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成立于1998年3月。学院由机械电子工程、机电控制、机械设计与理论、工程力学、测控技术与车辆工程、机械基础教学和CAD/CAM中心七部分组成,拥有5个硕士点、1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大量的年轻博士、硕士充实了教师队伍,为学院注入了新鲜血液,进一步改善了师资结构。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4名,教授20名,副教授54名,其中有9位博士后,15位博士,25位硕士,他们作为教师队伍的骨干活跃在学校教学和首都科研战线上。
学院十分重视对外科技交流,现已和多所国外大学及外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教师及学生间的互换、学术交流项目合作,促进了学术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学院还与国内及本市的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实施产、学、研三结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院积极参与北京市工业振兴规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以及北京市全国各类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课题,承担在京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开发项目,均取得丰硕的成果,获得多项科技奖励和专利并出版了大量学术论文和专著。
建校以来,机械学科共培养了40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已成为首都高校、研究院所和工矿企业的领导和技术骨干,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愿与社会各界真诚合作,为首都经济的振兴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政编码:100022
网址:
电话:(010)67391615
传真:(010)67391617
第二篇: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晋中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创建于1984年,我院现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我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水平较高,教室爱岗敬业,学生刻苦钻研,近年来,在我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呈现出日渐兴盛的气象。
办学方针: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跟本。
指导思想:坚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优秀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文明素质、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专业设置:
1、生物科学专业学制四年
2、生物技术专业学制四年
师资力量:目前我院有教职工32人,专兼职教师2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佛如4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15人、本科生4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教授两人,副教授8人,讲师17人,助教1人。
专业实践:高山实习和海滨实习,有机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给同学们提供了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好机会。
考研成果:我院历届毕业生考研率居全校首位。
科研团队:“西葫芦根腐病与植物线虫的防治研究”科研项目团队,负责人江春;“藜芦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科研项目团队,负责人郭生金;“植物修复-醋糟粉煤灰优良基质的配置”科研项目团队,负责人赵宇;“旅游开发对泉溪藻类时空分布格局影响机理的研究”科研项目团队负责人胡变芳。
前景展望:近年来,随着我院师资力量的日以雄厚,教学设备佛如日益完善,我院的教学质量也蒸蒸日上,更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换机和科研环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我们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第三篇: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目录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简介............................................................................1 武汉海事职业技术学校简介............................................................................2 武汉航道学校简介............................................................................................3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简介....................................................................................4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招生代码: 1150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是主要培养海事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国首批履行STCW78/95国际公约并为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航海院校,也是江苏省最早将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引入党建和教育教学管理领域的高等院校之一。学院60年的办学历史,培养出13万人才,遍布航运、港口、造船、经贸、信息等海内外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为祖国航运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堪称航运人才的摇篮。
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一代又一代海院人薪火相传。学院以“海涵地负、德诚志远”为校训,激励师生以容纳百川的海洋气概,负载万物的大地情怀,恪守诚信,志存高远,形成“求真、敬业、和谐、创新”的优良校风。
学院拥有江宁、白下校区和板桥实训基地。江宁主校区在景色秀丽的方山脚下,远眺春山含翠,近观明湖吐烟。校园水光潋滟,嘉木成荫,具有独特的海洋气息和浓郁的人文情怀。学院占地面积1400多亩,建筑规划总面积3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近5.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7500多万元。
学院现设有航海技术系、轮机工程系、船舶与港口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港航运输与物流管理系、外国语言系、人文科学系、体育部和继续教育学院。成立“航海技术”等9个研究所。开办25个大专专业,36个专业方向。学制以高中后三年制专科为主。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教育培训包括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船员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学院办学规模为1.5万人。学院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进行了交流和项目合作。
