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看待批评
一个人从小到大总会因为不同的原因经常遇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亦是如此,面对批评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下面我就围绕如何看待批评来谈一谈粗浅的认识。一是要正确地认识批评,勇敢地面对批评。任何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是有局限性的,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认识不到的偏差或纰漏,这就需要有各方面的批评来给予帮助、提示和警醒,以求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改进。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言逆耳利于行”。批评尽管是一种负面的沟通,但它却是一种可贵的资源,对于提供信息,发现错误,改正缺点,提高工作水平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一个人缺少或拒绝了这种资源,那么他就很难有快的进步、大的收获,也就失去了走向成功的动力。因此,我们不要把批评当成包袱,而是在批评来临时,要清醒地认识,辨证地分析,正确地看待,把每一次批评看作是改进工作、完善个性、克制情绪、提高能力和水平的机会。二是要正确了解批评者的用意。批评,尤其是严厉的指责很容易伤合气,很容易打消被批评者的积极性、损伤其自尊心,因此,领导或同事在提出批评时一般是比较谨慎的,是比较讲究方式方法的,是在经过认真考虑和对个体特点进行分析后提出的,他们是从有利于工作、有利于集体利益、有利于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的,决不会把对别人的批评成自己的乐趣。基于这一点,在面对领导和同事的批评时,要正确的领会他们的意图,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以积极的态度,肯于接受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将批评作为学习进步的动力,力戒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三是主动分析受批评的原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一个人决不会永远的正确,在出现失误和错误时,批评也就会随之而来,一般来讲,这些批评决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有所针对的。一件事情做得怎么样、一项工作完成的如何,往往是旁观者看得更清一些,领导者想得更远一些、更周到一些,作为被批评者,首要的一点就是先从自身找原因,千万不要与批评者针锋相对,直接辩护,而是要理智地接受批评,认真地想一想受批评的原因,想一想自己到底错在哪里,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站在批评者的角度来理解批评、思考问题、找出原因,以期从批评中汲取营养,从斥责中接受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纠正错误,避免错误重犯,问题重现。四是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批评,并付之于行动。古人曾说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可见,闻过则喜、过而改之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品德。因此,一个人可贵的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看待批评,但更为可贵的是当在批评到来时,能够用豁达的胸怀积极接受批评,能够用谦虚的态度正视批评,并付之于行动。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要深刻认识和体会这一点,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肯于授受正确和善意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用批评促进整改、用批评推动工作。对领导和同事提出的异议,要勇于接纳,并要尽快地按照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出补救措施,找到解决问题最恰当的方式方法,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将影响压至最小范围。五是要理智对待不恰当的批评。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可能会存在领导或同事批评不恰当的情形,但这种批评并不是领导和同事恶意的指责,而是因特殊原因产生的误解,也可能是方式方法不很得当,但他们的出发点也是善意的,也是想帮助我们来查找问题,防患于未然,可能由于。面对这种情形不要直接反驳和辨解,而是要理智对待。一方面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私下向领导和同事简要作些解释,另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将批评做为一种警示,对承担的工作进行一次自查,防止错误倾向,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二篇:如何看待生活工作中的批评
如何看待生活工作的批评
一是要正确地认识批评,勇敢地面对批评。任何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是有局限性的,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认识不到的偏差或纰漏,这就需要有各方面的批评来给予帮助、提示和警醒,以求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改进。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言逆耳利于行”。批评尽管是一种负面的沟通,但它却是一种可贵的资源,对于提供信息,发现错误,改正缺点,提高工作水平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一个人缺少或拒绝了这种资源,那么他就很难有快的进步、大的收获,也就失去了走向成功的动力。因此,我们不要把批评当成包袱,而是在批评来临时,要清醒地认识,辨证地分析,正确地看待,把每一次批评看作是改进工作、完善个性、克制情绪、提高能力和水平的机会。
