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糖尿病市场发展现状

时间:2019-05-13 01:4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中国糖尿病市场发展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中国糖尿病市场发展现状》。

第一篇:2014年中国糖尿病市场发展现状

2014年中国糖尿病市场发展现状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我国糖尿病用药市场在2007年实现爆炸性增长,从2006年市场规模61.95亿元,直接冲刺到74.95亿元的规模,增幅达到20.98%,之后又放缓脚步,2005年-2011年复合增长率为15.75%。

2012年全球糖尿病市场规模突破400亿美元,达424亿美元,增长率

8.2%,在全球药品市场中排第四位。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2005-2011年复合增长率达12.98%,糖尿病市场已经成为全球药物市场的必争之地。那么,我国糖尿病市场现状和前景如何呢?

发展迅速 风生水起

我国糖尿病用药市场在2007年实现爆炸性增长,从2006年市场规模61.95亿元,直接冲刺到74.95亿元的规模,增幅达到20.98%,之后又放缓脚步,2005年-2011年复合增长率为15.75%。2012年受吡格列酮、罗格列酮使用有限的影响,我国糖尿病用药的临床销售有所放缓,市场规模150.6亿元。2013年略有回增,但增幅不大,市场规模173.77亿元。

Ⅱ型糖尿病热门程度可谓仅次于肿瘤。在国内目前申报的 Ⅱ型糖尿病药物主要是DPP-4抑制剂,国外已经上市的维格列汀、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都正在或已经注册进入中国。默沙东生产的西格列汀,在美国2006 年上市,2007年欧盟批准上市,2009年在中国上市;诺华生产的维格列汀在欧盟2007年上市,2011年在中国上市;阿斯利康和BMS生产的沙格列汀美国和欧盟2009年批准上市,在中国2011年上市;武田生产的阿格列汀在日本和美国分别于2010年、2012年上市。

我国在审的DPP-4抑制剂产品中很多,如江苏恒瑞医药的1.1类新药硝酸瑞格列汀在批准临床阶段,江苏豪森医药的1.1类新药托西酸贝格列汀在批准临床阶段,山东轩竹医药科技的1.1类新药盐酸依格列汀片在审请临床阶段。

近十年最热的小分子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两类,DPP-IV抑制剂(格列汀类)与SGL抑制剂(格列净类药物,纳-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药物)。目前全球上市的格列汀类药物已有7个,默克的西他列汀销售规模已达40亿美元。预计2018年将成为97亿美元的最畅销小分子药物。默克已经感觉到 SGLT2抑制剂对DPP4抑制剂的威胁,和辉瑞联手共同开发Ertugliflozin(PE-04971729)。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2013年共有30个1.1类新药获得临床实验批件,有6个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占比20%。分别是:山东轩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依格列汀,临床作用靶点DPP-4抑制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恒格列净,临床作用靶点SGLT2抑制剂;重庆富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PEG-GLP-1,临床作用靶点是GLP-1类似物;华领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的HMS5552,临床作用靶点glucokinase激活剂;天津派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PEG-艾塞那肽,临床作用靶点长效GLP-1类似物;重庆富创医药研究有限公司的复格列汀,临床作用靶点DPP-4抑制剂。

其中临床作用靶点针对GLP-1类似物是未来的研究方向,而江苏恒瑞开发的药物临床作用靶点是SGLT2抑制剂,是较新的降糖靶点,外企的此类药物还在试验阶段,若江苏恒瑞能抢先上市,将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2014年第一季度化学药1.1类新药申报临床的Ⅱ型糖尿病的有两个,分别是:成都菀东药业的优格列汀,临床作用靶点DPP-4抑制剂;河北常山生化的艾本那肽,临床作用靶点长效GLP-1类似物。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调查的样本医院糖尿病药物销售数据显示,单品种排名前20种糖尿病药物占该类药总体市场的98.64%。第一名阿卡波糖,份额 21.10%,其中拜耳医药占比81.68%,中美华东制药16.82%,四川宝光药业

1.50%;第二名重组人胰岛素12.40%,其中诺和诺德占比 69.12%,礼来公司25.21%,通化东宝药业3.13%,其他2.54%;第三名甘精胰岛素10.33%,其中赛诺菲安万特82.17%,甘李药业 17.82%;第四名门冬氨酸胰岛素占糖尿病药10.05%,为诺和诺德独家品种。除了门冬氨酸胰岛素为诺和诺德独家品种,其余品种的首家厂家份额均超过 60%,垄断性较高。

我国糖尿病市场主要由跨国药企和成百上千的本土药企组成,市场集中度高,增长迅速。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排队等待批准的DPP-4抑制剂数目很多,出现明显的高水平重复,而新靶点给市场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有挑战。

诊疗率低 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糖尿病尿病发病率很高但诊疗率很低,2012年有血糖问题的人占到40%,糖尿病患者占到10%。2013年糖尿病患者中,预计有60%的人未诊断,23%的未接受治疗,11%未达到疗效,只有6%达到预期疗效。

全球糖尿病发病人数共3.82亿,中国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共9800万。其次是印度6500万,美国2400万。然而我国单个病人的年度治疗费用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美国平均每个糖尿病人花费7000美元,德国在4000美元左右,中国却不到1000美元,甚至低于巴西和俄国。由此看来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达到理想的诊疗环境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虽然目前的诊疗环境有所滞后,但政策和公众意识水平有所改善。利好的糖尿病诊疗环境各省的慢病政策正在逐步完善,中国卫生部、财务部、发改委等机构联合颁布了《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2012-2015》拟投入300亿进行全国性慢病防治工作,其中糖尿病为最重要的一项。规划目标包括: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达50%以上,35岁以上人以上成人血糖知晓率达到50%。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全国50%的县(市、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

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达到60%。全国基药目录中糖尿病药品将逐步完善,很多糖尿病相关药物都纳入了基药目录,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各类胰岛素等。

随着我国政府不断加强病患教育措施,以及诸多媒体关注中国糖尿病现状,知识普及和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公众的诊疗意识将逐步提高,有利于我国糖尿病市场的发展。

相关资讯2013年中国糖尿病用药市场销售额

第二篇:中国红酒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红酒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红酒市场发展现状

在中国人越来越崇洋的现在,葡萄酒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自然,进口葡萄酒也越来越多,中国红酒市场的发展状况怎么样呢?葡萄酒业的规模化和大发展是近百年来的事情,现在葡萄酒业已遍布全球五大洲,葡萄酒的生产大国也不再局限于西欧国家,在美洲、大洋洲、非洲和亚洲也崛起了一些葡萄酒生产大国。

伴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已不断的提高。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认识的增加,葡萄酒专卖店、连锁酒行等新兴销售渠道日益崛起,开始冲击以商业超市、酒楼等传统终端为主体的旧有格局。对于中国红酒行业来讲,2009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一方面受制于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高端葡萄酒市场受到牵连;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下,行业还是出现了一些让人振奋的转型迹象。2009年1-11月我国葡萄酒制造行业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2,169,698,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06%;实现累计利润总额2,768,81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89%。

进口葡萄酒近些年在中国展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吸引越来越多的进口葡萄酒进入。但目前进口葡萄酒仍没有在中国落地生根,在进口葡萄酒当中,除了拉菲、卡斯特等少数几个品牌外,为消费者普遍熟悉的品牌并不多,中国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的认知度总体而言并不高。由于目前进口葡萄酒仍没出现一个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领导性品牌,这将使得未来进口葡萄酒行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葡萄酒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近几年内,中国红酒产业将迎来的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同时发展潜力巨大。

一、葡萄酒的概念、分类及营养功效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葡萄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的。一般按酒的颜色深浅、含糖量多少、含不含二氧化碳及采用的酿造方法来分类。按酒的颜色深浅可以分为白葡萄酒,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等,按酿造方法可以分为天然葡萄酒,加强葡萄酒,加香葡萄酒,葡萄蒸馏酒等。

营养功效:葡萄酒是具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高级饮料。适度饮用葡萄酒能直接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作用,提高肌肉的张度。除此之外,葡萄酒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因此葡萄酒能对维持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尤其对身体虚弱、患有睡眠障碍者及老年人的效果更好。可以说葡萄酒是一个良好的滋补品。

二、市场分析

数据显示,中国红酒市场近几年一直以15%-20%的速度增长,而北京、上海等高消费城市进口中高端葡萄酒市场销售量每年都维持30%至45%的增长,中国红酒消费群体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扩张。据调查,2009年中国有1900万名葡萄酒爱好者,而其中有1400万是进口葡萄酒的消费者,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攀升至2100万人,增幅50%。2009年,瓶装进口葡萄酒总量比2008年增长近60%,从今年上半年增

长势头看,2010年进口量也将大大超过去年。对此,在2009年至今全球葡萄总产量下降,葡萄酒消费持续下滑的态势下,中国市场一枝独秀,使得世界著名葡萄酒厂商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以往进口葡萄酒的消费者以中高端人群为主,比如老板、企业高管等,年龄阶段偏于中老年,但目前消费者主力,已扩张到具备一定消费能力,讲究生活品质的公司职员、普通大众阶层等,年龄阶段也下降到青年领域,特别是正步入中年的80后群体,已逐渐成为葡萄酒消费的主力军;从前进口葡萄酒的消费场所,主要为酒店、KTV等经营性娱乐场所,而目前葡萄酒作为节假日礼品、家庭朋友聚会及婚宴等个人消费情况日益增多;从前人们购买进口葡萄酒,更多地是关注泊来品牌的时尚及面子需求,而随着近几年葡萄酒市场的发展,中国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知识了解越来越多,消费也日趋理性,品牌、产地及产品种类、价格等成为人们选择进口葡萄酒的标准。

