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准化系列-案例: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提升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提升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打火机制造基地,产品出口量占据了国际市场70%的份额,但近年来,欧美等国制定的打火机国际标准的严格要求,严重遏制了中国打火机的出口。本文对我国打火机企业如何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升产业化水平,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技术规范、标准化管理、产业化水平、技术壁垒、竞争能力
标准化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作为重大技术经济政策加以积极推行,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起到了显著的推进作用。一些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了标准化意识,把标准化作为竞争手段,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以我国五金制品行业为例,2002年我国打火机出口受到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美国、欧盟等国以“安全性能”为由,极力抵制中国打火机产品出口,使我国打火机出口贸易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生产企业面对国际市场不断提高的安全标准和设置的种种技术壁垒,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严格加强标准化管理,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促使产品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这一事例,充分显示了加强标准化管理工作对促进外贸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中国打火机出口面临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
标准化是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具有启(促进贸易发展)闭(制造贸易壁垒)市场的功能,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国际性技术纽带。我国标准化工作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制定的标准尚不尽人意,在较多领域不能适应外向型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贸易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贸易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产品技术的竞争,研究贸易技术壁垒,有效采用国际标准,实现标准趋同,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打破技术壁垒,是势不可挡的潮流。同时也是增强我国在国际化经营活动中风险防范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贸易磨擦遍及全球每一个角落,据有关部门统计表明,我国的出口企业中有一半以上,遭遇过国外“技术壁垒”,每年因此损失约数百亿美元。温州地区是我国生产打火机的重要生产基地,有500多家打火机企业,产品出口量占据了国际市场70%的份额,但还没有一个产品称得上是国际品牌,国际市场竞争力主要在于价格方面的优势,由此导致了欧盟美国等国家的抵制,他们在对产品的功能或安全性能等方面上大做文章,提高制定标准,采取技术制裁,阻碍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掀起了一起“打火机**”。引起了我国外贸部、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吴仪副总理对此专门作了重要指示。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打火机制造基地,年产量占全球打火机销售总量的2/3,但打火机国际标准的制定却一直由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打火机企业控制。欧美等国制定的打火机国际标准等技术性壁垒,已经成为遏制中国打火机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打火机企业在欧盟市场上屡遭技术性壁垒的障碍,自2004年初开始,欧盟对打火机、点火枪等危险品均执行更为严格的ISO 9994-2002标准,新标准涉及压力测试、跌落试验、温度试验、燃烧高度、压力试验、循环燃烧试验等十多项指标,其中“温度试验”和“燃烧高度”等标准都大为提高,这就意味着我国打火机从耐温材料到控制技术均须改进,而目前这些专利技术基本上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改进技术则必须先向外国企业购买专利,这无疑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使我国打火机出口丧失价格优势,影响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二、加强标准化管理,提升产业化水平,迎接国际市场挑战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筑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面前,我国打火机行业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国际贸易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标准的国际化或标准的国际趋同已成为全球普遍发展趋势。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实现标准趋同,将是21世纪一种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适应这种国际化趋势势,是企业掌握市场主动权的关键。为突破国外技术贸易壁垒,促进外贸发展。我国打火机生产企业严格加强标准化管理,从实际出发,以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比较完善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使标准化工作贴近市场、服务市场,全面地把企业标准提高到符合生产要求和使用要求的水平,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1、把企业标准化引向管理领域,努力实现标准管理现代化,把企业标准化涉及的范畴深入到企业生产和经营系统的所有领域和一切过程,不但重视产品标准,并逐步转向重视管理科学和管理技术。
2、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标准化管理,从产品标准化向商品标准化转变,并为高级化和多样化的商品发展创造条件,提高服务水平。
3、加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通过推进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改进工艺,提高产品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4、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功能作用,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通过国际化、专业化协作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5、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系统。建立以产品标准为主体的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以质量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标准体系,建立以操作标准为主体的工作标准体系。以此把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管理业务活动联系起来,把执行标准的各项任务纳入到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责任制中,保证整个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协调发展。
