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切实加强对县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

时间:2019-05-13 01:4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省萍乡市切实加强对县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省萍乡市切实加强对县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

第一篇:江西省萍乡市切实加强对县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

萍乡2009-448

江西省萍乡市切实加强对县级党政“一

把手”的监督和管理

今年以来,萍乡市不断加大对县级党政“一把手”监督和管理力度,出台《关于加强县级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对县级党政“一把手”廉洁从政行为进行全面规范,促进“一把手”正确行使权力。

一是明确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确保决策科学、民主。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作出决定。领导班子会议讨论重大事项,党政“一把手”必须末位表态。二是规范干部人事纪律。坚持干部选拔任用严格遵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原则、程序、标准及纪律要求。县级党政“一把手”不得直接分管干部人事工作,切实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三是严肃经济工作作纪律。党政“一把手”不得直接分管财务、工程、项目,不准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

营业员、政府采购等市场经济活动、不准违反财经纪律,不准放任、纵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非法谋利。四是建立完善全方位监督体系。进一步推行党务和政务公开制度,除涉及国家安全和须保密的事项外,领导班子的议事规划、决策情况、工作措施和重大事项的实施、财务收支情况必须及时予以公布。同时,通过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廉政谈话会等制度加强对县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将县级党政“一把手”执行《规定》情况列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

(江西省萍乡市纪委办公室)

信息员:叶润锋联系电话:07996882299

第二篇:浅谈对县级党政一把手权力运行及其监督问题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后,全国掀起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潮,各族人民对党和政府寄予更大的希望。县级党委、政府的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贴得很近,处在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线,党政“一把手”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其决策与权力行使对整个县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与支配作用,其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所以,加强对县级党政“一把手”权力运行的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将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县级党政“一把手”权力运行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包装民主,以书记(县长)办公会作铺垫定格常委(常务)会

作为县级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议事机构的书记(县长)办公会,其会议主题和重点应当是研究县级发展的方向性、战略性问题及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初步意见形成议题,提交常委、委员或政府组成人员及相关部门调查研究后再提交常委(常务)会研究,科学、民主决策。然而,这一议事机构却被部分“一把手”们作为实现个人目的的决策机构予以滥用。时下,一些党政“一把手”为实现其个人目的既要主观武断又要体现“民主”,于是利用书记(县长)办公会和常委(常务)会作文章,将议事机构充当决策机构加之滥用。首先,通过书记(县长)办公会将个人主张强加于少数几个圈内人员之中,形成所谓的“共识”,之后拿到常委(常务)会上去进行民主包装。如在宁波原市委常委兼鄞县县委书记和县政协主席范文浩的一手把持下,县委常委班子中制度松散、民主尽失,特别是在投资立项等重大经济决策和用人问题上,多以书记办公会定调后在常委会上简单地以少数服从多数拍板通过,后期的常委会基本上由范一人布置、大家执行。又如吉林省靖宇原县委书记李铁成,几年间利用书记办公会的特权直接插手干部调动数百次,想升官的要向他送钱,想换个“好位置”的要向他送钱,即使是不想升官也不想换“好位置”的人,也得向他送钱,否则位置就被送钱的人顶掉了。以至到了年节,有的乡镇正副职之间还好心地互相提醒:“该去给李书记表示表示了。”在他家门口送钱的人甚至排起队来,成为一道“风景线”。尽管这是个别地方的现象,但对当地老百姓来说,这种由不廉洁的“一把手”引发的大面积的不廉洁,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形象的损害极大。

(二)暗箱操作,绕开民主

县级“一把手”们掌握着支配本地区公共资源的大权,开发商、经销商为分享公共资源一杯羹,使尽浑身解数攀附“一把手”这棵大树,少数“一把手”在糖衣炮弹面前败下阵来,低下其高贵的头颅,甘当开发商、经销商手中的棋子,官商勾结,为其奔走呼号、暗箱操作,插手矿产资源开发、土地使用、工程项目招投标等,致使公共资源领域民主尽失。

(三)疲劳战术,草率决策

部分县级党政“一把手”在召开常委(常务)会时,往往采取疲劳战术和突然袭击的手段,对本地区的重大事项,为达到个人说了算的目的,会前不打招呼、不通气、不让班子其他成员知道。会上,首先将一些无关紧要的议题放在前面进行,安排大家反复讨论或审议,东拉西扯拖延会议时间。在参会人员身心十分疲惫的情况下,才将早已盘算好但必须“集体研究、民主决策”的议题抛出来,昏昏愕愕中疲惫不堪的班子成员们一时拿不出建设性意见,又想急于休息,大家便唯唯诺诺,顺着“一把手”意图草率决策。

