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国纯水机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
浅谈中国纯水机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
--转载自中国食品产业网
一、中国生活饮用水市场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发展中国家1/3的城市人口饮用水安全无法保证。世界各国都将“健康饮水”提上了议事日程。作为发展中的中国,至少有3亿多人饮用水不安全。2005年3月22日《中国饮用水行业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都倡导“健康饮水”,并且呼吁与水相关的企业,都积极投身到“健康饮水”的行动中来。由于以上原因,催生了中国生活饮用水市场的蓬勃发展。有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饮用水市场将突破1000万吨。一些饮用水年产量较小的地区,如山西、广西、云南、贵州等,饮用水的产量正在成倍增长;另外一些省份,如山东,重庆、四川等,饮用水的产量也趋向高速稳定增长,大有赶超浙江、广东等饮用水生产大省的趋势。新的饮用水市场正在不断被开发,旧有的市场则在不断扩大。
我国现阶段的生活饮用水市场,实质上是桶装饮用水、自来水终端制水、管道直饮水三分天下的格局。其中桶装水以85%的绝对优势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桶装水存在着“二次污染”问题以及假冒伪劣等现实问题。管道分质供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普及率为30%左右,目前国内的上海、广州、东莞等地开始试点,但由于工程浩大,近年内难有大的作为。自来水终端制水就产品来分,可以分为对自来水等进行初步过滤的净水器和各种大、中、小型的办公、家用纯水机,普及率在15%左右。自来水终端制水是当前—种理想化的净水方式。
二、纯水机的工作原理、种类以及特点2、1纯水机的工作原理
它采用的是主要是反渗透膜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对水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水分子和离子态的矿物质元素通过反渗透膜,而溶解在水中的绝大部分无机盐(包括重金属)、有机物以及细菌、病毒等无法透过反渗透膜,从而使渗透过的纯净水和无法渗
透过的浓缩水严格的分开;反渗透膜上的孔径只有0.0001微米,而病毒的直径一般有0.02-0.4微米,普通细菌的直径有0.4-1微米,所以你尽可以放心大胆的饮用纯水机里流出的清泉。
2、2纯水机的种类
纯水机根据使用情况分为手动型(也是经济型)、自动型,不同点只是在于纯水机的反冲洗方面,经济型的纯水机使用的是手动反冲洗阀门,自动型的纯水机使用的是电脑控制的反冲洗阀门。同时,纯水机根据使用的特点还分为橱上型和橱下型,作用是一样的。根据使用的款式也分为分体式和一体式的,分体式的占地面积比较大,储水桶和机身分离;一体式是指主机和储水桶在一起,占地小,有利于清洁,外形美观大方。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情况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2、3、纯水机的特点
有电机,需要电源,有储水罐,一般为五级过滤,第一级为滤芯,第二和第三级为活性炭,第四级为RO逆渗透膜技术,第五级为精致活性炭,主要用于改善口感。可加第六级放置麦饭石。
纯水机不仅可以将杂质、铁锈、泥沙、胶体、细菌、病毒驱除掉,还可以将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粒子、有机物、荧光物、农药驱除,还可以将讨厌的水碱和重金属驱除,保证您在烧开水的时候没有水碱,同时保证家人的健康。
使用纯净水可以做饭、煲汤、沏茶、冲咖啡,保证原汁原味,充分的将食物中的营养分解,更加适合人体的吸收。在加湿器或者需要水的美容器中使用纯净水可以保证没有水碱,更好的保护您家的家居。使用纯净水制冰,晶莹透亮,没有杂质。
三、纯水机与饮水机、桶装水比较
纯水机:直接与自来水机连,制造纯净水,现制现用,可避免二次污染,提供清澈甘甜的纯净水。
饮水机:需要购买桶装纯净水来实现饮用纯净水。
桶装水: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问题。例如送水:无论是大品牌,还是小作坊无一例外都是雇自行车、三轮车送水,送水过程是受时间、气候、环境、人员素质影响较大,“二次污染”可能性最大。再有空水桶与水桶的更换,瓶口及桶装水饮水机落水座的卫生防疫,还有桶装饮用水的饮水时间过长也是造成“二次污染”的一大因素,越长污染越严重,这主要是空气与水的置换引起,空气中的污染物随着空气进入桶内,由于桶装饮用水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很快剩余水里微生物大量超标准,如果长期饮用被污染的桶装饮用水,无形中影响我们健康状况。
四、中国纯水机普及率以及品牌受众度
反渗透纯水机是一种在市场上出现时间尚不长的家用饮水设备,但它的出现已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好评,尤其受到饮水机用户的青睐,因为他为人门免去了购买桶装水的费用和运输桶装水的繁琐。
纯水机发源于美国,被称作“饮水革命”的纯水技术在台湾推广的比较早,90年代从台湾进入内地市场。随着逆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其生产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产生了具有划时代的家用RO纯水机。纯水机的出现革新了人们现有的饮水习惯与方式,它使用家庭自制纯净水这一方式,从而彻底解决了二次污染的难题。它将“对接自来水,自制纯净水,饮用纯净水,洗用自来水”的先进观念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日本和韩国的纯水机普及率已达到70%,而在中国,饮水机的普及率也只有30%左右。北京是我国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然而北纯水设备普及率也仅为4%左右。中国纯水机年销售量估计在3000-4000台。
