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图学小抄总结
地图: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按地图的内容分类: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普通地图是相对均等地表示地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专题地图是突出地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
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图边要素。地图学:是以空间信息图形表达存储和传输为目的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传统实测成图法的测土过程:
1、图根控制测量;
2、地形测量;
3、内业制图;
4、制版印刷。
数字地图制图:可分为编辑准备、数字获取、数据处理、图形输出和地图制印五个阶段。
大地水准面:假定在重力作用下,当海洋静止,平均海平面穿过大陆和岛屿,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该面上的个点与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就是大地水准面。地理坐标系:是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地理坐标: 我国大地坐标系统:北京54坐标系、国家80坐标系(国家2000坐标系、新54 坐标系)。
地图比例尺:指图上距离与实地水平距离之比。比例尺精度:图上0.1mm表示的地面水平长度。地图投影:研究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上的方法及其变化问题。地图投影的方法:几何透视法(精度低)、数学解析法(精度高)。
地图投影的变形:指球面转换成平面后,地图上所产生的长度、角度和面积误差。
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等角投影,a=b,m=n,即最大长度比等于最小长度比,变形椭圆是圆而不是椭圆,面积变形较大,用于编制航海图、洋流图和风向图等;等积投影,a=1/b,最大长度比和最小长度比互为倒数,形状变形和角度变形较大,用于编制对面积精度要求较高的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如地质图、土壤图、行政区划图等;任意投影,长度、角度和面积三种变形并存但变形都不大,多用于对投影变形要求适中或区域较大的地图,如教学地图、科学参考图、世界地图等。按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和条件投影。几何
投影,包括方位
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方位投影,以平面为投影面,使平面与椭球体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投影到平面上的而成。按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又可分为正轴、横轴和斜轴三张类型,适合极地投影;圆柱投影,以圆柱面为投影面,使圆柱面与椭球体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为平面而成。可分为正轴、横轴和斜轴,用于赤道附近沿东西方向延伸的区域地图制图;圆锥投影,以圆锥面为投影面,使圆锥面与椭圆球体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展平而成。包括正轴、横轴和斜轴,适合于中纬度地区,东西方向。
墨卡托投影:属于正轴等角切圆柱投影。墨卡托投影的等角沆瀣(斜航线)表现为直线。我国地图采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属于任意投影。半球地图常用投影:横轴等级方位投影、横轴等角方位投影和正轴等距方位投影。横轴等积方位投影,赤道和中央经线为相互正交的直线,纬线为凸向并对称于赤道的曲线,经线为凹向并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我国8种基本比例尺中,除1:100万为等圆锥投影,其余都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是一种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无角度变形,中央经线长度比等于1,没有长度变形,其余经线长度比均大于1,长度变形为正,距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
地图符号:指在图上表示制图对象空间分布、数量、质量等特征的标志,信息载体,包括线划符号,色彩图形和注记。
视觉变量:地图上能引起视觉变化的基本图形,色彩因素称为视觉变量,也称图形变量。六个基本要素:位置、形状、尺寸、色彩、网纹和方向。
色彩三要素:色相、亮度、纯度。色相指色彩不同的固有相貌,体现色彩质的差异;亮度指色彩本身的明暗程度,亦指某色反射光的强度;纯度指色彩的纯洁程度,也指接近标准色的程度。地图概括:(定义)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对地图内容进行选择和化简,概括和综合的过程。(实质)解决广阔制图区域内繁多的地理事物与有限地图图幅面积之间的矛盾。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有地图用途、比例尺、制图区域的特点,制图资料的质量、地形符号的形式和大小等,主观因素则是制图者的才能和经验,对客观要素之间纵向和横向联系性的综合考虑而客观的科学抽象过程。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式:图解计算模式法、方根模式法、等比数列模式法。
内容选取法:资格法、定额法。(地图内容选取的标准)
形状化简法:删除、夸大、合并、合并、分割。数量特征概括:常以扩大级差的方法来缩减制图对象的分级的数量。质量特征概括,是用概括的分类代替详细的分类,以整体的概念代替局部的概念,以减少制图对象的质量差别。
普通地图:均衡地表示地表的概念,一减少制图对象的地图。
地貌表示,常采用写景法、晕渲法、等高线法和分层设色法。优缺点:。。
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居民地的分布、居民地的形状类型、建筑物质量特征、居民地行政等级及人口数),交通线(陆路交通、水陆交通、航线交通、管线交通),境界线,独立地物。专题地图:在地理底图上,采用专门的符号系统和独特的表示方法,突出而尽可能完善,详尽地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要素而使用地图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的构成要素:有主题要素和底图要素两个层面构成。主题要素是地图重点和突出表达的内容,是图面主体部分;底图部分是制作 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
点状要素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符号的形状、符号的大小、符号的颜色、符号的结构、符号的位置。线状符号的表示方法:线状符号法。
面状要素的表示方法:质底法、等高线法、定位图表法、范围法、点值法、分级比值法、分区统计图表法。
地图: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按地图的内容分类: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普通地图是相对均等地表示地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专题地图是突出地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
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图边要素。地图学:是以空间信息图形表达存储和传输为目的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传统实测成图法的测土过程:
1、图根控制测量;
2、地形测量;
3、内业制图;
4、制版印刷。
数字地图制图:可分为编辑准备、数字获取、数据处理、图形输出和地图制印五个阶段。
大地水准面:假定在重力作用下,当海洋静止,平均海平面穿过大陆和岛屿,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该面上的个点与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就是大地水准面。地理坐标系:是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地理坐标: 我国大地坐标系统:北京54坐标系、国家80坐标系(国家2000坐标系、新54 坐标系)。
地图比例尺:指图上距离与实地水平距离之比。比例尺精度:图上0.1mm表示的地面水平长度。地图投影:研究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上的方法及其变化问题。地图投影的方法:几何透视法(精度低)、数学解析法(精度高)。
地图投影的变形:指球面转换成平面后,地图上所产生的长度、角度和面积误差。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等角投影,a=b,m=n,即最大长度比等于最小长度比,变形椭圆是圆而不是椭圆,面积变形较大,用于编制航海图、洋流图和风向图等;等积投影,a=1/b,最大长度比和最小长度比互为倒数,形状变形和角度变形较大,用于编制对面积精度要求较高的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如地质图、土壤图、行政区划图等;任意投影,长度、角度和面积三种变形并存但变形都不大,多用于对投影变形要求适中或区域较大的地图,如教学地图、科学参考图、世界地图等。按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和条件投影。几何
投影,包括方位