学院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完备。数字化校园网络近万个信息点分布均衡。集基本技能训练-仿真模拟操作训练-实船适岗综合训练于一体的立体化实训体系,形成学院实践教学特色。校内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航海技能评估基地,省级实训基地轮机技能评估基地,校级实训中心10个。省劳动保障厅在学院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馆藏纸质图书近65万册,电子图书2508GB,专业期刊700余种。
板桥实训基地占地面积近10亩,水岸线长达420米,先后拥有育海、育人、育才、龙山、育航等六条实习船。现有的万吨级远洋轮育睿号轮是国内唯一的处于适航状态的教学实习船,船上装备齐全、设施配套,可供200人驻站学习,充分满足了航海、船舶全真实训教学需求。
学院拥有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666人,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30%以上。现有省级教学名师、交通部专业带头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8人,校级教学名师、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140多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6%以上,其中远洋船长9人,轮机长11人,在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企业家和学者担任名誉教授,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院教科研成绩突出。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自行研制了GMDSS(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模拟系统并通过了国家海事局验收。自主研发GPS虚拟接收机,在国内航海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已完成APPA雷达模拟器样机研制。与广东海洋大学合作研制了航海专业考证培训系统。与上海船研所、上海海事大学合作研制了轮机模拟器。
学院现有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教材3本。近年来,学院获得省级以上课题86项。教师公开发表论文860余篇,其中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214余篇。公开出版教材45册,自编校本教材100余册。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生命,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有效运行,形成学院管理特色;校企深度合作,着力培养实践技能,造就“服务服从意识强、实践操作技艺强、英语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形成学院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招生就业“进口旺,出口畅”。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单位层次高,薪酬待遇高,专业符合性强,岗位稳定性强。就业率连续五年一直保持在98%以上。
江海气度,日月风华。在新的历史阶段,学院将坚持发挥航海教育优势,抢抓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力求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为实现一流海事高职院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武汉海事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全日制普通专科学校 省内代码4074
武汉海事职业技术学校是经湖北省教育厅和湖北省发改委批准,和交通部海事局认可的的航海类全日制普通中专学校,面向全国招生。
学校主要职能是面向市场开展航海类职业教育和船员培训,业务从快速发展到面向市场,走向社会,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社会船员培训教学产业齐头并进多元化、可持续的发展格局。2004年,为配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实施扶贫计划,学校开展了外派海员培训,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定为海船船员外派培训基地。学校曾先后荣获“全国海事文明达标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武汉市文明单位”、“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先进教学中心”等称号。
学校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滠口经济开发区,占地150亩,现已建成综合教学楼、船员考试楼和学员公寓楼、实训中心、运动场馆,整体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教学和培训设施齐全,拥有先进的各类航海实验室和考试评估设施、船员实习车间、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运动场馆,尤其是航海实验、实训条件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根据市场需求,学校先后设置了内河船舶驾驶/轮机管理、航海技术/轮机管理、船体建造与修理、船舶机械与装置、船舶电气等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校采取与全国各有关船舶公司签约的方式招生,将公司输送的学生培养成优质船员,学生持证后直接由所属船舶公司解决就业问题。学生毕业后经交通部海事局考试合格后获取海船三副/三管轮适任证书和海船值班水手/机工适任证书,任职于各海运公司、海上作业、海上工程各公司担任船舶驾驶员、船舶轮机员,亦可从事国际航运管理、货物运输代理、工程设备管理、动力设备管理等相关职业。
学校还发挥湖北省政府外派海员扶贫工程指定培训机构的优势,落实省政府外派海员扶贫计划,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大力开展社会船员培训,培养实用型职业技能人才,服务航运就业市场,每年培训社会船员约4000多人次。为提高船员学历层次,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大连海事大学已在中心设立武汉函授站,作为航海类院校在中部地区唯一的航海类教育函授站,即将面向社会和海事系统开展函授教育。
随着我国航运管理和水上安全工作日趋与国际接轨,提高海事和船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迫在眉睫,武汉海事学校将抢抓机遇,促进发展,同时努力形成与世界航运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航海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结构,打造从事航海教育与培训及海员劳务外派经营管理的团队,显现培养具有航运综合职业能力人才的办学特色,为航运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武汉海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经湖北省教育厅和湖北省发改委批准,和交通部海事局认可的的航海类全日制普通中专学校,面向全国招生。
武汉航道学校简介
招生代码:湖北省 4072 武汉市 761 国家海事局海员培训机构代码:P26