五、中国纯水机市场的主要销售渠道
目前纯水机的主要销售渠道是建材城、家电城和超市为主。据业内人士估计,建材城和家电城的纯水机销售量比例在4:6到3:7之间。主要销售渠道形式如下:
1、建材城
建材城是目前纯水机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特别是大型和正规的家居建材超
市更是受到欢迎。优势表现为:
A、受众目标明确。去逛家居建材城的消费者是购买目标明确的群体,而去家电连锁店的消费者随机性比较大,目的性不强。目前纯水机产品在建材城和家电连锁店的投放比为7:3。
B、定位准确。家居建材超市的产品价格比较高,质量有保证,一般光顾此类场所的消费者在经济上比较宽裕;而目前纯水机的目标客户为高收入,高学历和高职位的人群。二者定位准确一致,利于产品的销售。
C、目前纯水机产品比较适合于装修前安装,这样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支出,人力和物力。而去建材城的消费者多是为装修而去的,他们比较容易接受这种产品,销售人员的讲解和引导比较重要。
2、家电连锁店
家电连锁城是纯水机产品另一重要销售渠道。其销售模式比较成熟和正规,有利于品牌的传播和良好发展。产品扎堆,形成有效的竞争环境,同时能吸引消费者眼球,有利于纯水机概念的推广。受众随机性大。很多逛家电连锁店的人并不是有一定的目的性,很可能都是闲逛。去家电连锁店的人们分布在各个消费层次,对于高端的纯水机产品需求力度不大。
3、另外销售,(直接到城市居民生活小区销售)商场、大型超市,品牌专营店以及团购也是纯水机销售渠道之一,但所占的比例很少。
六、中国纯水机市场现存的问题
1、首先是技术方面,中国多年来对反渗透膜技术研发无突破性进展,长期以来RO膜99%仰赖进口。
2、缺少领军大企业产品宣传力度不够
在中国纯水机市场上还没有出现领军型的大型企业,缺少对自身产品的宣传,纯水机的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企业需要营造一定的声势,政府、媒体、学者等共同的关注和重视。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服务,为商家带来丰厚的利润。
3、市场竞争混乱
一些企业由于缺少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草率进入市场,甚至以不正当的手段竞争,譬如:一些不法厂家用回收的膜或回收的塑料等替代材料来生产纯水机,然后在市场上以低价出售以次充好,混淆纯水机和其它水家电的概念,造成纯水机市场竞争的混乱局面。
七、纯水机市场未来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企业理性发展竞争、避免重蹈家电行业覆辙
在纯水机发展的这几年中,每年都有许多中小企业涌现,且呈增长状态。“企业之间一定要坚持理性的发展。如果价格过低,因利润有限厂家对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投入就会缩小,导致资金没有形成良性循环,长此以往技术研发会受到极大阻碍。并由此引发出纯水机新产品开发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矛盾。
产品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
国内的纯水机厂家应注重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打造,积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地开发出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科技产品。在质量层面上竞争是一种比较好的状态。
产品多元化和技术研发人员专业化
纯水机产品的系列化和多样化,将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因为生活饮用水区域差异性太强。如广东人喜欢95度以上的水来喝功夫茶,上海人喜欢用80度的水冲牛奶,云南等地要求特制的高原机型,海南人一年四季都喜欢冰水。那么,我们企业就会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来生产和销售不同的系列产品。
另外技术人员必须了解了我国的水质现状,才能根据各地的水质情况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如西北的水由于碘的含量偏低,易导致甲状腺肿尢内蒙古河套地区的水砷含量过高,易导致砷中毒;东北地区的水氟含量过高,易导致氟牙症和氟骨病等等。
用不同的滤材组合,去除水中各异的污染物,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八、中国纯水机市场的展望
国家建设部曾指出,RO膜处理技术在未来20年内将是最安全的水处理方式。据有关专家预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城镇居民传统的生活模式将面临一场变革:自来水终端净化处理将成为未来水市场的主导,全新的饮水观念将导致第三次饮用水革命的到来。
纯水机代表着更健康和现代化生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纯水机技术的更迭,纯水机企业的成熟,纯水机市场的发展前景应该是光明的。
第二篇:中国红酒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红酒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红酒市场发展现状