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方位投影,以平面为投影面,使平面与椭球体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投影到平面上的而成。按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又可分为正轴、横轴和斜轴三张类型,适合极地投影;圆柱投影,以圆柱面为投影面,使圆柱面与椭球体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为平面而成。可分为正轴、横轴和斜轴,用于赤道附近沿东西方向延伸的区域地图制图;圆锥投影,以圆锥面为投影面,使圆锥面与椭圆球体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展平而成。包括正轴、横轴和斜轴,适合于中纬度地区,东西方向。
墨卡托投影:属于正轴等角切圆柱投影。墨卡托投影的等角沆瀣(斜航线)表现为直线。我国地图采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属于任意投影。半球地图常用投影:横轴等级方位投影、横轴等角方位投影和正轴等距方位投影。横轴等积方位投影,赤道和中央经线为相互正交的直线,纬线为凸向并对称于赤道的曲线,经线为凹向并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我国8种基本比例尺中,除1:100万为等圆锥投影,其余都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是一种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无角度变形,中央经线长度比等于1,没有长度变形,其余经线长度比均大于1,长度变形为正,距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
地图符号:指在图上表示制图对象空间分布、数量、质量等特征的标志,信息载体,包括线划符号,色彩图形和注记。
视觉变量:地图上能引起视觉变化的基本图形,色彩因素称为视觉变量,也称图形变量。六个基本要素:位置、形状、尺寸、色彩、网纹和方向。
色彩三要素:色相、亮度、纯度。色相指色彩不同的固有相貌,体现色彩质的差异;亮度指色彩本身的明暗程度,亦指某色反射光的强度;纯度指色彩的纯洁程度,也指接近标准色的程度。地图概括:(定义)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对地图内容进行选择和化简,概括和综合的过程。(实质)解决广阔制图区域内繁多的地理事物与有限地图图幅面积之间的矛盾。
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有地图用途、比例尺、制图区域的特点,制图资料的质量、地形符号的形式和大小等,主观因素则是制图者的才能和经验,对客观要素之间纵向和横向联系性的综合考虑而客观的科学抽象过程。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式:图解计算模式法、方根模式法、等比数列模式法。
内容选取法:资格法、定额法。(地图内容选取的标准)
形状化简法:删除、夸大、合并、合并、分割。数量特征概括:常以扩大级差的方法来缩减制图对象的分级的数量。质量特征概括,是用概括的分类代替详细的分类,以整体的概念代替局部的概念,以减少制图对象的质量差别。
普通地图:均衡地表示地表的概念,一减少制图对象的地图。
地貌表示,常采用写景法、晕渲法、等高线法和分层设色法。优缺点:。。
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居民地的分布、居民地的形状类型、建筑物质量特征、居民地行政等级及人口数),交通线(陆路交通、水陆交通、航线交通、管线交通),境界线,独立地物。专题地图:在地理底图上,采用专门的符号系统和独特的表示方法,突出而尽可能完善,详尽地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要素而使用地图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的构成要素:有主题要素和底图要素两个层面构成。主题要素是地图重点和突出表达的内容,是图面主体部分;底图部分是制作 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
点状要素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符号的形状、符号的大小、符号的颜色、符号的结构、符号的位置。线状符号的表示方法:线状符号法。
面状要素的表示方法:质底法、等高线法、定位图表法、范围法、点值法、分级比值法、分区统计图表法。
第二篇:地图学实习报告总结
篇一:地图学实习报告..地图学实习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
姓名:蔡宝龙 学号: 时间:
12级地理科学 120904009 2013年6月
一、实习目的: 《测量地图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同时,地图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我们集中一周的时间进行地图学实习。
通过实习,巩固和扩大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地图学知识,全面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加深对数字地图的理解、掌握基本数字地图制作的方法,锻炼地图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独立思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的内容主要有: ①熟悉mapinfo系统;
②结合专业背景及课程要求,进行普通地图设计; ③应用mapinfo软件制作普通地图; ④进行专业内容的专题地图设计; ⑤应用mapinfo软件制作专题地图,⑥写作实习报告。
三、实习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1、2、3、4、5、6、7、mapinfo中的许多工具不懂得使用 电脑经常死机,网上邻居链接不上 描居民点的位置不够精确,经常漏画 操作过程不能进行“节点自动追踪” 湖泊、政区曲线没有闭合 数据有时候保存不了 给政区上颜色出现多个相邻政区颜色相同8、9、排版的时候出现字体、点重叠现象 制作专题地图的时候图例、子标题漏掉 解决方法:
1、了解mapinfo地图可视化方法,熟悉mapinfo操作的主要特点,掌握主要对话框及其交互操作方法;熟悉mapinfo系统基本界面、菜单(文件、编辑、工具、对象、表等菜单)及主要命令菜单、工具栏及主要工具按纽,并掌握其使用、操作方法;掌握地图对象(点、线、面、注释)采集、编辑的基本操作方法;熟悉并掌握mapinfo系统“表”及操作方法,掌握地图分层、管理及操作方法;熟悉、掌握地图装饰、渲染。
2、定时进行保存操作
3、视图放大到2200再进行描点,做到仔细认真,尽量不漏画
4、切换到英文状态按下s键,打开snap键
5、描边线的时候注意使用边追踪,画完定期检查是否画完整
6、多按几下保存,还是不能解决的话请求老师帮助
7、返回政区图层进行编辑,找出出现问题的政区重画该政区
8、把各个图层的字体、点调整为适当的大小,进行多次调整保证不重叠
9、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只能重新做专题地图,做专题地图的时候要多留意,尽量一次性成功
四、普通地图设计、制作内容
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1、编制特点
⑴地图内容的高度概括性:主要任务,是向用图者提供制图区域自然与社会人文要素分布、类型、结构、密度对比关系的一般特征。从内容上已经过大量取舍,表现在地图上的各种要素在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上具有高度概括性。
⑵地图设计的灵活多样性:从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选择,地图内容的选取,图例符号的设计,色彩的应用,乃至图面配置设计风格等,均有很大的灵活性。⑶制图资料种类的多样性与精度的不均一性:地理图的比例尺往往比较小,制图区域比较大,制图资料的种类、精度和现势性都存在很大差别。应尽量做到成图后各部分内容的统一协调。
2、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编辑设计前的准备工作阶段
(1)深入研究新编地图的目的用途及主要服务对象(2)搜集、分析、评价制图资料(3)认真研究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二)正式编辑设计工作阶段
(1)明确规定地图的任务及质量要求(2)地图内容的选择和图例符号设计(4)对制图资料加以说明(5)图面配置设计
五、专题地图设计、制作内容
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由两部分组成:专题内容与地理底图。地理底图是以普通地图为基础,根据专题内容的需要重新编制的。专题内容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地理基础,两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层面:表现地图主题的专题内容以各种符号组成第一层面,地理底图则以较浅淡的色彩作为第二层面。两者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地理底图是专题地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专题地图的编制程序与地理图相同,也分为地图设计、地图编绘、出版准备三个阶段。
(一)地图设计
在具体进行地图设计之前,应先了解与确定编图的目的、任务及用图对象,这对选取地理底图及专题要素的内容、表示方法及色彩,考虑图面配置的方案等都是直接相关的。地图设计主要包括:
(1)确定制图区域的范围、地图的主要参数(2)图面配置设计
(3)表示方法与资料的分配(4)图例系统与符号的设计
(二)作者原图与编绘原图
专题地图的作者,根据对专题内容的理解,用一定的表示方法,将专题内容完整、准确地定位表示在地理底图上,就成为作者原图。作者都须遵从编辑设计书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提供编图的原始数据及必要的文字说明。作者原图是编绘原图的基础,编绘原图的步骤及方法与普通地图相似,由制图人员按编绘大纲要求进行。原图编绘之前,应先制作地理底图,再按一定的编图方法,将作者原图上的内容转绘到地理底图上。
(三)、地理底图的编制 1.地理底图的作用 ①建立专题地图的骨架 ②转绘专题内容的控制系统 ③更深入的提取专题地图的信息
因此,地理底图是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专题信息的存贮、表达、传递、提取,都必须通过底图才能实现。
2.地理底图的内容和类型
地图内容的选取可以有详有略。底图内容的选取是由拟编专题地图的内容、用途、比例尺以及区域地理特征确定。
