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件
2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职工版)
感谢支持!以下内容请如实填写或按选项打“√”。
一、个人基本情况:
1、年龄:
A、30岁(含)以下;B、30 – 45 岁(含45岁);C、45岁以上
2、性别:A、男; B、女
3、政治面貌:A、中共党员; B、共青团员; C、民主党派; D、群众
4、学历:A、本科及以上; B、大专;C、高中(中专);D、初中及以下
5、参加工作时间
A、不到2年; B、2 – 5 年(含5年); C、5 – 10 年(含10年); D、10年以上
6.目前工作单位
7.从事岗位:A、企业管理人员; B、研发人员;C、一线工人
8、专业技术职称:A、高级技师; B、技师; C、高级工; D、中级工; E、初级工; F、无职工
9.您的技术等级是通过什么渠道评定的:
A、政府人社部门; B、企业评定; C、其他
二、进修培训与职工发展情况
1.您掌握的技能主要源于哪些方面(可选2项):
A、社会职业教育; B、企业岗位培训; C、师傅带徒弟; D、技能竞赛; E、其他
2、您认为现代企业职工应具备的技能素质只要是(可选2项):
A、熟练的操作技能; B、熟练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 C、学习研究能力; D、对技术的理解、使用和创新能力; E、综合处理各种信息能力
3.您了解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吗?
A、了解; B、基本了解; C、不了解
4、近二年里,您参加过单位组织的或由单位出资的职业技能培训吗?
A、有; B、没有
如有:其主要培训内容是:A、岗位培训; B、技能提升培训; C、课题研究
培训时间:A、三天至一周; B、一周至一个月; C、一个月至三个月;D、三个月至半年; E、半年以上
培训方式:A、半脱产; B、全脱产; C、业余培训
5、您对单位的技能培训工作满意的?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太满意
6、近二年里,您是否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参加过社会上的各类技能培
训或学历班:
A、参加过; B、没有
参加时间:A、三个月的短期培训; B、三个月至半年;C、一至二年; D、二年以上
获得的技术等级或学历:A、高级工以下; B、高级工以上(含); C、大专; D、本科
7、您自费参加技能培训的目的:
A、适应本岗位需求,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 B、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 C、想再学习一门技术; D、多掌握技能,准备跳槽
8、您的单位领导支持您参加技能培训吗?
A、支持; B、不干预; C、不支持
如果支持,学习成绩合格,是否报销学费:A、报销全部; B、报销部分; C、不报销
9、您认为,您的技能水平适应目前的岗位吗?
A、完全适应; B、基本适应; C、不太适应; D、很不适应
10、您去年年收入是:
A、2万元一下; B、2 – 3 万元(含3万); C、3 – 5万(含5万); D、5万以上
11、相对于在企业的技能贡献,您对目前自己的收入水平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太满意; D、很不满意
12、您觉得高技能人才在企业里受到尊重吗?
A、非常受尊重; B、较受尊重; C、一般; D、不受尊重
13、您了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激励政策吗?
A、了解; B、了解一点; C、不了解
14、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是否重视?
A、重视; B、一般; C、不重视
15、工会在技能人才培养是否重视?
A、重视; B、一般; C、不重视
16、您参加过工会组织的劳动竞赛或技能比武活动吗?
A、参加过; B、没有参加
没有参加的原因:A、没有时间; B、没有吸引力; C、没有组织过;
D、不知道
17、您认为工会组织的劳动竞赛或技能比武对职工素质提升有帮助吗?
A、很有帮助; B、帮助不太; C、没有帮助; D、不知道
18、您愿意参加工会的劳动竞赛或技能比武活动吗?
A、很愿意; B、比较愿意; C、一般; D、不愿意
不愿参加的原因:
A、活动针对性不强,没有吸引力; B、活动有利于企业、对职工帮助不大; C、没有时间参加活动
19、您参加过师带徒活动吗?
您认为这项活动对职工较快掌握技能有帮助吗?
A、很有帮助; B、帮助不太; C、没有帮助
20、目前在职业能力发展方面,您感到压力最大的是什么?
