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批评教育的问题

时间:2019-05-13 01:2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批评教育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批评教育的问题》。

第一篇: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批评教育的问题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批评教育的问题

发布者: 叶莉霞发布时间: 2011-11-29 17:00:28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批评教育所出现的问题,结合本人见习、实习以及教学期间所见到的教师对学生的批评的实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唯物辩证法,探讨分析如何切实运用批评教育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批评教育 教育效果

“我们都熟悉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笔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批评不是辱骂,不是讽刺挖苦,不是打击报复。批评的目的是为了终止一种错误倾向,改正一种错误行为,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为了做到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批评教育的艺术,让我们教师的批评变得易于接受,甚至于可以说,让我们的批评变得可爱起来。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从内心深处不愿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真要和老师“较劲”和“对着干”的是极少数极个别的。作为老师,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善于批评学生,是能够收到满意效果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运用教学批评教育学生呢?让我们试着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进行我们的探讨。

一、要分析调查原因,不能不问青红皂白。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现象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任何现象的发生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发生,换句话说,任何现象的发生都会有它的原因和结果。学生不论是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缺点和错误,都有其原因。家庭因素、个人心理、性格特点、社会因素和他人影响等原因不一而足。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要作相关调查,做到心中有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目的的针对性批评,就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在听了老师的批评后,会微笑地感激老师,带着悔恨的心情很快地改正。

小森是班上出名的“肇事学生”,上课翘起二郎腿、上课开小差、上课说话,在课堂上捉弄同学,不听老师的指令„„用班上孩子的话来形容就是:“小森又犯错了,又被批评了”。似乎在别的孩子的眼中,小森已经成了“肇事者”。一天,放学后,值日的孩子们在班上打扫卫生,我一走进教室门口就发现桌子还是歪七扭八的,心想:放学到现在十五分钟已经过去了,怎么到现在还不能摆好,我心里突然来了气,脸黑了下来。孩子们看我不高兴,孩子们此时七嘴八舌嚷嚷开,值日班长小戴振振有词地指控着负责摆桌子的小森,说他不摆桌子,孩子们听小戴这么说也一下子把矛头都指向了小森。心想:这孩子上课不听讲,下了课还不劳动,难道真是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了?我刚想发火,却发现小森拿着扫把和垃圾斗在教室的角落默默地看着我。而我走过来发现第四组的座位底下都被扫得颇为干净,我稍稍压制了火气,低声问道:小森,你不是负责摆桌子的吗?大家说你不摆桌子„„小森低着头说:老师,我不会摆桌子,所以„„所以我自己拿了扫把扫地。我没有不劳动„„此时,我意识到是其他孩子们的“定向意识”犯错误了,我让小森把手中的扫把放回劳动柜,一字一句地强调:小森,从劳动安排上,摆桌子是你的本职工作,没能摆好就是你失职,但是念在你认真扫地的份上,老师愿意教你怎么摆好桌子,今天比较晚了,老师和你一起摆,学会了,下次,你必须自己完成任务,不可假手于人,更不可以自行更换工作任务,明白吗?小森的脸上慢慢地绽开了笑脸,淡淡的、浅浅的。

二、要分析对象,不能“一视同仁”。

世界上的事物都各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每个学生都有个性特点,每个学生心理素质、性格特点等各不相同。有的性格倔

犟;有的性情温和;有的抗挫折能力强,有的则较弱;有的性格开朗,有的性格孤僻等等。另外,学生在班里充当的角色不同,性别也有差异。凡此种种,老师要对各种对象认真分析,采取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方式甚至不同的语气批评学生,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不分对象,“一视同仁”地进行批评,尽管老师的心愿很好,在学生中有“公平”形象,但却使受批评的学生觉得是老师有意跟他过不去。因而,虽经老师批评,却在心里跟老师赌气,有的甚至破罐破摔。

三、要全面看待学生,切忌挖苦讽刺。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因此,我们在分析事物、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师生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师徒关系。学生犯了错误,理应诚恳接受老师的批评,但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人格,尤其是后进生,切忌挖苦讽刺。任何一个学生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即使是后进生,同样有他的闪光点。一位教育家曾说:“爱优生的老师是人,而爱差生的老师则是神。”后进生的缺点、错误更多,他们需要老师更多更耐心的批评教育。如果老师在批评学生时,既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又方式得当,言辞诚恳,那么,他们在接受老师批评时,会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对自己所犯错误追悔莫及。如果老师批评学生时,不尊重其人格,挖苦讽刺,那么,学生不但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有时甚至使老师难以收场。