我国打火机行业对内加强标准化管理,对外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02年由温州烟具协会组团赴欧洲访问,就中国打火机的质量、标准等有关问题,阐述了中方的立场、观点,并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力争,使欧盟针对中国打火机的歧视性《CR法案》被搁置,并赢得ISO/TC 61 WGI打火机国际会议,2004年10月首次在我国成都召开,充分显示我国打火机企业积极抢占国际标准制高点的决心和信心。早在2001年,我国最大打火机生产企业宁波新海公司列席了在柏林召开的ISO/TC 61 WGI国际会议,成为首次参会的中国企业,并在会上就最高火焰高度等标准细节提出了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建议,最终促成有关方面修改了打火机国际标准。在2004年于成都召开的ISO/TC 61 WGI打火机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又向大会主席提交了由新海公司草拟的、针对打火机国际标准ISO 9994-2002版的两条修改建议,并向大会提交了新海公司的解决方案,大会接受了该提案,并拟定在2005年的会议上进行正式讨论和表决。新海公司积极争取国际打火机行业发言权的行为和提高的ISO 9994的修改提案,标志着我国打火机行业迈出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实质性一步。
三、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冲破贸易技术壁垒,进军国际市场
经济的全球化使标准化在经济活动中的协调、保护、仲裁作用显得至关重要,国际标准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增加,而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更使国际标准在消除技术壁垒、推动贸易发展方面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对采用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美、法、德仅花费在国际标准方面的资金,就占整个标准化总投入的75%。西方发达国家既注重强化本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地位,又积极扶持本国采用国际标准的活动,这无疑进一步反映了国际标准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采用国际标准是我国长期从事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国际标准是世界各国经济技术交流的纽带,也是国际贸易通用的准则。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定(WTO/TBT)明文规定:“在国际贸易中,双方产生技术争端调解无效时,可以诉诸WTO/TBT争端解决机制,其中‘采用国际标准’的一方有理由被认为没有制造不必要的贸易技术壁垒”。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不仅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手段,也是按照国际惯例办事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它包括国际标准、国际指南、国际建议、技术报告。这些世界各国都承认的通用技术准则,在国际交流中是协调贸易双方的技术依据,也是冲破贸易技术壁垒的有效手段。其次,采用“事实上的国际标准”,由于国际标准涉及面有限,而且多为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产品标准甚少,在无合适的国际标准的情况下,积极采用被国际市场广泛认可的某些国家标准及协会标准。这类标准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详尽而严格,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是众多西方企业赖以自下而上和贸易竞争的技术精髓,积极采用对我国扩大贸易大有益处。再次,针对出口流向,直接采用进口国标准,加强重点出口产品的国外标准的研究,根据贸易需求,分析产品销售国的技术标准,在众多国外先
进标准中,直接套用进口国现行标准,这是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一种经济而实用的方式。
与此同时,我国充分发挥在国际社会中大国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IEC的技术工作,变被动“采标”为主动“采标”。中国既作为WTO的成员,同时又是ISO和IEC的成员,我们应珍视竞争中参与制定规则的权力,加大标准化研究力度,努力将我国的标准提案推向世界,为国际社会所采纳,冲破西方发达国家,把持国际标准制订的垄断局面,力争在国际贸易中先声夺人,以标准优势合理合法地保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面对国际上不断提高的技术标准,我国打火机企业已形成共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安全标准,不断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争取产品更多进入国际市场。此外,国内企业密切关注整个行业的国际贸易动向,加快对各种信息的反应速度,提高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近年来,针对欧美通过的打火机CR法规等一系列技术壁垒,宁波新海等企业积极应对,已创新研制出多款带CR装置的打火机,并先后在美国和欧盟申请专利。温州日丰打火机公司也与世界打火机的顶级品牌ZIPPO共同研发并生产多功能CR点火枪,这是美国ZIPPO公司创立70多年来唯一在美国本土以外合作生产的新产品。
欧盟目前实施的ISO 9994-2002标准,是国际通行的技术标准,几年前加拿大等国家就已经开始执行,目前温州500多家打火机生产企业中,有1/3有能力生产符合此要求的打火机。
标准化管理促进了打火机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产业水平和科技含量的提升又促进了外贸的快速发展。“标准照亮了中国打火机进入国际市场的坦途”,我国打火机行业取得了喜人业绩,亮点频闪。在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组织的国内首次“中国打火机知名品牌”评审活动中,“虎牌”“新海”“东方”“超灵”“日丰”“正大”6个打火机品牌,首次成为中国打火机进军国际市场的名牌产品。
浙江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已收到来自加拿大的质量检测标准证书,证明“虎牌”打火机已通过了加拿大新的质量检测标准。大虎公司是加拿大自2004年7月1日提高打火机质量安全要求,实施检测新标准后,在国内同行中率先获得该国市场准入的打火机企业,这为中国打火机抢占国际市场制高点打开了大门。
第二篇: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途径分析
内容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企业独有的、支撑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包含市场、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条途径。
在当今的国际经济体系中,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首先是能力差距。我国企业能力要素的发育普遍欠佳、整体综合能力(即企业力)普遍较弱。在跨国公司搭建的全球性业务网络中,我国显然被定位成了新兴市场和低成本生产基地。在全球产业链中,产品设计和经销方(一般是品牌拥有者)夺取了丰厚利润,而制造方利润则非常微薄。我国企业由于其企业力短缺,只能靠赚取一点加工费来完成资本积累。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以牺牲资源、环境、压取廉价劳动力进行资本积累。这就充分表明,我国企业只有不断提升企业力,创造持续竞争优势,才能摆脱目前在国际竞争中的尴尬境地。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力理论成为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旋律,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核心力、领导力、学习力、成长力、执行力等,且都各自突出其极端重要性,研究气氛异常活跃,但也导致管理上的思维混乱、操作上的举棋不定,从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文力图将上述提出的形形色色的“力”进行系统整合,集成为一个有机的企业力系统,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能从战略高度整体上把握企业力,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1990年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尔在《哈佛商业周刊》发表的《企业的竞争力》一文,首次提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概念。随后,许多学者开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研究与探索。Hamel与 Prahalad在其合著的《竞争大未来》一书中所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用户提供某种特定好处的一组技能和技术,而不是指单个技能和技术。