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数学教学实施5P原则
中学数学---教学实施 5p 原则
案例背景介绍:
这是一节中学数学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各种统计图,并能够把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学习者和教学目标分析详见模块二)
在教学的开始,教师计划使用投影仪向全班介绍课程内容,并用透明胶片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图形(饼形、折线形和圆形图),检查学生对图形概念的掌握情况。
接着,为学生演示作图过程,最后由 3 到 4 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由确定小组研究的题目,收集数据,并把收集到的统计 / 数字信息用图形(条形图、折线形或饼图)表示出来。
在此过程中,为了满足对各种统计图形的制作和编辑需要,任课教师选用了 Excel 软件,为了向学生演示计算机上做图的动态操作过程,并在小组汇报时演示他们的作品,需要使用数字化投影仪和计算机。此外,任课教师还计划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讲义,这样学生可以一边听讲一边在上面记笔记,并且在课外复习的时候可以用。
教学实施:
浏览教学材料
在正式上课前,教师要预先查看 excel 等教学软件的运行情况。
准备教学材料
教师需要准备讲义以及上课用的透明胶片。
准备教学环境
由于小组协作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把教室中的桌子分好组,形成讨论区。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准备好参加小组学习,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不受干扰或中断。首先利用投影仪和透明胶片来介绍教学内容。接着学生向学生演示怎样使用 Excel 软件。因此,教室中需要有实物投影仪、数字化投影仪和计算机等设备。普通教室可用于小组讨论和最终成果演示。为了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室里要配备实物投影仪、数字化投影仪和计算机。一切准备就绪后,教师要再次检查这些设备,保证它们运行良好。
让学生做好准备
为了让学生提前做好学习准备,教师要把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提前告诉学生。每个学生都将得到一份小组活动安排的打印文档。评价过程也会预先给每个学生。教师还会使用投影仪向学生介绍课程要点和评价标准。
实施教学
在课程的导论部分,教师将使用投影仪向学生介绍教学内容,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利用数字投影仪、计算机演示制图过程。演示技巧和每一种媒体应用的特点如下:
• 演示技巧:投影屏幕应当放在教室前面的正中间。需要使用活动挂图时,应当放在教室前面居中偏左的位置,因为多数教师习惯使用右手。
• 投影仪:用大纲来介绍和总结材料内容。不使用投影仪时,应当将其关闭。用铅笔作教鞭,指向讲解的内容。遮挡不需要的内容。
这个 ASSURE 案例是由普渡大学的玛丽·安·费基斯设计的。
第二篇: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研究
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在教育上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施行以来,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对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展开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更多的中学数学教学者提供参考。
中学数学 有效教学 策略
G623.2 A 2095-3089(2018)08-0155-01
无论教育如何进行改革,其目标都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利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有益的东西,这也是每个课程教学都希望能够实现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因此对于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较多,本文也为此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提倡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分析
(一)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上不断进行改革,其目的在于提升教学的效果。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下,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也成为了教学工作者重点探讨的对象,当前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较多,需要进行改革的地方也较多,如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数学教学才能够让数学教学更加高效;如何进行教学才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影响着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当前对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展开探讨是非常具有必要的。
(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要求对有效性展开分析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应用在相同的教材之中,取得的最终效果是非常大的。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的中学数学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得他们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只注重自身课程的讲解,没能够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相关能力进行培养,课程教学显得十分的沉闷、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让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变得十分的低下。
二、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研究
(一)围绕数学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必须做到清楚的认识和把握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首先,应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从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学科的很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窥见,尤其是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趣味实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数学实例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中有很多有关美育的知识,教师可以选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也可以很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其次,磨练数学意志。有经验的教师经常会在小学中为学生安排一些有难度的题目,学生要经过一番摸索和努力才能解决,这对磨练学生的意志很重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题目难易程度要适宜,难度过大可能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难度不高又达不到磨练意志的目的。
(二)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纵观以往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其中不乏很多教学弊端存在,例如很多教师过于重视师生的“教”“学”关系,缺少对学生之间交流与学习的关注。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非常关键,为此,广大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出来。教师应设置新奇的、亲切的、熟悉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渐入学习的佳境,例如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一根一米长的生字引出问题“没有尺的情况下,怎样快速将绳子五等分?”重点突出了探究问题的实践性。第二,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索。新课堂重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其关键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在讨论过程中发现、学习知识,例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出风筝、飞机及蜻蜓等不同图形,然后为学生留出时间重点讨论这些图形的共同性质,最终得到轴对称的结论,有效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第三,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改革和创新传统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改变班级授课的传统形式很有必要,在新的多元组合形式中,教师主要充当指导者与帮助者的角色,在讨论过程中为关键点、关键问题上提供必要的点拨与帮助,讨论完成后对不同小组的学习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评价。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才能展开更加深入的学习,为以后的数学专业学习提供基础条件,并有效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它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一次函数”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函数来绘制图像,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图像解析函数求值,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增强了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知,同时对于学生以后解题过程中对该思想的理解也非常有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当对原来的教学方式做出改革,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有效教学的方式进行探究,找出最适合于自身和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
[1]石宇.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8,03117-118.[2]秦泗伟.从一节习题课的教学设计探索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J].延边教育?W院学报,2018,02120-122.[3]胡海燕.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093.[4]张丽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探究[A].联合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20188.[5]杨世明.浅谈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策略[A].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8年教育探索与实践学术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82.
