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在对待批评问题上,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曾经说过:“对来自上头的批评,你要敢揽进来。对来自下级的批评,你要听进去,要当下级干部的出气筒。”
正确对待批评。每个党员都要正确对待批评,提高对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胸襟宽阔,自觉的接受批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虚心接受批评,丢掉思想上的各种灰尘,不是没了面子,而是进步。兼听则明,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即使听到与事实有出入,分析不准确,方法欠妥当的批评意见,也应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批评中正确的成分认真吸取,与事实不符的看作是一种提醒。
认真自我批评。反省自我,要端正态度,勇于承认和承担错误。一个人有缺点毛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以致“小疾”拖成“大病”,甚至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前新旧体制交替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经济多元化和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所导致的思想多元化。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些便差、影响和侵蚀,也会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我们党内来。因此,坚定党内理想信念,实事求是地保量自己,正确地对待自己。勇于自我暴光,严于解剖自己。做到“讲党性、讲原则、讲真话、讲实话”,讲出来是好事,得到的教训才会更深刻。一般说来,勇于自我批评的人,往往容易接受别人的批评,从别人的批评中吸取正确的东西。
第二篇: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解决党内思想不纯、动机不端、意识不清、作风不正等问题的有力武器。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指出:“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有力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所以,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
一是要勇于开展自我批评。在当前,每个领导干部对照党中央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望、英模人物的表现,都有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对自身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缺点和不足进行自我批评,并剖解原因,提出应对之策,不能避重就轻、含糊其辞,必须重点突出、触及思想。领导干部还要带头自我批评,这样其他党员干部也自然会仿效,工作就容易改进,班子也能团结融洽。否则,功劳都是自己的,问题都是别人的,班子决不可能团结,人家也不愿意跟你共事。所以,能否开展自我批评,不仅关系到党性和党风,更是领导干部品行和修养的体现。自我批评也是开展批评的基础和前提,肯进行自我批评的人,才有资格批评别人,批评才容易为别人所接受,否则,只批评别人,不自我批评,批评就很难被别人理解为善意。
二是要诚恳接受他人批评。领导干部要听得进逆耳之言,包容有棱角之人,具有广纳善言和闻过则喜的气量,采纳正确的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领导干部只有勇于听真话,敢于听真话,才能获得更多的赞同和肯定。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再聪明的人也会犯错误。批评你,是信任你、看重你、爱护你,希望你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总有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明白其中道理,对来自他人的批评之声嗤之以鼻,而对来自他人的阿谀奉承却受之无愧。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听不得半点批评之声,终究会贻笑大方。作为领导干部接受他人的批评另一层面的意思也是对自我优缺点的再次认知过程。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接纳批评的勇气,更应学会从批评中获取营养,才能不断进步。只有不断要求进步的人才会虚心接纳并采用他人的批评之声,这是一个理解和升华的过程,也是提高自我水平不断完善的过程。
三是要敢于开展相互批评。广大党员干部生活在一个集体里面就应该相互关心、相互提醒、相互监督才能相互进步。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坦诚相待,相互沟通,心平气和地进行思想交流。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顾虑重重,怕得罪人,怕有损团结,说起话来云山雾罩,批评起来蜻蜓点水……这些走过场的做法,不仅解决不了问题,也损害了真正的团结。在批评他人时,要有理有据,不能空穴来风,要指出要害,不能顾左右而言他,克服老好人主义思想,不要怕得罪人。有的官员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不是一朝一夕就走上的,而是一步一步的步入深渊的,如果他周围的同志能及时予以提醒,做好监督,也许事情又是另一种情况。因此,领导干部之间要敢于揭他人之短,勇于接受批评,真批评才能达到真团结。
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开展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尘就扫,有病就治。使教育活动成为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生动实践、加强党性锻炼的严肃课堂,只有这样,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会扎扎实实落到实处,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三篇:如何正确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
9月23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河北省,全程参加并指导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他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这个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以此促进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促进党内生活的严格规范,促进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切实提高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直以来都是我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武器之一。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在面对形形色色的批评时,如何认识,如何处理呢?
俗话说的好“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批评虽然会引人不快,但用心是良苦的。
首先,批评包含着一种希望。领导、同事对一个人的批评,往往包含着希望。因为对一个人寄予厚望,所以对其要求也高。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领导都会注意到;你的一点一滴的缺点和不足,领导都不能容忍,都会提出批评。因此,通常情况下,领导对某人的期望值越高,对他的批评也就越多。
其次,批评包含着一种关注。再聪明的人也会犯错误。一般人犯了错误,不容易引起领导的注意,可能很少招致批评,但对于那些骨干同志,因为他们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大,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工作中有点漏洞,领导和人们批评也多。一般规律是,领导和人们对某人的关注度越高,对他的批评也就越多。
第三,批评包含着一种肯定。“孤家寡人”是听不到批评的。批评你,是看重你,信任你,认为你还有进步的空间,甚至有肯定你过往工作成绩的含义,不是任何人都能得到批评的。
第四,批评包含着一种促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工作都有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有了批评,可以使我们及时发现自身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弥补我们的缺陷,促进我们进步,这样工作也才有动力。
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正确看待批评,坦然面对批评,真心接受批评。同时还要严于解剖自己,经常审视自己,敢于剖析自己,不断修正自己,努力提高自己。要做到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私情。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经常想到自己的缺点、弱点和不足,养成严以律己,广纳善言的好习惯。古人云:“闻过则喜”,要勇于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进行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各级党的领导班子才能够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第四篇:党员干部批评与自我批评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是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准确深入地查摆问题。总书记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好民主生活会,坚持开门搞活动”。因此,我们地方各级人大机关每位党员干部都要以整风精神,充分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来一次切实有效的大扫除,确保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批评,是指对别人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而自我批评则是指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进行检查,找出原因,明确危害,加以改正。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早在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形象地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个话,在今天仍没有过时。只有拿起这个武器,经常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有效地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对党员干部的侵蚀,才能及时地纠正党员干部的缺点和错误。那么,我们的党员干部怎样以整风精神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呢?