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切忌一棍子打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孤立静止,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不可静止地看待每个学生,不可因学生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缺点或不足而否定他(她)的全部,否定其将来。

当然,老师教育学生的手段、批评学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受教育者的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和缺陷,这些弱点或缺陷包括思想、性格、行为、习惯、心理、生理等诸多方面,需要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塑造,使之成为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的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而学生首先是社会之人,他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和社会、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学生又是鲜活的个体,他们的身心在不断变化,他们是国家、民族的希望之所在,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就在他们之中。因此,老师教育学生要带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即使是批评学生也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这样才不至于伤害学生,同时又达到批评的目的,收到批评的效果。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第二篇: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和谐社会建设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作为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不仅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强烈的现实要求,更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和坚实的理论支持。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更是和谐社会重要的哲学基础,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有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和可靠的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主体观:明确了和谐社会的依靠力量与发展归宿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马克思说,“整个世界历史不过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更进一步讲,“‘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也就是说,历史活动不仅要以人为主体,同时还要以人为目的。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观为指导,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充分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

同时,人的主体地位要求主体的权利必须得到切实的尊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仅要尊重人的生存权、发展权,而且要尊重人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尊重人的政治知情权和政治参与权。当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体各种权利的实现不可能是平衡的,必然会有先有后,但在所有这些权利中,人的生命、人的价值是最为基本的。人不是手段、更不意味着成为了一些群体、一些集团、一些成员实现其目的的工具。

最后也最为重要的是,以人为本,人是目的,这是人的主体地位的最高体现,也是和谐社会的发展归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人的精神文化和政治发展需要。通过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指出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模式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正是对唯物辩证法这一基本原则的进一步展开。从系统观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观为指导,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要素的独立性,更要注重要素间的协调。社会主体的分化既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又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

正处于社会主体开始分化并进一步分化的阶段。同时,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而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具有勃勃的生机和发展的活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生力量与生力军。我们同样要尊重他们的创造愿望,支持他们的创造活动,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肯定他们的创造成果。

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来就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以马克思主义系统观为指导,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始终着眼于整体与全局,立足整体、总揽全局。不能只看到GDP的增长,更要避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要坚持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得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就是对于广义上的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系统和全面考虑。

此外,和谐社会系统观还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促进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还要下大力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实现了和谐社会的思维创新和发展转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任何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表明矛盾的双方是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

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正视矛盾的斗争性,更要重视矛盾的同一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种矛盾已经不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与体制不断的改革完善而得到解决。至于说围绕它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更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可以采取和平的、渐进的、非对抗的方法去处理、去解决、去协调。当然社会上还会存在一些对立的、不可调和的矛盾,需要通过斗争去解决,但这已经不再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改变那种你死我活、顾此失彼、水火不容的唯斗争思维,在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斗争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矛盾双方的依存、融合,倡导“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兼容思维方式。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局面,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同样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坚持。这些年来,工农产品“剪刀差”价格机制、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偏斜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造成了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和农民生活持续低迷,广大农村的交通、住房、医疗卫生、通讯以及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都还比较落后,城乡差别越拉越大。胡锦涛同志指出,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城市和工业发展单兵突进转向工农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发展重心的转移,体现了我们对在所有矛盾中抓主要矛盾,在矛盾的内部要素中抓住主要方面的矛盾“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的科学把握。

案例:正在北京举行的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200多位全国政协常委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纷纷建言献策,一些常委们将矛头直指和谐社会的不和谐之音——社会经济领域存在的“假大空”现象。碘超标奶粉、疫苗造假、毒大米、假种子、假农药、劣质化肥„„当前,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害。各种各样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城市尤其是乡村,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而且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政协常委瓦哈甫•苏来曼说,假冒伪劣之所以屡禁不止、屡打不绝,对造假者的处罚成本过低、打击力度不够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惩罚力度不仅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瓦哈甫•苏来曼建议,建立打击假冒伪劣行为领导协调机制,加强立法工作,尽快健全和完善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法律体系,提高罚款额,延长企业惩戒治理期限,以及加强对打假工作的监督检查。