二、对县级党政“一把手”权力运行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不顺、监督乏力

我国现阶段的监督体系,从形式上看是比较全面的,有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人大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但监督力度和效果却不够理想。首先,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属于同体监督,这种监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一是上级监督不着。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是最为有力的监督。但因人力、时空等原因,其监督形式大多数是以听汇报了解情况为主,辅以巡视、检查、届中届末考核。这种监督只能看到一些表面现象,很难深入其本质。群众戏称为“管得着的看不见”。二是同级不愿监督。县委常委、政府党组成员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最直接有效的监督。然而,同为一个班子成员,在“班长”面前,谁愿给“班长”提不同意见。谁提了,谁就有可能被扣上拆台、闹不团结的帽子谁就会受到打击和排挤。于是呼,对“一把手”的所作所为,班子成员只好看在眼里、封在心里,不愿履行监督职责。三是下级不敢监督。作为同体监督机构的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审计部门,其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干部任免、供给关系均在地方,且为下级部门,级别低微,对涉及“一把手”的问题,谁敢过问?群众戏称为“看得见的管不着”。其次,人大监督、民主党派监督虽属异体监督,但

人大和民主党派一方面必须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另一方面其供给关系和个人仕途升迁与党政“一把手”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对县级党政“一把手”仍然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第三,群众、舆论媒体由于缺乏与党政“一把手”接触的渠道,根本无法对其进行监督。

(二)渠道不畅,监督无门

党政“一把手”的权力运行是在特殊的环境里利用特殊的方式完成的。如各种形式的会议,上下左右打招呼、个别几个人的口头交代、电话指示等。当“一把手”不再用手中的权力为民谋利益时,其权力运行便由光明转入黑暗,重大项目决策、重要资源开发利用、重要人事安排、大额度资金和物资调度使用、工程项目实施、土地划拨出让等,事前事中不向社会公示,不搞评估论证,不搞专家咨询、不征求群众意见,不让群众旁听,规避招投标,在这种情况下,监督者对黑暗中运行的权力的监督便形同聋子和瞎子。监督渠道被堵塞,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四权”皆空。

(三)意识淡薄,缺乏责任

首先,部分县级党政“一把手”特权思想、等级观念根深蒂固,高高在上,没把自己摆在应受监督之列;有的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对来自上级的监督,认为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思想上闹抵触情绪;对来自班子内部的监督,看成是拆台,把不同意见看成是“杂音”,心里不痛快,利用权势将他人的意见压下去、顶回去;有的甚至对监督者、举报者进行打击报复,等等。在这种灰暗心态支配下,一些民主素质较差的县级党政“一把手”往往大权独揽,惟我独尊,缺乏被监督意识。至于那些有腐败行为的“一把手”根本就漠视对自己的监督。

其次,有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不愿履行监督职责。对“一把手”的权力运行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的担心给“一把手”提意见或建议会影响上下级关系,甚至遭到打击报复;有的从自身利益考虑,对“一把手”事事附和,甚至为了取悦领导而放弃党性原则;有些党员对歪风邪气不敢反对,只求自己安宁,而不愿监督;有些党员缺乏党的基本知识,对党内规章知之甚少或根本不了解,不知道监督什么、怎样监督。

实际上,对“一把手”不敢监督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较为普遍的。因此,无论对监督者还是被监督者,增强监督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加强对县级党政“一把手”权力运行监督的对策

(一)理顺体制,强化监督

加强对县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最根本的是要在确保县委、政府对该地区行使“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权力的前提下,加强“制度对权力的制约”和“权力对权力的制约”,并在党内实行适度“分权制衡”,以防止“权力失监”以及权力过分集中而造成专断和腐败。一是加强上级监督。主要是加强上级党委、纪委对县委、政府“一把手”的监督,将巡视制度延伸至县级;二是加强同级监督。监督必须以权力、权威为后盾,否则对权力监督就是一句空话。要加强县纪委对同级党委、政府“一把手”的监督,首先可考虑探索改变县级纪委的领导关系和供给关系,改由目前的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领导为由上级党委和纪委领导;供给关系由地方供给改为中央直接供给。其次,将县纪委的机构级别提升,与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家“平行”。消除现行领导体制上客观存在的“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弊端,以保证纪检监察监督权的权威性和对县级党政“一把手”的有效监督。

