从城镇到农村,从干部到群众,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参与;机构健全、措施有力;狠抓落实、成效明显的治理格局,使我县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一定治理,城乡面貌发生明显改善和变化。去年《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治理工作的开展营造了更好的法制环境。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创新举措、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使广大干部、群众更加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认识淡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主人翁精神缺乏,参与不够。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导致目前部分村(社区)普遍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和垃圾乱扔、杂物乱堆等陋习。另一个层面由于干部投入的精力多,个别镇村干部工作疲惫、工作热情有所下降。
(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县城老街、乡镇交易市场缺乏,以街为市、乱摆摊点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二是县城、乡镇未规划好停车场,车辆停放秩序较为混乱,影响市容市貌;三是县城、乡镇场镇污水管网不健全,污水处理系统没有,即使有也形同虚设,生活污水基本上是直接排放;四是乡镇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
(三)治理死角仍然存在,最为突出的是扬尘问题。扬尘问题在县城和部分乡镇表现得非常严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老百姓意见非常大,人大代表也有意见,特别是县城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通过调查,县城的积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点:道路扬尘,一是江拗口至安边的老路、黑河边进入县城的村道都未硬化,机动车从烂路携带泥土进入县城;二是路面碾压破损后形成的尘土,比较突出的是建设路和县武装部所在街道;三是人为的废弃物丢弃形成的尘土。
第二点:施工扬尘,目前是县城建设的高峰期,这应该的县城的主要扬尘原,防洪堤、万兴现代城、城北新区等一些地方都在建设,通过调查,一是建筑工地为大开挖作业方法,工地防尘措施不完备,工地现场硬化不达标,形成较多的建筑扬尘;二是建筑工地材料堆放管理不规范,建筑垃圾清运不及时且现场围挡不严密,产生扬尘;三是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封闭不严密,建材进场、垃圾清运、土石方搬运都产生大量扬尘。
另外个别地方堆放着堆场扬尘,在万兴现代城边上看到到处堆放着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住房装修垃圾。
(四)经费投入不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投入资金较大,大部分镇乡目前面临保洁人员工资待遇、基础设施建设、环卫设施配备等多方面的资金短缺,导致治理工作难度加大。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引领舆论,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途径,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广泛参与,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每个单位做起的观念,增强其参与城乡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要对一些责任不落实,治理效果差的部门和镇乡加大曝光力度。
(二)进一步整体推进环境整治。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各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沟通配合,形成合力,既要抓好重点突出问题的治理,又要抓好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治理;既要抓好城镇和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的治理,又要抓好农村偏远村(社区)的治理,确保我县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全面协调开展。
(三)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相关部门要组成联合执法组,要对摊点乱摆、垃圾乱倒、广告乱贴、乱搭乱建、非法客运、超限超载、面源污染、扬尘污染等行为依法依规从重处罚。
(四)进一步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惠及于民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添措施,持续加力,查漏补缺,加强长效机制和效能监督问责机制的完善。一是完善投入机制。县政府应加大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的投入,并对镇乡匹配相应工作经费;二是强化目标,注重管理,不断完善城乡配套设施,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五)关于扬尘治理。
1、道路扬尘:一是要求对县城周边道路和碾压破损街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硬化;二是严禁赃车入城,特别对易产生扬尘的过路车辆加强监管,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逸散和泄漏;三是对排污下水管进行清理检查,畅通县雨水排放;四是依据《条例》加强监管,对乱丢乱扔行为进行打击和曝光。
2、建筑扬尘:一是要求施工方在工程建设期间,按规定在工地边界设臵围挡;二是要求施工方在工程建设期间,其所使用的具有粉尘逸散性的材料沙石方或废弃物采取密闭处理;三是要求施工方在工程建设期间,施工内地车行路径,必须采取硬化措施,防止机动车扬尘;四是要求施工方在渣土运输车辆出入口内侧设臵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冲洗车胎和车身;五是工程建设期间业主负责工地周边道路的保洁与清洗责任。
春耕备耕审议发言存在的问题
