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张大本2007-11-30
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党代表,我能够参加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感到十分激动。在代表团讨论中,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我所在的江苏代表团,使得我有机会与总书记面对面汇报交流,总书记与我亲切握手,更让人深感荣幸。
党的十七大开启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宏伟征程。这既表达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又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和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则为我们进一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学发展观引领扬子石化大发展
十六大以来,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扬子石化也按照中央和集团公司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等中心工作,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团结和带领职工群众,走上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近5年来,累计实现利税236.13亿元,年商品总量增长50.87%,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增长1.65倍;利税增长1.15倍。资产结构和质量明显改善。总资产从227.73亿元增加到267.22亿元,增长17.34%;资产负债率从42.32%下降到18.72%;净资产收益率从5.24%增长到10.84%。这一系列数据,反映了我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跃居中国石化炼化企业和江苏省工业制造企业第一方阵前列。我们坚持扩大对外合资合作,以自有资本带动了外部资本。5年来,与德国巴斯夫公司、美国伊斯曼公司、英国BP公司、BOC公司等国外公司成立了7家合资企业,合资公司资产规模达299.64亿元,在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同时,带动了母公司管理、技术、人才和市场,提高了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
扬子石化高度重视安全环保和节能减排工作,已经连续9年没有发生重大上报事故,今年正在向保持这一成绩的第十个年头迈进。万元产值外排COD今年以来同比下降了26.82%,2007年已实现产品节能6.3万吨标煤(近5年来则为14万吨)、节水400万吨,实现了增产不增污,成为全国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江苏省环保示范基地。
扬子石化坚持自主创新,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荣获国家、省、市级及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36项,目前公司拥有专利171件,其中发明专利130件、实用新型专利33件。于2004年获得世界工程师大会颁发的“中国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成就奖”。2006年在国家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估中,扬子石化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中位居第21位,在同行业中位居第3位。这些成绩,是我们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集团公司“改革、调整、管理、创新、发展”工作方针的结果。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科学发展的强劲动力。在扬子石化的改革发展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一支好的党员干部队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扬子石化从建立之初起就十分重视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近年来,又通过各种途径着力加强企业党建工作。首先是加强党员教育,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在党的先进性教育中,通过把党员培养成骨干人才、把骨干人才培养成党员的双向培养,显著提高了企业党员队伍的素质。其次,积极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在技术改造、大检修等重大活动中组织党员突击队。第三是为党员、党支部活动提供条件,在各基层单位建立党支部活动室。第四是积极创新党的活动方式,实施了党建贯标工作,开发了相应的管理软件。根据企业扁平化管理的实际,建立了对兼职党支部书记工作进行科学考核的办法,鼓励他们做好工作。这些措施保证了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有力推动了企业发展。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扬子石化以建设“四好”领导班子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强班子兴企业。我们注重建设学习型班子,提高各级班子成员的理论、业务素养。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以加强团结协作为重点,凝聚企业长远发展合力。通过抓作风建设把领导班子的精力集中到工作上,营造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氛围。同时注重后备干部培养。2006年,公司被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命名为全国国有企业创“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实践证明,建设一个好的企业领导班子,对于推动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稳定,促进企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以十七大精神推动扬子石化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七大为我们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确立了方向,指明了道路。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把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我们将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分专题组织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广大党员的思想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党的十七大为我国加快发展描绘了崭新的蓝图,为我们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在扬子石化下一步的发展中,我们要深入领会“又好又快”的精髓,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培育核心竞争力。要按照国家关于石油、石化工业的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和中国石化的总体部署,在差别化、竞争性、创新性上下工夫,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巩固炼化一体化、以化为主、产业适度延伸的优势,形成炼油、烯烃、芳烃、聚烯烃、化纤原料、合成橡胶六大产业板块;以引进先进技术为主,积极推进与国际跨国大公司的合作,形成较强的合资合作板块;加快产业转型,着手研究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天然气化工,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15年基本实现与国际接轨,实现“发展大型先进高效的石化工业,成为世界一流的石化产品供应商”的目标。坚持安全发展。扬子石化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商,安全发展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障能源