地理底图是专题底图的地理基础,底图内容选取过少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底图要素毕竟是在第二层次出现的,如果内容过于繁杂,反而干扰主题内容。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易读性及专题地图的整体效果。专题地图设计就是将专题信息以图形进行表达与传输的过程,它可以包括:表示方法的设计与选择,图例设计,图面配置的总体效果及具体安排,色彩设计。这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运用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反复比较,选择符合编图目的的、容易被读者理解与接受的优选方案。专题地图设计是专题地图编制中非常关键,并且又是十分具有创造性的环节。
(四)、专题地图设计
专题地图设计就是将专题信息以图形进行表达与传输的过程,它可以包括:表示方法的设计与选择,图例设计,图面配置的总体效果及具体安排,色彩设计。这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运用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反复比较,选择符合编图目的的、容易被读者理解与接受的优选方案。
1、表示方法的选择
表示方法的选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被表示物体和现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制图资料的情况、专题数据的特点、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2、图例设计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图例对地图信息传递的全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图例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图例符号的完备与一致性,以及图例系统的科学性。完备性主要指图例应包括图幅中所有出现的专题符号。图例符号的一致性,对点状、线状、面状符号有不同的含义:对点状符号是指在形状、尺寸、色彩、结构等方面与图内相应符号要保持严格的一致,而对线状面状符号而言,情况就比较复杂,可以理解为图面与图例符号相对应图形变量的同类性。图例系统的科学性表达了多种含义,主要在于能设计出专题内容的科学体系,如各要素的层次及相互关系,指标的分类分级,转换成图例系统的顺序位置,明确标出质量概念及其所代表的数值、单位等。此外,图例符号的设计还应考虑艺术性、易读性以及便于制作等。
3、图面内容的安排
(1)符号及图形的清晰与易读;(2)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强;(3)图形突出于背景;
(4)图形的视觉平衡效果好;(5)图面设计的层次结构合理
4、色彩与网纹设计
地图设色对提高地图的清晰性和易读性,增加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增强地图的表现力,突出图形在背景上的轮廓,协调图形的视觉平衡效果,增加地图的层次结构,都有明显作用,是专题地图图形设计的重要内容。地图的色彩设计具有不同于艺术作品的原则,它必须在色彩基本原理基础上,充分考虑地图内容、用途以及表示方法,经过制图者的创意,取得图面设计的色彩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用色的双重意义(象征意义、用色习惯)(2)用色上的可分性与和谐性的统一
(3)色彩设计时,对大小不同的图形面积采用不同的设色方法。(4)色彩的数目及其组合的情况.篇二:地图学实习报告 2013级地理科学专业
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时间: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地图学》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mapinfo地图可视化方法,熟悉mapinfo操作的主要特点,掌握主要对话框及其交互操作方法;
2.熟悉mapinfo系统基本界面、菜单(文件、编辑、工具、对象、表等菜单)及主要命令菜单、工具栏及主要工具按钮,并掌握其使用、操作方法;
3.掌握地图对象(点、线、面、注释)采集、编辑的基本操作方法;
4.熟悉并掌握mapinfo系统“表”及操作方法,掌握地图分层、管理及操作方法: 5.熟悉、掌握地图装饰、渲染
二、实习内容:
1、运行mapinfo,打开栅格表,熟悉mapinfo系统基本界面: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
2、熟悉文件菜单、命令的使用方法,及其相关联打开的主要对话框的交互方法,巩固mapinfo表、mapinfo工作空间概念; 悉主工具栏,绘图工具栏主要工具按钮的使用方法; 熟悉图层控制对话框的交互操作,了解增、删图层及图层状态控制的基本方法; 掌握主工具栏,绘图工具栏主要工具按钮的使用方法,练习点(含注释)、线、面等地图对象输入、编辑的基本操作方法;
5、应用mapinfo软件制作普通地图;
6、进行专业内容的专题地图设计;
7、应用mapinfo软件制作专题地图;
8、写作实习报告。
三、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问题1:机器容易死机。
解决:自己把握一个大概时间定时保存。
问题2:保存时更新失败。
解决:再做一些细微小修改,然后再保存一次。
问题3:画图不够精确,容易画歪。解决:适当调整比例。
问题4:布局由于时间不够没法及时完成,并且不能以之前的方式保存。解决:选择保存工作空间进行保存,下次直接开启保存文件即可接上次工作。问题5:普通地图布局时,各市名称重叠,遮住标记点。解决:调整名称大小及标记点大小,再作适当的位移。
问题6:专题地图颜色过深。
解决:进入修改专题地图,自定义样式里面的配色
四、普通地图设计、制作内容:
1、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桌面。
2、打开资源管理器,在e盘根目录下新建一目录,以自己的姓名学号命名,(如目录名为“120904003许金杰”)。你所创建的文件要全部保存于该目录中,而且建立的内容要自己备份于u盘中,以后做实验还要用,最后还要上交作业。在做的过程中要随时保存。
3、将“hyy”共享中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底图复制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4、回到桌面,运行mapinfo应用程序,进入mapinfo,或者点击“开始-程序-mapinfo”,启动mapinfo。
5、在快速启动窗口中选择打开表,然后点击打开。
6、选择自己文件夹下的普通地图底图(即福建省区划图),然后点击打开。
7、了解mapinfo界面。(菜单栏、工具栏、绘图区、绘图工具栏、主工具栏和状态栏)
8、建立一个新表,命名为“福建省各县级市行政区域图”,选择字符型,然后把该表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下。
9、选择绘图(draw)工具条中的多边形工具,然后顺着某个县级市的行政区域边界粗略画出边界,然后再用工具条中的整形工具,将所画的边界做精细处理,使得所画边界与底图的县级市行政边界尽量吻合;画完一个县级市后接着画相邻的县级市,这时候我们要利用“s”然后按住“shift”画公共边界,方法是:先点工具条中的多边形,然后点再公共边界的一个端点,按住“shift”点公共边界的另一个端点,这时候公共边界会变成灰色,放开“shift”,这样公共边界就完成了,接下去可以按之前的方法画出第二个县级市的行政区域;按此方法依次将所有的县级市行政区域边界全部画出,这样就完成了福建省县级市行政区域边界图。点击保存,并且保存工作空间。
10、新建一个表,命名“湖泊和水库”,把边界线和填充色都调成蓝色,然后用多边形画出湖泊和水库的边界,完成后保存表和工作空间;再新建一个表,命名“河流”,用折线工具画出河流,完成后保存。
11、新建一个表,命名“居民点”然后调整好大小不同的标志点,在居民点图层上点出所有底图上的居民点,市级、县级、镇级需用不同大小的符号区分开,并且用“信息”工具附上居民点的名称,弄完后保存。
12、完成县级市边界、河流和湖泊水库、居民点,三个图层后,将每个县级市填上不同的颜色用以区分,然后去掉底图图层,然后新建窗口,调整好位置,并且附上底图名称“福建省县级市行政区域地图”还有制图者和时间等信息,就可以输出.jpg地图,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下。
13、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查看自己建立的文件夹中的jpg格式的地图,检查如果有误则返回mapinfo软件修改,如果无误,则完成普通地图的制作。
五:专题地图设计、制作内容
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由两部分组成:专题内容与地理底图。地理底图是以普通地图为基础,根据专题内容的需要重新编制的。专题内容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地理基础,两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层面:表现地图主题的专题内容以各种符号组成第一层面,地理底图则以较浅淡的色彩作为第二层面。两者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地理底图是专题地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专题地图的编制程序与地理图相同,也分为地图设计、地图编绘、出版准备三个阶段。
(一)地图设计
在具体进行地图设计之前,应先了解与确定编图的目的、任务及用图对象,这对选取地理底图及专题要素的内容、表示方法及色彩,考虑图面配置的方案等都是直接相关的。地图设计主要包括:
(1)确定制图区域的范围、地图的主要参数(2)图面配置设计
(3)表示方法与资料的分配(4)图例系统与符号的设计
(二)作者原图与编绘原图
专题地图的作者,根据对专题内容的理解,用一定的表示方法,将专题内容完整、准确地定位表示在地理底图上,就成为作者原图。作者都须遵从编辑设计书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提供编图的原始数据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作者原图是编绘原图的基础,编绘原图的步骤及方法与普通地图相似,由制图人员按编绘大纲要求进行。原图编绘之前,应先制作地理底图,再按一定的编图方法,将作者原图上的内容转绘到地理底图上。
