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建设的时政 提取哲学知识点

时间:2019-05-13 01:4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水利建设的时政 提取哲学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水利建设的时政 提取哲学知识点》。

第一篇:关于水利建设的时政 提取哲学知识点

国务院2日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

会议强调,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农田灌排设施建设。

二是抓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推广,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区。

三是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严格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

四是抓好水毁工程修复。

五是抓好防洪薄弱环节建设。

六是抓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努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哲学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我国大力进行水利建设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保证粮食增收。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抓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可持续发展。4 联系 水利设施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发展,国家出台各种措施建设水利工程,有利于我国农业健康安全发展,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从而维护社会稳定。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国务院要求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体现了该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抓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节水灌溉技术普及推广,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区体现了该点。人民群众 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严格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有利于保障人民用水安全体现了该点

第二篇: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生活智慧与哲学精神

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1)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2)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4、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高二政治

(1)区别:

①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 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联系: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

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有害的。

6、关于哲学的表述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7、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8、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10、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

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1、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A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高二政治

进步性: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12、唯心主义的基本状态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成意识,但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两种基本的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2)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历年、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1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

高二政治

16、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②存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规律(放在

高二政治

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

A规律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规律普遍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A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B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物质决定意识

①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A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B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并不是否认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它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高二政治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统一。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7、实践

①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注意: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位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②实践的特点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

A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B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C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

④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9、真理

①真理的客观性

A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因为:

高二政治

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

②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③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④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A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使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B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10、认识过程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原因: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原因:

A认识的对象是变化的 B人是**延续的

C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吗?

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必须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普遍联系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即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找不到不依

高二政治

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东西。

其次,要把握事物的联系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对事物的联系要作具体分析,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如果脱离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而空谈联系,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

最后,要理解事物的联系,就要把握判断事物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的标准,即事物之间是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说明它们之间有联系,否则就没有。若认为任何两个事物都有必然联系,我们的这个世界不就成为一个神秘莫测的混沌世界了吗?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高二政治

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从属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②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取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方法

①系统的含义及特征。系统是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掌握系统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系统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

(1)发展的概念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

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又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绝不会自行消亡,它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这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表现尤为明显。

③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

5、量变与质变状态

①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引起质变,而

高二政治

且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质变又为新了量变开辟道路,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由此循环,不断前进。

③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6、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①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割。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①矛盾的普遍性

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②矛盾的特殊性(是万事万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

高二政治

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7、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在一个矛盾中,其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联系、发展和矛盾有什么关系?

联系、发展和矛盾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就事物的灭亡。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发展。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内部

高二政治

矛盾,事物的外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外部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8、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

④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定,把事物的否定看成是单纯的外在否定,全盘抛弃,割裂了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关系,肯定就是绝对肯定,肯定一切;否定就是绝对否定,否定一切。

9、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①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和落后的思想观念;

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2)创新的社会作用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理论创新推动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高二政治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同时,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离不开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一活动一旦停止,人类就无法继续生存和发展,更无法进行其他社会关系和其他社会活动,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是什么?在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解决方式是什么?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

高二政治

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

5、什么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作用是什么?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遍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2)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6、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国**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7、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人生价值?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的尊重和满足。

(3)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

8、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什么?

(1)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9、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

(1)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

(2)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10、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是什么(客观依据)?据此我们应该怎么做?

(1)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二政治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即使都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不同。

(3)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4)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5)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11、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12、我们应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第三篇:时政知识点

时政知识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07年10月22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外,“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地球轨道。月球探测“三步走”。第一步为“绕”,第二步为“落”,第三步为“回”。2007年12月18日晚,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吉祥物是—一个头发翘起、圆眼含笑、腿臂舒展,外形就像中国传统汉字“人”的蓝色小孩。蓝色小孩取名“海宝”(HAIBAO),意为“四海之宝”。当天,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核心建筑之一——中国馆正式动工建设。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2007年10月03日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隆重开幕,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此次特奥会的吉祥物是“阳光三毛”,主题是“你行,我也行。” 2007年12月20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出人意料地宣布加息,这也已经是今年以来的第六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上调至4.14%,上调0.27个百分点。此次加息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明年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后,央行实施的第二个影响较大的动作,此前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调了10次,上升到了14.5%的历史高点。