由此可见,当今中国市场以消费中高端葡萄酒为主,主要消费群体为企业高管以及中产阶层,但有一点不得忽略,随着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的提高,中低端产品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总而言之,中国葡萄酒市场巨大。

三、产品销售

首先葡萄酒文化为背景,以葡萄酒浓厚的品味感为本源,以独特的酿造过程为吸引力,让中国消费者接受葡萄酒的异国魅力,使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费,一种身份的代表。

1)品牌推广;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广告宣传,以其优雅的高贵感和醇美的口感为主要内容,辅之葡萄酒的文化背景,在市场上形成让消费者值得信赖的优势品牌。

2)价格定位:中高端产品可以跟随市场保持原有价格,在低端产品上,为了开拓更大的消费市场,尤其是普通民众市场,可以适量降低价格,通过小瓶装,外包装略做简化等途径来降低成本。

3)营销方式:在产品的来源上要保证其质量。对于大的代理商,完全可以通过“直接签约酒庄,拿下总代理”的新商业模式,在大的中心城市可以直接采取经营葡萄酒专卖店,公司直接与客户接触,形成连锁店的一体化效应。

对于小型经营者,可以进行直接让消费者现场品味,观摩简化的酿造过程,节假日大力宣传,价格优惠等手段把葡萄酒推广给普通消费者。例如,婚庆葡萄酒在厦门市场的推广发展较好。据厦门的批发商介绍,葡萄酒婚宴市场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婚宴市场是葡萄酒细分市场之一。

4)本国品牌:基于中国本土的葡萄酒品牌有待发展,完全可以自主开发中国自己的葡萄酒品牌,只要质量上纯正,服务优异,价格合理,加上国人对民族企业的认同感和自身酿酒工艺的改进,相信开发葡萄酒民族品牌有相当大潜力和市场前景。

5)售后服务以新产品开发:及时调查市场动态,反馈市场信息,了解哪种口味最适合消费者,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性别、地域等特点开发适合不同口感的产品,推出小瓶装以适应低端市场。以葡萄酒文化包装产品,在企业高管到普通员工层中形成优质的服务态度,以高质量的服务回报消费者。

四、市场亟需解决的问题

经调查,近几年我国的葡萄酒市场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是葡萄酒经销商市场更多的是处于一种点状和碎片化的状态,根本没有形成有序的市场环境;

2、受资金、市场操作能力的局限,目前大多数经销商仍然停留在招商阶段或者苦守自家一亩三分地,以赚取眼前利润为第一目的,葡萄酒的销售缺乏统一的规范及制度制约,价格虚高、葡萄酒炒作的情况时有发生;

3、大多葡萄酒经销商的市场策略,更多还是停留在产地品牌宣传阶段,尚未形成产品品牌,使消费者无法形成品牌忠诚,葡萄酒消费者对葡萄酒的了解程度不高。

4、对于普通消费者,葡萄酒的高端产品价格过高,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有待开发出适合中低产阶层的产品。

五、总体分析

对于中国市场,随着中产阶层的日益壮大,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的提高,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也急需开发。引导经销商形成有序的市场环境,保证产品的质量,合理的价格,通过媒体广告来推广品牌以及介绍葡萄酒文化,以运营葡萄酒专卖店等新型的商业模式进行的产品销售,以“小瓶装,低价格”开拓低端市场,以优质服务回报消费者,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忠实可信的品牌。

当然在整个市场中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及时地了解市场动态走向,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必要时要调整市场策略,尽量开发一些高质量的适用群体大的新产品,在优势品牌的效应下进行推广,同时也可以尝试开发民族品牌。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消费时代。

本文来源:中国酒博会门户(中国红酒)

第三篇:中国户外用品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的户外用品市场发展迅速,目前,户外品牌的总数大约有230个,批发、零售总额为37.83543亿元人民币,据有关专家估计,2007年到2012年这五年是中国体育爆发年,我国将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户外运动市场,户外运动市场也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阶段。

“奥运会带来或许不是直接的商机,但其吹来的暖风,足够带来户外圈里的新气象。”业内专家分析,未来的几年,将是国内外户外品牌细化市场,稳定消费群体,发展壮大的最关键时期。

大众化趋势明显

“现在的户外运动已经不再是一种专业性的运动,户外运动已经成为了大众时尚生活的一种方式。而户外用品的消费也逐渐成为了家庭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户外运动品牌开始注重产品由专业化向大众化的转变,这是当前户外运动市场的一个发展趋势。”一位业内经营者表示。

据介绍,由于户外运动用品本身具有的特点,尤其是户外服装在设计、款式、品位、科技含量上更多地注入了时尚元素,很多城市白领和高收入者也加入到了户外运动品的消费潮流中,消费人群也从专业到涉户外人群的普及,带动了户外运动品的快速发展。如今,户外运动用品并不局限于专业人士使用,而是更多地被不同年龄、阶层,不同的职业的消费人群接受,户外运动品的大众化、生活化的特征日臻明显。

品牌销售渠道丰富

大型品牌和小型品牌各自的营销渠道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由此也带来了销售渠道的丰富和多元化。

不同于一般产品的销售,户外用品销售多采用多元的销售模式,除了设立专柜和专卖店之外,他们通过网络传播方式来传递户外运动产品的信息,直接进行网络销售。而大品牌倾向于通过商场专柜、品牌专卖店和独立户外专营店为主要渠道,而一些从事零售业务的小型经销商等则主要通过网络论坛、贴吧等销售自己的产品。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的户外运动市场主要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坚持做“小户外”的专业概念,比如专业做攀岩户外和专业做房车户外运动的,另外就是做“大户外”的概念,例如大家都知道的三夫户外运动公司。

据悉,现在大部分的大品牌都实行一站式的购物形式,从专业的设备到与之配套的相关物品等。为了争取更多的消费者,国内的一些品牌已经不在技术上做更多的文章,而是在款式上与时尚上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当然他们的目光还锁定在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上,他们不做专业的登山设备,却可能生产与之配套的帽子、围巾等,这类产品在价格上具备优势,因此市场前景也非常好。

由于户外运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属于比较专业的运动项目,所以在选择户外运动装备的时候,多数消费者都比较注重品牌。在从事户外运动时,装备的专业性直接影响到户外运动的质量,越专业的装备越能够降低从事户外运动的危险性,所以一些专业品牌仍然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首选。另外,户外运动项目的进行一般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团队,团队的氛围以及周围人对品牌的选择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因素。因此,很多品牌在销售产品的时候主要是强调产品的功能性,因为与一般的运动产品不同,户外运动产品对功能性的要求是很高的。”

户外俱乐部渐成热点

“帐篷900元、睡袋300元、垫子100元、背包800元、鞋子850元、药箱200元„„共计8000元。”一位爱好野营的“驴友”给自己的装备算了一笔细账。事实上,他的这套装备在众多“驴友”看来,仅算得上中下等装备。

亚洲户外用品展提供的数据显示,5年前我国户外运动服装和装备的销售总量只有1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07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26亿元人民币。5年前全国只有400多家专业户外用品经销商和290多家专业户外用品店,到2007年就已经发展到了2125家和1500多家。而随着人们对于户外运动热情的高涨,对于装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业内人士预测,中国的“大户外”市场正呈直线上升趋势,所蕴藏的市场将会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巨大的市场潜力不仅吸引了更多的知名国际品牌,也让国内品牌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熟,目前已经占到了30%的市场份额。目前市场上一个新的销售热点就是越来越多的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消费,而大多数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活动都集中在企业的集体扩展训练中。据有关数据统计,每年都有上百个企业,3万余人次参加扩展训练。因此多数的户外运动俱乐部都在抓这种“团体市场”,或附带经营一些专业的户外运动设备。

现在,很多国内运动企业都在关注这个市场,除了一些传统户外品牌,有实力的国内品牌正在逐渐向这个市场渗透。据了解,今年6月,青岛双星集团就正式宣布涉足户外用品,推出了“双星登峰”系列户外运动产品,“双星登峰”系列打造的是一整套的户外运动装备,所涉及的户外用品的种类主要包括户外登山服、冲锋衣、滑雪衣、抓绒衣、快干衣裤、速干内衣裤、登山鞋、徒步鞋、涉溪鞋、户外背包等10多种专业户外用品。有关人士预测,“双星登峰”系列的诞生将打破目前国际品牌对国内户外用品相对垄断的竞争局面。

第四篇: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现状调查(非)

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现状和前景分析

发展迅速风生水起

据IMS统计,2016年全球糖尿病市场规模突破400亿美元,达0424亿美元,增长率8.2%,在全球药品市场中排第四位。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2013-2016年复合增长率达12.98%,糖尿病市场已经成为全球药物市场的必争之地。

我国糖尿病用药市场在2013年实现爆炸性增长,从2013年市场规模61.95亿元,直接冲刺到74.95亿元的规模,增幅达到20.98%,之后又放缓脚步,2013年-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15.75%。2017年受吡格列酮、罗格列酮使用有限的影响,我国糖尿病用药的临床销售有所放缓,市场规模150.6亿元。2017年略有回增,但增幅不大,市场规模173.77亿元。

Ⅱ型糖尿病热门程度可谓仅次于肿瘤。在国内目前申报的Ⅱ型糖尿病药物主要是DPP-4抑制剂,国外已经上市的维格列汀、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都正在或已经注册进入中国。默沙东生产的西格列汀,在美国2006年上市,2016年欧盟批准上市,2016年在中国上市;诺华生产的维格列汀在欧盟2016年上市,2016年在中国上市;阿斯利康和BMS生产的沙格列汀美国和欧盟2017年批准上市,在中国2016年上市;武田生产的阿格列汀在日本和美国分别于2017年、2016年上市。