在中国人越来越崇洋的现在,葡萄酒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自然,进口葡萄酒也越来越多,中国红酒市场的发展状况怎么样呢?葡萄酒业的规模化和大发展是近百年来的事情,现在葡萄酒业已遍布全球五大洲,葡萄酒的生产大国也不再局限于西欧国家,在美洲、大洋洲、非洲和亚洲也崛起了一些葡萄酒生产大国。
伴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已不断的提高。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认识的增加,葡萄酒专卖店、连锁酒行等新兴销售渠道日益崛起,开始冲击以商业超市、酒楼等传统终端为主体的旧有格局。对于中国红酒行业来讲,2009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一方面受制于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高端葡萄酒市场受到牵连;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下,行业还是出现了一些让人振奋的转型迹象。2009年1-11月我国葡萄酒制造行业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2,169,698,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06%;实现累计利润总额2,768,81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89%。
进口葡萄酒近些年在中国展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吸引越来越多的进口葡萄酒进入。但目前进口葡萄酒仍没有在中国落地生根,在进口葡萄酒当中,除了拉菲、卡斯特等少数几个品牌外,为消费者普遍熟悉的品牌并不多,中国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的认知度总体而言并不高。由于目前进口葡萄酒仍没出现一个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领导性品牌,这将使得未来进口葡萄酒行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葡萄酒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近几年内,中国红酒产业将迎来的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同时发展潜力巨大。
一、葡萄酒的概念、分类及营养功效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葡萄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的。一般按酒的颜色深浅、含糖量多少、含不含二氧化碳及采用的酿造方法来分类。按酒的颜色深浅可以分为白葡萄酒,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等,按酿造方法可以分为天然葡萄酒,加强葡萄酒,加香葡萄酒,葡萄蒸馏酒等。
营养功效:葡萄酒是具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高级饮料。适度饮用葡萄酒能直接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作用,提高肌肉的张度。除此之外,葡萄酒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因此葡萄酒能对维持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尤其对身体虚弱、患有睡眠障碍者及老年人的效果更好。可以说葡萄酒是一个良好的滋补品。
二、市场分析
数据显示,中国红酒市场近几年一直以15%-20%的速度增长,而北京、上海等高消费城市进口中高端葡萄酒市场销售量每年都维持30%至45%的增长,中国红酒消费群体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扩张。据调查,2009年中国有1900万名葡萄酒爱好者,而其中有1400万是进口葡萄酒的消费者,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攀升至2100万人,增幅50%。2009年,瓶装进口葡萄酒总量比2008年增长近60%,从今年上半年增
长势头看,2010年进口量也将大大超过去年。对此,在2009年至今全球葡萄总产量下降,葡萄酒消费持续下滑的态势下,中国市场一枝独秀,使得世界著名葡萄酒厂商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以往进口葡萄酒的消费者以中高端人群为主,比如老板、企业高管等,年龄阶段偏于中老年,但目前消费者主力,已扩张到具备一定消费能力,讲究生活品质的公司职员、普通大众阶层等,年龄阶段也下降到青年领域,特别是正步入中年的80后群体,已逐渐成为葡萄酒消费的主力军;从前进口葡萄酒的消费场所,主要为酒店、KTV等经营性娱乐场所,而目前葡萄酒作为节假日礼品、家庭朋友聚会及婚宴等个人消费情况日益增多;从前人们购买进口葡萄酒,更多地是关注泊来品牌的时尚及面子需求,而随着近几年葡萄酒市场的发展,中国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知识了解越来越多,消费也日趋理性,品牌、产地及产品种类、价格等成为人们选择进口葡萄酒的标准。
由此可见,当今中国市场以消费中高端葡萄酒为主,主要消费群体为企业高管以及中产阶层,但有一点不得忽略,随着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的提高,中低端产品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总而言之,中国葡萄酒市场巨大。
三、产品销售