因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技能,是企业长期、独立拥有的竞争优势,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和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或者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企业独有的、支撑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一步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1核心竞争力是资源与能力的转换。核心竞争力不能只是资源,也不能只是能力,而是两者的有效整合。资源是基础,没有资源,企业就失去了竞争的基本条件;但仅有资源优势而不具备转化创新资源的能力,也不足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其次,核心竞争力是独具性和持续性的结合。独具性就是区别于他人的优势,但独具性必须与持续性联系在一起,以保证企业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再次,核心竞争力是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不论是物质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都应进行有效整合,特别是人力资源,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没有对资源的合理组织与协调,无论企业的先天条件多么好,其优势都难以真正发挥。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一系列复杂技能的集合,也是建立在企业内外职能互动基础上的集合。最后,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动态的实现过程。企业的竞争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和培养,才能建立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是正常意义上所指的企业功能领域上的竞争能力,只要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等具有一定优势就都可以具有竞争力。因此,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具体形式上可表现为企业的营销竞争能力、品牌竞争能力、技术竞争能力等。这些竞争能力只是企业活动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竞争能力,是一种相对的优势,其稳定性也相对较差,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处于企业核心地位,使竞争对手在长时期内难以超越的竞争力,它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和较高的稳定性,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整体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具有的比竞争对手更强更持久的某种优势、能力与知识体系,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而产生的;关键在于“协调”和“有机结合”,而不是某种可分散的技术和技能。因此,它是由众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企业的产品质量、技术、服务、制度、战略、文化等,绝不是仅仅由某一个要素或某几个要素所构成。其载体是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存在形态基本上是结构性的、隐性的,而非要素性的、显性的。
价值性。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就能在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和创造价值等方面比竞争对手做的更好,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最具权威性的评判者是市场,即消费者群体,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能给目标顾客带来独特、更多、更好的价值和利益,另一方面,通过满足顾客的需要,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价值。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用户价值除了体现在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上外,还包括企业对用户价值的维护和增值,它包括价值保障、价值提升、价值创新三个方面。价值保障是一个价值传递的过程,它要求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价值的有效传递,保证产品价值和顾
客可接受的价值不受影响;价值增值是一个增值的过程,是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改进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含量;价值创新则是一个创造过程,是企业运用核心竞争力开发研制全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新的需求。
动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它作为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主动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生命周期也远远超过了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竞争优势,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积累而成的,总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管理模式以及企业资源等要素息息相关。核心竞争力的动态发展演变是客观必然的,也有一个产生、成长、成熟乃直衰退的过程。
异质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沉淀下来的个性化的东西,它是特定的人员组成的特定的组织、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而形成的,因此,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不打上该组织的特色烙印,其他组织在短期内往往难以模仿。独特性又称异质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独一无
二、为企业所特有,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其长期经营活动中以特定的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迹逐步积累起来的,它不仅与企业独特的技能与诀窍等技术特性高度相关,还深深印上了企业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以及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特殊烙印。作为特定企业个性化发展过程的产物,企业核心竞争力既具有技术特性又有组织特性,企业的运作模式、营销方式、规章制度,企业员工的素质、能力、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因素共同支撑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核心竞争力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掌握而轻易复制,更难进行市场交易。企业核心能力的异质性,不仅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也决定了不同企业的效率差异、收益差别与发展潜力。
延展性。延展性是指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核心竞争力有从核心竞争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的延展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使企业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不仅是当前的需求,而且包括了潜在的需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有能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一部分,影响其他能力发挥。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知识技能,既可以使企业在现有领域保持竞争优势,也可以通过溢出效应在相关领域扩展,获得竞争优势。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层面