供应,二是保障生产安全。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积极引进国内外同行先进的安全理念,深入实施HSE管理体系,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探索安全环保监管方式和创新手段,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预案,尽最大努力避免各类事故,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环境。
党的十七大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我们要按照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抓好节能节水节电工作,切实抓好内外部资源的优化利用,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大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催化剂来改进生产线,以求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十七大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我们将把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作为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清洁生产企业标准》,组织清洁生产,加快建立清洁生产绩效评估体系。抓好环保设施运行,抓好回收利用,严禁乱排乱放。抓好“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加强新建项目环境评价分析,努力使二氧化硫、COD排放量到“十一五”末分别下降51%、15%。
十七大强调要创新发展。我们将致力于以自主创新来提升技术水平,紧紧围绕公司主业发展,在优势领域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在成熟领域大力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在引进领域大力提升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来解决发展中的安全、清洁、节约等难题。以管理创新来推动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企业运营水平。以信息化应用来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在推进先进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普及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快一体化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提升公司的生产经营优化控制水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我们将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为推进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组织干部深入学习思想理论知识,学习与履行岗位职责相关的化工、机电仪、现代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不断用时代发展的最新知识与信息丰富头脑,更新知识结构,创新理论思维,增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素养。不断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着力营造团结和谐的组织氛围。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制度。严格党内生活,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防止和克服不良倾向。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端正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加强效能监察工作,提高执纪办案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不断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优化干部队伍素质结构和年龄梯次配备,加大后备干部的锻炼培养力度。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党建贯标和“双向培养”等重点工作,不断改进党员发展工作,切实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使党员队伍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十七大江苏代表团讨论结束,在与代表们握手道别时,我向他发出邀请:等扬子石化三轮乙烯改造完成,就能实现他1996年视察扬子时提出的建设120万吨/年乙烯的目标,到时候请总书记再来扬子。总书记微笑着点点头。我们扬子
石化一定要以更加优异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成绩,向党中央和总书记汇报!
(作者系扬子石化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第二篇:加强执行力建设 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执行力建设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这次工厂党委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开展的“六进”专题学习讨论活动中,我思考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
一、加强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一个企业在没有战略时,是战略决定成效;一个企业有了战略时,是执行决定成败。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努力,我们企业正面临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航空维修保障市场走出了一条新路。公司 “十一五”规划和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主要举措,既应对市场的需要,也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实际,并得到了干部职工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但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就难以实现,良好的发展机遇,将会得而复失。
第二,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执行力如何,将决定企业的兴衰。工厂执行力不够强,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不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等问题比较突出。干部职工对这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始终不断。有些问题是抓一阵好一阵,抓得不紧就松懈;有些基础工作,在其他企业早已解决了的问题,我们始终难以解决;有些做得比较好的工作,也因此而滑坡。如果长此下去,企业管理总是在这样一个低层面循环,那么,我们提出的军品做强、民品做大、技术 做精、质量做优、管理做细将难以落实,或者说也能开展一些工作,也会取得一些成效,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始终处于劣势和被动,甚至被淘汰。