1、报告中所反映的天干的问题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是存在于目前的问题。然而但最大的、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是更隐身的问题。一是农民种田意愿不强。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外出打工或做点其它的事来钱更快。二是农民弃地外出,农村缺工现象逐步显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外出打工,到农忙季节,将是一(劳)力难求,能租的租给他人种。对一些远、小、陡田和天水田则直接抛荒,什么也不种。卖猪都成问题,房子垮了,水果熟了都无人摘。三是科技推广难度大。大多数农技人员都以谋经营为主,良种良法的引进示范推广难以开展。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老年化,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意识差、水平低。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四是农村土地流转困难,耕地流转措施不健全,不少土地在流转过程中,是与农户私下签约,甚至是口头约定,导致纠纷多;惠农政策实施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国家不少惠农政策如良种补贴等是根据土地承包人账户实行“一卡制”发放,农民种不种田都能拿到国家补贴,致使部分农户宁愿抛荒也不愿流转出去。因此再过10年20年,粮食安全是否成为问题都还是未知数。所以必须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提前做出思考和准备。
水利发展问题目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运行了30-40年,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河塘坝库淤积变浅,许多水塘长时间未进行清淤、蓄水功能减弱。又加之多年来,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投入不足,工程严重老化,年久失修,洪涝灾害频繁,许多工程带病运行,防汛压力较大。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经费,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的项目资金,由于财政经济力量不强,配套资金不足,致使急需排险加固的水利一等再等,一拖再拖。往往错过了排险进场的最佳时期,耽误了宝贵的时间,到了无法再推时,造成工程量和投入的增加。
建好后的工程存在管理难。原因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乡镇、村集体的功能在逐步退化。目前,部分农村干部群众对水利公共事业的认识不足,缺乏忧患意识,只要不出现大旱大涝,很少关心公共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强,普遍存在人员难组织、群众难发动的现象。由于没有建立规范的专业管理组织,多数地方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监管,从而使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等工程完工移交村组管理后,会出现有人建、无人管、管不了的现象。
建议
一是争取国家投入。要抓住机遇,按照“以规划争取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以资金推动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向上包装项目,争取国家投入。水利部门要发挥行业优势,以山塘水库改造、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为突破口,向上申报项目;国土、农开、农林、发改、财政等部门也要积极争取水利建设项目,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水利建设。二是保障财政投入。对每年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要在“投向、投序、投量”上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加大对农村水利的投入。要收足用好基本水费等各种水利资金,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专项使用。三是引导多方投入。除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外,可积极鼓励民资投入,进一步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按照“谁投资、谁建
设,谁管理、谁受益”的思路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对年久失修、镇村无力更新改造的小型电灌站,可采取“零租金租赁”模式,并维持现有镇、村补贴基数,鼓励民营、个体参与经营管理;对乡镇骨干电灌工程,可研究“公建民营”模式,消除业主怕承担投资风险的顾虑,即政府出资进行设备改造,把经营权租赁给业主,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离。四是积极争取减少地方配套。我县地处湘南山区,县级财政属吃饭财政,根本拿不出很多的资金投入到水利建设上来,导致资金投入出现断档,大部分工程不能按概算完工。我们要积极争取上级减免地方配套资金,增加中央和省级资金投入,确保工程资金足额到位,顺利完成工程建设。
高中教育管理审议发言
由于没有参加调研,就外地老师通过各种途径到宜宾县招生,导致我县的优质生源,特别是初中升高中的学生向县外流失,就此问题,本人谈一下自己的不成熟的认识。
据了解,首先是我们的教育品牌还未形成,学生家长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更有学生家长对教师,对我们的高中教育信任不足的成见,加剧了学生的转学风,也是在校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优秀教师的流失导致生源流失,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促进教育工作中始终处于关键地位。流失的又往往是优秀的教师骨干,这样既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使得部分学生、家长对学校失去信心。一些学生及家长本来是冲着教师而来校的。由于优秀教师的流失,学生也就转而投读他校。
再次是影响教师队伍本身的稳定。由于优秀教师的不断流失,引起了其他教师的羡慕心理,造成其他教师人心浮躁,也想通过各种途径到条件好的学校任教,一旦时机成熟,随时可能另谋他就。