(一)市场层面。主要包括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两个方面。从核心业务来看: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主要收益;主营业务是否具有稳定的市场前景;企业在主营业务中是否有稳固的市场地位。从核心产品来看: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是否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强的差异性和品牌忠诚
度;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主要产品延伸至其他市场领域的能力。
(二)技术层面。主要指核心技术或创造核心技术的能力。其指标主要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具有多大的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先进性;企业能否不断吸取新技术和信息,以巩固和发展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能否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优势技术和专长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能否基于核心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
(三)管理层面。主要指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能力,或者说企业的成长能力。其指标主要有:高层领导是否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如何;企业是否有充足的各类技术管理人才;企业对技术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是否完善和有效;企业是否有追踪和处理新技术及相关信息的系统和网络;企业是否有围绕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各层次培训体系;高层领导是否关注市场及其变化趋势;高层领导是否有不断学习与进取的精神;企业是否有明确的长远规划;企业是否有有效的运行控制系统。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
制定竞争战略:战略是一个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范围。企业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都应该认知战略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他们真正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才可能在重视和关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的特色,最终才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就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加强技术创新: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明白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在了解的前提下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归类和整合,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制度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改造和改革现有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首先要实现组织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优化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要实现管理创新,主要包括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控制创新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习惯。企业文化表现为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它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整合内外部文化资源,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最关键的就是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对企业员工的精神塑造。对企业外部资源的整合,就是发现、选择、利用外部优秀的文化资源。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激励员工为此而自觉奋斗。
(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
组建双赢的战略联盟: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知识联盟而获得。知识联盟有助于两个企业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建立知识联盟,要求联盟的各方合作关系非常紧密、知识联盟的参与者广泛并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等等。因此,知识联盟是企业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兼并是组建双赢的战略联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培育忠诚稳定的顾客群:顾客忠诚是在顾客满意、信任基础上进一步升华的结果,表现为对企业、企业的品牌在心理和情感上的一种高度信任的程度。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就越能经久不衰,其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因此,企业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环节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忠诚稳定的顾客群,要有动态意识。通过不断满足顾客的需要,才能真正培育忠诚稳定的顾客群。
随着中国企业全面对外开放,给企业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的竞争会越演越烈。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企业要在金融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关键的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在这样一个竞争世界中,企业欲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从企业与环境点出发,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要求的不是大而全,而是集中擅长于某一点或某几点,同时发挥这一点或几点的优势;所要求的更不是小而全,而是“专而宽”。其实,由于经济自由化、贸易全球化、市场开放化等的日益形成,企业面临的是巨大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每个企业均可根据其自身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专门业务,并在此领域成为最擅长者。企业只需在某一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其加以利用,即可获得超额利润。
总体上看,这种基于竞争力的竞争,倘若可以达到平衡的话,必然是社会成本最低而效益最高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核心能力论:构筑企业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史东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4出版)
2.企业并购整合问题研究:面向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的并购后整合分析 姚水洪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08出版)
3.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科技产业创新管理 郭斌 科学出版社
(2003-11出版)
4.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途径探讨 池丽华李玲《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出版)
5.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王武《管理与财富》(2009年第12期出版)
第三篇:标准化管理
试述推进施工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