第三,执行力的关键在领导,领导者的执行力决定组织的执行力。领导者执行力不是某项单一素质的凸显,而是多种素质的综合表现,它体现为一种总揽全局、深谋远虑的战略力,一种确定目标、坚定不移的态度,一种雷厉风行、快速反应的管理风格,一种勇担重担、敢于承担风险的工作作风。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领导总是忙碌于一些具体事务,工作布臵得多,要求多,深入不够,抓落实不够,没有“紧盯”,没有 形成闭环。在一些基层单位,包括机关一些部门,偏重于完成生产任务的硬指标,不大重视其它管理工作,能做多少算多少,导致执行力在工作的效果上经常出现顾此失彼。这些,都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差距甚大。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特别是公司领导层,要把加强和提升执行力这一关系企业成败兴衰的重大问题,作为改进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来对待,这既是我们的政治责任,也是提升执业能力之急需。
二、执行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1、思想退坡,激情不够。少了理想、少了热忱、少了激情、少了“三感”的现象相当程度地存在,有的在中层岗位任职多处,有的接近退养、退休年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问题比 较突出。
2、能力不强、素质不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不强、力事凭经验、吃老本,满足现状,被动应付工作。
3、考核不细,奖罚不力。中层干部执行力的考评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对提升执行力的效能作用不够有力。考核量化、细化不够,奖罚不到位,对业绩平平,不胜任的干部组织调整不力。
三、加强执行力建设的着力点:
1、管理者率先垂范,带头执行。现代企业管理有一条理念:“一位经理人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管理者是战略执行最重要的主体,管理者不仅仅是制定战略、下达指令,更重要的是率先垂范,强化执行。管理者只有以身作则,当好表率,树立严格执行的良好风范,才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感召力,从而得到下级的信赖和拥护。管理者要严于律已,对待“执行”,凡是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对一级负责”,只有这样,企业制定的战略、规划、计划、工作部署和各项管理制度才能得到贯彻执行。
2、明确目标、确定正确的执行方向。执行力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把事做正确”。其中“做正确的事”就是要有一个正确的目标。目标是系统的,有层次 的,而且一定要可衡量、可检查;目标必须分解,以求更具体,操作性更强。目标明确,执行力才有前进的方向,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的员工在工作中才能形成一股合力,才能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那样一种良好的“执行”局面。
3、完善制度,保障有效执行。制度是保持和提高执行力的保障。企业只有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才能保证整体协调运转,员工必须按照制度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个人”随意性对执行力的不利影响。执行力建设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企业已经决定的事情、有明确规定的制度要求,必须坚决执行。但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是不能一以贯之,不能坚持不懈,没有养成自觉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建立一种保证多项规章制度落实的激励约束机制(包括薪酬体系、考核机制、奖惩制度等),做到按工作流程的时间节点及时进行督查,凭指标评价工作,任业绩考核干部,对执行不力的要按章处罚,对卓越执行者要表扬奖励,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否则,就无法树立权威,没有人对上级的指令、规章制度的落实负责。
4、培育执行文化,强化执行意识。现代企业的运行不仅仅依靠个人的执行力,更依赖于整个团队、整个组织的执行力。如何尽可能使不同的单位、部门,不同的个人的分力最终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合力,只有依靠企业 统一的执行力文化。我们要精心培育“不讲借口、令行禁止、团队协作、控制过程、关 注结果”的执行文化,积极营造和谐沟通、注重责任承诺、强调结果导向的工作氛围,不断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信任感和忠诚度,提升员工的士气与干劲,从而促进企业执行力的不断增强。
5、提高全员整体素质,打牢执行基础。素质优良的团队,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组织的执行力来源于个人的执行力。个人的执行力取决于其本人员是否有良好的工作方式与习惯,是否熟练掌握管人与管事的相关管理工具,是否有正确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是否具有执行力的管理风格与特质等。提高企业执行力要求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和整体推进。因此,要高度重视并积极主动地对干部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执行力培训,使之与企业当前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用先进管理方法同步适应,与企业技术创新、新机试修、新产品开发同步适应,保证干部职工自身工作成效与企业发展同步适应,以达到执行高效的目的。
总之,执行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发展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基业常青,就必须要提高执行力,精心打造这一核心竞争力。
二○○七年十月十三日
第三篇:又好又快发展
正确理解经济结构调整
1.内容:主要是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地区间经济布局和城乡结构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等。
2.原则:(1)市场为导向(2)效益为目标(3)企业为主体(4)科技为依托(5)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协调;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要协调;地区经济要协调。
3.主要任务:
(1)优化产业结构。因为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所以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工业素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三大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技术,生产优质、高效产品,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多种需求。
(2)“消费、投资、出口”结构的调整。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资产结构调整。要对资产进行改组,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组建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4)地区结构调整。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主要靠自己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可持续发展。东部地区支援技术、人才和市场,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帮助。