我国在审的DPP-4抑制剂产品中很多,如江苏恒瑞医药的1.1类新药硝酸瑞格列汀在批准临床阶段,江苏豪森医药的1.1类新药托西酸贝格列汀在批准临床阶段,山东轩竹医药科技的1.1类新药盐酸依格列汀片在审请临床阶段。

近十年最热的小分子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两类,DPP-IV抑制剂(格列汀类)与SGL抑制剂(格列净类药物,纳-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药物)。目前全球上市的格列汀类药物已有7个,默克的西他列汀销售规模已达40亿美元。预计2018年将成为97亿美元的最畅销小分子药物。默克已经感觉到SGLT2抑制剂对DPP4抑制剂的威胁,和辉瑞联手共同开发Ertugliflozin(PE-04971729)。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2016年共有30个1.1类新药获得临床实验批件,有6个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占比20%。分别是:山东轩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依格列汀,临床作用靶点DPP-4抑制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恒格列净,临床作用靶点SGLT2抑制剂;重庆富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PEG-GLP-1,临床作用靶点是GLP-1类似物;华领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的HMS5552,临床作用靶点glucokinase激活剂;天津派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PEG-艾塞那肽,临床作用靶点长效GLP-1类似物;重庆富创医药研究有限公司的复格列汀,临床作用靶点DPP-4抑制剂。

其中临床作用靶点针对GLP-1类似物是未来的研究方向,而江苏恒瑞开发的药物临床作用靶点是SGLT2抑制剂,是较新的降糖靶点,外企的此类药物还在试验阶段,若江苏恒瑞能抢先上市,将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2016年第一季度化学药1.1类新药申报临床的Ⅱ型糖尿病的有两个,分别是:成都菀东药业的优格列汀,临床作用靶点DPP-4抑制剂;河北常山生化的艾本那肽,临床作用靶点长效GLP-1类似物。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调查的样本医院糖尿病药物销售数据显示,单品种排名前20种糖尿病药物占该类药总体市场的98.64%。第一名阿卡波糖,份额21.10%,其中拜耳医药占比81.68%,中美华东制药16.82%,四川宝光药业1.50%;第二名重组人胰岛素12.40%,其中诺和诺德占比69.12%,礼来公司25.21%,通化东宝药业3.13%,其他2.54%;第三名甘精胰岛素10.33%,其中赛诺菲安万特82.17%,甘李药业17.82%;第四名门冬氨酸胰岛素占糖尿病药10.05%,为诺和诺德独家品种。除了门冬氨酸胰岛素为诺和诺德独家品种,其余品种的首家厂家份额均超过60%,垄断性较高。

我国糖尿病市场主要由跨国药企和成百上千的本土药企组成,市场集中度高,增长迅速。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排队等待批准的DPP-4抑制剂数目很多,出现明显的高水平重复,而新靶点给市场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有挑战。

诊疗率低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糖尿病尿病发病率很高但诊疗率很低,2016年有血糖问题的人占到40%,糖尿病患者占到10%。2016年糖尿病患者中,预计有60%的人未诊断,23%的未接受治疗,11%未达到疗效,只有6%达到预期疗效。

全球糖尿病发病人数共3.82亿,中国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共9800万。其次是印度6500万,美国2400万。然而我国单个病人的治疗费用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美国平均每个糖尿病人花费7000美元,德国在4000美元左右,中国却不到1000美元,甚至低于巴西和俄国。由此看来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达到理想的诊疗环境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虽然目前的诊疗环境有所滞后,但政策和公众意识水平有所改善。利好的糖尿病诊疗环境各省的慢病政策正在逐步完善,中国卫生部、财务部、发改委等机构联合颁布了《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2012-2016》拟投入300亿进行全国性慢病防治工作,其中糖尿病为最重要的一项。规划目标包括: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达50%以上,35岁以上人以上成人血糖知晓率达到50%。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全国50%的县(市、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达到60%。全国基药目录中糖尿病药品将逐步完善,很多糖尿病相关药物都纳入了基药目录,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各类胰岛素等。

随着我国政府不断加强病患教育措施,以及诸多媒体关注中国糖尿病现状,知识普及和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公众的诊疗意识将逐步提高,有利于我国糖尿病市场的发展。

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专家组的建议,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4种。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引起各国政府、卫生部门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1型糖尿病患病率远低于2型糖尿病。由于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症状一般较为明显,不易漏诊,故多数学者主张用发病率来描述1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据现有资料分析,世界不同地区1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差异甚大,以北欧国家最高,而东南亚国家则相对较低。

近年来,世界各地1型糖尿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增高速度远不及2型糖尿病。欧洲国家1型糖尿病发病率有自南向北逐渐升高的趋势。1型糖尿病发病率与季节和病毒性疾病流行相一致,这提示1型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于病毒感染有关。中国是世界上1型糖尿病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故1型糖尿病患者的绝对例数并不少。据国内估计,目前我过1型糖尿病患者总数在200万~300万。下表显示了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1型糖尿病的发病状况。

2型糖尿病起病时症状比较隐蔽,很难在初发时即获确诊,但其患病率较高。一般用患病率对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研究。近年来,世界各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有急剧增加的趋势,2型糖尿病患者激增是造成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剧增的主要原因。

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WHO报告的结果,世界各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有以下共同特点:

1、患病率急剧增加,近三五十年内2型糖尿病急剧增加的趋势仍难以缓解。WHO预测的结果如下:1994年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20亿,1997年为1.35亿,2000年为1.75亿,2010年为2.39亿,2025年将突破3亿。目前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为印度、中国、美国; 2、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的主体。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我国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也是如此;

3、发病年龄年轻化。不少国家儿童2 型糖尿病已占糖尿病儿童的50%~80%,儿童2型糖尿病 问题以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4、存在大量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他们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或服糖后2小时血糖介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目前糖尿病学界倾向于把这类人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者。糖调节受损者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他们的大量存在,预示着糖尿病爆发性流行的趋势还在继续发展;

5、各地发病状况差异巨大。世界各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有很大差异,从不足0.1%直至40%。患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太平洋岛国瑙鲁(Nauru)和美国皮玛(Pima)印地安人。发病率增加最快的是由穷到富急剧变化着的发展中国家。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是指既非1型或2型糖尿病,又与妊娠无关的糖尿病,包括胰腺疾病或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以及遗传疾病伴有的糖尿病等。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虽然病因复杂,但占糖尿病患者总数不到1%。其中,某些类型的糖尿病是可以随着原发疾病的治愈而缓解的。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或者发现的糖尿病。妊娠是糖尿病的高发时期,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远远超过人们的估计,而且对母子的平安构成威胁,故虽然妊娠糖尿病的转归一般较好,还是应该对这类状况予以足够的重视。

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报告》显示,由于中国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故而以往糖尿病并未构成对我国人民健康与生命的巨大威胁。近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卫生问题。据1996年的资料,我国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患者分别占20岁以上人口总数的3.2%和4.8%,亦即血糖不正常人口接近1亿。

2016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达到1.32亿人。预计2025年将达到3.8亿。

2014-2013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增长情况

我国糖尿病患者有慢性并发症者相当普遍,患病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合并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眼及肾病变者均占1/3左右,有神经病变者占半数以上。大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血管和心血管病变的患病率,较前显著增多。心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虽较西方国家为低,但已经成为我国糖尿病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并发症。肾脏、眼底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患病率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所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社会卫生问题。

面对我国糖尿病流行的严峻现状,虽然我们已经为糖尿病防治事业做了不少工作,但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我国广大民众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与糖尿病流行的趋势不相符合,急需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糖尿病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预防糖尿病的知识和技能。糖尿病营养学几乎还是空白,绝大多数医院目前尚无糖尿病营养师,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亟待培养。

全球糖尿病病患规模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富贵病”之称的糖尿病表现出快速攀升的凶猛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全球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3.66亿人,其中绝大多数属2型糖尿病。糖尿病造成的代价是,全球每7秒钟就有一人死于该病,每年460万人死于该病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有关统计表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糖尿病患者总量在3000万左右,至九十年代中期十年间,增长4倍,达到1.2亿,目前全球约2.46亿人患糖尿病,46%为40-59岁劳动力人口,每年新增糖尿病人数700万人,若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将增加到3.8亿,将占到世界成年人口的7.1%。与此同时,糖耐量低者(IGT)患者,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基数庞大并且增长迅速,据统计和预测数据显示,世界大约有3.08亿IGT患者,占到世界20-79岁年龄段人口的7.9%,预计到2025年IGT人数将达到4.18亿人,约占到世界成年人口的8.1%

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分析

据 IMS Health 统计,全球糖尿病市场规模由 2014 年的 167.98 亿美元到 2009年突破 300 亿美元,达到 304.06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2.6%,在全球药品市场中排第 4 位。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和不断出现的新药将推动糖尿病类药物市场的持续增长,2013年,全球糖尿病药物销售额高达512.32亿美元,预计未来每年将以 10-15%的速度增长。到2016年最多可能增至480亿美元。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报告称,到2030年,全球每10个成年人中就将有一人患有糖尿病,这将对全球卫生保健系统构成巨大挑战。

IDF表示,除非采取紧急措施,否则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将从2011年的3.66亿激增至5.52亿,等于每10秒增加3个新病

全球糖尿病药物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糖尿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增加的幅度明显不同,欧美国家为45%,而发展中国家可达到 200%。这意味着糖尿病将在逐步走向富裕的国家肆虐。