摘要:为实施施工标准化管理,阐明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在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方面重点推进标准化管理。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基本思路;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
工程建设标准化是在工程建设领域,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从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技术活动。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手段,由于建筑业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有一定的困难。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对建设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施工企业经营活动的项目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以项目的管理与运作为核心来重新构建企业的组织机构,提高企业管理与运作项目的实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施工企业的共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天天要跟“现场管理”打交道。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本文将探讨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工程承包国际化的趋势下,在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中,试述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在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方面如何重点推进标准化管理,使企业得以提高施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本企业竞争力。1.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鉴于标准化管理具有全面、系统的特点,并且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持续改进的实际,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具体通过“四册作业卡”来反映。
1.1四册即《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手册,主要是细化标准化管理的相关要求。管理制度是基础,人员配备是保证,现场管理是重点,过程控制是关键,4个标准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分别制定了 4个标准化《实施细则》,用以指导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一是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程序清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根据项目的管理特点,建立了 14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二是人员配备标准化,在《预控纪要》配齐管理人员的前提下,人员配备标准化的内容侧重于人员培训和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先培训、后上岗、施工过程中培训计划、部门及个人的工作职责、所在岗位要做什么、怎么做等内容。三是现场管理的标准化,目的在于明确现场管理要做到什么程度,把现场管理工作目标具体化和定量化。主要包括平面布置和大临标准、安全文明工地建设标准、技术工作标准、试验管理标准、商品混凝土使用管理标准、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内业资料管理标准、架子队和劳务用工管理标准、现场监控检查标准等内容。四是过程控制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细化分解各个环节的责任而实施全过程的监控。
1.2作业卡即《岗位标准作业卡片》,主要是把标准化管理落实到操作层。以简洁、方便、实用为原则,直接面对操作人员(主要指架子工、电工、电焊工、气焊割工、材料保管员、吊车司机、装载机司机等)制定成了各种方便易携带的《岗位标准作业卡片》,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资格标准、工作内容、工作标准、考评标准和考评结果处理标准。要求每一个操作人员随身携带,随时查看,工作前先学标准,操作过程谨遵标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2.在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方面重点推进标准化管理
作为施工单位,一切标准化推进工作都要反映于施工生产,而反映施工生产的标准又主要在现场和过程,所以在标准化体系建立起来后,在推进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的基础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两个环节。2.1强化现场管理标准化,确保施工生产有序推进
2.1.1抓现场要素、配备的标准化。适应建设的要求特别是质量控制的要求,坚决摒弃“作坊式 ”生产,坚定地推行工厂化生产、专业化施工、机械化作业。
2.1.2抓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坚持把“技术先行”作为施工管理的根本原则,充分认知项目
特性,快速做好测量、试验、现场调查、图纸审核、施工图现场核对等前期技术筹备工作。根据《预控纪要》对优化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等提出的大方案,一项一项具体细化,重要方案及时沟通,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由“内部专家”审核后实施,确保以最优的方案、最佳的作业指导推进现场施工。
2.1.3抓安全文明标准工地建设。为树立工程建设新形象,在文明施工标牌、安全牌、宣传牌等工地文化建设上加大投入,重要路口均设置指示标,现场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2.1.4结合项目特点在现场管理方面寻求创新。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强力打造 “无线理念 ”,所有电力、照明线路均布设暗线,全部采用绝缘塑料外套管埋设于混凝土地坪以下,既延长了使用耐久性,又保证了用电安全性。2.1.5抓架子队的标准化管理,以用工和谐促进施工和谐。首先是杜绝违法分包、以包代管,在用工形式上全部使用以人工费为标准的架子队模式。架子队由项目部负责组建,每个架子队配备一名专职队长、一名技术负责人,并配备专职安全、质量、试验、材料、测量、工班长等人员,劳务工通过有资质的劳务公司派遣或由公司的劳务公司到社会招募。其次是加强对劳务工的考试上岗管理、培训管理、工作纪律管理,确保劳务工的操作技能和标准化施工的正确意识。
2.2强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确保施工质量达标创优
过程控制涉及到安全、质量、工期、环保等各个方面,建设质量决定运营安全,从保质量就是保安全的百年大计考虑,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将其作为过程控制标准化的重点。
2.2.1制定目标,细化标准。为了使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目标清晰,体系健全,责任明确,根据工程创优的总体要求,制定工程一次成优,确保省优,争创国优的总体目标。
2.2.2培训先行,理念领先。为了使全部管理、技术、操作人员具备工程建设的理念和掌握新的技术要求,重点抓岗前培训和过程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 ”等办法,通过组织学习、多媒体介绍、现场观摩、会议传达、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并充分借助上级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使全体参战人员就标准化施工在理念上更新,管理上创新,技术上革新,工艺上推新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技术规范、作业标准等有了科学严谨的把握。
2.2.3打造样板,典型引路。分阶段打造样板工程,确保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每一阶段的主要工作都有典型引路。其次是坚持 “样板引路,数据指导 ”的质量管理原则,严格“试验数据指导施工”,通过室内、室外试验和样板段选定原材料、操作方法,修正相关技术参数,制定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内控验收标准,作为全面施工的控制依据。
2.2.4强化措施,以过程控制的标准化保证创优目标的实现,以保证创优推动过程控制标准化工作,使二者互为促进。制定保证创优的组织保证、技术保证、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法、工艺及保证措施。