(5)城乡结构调整,实施小城镇战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严重,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就业压力,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至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拉大。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全面把握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
1.关注“三农”的重要性。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发展农业的措施。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3.增加农民收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通过税收等政策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措施。
4.推动城镇化建设。
(1)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失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2)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民多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一些国家集中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
第四篇:浅论推动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文章标题:浅论推动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大培训、大转移、大增收、大发展”的思路,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富民强县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6年4月,作为全国惟一的县级代表参加了全国实施阳光工程两周年座谈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努力
把劳务经济建设成郧西第一大资源型产业。
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在提高就业能力上实现新突破。我们将不断完善培训方式,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努力提高输出劳务的含金量,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水平。以国家实施的“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项目为依托,加大对县职业技术学校、县劳动就业局、农业推广学校等五大培训基地的整合力度,使其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走合作化之路。二是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师资力量。大力培养“双师型”、“兼职型”教师,壮大职业培训教师队伍,提高职业师资培训素质。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不断完善和推广“学校+企业、学校+中介组织+企业”等订单定向培训模式,实现供需对接,培训、就业对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加大网络建设力度,在提高输出数量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完善劳务信息网络建设。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方式,加快建立和形成劳务组织化输出格局,提高劳务经济规模效益。二是依托劳务基地定向输出。加强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主动与发达地区大型务工企业签订劳务订单,形成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推动我县劳务人员成建制输出,保障劳务输出的及时性、有序性、稳定性、长期性。三是利用中介有组织地输出。积极引进发达地区有实力的劳务中介,引导郧西外出成功人士创办服务组织,发展劳务能人队伍,切实形成“三级联动、上下相通、内外相连”的劳务输出网络。四是采取多种形式有目的输出。积极组织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工种的劳务输出、洽谈(招聘)会,开展形式多样的输出。
加大组织建设力度,在提高服务劳务经济力度上实现新突破。不断推广和完善建立流动党组织、工会组织、计生组织等,加强我县务工人员集中地区组织建设,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担负起做好服务,维护权益的职责。不断探索建立困难农民工救助机制和外出务工农户帮扶机制,继续推广“帮工队”、“保育居”、“红白理事会”等成功做法,着实解决外出务工家庭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为外出务工农民解除后顾之忧。
加大依法维权力度,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上实现新突破。以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为重点,依法实施有组织的劳动维权。不断加强工会组织等维权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郧西县农民工维权中心的服务功能,建立一支稳定的维权队伍。切实畅通维权信息和渠道。组织司法、劳动、公安等部门积极推进在劳务输出基地,相对集中的行业和大型企业组建劳动维权组织,建立共同维权协作关系,强化与当地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的协调,依靠当地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依法开展维权工作,切实维护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加大品牌打造力度,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突出重点,培育品牌。面向市场,着眼就业,严格培训标准,严把培训质量关,把我县缝纫、电子电工、数控、建筑、汽驾等具有一定专业基础和优势的培训项目,优先培育成技能娴熟、诚实守信、特色鲜明、竞争有力、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郧西劳务品牌。二是加强管理,提升品牌。不断创新和完善我县培训效果评估制度,加大技能鉴定力度,加强鉴定管理,严格鉴定标准,增强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打造郧西技能培训的信用和技能品牌。三是广泛宣传,叫响品牌。充分利用县内外新闻媒体、有关部门和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县具有优势的劳务品牌,特别是要有针对性的向劳务输出基地,大型企业广泛宣传,着力提高郧西劳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大“回归经济”发展力度,在提高外出成功人士回乡率上实现新突破。把“回归经济”纳入经济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强“回归经济”的培植力度。建立健全县乡领导联系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制度,完善优秀创业人才档案,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成功人士的衔接沟通,定期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座谈,定期外出走访慰问,召开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介绍家乡的变化,推介发展项目,大力宣传郧西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将资金、技术、信息和观念带回家乡,推动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浅论推动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论推动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布日期:2008-11-08 点击:168次