首先葡萄酒文化为背景,以葡萄酒浓厚的品味感为本源,以独特的酿造过程为吸引力,让中国消费者接受葡萄酒的异国魅力,使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费,一种身份的代表。
1)品牌推广;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广告宣传,以其优雅的高贵感和醇美的口感为主要内容,辅之葡萄酒的文化背景,在市场上形成让消费者值得信赖的优势品牌。
2)价格定位:中高端产品可以跟随市场保持原有价格,在低端产品上,为了开拓更大的消费市场,尤其是普通民众市场,可以适量降低价格,通过小瓶装,外包装略做简化等途径来降低成本。
3)营销方式:在产品的来源上要保证其质量。对于大的代理商,完全可以通过“直接签约酒庄,拿下总代理”的新商业模式,在大的中心城市可以直接采取经营葡萄酒专卖店,公司直接与客户接触,形成连锁店的一体化效应。
对于小型经营者,可以进行直接让消费者现场品味,观摩简化的酿造过程,节假日大力宣传,价格优惠等手段把葡萄酒推广给普通消费者。例如,婚庆葡萄酒在厦门市场的推广发展较好。据厦门的批发商介绍,葡萄酒婚宴市场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婚宴市场是葡萄酒细分市场之一。
4)本国品牌:基于中国本土的葡萄酒品牌有待发展,完全可以自主开发中国自己的葡萄酒品牌,只要质量上纯正,服务优异,价格合理,加上国人对民族企业的认同感和自身酿酒工艺的改进,相信开发葡萄酒民族品牌有相当大潜力和市场前景。
5)售后服务以新产品开发:及时调查市场动态,反馈市场信息,了解哪种口味最适合消费者,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性别、地域等特点开发适合不同口感的产品,推出小瓶装以适应低端市场。以葡萄酒文化包装产品,在企业高管到普通员工层中形成优质的服务态度,以高质量的服务回报消费者。
四、市场亟需解决的问题
经调查,近几年我国的葡萄酒市场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是葡萄酒经销商市场更多的是处于一种点状和碎片化的状态,根本没有形成有序的市场环境;
2、受资金、市场操作能力的局限,目前大多数经销商仍然停留在招商阶段或者苦守自家一亩三分地,以赚取眼前利润为第一目的,葡萄酒的销售缺乏统一的规范及制度制约,价格虚高、葡萄酒炒作的情况时有发生;
3、大多葡萄酒经销商的市场策略,更多还是停留在产地品牌宣传阶段,尚未形成产品品牌,使消费者无法形成品牌忠诚,葡萄酒消费者对葡萄酒的了解程度不高。
4、对于普通消费者,葡萄酒的高端产品价格过高,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有待开发出适合中低产阶层的产品。
五、总体分析
对于中国市场,随着中产阶层的日益壮大,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的提高,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也急需开发。引导经销商形成有序的市场环境,保证产品的质量,合理的价格,通过媒体广告来推广品牌以及介绍葡萄酒文化,以运营葡萄酒专卖店等新型的商业模式进行的产品销售,以“小瓶装,低价格”开拓低端市场,以优质服务回报消费者,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忠实可信的品牌。
当然在整个市场中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及时地了解市场动态走向,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必要时要调整市场策略,尽量开发一些高质量的适用群体大的新产品,在优势品牌的效应下进行推广,同时也可以尝试开发民族品牌。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消费时代。
本文来源:中国酒博会门户(中国红酒)
第三篇:中国户外用品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的户外用品市场发展迅速,目前,户外品牌的总数大约有230个,批发、零售总额为37.83543亿元人民币,据有关专家估计,2007年到2012年这五年是中国体育爆发年,我国将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户外运动市场,户外运动市场也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阶段。
“奥运会带来或许不是直接的商机,但其吹来的暖风,足够带来户外圈里的新气象。”业内专家分析,未来的几年,将是国内外户外品牌细化市场,稳定消费群体,发展壮大的最关键时期。
大众化趋势明显
“现在的户外运动已经不再是一种专业性的运动,户外运动已经成为了大众时尚生活的一种方式。而户外用品的消费也逐渐成为了家庭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户外运动品牌开始注重产品由专业化向大众化的转变,这是当前户外运动市场的一个发展趋势。”一位业内经营者表示。
据介绍,由于户外运动用品本身具有的特点,尤其是户外服装在设计、款式、品位、科技含量上更多地注入了时尚元素,很多城市白领和高收入者也加入到了户外运动品的消费潮流中,消费人群也从专业到涉户外人群的普及,带动了户外运动品的快速发展。如今,户外运动用品并不局限于专业人士使用,而是更多地被不同年龄、阶层,不同的职业的消费人群接受,户外运动品的大众化、生活化的特征日臻明显。
品牌销售渠道丰富
大型品牌和小型品牌各自的营销渠道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由此也带来了销售渠道的丰富和多元化。
不同于一般产品的销售,户外用品销售多采用多元的销售模式,除了设立专柜和专卖店之外,他们通过网络传播方式来传递户外运动产品的信息,直接进行网络销售。而大品牌倾向于通过商场专柜、品牌专卖店和独立户外专营店为主要渠道,而一些从事零售业务的小型经销商等则主要通过网络论坛、贴吧等销售自己的产品。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的户外运动市场主要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坚持做“小户外”的专业概念,比如专业做攀岩户外和专业做房车户外运动的,另外就是做“大户外”的概念,例如大家都知道的三夫户外运动公司。