2.2.5严格检测,落实标准。强化对工程验收标准的掌握,一切检测标准以数字说话,狠抓工艺参数、验收参数的达标。
2.2.6规范内业,全程追溯。内业是施工过程的书面反映,必须资料齐全、规范完整,才能从文字上对过程控制进行反映。在内业资料标准化管理上做到:形式上与工程保持一致,内容上与施工现场同步,管理上与贯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三标一体化有机结合,明确了分工负责人,定期收集整理存档,采取周检月评的办法进行自查自纠和总结提高,确保内业资料。能体现 “写所做,做所写,记所做 ”的原则,尤其在施工日志、现场自检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原材料使用追溯等方面必须在当天及时填写,履行签认手续,当日汇总存档。
2.2.7重视改进,工作闭合。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专项检查和平时巡检相结合,未雨绸缪,排查隐患,限时整改,不留死角;在施工的不同阶段评价出相应的检查防范重点,组织专项排查和日常巡查,做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不留隐患。
3.结束语
标准化管理的目标是安全稳定、质量精品、工期合理、环境和谐、技术创新。实现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才能为建立企业施工技术管理的最佳秩序,获得良好的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参考文献:
1、施工企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JGJ/T198-2010)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3、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ISO14001:2004)
4、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9001-2000/ISO9001:2000)
第四篇: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
一、路基工程 1.1 施工现场
路基施工现场宜采用封闭式管理,出入口悬挂“施工重地,闲人免进”的禁止标志。路基施工各个阶段应有明显的分区作业指示标牌,施工区域划分明确,里程桩号清晰、准确。路基坡脚线、边坡线、路缘线平直圆顺。1.2 机械设备
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要求,质量证明文件齐全、状态良好。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停放位置应合理规划,分区布置,摆放整齐。设备安全可靠,运转正常,严禁带病作业。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机械(具)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清洗。1.3 基底处理 1 编制测量控制方案,现场基桩、基 线位置准确,埋设良好,并形成记录。应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对管线、电 缆、光缆等进行迁移;无法迁移的,应会同设备管理单位采用防护措施保护。3 路基施工地表土清理与掘除,其清除物应运至指定弃土场堆放。1.4 路基填筑 1 路基填筑应按照试验路确定的 厚度和压实遍数控制,分上料区、碾压区、待检区、成型路基。2 路基填筑必须挂线施工,填料 按网状堆放。做到表面平整、排水良好、边线顺直、边坡顺适。填筑过程中,逐层进行宽度放样,用白灰线标记施工边缘线位置。3 路基填筑期间应完善临时排水 设施,及时修筑边坡临时急流槽和排水沟,保证水路畅通,做到路基表面不积水,边坡不冲刷。4 每层路基填筑及台背回填时均 应设报验牌。台背回填时在构造物背面做出标尺,由下向上进行层位编号。挡墙墙背回填必须与砌筑同步。1.5 滑坡、崩塌、高陡边坡等高风险路基作业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经有关单位审批同意后方可施工。施工过程中应设置明显的禁止、警告标志。1.6 爆破作业、滑坡治理、高陡边坡开挖等高风险作业施工时,必须在边界处设置警戒区,树立安全警示标志,并设专人指挥。
1.7 取、弃土场 1 取土场的设置应根据各地段取土性 质、数量并结合路基排水、地形、土质、施工方法、节约用地、环保等,统一规划。取土后的裸露面应按设计采取土地整治或防护措施。取土场的位置、深度、边坡应结合当地土地利用、环保规划进行布置,不得随意取土及在水下取土。取土场、复耕土存放处应设置明示标志。2 严禁向河道内弃渣弃土,弃土堆(场)的位置与高度应保证山体和自身稳定,不得影响附近建筑物、农田、水利、河道、交通和环境等。不能满足时应加设挡护或采取其他措施。弃土堆放处应设置明示标志。
1.8 文明施工 1 现场施工中应有防止大气、噪声(振动)污染、水土保持和其他保护环境卫生的有效措施。2 临近居民区施工产生的噪声应符合现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界限》(GB12523)的规定,强夯场地与建筑物间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振或防振措施。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震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进行监测。3 施工现场土石方作业应有防止扬尘 措施,裸露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考虑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4 岩溶地段注浆作业应加强地面 观测,注意环境保护,及时清理浆液污染物。5 易发生机械伤害的场所、施工 现场出入口、坑道及临边处,施工便道与公路、铁路的交叉等危险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6 桩基施工时,清理输送管、输送泵和其他机械设备的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和其他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水、废油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排入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中。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施工时,水泥浆液应回收处理,不得直接排放。7 不得随意占用或破坏与施工现场周 围相邻的土地、道路、绿地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场所;不得影响周围群众进出通行的道路和正常的活动。
路基挖方施工时,截水沟与路基挖 方开口线之间的原地表植被不许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
二、桥涵工程 2.1 施工现场
桥涵施工现场宜采用封闭式管理。现场出入口悬挂“施工重地,闲人免进”的禁止标志。2.2 机械设备 1 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应符合施工组织 设计或方案要求,质量证明文件齐全、状态良好。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停放位置应合理规划,分区布置,摆放整齐。设备安全可靠,运转正常,严禁带病作业。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机械(具)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清洗。2 搅拌机应安装平稳,有接地接零保 护,检修搅拌机人员进入搅拌筒前,应先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专人监护;料斗拌和升起时,料斗下无人工作和行走;清理上料坑时,料斗应采用链条挂扣牢固;料斗保险挂钩使用正常;传动部位有防护罩,作业平台稳固。3 起重机械的使用应符合现行《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 6067)的规定,起重作业应做到“十不准”,即:无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准操作;身体不适不准操作;操作时不准闲聊和打瞌睡;无关人员不准随便进入驾驶室;吊钩不准过人头;作业时不准上车下车;吊物时不准长时间悬空;安全装置不准当开关使用;三个动作不准同时开动;工作时间不准调整机器。2.3 挖孔桩施工
孔口处设高于地面不低于30cm的护圈,孔口四周 1.0m 范围内用砂浆硬化;孔口不得堆集土渣、机具及杂物;孔口四周必须搭设防护围栏,围栏采用钢筋牢固焊制。停止作业时,孔口设置围栏和警告标志牌。尺寸在 50cm 以上的洞口必须设置钢筋防护网,网格间距不得大于 20cm。2 作业人员必须规范佩戴安全防护用 品。孔内应设半圆形防护板,并随挖掘深度逐层下移。3 挖孔时应经常检查孔内有害气体浓度,当CO2 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允许值,孔深超过10m或腐殖质土层较厚时,应加强通风。4 井孔内必须搭设应急时使用的安全 绳和软爬梯,并随桩孔深放长至作业面。不得用人工拉绳子运送作业人员和脚踩护壁凸缘上下桩孔。2.4 钻孔桩施工 1 桩机作业区域应平整,有安全防护 措施并设立警示标志,非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入内。2 钻机安装时,机架应垫平,保持稳 定,不得产生位移或沉陷,钻架顶端应用缆风绳对称张拉,地锚牢固。钻机需设工程标示牌,标明所施工桥名、墩台及桩位编号、护筒顶标高、设计桩长及桩底标高等,施工中并做好详细钻孔记录,保留好渣样。3 制浆池、储浆池和沉淀池周围应设 立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制浆材料堆放处应有防水、防雨和防风措施,弃渣泥浆应及时外 运,废弃后应回填处理。2.5 基坑施工 1 基坑宜在少雨季节施工。基坑顶面 应在开挖前做好防、排水设施并保证排水措施有效。2 基坑内作业人员有安全立足点,垂 直作业上下有隔离防护;上下设置牢固通畅的专用通道,宽度不小于80cm。