还有就是不顾一切争夺生源,一些地方的学校每年都要到外地招收优秀学生,并给学生一些优惠待遇,从而挖走了我们的优秀学生。
建议
要解决优质生源流失问题最根本的是需要留住优秀教师,怎样留住优秀教师,具备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一流、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一要积极实施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稳定现有教师队伍,减少人才外流。其次是借鉴外地经验,改进教师的使用管理机制,让老师留得住,有奔头。
其次是留优质生源。质量要提升,生源是关键。生源状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着一个学校、一个地方教育质量的好坏。老百姓看教育很简单,也很实际,就是看你高考有多少考上线。如果与其它地方、别的学校相比,你考得太差,老百姓就不信任你,许多家长不惜重金把子女转入外地学校就读,外地学校也不惜代价来挖取优质生源,现状不改观,就会陷入“教育质量差→优质生源外流”、“优质生源外流→教育质量更差”的恶性循环。
再不出重拳改变优质生源严重外流局面,我们的教育质量难以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转变。因此必须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留住优质生源,以扭转不利局面。
第二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研报告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研报告
-------------来凤乡中心小学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深化场镇“八化”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环境建设综合治理的有关要求,我校根据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的安排,对我校开展城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去年以来,我校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采取“六抓六强化”的有效措施,出重拳、下猛药、大马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促进城乡环境“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学校面貌有了新的改观。
抓组织领导,强化示范带动。校政府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纳入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统筹推进,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专门办公室 ;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了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按照 “ 属地管理、业主负责、谁主管谁负责 ” 的原则,落实了学校环境治理工作职责,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抓宣传引导,强化整治氛围。一是印发宣传资料; 二是召开会议宣传 ; 三是开展活动宣传。学校开展的“小手拉大手、文明知识进校园”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抓经费投入,强化资金保障。自 2009 年起,学校采取逐年安排、分级定额、季度考核、半年兑现的办法,共投入了 0.83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
抓基础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学校与各班、各教师签定“门前三包”责任书,抓机制、加大投入、规范管理,扎实推进全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对校园及沿路的卫生死角进行了全面清理,落实了专人负责对。二是随时聘请环境卫生保洁员。三是将学校环境卫生日
常清扫保洁进行分段、分区,落实到班级。四是在工商、派出所等部门的配合下,对校园乱摆、无证经营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五是规范广告张贴管理。六是做好垃圾处理,新修建垃圾堆放点三个。抓督查考核,强化治理实效。一是实行督办考评制。二是实行曝光制。三是实行“一书一单”督办制。四是实行平时抽查责令整改制。去年以来,全校集中开展督导活动5次、各类巡查暗访4次,责令整改问题5 件。
二、主要问题
目前,我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虽然呈现出领导有力、组织有序、推进有效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村小对城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主动抓、大力抓的意识还不强;二是工作推进不平衡,中心校与村小之间,班与班之间效果不一样;三是一些卫生死角治理不够彻底,师生还没有充分发动起来,学生的参与率不高,全面抓城乡环境的意识和氛围不浓;四是基础设施、制度建设等长效管理机制和门前 “ 三包 ” 责任制落实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探索创新管理的长效机制、夯实基础、重心下移、管理前移;二 是充分发挥社区、街道、村组的作用,在做好街面清扫保洁的同时,抓人口素质的提高; 三是通过不断加强基础工作,强化人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规范化、法制化 ; 四 是进一步落实好门前 “ 三包 ” 责任制,让师生真正参与到城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来; 五 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2011年4月6日
第三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研文章
浅谈如何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前进镇人民政府