(三)、地理底图的编制 1.地理底图的作用 ①建立专题地图的骨架 ②转绘专题内容的控制系统 ③更深入的提取专题地图的信息
因此,地理底图是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专题信息的存贮、表达、传递、提取,都必须通过底图才能实现。
2.地理底图的内容和类型地图内容的选取可以有详有略。底图内容的选取是由拟编专题地图的内容、用途、比例尺以及区域地理特征确定。
地理底图是专题底图的地理基础,底图内容选取过少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底图要素毕竟是在第二层次出现的,如果内容过于繁杂,反而干扰主题内容。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易读性及专题地图的整体效果。
专题地图设计就是将专题信息以图形进行表达与传输的过程,它可以包括:表示方法的设计与选择,图例设计,图面配置的总体效果及具体安排,色彩设计。这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运用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反复比较,选择符合编图目的的、容易被读者理解与接受的优选方案。专题地图设计是专题地图编制中非常关键,并且又是十分具有创造性的环节。
(四)、专题地图设计
专题地图设计就是将专题信息以图形进行表达与传输的过程,它可以包括:表示方法的设计与选择,图例设计,图面配置的总体效果及具体安排,色彩设计。这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运用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反复比较,选择符合编图目的的、容易被读者理解与接受的优选方案。
1、表示方法的选择
表示方法的选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被表示物体和现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制图资料的情况、专题数据的特点、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2、图例设计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图例对地图信息传递的全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图例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图例符号的完备与一致性,以及图例系统的科学性。完备性主要指图例应包括图幅中所有出现的专题符号。图例符号的一致性,对点状、线状、面状符号有不同的含义:对点状符号是指在形状、尺寸、色彩、结构等方面与图内相应符号要保持严格的一致,而对线状面状符号而言,情况就比较复杂,可以理解为图面与图例符号相对应图形变量的同类性。图例系统的科学性表达了多种含义,主要在于能设计出专题内容的科学体系,如各要素的层次及相互关系,指标的分类分级,转换成图例系统的顺序位置,明确标出质量概念及其所代表的数值、单位等。此外,图例符号的设计还应考虑艺术性、易读性以及便于制作等。
3、图面内容的安排
(1)符号及图形的清晰与易读;(2)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强;(3)图形突出于背景;
(4)图形的视觉平衡效果好;(5)图面设计的层次结构合理
4、色彩与网纹设计
地图设色对提高地图的清晰性和易读性,增加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增强地图的表现力,突出图形在背景上的轮廓,协调图形的视觉平衡效果,增加地图的层次结构,都有明显作用,是专题地图图形设计的重要内容。地图的色彩设计具有不同于艺术作品的原则,它必须在色彩基本原理基础上,充分考虑地图内容、用途以及表示方法,经过制图者的创意,取得图面设计的色彩效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用色的双重意义(象征意义、用色习惯)(2)用色上的可分性与和谐性的统一
(3)色彩设计时,对大小不同的图形面积采用不同的设色方法。(4)色彩的数目及其组合的情况.篇三:地图学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及任务
1)通过野外认识实习,巩固和扩充课堂学习的地图知识,提高读图能力;初步了解野外工作方法,掌握野外定向定点的简易方法,运用罗盘、gps等设备进行基本的定位定线工作,面对野外的复杂地形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处理与运用。2)通过参观煤航航测遥感局和陕西测绘局,初步了解地图制图的相关程序步骤,加深对地图制图工作及过程的了解,了解遥感与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联系,了解遥感技术的操作及处理过程。
3)运用地图学实验课所学习的内容,对地图矢量图进行符号化,熟悉地图符号化及相关处理的方法步骤。
实习内容 1)野外实习:
野外实习主要是运用课堂上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对地形图及土地利用专题地图进行读图的工作及相关仪器(罗盘,gps)的使用,具体包括地形图的阅读、地形图的外业定向、确定站立点点位以及进行地图图解分析等内容。
地形图的阅读,主要是对地形图基础要素的阅读以及通过已知高程点对等高线的推算。罗盘与gps作为地图读图中的两各重要仪器,其在地图定向、坡度及方位角测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地形图的外业定向是通过罗盘以及地物地貌对地形进行分析,从而在地图中标定位置的工作;站立点点位主要是运用实物定位、后方交会法定位以及gps定位等方法确定自己站立在图上的位置;图解分析主要运用是新增点位,即运用前方交汇法确定新增点位的位置,对新增点位在地图上进行标定。2)参观实习
参观实习主要是对煤航航测遥感局和陕西测绘局进行参观,了解遥感工作的步骤及应用,对遥感有粗略的认识,同时了解地图制图的相关程序步骤,对地图的制图过程有大致的了解,明确未来的学习目标及方向,为下阶段的学习提供概况。3)操作实习
操作实习是通过地图学实验课所学习的内容,对地图学的软件应用进行联系,主要是进行地图矢量图的符号化以及出图等工作,加深对于地图学的认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了解符合相关标准的地形图的制图模式,仿照进行制图。
第三篇:地图学期末试卷
1、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2’*10)A.地理图 B.小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大比例尺地图
2、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 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
3、我国1:50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A.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投影
4、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B.便于分割图纸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5、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小比例尺地图 B.大比例尺地图 C.平面图 D.地球仪
6、在1:2.5万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A.21731公里 B.731公里 C.231公里 D.31公里
7、正轴圆锥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
A.低纬度地区 B.高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赤道附近
8、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A.a=b B.a>b C.a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影后经纬线垂直的投影必是等角投影 B.等角投影的经纬线必垂直 C.投影后经纬线垂直的投影不是等角投影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25万,在该地图上A区域有居民点10个,则根据开方根规律法,在不考虑符号尺寸和地物重要性的情况下,以该1:25万地图为原始资料编绘得到的1:100万地图上A区域应选取的居民点个数为:()
A.5个 B.10个 C.15个 D.20个
11、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
A.地理图 B.小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大比例尺地图
12、斜分比例尺可以量取比例尺基本单位的:()
A.十分之一 B.百分之一 C.千分之一 D.万分之一
13、在1:2.5万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2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A.21231公里 B.231公里 C.269公里 D.31公里
14、正轴圆柱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
A.低纬度地区 B.高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赤道附近
15、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角投影的条件是:()A.a=b B.a>b C.a
16、关于点值法和分区统计图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值法的概括程度高于分区统计图法 B.点值法的概括程度低于分区统计图法 C.点值法的概括程度等于分区统计图法 D.两者不可比较
17、罗某接到单位的制图任务,则罗某完成的地图著作权归:()A.罗某所有 B.罗某单位所有 C.出版社所有 D.以上三者共同所有
18、下面四项中高差最大的是:()A.相邻两条计曲线间的高差 B.相邻两条首曲线间的高差 C.相邻两条间曲线间的高差 D.相邻两条助曲线间的高差