(二)落实“四权”,畅通监督渠道

要认真抓好党务、政务、村务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的健全完善和落实,坚持做到重大事项事前公示,采取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召开听证会,让群众代表旁听会议等形式落实好党员干部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让党政“一把手”的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同时,通过加强县级党政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定期向人民群众发布政务信息,特别是认真搭建好“书记信箱”、“县长信箱”这个县委、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交流平台,让广大群众能够向县领导直接对话,从而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应该知道的事无所不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确保广大监督者的监督渠道畅通无阻。

(三)强化责任意识,形成监督合力

一是上级党委、纪委要履行好对县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职能。要充分发挥上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和新闻宣传等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发挥集体监督的合力。上级纪检、组织部门要会同审计机构严格把好党政“一把手”任前、任中和离任三个关口,对有调整意向的干部,结合班子考察、考核,提前进行审计,避免选用干部失察、失误;要发挥好任中审计的“预警”作用;加大离任审计的力度,分清经济责任,使离任干部不交马虎帐,上任干部不接糊涂班。二是加强巡视。巡视组要真正发挥“钦差大臣”的作用,切不可与县级党政“一把手”粘粘糊糊,沆瀣一气,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耐得住清贫,要能够沉到乡、村一级“微服私访”,才能真正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接触实际,听到实话,也才能切实履行好“巡视”职责,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三是依法依纪保障党员监督的权力。党员是监督的基本主体,能否动员广大党员行动起来,积极投身监督,关系重大。要把他们的监督权不折不扣地交给他们,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截留、剥夺。四是进一步加强县级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在监督县级党政“一把手”问题上,按照职能做好分工,同时,还应加强彼此间的协作,在监督层面上密切配合,并重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的作用,以建立全方位、多途径的监督网络,制约县级党政“一把手”权力的行使。五是强化群众监督。坚持深化群众对县级党政“一把手”从政用权行为的监督,抓好政务、财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增加透明度,为群众了解情况,参与监督提供条件。六是保证县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确保其从法律的角度监督各类职务犯罪行为,这对于遏制县级党政“一把手”职务犯罪是大有好处的。

总之,加强对县级党政“一把手”权力运行及其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在于他们与广大人民群众接触最多,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主力军,他们能否善用手中的权力,实施对该地区的有效管理,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影响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培养一个在复杂形势下能够担负起一个县的稳定和发展重任的领导干部不容易,而在党风和社会风气还没有根本好转的情况下,要让这些基层领导干部垮下去却是很容易的。因此,无论是上级、同级还是下级,都要对县级党政“一把手”多敲警钟,对其权力运行加强监督,才能够帮助他们增强拒腐防变和民主执政的能力,让他们真正能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第三篇:切实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管理

切实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管理

——读廉政文章的体会

随着领导干部队伍的加强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也在逐步加强。从“一把手”违法违纪案件的情况分析,党政“一把手”在监督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特征是“财务一支笔”、“用人一言堂”、“大权一把抓”。表现在:自我监督意识不强,群众监督力度有待加大,监督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应与时俱进,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管理。

一、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党政“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意识

思想认识态度决定接受监督的态度。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理论上的清醒坚定是政治上清醒坚定的基础。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思想教育,从提高思想素质入手,强化监督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党政“一把手”要全面、深入、细致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坚决遵守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二是加强党的宗旨和优良传统的教育。党政“一把手”要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像王怀忠之流的腐败分子就是没有解决好这“六观”问题,致使思想空虚,意志衰退,抵御不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

1的诱惑,而一步步走向腐败犯罪的深渊,不能自拔。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法规教育。党政“一把手”要认真学习《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政纪法规,接受警示教育,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什么严重后果。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组织性、纪律性,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警钟常鸣,防微杜渐,增强自我约束意识,自觉置身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