武汉航道学校是1976年9月经交通部、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也是全国内河航道唯一的一所培养水上技术“蓝领”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隶属于长江航道局。
学校坐落在武汉市风景秀丽的岱山之麓,环境幽静。校园占地面积2万㎡ , 建筑面积1.2万㎡。各类在校生近2000人。学校拥有集教学、科研、藏书、阅览、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楼;拥有一幢水上专业实习训练大楼;有配套完整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教学实验室、航海仪器设备齐全,有大型工程船舶操纵模拟器、液压仿真训练室、电力电拖实验室,水手工艺操作室、操舵室、轮机动力、液压舵机室、无纸化考场等20 余个现代化实训实验室和教学设施。2008年,又新建成集舷外高空作业、系缆作业、抛起锚作业、求生训练、艇筏训练、高级消防训练用综合船舱,并加设了全套实习监控设备;新建了ARPA雷达实验室,引进了当代最先进的新ARPA雷达及GPS、AIS 等相关设备;新建了ARPA雷达模拟器,同时还新建了包括一个环屏、四个本船的大型模拟实验设施;新建了GMDSS真机实验室及容纳80人同时上机实习的模拟GMDSS机房;新建了 C站、F站等卫星通讯系统、地面通讯系统、MSI与搜救系统;新建了电航实验室,引进阿玛-布郎、安修茨、斯伯利三部不同型号电罗经、自动操舵仪、计程仪、测深仪、风向风速仪、空气气压计、气象传真机、GPS等教学设备;新建了符合航海要求的海图作业教室、海图资料室。这些设备、设施的建设为学生实习、实验、考试评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学校现有教职工87人,拥有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专、兼职教师6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30%,航海技术专业和轮机工程专业教师23人,高级实习指导 老师和持有高级技师证书5人,还聘请了一批国内著名的高级技术专家、高级船员、轮机长担任授课任务 ,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的海上专业人才提供了保证。近些年来,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与许多航运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用人合作意向,一批有丰富航海经验、具有高级适任证书的管理级船员在学校担任专业课程的讲授,同时,学校还注重利用周边的航海教育资源,邀请其他院校的航海教师来校教学。学校是湖北省政府指定的外派海员培训基地,从事水上专业教学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资源。学校秉承“就业为先、能力为主,富民为本”的办学理念,已逐步发展成为以航海教育和培训为主的培训基地,也是国家海事局指定的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等相关文件,学校于 2007年2月建立并运行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2007年9月,质量体系通过了国家海事局授权的审核机构上海海事局审核专家组的审核,并于2007年12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海事局颁发的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证书。2008年4月学校接到交通部海事局《关于同意学校筹备海船船员培训的函》后,学校对其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进行了调整。为确保船员教育和培训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和管理模式,使船员教育和培训工作在质量体系连续控制下进行,对学校第1.0/1 版质量体系文件进行修改。2008年6月1日2.0/0 版体系文件正式生效,现已投入运行中。2.0/0 版体系文件的运行,将使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学校经过30余年的励精图治,形成了富有航道特色的校园文化,本着为社会、为航道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宗旨,以教书育人为根本,强化办学功能,学校先后荣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驻外劳动培训输出基地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简介
学院在湖北省招生代码:9026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是直属湖北省教育厅领导和管理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具有57年的办学历史,主要从事高职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学院坐落于武汉市黄家湖大学城,校园占地面积1120亩,建筑面积29.2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23亿元,教学仪器总值4411.47万元,馆藏各类书刊89.75万册。
学院设有船舶与轮机工程系、航海技术系、汽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交通工程系、物流与运输系、财经系、人文系、艺术系、公共课部、实践教学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和高职教育研究所等6个科研单位,开设44个专业,其中湖北省高职高专重点专业2个、湖北省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湖北省精品课程7门。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多人,其中普通高职学生10000多人。
学院建有各类校内实验实训中心73个,其中,国家现代物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国家船舶工程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国家级实训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轮机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学院建有校外实训基地142个。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1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16人、双师素质教师171人、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156人;享受省级以上政府津贴的专家5人,交通部专业带头人2人,楚天职业技能名师3人。
近五年来,学院科研实力不断增强,教师共承担教育部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省部级教、科研项目83项;教师公开发表论文960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46篇,EI收录9篇、ISTP收录4篇);学院有2项成果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1项成果获湖北省政府科学技术发明奖、2项成果获湖北省第五届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1项成果获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出版各类著作、教材157部;《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获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十佳学报”。
学院是全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船舶技术专业委员会、港口与物流管理专业委员会、湖北省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会、全国高职高专美育专业委员会等多个行业协会、组织的主任委员、会长单位。学院长期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与培训,积累了丰富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办学57年来,为交通系统培养了5万多名毕业生。