19、以下不属于我国基本比例尺的是:()
A.1:100万 B.1:50万 C.1:10万 D.1:500 20、关于命名量表和顺序量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命名量表的等级高于顺序量表 B.命名量表的等级低于顺序量表 C.命名量表的等级等于顺序量表 D.二者的等级不可比较
21、下图所示河流注记的排列方式属于:
河
流
A.水平排列 B.垂直排列 C.雁行排列 D.屈曲排列
22、下图中的黑色方块易作为一个整体为人感知,这是利用了图形视觉心理效应中的:()
A.相似性 B.临近性 C.闭合性 D.完形性
23、符号的大小L与其所代表的数值M间的关系为LaMb,a、b为常数,则该符号属于:()
A.绝对比率符号 B.线性比率符号 C.对数比率符号 D.心理比率符号
24、关于质底法和范围法说法正确的是:()
A.质底法的图斑可以重叠 B.范围法的图斑可以重叠
C.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图斑都可以重叠 D.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图斑都不可以重叠
25、下图等高线注记的配置是错误的,其错误的原因是:()A.注记不能压盖重要地理事物
B.注记与被注记地理事物的关系明确;
C.图面注记的密度与被注记地理事物的密度一致 D.以上原因都不是
二、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可分为、、三类。其中 投影面积保持不变,但角度变形大。
2、我国最早的制图理论是由裴秀创立的。
3、等值线分为 和 两种。
4、图解比例尺包括、和 三种。
5、地图按内容分为 和 两种。
6、、和 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7、地图的成图方法包括、、和 四种。
8、编绘成图包括、、和 四步。
9、地图发好按比例关系分、和 三种。
10、色彩有、和 三属性
11、常用计算机表色系统有、和。
12、比率符号可以分为、、和 四种。
13、普通地图分为 和 两种,在比例尺相同的情况下 的概括程度更高。
14、专题地图按概括程度分为、和 三种。
15、印刷是复制的主要手段,包括、、、及 五大组成部分。
16、采用平板印刷地图的工艺程序包括:、、、、、与。
17、点值法的布点方式包括 和 两种。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地图;答: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经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概括;答:就是采用分类选取、简化、夸张、符号化等科学手段,提取空间数据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
3、地图符号;答: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它由形状不同、大小不
一、色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地图符号是地图的语言,是一种图形语言。它与文字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4、视觉变量;答: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符号的基本要素,也称图形要素,在地图符号设计中正是通过这些量的变化来表达地理现象间的差异的。
5、定位符号法;答:定位符号法-点状符号通过准确的图面定位和视觉变量组合,表达了地理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特征,这种符号配置方式即为定位符号法。
6、分级比率;答: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等级,并将各等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大小,全部制图对象均以相应的等级符号表示。
7、点值法;答:用形状相同、大小与其代表的数值成固定比率的圆点符号表达离散现象分布特征的方法称为点值法。
8、定位图表法;答:是一种将固定地点上某种现象的统计资料用图表形式绘在图上相应地点或其附近,以显示该地点上此种现象的数量特征或在一定周期内数量变化的表示方法。
9、质底法;答:系以不同的底色显示连续而布满整个制图区域某种现象在各地分布的质量差别的一种方法,昔称底色法。
10、分层设色;答:分层设色法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为不同高程范围的高程带,并以不同的颜色普染,通过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
11、普通地图;答:使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植被、水系、地貌、土质、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12、专题地图;答: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13、地图集;答:地图集是围绕特定主题与用途,在地学原理指导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区位理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集合体。
四、简答、证明(每题5分,共20分)
1、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的全称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异同? 答:高斯—克吕格投影全称为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UTM投影全称为等角横轴割椭圆柱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与UTM投影的主要区别为:(1)高斯—克吕格投影投影后中央经线保持长度不变,即比例系数为1;UTM投影椭圆柱割地球于南纬80度、北纬84度两条等高圈,投影后两条割线上没有变形,中央经线上长度比0.9996。(2)两者的分带起点不同,高斯-克吕格投影自0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第1带的中央经度为3°;UTM投影自西经180°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第1带的中央经度为-177°,因此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第1带是UTM的第31带。(3)两投影的东伪偏移都是500公里,高斯-克吕格投影北伪偏移为零,UTM北半球投影北伪偏移为零,南半球则为10000公里。
2、构成图形的视觉变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视觉变量可划分为基本变量和从属变量两个层次。其中基本视觉变量包括: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五个方面。其中,颜色变量的分量为色相、彩度(饱和度)、亮度,网纹的分量为排列、尺寸、样式,而排列又具有不同的方式、顺序、方向和间隔。
3、地图设计的内容是什么?
答:地图设计是在实施地图编绘作业前的准备阶段中,根据编图目的和用途,搜集和分析评定有关制图资料、确定地图投影和比例尺、研究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确定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选择或设计地图符号、确定制图综合原则和编图方法、进行编图试验,最后编写出地图设计书。
4、如何利用罗盘和三北方向进行地图定向?
答:(1)按真子午线定向:首先使罗盘上的南北线(0°-180°)与地形图上的东(西)图廓线重合,从“三北”方向上查得磁偏角是多少,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偏角与磁偏角相等,即完成地图定向。
(2)根据磁子午线定向:定向时将罗盘的南北线与磁子午线重合,然后转动地形图,使磁针北端对准度盘“0”分划线,即磁针与磁子午线平行即可地图定向。
(3)根据坐标纵线定向:把罗盘南北线与坐标纵线(方里网纵线)重合,从“三北”方向线上查得磁坐偏角值,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指向磁坐偏角相应的分割值,即完成地图定向。
5、地理底图的作用是什么?
答:(1)建立专题地图的控制基础和骨架。(2)为专题内容定向、定位并说明专题内容与地理背景之间的关系,为揭示其分布规律提供参考和依据。(3)可以从地理底图上表示的基础要素及其与专题要素之间的联系,提取和挖掘潜在信息。
6、在数字制图中为什么要联合使用CAD和GIS?
答:GIS软件半智能化的专题制图模块,使外行也能如地图专家般轻松地实现从数据到图形的可视化,但符号设计能力有限;而CAD软件强大的辅助设计功能使我们能够获得更加精美的图形,但一切仅仅辅助而已,手工制图所需要的表示法设计、符号大小计算等繁琐的工作不可避免。因此,正确的综合GIS和CAD软件,进行互操作,可以取长补短,使地图产生科学价值和艺术美感。
7、简述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答:(1)标定剖面线(2)确定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地形图一致,为突出地势陡缓情况,垂直比例尺大5-20倍。(3)在米格纸上首先确定一横向直线MN,然后把地形图上剖面线和等高线相交的各点,按水平比例尺转绘到MN上,再从MN上过这些点作垂线,按规定的垂直比例尺和各点的高程确定出各垂线的相应高度,最后用圆滑曲线连这些点,就得到了剖面线图。(4)沿MN注明剖面线AB各段方向,如NW、SE等,并在剖面线下边注上水平和垂直比例尺。
8、证明地球上的一微分圆投影后一般为一椭圆。
证明:设o为球面上一点,以它为圆心的微小圆的半径为1,M程为:
x,y是微小圆周上一点,圆心曲线方
x2y21
A位于以经纬线为直角坐标轴X、Y的坐标系上,X’、Y’为投影后坐标轴,A令经线长度比为m,纬线长度比为n,则:
x,y是Ax,y的投影,n xm,xyynxxmyyx,y为圆上一点,将其代入圆的方程,得:
x2y221 2mn这是一个椭圆方程,这就证明了椭球体面上的微小圆,投影后为椭圆。
9、地图投影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10、等值线有哪些特性?