二、加强制度创新,规范党政“一把手”的从政行为

加强制度建设是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除了坚持和完善党内监督的集体领导,分工负责,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谈话诫勉、信访处理、巡视等制度外,还应从三方面推进创新:一是制定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监督内容、办法和措施,规范“一把手”从政行为和工作程序。二是对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制定标准,实行待岗、降职等多种形式推动“一把手”能上能下,保证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三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坚持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结合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领导班子年终考核等组织工会、团委、员工代表对党政“一把手”进行评议。对群众意见大、存在问题多的“一把手”给予帮助教育或必要的处理等。

三、完善监督体系,形成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整体合力

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身居要害部门的“一把手”,其单位、部门都有一整套规章制度,但只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流于形式”,导致其游离监督之外,从而走向腐败。

一是强化组织监督。要强化监督管理意识,纠正重选拨任用、轻任后监督的做法。要加强、纪检、组织和人事等部门的联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参与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同时要改革现有的纪检体制,将双重领导由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改为以上级纪检机关领导为主,保证纪检监督权的独立性、权威性。二是加强党内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党委议事制度、人事任免制度、公开办事制度,不断完善民主决策程序。三是加强群众监督。继续推行企务公开,凡涉及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都要集体研究、会议决定。凡能公开的都要公开,不仅在班子成员中公开,而且要在员工群众中公开。要进一步发挥纪检、工会、团委、员工代表的作用,形成党内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监督等各方面互动的有效的监督网络和监督压力。此外,要加强“一把手”生活圈、社会圈的监督。近年来从许多腐败大案中不难发现“一把手”腐败中发生的行贿受贿、权钱交易,绝大多数是从生活圈、社交圈开始的,必须将它们纳入监督视野中,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

“一把手”的犯罪案件再次警示人们,在我们党内没有特殊的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主动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绝不允许个人凌架在组织之上。

第四篇:关于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几点思考

加强干部监督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防止和遏制党内腐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效措施,也是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作过精辟论述。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①“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我们工作中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②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人际关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使干部监督工作难度加大,特别是对处于重要位置、发挥关键作用、位高权重的党政“一把手” 的监督难度愈来愈大。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已成为党的干部监督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一把手”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仍显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一把手”自律意识淡薄,不愿接受监督。有的过于自信,总以为自己不错,无可挑剔,用不着别人监督;有的认为接受监督会影响自己的权威;有的自视高人一等,自认为不受监督乃天经地义;甚至有个别的“一把手”个人私欲膨胀,讲关系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工作中独断专行,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个人说了算,千方百计拒绝监督或逃避监督。二是上级组织对下级“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一些地方往往只注重对“一把手”的工作实绩特别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忽视对其思想、作风,特别是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对下级“一把手”存在的问题,总是遮遮掩掩,处理起来也是避重就轻。三是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便监督。有的班子成员认为“提了没有用,还得罪人,不如不说”;有的担心被“一把手”误解自己有“野心”、想“篡权”,不敢监督;有的怕反对意见提多了会当成“闹不团结”,影响自己的前程,不愿监督。因此,往往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团和气的状况。四是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有的同志认为自己职位卑微,上级“一把手”的态度可以决定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心打击报复,故宁可“多栽花少栽刺”,信奉“是非面前莫开口”的处世哲学,不敢挺直腰杆对上级领导进行监督。五是群众不知情或不行使监督权力,无法或没有开展监督。有的“一把手”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不经过群众讨论,重大决策不与群众商量,使群众很难真正有效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六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没法监督。目前,对一些“一把手”“八小时”以外的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导致监督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和针对性,收不到应有的实效。

二、党政“一把手”难监督的主要原因

(一)市场经济原则对“一把手” 的用权观构成了较大的冲击。在体制变革过程中,某些“一把手”受私利驱动,把权力看成是自己身份的象征,在权力的运作过程中甚至超出组织赋予的权限,把权力的触角延伸到领导活动和私人领域,独断专行,为所欲为,有的甚至置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于不顾。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其自觉接受监督是不可能的。

(二)体制不顺制约了监督机构作用的发挥。党委对包括监督机构在内的所有机构实行统一领导,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都在同级党委(党组)。人大及其常委会,纪委(监察局)、组织部门、检察院、审计部门都受同级党委的领导,查处案件或处理问题都要征得同级党委的同意,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权利过分集中,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对党委的权力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难以实施有效的约束。