A、技术技能水平落后;
B、工作任务重,家庭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提高;
C、工资报酬不合理,影响进取的积极性;
D、掌握一定的技能,但企业不重用,在本岗位发挥不了作用。
第二篇:高技能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高技能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您好,非常感谢您协助本次调查,本次调查用于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关于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调研工作。请您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下均为单选题:
1.贵单位所从事的行业:
A制造业;B金融、保险业;C交通运输业;D信息通信业;E进出口业;F零售业;G其他______
2.贵单位规模:
A 10人以下;B 50人以下;C 50-100人;D 100人以上
3.今后三年贵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
A有需求(人数为5-10人);B有需求(10人以上); C 无需求;D不确定
4.急需高技能人才的种类是:
A财务人员;B人力资源管理;C物流管理人员;D营销人员;E专业技术人员;F研发人员;
G一般生产人员;H其他______________
5.需要高技能人才的类型:
A专业性人才;B通用型人才;C创新型人才;D技能型人才;E复合型人才
6.贵单位招聘高技能人才是否需要持有相关资质证书:
A需要;B不需要;C最低要求是__________
以下均为多选题:
7.对高技能人才的综合技能方面有何要求:
A外语应用能力;B与人合作能力;C与人交流能力;D信息处理能力;
E数字应用能力;F解决问题能力;G自我学习能力;H创新革新能力
8.对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
A职业道德;B身体素质;C专业知识;D心理素质;E工作效率;F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态度
9.高技能人才在实际岗位中突出问题需要改进方面:
A管理知识薄弱;B技术知识不扎实;C缺乏行业特点的专业背景知识;D实践能力薄弱;
E不充分了解相关行业的法规标准知识;F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G其他___________
10.作为专业人员,更注重掌握和强化以下哪些知识:
A科学基础理论;B行业法律法规;C行业管理学;D专业技术;E行业经济学;
F保险知识;G行业分析;H风险评估;I计算机应用;J外语;K其他_________
(盖章处)
年月日
第三篇:高技能人才培养
高技能人才培养
内容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高技能人才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当前本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及形成原因,重点从职业再教育的角度出发论述如何作好公司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技能、人才、转型、职业再教育
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人员。他们不仅是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核心,更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树立的“大国工匠”典型还是制造产业高端人才供求矛盾均体现对高技能人才的求贤若渴。大国重器、工匠精神早已深入人心,不断地激发着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只有满足工业发展对技师和高级技工的需求,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才能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本公司当前高技能人才现状
(一)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公司在册员工706人,其中,管理人员68人,占员工总数的9.6%。硕士6人,本科275人,专科202 人;高级职称者2人,中级职称者46人;人员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专业覆盖管理、财务、印刷工程、包装工程、包装设计等领域。
公司管理人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3人,中层管理人员23人,基层管理人员42人;硕士0人,本科44人,专科20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均具有5年以上管理经历,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
(二)高科技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关于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流失的问题
2011年至2014年间厂部员工回流主业或子弟考入总厂,新进员工文化程度较高但专业不对口。受招聘渠道和招聘政策限制,近十年来对外招聘技术人才少之又少;近五年关键技术岗位又有7名技术人员临近退休。由于各种原因,通过对外招聘入司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 重相继离职,一定程度影响相关岗位工作的开展,尤其近期时值我司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关键环节,而材料理化分析员的离职造成我司国家实验室认定工作的被动,大量科研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归总和交接短时期无法完成。此类现象凸显我司专业技术力量的不足,急需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弥补公司转型发展外部市场技术力量的不足。
2.关于员工职业生涯通道不完善的问题
公司现有岗位体系是2011年由管理咨询公司根据公司现状设计,分为管理岗、技术岗、工人岗。经过快速发展,现有岗位体系已不能适应员工职业生涯通道的发展。由于职业发展通道单一,缺乏横向和多重职业通道,造成部分员工人浮于事,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工作效率。
随着公司七期技改、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大量引进,对从业者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技能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诱因。建立多元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促进企业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二.如何做好本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从职业再教育的角度出发,努力提高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明确制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努力开展实践。形成政府指导、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格局。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准确定位职业再教育重要地位
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树立科学的职业再教育理念,倡导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和谐氛围。加强对公司技术人才的学习和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专项培训项目比例。加强内训师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教学质量。在培训师资方面内部兼职讲师和外聘师资同时启用,优势互补。在专家技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下,逐步引导技术工人建立起正确的职业再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并掌握先进的职业技能、方法。
(二)做好职业再教育的培训课程设置
按照职业发展导向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职业再教育的专业、开设相应培训课程,为生产一线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但是,目前专业的选择和课程设置与公司转型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不能根据公司转型发展的调整、技术进步的变化作适时调整,仅依托已有的资源量体裁衣,被动地适应社会,培养目标仍偏重于经营管理人员,专业、课程设置雷同化、单一化、偏文化、缺技能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并整合公司现实资源,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确定专业和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设置课程。具体来说,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不能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课程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 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培养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培训课程设置,满足职业再教育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课程体系。
(三)积极拓展高技能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特殊之处是在于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外,需偏重实践环节的培训,主要有如下三点:
1、积极开展与教学、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支持校企合作和产学研交流。双方建立完备的双向交流机制,涵盖了从基础教学到科研创新不同层面的全方位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
2、将请进来面授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随着公司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设备操作人员应与时俱进,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学习,消除知识盲点,提升技能水平,满足操作需求。为此,公司应在现场写实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结合生产经营情况分批组织实施。基本原则是:优先考虑公司内部师资力量,在没有相应内部师资的条件下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前往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等专业技能高校、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力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加强与政府部门工作上的沟通与联系,争取各项政策支持,积极组织公司高技术人才的推荐和申报工作。