五、计算、分析、应用(每题10分,共20分)
1、坡度尺的绘制步骤及使用方法(可画图辅助说明)。答:坡度尺的绘制步骤如下:(1)将坡角计算公式改写为:
Dhctg1000
M式中:M为比例尺分母,D为图上距离,以毫米计,h为等高距。(2)查得1,2,,30的余切函数值,计算出相应的D1,D2,,D30值。
(3)绘一条水平直线作为基线,按一定间隔等分,自左至右在各分点依次注出1°、2°„ 30°。(4)过各分点作垂线,依次截取D1,D2,,D30。
(5)将各截取的端点连成平滑曲线,即为量测相邻两条等高线时使用的坡度尺。
(6)自5°起采用相邻六条等高线间的高差(5倍等高距),在相应垂线上依次截取D值,然后5等分,将相应点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量取相邻六条等高线时使用的坡度尺。
答:坡度尺的使用方法为:先用两脚规在图上量两条或六条等高线间的宽度,然后把两脚规移到图廓下方坡度尺上去比量,吻合后读取相应的坡度;若所量坡度不是整数,分数可以估读;当几条等高线间隔大致相等时可一次量取1—5间隔,再将量得的宽度拿到坡度尺上相应的间隔比量,若等高线间隔宽窄不一,说明坡度陡缓不一,则应分别量取。
2、设计航海线路时为什么要结合使用等角航线和大圆航线?该如何结合?(1)答:等角航线是地球表面上与经线相交的相同角度的曲线,或者说地球上两点间的一条等方位线,船只要按等角航线航行,不用改变方位角就能从起点到达终点。等角航线在墨卡托投影图上表现为直线,因此,航行时,在墨卡托投影图上只要将出发地和目的地连一直线,用量角器测出直线与经线的夹角,船上的航海罗盘按照这个角度指示船只航行,就能达到目的地,这极大地方便了船只的航行。但等角航线不是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的大圆弧,又称大圆航线。大圆航线与各经线的夹角是不等的,因此它在墨卡托投影图上为曲线,不方便航行。
远航时,沿着等角航线,走的是一条较远路线,不太经济,但船只不必时常改变方向;大圆航线是一条最近的路线,但船只航行时要不断改变方向。
(2)答:实际远洋航行时,一般把大圆航线展绘到墨卡托投影的海图上,然后把大圆航线分成几段,每一段连成直线,就是等角航线。船只航行时,总的情况来说,大致是沿大圆航线航行。因而走的是一条较近路线,就每一段来说,走的又是等角航线,不用随时改变航向,从而领航十分方便。
3、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对每一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答:(1)地图的用途和主题:编制地图的目的与任务不同,需要在图面上反映的空间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同,因此地图的用途是地图概括的主导因素。
(2)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决定地图概括数量特征的主要因素。比例尺限定了制图区域的幅面,限制了图上能表示要素的总量,因而也决定了要素数量指标的选取。
(3)制图区域特征:不同区域具有景物各异的地理特征。例如我国江南水网地区,由于河网过密,势必影响其它要素的显示。因此在制图规范中对这些地区需要限定河网密度,一般不表示水井、涵洞。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区,河流、井、泉附近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基地,对这些地区规定必须表示全部河流、季节河和泉水出露的地点。
(4)制图数据质量:地图概括的过程都是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的。数据的种类、特点及质量都直接影响地图概括的质量。精度高的空间数据,对地理实体的内容反映的比较丰富,而且对细部反映的比较详细。这就为地图概括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操作余地。如果空间数据的质量不高,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地图概括必然会出现偏差,甚至是“以讹传讹”误导读者。
(5)制图图解限制:地图的内容受符号的形状、尺寸和颜色的直接影响,并制约着概括程度和概括方法。
4、已知某地的地理坐标为φ=38°52′20″(N),λ=115°28′05″(E)。用解析法计算该点所在的1:50万、1:5万地形图编号。(计算传统方法的旧编号,各比例尺分幅编号代码为1:50万-A-D、1:25万-[1]-[16]、1:10万-1-144、1:5万-A-D、1:2.5万-1-
4、1:1万-(1)-(64)、1:0.5万-a-d)解:(1)求该地所在1:100万地形图图号及四角点坐标,并标在草图上
385220h1110(字符为J)41152805l313150
6Nh10440Sh19436El30206120Wl31196114
(2)在草图上用基础图1:50万图幅的经纬差,将这个1:100万图幅划分成2行、2列,依该点的经纬度判定其所在的1:50万图幅的序号为A,故该点所在1:50万地形图的图号为J-50-A。(3)在草图上用基础图1:10万图幅的经纬差,将这个1:100万图幅划分成12行、12列,依该点的经纬度判定其所在的1:10万图幅的序号为39,故其图号为J-50-39。(4)绘出图号J-50-39的1:10万图幅的草图,并注出其四个图角点的经纬度,依1:5万地形图图幅的经纬差,将草图划分成2行、2列。(5)依该点的经纬度判定所求图号的1:5万图幅在其基础图1:10万内的序号为B,并将该序号缀于基础图1:10万图号之后,即得1:5万地形图的图号为J-50-39-B。
5、已知某地的地理坐标为φ=35°15′10″(N),λ=120°10′15″(E)。用解析法计算该点所在的1:1万地形图编号。(计算传统方法的旧编号,各比例尺分幅编号代码为1:50万-A-D、1:25万-[1]-[16]、1:10万-1-144、1:5万-A-D、1:2.5万-1-
4、1:1万-(1)-(64)、1:0.5万-a-d)解:(1)求该地所在1:100万地形图图号及四角点坐标,并标在草图上
301510h118(字符为H)41201015l313151 6Nh8432Sh17428El30216126Wl31206120
(2)在草图上用基础图1:10万图幅的经纬差,将这个1:100万图幅划分成12行、12列,依该点的经纬度判定其所在的1:10万图幅的序号为61,故其图号为H-51-61。
(3)绘出图号H-51-61的1:10万图幅的草图,并注出其四个图角点的经纬度,依1:1万地形图图幅的经纬差230、=345,将草图划分成8行、8列。(4)依该点的经纬度判定所求图号的1:1万图幅在其基础图1:10万内的序号为11,并将该序号缀于基础图1:10万图号之后,即得1:1万地形图的图号为H-51-61-(11)。
第四篇:地图学习题
地图学习题
习题1认识地图
(1)认识地图各要素及基本特性;
(2)了解地图分类;
(3)通过对所在学校现有的地图(地图集)集中展示,进行参观、阅读,从地图学的专业角度写出读图报告。
习题2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1)通过具体图幅编号的计算,掌握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的方法。
(2)根据经纬度,求图号,以便向资料库索取所需的地形图。
习题3 根据离散点数据勾绘等值线
在实测点地图特征线上取其相邻两点,在作业本上绘出内插等高线的原理图,然后在下图上勾出等高线,深入了解等值线的特性及制作过程。
习题4地形图量算
(1)量测《齐夏集》地形图中牛头山顶三角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和地理坐标。
(2)量测《齐夏集》地形图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主要公路的长度。
(3)量测《齐夏集》地形图玉龙山山顶三角点沿北东方向的山脊线至山脚处计曲线的平均坡度和高差.(4)《花红园》地形图上绘出大墨雨水系的汇水界线并求出流域面积;
习题5地形图阅读
选择一幅内容要素比较全面,低山丘陵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阅读,并写出读图报告(以花红园或松茂水库为例)。
习题6地形图野外应用
(1)每人撰写一份实习报告。
(2)每组标绘一张彩色土地利用图。
第五篇:质量管理总结(小抄)
1,质量概念的发展经历了:1符合性质量2适用性质量3全面性质量
2,质量相关术语:1)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2)过程:一组将输入转为输出地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3)程序:程序是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4)产品:过程的结果
3,现代质量理念:顾客满意,适度质量,质量的时间性
4,质量管理发展阶段:(1)传统质量管理阶段:产品主要依靠工人的实际操作经验,靠手摸眼看等,感官估计和简单的度量衡器测量而定。(2)质量检验阶段:成独立的质量部门,“事后检验 ”(3)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将数理统计技术应用到质量管理的领域。(4)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执行质量职能是全体人员的责任。(5)质量管理的国际化
5,质量的意义: 质量是人们生活的保障;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质量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的综合反映。
6,戴明(PDCA循环)十四点:1 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目的2 采纳新的哲学3 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检验来达到质量标准4 要有一个最小成本的全面考虑。在原材料、标准件、和零部件的采购上不要只以价格的高低来决定对象。5 坚定不移的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6 建立现代的岗位培训方法7 建立并贯彻领导方法8 驱走恐惧心理9 打破部门之间大的围墙10 取消对员工发出计量化的目标11 取消工作标准及数量化地定额12消除妨碍基层员工工作畅顺的因素13 建立严谨的教育及培训计划14 创造一个能推动以上13项的管理结构