自省委提出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按照成都市、邛崃市各级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我镇扎实开展此项工作,在几年的工作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切实有效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一、创新工作机制
(一)实行网格化责任管理。全镇工作分为村(社区)和集镇两大块,制定《前进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网格化责任分解表》。镇长为全镇第一责任人,人武部长为分管责任人。集镇实行镇政府办公室包街道,挂片领导包村(社区)、驻村干部和支部书记为该村(社区)第一责任人,实行一岗双责,责任具体落实到人,有效避免工作盲区。
(二)加大宣传,舆论引导。
1、要充分发挥社区(村社)基层组织的自治作用,我镇指导各社区(村社)制定和完善切合各地实际的居(村)民公约,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居(村)民公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治理和保护环境成为村(居)民的自觉行动。
2、利用赶集时间,组织志愿者发放宣传资料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倡议书,开展“三新”工作和“门前五包”活动。每季度定期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给予获评群众一定物质奖励,同时和集镇住户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和群众切
身利益有机相连。
(三)成立专职巡逻队。成立一支10人的专职巡逻队,联合派出所对全镇城乡环境进行专职巡逻,依法对出摊占道、车辆乱停乱放、违规倾倒垃圾等违法行为根据《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依法处理,切实保障此项工作顺利。
(四)成立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由前进社区成立10余人的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实行人性化管理,由其对集镇商户、群众进行文明劝导,有效地减少乱停乱放、乱扔乱丢等不文明现象。
(五)购置设备,完善设施。结合项目大力对集镇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商户广告,重新合理对停车区域进行标画。计划新购置6余辆垃圾清运三轮车和1辆小型洒水车,有效地保障了垃圾清运工作。
(六)创新农贸市场管理。集镇农贸市场一直是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难点,为了让城乡环境治理工作获得较好的效果,我镇积极引进民间资金,采取市场化运作,由责任心较强的党员干部参与市场的改造、经营。
(七)收取企事业单位垃圾处理费。随着企业、单位发展,每年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传统生活垃圾处理经费已经不足以满足现在垃圾清运需求,我镇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筹集资金,确定按照企事业单位规模的大小,每年对其收取1万元一下的垃圾处理费用,保障垃圾清运正常运转。
(八)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前进镇有中学两所、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学生人口达人,我镇积极与学校衔接,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关系你我他”学习宣传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城乡环境工作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同时通过学生向其家长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各个学校成立了学生监督小队,对学生校园内和校园外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并通过人性化的教育劝导方式,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九)充分利用党员干部工作责任心。我镇党员干部责任心较强,在我镇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中,让村(社区)支部书记直接参与集镇和农贸市场城乡环境治理工作,由双江村支部书记参与集镇保洁公司经营,由凤凰社区支部书记参与农贸市场改造及经营管理。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解决了集镇和农贸市场这两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难点。
(十)规范化、制度化垃圾清运和集镇保洁。各村社区每天早晚定时保洁清运,集镇实行早、中、晚定时清运,清运时播放统一音乐,逐步让群众养成按时投放垃圾的习惯,若错过时间由群众自行投放到垃圾池内。同时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向群众发放分类垃圾桶,分类投放垃圾。延续保洁时间,由以前保洁到下午6点延迟到现在晚上10点。
(十一)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为了保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正常开展,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我镇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人武部长为副组长,镇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和巡逻队为成员的应急分队,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应急预案。
二、健全监督执法机制
(一)健全监督制度。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人武部长为副组长的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监督办公室,由监督办公室每周不定时对村(社区)、集镇、企事业单位进行督察,并根据《2012年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测评体系(试行)》打出分值。