加强与地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宣贯政策信息,受理员工政策咨询,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申报,审核推荐材料,按时完成向上级部门推荐或申报工作。
(四)建立高技能人才职业晋升通道、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搭建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专长的职业平台
根据现有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结合我司转型发展对职业化团队建设的要求,需培养一批核心技术人才队伍,为激励员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需进一步打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如可设置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主管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总工-总工的职业发展通道,从高级工程师就可以销售中层副职待遇,副总工享受忠诚正职待遇,总工享受副总经理待遇,从职业层级上打通现有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的瓶颈,进一步激发技术人才的技术创新,打造属于我司的核心技术人才的职业化团队。
综上所述,培养高技能人才,任重而道远,公司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上下齐心努力为公司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的人才,满足公司可持续发展需要,为企业转型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 蔡丽娟 殷忠祥 参考文献:
1、王纪安《深化高专高职教学改革努力形成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石油教育,2000(6)、教育部高教司.面向21世纪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A].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C]
3、《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校也要出能工巧匠》《人民日报》(2004年12月14日第十一版).7
第四篇:高技能人才培养(本站推荐)
高技能人才培养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高技能人才对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主要从各级职业技术院校的角度,论述了如何作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技能、人才、经济、职业技术、教育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迫切需要一大批能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工艺的高技能人才。所谓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技能人才不仅是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核心骨干,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之一,更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代表。
首先,传统产业的提升呼唤高技能人才。对我国来说,发展工业最紧迫的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传统制造业。现代生产越来越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只有满足工业发展对技师和高级技工的需求,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才能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过程中,除了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外,还有一支高素质的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的劳动大军。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美国对需要一定技术、技能的职业岗位的需求从20%提高到了65%,对不需要技术的一般劳动力,从原来的60%下降到了15%。德国一直自称高技能人才是他们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在德国,平均失业率是10%,博士、硕士可能找不到工作,但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失业率不到2%。在我国很多地方,目前也出现了大学生失业,但是受过职业技术教育,拥有专业证书的人一般都能找到工作,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
其次,新产业的发展同样呼唤高技能人才。随着我国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日益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因而,在新的经济竞争下,高新技术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一、我国当前高技能人才现状
一个国家的就业结构中,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应该有合理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人才的优势,从而创造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我国在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者的技术素质都有较大提高。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素质不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一组令人忧心的数字是: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劳动力占26%,而熟练劳动力只占17.5%。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统计显示,在全国企业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约1/3,技师、高级技师仅为4%。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在上一个世纪,全球经济规模增长了20%,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60%以上。而在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1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一个重要的“症结”就是一线劳动者的素质存在较大差 距,特别是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桥梁”的高技能人才短缺。
2、高技能人才年龄偏高,目前,在我国高技能人才已经出现“断层”。据劳动部和国家统计局对200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我国青年高级技能人才短缺,46岁以上的高级技师占总数的40%多。
3、从劳动力的供给需求看,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来自北京,天津,广州等地的人才市场信息反馈表明: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一边是高技能人才的极度紧缺。很多企业以6000—8000元的月薪都招不到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4、后备技能人才供应不足。
种种事实说明,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的瓶颈。
二、造成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的原因
高技能人才之“荒”不仅凸显了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知识,轻技术,重学历,轻能力等价值评价的错位,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了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据了解,目前我国各类职业院校已超过2万所,年培训能力近1000万人,但真正以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仅300所。同时,不仅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机构数量不足,而且,在现有的培训体系中还存在诸如下列问题:
1、培训方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定位在理论上缺乏较为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据。
2、缺乏对典型的,有全面推广意义的办学、教学经验的总结、提高及推行。
3、政府部门还未能就培养高技能人才,建立起完善的、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4、各种独立的人才培养标准、规程、制度,没有进行统一的整理、修订;质量考核标准,国际规程等还没有全面引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等等。
三、如何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经济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呼唤高技能人才。现实的需要,人才的短缺,给我们提出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严峻课题。
可喜的是,目前,上至党中央和国务院,下至全社会,都日益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对国家整体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国家和各地区、各行业已经一方面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另一方面,正逐步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明确制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努力开展实践。全社会正在形成政府指导、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格局。
目前,在我国,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来完成的。因此,下面本人将具体就职业技术院校,如何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论述一下个人的看法。