第四篇:应用技术学院工作总结
应用技术学院2013工作总结
2013年是我院发展的开局之年,更是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围绕应用科技类大学项目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加强内涵建设,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各项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学院基本情况
2013年5月,黄河科技学院正式获批与济源市政府合作举办“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实现了省内三门峡、濮阳、鹤壁、漯河、济源五个原没有本科层次教育地市中的率先突破,开创了济源市本科教育的里程碑。按照教育部“应用科技类大学”试点的相关要求,结合中原经济区发展需要,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应用科技类大学的办学模式,加快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目前学院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累计完成投资近2.8亿,建筑面积11万㎡,教学楼、师生活动中心、宿舍楼、外教楼、学生餐厅、后勤用房、商业及浴室等附属用房已投入使用,教育教学设施齐备可满足3000余名学生的学习生活,行政办公楼、交流培训中心、体育馆也相继开工。
二、加强组织领导,民主决策,齐抓共管,促进各项工作良性发展
学院党政始终高度重视依法治院、依法育人工作,在工作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创一流”的思想,同学校决策保持高度一致。学院管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使得确保领导到位、教职工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方法到位和人员到位尤显重要。为达到这个目的,加快学院建设步伐,学院党政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学院党政领导分工协作,每位领导的分管任务
明确。一年来,全院全体教职工上下齐心,团结努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在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建设、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狠下工夫,克服了工作头绪多、人手少、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等诸多困难,在教学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保持了学院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强化民主监督、全院教职工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的良好工作局面,有效保证了应用技术学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强化学院专业建设和常规管理,突出应用科技类大学特色,确保育人质量。
学院坚持安全、稳定、高效、特色的工作思路,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提出了优化专业结构、狠抓教学基本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构建校企互动、校企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确保学院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
1、强化专业建设和教学日常管理,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学院教学管理依然井然有序,教学运行平稳。学院坚持奉行“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本着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狠抓实干,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学院把教学管理工作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切实抓好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加大教学督查力度,任课老师听课均在2次以上,多次召开座谈会,认真抓好教学信息反馈,建立了教学信息员制度,及时听取并反馈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探索应用科技类大学教学管理工作模式,及时完善和修订各专业培养方案。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张睿等同学在业余时间制作遥控开关、吸尘器等作品三件,英语兴趣小组在河南省翻译协会举办的第五届英语翻译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9名。
2、着力加强实训室建设,通畅网络环境,保障师生的学习生活。学院的实训工作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学院现建成机电创新、人体解刨等20个实验室,校内实验室建设已有一定规模,这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和条件。网络运营方面,按照既定计划完成了1栋教学楼,3栋宿舍楼的全部网络工程,实现了网页认证,保障了师生上网的稳定。
四、以学生为本,积极创新,学生工作卓有成效
按照学院工作部署,以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重点,以深入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基础,以开展以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学生思政工作、辅导员、队伍建设、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推进了学生工作迈向更高层次。
1、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创新管理方法,实行团队化管理。根据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乐于奉献、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雷厉风行的作风,结合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学生团队化管理细则(试行)》,团队化管理,是学院内部规范化管理。从对学生严管严教;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作风纪律素质,使其逐步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及礼让有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细则作为学生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在2013级新生中施行,具体来说,就是从一日生活常规制度、行为举止、请销假制度等几个方面做细化要求,明确要求和标准,从早操、上课、卫生、晚自习、就寝等常规管理抓起,做到严格检查,做好记录,及时反馈,及时整改,目前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严格遵守管理制度,没有出现违规违纪情况。