如何控制糖尿病的增长和有效治疗糖尿病已属卫生界和医药界的当务之急。除了要建立合理的生活卫生习惯,对每天的工作、吃饭、休息、睡眠、文娱体育活动等做到定时定量外,利用药物治疗是十分关键的一环。专家预测,随着肥胖、缺乏运动、人口老龄化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抗糖尿病药(ADD)市场将会因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的增加而有 3倍以上的增长。市场的这种增长主要将靠口服ADD,但胰岛素制剂也将有新的增长。

糖尿病是人体营养代谢障碍导致的内分泌疾病,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因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以及胰岛素供给不足,使蛋白质、脂肪和单糖转化失调,导致患者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全身性疾病。该病按照病理学特点分为两大类:胰岛素依赖型(IDDM,Ⅰ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Ⅱ型)糖尿病。

高血糖症患者中90%以上属于Ⅱ型糖尿病人,Ⅱ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基因、环境因素引起的异源性疾病,在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和细胞间动力学作用影响下,致使体内血糖恒定标量失衡。由于该类疾病来势凶猛,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

我国在向小康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脂肪与糖类的摄取量未能得到合理的控制,在老龄化及多方位应激因素影响下,糖尿病的发生率已逐年上升,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比,国内许多地区平均每年以千分之一的速度递增,北京地区糖尿病患病率已由4.6%上升到6.4%,全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9000万人。而糖耐量低下者、糖调节功能受损者与糖尿病患者数量相仿,从而成为推动糖尿病药物市场一路攀升的动力。①糖尿病药物市场前景分析

近年糖尿病用药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用药,我国糖尿病用药与检测增长迅速。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主要由跨国药企和成百上千的本土药企组成,市场集中度高,增长迅速。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排队等待批准的DPP-4抑制剂数目很多,出现明显的高水平重复,而新靶点给市场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有挑战

对于糖尿病这样一种防治指南已经很成熟,用药标准及疗效指标都非常明确的疾病,中成药想要改变目前尴尬的地位,只能用数据说话——以医生、特别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认可的临床试验数据证明其具体的疗效。

④糖尿病化学药物市场前景分析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尿病治疗的常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方法中叫常见的,治疗糖尿病口服药物有:化学类有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格列酮类、AGI等。其中以下糖尿病患者不能服用化学类药:(1)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依赖型)。(2)怀孕妇女。(3)明显肝、肾功能不良患者。(4)服用大量降血糖药仍无法良好控制血糖。(5)严重之全身或局部感染症。(6)重大压力情况,如重大手术、严重外伤、长期禁食。(7)对口服药过敏或不能忍受其副作用患者。

化学类降糖药仍是我国糖尿病治疗领域第一大种类,市场份额占比高达54%。化学类糖尿病治疗药物领域:磺脲类(格列美脲、格列齐特)、双胍类(二甲双胍)以及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老牌重磅产品现只能维持相对较少的销售额;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罗格列酮)曾因其良好的降糖作用市场规模取得迅速发展,但近年来观察到有较大的副作用(主要是罗格列酮),市场规模大幅下滑;而DPP-4抑制剂(西他列汀)、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两类新产品近年来市场规模增长迅速,近年CAGR增长率超过50%,远高于其余产品,引领了化学类抗糖尿病药物市场的增长。

2017年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供需预测及价格走势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外 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脂肪、蛋白质代谢紊 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尿糖阳性和糖 耐量减低。血糖升高或降低的机制图

糖尿病分为 I 型糖尿病、II 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 尿病。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以 II 型糖尿病为主,超过 90%,I 型糖尿病约 占 5%。I 型糖尿病由于人体自身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受到破坏,无法分泌 足够的胰岛素,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 和消瘦。II 型糖尿病由于遗传、肥胖或者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习惯,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

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2016 年全世界范围共有 4.15 亿人口患有糖尿病,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 1.1 亿,是世界 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预计到 2040 年患者数量将上升至 1.54 亿。2016 年我国有 130 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其中 40.8%的人年龄低 于 60 岁,呈年轻化趋势。

2016 年世界糖尿病患者(20-79 岁)数量前十的国家及 2040 年预估患者数量图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需要饮食、运动、药物、血 糖监测和健康教育“五架马车”并驾齐驱。如不及时治疗,血糖波动会 造成机体器官的损害,加速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目 前医学水平无法根除治愈,需要终身治疗,通过使用降糖药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综合治疗图

根据 IMS 数据,2016 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约有 600 亿美元。其中 胰岛素产品约占 56%,GLP-1 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约占 10%,DPP-4 抑制剂 类药物占 24%,SGLT2 抑制类药物占 5%,其他传统小分子降糖药占 4%。全球糖尿病用药市场规模图

当前,在全球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中,口服降糖药仍处于主导地位,磺酰脲类中的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都是磺酰脲类中应用广泛的口服药 物。DPP-4 类药物销售额最高,为 92 亿美元,但比 2016 年同比降低 1 亿 美元。销售额增长率最高的是强生的卡格列净,比 2014 年同比增加 7 亿 美元;阿斯利康的达格列净比 2016 年增加 3 亿美元。

格列齐特在我国是一线口服降糖药。近年来,随着罗格列酮、瑞格 列奈等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和噻唑烷二酮类口服降糖药相继进入市场,磺 酰脲类药物的市场规模受到一定冲击,但目前格列齐特仍是 II 型糖尿病 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GLP-1 类似物中,利拉鲁肽 2016 年比 2014 年增加 2.9 亿销售额,杜 拉鲁肽增加 2.4 亿美元。胰岛素是糖尿病领域市场规模最大的药物,在 2016 年全球 top10 糖 尿病药物中,胰岛素产品共有 6 只,占据全球近一半糖尿病药物市场,是糖尿病治疗中占比最大的一类药物。另外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种类为 DPP-4 类药物、GLP-1 类药物、二甲双胍等。销量 TOP9 糖尿病药物被赛 诺菲、诺和诺德、礼来和默沙东产品占据。2016 年主要糖尿病药物销售额图

2016 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为 1.1 亿,五年内增长 19%,患者数 量大幅增加。糖尿病群体大幅增长,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郊区扩展的 趋势,伴随着日益低龄化。中国由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患病率的增 速尤为突出。郊区患病人数低于城区,但增长较快,且潜在患者人数大 大高于城区。

2011-2016 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图(单位:万人)

2016 年国内糖尿病用药市场规模高达 413 亿元,同比增长 6.7%。其中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市场规模高达 176 亿元,占比 42.6%。口服降糖药占据了糖尿病用药市场份额的 56.6%,市场规模达到 233.6 亿元,同比增长 8.8%。

样本医院数据显示,2016 年新型胰岛素市场保持 12.16%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糖尿病用药市场增速。传统胰岛素增长乏力,原因主要为样本 医院以大城市三甲医院为主。新型药物 DPP-4 类和 GLP-1 类市场增速分 别高达 38.43%和 23.70%,虽然新型降糖药陆续进入中国,但市场规模有 限。代表产品有默沙东的西格列汀(捷诺维)。双胍类由于与多种药物都 有良好的搭配组成多种复方药物,以 10.93%的速度稳步增长。

样本医院各大糖尿病药物销售额及增长速度图

口服降糖药以化学药为主,占 93.5%的市场份额。另外 6.5%为中成 药,以扶正剂为主。对于患者而言,口服降糖药更加经济实惠,便于使 用。我国市场上前十名畅销口服降糖药累计市场份额高达 90%,市场集中 度高。

2016 年我国口服降糖药各类型市场份额图

阿卡波糖等九个产品为化学药,占市场份额的 87%。口服降糖药中,市场份额最大的是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代表为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 糖。样本医院阿卡波糖销售额达 7.7 亿元,为糖尿病用药首位,其中拜 耳医药的拜糖平占 74%的份额。样本医院伏格列波糖销售额为 1.2 亿元,同比增长 19%,其中武田的倍欣占 55%的份额。双胍类的药品主要为二甲双胍,销售额增速为 11%,样本医院销售额 为 3.9 亿元,其中施贵宝药业的格华止占 84%的份额。2016 年我国口服降糖药 TOP10 畅销产品市场份额图

我国城市公立医院样本医院显示,胰岛素类占糖尿病药物的总比例 常年保持在 35%-50%,是糖尿病药物中占比最大的一类,患者对药品的需 求是刚性的,随着发病率提升和人均 GDP 增长,市场规模将稳步增长。2016 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为 1.1 亿。在样本医院中,糖尿病患者 占全院总住院患者的 9.98%。未来五年糖尿病患者增长率为 2.37%,预计 2020 年糖尿病患者人数为 1.13 亿。我国糖尿病用药和胰岛素类市场规模图

在中国,有超过一半患者未被确诊,尤其是在基层,诊疗率在部分 地区尤其是农村甚至低至 10%。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控制糖尿病伴随患 者终生,病程长,需要坚持用药和自我监测血糖管理,但是县级和县级 以下的糖尿病患者在患者教育和血糖监测上都有一定的困难,对并发症 损害没有足够的认识,医嘱执行力差,从而难以控制病情,并发症致残 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寿命。我国糖尿病患者随访 结果显示,72%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和/或血脂异常。

目前口服降糖药的终端分布主要在城市等级医院,其次是零售药店,再次为县级医院。但县级医院的口服降糖药增速最高,归因在于医改政 策的鼓励和医保支付方式的影响。2016 年我国口服降糖药终端分布和增速图

2016 年,我国糖尿病知晓率为 40%;2010 年,知晓率为 30%。预计 2020 年我国糖尿病知晓率达到 50%,测算届时有 5650 万患者使用降糖药。