据悉,现在大部分的大品牌都实行一站式的购物形式,从专业的设备到与之配套的相关物品等。为了争取更多的消费者,国内的一些品牌已经不在技术上做更多的文章,而是在款式上与时尚上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当然他们的目光还锁定在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上,他们不做专业的登山设备,却可能生产与之配套的帽子、围巾等,这类产品在价格上具备优势,因此市场前景也非常好。
由于户外运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属于比较专业的运动项目,所以在选择户外运动装备的时候,多数消费者都比较注重品牌。在从事户外运动时,装备的专业性直接影响到户外运动的质量,越专业的装备越能够降低从事户外运动的危险性,所以一些专业品牌仍然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首选。另外,户外运动项目的进行一般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团队,团队的氛围以及周围人对品牌的选择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因素。因此,很多品牌在销售产品的时候主要是强调产品的功能性,因为与一般的运动产品不同,户外运动产品对功能性的要求是很高的。”
户外俱乐部渐成热点
“帐篷900元、睡袋300元、垫子100元、背包800元、鞋子850元、药箱200元„„共计8000元。”一位爱好野营的“驴友”给自己的装备算了一笔细账。事实上,他的这套装备在众多“驴友”看来,仅算得上中下等装备。
亚洲户外用品展提供的数据显示,5年前我国户外运动服装和装备的销售总量只有1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07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26亿元人民币。5年前全国只有400多家专业户外用品经销商和290多家专业户外用品店,到2007年就已经发展到了2125家和1500多家。而随着人们对于户外运动热情的高涨,对于装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业内人士预测,中国的“大户外”市场正呈直线上升趋势,所蕴藏的市场将会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巨大的市场潜力不仅吸引了更多的知名国际品牌,也让国内品牌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熟,目前已经占到了30%的市场份额。目前市场上一个新的销售热点就是越来越多的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消费,而大多数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活动都集中在企业的集体扩展训练中。据有关数据统计,每年都有上百个企业,3万余人次参加扩展训练。因此多数的户外运动俱乐部都在抓这种“团体市场”,或附带经营一些专业的户外运动设备。
现在,很多国内运动企业都在关注这个市场,除了一些传统户外品牌,有实力的国内品牌正在逐渐向这个市场渗透。据了解,今年6月,青岛双星集团就正式宣布涉足户外用品,推出了“双星登峰”系列户外运动产品,“双星登峰”系列打造的是一整套的户外运动装备,所涉及的户外用品的种类主要包括户外登山服、冲锋衣、滑雪衣、抓绒衣、快干衣裤、速干内衣裤、登山鞋、徒步鞋、涉溪鞋、户外背包等10多种专业户外用品。有关人士预测,“双星登峰”系列的诞生将打破目前国际品牌对国内户外用品相对垄断的竞争局面。
第四篇:中国零售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中国零售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与国际通行的标准业态差距明显
我国的零售业态参差不齐。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过高的运营成本归因于两个方面,外部是因为我国物流费用偏高;内部因素则缘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
(三)管理水平与国际零售业的差距较大
1、我国商业企业的管理还主要依靠传统管理方式和方法。零售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普遍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而且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原始创新。
2、在营销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购物折价,礼物赠送等促销方式。而不是以树立品牌、服务、信誉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等系统的营销战略为主导。缺乏市场细分,在商品组合、服务标准、价格、促销和店面布置等方面,采用标准化管理不足。
3、缺乏高科技的支持,主要是信息化程度低。企业管理没有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国外的商业企业以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以网络为辅助的自动化管理,这与传统的零售业运作方式截然不同。