二是要正确了解批评者的用意。批评,尤其是严厉的指责很容易伤合气,很容易打消被批评者的积极性、损伤其自尊心,因此,领导或同事在提出批评时一般是比较谨慎的,是比较讲究方式方法的,是在经过认真考虑和对个体特点进行分析后提出的,他们是从有利于工作、有利于集体利益、有利于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的,决不会把对别人的批评成自己的乐趣。基于这一点,在面对领导和同事的批评时,要正确的领会他们的意图,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以积极的态度,肯于接受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将批评作为学习进步的动力,力戒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
三是主动分析受批评的原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一个人决不会永远的正确,在出现失误和错误时,批评也就会随之而来,一般来讲,这些批评决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有所针对的。一件事情做得怎么样、一项工作完成的如何,往往是旁观者看得更清一些,领导者想得更远一些、更周到一些,作为被批评者,首要的一点就是先从自身找原因,千万不要与批评者针锋相对,直接辩护,而是要理智地接受批评,认真地想一想受批评的原因,想一想自己到底错在哪里,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站在批评者的角度来理解批评、思考问题、找出原因,以期从批评中汲取营养,从斥责中接受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纠正错误,避免错误重犯,问题重现。
四是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批评,并付之于行动。古人曾说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可见,闻过则喜、过而改之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品德。因此,一个人可贵的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看待批评,但更为可贵的是当在批评到来时,能够用豁达的胸怀积极接受批评,能够用谦虚的态度正视批评,并付之于行动。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要深刻认识和体会这一点,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肯于授受正确和善意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用批评促进整改、用批评推动工作。对领导和同事提出的异议,要勇于接纳,并要尽快地按照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出补救措施,找到解决问题最恰当的方式方法,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将影响压至最小范围。
五是要理智对待不恰当的批评。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可能会存在领导或同事批评不恰当的情形,但这种批评并不是领导和同事恶意的指责,而是因特殊原因产生的误解,也可能是方式方法不很得当,但他们的出发点也是善意的,也是想帮助我们来查找问题,防患于未然,可能由于。面对这种情形不要直接反驳和辨解,而是要理智对待。一方面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私下向领导和同事简要作些解释,另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将批评做为一种警示,对承担的工作进行一次自查,防止错误倾向,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三篇:老师对孩子批评家长应该如何看待
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家长应该如何看待 一位家长,或多或少都会面对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中午不睡觉,总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话。。。”老师的批评,因人、因事、因时各不相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成人需要注重孩子的一切:品行、知识、情感等。
作为家长,如何对待这些批评呢?我认为,理解、换位、配合,是准确看待老师对孩子批评的三步曲。
理解——心态准确对待
首先,要有一个准确的批评观。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老师的职业有着崇高的描绘——“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确实,老师的职业透着一份执着。工厂产品有不合格,工人就挑出来扔在一边,但学校的老师对自己的“产品”会苦口婆心,努力想出最好的方法,追求着孩子获得成功后的那一份喜悦。老师最大的希望是班上的孩子能齐头并进,但孩子之间存有着差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老师从孩子的个别差异出发,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批评是方法之一。如果家长理解到,老师的批评是另一种爱的表达,也是促动孩子发展的一种手段。那么,心态就会平和些,对待老师的批评就会采取准确的态度去接受,采取准确的方式去和老师沟通。
心态平和,彼此真诚,就事论事,是家长、老师理解批评的前提。沟通是理解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技能能营造融洽的氛围。家长主动和老师联系时,应从事情本身出发,真诚聆听老师对孩子“错误”的分析,往往会提升交流的效果,使双方在教育方法上取得一致。如果在沟通上有距离,或带着成见实行交流,那结果不是教师“一言堂”,家长闷声倾听,就是双方意见不合,各执己见,沟通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致使家长不能真正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被“批评”,老师不能取得家长教育上的支持与配合。