(二)健全督查考核制度。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各村(社区)及保洁公司目标考核重要内容,量化考核标准。实行集中督查与日常检查、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做到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对村(社区)、集镇、企事业单位环境卫生治理情况每周督察,每月进行检查评比,公开通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责令相关村(社区)及企事业单位限期整改。
(三)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治理工作中行动不力、治理措施不落实、及不作为、乱作为的村(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由镇政府严格实行效能问责,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健全人性化执法制度。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不文明现象由相关村(社区)劝导队对其进行劝导,对于态度恶劣、拒不接受劝导教育的群众或企事业单位由镇综治巡逻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执法。
三、分类奖惩机制
(一)对村(社区)。结合督察办公室督察结果,对于当月排名末尾的村(社区),对驻挂村干部和支部书记罚款200元,连续3次排名末尾的村(社区),由镇党委通知该村(社区)支部书记诫勉
谈话。对于排名第一的村(社区),按照相关文件进行嘉奖。
(二)对企事业单位。结合督察办公室督察结果,评选卫生先进企业(单位),对获得先进的企业(单位),按照“以减代奖”的方式适当降低垃圾处理费。
(三)对群众。定期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通过自评、他评、互评三结合的方式推选星级文明户,并通过公式栏晒照片,宣传好的,纠正不好的这种方式带动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多级保障机制
(一)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考核机制。要求各村(社区)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整体工作规划,作出专门部署,精心组织,大力推进。把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考核纳入到对领导班子考核、党支部考核和年底综合考评中。
(二)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要按照系统化、分众化、分层化的要求,研究制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定期交流制度和定期调研制度,以保证培训的时间、人员、内容和效果。
(三)经费保障。环境治理工作任务繁重,资金需求也较大,诸如增添环卫设施、聘用保洁人员等,都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障。为保障城乡环境治理工作顺利推进,本着“保障需求、有效利用、厉行节约”的原则,动员各村结合“一事一议”资金和不低于30%的村级公共服务资金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加大对环境治理资金的优先投入。
前进镇人民政府
2012年5月12日
第四篇:2011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崇州市文井江镇大坪村2011城乡
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改变环境卫生面貌,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大坪村经济发展,按照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年”的总体要求,我村委会深入贯彻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切实做好大坪村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
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于改善我村居民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营造清洁优美的城乡环境和投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是提高人的素质、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实践,是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务实举措,是优化环境的管理工程、群众需要的民生工程、促进发展的务实工程、检验干部的作风工程。村组干部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扎实深入推进这项工作。
二、整治措施
(一)工作要求
1、合理安排石柱子安置点物管及保洁人员,对辖区范围内“脏乱差”和卫生死角进行拉网式集中清理。
2、全面发动干部、群众等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
3、加强组织保障,确立城乡环境领导工作机制,对安置点内违章现象进行及时制止和纠正。切实加强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
4、全面推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群众法制意识、公德意识、环保意识、卫生意识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工作目标
全面治理“七乱”(即:摊点乱摆、车辆乱放、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杂物乱堆、乱搭乱建),基本达到“农村四好”标准(即:垃圾解决好、污水处理好、环境美化好、卫生习惯培养好)标准。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居民素质,营造城乡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庭院美化,村容整洁、民风文明的新气象。
1、安置点内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搞好院落、村道环境卫生整治以及乱堆乱放、违章搭棚等问题。
2、对非物管院落,即林盘院落散居户。由村干部带头,积极组织人员,逐一进行排查治理,确保林盘院落散居户治理全覆盖。
3、消除安置点内垃圾死角,污水外溢。
4、清除小区内的垃圾杂物,对垃圾实行每日集中清运,环境卫生达到整日干净。