(三)制度上的缺失导致监督工作难以到位。一方面,现有的对“一把手” 监督的制度不配套。如有些制度只注重于一些细枝未节,没有抓关键。对干部的监督只注重日常行为,但对权力的来源、行使情况约束不够。而领导干部的行为是和权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规范权力的运行,其他监督根本不起作用。另一方面,对“一把手”的监督在某些方面还无章可依。如对“一把手”“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就缺乏明确的制度,缺乏实质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和办法。另外,许多制度执行效果不佳。对各级“一把手”违反制度后的处理规定过于粗疏,有的甚至没有规定。在如何保障监督执行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执行各项制度方面,也缺乏操作性强的措施,使各项制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四)传统的人治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国历史上虽然也有制度、法律,但人治一直居主导地位,从来没有真正的法治,法律、制度只是权力的附庸。这种传统强调人本身的自律,认为人本身可以做好自我监督,即使出台了一些法律制度,也是相信人能自觉去遵守。人出了问题,总是习惯于把主要原因归结为本人素质不高,而不善于从体制和法律制度上查找原因。

三、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监督重点,使“一把手”监督工作有的放矢

在加强对党政“一把手”政治方向、学习教育、工作绩效、生活圈和工作圈等情况监督的同时,必须把对“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加强对重大问题决策权的监督。“一把手”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重大决策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强化对“一把手”决策权的监督,就要看“一把手”是否坚持集体讨论、民主决策、集体控权;是否走群众路线,群众是否满意;是否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是否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是要加强对用人权的监督。毛泽东同志曾强调:“必须善于使用干部……共产党员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③加强对“一把手”用人上的监督,要看其是否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群众公认,注重实绩;是否出于公心,坚持干部职务安排由组织决策的原则,严格按照组织程序选贤任能,带头防止和杜绝用人上的腐败。三是要加强对调控权的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在人员安排、资金调拨使用、重要项目的审批等方面的调控权要重点监督。

(二)拓宽监督渠道,着力构建 “一把手”监督管理网络

1、强化自我监督。上级党组织要切实改变重选

拔轻教育的倾向,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不断提高对自我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警钟长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强化上级监督。江泽民同志曾尖锐地指出,“有的领导干部对下面出现的问题,不仅不能见微知著,而且在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还麻木不仁,甚至包着、护着,该教育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查处的不查处。这种倾向既贻误党的事业,又害了同志,必须坚决加以纠正。”因此,上级党组织及组织人事部门要承担起对下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监督的主要责任。要建立健全上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负责同志,与下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定期谈心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函询回复制度,使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经常化、制度化;要建立健全惩戒制度,对那些长期拉帮结伙、工作平庸、群众意见大的“一把手”,上级组织部门要及时发出诫勉通知,限期改正。对没有改正甚至出现新问题的,要进行组织处理。

3、强化班子内部监督。毛泽东同志曾强调:“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办法。”④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领导干部的情况,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而同级的领导成员彼此是最熟悉的。”他强调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来自党委会本身。这就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成员,都要树立正确的监督意识,坚决克服班子成员之间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一把手要带头接受监督,班子成员既要自觉维护“一把手”,尊重“一把手”,支持“一把手”,又要大胆监督“一把手”。特别是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这“三重一大”,监督主要领导干部是否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防止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4、强化党内监督。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党内监督制度,是保证党内监督有效执行的有力保障。比如坚持和落实“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使“一把手”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接受广大党员的监督。又如,要健全和完善党内罢免制度。要把目前党内法规对罢免问题的原则规定具体化,制定操作性强的罢免程序,使罢免制度得以实施和发挥作用。还比如,要建立同级监督责任制,不仅要有实施同级监督的具体内容、尺度和责任,而且要有不接受监督和放弃监督如何处理的具体规定,做到监督有条例,操作有细则,从而使党内监督有章可循,提高党内监督的效能。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各级执纪执法部门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保证制度的落实。

5、强化群众监督。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⑤普通群众参与监督,发挥对“一把手”的监督作用,关键是要让群众享有一定程度的知情权。首先,要实行政务公开制度。把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原因、决策依据、决策执行过程和结果,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干部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公开保证公正。其次,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包括信访举报和民意测验、民主评议为主的群众监督,人大和政法系统的法制监督,政协和群众团体的民主监督,报纸、电视、电台的新闻舆论监督等。第三,要让干部群众在领导干部的任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拓宽群众参与干部工作的渠道,扩大领导干部民意测验、民主推荐的范围,使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对“一把手”的升降去留拥有发言权。