第三篇:小学英语5P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5P教学模式
随着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英语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英语教学重点由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转向了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语言实际综合运用能力,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小学英语新授课5P教学模式,是以新课程理念为背景,充分体现“以学定教”教学思想,以“预习反馈、目标导入——> 主题探究、呈现新知——> 练习实践、答疑解惑——>综合运用、拓展提升——>总结巩固、反思重建”五个环节为课堂基本流程的英语新授课教学模式。操作说明
Preparation环节。本环节为检测预习、出示教学目标、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本课通过教师教授一个连贯的动作,导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Presentation环节。一旦兴趣激发起来,接下来的环节便是让学生充分地感知、理解教材。教师运用不同的形式,创设不同的语境来呈现教材,介绍新的语言知识。本
课教师通过教授做鬼脸和制作方便面的步骤,学生了解本课的中心内容first, next, then, finally.Practice环节。Practice的功能是对新语言知识的操练和练习。在本课中,教师教授制作奶昔的过程后,第一步由学生谈论课文里香蕉奶昔的制作过程,第二步学生两人活动,讨论自己喜欢的奶昔活饮料的制作过程。
Production的功能是真实运用语言。这一步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活动通常是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情景,要求运用真实而自然的语言,达到一个真实的结果。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出本组组员最爱的奶昔的制作过程,并备好材料上台演示报告。
Progress的功能是“检测”和“巩固”。通过“小结”和“检查”等评价方式来检测和巩固学生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本课中教师准备好试题纸,学生们完成练习,考察对本堂课中心内容掌握情况。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中,教师也充分考虑了情感教育,让学生使用本课的目标语言,描述给父母的感谢卡的制作过程。
第四篇: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
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
沭阳县龙庙中学孙巧英
摘要:本文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的提出、理论的发展、教育的策略、模式的探讨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力求对中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有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使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得以改变,在教学行为上得以改进,在教学效果上得以提高的同时创新教育。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环境教育、策略、模式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首先,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教师不仅要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具备创造的品格和创造的能力,以此来影响,带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其次,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最后,不容忽视的是家庭成员也要提高自我意识,思想决定意识,影响力不可小趋。
二、数学素质教育模式的探讨
何谓“数学素质”?笔者认为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②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③应用数学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日渐深入的大背景下,课堂如何更好地成为学生的“用武之地”,课堂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为以“培养能力”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
性,让学生始终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可设计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它体现了以下三个过程:
1、学生的学习过程。
2、教师的指导过程。
3、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过程。
三、如何实施数学创新教育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
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
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
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
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
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
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
新、归类鉴别等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第三、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美国学者阿瑞提
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
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
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
四、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素质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学的非常轻松,减轻负担,跳出题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阅读习惯。阅读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根据调查表明,一些卓
有成就的科学家的知识有75%—80%是他们离校后通过自学和科研来获得。根据
心理规律,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但由于小学直观模仿习惯的干扰,使众多
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所以从初一开始就应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观点,并教会他们阅读方法,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并及时检查预习情况,防止学生阅读不认真、走过场的现象发生。
第二、笔记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生必须重视培养做读书笔
记和课堂笔记的习惯,把课本中最精华的东西和听课中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初
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随意性强,做笔记可使学生约束精力分散,教师还可以
通过检查笔记,组织笔记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对笔记的重视和质量保证。
第三、语言习惯。数学语言是由许多数学术语组成,而数学术语是描述数
学现象和过程的专用词语。同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所以培养规范的语言习惯
是开发思维,增进智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数学知识,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先就要
经过大脑的加工进行整理。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及思
维的整理。作为教师必须身先垂范,在讲课时努力做到语言规范化,对一些容易
混淆的问题要反复比较、强调,通过提问、学生讲解等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语言习
惯。
第四、质疑习惯。不肯或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是学不好数学的。学生不是接
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
自由思考、自主探究、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教师要从思想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的理念,倡导学生“敢想、敢问”。对提出有深度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
扬、奖励,努力创造培养学生质疑习惯,发展更高层次思维和个性化思维的最佳
氛围。
第五、交流讨论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而交流