基坑有动载时,坑口边缘与动载间 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基坑深度、坡度、地质和水文条件及动载大小等情况确定。4 基坑位于现场通道或居民区附近时,应沿边缘设立两道护栏,夜间加设红色标志灯。5 基坑防护设置双横杆钢管防护栏,栏杆柱打入地面深度不少于50cm,防护栏埋设距基坑边缘不能小于50cm,立柱间距不大于3m;当基坑周边采用板桩时,钢管可打在板桩外侧。防护栏应挂设安全警示标志。2.6 模板工程 1 模板不应与脚手架联接,模板拆除 时,应划分作业区,悬挂警示标志,并按规定的拆模程序进行。
拆除区域设置警戒线且专人看护,留有未拆除的悬空模板及模板工程应经过验收手续。3 模板上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规定要求,模板上堆料均匀。4 高度在 2m 以上作业处应设置可靠立足点、走道垫板稳固。2.7 跨公路(铁路)桥梁施工
高速公路影响范围封闭防护要有专 项方案,封闭防护必须可靠牢固。跨公路、跨在建铁路的桥梁的施工中,应设置桥下限高架和防撞设备,高速公路设置减速信号标志。2 跨公路、铁路桥梁施工期间必须设置防护棚架和防护网。2.8 文明施工 1 临近居民区施工产生的噪声应符合现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界限》(GB 12523)的规定。2 钻孔桩施工应设置泥浆循环系统,防止泥浆外溢污染环境;沉淀池和泥浆池应分开设置,并设置防护栏。3 施工现场应根据需要设置机动车辆 冲洗设施、排水沟及沉淀池,施工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河流。4 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水、废油及 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排入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中。5 不得随意占用或破坏与施工现场周围相邻的土地、道路、绿地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场所;不得影响人们进出通行的道路和正常的活动。
三、预制梁场 3.1 场地选址 施工单位预制场选址与布置要经过多方案比选,按照就近桥梁原则,便于预制梁板架设。同时按照工期计算出占地面积、台座数量、机械配备等,预制场选址与布置经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建设。3.2 预制场布局
预制梁场一般不得布置在路基范围内,条件受限时应满足工期和施工组织要求,并报相关建设、监理单位批准。2 预制梁场宜采用砖墙或彩钢板封闭,场内修筑临时排水沟、沉淀池等良好的排水系统,规模较大时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区域功能分明,合理划分办公区、生活区、构件加工区、制梁区和存梁区。各类机具设备、模板摆放整齐有序,办公生活区建设可参考项目部办公生活区建设。3 预制场标准化建设的规模,应结合预制梁的数量和预制工期等参数来规定预制场规模和相关设备配备,具体要求: 1)移动式钢筋棚
至少1座
2)台座数量
应与预制时间、数量相匹配,按3片/座·月控制 3)吊装设备 满足起吊吨位需要,至少2台 4)模板数量
不少于台座数量的1/3 5)自动喷淋养护设施 每片梁设喷管不得少于4条,顶部2条侧面各1条;喷管长为:梁体长+lm,喷头间距为0.5m 6)必备的施工辅助设施 横隔板钢筋定位架、钢筋骨架定位架、横隔板底模支撑架 7)其他施工设备 满足施工需要 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4 预制场出入口应设置洗车台(池),防止运送材料车辆、混凝土罐车等将泥土带进场内。5 桥梁预制场标志标牌
预制场内醒目位置应设置施工平面布置图、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文明施工牌等明显标示。吊装作业区、安全通道应设置禁止标志;预制场的制梁、存梁区、构件加工区等各生产区域应设置明显标示。钢筋绑扎区在明显位置应设置标示牌。张拉台座两端应设置指令标志,并设置钢板防护。
正在使用的机械设备,应在易发生机械伤害的场所、施工现场出入口醒目位置悬挂机械操作安全规定公示牌(即安全操作规程)。6 预制场所有的电器设备按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进行标准化安装,所有穿过施工便道的电线路应采用从硬化地面下预埋管路穿过或架空穿越,埋管标准或架空高度均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设置明显警示和限高标识;采用由满足施工机械设备用电最大负荷要求的变电站供电,电线布设须满足“三相五线制”要求,同时设置25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变压器设置安全距离符合规范规定,临时用电不得私拉乱接,绝缘线不得在地面上拖拉,电缆线不得在水中浸泡。3.3 场地硬化与排水 1 梁板预制场处于黄土、软土或其他不密实地基时,为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而影响梁板预制的质量,应对预制场地采取换填天然砂砾土分层碾压密实,换填厚度应不小于30cm;梁板预制场处于天然砂砾或天然岩层上且厚度较厚时,对场地做好平整即可。2 场内硬化时制梁区、存梁区均应控制纵横坡,形成良好的自排水系统,制梁区每个台座四周在进行硬化时必须预埋蒸汽养生、喷
淋养生管道和排水槽。3 钢筋加工区、集料存放区及混凝土拌和区均须设防雨棚、排水沟,并使用15cm厚C20混凝土硬化,雨天、风天较多地区,应备有足够的防雨篷布。4 预制场应设50cm×50cm砖砌排水沟排放施工废水、养护水、收集雨水并汇人沉淀池,沉淀池设置规格为长4m、宽3m、高lm,污水处理后方能排放。5 预制梁场主要道路、制梁区采用 不低于20cm厚半刚性基层或砂砾垫层+20cm厚C30水泥混凝土面层进行硬化处理,存梁区硬化采用C20水泥混凝土,厚度不小于 10cm。3.4 台座建设 1 预制梁的台座强度应满足张拉要求,台座尽量设置于地质较好的地基上;对软土地基的台座基础要进行加固处理,台座两端必须用 C20 以上的片石混凝土扩大基础进行加固,以满足梁板张拉起拱后基础两端的承载力要求。2 底模采用钢板,不得采用混凝土底模,钢板厚度应为 6~8mm,并确保钢板平整、光滑,防止粘结造成底模“蜂窝”、“麻面”。3 预制台座、存梁台座间距应大于 2 倍模板宽度,以便吊装模板。台座要满足不同长度梁板的制作。台座两侧用红油漆标明钢筋间距。4 波纹管、锚具、支座等其它材料必须按相关要求建库保管和加工,做到有物必有区,有区必有牌,做好防锈、防腐、防火、防盗工 作。3.5 存梁区设置 1 梁板预制完成后,移梁前应对 梁板喷涂统一标识和编号,标识内容包括预制时间、施工单位、梁体编号、部位名称等。2 梁板预制完成后,除了加强养 护外,要保证稳固、安全存放,严禁拆模后将梁板(尤其是T梁)无支撑存放,必须设置稳固的支架,防正梁板侧倾。存梁区也应设置相应的防止倾覆的托架及设施。3 用于存梁的枕梁可设在离梁两端面各 50~80cm 处,且不影响梁片吊装的位置,枕梁应适当配筋。4 空心板、箱梁最多存放层数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设计文件无规定时,空心板叠层不得多于3层,箱梁、T梁不得叠层堆放。支垫材质必须采用橡胶板或方木,且不污染梁底。3.6 梁板养生
场地内必须根据梁片养生时间及台座数量设置足够的梁体养生用的冬季蒸汽养生和夏季自动喷淋设施,喷淋水压加压泵应能保证提供足够的水压,确保梁片的每个部位均能养护到位,尤其是翼缘板底面及横隔板部位。养护用水需进行过滤,避免出现喷嘴堵塞现象,且管道应提前埋入地下。3.7 钢筋加工 1 成品钢筋存放区面积不小于150m应加设防雨棚。成品按不同规格分区堆放,堆高不超过120cm,分区之间留有足够的通道。2 梁板钢筋安装必须设横隔板钢 筋定位架、钢筋骨架定位架、横隔板底模支撑架、钢筋骨架吊装模具等施工辅助设施。3 张拉预应力筋时其周围及两端应设置完善的防护措施和警示标志,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张拉作业区域。3.8 机械设备 1 进场机械设备必须满足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要求,安装调试简便、容易操作、维修方便,可靠性高,安全性能好;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和破坏,如油、声污染。