6、强化财经监督。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对领导干部行使事权、财权进行监督和审计。一要逐步扩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二要把审计的关口前移,变离任审计为主为任期内审计为主,由被动的事后审计改为主动地事前和事中审计。三要运用好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把审计结论作为考核、评价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三)完善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制度法规体系

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必须要有一套比较规范的制度作保证。才能保证监督的效果。一是认真执行现有制度。对已建立的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要不折不扣地予以执行。如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和收入申报、领导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和交流、基层评议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对贯彻执行制度情况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逐步完善有关制度。要对干部监督工作现行制度进行必要的清理。对一些目前还适应或基本适应实际需要,但明显存在着不足甚至缺陷的制度,要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增强其时效性;对一些已不适应当前实际的制度,要及时废止。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现有的监督制度,注重在科学性、准确性上下功夫。三是积极探索新的制度。要在实践中探索制定新的制度,不断推进监督制度创新。在制订新制度时应注意:首先,要确保监督制度的可操作性。如一些监督制度及方法的制定,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操作程序上的严密性、合理性、规范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静态监督与动态监督相结合,把监督的关口前移,侧重于事前、事中的动态性预防监督。对适于进行定性量化分解的监督制度,尽量采取量化分析评价。其次,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要注意到新制度之间以及新制度与旧制度之间的互补性和配套性,努力使制度形成体系,发挥整体效能。

(四)健全监督机制,形成“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合力

干部监督是一项工作难度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形成一个覆盖面广、渠道畅通、反应灵敏、措施有力、统一管理的干部监督网络和“组织部门牵头、各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1、健全横向联动机制。要加强与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共同参与“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产生监督管理的叠加效应,形成干部监督的合力。一是与纪检监察

部门的联合。组织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考察干部,便于实施对干部的全面监督。同时,应注重运用考察成果选拔任用干部。二是与宣传部门的联合。加强新闻单位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舆论监督。三是与人大、司法、审计等部门的联合。支持人大做好对政府组成人员的述职、评议工作,强化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定期与司法部门进行联系与沟通,把党内监督与司法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2、健全磋商协调机制。由组织部门牵头、每季度与纪检、监察、检察院、法院、公安、审计等执纪执法部门联系一次,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综合分析领导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究相关对策,制定防范措施。对于匿名来信或一时难以查证的,或反映“一把手”的一般问题够不上立案审查的,由上级组织部门调查核实,进行诫勉谈话;对重要的或涉及面比较广的案件,经党委批准,组织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共同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3、健全责任追究机制。要坚持一级抓一级,健全干部管理监督责任追究机制。上级党政一把手要负责监督下级党政一把手,副职要监督自己分管部门党政一把手,随时了解和掌握下级一把手的表现。“一把手”还要管好同级班子成员,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要把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监督责任制度化、法律化,明确要求,抓好落实。如对监督职责内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长期失察或发现后不报告、不处理的;对党风廉政建设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对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拖案不结或干扰阻挠案件查处的;对选人用人严重失察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问题不认真纠正、不严肃处理的,要根据监督责任制的规定,认真查处有关领导在干部监督中的失职行为,并视其情况,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以至追究法律责任。

4、健全党委议事机制。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⑥各级党委要健全和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防止个人说了算。同时,党委还要经常专题研究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特别是要研究解决好对“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的问题,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制定对策。对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不力的单位可进行黄牌警告、限期整改。

第五篇:关于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几点思考

加强干部监督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防止和遏制党内腐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效措施,也是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作过精辟论述。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①“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我们工作中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②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人际关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使干部监督工作难度加大,特别是对处于重要位置、发挥关键作用、位高权重的党政“一把手” 的监督难度愈来愈大。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已成为党的干部监督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一把手”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仍显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一把手”自律意识淡薄,不愿接受监督。有的过于自信,总以为自己不错,无可挑剔,用不着别人监督;有的认为接受监督会影响自己的权威;有的自视高人一等,自认为不受监督乃天经地义;甚至有个别的“一把手”个人私欲膨胀,讲关系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工作中独断专行,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个人说了算,千方百计拒绝监督或逃避监督。二是上级组织对下级“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一些地方往往只注重对“一把手”的工作实绩特别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忽视对其思想、作风,特别是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对下级“一把手”存在的问题,总是遮遮掩掩,处理起来也是避重就轻。三是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便监督。有的班子成员认为“提了没有用,还得罪人,不如不说”;有的担心被“一把手”误解自己有“野心”、想“篡权”,不敢监督;有的怕反对意见提多了会当成“闹不团结”,影响自己的前程,不愿监督。因此,往往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团和气的状况。四是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有的同志认为自己职位卑微,上级“一把手”的态度可以决定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心打击报复,故宁可“多栽花少栽刺”,信奉“是非面前莫开口”的处世哲学,不敢挺直腰杆对上级领导进行监督。五是群众不知情或不行使监督权力,无法或没有开展监督。有的“一把手”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不经过群众讨论,重大决策不与群众商量,使群众很难真正有效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六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没法监督。目前,对一些“一把手”“八小时”以外的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导致监督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和针对性,收不到应有的实效。