2007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决定:俞正声同志兼任上海市委委员、常委、书记。2007年11月25日,法国总统萨科齐首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2007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喷气支线客机ARJ21新支线飞机2007年12月21日在上海飞机制造厂总装下线更名为“翔凤”,它凝聚了几代航空人的心血,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在自主创新发展民用飞机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韩国第17届总统选举投票于2007年12月19日早6点(北京时间早5点)正式开始,19日晚,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宣布李明博以压倒性优势当选新一任总统。

根据公布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点:(1)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2)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3)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2007年7月20日,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007年12月23上午开幕,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的减除标准从现在的1600元/月调整到2000元/月。沉睡了八百多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2007年12月22日终于成功出水。古船被沉箱包裹着未露真容,“她”装载着一个时代的秘密,万众瞩目,荣耀等身。

2007年8月8日,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会在呼和浩特举行。2007年8月8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活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2007年8月24日~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在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反垄断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就业促进法、修改后的动物防疫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8月30日《就业促进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明年1月1日起施行。

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开幕,着重讨论201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安排等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进一步承担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大大会通过的“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年底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为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2007年9月13日,今年5月31日批准设立的国家预防腐败局揭牌成立。马文任局长。2007年9月1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宣布辞职决定。福田康复继任。2007年9月17日,国家大剧院基本落成并将于本月下旬举行试演。

2007年11月1日,我国在黑瞎子岛(原由俄罗斯占有)竖立界碑,黑瞎子岛回归已经进入倒计时。这也意味着,继香港、澳门回归中国之后,又一块游离多年的中国领土即将回到祖国怀抱。

2007年11月2日,中国卫生部代表中国政府承诺,全面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到2010年,实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2007年11月5日,国务院拟出台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国务院法制办将《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授权新华社全文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第62届联大8日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决议,将每年的9月15日定为国际民主日。决议决定从2008年起,国际社会在每年的9月15日举办国际民主日活动。

2007年11月20日,东盟10国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3届峰会上签署了《东盟宪章》。《东盟宪章》作为东盟成立40年来第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在东盟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巴基斯坦选举委员2007年11月24日确认,巴总统穆沙拉夫在10月6日巴大选中获胜,从而获得新一轮为期5年的总统任期。穆沙拉夫于11月29日以非军人的身份担任巴基斯坦总统。

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选举2007年11月24日结束,陆克文领导的反对党工党取得压倒性胜利,将组建联邦政府。

第四篇:时政知识点总结201006

八年级下期时政与知识点总结

一、校园安全

时政背景:

材料一:校园安全事故频发:3月23日 福建南平小学 8人遇害 5人重伤;4月12日 广西合浦西镇小学 2人遇害 5人受伤;4月28日 广东雷州雷城第一小学,16人被砍伤;4月29日,江苏泰兴镇中心幼儿园 32人被砍伤4月30日,山东潍坊尚庄小学 5人被铁锤砸伤… 材料二:河南省公安厅5月3日向全省公安机关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公安机关全警联动,整体作战,全面加强维护学校、幼儿园各项工作,确保我省学校、幼儿园不发刑事案件或少发刑事案件,坚决杜绝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郑州警方千余警察进校园,启动“一校一警”护校专项行动。

材料三:2010年3月29日是第十五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为“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要教育学生有序上下楼、文明把路行。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坚决避免侥幸心理。坚持利用升旗、课间操、上下学等时间开展演练。寄宿制学校还要开展针对宿舍区的突发演练,并确保演练时学生安全。