广场比天安门大、贫困县里办公楼豪华奢侈„„多年来,党和国家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各地不搞形象工程,但却屡禁不止。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一些地方甚至贫困县市愈演愈烈,引起群众强烈反感。政协常委萧灼基指出,为提高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建设一些反映城市特征的“形象”工程也无可厚非。但目前中国经济还不发达,我们必须节约一切财力、物力、人力,用于社会经济建设,用于扶贫解困,用于急需的公共投入。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扶贫工作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贫困发生率从1979年的30.7%下降至目前的3%。但是必须看到中国当前贫困情况还相当严重,全国平均每6.5人中,就有一人为赤贫者。

萧灼基指出,中国有限的资源,不应该本末倒置用于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而应该用于急需的扶贫工程。这才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公款追星、不孕广告满天飞„„政协常委曹圣洁在分析现在社会上种种“作秀”现象时表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是重要内容。在社会道德的要求方面,中国传统道德一向注重“言而有信”、“民无信不立”,然而近20多年来,西方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蔓延,社会上道德失衡,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的现象比较严重,公民道德建设急需加强。

曹圣洁建议,道德的实践不仅是依靠理论教育,更有赖于习俗,以及社会氛围的形成。要达到“诚信友爱”的社会,必须大力树立这方面的正气。建议政府,特别是宣传部门不仅把“诚信”当作标语口号来宣传,更要对“诚信”之风大树特树,对于弄虚作假的行为无情地揭露鞭挞。只有教育和赏罚双管齐下,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总的来说,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支持和谐社会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篇:用生态学观点看大学生活

用生态学观点看大学生活

一、摘要

1.选题目的大学生涯是人生中风华正茂的时刻,是青春与激情交织的时刻。在这个盲动的时代,如何度过这美好的大学时光,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生态学观点分析了如何度过大学生活。

2.背景介绍

大学生,如今不再是天之骄子,政府的文件中也将大学生定义为普通劳动者。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抱有混吃等死的思想的人很多。网游、恋爱,大学时光就这么过去了。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对指导我们的生活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二、关键词

大学生活生态学观点

三、论文内容

1、大学环境与大学生的相互关系。

大学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土等,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这些自然环境还是比较快的适应。而文化环境包括学术环境和区域文化。在急功近利的社会背景下,学术环境不是很理想。而区域文化天然的带有排外性。大学生要适应文化环境需要时间。而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一个大学对一个地区的带动是巨大的,强大的人才储备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成就了美国西海岸的高新技术产业。而那些企业又支持了斯坦福大学的建设发展。还有必须要提的是宿舍文化。大学生是以宿舍为单位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寝室的同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2、竞争

每个种群之中肯定会有竞争,为了争夺配偶和食物而斗争。大学生的斗争不是很明显。毕竟人类社会不是靠智慧或身体就可以无视这个社会的法则。而大学生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不理智的斗争很少会发生。但人毕竟有好胜心和嫉妒心,这往往会发生竞争。当竞争为良性的,对双方有益。竞争恶性,往往会悲剧。大学中设立心理咨询室是必要的而且有效的,3、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 1987 年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提出来的.联合国要求该组织以“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 ,制定“全球变革日程”.1987 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把经过 4 年研究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给联合国

大会 ,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生态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 ,概括地说 ,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需求 ,既有利于今天的生存又有利于明天的进步的一种发展模式。发展 ,不仅注重今天的发展 ,而且强调明天的发展;不仅注重当代人的发展 ,而且强调子孙后代都能够持续发展.不但注重发展的数量 ,更强调发展的质量.像人类过去那样滥用、挥霍自然资源 ,任意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不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是自我毁灭的发展道路 ,这样做不仅不能把一个美好的地球留给子孙后代 ,就连我们当代人的生存都要受到威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观念、能力等 ,即素质.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只有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才会有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人 ,进而有国家、社会、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 ,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人们只有具备了这种不断学习的能力 ,才能使自己不断地发展 ,适应社会的需要 ,也可以称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在大学里的四年不应当只是学习一些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一种见识。否者大学与专科学校有什么区别。

4、多样性观点

生态学中非常强调物种的多样性 ,认为它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重要因素.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 ,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丰富的变化 ,即都存在着多样性.人们往往把生物多样性视为生命实体本身 ,而不把生物多样性看作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每一物种的绝迹 ,就会破坏某一种生态平衡 ,消失的物种越多 ,人类生存的威胁就越大.。我们大学生要有广阔的视角。多了解一些东西。而不是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区域。还有就是要有个性。中国人讲究和而不同,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虽然不同,但是和谐。这个社会才会丰富多彩,奇思异想才会涌现,创造力才会得到解放。我们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有用的人,而不是工厂生产用的机器。

四、参考文献

1.《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论生态学观点与现代教育 马纯艳李维典

2.张红;生态化教学的理论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3.The Evolution of Sustainability Declar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Tarah Wright《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Challenge of Sustainability》

第四篇: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点

创新(2条原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辩证否定观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

〖要求〗: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反对〗:反对把辩证的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原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要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反对〗: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3、为什么要创新?(5点)

1)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2)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4)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5)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4、怎样创新?