我国糖尿病患者知晓率和用药人数图

2016 年国内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市场规模为 176 亿元,预计 2020 年 市场规模为 385.6 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速 17%。按照当前国产胰岛素年销售额持续超过 20%的增长率测算,届时国产胰岛素将占据超过 50%的市 场。2020 年中国胰岛素市场规模预测表

根据 IMS 数据,2016 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约有 600 亿美元左右。国产胰岛素厂家从无到有,从市场完全被国外企业占据到今天的国内企 业占据一席之地,并将国产药物取代进口药的趋势继续延续。医保控费 的政策利好给甲类医保用药二代胰岛素以及所有国产胰岛素药带来进一 步的上升空间,未来五年内有可能会占据过半的市场份额。

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限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支付能力 有很大差别,再加上医保覆盖水平的不同,导致我国胰岛素市场出现了 较大的城乡差别。中国的医药市场处于日趋成熟的阶段,在大中城市,尤其是三级医院中,糖尿病药物的销售增长率缓慢。中国的糖尿病整体 规模增速保持在 10%左右,而城市公立样本医院 2011-2016 年的年平均增 长率为 7.8%,2016 年增速明显放缓,为 5.0%。

样本医院糖尿病药物销售走势图

2009 年国家医保将动物胰岛素和重组人胰岛素列为甲类,全国所有 地区都必须覆盖,使得第二代胰岛素患者负担较小,年人均费用约为 2200 元且能够 100%报销,总体接受度较高。第三代胰岛素在 我国有关糖尿病流行病学的调查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在统一调查标准和完成上海市10万人口调查的基础上,全国糖尿病协作组完成了14省市的调查,1992 年、1996 年、1997 年和2000~2002 年又分别组织了全国性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其具体调查所得到的患病率和按照调查当时的人口标化率分别见表1[3]。需要指出的是:由于1997 年前后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不同,主要是诊断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水平由≥718 mmol/ L 降低为≥7 mmol/ L ,因此,采用1997 年以前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病率肯定要低于1997 年以后的调查。仅测空腹血糖所得到糖尿病患病率(如1996年、2000~2001 年的全国性调查)也要低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所得到的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关系密切,年龄组的差别必然会引起患病率的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差别明显,糖尿病的患病率既与不同民族、不同个人的遗传背景有关,更与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以及城市化进程有关,因此,不同省市和地区的调查所得到的糖尿病患病率可有很大差别。总体上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是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小城市,男女性别的差异不大。我国的调查基本上都是在成人中进行,因此所反映的情况基本上是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即所谓的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由于成人中也可以发生1 型糖尿病,但由于成人缓发的1型糖尿病发病率很低,故可忽略不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中95 %以上都是属于2型糖尿病[4]。

表1近20 年几次大样本的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时间(年)区域范围 样本量及年龄 标化率(%)数量 年龄 男性 女性平均

0~>80 0.63 0.58 0.60 0.67 ≥25 2.21 2.40 2.28 2.51

3.40 3.79 3.62 3.21 5.39 5.90 5.67 5.89 5.20 5.80 5.50 6.40

患病率(%)1979 14省 304 537 1994 19省 213 515 2000 11省 42 751 20~75 2008 12省 29 558 40~99 2016 10省 15 540 35~74 2002 31省 52 416 ≥18 2.54 2.66 2.69 2.69

二、糖尿病病理学及发病机制研究

1、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学及发病机制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血管并发症,是一种能够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疾病。主要发病原因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硬化。在生理功能方面,表现为高滤过和高灌注状态,以及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变化。在遗传方面,遗传易感性及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启动因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疾病发生与发展[5]。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学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以及血液系统障碍在视网膜上的反映,可以导致失明[6]。其主要发病机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细胞因子的影响,包括了VEGF和EGFR等;②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其产物可以沉积在视网膜上,进而引起毛细血管凋亡;③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聚集速度越快,大量红细胞快速聚集,易使微小动脉形成血栓。

3、糖尿病病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及治疗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其影响因素包括高血压、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代谢失常、微蛋白尿、内皮功能失常等等[7]。这些因素与糖尿病密切相连,治疗方法除了常规的心血管治疗外,更应该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症状,控制血糖、调整代谢,与心血管治疗协同起效。

4、糖尿病足的病理学

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有两种,缺血性糖尿病足以及神经性病变糖尿病足,前者主要是由于机体持续的高血糖和脂代谢障碍,使得血液的粘度增加,进而导致患者的下肢发生血管病变,包括管壁加厚、微循环减少,从而导致供血减少。神经性糖尿病足则是由于患者神经损伤导致,特别是运动神经的损伤会导致肌肉无力进而瘫痪,感觉神经损伤导致痛觉迟钝,二者并发的情况下,患者的下肢很容易受到严重的损伤进而感染,而患者全然不知情。

5、其他并发症

除了上述常见糖尿病病发症以外,还包括了认知功能障碍、骨质疏松,黄斑水肿,勃起功能障碍等,治疗这些并发性疾病,方法无外乎有效地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以及消除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等[8]。糖尿病是一种机体代谢障碍而引发的疾病,其本身主要表现在血糖升高,但对患者伤害最大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目前的研究表明,糖尿病诱发的肾病、心血管疾病对患者影响最大,可以危及患者生命,同时,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以及勃起功能障碍、认识障碍等,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烦恼[9]。分析上述并发症的原因,大多数与机体的代谢平衡有关,因而,从根本上控制血糖、纠正脂质代谢,就可以从源头上控制这些并发症,配合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比如抗生素治疗、细胞因子以及对患者的护理等,就可以有效的治疗或预防各种糖尿病并发性疾病。

三、糖尿病免疫学研究 1、2型糖尿病与免疫耐受异常

目前认为,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在遗传基础上由环境因素触发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反应状态,表现为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时,不发生可查见的反应,是某些特定情况下由抗原诱导的一种负应答[10]。健康人血液中也存在一些抗胰岛素等自身抗原的抗体,但在正常状态下这些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外周保持无活性,并在严格的调控下保持稳定状态。因此,免疫耐受的破坏被认为是T1DM 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2、2型糖尿病与天然免疫激活 型糖尿病(T2DM)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 ~ 40 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标准认为,T2DM以胰岛素抵抗(IR)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多年来,有关T2DM的医疗、教学和科研都是围绕高血糖的糖毒性进行的,近年来又提出了脂毒性的概念。一些前瞻性研究发现,炎性标志物能预测T2DM及其相关代谢紊乱(即代谢综合征)发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控制T2DM患者血糖水平及相关代谢指标,发现全身炎性标志物水平也能显著改善,提示T2DM 与免疫、炎症反应密不可分。近年的研究认为,T2DM实质就是一种全身的、低度的、慢性的炎症状态。T2DM 亚临床炎症标志物主要包括急性期蛋白(如C 反应蛋白、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等)、系统性的细胞因子(如IL-

6、IL-

10、IL-

18、TNF-α等)及血管与内皮活化相关因子等[11]。近年的研究表明,T2DM存在的炎症反应与天然免疫系统的激活密不可分。

机体的免疫反应分为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天然免疫是机体的第一道防御系统,可对环境中的微生物及理化损伤作出反应,以维持机体稳态。天然免疫激活可引起T2DM的一些特征性改变,包括细胞因子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微蛋白尿、脂代谢紊乱等。临床上开展了大量的T2DM病人肾活检、皮肤活检、肌肉活检,结果各脏器中均发现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如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lq、C3等,提示T2DM患者可能存在多器官的免疫损伤。研究发现,T2DM组较对照组补体C3、C4水平显著升高,其机制考虑与胰岛素抵抗及患者脂代谢异常有关。单纯糖尿病会导致补体C3 水平升高,刺激先天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引起炎性细胞释放包括C3在内的炎性因子。国外学者认为,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作用的相对不足是T2DM患者体内天然免疫的激活因素,并产生高细胞因子血症,这些细胞因子作为免疫反应的中介者和调节者,在胰岛β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多种细胞因子参与IR的形成,如TNF-α导致RI的机制已被阐明:TNF-α 激活应激诱导的激酶原、c-Jun氨基端激酶(一种丝氨酸磷酸化激酶,可磷酸化信号蛋白包括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和IRS-2),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与IRS-

1、IRS-2 结合介导其降解。β细胞凋亡是T2DM 胰岛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其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关键的细胞因子,主要作用是诱导β细胞凋亡,从而导致β细胞功能衰竭[12]。总之,细胞因子作为免疫反应的中介者和调节者,在胰岛β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四、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

1、胰岛素(INS)自从1921 年胰岛素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以来,胰岛素制剂的研究进展很快,开始的制剂常含有一些杂质,目前胰岛素的纯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的一些新型胰岛素如单峰胰岛素、高纯度胰岛素、单组分胰岛素等纯度极高,使血糖控制更为理想,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更为减少[13]。临床上按其作用时间长短分为: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目前供应的胰岛素制剂为中性(pH 7.2~7.4)透明溶液,无色无味,性质稳定,供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用药后,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皮下注射后30min 起效,作用高峰2~4h,维持5~8h,短效胰岛素是惟一能静脉注射的胰岛制剂,静脉注射能使血糖迅速下降,给药后20~30min 血糖降到最低点。

中效胰岛素为锌结晶胰岛素与硫酸鱼精蛋白中性混悬液,呈絮状或牛奶样。中效胰岛素只能皮下注射,用药后吸收缓慢,1h 后开始起作用,高峰6~12h,维持18~24h。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成分相近,均为混悬液,呈絮状或牛奶样。长效胰岛素开始作用过慢(用药后4~6h),持续时间相当长(24~36h),因而难以确定药物的合理剂量,其中甘精胰岛素是第一个真正的,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的降糖效果可持续24h,无明显峰值出现,每天只需注射1 次,可较好地模拟正常基础胰岛素分泌