抓三风建设、树良好风气。学风、院风、班风三风建设是学生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体现。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严格管理制度,倡导三风建设。在开学初,召开学生干部座谈会,通报本学期学生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要求学生干部以身作则,带领本班同学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治理建设好班风,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同时不定期开展学习委员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情况和问题;多次开展教师、辅导员沟通会,教学和管理两方面沟通协调,共同做好学生的学习风气养成工作。本学期学生上课出勤率100%,没有出现迟到、早退和旷课的现象;早操出勤率在98%以上;晚自习率100%,日常自习率90%以上。
2、坚持和谐稳定工作为基础
安全稳定工作是学院工作的基础,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贯穿整个学生管理工作始终。学院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从新手报到开始,就制定了安全稳定零事故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以预防为主,多角度入手开展安全稳定工作:
辅导员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第一时间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学院将安全稳定问题作为常项工作纳入到每期班会中,通过班会反复讲安全问题和要求,强化学生对安全稳定问题的认识;多次召开学生座谈会,发现学生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调整工作目标,提前做工作化解不稳定因素,防止学生情绪集中化。
针对特殊学生群体重点做工作。建立特殊学生档案,根据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措施。对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在开学初召开了资助政策宣讲会,稳定了贫困学生的思想情绪,除了落实国家的有关政策外,也注重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鼓励他们树立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辅导员深入了解其造成学习成绩差 的具体原因。在班级中开展了“一帮一”助学活动;针对存在严重内向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采取辅导员老师和学生干部双向帮辅,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注重宿舍安全,开展安全月活动。与保卫处结合,不定期开展宿舍安全排查活动。通过深入到学生宿舍排查,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将安全教育工作做到每间宿舍,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宿管会在安全教育月中,组织开展了安全知识考试和安全知识竞赛,全体宿舍长参加,考核结果纳入到文明宿舍评比中。通过考试和竞赛,加强了各宿舍长对安全问题的认识,普及了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
3、推进学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学院分团委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在军训结束后积极组建了学生会、分团委等学生组织。正确把握党团的最新理论成果,有条不紊的做好发挥团员干部在学生中的积极带头作用,承上启下,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搭建学生与学院之间的桥梁。
本学期开展了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与职业生涯规划联系在一起,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目标理想;11月开展了安全教育月活动,通过与保卫处结合,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班会教育、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答等活动形式,带动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防范知识;12月开展了诚信教育月活动,开展“诚信校园行”辩论赛,将诚信考试内容也融入到活动当中,通过针对性的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也达到了期末考试零作弊零违纪的目标。
五、继承传统,与时俱进,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学院特色。
学院在宣传工作上,始终围绕学校品牌建设的核心,结合应有科技类大学的特色,坚持传统宣传形式体和新兴微媒相结合的原则,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学院特色。
在传统宣传形式方面,在做好校内各种宣传版面的同时,利用掌握的媒体信息,在历次大型活动后,及时准备新闻通稿,发往大豫网、中原网、新浪网,以及济源市地方媒体,并结合媒体的意见凸出亮点。2014年学院活动在省内外网站上发文9次,在济源市地方媒体发文、播放13次。
新兴网络媒体宣传方面,学院在招生初期,开通了微信平台、微博,及时准确的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应用科技类大学的特色,在新生报到期间进行乘车路线、新生报到程序等温馨提醒的实时播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新生入学后,学院微博、微信及时播放“早安科大”“幽你一默”“新闻直播”成为连接学院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在新生录取后,学院建立的新生QQ群,并实名认证,在QQ群中接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宣传学院的特色优势,仅在QQ群中使7名原本准备复读的学生来到我校学习。
六、做好法制教育和安全保卫工作,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学院以“平安校园”建设为主线,突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防范措施,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实现了“零案件目标”,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1、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学院先后组织开展了普法及防范知识讲座3次,消防和逃生演习2次,全面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法律和安全知识的培训,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提升了逃生和安全防范的本领。同时辅导员也把安全教育,纳入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并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将安全教育贯彻到学生管理的每个细节。
2、完善校园监控和交通标示系统,构建立体防范体系。
在完善现有的监控设施的同时,积极主动的与公安机关协调,在学校大门安装高清的360摄像头,免费为学校设置了交通标示牌、警示灯、交通标线等价值40万的设置,目前学院监控体系完善,交通标示规范合理,为学院的安全稳定提供了技术保障。由于目前学院处以建设阶段,外来民工数量较多,为此学院加
强流动人员管理。先后登记外来务工人员182 人次,并对信息统一归档,从源头上实现了外来人员的综合治理。
七、增进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育人,后勤保障工作坚实有力。