第五篇:用联系的观点看大学生就业问题

马哲论文:用联系的观点看大学生实习与就业问题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作为即将实习的大学生,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我们该如何应对不久的将来的就业形势呢?

一、让我们先看一下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统计,2003年的毕业生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的高峰;2004年的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达到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同时再加上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的再就业,以及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将异常严峻。

而根据新浪网站做的关于200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06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仅有20.08%的受调查毕业生表示“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高达42.96%的毕业生表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不自信;有28.87%的毕业生明确表示“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另外,有8.09%的毕业生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对能否就业可能会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担忧。

目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非常严重,45%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50%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35.4%的应届毕业生希望去党政机关工作,而只有3%的人能实现这个愿望。

二、大学生的实习的状况

在就业难的背景下,大学生找工作的程序被一再提前,实习的目的从过去的专业实践转而直接指向了就业。实习生,背负着我们时代人际压迫下的优胜劣汰,他们在社会资源重新整合的乱局中,慌乱登场,手足无措。从全国整体形势看,大学生实习供大于需,一些学生感觉实习单位难找。为使学生能够把所学基础理论知识有机地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学到一技之长,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保障实习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和目的,目前有很多高校都重新出台了新的大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大学生要在大三的时候听从学校的分配或者是自己选择实习地点开展自己的实习工作。

三、中外大学生实习观念及状况对比

在美国,即使和谋职毫不相关,实习作为有价值的岗位培训依然被学生所青睐。即使公司不提供任何薪酬,很多学生也愿意为一个可贵的锻炼机会倒贴路费住宿费,甚至花钱寻求合适的实习项目。而美国的公司则注重生产力、青睐经验、不迷信成绩,一份全优成绩单作用有限,倒是实习给毕业生谋职提供了更多可能。

而在中国,对于实习难,大学生们都说:“僧多粥少”。很多大学生关于实习的问题,他们注重企业的知名度,注重自己的个人得失,有时候实习单位还是很好找的,而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

当今天的实习和明天的饭碗多多少少挂上了钩,实习就可能成为一场压力颇大的同学竞争,甚至是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

四、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

恩格斯曾经说过:“当我深思熟虑的实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说明了世界之间是有联系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因此,大学生的实习与就业也有着很重要的联系。

在校大学生开展实习的活动,一方面加强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能够使他们所学的理论能够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有所用。并且通过实习,他们也能够了解到社会需要什么知识、什么人才,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的改善自身的缺点,做到最好;另一方面,在实习的过程中也能够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技能,使他们在未涉足社会就开始接触甚至是了解社会,从而为他们以后参加社会工作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五、用联系的观点指导大学生的实习就业价值观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这要求我们看问题要从全局考虑,促进各种事物的各自发展或者共同发展。

关于实习与就业的问题,我们要把大学生的实习和未来的就业联系起来,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只从表面现象和眼前利益着眼,用古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因此,不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学习是失败的,没有机会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学习也是失败的,因此,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要从长远利益考虑,切实地把实习作为自己才能的展示机会,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自己的将来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成功的工作者!

下载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批评教育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批评教育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案设计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 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

    从原型批评理论观点看《红字》的圣经原型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 中国英语与中式......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二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二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核心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二、知识梳理 (一)前途是光明的 道......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说课稿[合集五篇]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物质结构的启蒙课,改变往日的教学方式,把师生问答式学习变成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完成实验、自己得出结论。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

    从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问题(★)

    从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问题 作为一名大三学生,也马上就要毕业。我们知道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全国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突出的经济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难点,......

    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分析

    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分析“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一、 对立统一规律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垃圾也可以是资源,只要合理地利用。矛盾是反......

    用《人口原理》的观点看当前人口政策的转变

    用《人口原理》的观点看当前人口政策的转变 二百多年前,英国思想家马尔萨斯的一本《人口原理》精辟地阐释了人口问题,书中提出了社会可完善性这一美好愿景实现所面临的最大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