所以,家长应即时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并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看批评的意义,理解和寻找老师批评的价值。
有的家长把老师向家长的反馈看做“告状”,看做是对家长的“传呼”。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有必要作一下换位思考:“假如我是××老师,我会……”
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去看孩子的“错误”,然后审视老师的“批评”,有助于家长理解老师的立场,理解老师的“苦心”,对于一些批评方式上的欠妥就能多一份宽容。
换位——善意建议共同进步
教育是双向的,是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老师、家长随着孩子的成长也在慢慢进步。反思一个阶段的教育方法,即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对老师、家长都十分有必要。虽然老师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有时批评的方式并不一定恰当,如缺少耐心,或带有个人情绪色彩、与事实情况不符而冤枉孩子、批评过于粗鲁……当家长认为老师的批评对孩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时,能够就自己认为不妥当的原因和老师实行探讨。如果老师是一个民主的教育者,会很乐意与家长交流,家长也能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协助教师了解什么方法是最有效的。
配合——观点上的配合 有一位家长,他一年级的孩子因为课上总和同学讲话,挨了老师的批评,孩子所以没有得到小红花。孩子放学回家后吵着要小红花。妈妈就说:“宝宝不哭,那小红花有什么了不起,还那么难看,明天妈妈给你买上一大堆。”如此教育,不但使老师的批评失去意义,而且与老师的教育背道而驰。这样的爱,就不是理智的爱了。要知道,适当的挫折对孩子发展也有意义,即时适宜的批评能让孩子直截了当地明白事情的对与错,能提升孩子的判断水平和交往水平等。
配合——方法上的配合 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同说话一样,也需要艺术。如,一家长对老师的批评很支持,总是对老师说:“我这孩子不乖您即使骂,打也没关系。”“我孩子有不好的,老师您要批评,不要容忍他。”当知道孩子被老师批评了,首先不是问清原由,而是“配合”老师的批评,回家狠狠骂孩子一通,甚至打一顿。这样虽然也是在配合老师,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配合。准确而理智的做法是丢掉一份急躁,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分析被批评的原因以及下一步该怎么做。这样,孩子对教师的批评才不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能从正面去看待老师的批评,对自己的“错误”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配合——时间上的配合 现在家长大都很忙,但家长应能忙中抽闲,即时和老师联系,即时配合教育。这也是教育好孩子的关键所在。保证时间听取老师对孩子的意见,慎重处理老师对孩子的批评意见,是配合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
作为家长,应该善于接受孩子的“犯错”,积极与老师配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来说之,为了孩子的未来,让我们藏起一半爱,让爱变得更深沉、更理智些吧!!
第四篇:三支一扶面试模拟题:如何看待领导的批评
http://szyf.offcn.com/ 三支一扶面试模拟题:如何看待领导的批评
【模拟题】
有时候在单位里,领导会批评你,但是,有时候领导的批评不一定是对的,请问,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在一个单位里,领导是我们工作的领头人,领导往往高瞻远瞩,对工作整体有较好的把握,领导对我们的批评其实是对我们工作的督促,说明我们在工作中存在问题,所以,面对领导的批评,我会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认真对待,努力改正。
首先,领导批评我时,我不会当面反驳。领导是一个团队的领头羊,当面反驳会影响领导的权威,不利于整个团队的建设,更不利于领悟领导意图。
其次,我会根据领导的批评意见,仔细审视自己的工作。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看问题过于片面,误认为领导批评是错误的,那我会正面自己的问题,积极的改正它。如果真的是领导的批评是错误的,在没有涉及到工作原则的情况下,我会予以谅解;如果领导的批评涉及到了工作原则或者影响到工作的开展,那我会以当面请示汇报或者书信的方式,向领导说明实际情况。
最后,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向其他同事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对于具体工作开展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多关注,保证质量;并要一如既往地尊重领导的意见,经得起考验,在领导的批评中成长,尽心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第五篇:如何看待城乡
如何看待城乡“麻将馆”遍布,赌博风盛行现象
现在的确到处都有人打麻将,甚至老的少的都会,麻将似乎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最佳的活动之一了。打麻将其实也不能完全否定,但是把麻将作为赚钱的工具,想借麻将发家致富直至赌博便是要制止的。就此我对我所在的车站社区坐了一个调查,据统计大大小小的麻将馆不下二十家。我还对一家麻将馆进行了访问,十分感谢老板的配合。问题1: 你们开麻将馆多少年了? 向女士(麻将馆老板):八年了。问题2: 你们为什么选择开麻将馆?