根据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布署,后勤部门强化服务意识,深化后勤服务理念,制订相关规章制度,深化内部管理,使后勤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后勤工作达到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
1、简化工作程序,提升工作效率。
后勤处成立后,积极探索校区后勤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开通了800服务热线,实现接到报修后5分钟赶到现场,并对维修服务进行跟踪反馈。同时对后勤处内部日常行政工作的流程进行改革,简化了报修、物品领用、信息发布等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了业务范围和工作职责,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畅通的沟通渠道,多方听证,广泛征求师生意见。
组织召开师生座谈会、学院生活部代表座谈会,动员广大师生及后勤员工集思广益,为后勤的发展献计献策,准确把握后勤发展动向;开展“餐厅满意度调查”、“一卡通使用情况调查”、“800服务热线调查”等一系列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师生需求,掌握后勤工作动态,并以见面会、公开信等不同形式及时向广大师生进行反馈,不断提升后勤服务层次。
3、多管齐下,措施得当,有效服务学院的日常运营。
物业方面划定目标责任区域,责任到人,层层负责,确保各项卫生保洁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成立检查小组,实行责任问首则制,促进我院的保洁工作向精细化、规范化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餐饮方面积极拓展工作思路,组织学院和餐厅、商户签订《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消防安全责任书》,督促餐厅严格坚持索证制度,不断提餐饮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了师生的饮食安全;在确保饭菜质量的基础上,合理控制饭菜
价格,及时了解食品源材料价格行情,进行价格利润核算,适时对饭菜价格进行微调,做到让师生理解满意。重视食品卫生,健全各项食品卫生岗位责任制,成立卫生检查组,明确各分部门卫生责任人,全年无饮食安全事故发生,为我院商业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围绕学院发展,基础建设快速有序。
为进一步满足学院的发展,学校加大了校区建设的投入目前学院累计完成投资近2亿,建筑面积10万㎡。为保障优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基建处、联络处紧密配合,促进了学院的基础建设有序突进。
1、积极办理各项建设手续。
在每项工程开工前。联络处都积极做好工程中所涉及的图审、验线、规划、人防等相关手续,及时协调处理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瓶颈,以学校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有力地保障了基础建设的顺利进行。
2、严把质量控制,保证工程建设优质快速。
针对项目工程情况在项目开工前编制好项目管理方案、管理目标及控制重点。认真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监理单位的监理方案和监理实施细则,确保施工方案和监理方案的针对性。为保证施工进度,以施工单位编制的总进度计划作为控制重点,施工过程中将施工总计划分解到月度计划、周计划,并严格监督施工单位项目部的执行情况。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要提高预见性,及时预见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一年中,学院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领导下,在全院教职工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工作成绩。在新的一年中,全体教职工会加倍努力,抢抓机遇,迎难而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奋力开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篇: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由原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山东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山东医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部于2001年1月合并而成。山东大学计算机专业始建于1971年,并在1972年研制成功了DJL-1计算机,这是一台由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10万次数字计算机,其综合性能居当时全国第三位。1978年DJL-1机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四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硕士点,并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建设方面,学院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了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软件与数据工程、智能计算、Web信息技术与应用、几何设计与信息可视化、移动计算、信息安全与密码学、并行处理与信息检索等多个研究方向。
学院设有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软件与数据工程两个研究中心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两个教学系以及计算机基础技术教学部、计算中心等单位。并设有软件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应用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性能计算中心等科研机构,是山东省计算机及软件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160余人,专任教师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教授22人、副教授44人。近年来,学院博士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硕士生、本科生招生规模趋于稳定。现有在校学生1400余人,其中博士生130余人,硕士生400余人,本科生900余人。另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生460余人。
学院坚持将“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构建起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优秀计算机专业人才。近年来,依托软件园校区优良的软硬件环境,宽松的学术氛围,倾斜的政策支持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学院的国际学术交流广泛,现已与欧美、澳及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家高校、研究所和跨国公司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开展了专家学术巡讲、学者交流访问、师资培训、学生互派、实验室共建、专业技术认证和校园科技活动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学院秉承山东大学百年积淀的人文精神,创建培育出了自身的团结进取,勤奋严谨,和谐和睦,务实创新”的学院文化。在不断前行的教育发展中,将进一步提高学科水平和办学水平,努力实现建设一流研究型学院的战略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