首先,这些职业技术院校的各级管理和教学人员,要对职业教育有着正确的定位,要树立起科学的现代职教理念,并不断熟练掌握新的职业技能和教学技术与方法。因为这些人员基本是受传统普通教育培养出来的(我国目前的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机构少而又少,且不成体系),很多人更是曾经长期从事普通教 育工作。因此,他们习惯了传统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以及相对应的政府管理行为,并且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这些方法、理念带入职教工作当中。这就很难适应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教工作。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主要是要加强对从事职教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技能的培训和实践的开展。从而逐步引导他们建立起正确教学理念,并掌握先进的职业技能和教学技术、方法。
其次,要做好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征。它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来进行。因此,按照未来职业发展导向和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开设课程,为生产一线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是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根本的办学宗旨。但是,目前很多职业技术院校专业与课程设置与产业化发展要求还很不适应,不能根据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技术进步和社会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作适时调整,仅依托已有的资源量体裁衣,被动地适应社会,培养目标仍偏重于经营管理人员,专业、课程设置雷同化、单一化、偏文化、缺技能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各级职业技术院校就要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引导下,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职业岗位的现实和社会需求,并整合本机构现实资源,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与专门能力分解,确定专业和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设置课程。具体来说,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不能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 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同时,应根据专业的实际目标,考虑到社会生产岗位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拓展培养对象的就业面(适应性)以及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着重于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
再次,要加大院校科研工作力度。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要求各级职业技术院校专业结构必须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这种调整均必须以科技研究为后盾。职业院校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双重任务,他们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又是科技研究的主力军。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是提高教师科技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最后,要积极拓展高技能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培训的最大之处,在于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因此,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外,必须加大实践环节的培训。其主要途径,本人认为有如下几点:
1、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力争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实验实训室,以应用为导向,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并指定专职教师,负责教学管理,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能及时得到实践的锻炼。
2、要努力发展校办经济实体,尝试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发展校办经济实体,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学校的经济收益,从而充实学校总体实力,近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则为教师的进修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提供了不同于实验实训室的,真实的教学基地。而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从而全面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3、应该积极与国内外其他教学和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广大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合作。这样一方面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不断借鉴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为学校、企业都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实际的技能培训岗位。因为对于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来说,他们未来的工作岗位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服务行业,他们在一线生产中,既要从事现有产品的生产,又要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还要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如果单凭在学校里的学习和实践,是很难熟练掌握具体的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而学生在校外企业中,通过顶岗实践,能够熟练掌握生产技能,及时解决生产和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培养高技能人才,任重而道远,全社会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机构,更是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掌握高技能的人才,从而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成城《关于社会力量办学若干问题的探析》教育研究1999.3
2、王纪安《深化高专高职教学改革努力形成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石油教育,2000(6)3、教育部高教司.面向21世纪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A].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C]
4、《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校也要出能工巧匠》《人民日报》(2004年12月14日第十一版).7
第五篇:人才培养质量调查问卷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人才培养质量调查问卷
为充分了解我院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加快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以便制定更加科学的课程体系和管理方法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特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请您根据我院毕业生在贵单位的工作情况客观填写(您只需在题后括号内或横线上作答即可),同时希望贵单位一如既往地给予我院支持和帮助,并欢迎到我校参观、考察。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工作年限:()
A.1-5B.5-10C.10-15D.15以上
3.您的工作岗位:()
A.操作岗B.技术岗C.管理岗D.辅助工作E.其他第二部分:问卷部分
1.您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您所学的专业:()
A.完全对口B.比较对口C.联系密切D.不太对口E.不对口
2.您在进行职业选择是,主要考虑的是:()
A.事业发展B.经济收入C.兴趣爱好D.单位实力E.工作地区F.其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认为在校时哪些教学内容对您的工作中的帮助较大:()
A.基础理论B.专业知识C.实验实习和实践教学环节D.毕业设计或论文E.其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您对我们学校的整体印象:()
A.很好B.一般C.不好D.不熟悉
5.您认为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A.优秀B.良好C.一般D.较差
6.您认为我校毕业生在哪些方面较强:();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多选)
A.基础理论、专业知识B.组织协调能力C.爱岗敬业D.吃苦耐劳精神E.实践、动手能力F.团队意识G.专业知识H.学习能力
7.您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该如何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A.参加单位培训B.通过自我学习
C.参加集体活动D.向同事请教
8.您认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的什么品质:()
A.敬业B.诚实C.责任心D.团队合作精神E.吃苦耐劳
9.您认为下列因素对学生的就业影响最大的是:()
A.个人学习成绩B.实践能力C.大学期间担任的社会工作D.特长爱好
10.您认为在校大学生应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可多选):()
A.完善人际交往能力B.提高组织管理能力C.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D.增强团队合作意识E.强化吃苦耐劳精神F.强化基本常识
11.您认为学校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A.完善人才培养计划B.改善课程设置
C.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D.增加校内外实习机会
12.请结合您对我校毕业生的了解,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