材料四:2010年5月26日23时许,在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视察深圳厂区当天晚上,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大润发商场前发生一起员工跳楼事件,富士康证实这名员工堕楼身亡。这是今年以来第12宗,造成10死2重伤。深圳市卫生管理部门派出30多名心理医生和医疗队进驻富士康,加强对企业员工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力度,对1400余名员工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救援活动。深圳市公安部门积极做好调查与善后工作,同时还寄语富士康乃至全市各行各业的年轻朋友,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课本知识:

第二单元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生命健康权是最根本的人身权利(首要的人身权利)

预设问题:

1、威胁中小学生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1)学校:校园安全设施老化或不健全;体育实验课保护措施不到位;校园安全管理欠缺;校园暴力事件

(2)社会:交通事故危害;意外伤害;非法侵害;食品安全危害;

(3)家庭:家庭暴力

(4)自然:自然灾害

2、为构建平安校园出谋划策:

(1)国家制定完善校园安全立法;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校园安全监督检查;

(2)学校健全安全制度,管理进入校园人员,检查保障设施安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3)家长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4)中小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用智慧和勇敢保护自己安全。

3、创建安全校园活动,学生应该怎么做?

(1)服从学校管理,遵守学校制度纪律

不在校园里追逐打闹,或做危险的游戏;

上下楼要靠右缓行;

团结同学,不用暴力解决与他人的矛盾;

体育实验课程等要严格按照老师要求去做;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主动学习安全自护常识,掌握自护的手段和方法

(4)如有意外发生,不要惊慌,智慧保护自己

(5)增强责任意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4、为什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

(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校园安全直接关系到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3)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5、我们如何认识轻生者的行为?

(1)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免受侵害,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

(2)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会给亲朋好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为什么不得让与或抛弃

(3)轻生与自残行为,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6、我们该如何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1)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

(2)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3)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7、请你从学校的方面谈谈如何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完善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抓好安全教育,进行安全宣传;严格学校管理,杜绝校园暴力;关注学校周边环境。

二、受教育权

时政背景:

材料一:2010年5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议指出,《纲要》的研究制定历时一年零九个月,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基本成熟。

材料二:希望工程从1989年至今走过了20年的历程。它帮助农民的后代改变了命运,唤起了社会包括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促进了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截止2009年9月,10万元起步的希望工程,已募集捐款56.7亿元人民币,资助学生346万名、援建希望小学15940所,建设希望工程图书馆14000个„„

材料三:2010年郑州市区14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将拿出60%的招生计划招收分配生。此外,2010年将加大分配生指标向相对薄弱初中倾斜的力度,分配生名额将分配到市区所有初中学校,往年被排斥在外的民办学校将和公办学校“平起平坐”。

课本知识:

第三单元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受教育权)

第四单元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预设问题: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两次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说明了什么?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国家重视教育的发展;

(2)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希望工程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什么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1)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让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2)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3)希望工程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了尊师重教、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3、面对全社会都在重视教育,正在接受教育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1)自觉承担责任,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2)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

(3)努力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根据你的了解,农村孩子接受义务教育还存在哪些困难?

资金不足;设施落后;师资缺乏;家长观念存在偏差。

5、近些年来,国家采取了一些向农村教育倾斜的措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1)国家采取的措施有利于保障农村学生受教育权得以实现;

(2)有利于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3)有利于消除城乡教育的不公平;

(4)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6、郑州市2010年将加大分配生指标向相对薄弱初中倾斜的力度,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1)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

(2)有利于保障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

(3)有利于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7、为了维护教育公平,我国或我省采取了哪些举措?