4、我国零售业企业由于定位不明确,导致对目标顾客的需求状况难以准确把握,也难以确认真正的行业竞争对手,因此难以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难以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竞争优势。
(四)外商的挑战
在中国零售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外商的严重挑战。这些外资零售企业以其超前的经营理念,极大的规模,价廉物美的商品,规范周到的服务,特殊的营销手段,向中国零售业发起了强大的冲击。
第五篇:中国体育场馆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体育场馆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在群众体育领域,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不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组织体系建立、科学健身指导等诸多方面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未来几年将是体育场馆建设的加速期。《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建设县级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体育场馆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体育场馆作为体育赛事与其他活动的基础载体,在体育产业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保障体育赛事顺利开展的重要一环。随着各类体育赛事、大众体育的兴起,全民掀起体育热潮,场馆需求火爆。原有事业单位自主经营的主流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体育场馆需求,国家开始加速体育场馆经营的社会化、市场化步伐。随着政府放松体育赛事审批和对场馆运营的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体育场馆运营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2014年12月25日上午,《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正式发布。按照2013年底全国总人口13.61亿人(不含港澳台地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用地面积39.82亿平方米,建筑面积2.59亿平方米,场地面积19.92亿平方米。对比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全国体育场地数量增加84.45万个,将近翻了一倍,用地面积增加17.32亿平方米,建筑面积增加1.84亿平方米,场地面积增加6.62亿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增加0.43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增加5.87个。
图表 中国体育场馆行业数量规模
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精神生活领域在不断拓宽,大量的闲暇时间和剩余的金钱使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体育集健身、娱乐、时尚为一体,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热点,各种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体育场馆作为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学者鲍明晓说,时至21世纪,体育产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体育场馆是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之一,因此,合理利用体育场馆资源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在此研究的国有体育场馆是指国家投资兴建的,以满足我国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竞技体育竞赛和群众健身需求的体育场、体育馆,属于公共体育场馆。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体育场馆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目前,在国有体育场馆投资主体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场馆占总数的30.6%,集体经济成分占总数的25.5%,企业(私营)占23%,私人占12.8%,另外有8.1%为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和港澳台投资,国有体育场馆的比例最大。
从第五次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专项调查的数据来看,目前我国具有独立法人形态的体育场馆业从业机构为680家(15省市)。在现有从业机构中,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占88%,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仅占12%,这表明在我国当前体育场馆业从业机构以事业单位为主,企业从业机构较少。
图表 2010-2013年体育场馆业从业机构
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