讨论,就是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往往能自己寻找到解决问
题的思路和途径,从而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
索,努力实践,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
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始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熟知教材中的每个环节,并能灵活运用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进而形成创新技能。总之,任何创造发明,都来源于大胆的想象猜测和验证,而创新教育
是培养创新能力之根本,数学中的创新教育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维忠《国外问题解决数学课程述评》
[2]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
[3]《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大出版社
[4]《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素质教育论文选》中国人事出版社
第五篇:农村中学数学教学初探
农村中学数学教学初探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提出自己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如何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背景、如何更新学生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自己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中学、教学方法、背景、兴趣、学习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农村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尽然。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我对此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盲或半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创设适合学生的实际背景
多数农村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我们农村中学生没有见过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等农村不具备的物品。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背景。如求打的费用,多数农村学生没坐过出租车,对其分段收费不理解,因而在实际教学时可以把这一“打的”背景改为“打电话”等学生比较熟悉的身边事,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了。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出示徽标、枫叶,蝴蝶等图形,让学生观察,探索一些图案中蕴涵的轴对称关系,引导学生讨论图形具有的性质,还可以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三、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如:有效数字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农村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中学,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1)分析与综合。分析,即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2)归纳与演绎。归纳,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也就是演绎,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3)类比与联想。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两种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积的乘方时可联想到商的乘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积与商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发展。(4)抽象与概括。抽象,即将事物中存在的某种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来的思维方法。概括,即将所抽象出来的规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来的思维方法。如: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谈到的“探索规律”这一节就是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增加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2、化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3、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4、充分利用新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通过让学生亲自作调查、做实验、作策划,开辟了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一改旧教材中抽象的“字母表示数”,避开了教学的难点,使中小学知识的过渡变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学生对中学数学的畏难心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好这部分内容,将影响学生一生对数学的看法。对于“做一做”、“试一试”一定让学生完成,我在讲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后,给每个学生发了两张放大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去折,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学习“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提供了学具。又如教学“游戏的公平性”一课时,其中有一个“数30”的游戏,我是这样处理的:我首先宣布游戏规则,然后让同桌的做游戏,然后让成功者与成功者继续做游戏,我问成功者:你有绝对取胜的法宝吗?其中一个说 “有”,于是我接着说:请同学们探讨绝对取胜的法宝,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开始紧张的探究,接着又是热烈的讨论,最后我请说“有”的那位同学到讲台上发言,这位同学的发言十分精彩,大家对这位善于开动脑筋,勇于探究的同学自觉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5、留心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时候我是这样引入的:现有足够的2元和1元的钱,要将1张10元的钱换成2元和1元的零钞,问有多少种换法?同学们一下子兴奋起来,通过讨论,提出了这样的方案:设换二元的X张,换1元的Y张,列方程2X+Y=10,解这个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6种换法。这样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当我们学了“数据的收集”后,让每个学习小组写一份调查报告,学生兴趣很浓。有的调查“班级同学每月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有的调查“每个家庭每月塑料袋的使用情况”,有的调查“每个同学的叠被情况”。然后专门用一课时在教室展示成果,学生热情很高,学生再也不认为数学是高深莫测的东西了。
五、尝试不同的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农村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有充分讨论与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予以反馈,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可借助实物、多媒体等增强学生的体验。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的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创造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巴甫洛夫说:“不论鸟的翅膀如何完美,如果不依靠空气,它就不能起飞。” 仰望苍穹,星光闪烁,迷人眼眸,众星之中,我们只能摄取其中几颗,新课程,给了我们机遇与挑战,然而成就事业,需要持之以恒,需要精诚合作,更需要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也要因班而异,与时俱进!用我们今天的耕耘,为不久的明天纺织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图。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钱迎倩《试谈基础教育》,《福建教育》2003年4月 ④叶澜 《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附件一:参评“中学数学论文”封面
题目:农村中学数学教学初探
单
位: 南安市梅岭中学
姓
名: 张子源
联系电话: ***
送交日期: 2007-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