二、党政“一把手”难监督的主要原因

(一)市场经济原则对“一把手” 的用权观构成了较大的冲击。在体制变革过程中,某些“一把手”受私利驱动,把权力看成是自己身份的象征,在权力的运作过程中甚至超出组织赋予的权限,把权力的触角延伸到领导活动和私人领域,独断专行,为所欲为,有的甚至置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于不顾。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其自觉接受监督是不可能的。

(二)体制不顺制约了监督机构作用的发挥。党委对包括监督机构在内的所有机构实行统一领导,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都在同级党委(党组)。人大及其常委会,纪委(监察局)、组织部门、检察院、审计部门都受同级党委的领导,查处案件或处理问题都要征得同级党委的同意,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权利过分集中,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对党委的权力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难以实施有效的约束。

(三)制度上的缺失导致监督工作难以到位。一方面,现有的对“一把手” 监督的制度不配套。如有些制度只注重于一些细枝未节,没有抓关键。对干部的监督只注重日常行为,但对权力的来源、行使情况约束不够。而领导干部的行为是和权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规范权力的运行,其他监督根本不起作用。另一方面,对“一把手”的监督在某些方面还无章可依。如对“一把手”“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就缺乏明确的制度,缺乏实质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和办法。另外,许多制度执行效果不佳。对各级“一把手”违反制度后的处理规定过于粗疏,有的甚至没有规定。在如何保障监督执行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执行各项制度方面,也缺乏操作性强的措施,使各项制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四)传统的人治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国历史上虽然也有制度、法律,但人治一直居主导地位,从来没有真正的法治,法律、制度只是权力的附庸。这种传统强调人本身的自律,认为人本身可以做好自我监督,即使出台了一些法律制度,也是相信人能自觉去遵守。人出了问题,总是习惯于把主要原因归结为本人素质不高,而不善于从体制和法律制度上查找原因。

三、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监督重点,使“一把手”监督工作有的放矢

在加强对党政“一把手”政治方向、学习教育、工作绩效、生活圈和工作圈等情况监督的同时,必须把对“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加强对重大问题决策权的监督。“一把手”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重大决策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强化对“一把手”决策权的监督,就要看“一把手”是否坚持集体讨论、民主决策、集体控权;是否走群众路线,群众是否满意;是否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是否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是要加强对用人权的监督。毛泽东同志曾强调:“必须善于使用干部……共产党员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③加强对“一把手”用人上的监督,要看其是否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

下载江西省萍乡市切实加强对县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省萍乡市切实加强对县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党政“一把手”实行有效监督的思考

    文章标题:对党政“一把手”实行有效监督的思考所谓“一把手”,是指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如何强化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也就是说对“一把手”的权力监督,是......

    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与管理(合集五篇)

    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与管理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与管理――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第二党支部理论研讨小组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

    关于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思考

    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党政一把手是党政领导班子中的主要负责人,在党政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

    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经济活动的监督

    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经济活动的监督中共***委组织部(2005年2月18日)近年来,***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市委加强对领导干部,尤其是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政策规定,以监督一把手经济活动为......

    关于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几点思考[五篇]

    关于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几点思考(1)加强干部监督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防止和遏制党内腐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效措施,也是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亟需解......

    关于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思考范文合集

    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党政一把手是党政领导班子中的主要负责人,在党政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

    论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与思考

    论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与思考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对权力的制约应与权力同生共存。而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就必须建立起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

    对党政“一把手”实行有效监督问题的思考

    所谓“一把手”,是指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防止腐败的关键是监督。然而,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有些地方和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