7,朱兰适用性质量:质量的本质内涵是“适用性“,而所谓的适用性是使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朱兰提出质量不仅要满足明确的需求,也要满足潜在的需求。这一思想使质量管理范围从生产过程中的控制进一步扩大到产品开发和工艺设计阶段。
8,朱兰质量螺旋:(质量产生的全过程)产品质量在市场调查,开发,设计,计划,采购,生产,控制,检验,销售,服务及反馈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又在这个全过程的不断循环中螺旋式提高。
9,质量三部曲:(1)质量计划—实现质量目标的准备程序(2)质量控制—对过程进行控制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3)质量改进—有助于发现更好的管理工作方式
10,80/20原则: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百分之二十来自基层操作人员百分之八十的质量问题是由于领导责任所引起的。
11,全面质量管理(TMQ):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理解要点:1,有时把“全面质量管理”(TQM)称为“公司范围内的质量管理”CWQC‘TQC。2,全面质量管理是对一个组织进行管理的途径,除了这种途径之外,对于一个组织而言还可以有其他途径。3,TQM是一个体系或途径,其目的在于:最经济的生产顾客满意的产品,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内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所谓全面质量指除了产品质量外,还包括过程质量、体系质量:不仅是固有质量特性,还包括赋予质量特性等。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以全面质量为中心,全员参加为基础,通过对质量环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即“三全管理”使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5全面质量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是组织的最高管理着强有力和持续的领导,以及实施全院教育和培训。12,三全一多样(全面的理解):1,全过程的质量管理2,全员的质量管理3,全面的质量4,管理方法的多样性。TQC基本思想:以用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采用科学系统方法实施质量产生和形成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保证基础上的质量持续改进是TQC精髂,突出人的作用。
13,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1,以顾客为导向 2 全员参与 3 持续改进(核心思想)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1,体系管理原理:任何一个组织,只有依据其实际环境条件和情况,策划、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体系管理原理时,才能实现其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过程监控原理:所有质量工作都是通过过程完成的,质量管理要通过对过程的监控来实现。任何一个组织都应该识别、组织、建立和管理质量活动过程网络及其接口,才能创造、改进和提供持续稳定的质量 3,人本原理:质量管理,以人为本,只有不断提高人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活动或过程质量、产品质量、组织质量、体系质量及其组合的实体质量。
14,PDCA :(1)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在上一步基础上,找出主要原因。(2)执行~(3)检查~:根据计划与目标,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4)处理~:总结经验教训,对原有制度和标准进行修正以防止同样问题的出现;对于没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
PDCA循环的特点;周而复始,大环带小环,阶梯式上升。
15,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包括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为了向客体提供足够的信任以表明尸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质量控制是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是为了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更多的受益,在整个组织内部所采取的旨在提高活动和过一程效益、效率的各种措施。
16,质量策划:根据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及经营方针和战略,围绕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或产品质量所作的总体决策活动。
质量策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质量管理体系策划2)产品实现的策划3)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的策划。质量策划的过程1)设定质量目标2)识别顾客3)确定顾客需求4)开发产品特征5)开发过程特征6)开发过程控制
质量策划的方法1)质量功能展开的基本原理 质量功能展开是把顾客或市场的要求转化为设计要求、零部件特征、工艺要求、生产要求的多层侧演绎分析方法,它用来确保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生产与运营系统满足顾客要求2)质量屋的建立:一,确定顾客属性 二,列出满足顾客需求的必备技术特征 三,将顾客需求与技术特征相联系,建立顾客属性与技术特征之间的关系矩阵 四,评价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预测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五,评价产品的技术竞争能力,从技术的角度对市场上同类产品进行评估 六,选择产品的技术特征,并将其用于接下来展开流程的输入。左墙—顾客需求及重要性, 天花板—技术特征, 房间—关系矩阵, 地板—技术措施的指标及重要性 右墙—市场竞争能力评估矩阵 屋顶—技术措施的相关矩阵。
17,ISO9000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8,文件的构成:1)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质量手册3)本标准所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4)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5)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
质量体系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质量记录、作业指导书。
19,质量体系基本要素:总体要素 基本过程要素 辅助过程要素 基础性要素
20,认证和认可的异同:质量认证:包括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认证是第三方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认可:是指权威机构对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机构或个人给予正式的承认的程序。认证与认可不仅在目的和作用上不同,而且机构上也有区别。认证机构为所有具备能力的机构,大多数国家认证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认可机构应为权威机构或授权机构,一般为政府机构本身或政府指定代表政府的机构,认可机构具有唯一性。为保证认可结果的一致性和认可制度实施的国家权威性,认可机构不宜引入竞争机制。产品质量认证的对象是特定产品,目的是证明供方的特定产品附合规定的标准要求,产品质量认证分为安全认证(强制性)和合格认证(自愿怀)。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对象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目的是证明供方质量管理体系有能力确保其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质量体系认证是通过第三方(认定机构)审核实现的,它是一种自愿行为。
21,采购系统的基本要求:采购人员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源,进行现场检验,建立保证客观地评价供应商的程序,选择最好的候选者提供产品。
22,供应商管理: 一,供应商管理:1)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对供应商实际供货业绩进行及时跟踪动态地调整供应商名单与等级。2)激励和约束供应商。二,采购企业与供应商的伙伴关系。三,供应商开发。