改革开放以后,县域经济不断壮大。目前,我国县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0%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县域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县域经济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在全球经济放缓、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出口订单减少这样的宏观环境下,县域经济发展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要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首先,要把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真正体现了发展的硬道理。
其次,发展县域经济要与当地的新农村建设结合,要与农村综合改革相结合。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饮水安全、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等各种税费以后,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明显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减人、减事、减支与发挥政府职能的关系,乡镇机构该履行的职责、该提供的公共服务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逐步加强。
第三,发展县域经济要坚定走工业强县的道路。国内外发展的实践证明,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工业化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是培植地方支柱财源、实现财政增收的重要渠道,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县域工业的发展也是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能力。事实上,县域工业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农业,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发展县域工业必须将工业与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即大力发展与农业相关的工业或第三产业,如农产品、林产品、畜牧产品、水产品的加工、运输、仓储、销售以及与农业发展相配套的服务业。只有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的密切配合,才能有力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第四,发展县域经济要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联系起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打开这种格局创造了前提。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已扩大到全国,并取得阶段性成果。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推动了县域经济工业化的进程。
第五,发展县域经济要结合当地的城镇化来进行。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的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也应成为县域经济的重头戏。相对于城市已较大程度地实现了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现代生活方式而言,农村很大程度上还延续着传统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城镇化,也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发展小城镇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对小城镇建设进行超前引导,科学规划,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组织模式。
第六,发展县域经济要体现当地的优势,以特色经济作为龙头。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本地特色为代价。特色经济要坚持从本地区比较优势出发,根据本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即经济中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相对份额,在某一产业上构建经济增长极,形成县域主导产业,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一是要立足现有条件,扬长避短,把自己的特色发挥出来,在比较中求生存,在优势中求发展。二是要分析市场,深挖需求,谋求特色和优势。资源总是稀缺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从外部获取资源的能力及其内部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反映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资源本身并不会产生经济价值,它们必须被放置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才能有效利用,并产生经济价值。三是要把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单有自身的资源优势,而现有条件下不符合市场的需求,不能发展;符合市场需求,但是目前本身不具备发展的能力,也不能脱离实际。
第七,发展县域经济要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离不开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农民的收入来源主体正在发生转移,由过去主要依靠农业经营收入为主逐步转为依靠非农产业的发展为主。鼓励县域内非农产业、中小规模工商企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减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是非常有利的。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外来人口较多的城镇要从实际出发,完善社会管理职能。
(来源:《经济日报》 2008年11月4日)
推进四大创新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发布日期:2006-03-16 点击:32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一、创新思路,把握发展方向
思路决定出路。县域经济能否大发展、快发展,除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外,关键要有与时俱进、科学明晰的发展思路。综合分析永兴的优势与劣势、潜力与困难、机遇与挑战、县情与民情,我们把永兴的发展定位在建设“全省一流的县城、一流的民营经济强县、一流的旅游景区”上,把思路定格在“坚持项目带动、调优经济结构、突出工业强县、实现跨越发展”上,把重点定点在实施“中国银都”发展、工业园区带动、永兴冰糖橙品牌、旅游产业开发四大战略上。一是创新发展城镇经济思路。立足永兴的区位优势和现有基础,坚持提质与扩容并重,着力经营城市,建成功能最强、生态最好、人居最佳、产业强壮、特色突出的特色工业城和现代山水旅游城;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机制,加快小城镇建设,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兴业,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和城乡互动。二是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思路。立足相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以园区为依托,以市场为载体,坚持“四