5、继续控制施工工地堆码物污染,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实现道路环境卫生秩序的长效管理。
6、清理各类脏源,小区及周边环境秩序、卫生。
7、对怀鸡路延线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分段管理,责任到人。
三、监督自查
1、建立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监督自查制度,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定期开展调查,并将测评结果进行对外公布,严格问责。
2、要求所以干部、群众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根据各自职责和任务分工,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严防死守,齐心协力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做到组织措施,人员落实,责任区域和点位划分落实。
3、总结上年工作,对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严格追究问责制,加强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力促进,并推动我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4、所辖区域整治不到位将扣除责任人绩效工资。由村委请专人帮助整治。
文井江镇大坪村村民委员会
2011年10月18日
第五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从七曲场镇环境整治看——
建立长效机制是农村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关键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根据党工委管委会的统一要求,自四月初以来,七曲村村支两委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召开全村社员大会,宣传发动群众。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以七曲场镇为突破口,针对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建筑工地等“四乱”现象较为突出的问题集中整治。党员干部带头打扫场镇街道卫生,清除垃圾死角,清运场镇垃圾站生活垃圾;规范商铺、摊点货品摆放,改变农村集贸市场自由放任、无人管理的状态;统一划定停车位,严厉整治逢场时面包车超载现象,消除交通安全隐患;规范重建户建筑垃圾堆放,整治预制厂、砖厂材料乱堆乱放现象。通过集中治理,有效改善了场镇、公路沿线“脏、乱、差”的现象。
(图为十社社员清理堰塘)
干部示范带动的同时,既当“劳动者”,又当“宣传员”,通过广播、标语、明白墙,大力宣传城乡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综合整治的重点及内容,营造浓厚的氛围。“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家喻户晓。各社社员积极行动,清理门前杂物,拆除乱搭乱建的家禽窝棚。十社社员三十余人积极主动清除七曲场镇—李家垭路段的杂草树枝,并对村道两旁沟渠进行清淤;十一社动员二十余人清理七曲村与石河堰交界处白色垃圾、杂草,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图为十社社员清理场镇至李家垭路段杂草、树枝)干部带头,全民参与,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创清洁家园的良好局面。
在集中整治的同时,村支两委积极探索,采取村民自治与村规民约相结合的方式,场镇各街道由村支两委干部明确责任区划,负责督促各街道清洁卫生,每月进行清洁卫生评比,并以明白墙的形式通报评比情况;场镇公共区域清洁卫生由固定的保洁员负责,每天打扫两次;各社社员代表包户,落实到人头,负责督促各家各户庭院卫生,每月由村上抽查。
为有效巩固集中整治工作成果,结合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村支两委采取基础投入与集中治理相结合,建管并重,着手对场镇街道进行改造,恢复并新建场镇污水管网设施,对场镇新增街道进行路面硬化,完善场镇基础设施,增强场镇配套功能,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提升场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七曲村付出了人力财力强力整治环境,但整治成果很容易出现反弹现象,重治理轻监督导致了治理工作收效甚微。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是保证综合治理工作有效进行的根本之策。
培养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规范群众的行为,自觉维护清洁是建立长效机制的首要任务。优美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维护,要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加强宣传教育和文明劝导工作,使综合治理转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参与治理,处处争创卫生”的良好局面。
其次,加大监督。单靠保洁员一人的力量保持场镇公共区域清洁卫生是远远不够的。在原有的四职干部分区域管理街道卫生的基础上,将社员代表也纳入监督队伍,轮流值班。每逢双日赶场时,监督员要维护市场秩序,同时要监督群众卫生习惯,对于乱丢乱扔等不文明现象要予以制止,从根本上解决垃圾乱扔、车辆乱停、摊点乱摆等难点问题。
再次,群众联动。制定场镇经营规范手则,明确商家的责任义务,向场镇所有商铺发放宣传,规范商家文明经营。对于清洁卫生维持的差的场镇居住户、商铺,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或收取双倍保洁费,并予以全村通报,以此督促大家自觉维护场镇形象。
最后,严格考核。将各社检查情况与社长年终工作考核挂钩,评出治理工作中优秀的社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是一次性投入人力财力集中整治,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环境卫生搞好了,才能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要充分调动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主体—群众的积极性,政府引导,干群合力,标本兼治,才能将这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