其他胰岛素制剂目前研制的胰岛素口服制剂或鼻腔喷雾剂等携带方便,通过经口腔黏膜吸收或经肺吸入,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治疗途径,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1 与INS 具有相似的结构,对INS治疗无效、严重INS抵抗者可应用IGF-1作为降糖药[14]。

2、磺酰脲类(SU)对于多数2 型糖尿病患者,SU 及双胍类降糖药,是首选的降糖药物。SU 降糖药可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现已发展到第3代。第1代有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2 种。第2代SU降糖药常用的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波脲[15]。第2代较第1 代作用强、不良反应小且症状轻微,其降糖作用维持时间达24h。但这种长时间的降糖作用极有可能导致低血糖。第3代SU克服了前两代的缺点,其作用强,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较第2 代药物短,导致低血糖的可能性减小。第3代以格列美脲和格列喹酮为代表。格列美脲效应可覆盖24h,是真正可以每天只服1 次的SU 药物。

3、双胍类(BG)常用的双胍类降糖药有苯乙双胍、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 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特别对超体质量而伴有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疗效更好。二甲双胍的作用是拮抗高血糖,降低血糖,即使服用较大剂量,亦不会引起血糖过低,这是不同于SU的一大优点[16]。二甲双胍其降血糖作用主要是抑制肝糖原异生,增强糖酵解,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CIGE)目前医学界已将CIGE 列为第3 类口服降糖药。此类药物对1、2 型糖尿病均适用。主要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利波糖和米格列醇。阿卡波糖是α-葡萄糖苷酶的有效抑制剂,其在小肠上部细胞刷状缘处竞争性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减轻血糖波动。因不出现餐后高胰岛素血症,故应用拜糖平不易出现低血糖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偶有腹泻,但随时间延长,上述症状可减轻。伏格利波糖是与α-葡萄糖苷酶互相竞争而抑制其作用的药物。其特点是对小肠上皮细胞绒毛膜刷状缘上的双糖水解酶的抑制作用特别强,而对α-淀粉酶几乎无抑制作用[17]。这点有别于另一种CIGE-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作用机制是对胰淀粉酶和α-葡萄糖酶具有高亲和力,干扰食物中的二糖和复合糖类的水解,延迟葡萄糖和其他单糖的吸收。

5、胰岛素释放促进剂

研究发现一些非磺酰脲类药物也有类似于磺酰脲类的作用机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瑞格列奈(诺和龙)系苯甲酸衍生物,是美国FDA于1998年首次批准的第1个进餐时服用的葡萄糖调节药,与SU不同的是它结合于胰岛β细胞膜上的不同位点而阻滞K +-ATP 通道最终促进胰岛素分泌[18]。瑞格列奈结构中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其S(+)构型比R(-)构型的活性大100 倍。其在体内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极小。那格列奈是氨基酸苯丙氨酸类衍生物,通过与磺酰脲类作用类似的机制促进胰岛素分泌。尽管这2 种药都是作用于胰腺的β 细胞,阻断钾通道,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但两者的作用特性不一样。与瑞格列奈相比,那格列奈作用于β细胞更快,作用时间更短,且对环境葡萄糖浓度更敏感。更能在生理上控制餐时血糖,降低胰岛素水平和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6、胰岛素增敏剂(IS)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的正常反应性降低,造成β 细胞代偿性分泌增加。因此,降低血糖且不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是通过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相继研制成功[19]。例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的激动剂例如噻唑烷二酮衍生物,能改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纠正糖及脂质代谢异常,其中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7、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由于长期无法正常转变为糖原储存,而使醛糖还原途径异常活跃。在身体各部分出现了具有活性的醛糖还原酶,从而使葡萄糖转变为山梨糖。这些山梨糖的积累,会引发白内障等一系列症状[20]。因此,一类新型的对醛糖还原酶具有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从20 世纪80 年代起相继研制成功。主要有阿司他丁、依帕司他、托瑞司他等,适用于预防、改善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的末梢神经功能障碍、振动感量异常、心搏异常。

8、糖原异生抑制剂及其他制剂

糖原异生作用增强是胰岛素不足,胰高血糖素过多,底物供给充足,肝脏酶活性改变及长链脂肪酸氧化(LCFAO)增强等多种因素综合所致,而LCFAO 是糖原异生过多的主要原因。不少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显示,通过可逆性抑制长链脂酰CoA肉毒碱转酰基酶Ⅰ的生成,可抑制糖原异生和增强G 氧化,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21]。目前已有糖原异生抑制剂(emeriamine,emoxir)等已进入2 期临床,此类药物较适用于合并有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总之,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加深,已打破了传统的糖尿病1 型、2 型治疗上的界限。随着新药的开发及老药新药理作用的发现,一些免疫治疗药物如烟酰胺(NAA)、环孢素A(CsA)、赛美松等可以有效地防止或推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发生。一些非降糖药物例如蝮蛇抗栓酶,维生素C、D、E,小檗碱,阿司匹林等也已被广泛用于预防及治疗糖尿病。微量元素铬、锌、钒等在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储存、活性以及能量底物代谢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2]。而且随着生物技术和人类基因重组技术的应用,新的作用机制药物不断进入临床,预计不久在糖尿病防治药物的开发上会有新的突破。胰岛素仍是NO.1

由于糖尿病患者群大且需要长期服药,再加上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因此,糖尿病药物的市场规模与成长性都非常诱人,自然也成为了国内外大型制药企业关注的重点。目前国内医院糖尿病用药被胰岛素、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与双胍类这“五朵金花” 所占据。而国内外这5大类药物的市场份额,除胰岛素较为接近外,其余品种的比例差距很大,反映出国内外糖尿病治疗理念与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

胰岛素在国内医院市场糖尿病用药中所占份额最大,约为1/3;其次是α-糖苷酶抑制剂与胰岛素促泌剂,而胰岛素增敏剂则是其中增长最为迅速的“明日之星”(注

4、图5)。

国内品种更新换代尚需时日

胰岛素是美国FDA在1982年批准的第一只投放市场的生物工程蛋白质药物,上市25年来热度未减。近几年国内胰岛素市场增长非常迅猛(注7),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4.8%,高于医院糖尿病用药市场的整体增长速度,2006年销量占医院糖尿病用药的1/3,已接近国际水平。与普通人胰岛素相比,单组分胰岛素的纯度达99%、胰岛素原<1:10万,可降低血循环中胰岛素抗体产生的几率,减少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使注射处皮下脂肪萎缩的机会明显减少,已取代普通人胰岛素已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代胰岛素类似物也正在逐渐崭露头角。虽然胰岛素类产品的销售额迅速增长,但是人胰岛素已经达到了平台期,2001~2006年的销售额略有下降,由2005年的36.1亿美元下降到了2006年的35.6亿美元。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下一轮胰岛素产品的升级换代将是胰岛素类似物取代重组人胰岛素,事实上,胰岛素类市场也主要是由胰岛素类似物的迅速增长所推动的:2006年,胰岛素类似物在全球的销售额达到了5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24%,占到胰岛素总销量60%的份额。

根据作用时间长短,胰岛素类似物可以分为速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有礼来公司推出的赖脯胰岛素(lispro,优泌乐)和诺和诺德公司推出的门冬胰岛素(Asparl,诺和锐)。临床研究表明,与常规胰岛素相比,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能更好地模拟正常人进食后胰岛素分泌的情况,改善餐后血糖,且降低餐后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率低。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目前有两种已应用于临床:Glargine和Determir。Glargine(来得时,甘精胰岛素)由赛诺菲-安万特公司推出,是首个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注入人体内后,pH值发生改变引起Glargine沉淀,从而延长其吸收入血的时间,在皮下吸收缓慢,无明显高峰,药效持续时间可达36小时以上。

外资产品占主导

在国内医院市场,单组分胰岛素与普通人胰岛素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市场占有率超过了80%。然而,各种新型胰岛素类似物近一两年增长势头非常迅猛,尤其是甘精胰岛素,上市第一年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5.5%(注7),但与国际市场甘精胰岛素与赖脯胰岛素分列胰岛素及其类似物销售排名前两位的情况相比,差距仍很明显。

国际上胰岛素类产品的生产商主要有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安万特3家公司。这3家公司占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整个国内胰岛素市场基本为诺和诺德与礼来所垄断,二者的市场份额高达90%,国内企业仅占有不足10%的份额,而且生产的品种相对单一(注8)。

产品剂型创新不断

由于胰岛素为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能被胃肠道的蛋白水解酶降解且不被吸收,所以口服无效。因此,从临床使用剂型看,目前国内使用的均是注射剂。为了减少病人因频繁注射引起的痛苦与不便,除普通胰岛素针剂外,虽然也开发了长效剂型,但即便是长效针剂,患者也需要至少每隔36小时注射一次,治疗仍不方便。另外,患者长期注射用药还会产生如胰岛素浮肿、低血糖反应等许多不良反应。鉴于上述情况,研制使用方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胰岛素新剂型,是目前国际、国内医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目前,国内外正在研制的胰岛素新一代产品、新剂型可归纳为以下3类:一类是改变给药途径,使胰岛素作为外源药物进入循环系统,如吸入型胰岛素、鼻腔给药的气雾剂、直肠给药的栓剂等口服制剂;一类是胰岛素基因工程(或组织工程)产品;一类是应用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的自动控制闭环系统。从长远来看,上述3大类胰岛素新产品、新制剂将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胰岛素类药物的发展前沿和趋势所在。