(1)实行“两免一补”;

(2)“送教下乡”(活动城乡师生交流活动);

(3)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

(4)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8、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你应该怎样搞好自己的学习?(我们应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我们应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1)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2)在校期间,遵守校规校纪,尊敬老师,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完成作业;

(3)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4)培养刻苦勤奋的精神,培养实践创新的能力;

(5)从容面对学习中的种种压力。

三、消费者权益

时政背景

材料一:地沟油

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医学研究的成果显示,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材料二:一次性筷子生产流程

筷子是中国人最常使用的餐具之一,自从出现一次性筷子之后,很多人觉得它用起来非常方便,也非常地卫生,我们看到在现在餐饮服务当中,一次性筷子使用得相当普遍。央视31

5晚会曝光了一次性筷子的生产过程,我们才发现一次性筷子在生产过程中经历了熏硫黄、石蜡、双氧水等多种化学药品的加工,生产过程触目惊心。国家对具体残留量有着严格的限制,但这一标准早已经被厂家抛在脑后。

课本知识:

第三单元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

预设问题:

1、地沟油和一次性筷子的生产侵害了消费者什么权益?

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2、3·15晚会的曝光只是冰山一角,在餐饮业影响消费者权益的现象随处可见,请你试举两例。

使用塑料饭盒、使用消毒不严的餐具、使用过期或质量不合格食品、过量使用添加剂 最低消费、谢绝自带酒水

3、请你为保证我们安全放心就餐出谋划策。

(1)国家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严惩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2)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3)经营者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诚信经营;

(4)消费者要练就一双慧眼,增强辨别能力,增强维权意识。

4、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应该怎么办?

课本96页。

5、消费者应怎样做才能减少被侵权的发生?

(1)消费者应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商品、服务、市场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获取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消费选择。

(2)消费者应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如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消费者维权途径等。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就能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与不法经营者进行斗争。

(3)在商品交易和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消费知识和法律知识,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4)在侵权行为发生之后,我们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使不法经营者显露原形、受到惩治。

四、知识产权

时政背景:

材料一: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和中央电视台4月12日在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并作为主办方共同启动了“2010绿书签行动”。“绿书签行动”是为“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专门打造的一个主题行动,今年是“绿书签行动”开展的第三年,宣传主题是“加入绿书签,分享正版生活”,主办单位希望在民众中开展发放绿书签、签名加入绿书签、参与销毁盗版制品、在网络上传递绿书签等活动,表达“尊重知识、尊重创意,同心协力创造绿色文化环境”的心愿。

材料二:山寨,一个新名词,流行了起来,成为模仿、新奇、廉价产品的符号。市场上首先被卷进山寨风的是“山寨手机”,就是一些生产者模仿品牌手机的功能和样式生产的,“貌似名牌”的手机,他们不用花钱研发产品,所以价钱非常便宜。现在大到液晶电视机、电脑,小到MP3、数码相机,都有山寨机的身影。

课本知识:

第三单元第七课无形的财产

预设问题:

1、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知识产权?

(1)智力成果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

(2)给予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权的保护,是对创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励。

2、请你谈谈对“山寨现象”的看法。

(1)“山寨”侵犯了品牌机设计者的智力成果权,是不尊重他人劳动的表现。

(2)“山寨”的流行不利于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

(3)这种行为要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3、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打击盗版行为?(举办绿书签活动的意义)

(1)打击盗版,保护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权利,是对创新成果的保护,也是对创新精神的鼓励。

(2)打击盗版,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打击盗版,有利于构建诚信社会和和谐社会。

4、请你为如何打击盗版出谋划策。

(1)国家要严格执行保护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严厉打击盗版行为;

(2)合理降低正版产品的价格;

(3)对提供线索的人予以奖励;

(4)举行公益活动,唤起公众维护智力成果权的意识;

(5)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不购买盗版产品。

5、你认为青少年在保护知识产权的行动中应有何作为?

(1)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买盗版;

(2)为打击盗版积极进行宣传;

(3)发现侵权行为,积极举报;

(4)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公平正义

时政背景:

材料一:今年两会,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材料二:2009感动中国特别奖——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集体。“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现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课本知识:

第四单元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第四单元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

预设问题:

1、长江大学“结梯救人”大学生群体体现了什么精神?(他们的行为为什么能感动中国?)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维护正义的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生命的品质;

2、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见义勇为的行为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⑴生命是珍贵的,我们要珍爱生命,增强自护能力;

⑵关爱他人生命健康,在他人安全遇到危险时,要尽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⑶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我们要努力在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 ⑷见义勇为是正义行为。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3、我国目前社会上还存在哪些不同程度的不公平现象?