23,质量变异及规律:正常变异和异常变异。正常变异是指生产过程中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异,异常变异是指生产过程中系统性因素引起的变异。来源上分:人, 设备, 方法, 材料, 环境, 检测, 从性质上可以分为, 随机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规律,呈正太分布。
过程控制:维持工作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活动。
24,过程分析:对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类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导性因素,调查这些因素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建立过程因素的管理标准,根据标准要求开展过程质量控制过程。过程控制内容主要有:1对生产条件控制2对关键工程控制3计量和测试的控制4不合格品的控制
25,控制图:利用在过程稳定状态时取得的数据经过计算处理和绘制图形,并用于日常生产过程中显示过程的稳定性或异常波动,以便监控生产过程的一种统计工具。,26,统计方法的七种工具:排列图主次因素排列图(80/20原则,寻找其中哪些是主要因素),直方图,检查表,散布图,因果图,分层法,控制图。
27,直方图形状分析:1,标准型:2,锯齿形:大都是由于分组不当或是测量错误,3,陡壁型,往往由于工序能力不足进行全数检查剔除不合格品造成方法和读数有问题引起,4.孤岛型:加工过程中出现异常变动引起,5,双峰型,由于数据没有进行适当的分层,从而使均值相差较大的俩中分布混合在一起造成两个高峰。6,偏峰型:由于加工习惯造成的28,顾客满意(CS):是对顾客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界定。
29,顾客满意的特点:主观性,客观性,动态性,全面性,模糊性。顾客满意纵向层次:1物质满意层2精神满意层3社会满意层
30,顾客忠诚:是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或服务过程中高度满意与愉快的结果是对品牌的共鸣。顾客忠诚实际上是顾客行为的持续性。
31,获得顾客忠诚的过程:通过主要联系及组织识别目标市场和顾客;调查了解顾客; 需求与期望值;满足顾客需求;超越顾客期望值;预测顾客潜在需求;满足顾客潜在需求;{顾客满意}获得顾忠诚。32,实施顾客满意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顾客忠诚是指顾客在满意的基础上,对某品牌或企业作出长期购买的承诺,是顾客一种意识和行为的结合。它是CS的进一步发展,是企业所最终追求的目标。(1)全程性原则。所谓全程就是指实施CS战略不能只局限于产品的前期研发阶段,企业实施CS管理必须贯穿于从开发决策、设计、生产、销售直至交付顾客使用及提供售后服务的全过程。(3分)
(2)面向顾客原则。实施CS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这需要从顾客需求结构的调查、反映顾客需求的项目指标及指标权值体系的确定和对顾客主观感受的调查等几方面予以保证。(3分)
(3)持续改进原则。在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中实施CS战略,其重要目的就在于时刻推动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改进。CS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顾客的需求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因此,在现代企业中实施CS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才能取得更大的、持续的成功。(3分)33,外部顾客是指企业外部那些使用产品和接受服务的人,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在某种程度上受企业活动影响的那些人。外部顾客只有在内部顾客得到较好的服务时才能被较好的服务。大多数使外部顾客满意的企业也都是把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当成顾客的。因为质量水平受内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影响。理想状态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都是百分百没缺陷的。然而,现实情况并非总是如此,质量水平是每个步骤质量水平影响的直接结果,大多数缺陷都出现在部门之间的交接过程中。使外部顾客满意,促进企业发展~购买决策,顾客忠诚,销售成本,价格优势,对待质量问题。使内部顾客满意,增加企业竞争力—节约成本,维护顾客关系,员工忠诚,凝聚力与企业文化。34,顾客对特定事物的满意度受三个基本因素影响:不满意因素 满意因素 非常满意因素。
35,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对比,以判断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36,质量检验主要职能:鉴别职能,把关职能,报告职能,预防职能。
37,抽样检验:计量型检验、计数性检验。
把合格品判为不合格品并予以拒收的错误称为第一类错误,这种判错的风险为生产方风险。把不合格品判为合格品并予以接受的错误称为第二类错误,产生的风险为使用方风险。
38,质量成本又称为质量费用,是指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所造成的损失。
39,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预防鉴定成本与损失成本相加的最低点为最经济的点。
质量成本的含义和构成:质量成本包括保证成本和损失成本。保证成本: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及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等所需的各项费用(分为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损失成本: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支付的费用及出厂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而支付的费用(分为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40,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顾客期望,感知质量,感知价值是原因变量,影响并决定结果变量。
41,质量检验: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观察测量,检验,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进行比较,比判断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以及产品是否合格的一种知动或过程。主要职能:鉴别职能,把关~,预防~,报告~。方法:抽样检验和全数检验。
42,KANO模型(日本学者狩野纪昭),将顾客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型需求(必须有),期望型~(与满足度正相关),兴奋型~(惊喜,可有可无,提升忠诚度与满意度)。
43,3@原理:如果质量特性值服从从正态分布,即x~N(u ,@2).当生产过程中仅有偶然性因素存在时,则从过程中测得的产品特性值x有99.73%。在U+3@r 范围内。也就是如果抽取少数产品,测得的质量特性值均应落在U+3@范围内,如果有特性值落在U+3@的界限外,可以认为过程出现系统性因素变异,使X的分布发生偏离。这就是休哈特的3@原理。如果分组采集数据,可以先计算样本的统计量,此时样本均值 的分布亦服从正态分布X‘~N(u,@2/n),因此同样可以利用3@原理绘制控制图,对过程进行控制。44,通常所说的“老七种”质量管理工具包含哪些?阐述散布图的制作方法及判断:所谓七种工具,即排列图法、分层法、因果分析图法、调查表法、直方图法、散布图法、控制图法。散布图的制作步骤如下:第一步 确定研究对象。第二步 收集数据。第三步 画出横坐标x与纵坐标y,添上特性值标度。第四步 根据数据画出坐标点。散布图的判断可依据六种相关类型:强正相关、弱正相关、线形相关、强负相关、弱负相关、非线形相关。
45,某产品尺寸公差要求为Ф12.2(+0.03-0.04)mm, 经随机抽样测算,样本加工尺寸均值 X =12.19238 mm,样本标准差为S=0.00286mm。试求:
(1)Cp、k、Cpk
(2)对工序能力进行判断。
解:公差中心Tm=12.195(1分)
T12.2312.164.0796S60.00286
.19512.0.075(1)k T/20.07/2
Cpk(1k)Cp(10.075)4.0793.773Cp
(2)因为Cpk>1.67,依据工序能力指数的判别标准,得出:工序能力等级为一级,工序能力过高;应对公差要求和工艺条件加以分析,避免设备精度的浪费。(3分)
2.已知N=4000的一批产品提交作外观检查,若用n=50,c=1,当p=2%时,L(p)=?
解:
0501495050 L(p)01
0.36420.37160.7358(0.02)(0.98)(0.02)(0.98)
1.已知某一种工序质量特性服从正态分布,即x∽N(μ,σ), 通过抽取样本,得到 =6, 样本标准差 s=3, 假设工序无偏且工序公差 T=15.(1)计算工序能力指数,并判断工序能力等级。
(2)计算产品不合格率。
解:(1)Cp=T/6×s=15/6×3=0.833<1,在0.67到1之间,处于工序能力三级,说明工序能力不足。
(2)PPUPL2PL,PLP(XTL)P(X
TL
)P(Z3Cp)(3Cp)
p2pL2(3Cp)2(2.5)22(2.5)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