所有新剂型的研究中,吸入型给药的研究已经走在了最前面。辉瑞公司和赛诺菲-安万特公司于1998年共同联合开发的吸入型胰岛素干粉制剂Exubera已于2016年成功上市。作为短效胰岛素制剂,该品种虽然使用仍然不算十分方便,而且不少人对于其对肺功能的可能的影响提出了担心,但这种新剂型所蕴含的商业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此外,礼来和Alkermes、MannKind、Kos以及诺和诺德等公司也正致力于吸入型胰岛素的开发。

中篇—“中流砥柱”露疲态

α-糖苷酶抑制剂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速,但在2016年略有下滑;胰岛素促泌剂的增速低于糖尿病药物整体增长,市场份额正不断萎缩。

在国内医院市场抗糖尿病药物的主力军团中,除了胰岛素类,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α-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促泌剂这两大类药物。这两类药物在2014~2016年间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攀升,2016年合计占据了国内医院市场糖尿病用药超过50%的份额。然而,随着糖尿病的发展以及新产品的不断进入,这两个抗糖尿病的中流砥柱产品渐渐显露出一丝疲态。

α-糖苷酶抑制剂:增速略缓,阿卡波糖领跑

α-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口服降糖药,其临床使用的制剂品种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等,其中以阿卡波糖应用最广泛。该药几乎不被吸收入血,在肠道内发挥作用,其降糖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小肠上段上皮细胞内的α-糖苷酶,使双糖向单糖的转化减少,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餐后血糖曲线比较低平,长期应用可减轻葡萄糖毒性,减轻胰岛素β细胞的负荷及胰岛素抵抗。

α-糖苷酶抑制剂是国内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最大的药物类别,约占糖尿病用药市场近30%的份额,在口服降糖药中的份额超过40%。α-糖苷酶抑制剂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但在2006年略有下滑(注1)。国内销售的品种主要为阿卡波糖。

阿卡波糖领跑国内口服降糖药市场,应该说,拜耳的学术推广工作功不可没,才使得其阿卡波糖产品“拜唐苹”的销量遥遥领先(注2),牢牢抓住了86%的市场份额。

此外,伏格列波糖由日本武田公司最早开发,但其国内销量远低于阿卡波糖。

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放慢速度,非磺脲类引领未来

胰岛素促泌剂的主要降糖机制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故总的原则是适用于有一定β细胞功能且饮食治疗尚不能达到满意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

从全局来看,胰岛素促泌剂的增长速度低于糖尿病药物整体增长,市场份额正在不断萎缩。2006年,胰岛素促泌剂在国内16城市样本医院的销售金额为1.6亿元,在口服降糖药中仅次于α-糖苷酶抑制剂,属于第二大用药类别,但其市场份额已由2000年的近40%下降至2006年的20%左右

从具体的品种结构来看,第一代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临床使用量已经很少,仅有甲苯磺丁脲还在少量使用;第二代磺脲类产品中,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一直是该类产品的佼佼者,2006年以前牢牢占据着胰岛素促泌剂销量的前三甲;格列美脲的增长非常迅猛,2001~2006年的平均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233%,甚至在2007年有望取代格列吡嗪、格列喹酮与格列齐特而成为第二代磺脲类产品的翘楚。新兴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则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瑞格列奈自上市以来呈现着爆炸性的增长,2000~2006年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200%,2006年已经一举取代传统磺脲类产品,从而成为胰岛素促泌剂的“领头羊”

除了原研方葛兰素史克外,该品在国内有8家企业仿制。葛兰素史克的产品“文迪雅”的市场份额超过了80%,四川太极的“太罗”占10%左右(注3)。

双胍类:二甲双胍独特作用不可替代

双胍类降糖药主要包括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由于苯乙双胍有引起乳酸中毒的危险,在国内外均已很少使用。相比之下,二甲双胍导致乳酸中毒的报道极少,因此被认为更具安全性。

目前对于双胍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仍不是非常清楚,只是认为其可能与增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葡萄糖的肠吸收等因素有关。此外,这类药物可降低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用此类药可减轻体重,这一点显得尤为有价值。

由于缺乏新产品上市,双胍类在糖尿病治疗药物中所占份额已由2000年的近20%下降至2006年的不足10%。但由于双胍类独特的作用机理与特点,该类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仍然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注4)。在国内市场上,上海施贵宝的二甲双胍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70%,其余的几十家生产企业竞争激烈,所占份额均不大(注5)。

作为全球的研发热点,国外市场2006、2007年均有数款具备“重磅炸弹”潜力的糖尿病新药上市,可见糖尿病治疗领域未来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药物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由于糖尿病是系统性疾病,不同作用机理的降糖药联合应用非常普遍,因此,胰岛素、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和双胍类这“五朵金花”还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为维护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尽职尽责。

英国糖尿病治疗费用翻番

随着糖尿病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病人更多地转向使用新药,过去4年来,英国人在糖尿病治疗药物上的支出增加了1倍。调查显示,2006年,英国医生开出的抗糖尿病药物的金额达到了5.61亿英镑,比上年增长7%,比2002年几乎增加了1倍。

在病人使用的各种糖尿病治疗药物中,新药所占的比例正在以相对较快的速度上升。在短效胰岛素中,可溶性(或中性)胰岛素几乎已经完全被胰岛素类似物取代,尤其是诺和诺德生产的NovoRapid正大行其道。

与此同时,赛诺菲-安万特生产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Lantus(insulin glargine)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2006年,英国糖尿病患者在该药的支出上增加到了1500万英镑,Lantus已经取代低精蛋白锌胰岛素而成为长效胰岛素产品的代表品种。

新型口服降糖药的增长速度也非常迅猛,尤其是葛兰素史克生产的Avandia,2006年,其在英国的销售额达到了1400万英镑。Avandia与二甲双胍的复方制剂Avandamet的处方量,首次超过了日本武田公司生产的格列酮类产品Actos。

据估计,英国患2型糖尿病的人数目前大约为170万人,自2002年以来增加了大约20万人。预计到2025年,英国2型糖尿病人将达到210万人,虽然这一数字近来经过修正已有所下调,但仍然意味着糖尿病对病人和英国医疗保健系统来说将是一项越来越大的负担。

中成药篇—前五位产品市场集中度达86% 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产业研究室 宗云岗

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研究表明,2016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总量达到2.4亿人,年平均增长率10%左右。对于众多的药品生产企业而言,早日攻克糖尿病不仅是其所负社会责任之所趋,也是获得巨额经济效益之所需。

药物是糖尿病治疗的重点。除小部分经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就能控制病情的2 型糖尿病病人以外,其它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在糖尿病治疗药物中,西药占据了糖尿病治疗的主导地位,而中成药处于辅助治疗的地位。

目前,我国口服降糖中成药产品主要有消渴丸、金芪降糖片、参芪降糖片(颗粒、胶囊)、糖脉康颗粒、降糖舒胶囊、糖尿乐胶囊、玉泉丸、玉液消渴颗粒等。

增长率滑坡

我国糖尿病用中成药市场规模保持着逐年稳中有升的势头,2006年市场规模达到了16.04亿元,占整个口服糖尿病用药市场的22%,与前两年基本一致;但增长率较2004年有较大幅度下滑,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近年来口服糖尿病用中成药新产品开发较少,与西药相比较为逊色,受到的挤压也较大;二是近年来糖尿病类保健品、功能性食品在市场上深受病患者的欢迎,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食疗法来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降糖中成药市场份额形成了压力。

消渴丸独领风骚

整体来看,糖尿病中成药在整个糖尿病用药中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少。在口服糖尿病药市场上,中成药只占据16%的市场份额,远远低于西药,处于辅助治疗地位。

在糖尿病中成药的主要品种中,消渴丸占有市场主导地位,占领整个糖尿病中成药55%的市场份额,是糖尿病中成药产品惟一一只销售额上5亿元的产品。其它品种的市场份额则远低于消渴丸,其中,糖脉康颗粒占9%、参芪降糖颗粒占8%、金芪降糖片占7%、辅仁糖尿乐胶囊占7%等。

医院市场竞争激烈

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2006年全国8大重点城市中成药医院用药分析系统显示,我国共有25个以上的中成药品种在医院临床使用,市场竞争相对激烈。其中,排名前5位品种的市场集中度达到了86%,前10位品种的市场集中度则达到97.7%,呈现高集中度的竞争态势。

排名前十位的产品中,第一位为参芪降糖颗粒,市场份额达到31.9%,其它品种依次为糖脉康颗粒(22.1%)、消渴丸(12.3%)、金芪降糖片(11.6%)、降糖舒胶囊(8.1%)、渴乐宁胶囊(6.8%)、益气生津活血胶囊(2.7%)、玉泉颗粒(1.1%)、玉兰降糖胶囊(0.6%)、消渴灵片(0.6%)。结合全国市场的特点分析可见,参芪降糖颗粒、糖脉康颗粒在重点城市样本医院市场的表现比消渴丸要好,而像消渴丸这样的“重磅炸弹”级中成药在重点城市样本医院市场表现却一般,其中的原因在于与参芪降糖颗粒、糖脉康颗粒和消渴丸采用的主销渠道不同,消渴丸主要是以二、三类城市和广大农村市场为销售重点,因此,在医院市场的表现稍逊一筹。

根据糖尿病中成药医院市场前33位品种2016年市场走势的分析发现(医院采购数据),参芪降糖颗粒、糖脉康颗粒和消渴丸这3个品种在月度走势上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也就是说,这3个品种均在2月和10月销售采购走低,而在4月和9月间销售采购持续走高。