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不公平)

贫富差距拉大

4、为维护社会公平,这些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出台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儿童大病医保。

5、现实生活中,我们青少年如何对待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

(1)增强权利意识,合法谋求公平;

(2)调整思维方式,理性反思自己;

(3)树立公平意识,伸出援助之手。

6、请你列举河南人中的正义形象。

任长霞、王百姓、魏青刚、武文斌、李隆、沈战东

7、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弘扬先进人物精神,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三点即可)

(1)明辨是非,不做非正义的事情;

(2)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3)当非正义发生在自己身上,奋起抗争,合法维权;

(4)当非正义发生在别人身上,见义巧为,匡扶正义;

8、崇尚公平,维护正义,做正直正派的人,请你向中学生发出几点倡议。

(1)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勇于承担责任;

(2)善用合法手段,理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

(3)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

(4)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

(5)见义勇为,匡扶正义,伸出援助之手;

(6)养成良好习惯,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第五篇:哲学与人生 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

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底之勇。9.怎样善于行动?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走好人生每一步。首先要有准备;其次,要有顺序;最后,要有始有终。

10.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指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前者指把客观的事物能动的反应于主观,后者指把主观的东西能动的作用实践于客观。

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客观规律,主观因素。

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 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要求我们: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生活

2.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

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防止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第二,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第三,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

3.和谐: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关系,而不是不承认差别和分期。和而不同是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达到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总体上平衡和谐状态,是人们追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4.发展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不存在。

5.发展——发展不是单纯数量的增加,不是重复。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6.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7.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仅凭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能仅凭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而要看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8.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既克服消极过时的又保留合理积极的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事物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9.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与时俱进。支持新事物,促进新事物的发展。要学会辨别新旧事物。要正确立理解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前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受挫时坚定前进方向不动摇。10.人生发展同样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11.顺境和逆境的辩证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就。。

顺境时要。。逆境时要。。

12.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1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人生发展的动力。要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14.矛盾方法论:先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再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5.内外因辩证关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16.内外因方法论: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一方面,努力争取和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发展自己,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内,发挥自己的主动积极性。

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1.成功的经验: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总结经验。

2.青年学生如何知行统一:必须终身勤于学习,这是实现人生成功的重要前提。必须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这是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必须与劳动群众相结合。3.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一,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第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4.如何把握事物本质:

第一,把握事物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但不能停留在表象上。

第二,把握事物本质,必须学会正确区分真象和假象,识别假象,不能为假象所迷惑。

第三,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四,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

5.科学思维指导作用:

第一,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正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 第二,帮助我们改造世界—提高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更好改造世界

6.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要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要不断进行思维创新。

7.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到具体,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8.创新思维的特性:独立性,求异性,新颖性 9.创新思维的方法:扩散,立体,逆向,转换,换位

10.如何创新:首先要敢于怀疑传统。其次,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但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最后要敢于和善于提出各种问题。

下载关于水利建设的时政 提取哲学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水利建设的时政 提取哲学知识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二)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2017届高考哲学知识点总结

    (标示★的为复习的重要内容)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理解哲学是什么?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

    高中政治哲学第三课知识点(全文5篇)

    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哲学第三课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 唯物论: 1. 与自然和谐相处。 2.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所以我们既要承认绝对运动,又要承认相对静止。 3.【(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 中 政 治 必 修 4 -哲 学 生 活 知 识 点 归 纳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 思考。 3 、哲学总......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知识点解析高考

    第一、二、三部分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分别是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 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

    政治哲学部分:高中哲学知识点总结

    选校网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一、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精选5篇)

    永远不能被别人夺走的东西只有三样:学到的知识、心胸中的梦想和吃到肚子里的食物。所以,我要做一个知识渊博、胸怀大志的吃货。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