一、必须消除模糊认识,增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自觉性。我们党九十多年的成长历史已经证明,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每一次整风活动的有效开展,都得益于对这一武器的成功运用。然而,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和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在很多地方成了“钝器”,入库多年,锈迹斑斑,对问题触及不到、触及不深,就像鸡毛掸子打屁股不痛不痒。有些人把相互批评变成了相互吹捧,信奉“多讲好,少说坏,互相之间不见怪”,结果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把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表扬,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避重就轻,工作上报喜不报忧,甚至是以喜掩忧。非要开展批评不可时,对别人也是少栽刺,多栽花,明知不对,也是少说为佳;对自己则是得过且过,认为自我批评是“自找麻烦”。诸如此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又怎么能发现不足、纠正错误?又怎能解决“四风”问题,使教育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因此,我们党员干部要认清当前形势,从思想上消除模糊认识,增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自觉性。
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增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针对性。我们党历来主张,对任何一件事物,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也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好批评自我批评的前提。因此,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之前,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和改进作风的要求,客观地查摆自己和他人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与差距,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认清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会带来的后果与危害,从而明确整改努力的方向。如果事先不调查,不分析,在开展批评时,就会出现主观臆断或漫无边际的毛病,轻者会使被批评者产生反感,重者则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工作的开展;自我批评也会蜻蜓点水或只谈一些不疼不痒问题,或谈一些诸如“工作方法简单”、“说话不分场合”等“不能算是优点”的“缺点”,触及不到灵魂深处。如果这样,“镜子”也没照好,“衣冠”也没端正,“澡”也没洗干净,“病”也没治彻底,也就失去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义,影响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效果。
三、必须坚持有理有据,增强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有个良好的态度和善良的动机。尤其是批评别人,一定要以事实为根据,有多少就说多少,不夸大,不翻旧帐,不纠缠细枝末节,分寸得当,刚柔适度。尤其是对平时自己看不惯、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更要诚恳地指出其不足,加强感情的交流,以情感人,以诚动人。只有对方感到你是真情实意,才能向你启动心扉,达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对于自我批评,也要实事求是,不要自己给自己上纲,更不要避重就轻,而应该从思想深处找根源,重在吸取教训。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开门搞活动中,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对一些群众语言犀利的批评,不要认为是故意让自己出丑,不能“记恨在心”,更不能“秋后算帐”。否则,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做不到“感人之心,莫先乎情”,或是乱扣帽子,或是一团和气,或对提意见的人打击报复,不仅不可能达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而且有悖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必须坚持与人为善,增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应该是平等的,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有特殊的人和事,资格老的也决不能以大压小或以强欺弱,级别和职务高的也不能以势压人或以权压人。普通的党员群众,也不要认为自己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卒”,人微言轻,也不要把领导干部真诚地征求意见看成是“走过场”、“摆样子”。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之间都要广泛开展谈心活动,使大家有话讲在当面,不搞自由主义。要主动与基层群众交朋友,主动征求群众意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在自我剖析、广泛谈心、民主评议的基础上,按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解决问题。任何人都不能借机泄私愤,更不能借机整人。对确有问题而又不能认真进行自我批评,或讳疾忌医、拒绝帮助的,主要领导同志和上级要及时指出,促其改正。领导干部对下属的批评要做到以诚相见,以心交心,真正体贴下属,帮助其解开思想疙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总之,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的传家宝,必须真正使用、经常使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针对不断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帮助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善意的批评使人进步,认真地反省促人提高。我相信,只要我们地方人大机关每个党员干部都勇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件“利器”,就一定能准确发现问题和问题产生的根源,为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明确方向,为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党员干部如何正确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
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了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对于批评,很多人有忌惮心理,既怕批评别人狠了得罪人,也怕别人批评自己太狠没面子。
其实大可不必,党员干部要有正确对待批评的智慧和勇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主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焉”,倡导“吾日三省吾身”,孟子则肯定“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古之大贤都善于自觉反省、自我批评。今天的党员干部更要善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法宝。
一是襟怀坦荡,勇于自我批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有缺点甚至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承认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必须正确对待自己,以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心态,敞开思想、亮明缺点、暴露短处,真正让自己“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使自己受教育,别人受警示,真正做到祛歪风、压邪气,树新风、扬正气。
二是无私无畏,敢于相互批评。批评是提醒,是警示,是良药。坚持原则,敢于批评工作中错误的思想和言行,是每一个人必备的优良品质和负责态度。批评别人批评得狠,说明问题查摆得到位,能为随后的整改定标立向,便于“洗澡”、“治病”,这种批评是“苦口良药”。别人批评自己批评得狠,为的是使自己吸取教训,少走弯路,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扩大,能改善自己今后的工作,也值得感激一生。批评有了“辣味”,才能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回避批评就是“讳疾忌医”,最终只会误人误己、害人害己。
三是虚怀若谷,善于接受批评。闻过则喜,纳谏从流,要善于从别人的批评声中找出自己真正存在的问题,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修养和品德。陈云同志说过,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对待意见、建议和批评,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放下架子,丢掉面子,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亲疏恩怨,诚心诚意地接受批评,诚心诚意不仅要表现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上,更重要的是对照这些批评意见,从批评中认识自我,从批评中结交诤友,从批评中求得进步。
正确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干部就会神清气爽,党就能风清气正,教育实践活动就能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