向女士: 赚些钱吧,而且这边闲着没事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以前就有人一起坐在我们家打麻将,后来才决定开麻将馆的。问题3: 每次收费是多少? 向女士: 5块一人
问题4 :来的都是些什么人?
向女士:大多都是些闲在家的老人。问题5: 什么时候的人最多?
向女士: 周末吧。有些上班的人放假了无聊了也会打打小牌。问题6: 您自己打麻将的吗? 向女士: 很无奈,我会打。
问题7: 你们一般晚上营业吗?那么几点关门呢? 向女士: 营业,12点吧。
问题8: 这对你们的生活影响吗?
向女士:习惯了吧。睡的晚。上午不营业所以也可以起的晚一些。问题9: 家里有小孩吗?影响学习吗?
向女士: 有,她说她自己也习惯了,倒是不怎么影响。其实来我们这里打麻将的一般除了麻将声倒是不会大喊大叫的。毕竟我们住的地方倒也是比较安静的。问题10: 你们这里有没有打大牌的呢?
向女士: 我们的没有,但是别的地方有,我们这里输赢不大
谢谢!
签名:
2012.8.26
我又对来麻将馆打麻将的周奶奶进行了采访: 周奶奶您好!你好!
我问:您为什么喜欢打牌呢?
周奶奶笑一笑说:老人家没什么事做,就和几个老人一起打打牌,输赢也不大。我:那您一周打几次? 周奶奶:三四次吧。我:您今年多少岁了啊? 周奶奶:63岁 我:打牌不打钱好不?
周奶奶:没什么味,有些输赢才有趣。
签名:
2012.8.26
经过采访,我觉得大多数都是觉得闲在家里无聊才选择打牌的,其实我们社区的文娱活动并不是特别的丰富,老人家除了晚饭后去公园跳跳舞也确实没什么事干。而且向女士说我们社区闲着的人很多。我觉得社区可以多安排些有益的文娱活动,打麻将也许也是一种但还是有很多方式的。
我上网查了麻将的有关资料:
麻将起源于中国,原属皇家和王公贵胄的游戏,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到清朝中叶基本定型。
相传明朝名为万饼条的人在“叶子格戏”的基础上创造麻将,以自己名字“万、饼、条”作为三种基础花色。另一方面, 有人说麻将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例如:“筒”图案就是火药枪。还有的说,麻将基本张数为108张,代表着水浒里的108位好汉,东南西北则代表这些好汉来自东南西北四面八方;中发白是说这些人有的是中产阶级,有的是高官贵族,有的则是白丁出身。
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县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这种筹牌上刻著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
例如,“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是枪筒,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索”即“束”,是用细束绳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索”的图案以鸟代表,几索就是几束鸟,奖金则是按鸟的多少计算的。“万”即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赏钱的数目。
此外“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应考虑风向。“中、白、发”:“中”即射中之意,故为红色;“白”即白板,放空炮;“发”即发放赏金,领赏发财。
根据麻将的历史我知道麻将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就如我开始所说,打麻将不能否定,但是赌博要否定。麻将的打法有很多种,各式各样的玩法也为麻将增添了乐趣。
赌博是大量资金的流动,而且没有定性输赢很快,有时一场下来可以赚很多钱多过有些人幸幸苦苦几年的血汗钱,有时却也可以将自己家产输的精光。正因为赌博这样的特性,人们才愿意赌博,才愿意寻求刺激,才愿意做梦做靠赌博发家致富的梦。
最后,我想说,远离赌博幸福一生。小赌怡情,大赌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