上述情况除了与医院用药采购高低峰期有关系之外,另一方面还和医院采购模式有较大的关系。目前医院采购模式大多是以集中采购招标模式为主、阶段性采购为辅。每年年初均为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期间,3、4月份招标采购完成后开始进货销售,而到了年底,医院将为第二年的药品采购做计划,因此,在进货上表现得比较紧凑,使得药品的采购均有较大的相似性。

高性价比品种受欢迎

结合这些品种的市场表现可以看出,由于糖尿病需长期用药的特点和人群消费能力的特点、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是那些零售价格适中、日服用金额便宜的性价比高的品种,如消渴丸、参芪降糖颗粒、糖脉康颗粒等。糖尿病用药后市攀高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这足见国际公众社会对糖尿病这凶猛杀手的高度重视。近20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长了5倍多,是全球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庞大的消费群体,使治疗用药市场迅速扩容。随着Januvia、Byetta等糖尿病新药的相继入市以及临床治疗观念的转变,今后糖尿病口服用药的市场格局将被改写。

目前全世界已有2.46亿糖尿病患者,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3.80亿人,而其中新增加的患者将大部分出自发展中国家。因此,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密切关注的健康问题。

2004年以来,全球糖尿病用药市场处于稳定增长态势,年增长率超过10%;2007年的市场规模为241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了13.70%,在全球药品市场排第5位。目前全球糖尿病药物中,口服药所占的比例略高于胰岛素类似药物,2007年约占60%。新品命运多舛

目前糖尿病药物市场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胰岛素,主要生产商为丹麦的诺和诺德,2005年各种胰岛素销售合计约为80亿美元;二是非胰岛素药物,主要的制药商为葛兰素史克、Takeda、礼来、默沙东和辉瑞。以干细胞为基础的糖尿病治疗方法还没有进入临床研究。

自从辉瑞公司的吸入型胰岛素Exubera于2006年获批在美国和欧洲上市后,成为唯一不需要注射的胰岛素。分析家和投资人曾对其上市充满希望。然而,该药上市后却好景不长,销售惨淡。2007年前9个月,吸入型胰岛素实现的销售额仅为1200万美元,辉瑞只好忍痛割爱,宣布将承担28亿美元的相关费用后放弃该产品。

同时,其他正在进行Ⅲ期临床研究的产品,如诺和诺德、MannKind公司的产品以及礼来与Alkermes合作开发的在研吸入胰岛素产品并未因辉瑞遭遇滑铁卢而销声匿迹,这些产品正在进行后期临床试验,这无疑重新给市场增添了信心。但最终的境况如何,还有待市场考验。另一个典型的个案就是“文迪雅事件”。2017年5月,英国医学报告荟萃分析研究发布了一项惊动医药界的结论:文迪雅有可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塞的几率大幅提高。而由于此前文迪雅已经为全球广泛接受,因此,“文迪雅事件”成为继关节炎药万络之后的美国又一重大药品安全性事件。据统计,自1999年上市以来,全球使用文迪雅的约有600万人,其中,美国就有100万人;2006年,文迪雅在美国的销售额达到22亿美元,处方量为1300万张。虽然美国FDA顾问委员会最近已经确定罗格列酮可能有增加服用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仍建议文迪雅可继续上市销售,同时要求在产品标签上增加新的药物安全性警示。顾问委员会认为,根据现有资料,文迪雅确实存在可能引起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然而,目前的临床研究资料尚不全面,FDA需要更多的资料作进一步评估。国内用药逐年扩容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用药市场规模逐年扩容,在2014~2017年,糖尿病用药市场规模一直处于稳定增长态势。2017年,医药行业复苏,糖尿病用药市场规模突破了70亿元大关,增幅达到21.0%,是近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2016年我国糖尿病用药市场中,注射用药(胰岛素及其类似药)占25.6%的份额,口服用药占74.4%,居于主导地位。

目前,口服降糖药物仍以化学药为主,口服降糖药的化学药品种占到79.5%的市场份额,中成药品种占据剩余的20.5%。

从附表中可见,我国糖尿病口服用药市场排名前10位的品牌中,磺酰脲类(SUs)占了4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占了2席,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TZD)、非磺酰脲类促进胰岛素分泌剂和中成药各占1席,消渴丸作为中成药的代表品牌跻身三甲之列。糖尿病的传统药物治疗方法,是对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首先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多为磺酰脲类药如优降糖等),开始是单药治疗,而且还要从小剂量开始,然后再增加剂量,直至达到单一药物的最大剂量。若仍难以控制血糖的升高,就要增加另一种药物。如随着病情的延长,多种口服降糖药也无法平稳控制血糖时,才开始使用胰岛素。但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治疗方法并不能阻断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患者胰岛的功能仍在逐年衰退。现在的治疗思路已经发生了转变,在确诊糖尿病后,主张早期联合用药,严格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升高,推荐采用磺酰脲类+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在符合胰岛素治疗指征时,应尽快采取胰岛素治疗。这一治疗观念的转变势必影响到糖尿病口服用药的市场格局。近年来,默沙东的Januvia、礼来和安进的Byetta等糖尿病新药相继入市,可以预见,糖尿病用药市场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口服制剂争奇斗艳

磺酰脲类(SUs)促胰岛素分泌剂

代表药物: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SUs是经典的口服降血糖药,目前在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多是第二代SUs,如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副作用少于第一代的甲苯磺丁脲和氯磺丙脲。格列齐特最先由法国施维雅药厂开发成功,商品名为“达美康”(Diamicron),目前已经在世界上130多个国家注册和销售。1985年引进中国后,得到广大医生和专家的一致好评,现在已成为我国第一线口服降糖药。近几年,新一代药物如罗格列酮和瑞格列奈相继进入中国市场,第一代磺酰脲类药物已经接近淘汰边缘,第二代磺酰脲类药物的市场规模也在缓慢缩小,但格列齐特的市场规模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2007年占SUs 44.3%的市场份额。其中销售额最大的是施维雅的达美康,国内企业生产的格列齐特均难与其争雄。

格列吡嗪是仅次于格列齐特的SUs口服降糖药,占19.8%的市场份额。目前在国内销售额最大的是辉瑞的瑞易宁,达1.41亿元,另外还有美吡哒、迪沙、优哒灵等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格列喹酮占SUs18.2%的市场份额,其中的王牌产品是万辉双鹤与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共同开发的糖适平,销售额近2.5亿元,几乎垄断了整个格列喹酮的市场。

格列美脲占SUs17.3%的市场份额,以赛诺菲-安万特的亚莫利为首,近两年增长迅速。但格列美脲同时拥有众多的仿制药厂家,竞争激烈。

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代表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瑞格列奈是第一个餐时调节体内血糖新药,由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和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联合开发,于1998年4月在美国首次上市,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以商品名“诺和龙”销售。国内企业中,江

第五篇:中国零售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中国零售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与国际通行的标准业态差距明显

我国的零售业态参差不齐。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过高的运营成本归因于两个方面,外部是因为我国物流费用偏高;内部因素则缘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

(三)管理水平与国际零售业的差距较大

1、我国商业企业的管理还主要依靠传统管理方式和方法。零售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普遍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而且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原始创新。

2、在营销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购物折价,礼物赠送等促销方式。而不是以树立品牌、服务、信誉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等系统的营销战略为主导。缺乏市场细分,在商品组合、服务标准、价格、促销和店面布置等方面,采用标准化管理不足。

3、缺乏高科技的支持,主要是信息化程度低。企业管理没有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国外的商业企业以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以网络为辅助的自动化管理,这与传统的零售业运作方式截然不同。

4、我国零售业企业由于定位不明确,导致对目标顾客的需求状况难以准确把握,也难以确认真正的行业竞争对手,因此难以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难以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竞争优势。

(四)外商的挑战

在中国零售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外商的严重挑战。这些外资零售企业以其超前的经营理念,极大的规模,价廉物美的商品,规范周到的服务,特殊的营销手段,向中国零售业发起了强大的冲击。

下载2014年中国糖尿病市场发展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中国糖尿病市场发展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体育场馆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体育场馆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在群众体育领域,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不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组织体系建立、科学健身指导等诸多方面与广大人......

    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及现状分析

    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及现状分析 奢侈品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字眼。在我的印象里奢侈品就是属于价钱很昂贵的高档类用品,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般都是所......

    2014年中国棉花市场发展现状浅析

    2014年中国棉花市场发展现状浅析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内容提要:按照被调查棉农植棉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全国植棉面积同比减少12.6%。截止5月31日,全国棉花已播至大田面积占预计播......

    浅谈中国纯水机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

    浅谈中国纯水机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 -- 转载自中国食品产业网 一、中国生活饮用水市场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发展中国家1/3的城市人口饮用水安全无法保证。世界......

    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目前发展现状

    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目前发展现状 如今,世界的焦点在中国。置身于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中,中国酒业市场也真正成为全球化竞争的市场。作为当前葡萄酒消费量增长最强劲的市场之一和......

    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豆浆机市场发展现状

    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豆浆机市场发展现状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内容提要:2014年1-3月,中国豆浆机市场品牌关注格局非常稳定。九阳、美的和苏泊尔累计关注比例达96.9%,品牌集中度非......

    中国视频会议系统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视频会议系统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在技术水平方面:在中国,视频会议的发展经历了仅10多年的时间,从技术的角度上看,国内视频会议系统产品大约经历了四代:第一代是模拟电视会议系......

    2014年中国水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14年中国水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内容提要:全球水资源总量约为13.86亿立方千米,其中咸水占比为97.47%,淡水占比为2.53%。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地下水资源及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