为主”(经济以民营为主,企业以民有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落实“四不论”(不论何种形式,搞好就行;不论归谁所有,缴税就行;不论哪种所有制,能促进发展就行;不论级别高低,能搞上去就行),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坚持“兴”(围绕特色产业开发兴办企业)、(吸引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办企业)、(挖掘民间资本潜力办企业)、“引”“挖”“扶”(扶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举,在壮大工业上先突破、大突破。三是创新开放型经济发展思路。立足后发优势,以项目为支撑点,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突破口,硬环境硬抓,软环境抓硬,坚持“思想不通换脑子,工作不力换位子,阻碍发展摘帽子”,开展全民招商,力促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地招商引资。四是创新特色经济发展思路。坚持“一乡一品、规模经营、市场聚集、大户带动”,着力建设“一个园”(县工业园)、“三个带”(国道经济带、省道经济带、东部山区经济带),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集约经营集中”;大力整合金银产业资源,打造“中国银都”品牌,建设在全国有最大影响的白银交易市场;大力开发以丹霞山水和宗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建成全省一流的旅游景区。
二、创新机制,突破发展瓶颈
机制障碍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永兴县着眼于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活生产力潜能,着力创新人、财、物的管理和使用机制。一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保障机制,破除论资排辈,坚持放眼四海,唯才是举,广纳群贤,不拘一格选人才,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合理流动。坚持以发展论功过,以业绩定取舍,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有为就有位,无为便无位”的用人机制;坚持以考核定位次,以功过论奖惩,以作为求地位,实行目标管理、末位淘汰考核制度,实行县级干部联乡包产业、包项目责任制和部门包村办实事、机关干部“结对子”帮扶制度,奖优罚劣,做到了人尽其才。二是创新资金运筹机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乡镇“零户统管”、部门“零基预算”,推行政府采购,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立足优势资源,围绕 “黑”(煤炭)、“白”(白银)、、“绿”(永兴冰糖橙)、“奇”(丹霞山水)、“彩”(烟花)“六大特色”做文章,“净”(水电)
培植新兴财源,优化了财源结构;面向市场,充分发挥产业引导资金的作用,变政府单一投入为社会多元投入,运用市场机制筹措、公司化运作建设资金,做到了财尽其力。三是创新物力使用机制。盘活城市有形、无形资产,坚持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二级市场,实行竞价拍卖、协议出让,实现了土地资产的有效增值;将道路、公厕、垃圾场、公交线路等经营权和使用权推向市场,把死钱变活钱;对户外广告标牌经营权、公益设施和公益活动冠名权,进行转让、拍卖和租赁,把“无形”变“有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盘活了各类闲置资产,做到了物尽其用。通过机制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创新技术,增强发展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提升县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经济发展的一次飞跃。为此,永兴县大力加强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应用,加快技术创新,努力把后发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强势。一是抓引进。加快发展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及各类科技中介组织,健全科技创新支持体系,广泛搜集科技信息,引进当地需要、市场前景看好的科研成果;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依托项目,引进“候鸟式”人才,进行短期指导和技术攻关,通过一个项目、一个老板,引进一批人才。二是抓推广。组建专业队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普及科技知识,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大办各类科技园区,先示范、后推广,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使
良种良法、先进技术和工艺得到群众认可。三是抓应用。以园区为依托,运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突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加速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有机化进程,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以企业为载体,运用高新技术武装传统工业,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抓开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变,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信息中心和营销中心,鼓励企业开展横向联合,加强校企、院企协作,努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近几年来,永兴县已有10多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实施技改项目28个,开发新产品34种。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
四、创新环境,营造发展洼地
环境就是形象,就是生产力。良好的环境,不仅能带来社会效应,而且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永兴县坚持“软硬兼施”,力促硬环境上档次,软环境上水平。在硬环境上,大力加强城镇、交通、水利、通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全省一流的县城”,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合理设置城市景观、街道建筑等,做到既反映历史文化传统,又体现现代气息,以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着力构筑“园林永兴”。在软环境上,完善政策,兑现承诺,以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措施,彻底铲除滋生“三乱”的土壤。对所有审批项目,实行一门受理、联合审批、限时办结的“一站式”服务;对重大项目,实行联席会议制度,联审联批,特事特办,专人服务,跟踪落实;对重点项目,实行政府挂牌保护;对外资项目,实行全程代办。把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和执法机关的主要职能定位在服务上,大力营造规范有序、诚实守信、优质高效的亲商环境;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市民素质,努力营造“诚信、纯朴”的人文环境,以最宽的政策、最优的服务,努力打造“魅力永兴”。通过环境创新,营造了发展洼地,激发了创业主体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