大型机械施工现场严格遵守“五个一”制度,即:一机、一人(专职防护)、一本(机械施工日志)、一牌(设备标识牌)、一证(机械操作证)。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本机的构造、性能及保养规程,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3 施工现场安装、拆装大型施工 机械时,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主管人员到场把关。转场时,应有“专项方案、专项检测、专项见证、专项放行、专项检查”。大型施工机械夜间不得安排转场、移机。大型施工机械作业时现场必须有人把关。龙门吊、架桥机、塔吊必须经有关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4 机械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作业前,应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检查,作业中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得酒后上岗或疲劳作业,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并做好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记录。
四、钢筋加工场 4.1 场地选址
钢筋加工场地应合理选择设置 地点,宜采用集中加工布置方式,减少二次搬运量,做到加工与施工互不干扰。加工场应实行封闭管理,储存区、加工区、成品区布设合理,设置明显的标志标牌。2 加工场内醒目位置应设置施工平面布置图、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文明施工牌等标志。3 焊接、切割场所应设置禁止标 志、警告标志,木工加工区应设置禁止烟火标志,安全通道应设置禁止标志,使用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场所应设置禁止标志和明示标志,加工场出入口和场内应设置禁止标志和警告标志,用电场所应设置警告标志,易发生火灾场所应设置警告标志,消防器材放置场所应设置提示标志。各作业区应设置分区标识牌。4 机械设备应悬挂机械操作安全 规定公示牌(即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标示牌。5 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应 按其检验状态与结果、使用部位等进行标识。
4.2 钢筋加工棚面积必须在 2000m2以上,并配备桁吊或龙门吊,龙门吊必须是由专业厂家生产,使用前须获得有关部门的鉴定,严禁使用自行组装的门吊。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4.3 钢筋加工场应硬化处理并做好排水。地面应用 15cm 厚 C20 混凝土进行硬化,按照其使用功能分为:原材料堆放区、钢筋下料区、加工制作区、半成品堆放区。4.4 在加工制作区应悬挂各号钢筋的大样设计图,标明尺寸、使
用部位,确保下料及加工准确。4.5 各种机械加工设备必须经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且作好验收合格记录,以备检查。4.6 为满足钢筋加工精确度,推广使用数控钢筋加工设备。4.7 机械加工设备要求 1 进场机械设备必须能满足工程 质量和施工进度要求;安装调试简便,容易操作、维修方便,可靠性高,安全性能好;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和破坏,如油、声污染。2 严格遵守持证上岗制度,机械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本机的构造、性能及保养规程,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3 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穿 戴相应劳动保护用品。作业前应进行检查,作业中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相应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并做好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记录。4 金属加工工作台应稳固;卷扬 机应安装牢固、稳定,防止受力时位移和倾斜。5 各种气瓶应有标准色,气瓶间距不小于 5m,距明火不小于 10m 且采取隔离措施。气瓶使用或存放符合要求,应有防震圈和防护帽。6 施工现场各类试验设备应定期检查。4.8 起吊钢筋时,下方禁止站人,必须待钢筋降落到地面 1m 以内 方准靠近,就位支撑好方可摘钩。
4.9 人工断料工具必须牢固。切断小于 30cm 的短钢筋,应用钳子夹牢,禁止用手把挟,并在外侧设置防护箱笼罩。
切断小于 30cm 的短钢筋 4.10 钢筋进行防锈处理时,制作区应远离办公生活区。防锈处理采用喷水泥浆,喷(刷)防锈漆等办法。焊接时,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导线绝缘良好。焊接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用品。4.11 加工场内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堆放 1 原材料钢筋存放应采用可移动式工棚,钢筋应垫高堆放要离地 50cm 以上,半成品钢筋构件采用钢筋小支架或方木支垫,下部支点应以保证钢筋不变形为原则。2 已经加工好的钢筋半成品应编 号堆放,在旁边设置钢筋加工标识牌,标明其型号、规格、长度、编号等参数,防止用错。3 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应按其检验状态和结果、使用部位等进行标识,并按同类型码放,标识牌应用铁架吊挂安置于醒目处。4.12 文明施工 1 易产生粉尘、有害气体的加工 场、存放场应采取除尘、有害气体净化措施,且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尽量将加工场设于场地下风向。2 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水、废 油及污水应经过处理,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其他水域中,不得排入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中。3 加工剩余的短小材料及废料要合理回收,充分利用。4 严禁将不易腐化的合成材料、化工原料等擅自埋入地下。
五、材料存放场
5.1 存放场、材料加工场应合理选择设置地点,应尽量靠近使用地点,确保运输及卸料方便。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选择在装卸、取用、整理方便和靠近拟建工程地方放置。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应靠近拌和站放置。5.2 各种材料应分区存放,堆放场地需进行硬化,采用不低于20cm厚半刚性基层或砂砾垫层+20cm厚C20水泥混凝土面层进行硬化处理,且排水设施完善,场内严禁积水。存放场应留有足够宽度的通道,便于装运。5.3 各种材料进场均有合格证或检验单等质量证明资料。5.4 各种材料的堆放应做到一头齐,一条线。
材料存放 5.5 预制构件的堆放位置要考虑吊装顺序,力求直接装卸就位。5.6 材料储存时应按使用次序分类、分批存放,并按规定做好标识。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宜选择在装卸、取用、整理方便和靠近拟建工程处放置。存放场地应留有足够宽度的通道便于装运及使用。5.7 集料按不同粒径、不同品种分仓存放,不得混堆或交叉堆放,料仓隔墙采用厚度50cm高度3.5m砖墙,砂石材料堆放呈梯形状,做到“条直层平”;不得紧靠隔墙堆放,防止隔墙侧向受压倒塌。5.8 袋装水泥、外加剂必须入库,库房尽量靠近拌和机,地面采用 C15 混凝土硬化,且有防潮措施。水泥按厂家、品种、批号、离地 30cm堆垛,垛高不超过10包,距离墙30cm;散装水泥按不同厂
家、强度、批号分罐保存,罐上必须安装避雷设施。5.9 各集料需分设待检仓和已检合格仓,每个料仓的容量应满足最大单批次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并留有一定的余地,同时应满足运输车辆和装载机等作业要求。5.10 金属材料存放
线材存放时应上盖下垫,平放堆垛,注意标牌的保管,避免混淆。钢筋根据进场、加工和使用的先后顺序,按型号、直径、用途分门别类叠放。2 型材存放时应下垫垫木,上覆 防水遮盖物,平行分层堆码,统一放置,并且一端垫木略高。3 堆放钢板及钢杆件时,其高度不得超过 1m。5.11 半成品、成品存放区 1 存放场地应通风良好,有条件宜搭设存储棚库。2 金属、木材及构配件等底部应 按规定垫高,并避免与酸碱等易腐蚀性物质接触。木质材料或易变形材料应平放,不得挤压。成品钢筋构件,不能在5d内使用的,必须整体喷水泥浆做防锈处理。3 板材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不得露天存放。木材应选择干燥、平坦、坚实的场地堆放;选择堆放点应尽可能远离危险品及有明火的地方,并应设置“严禁烟火”的标识和消防设施。4 易于滑落的材料堆放必须捆绑牢固,堆高不得超过 2m。5 材料储存时应按使用、安装次 序进行分类、分批存放,并按规定做好标识,小件(散件)材料及配件宜存放于箱、盒内。
5.12 周转料具存放应随拆、随整、随保养,码放整齐。大模板存放应有可靠的防倾倒措施,不得靠在其他模板或物件上。5.13 装配式构件 1 根据构件的使用先后和吊装顺 序进行堆放,留出适当的通道,不得越堆吊运。2 堆放构件时,应按构件刚度、受力情况等采用合理放置方式,保持稳定。
构件堆放时应放置在垫木上,垫木位置应与吊点相对应;同时应使吊环向上,标志向外。4 水平分层堆放构件时,其堆垛 高度应按构件强度、地面承载力、垫木强度以及堆垛的稳定性而定。大型构件一般以 2 层为宜,不应超过 3 层,构件各层之间应用垫木隔开,且各层垫木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六、小型预制场布局
6.1 根据小型预制构件特点,预制 场需分生产区、养护区、成品区以及办公区等。各区域的划分用黄油漆隔离标识,并在各个区域设置标识牌,规划合理,交通流畅。6.2 生产区根据合同段设计图纸确 定的预制构件的种类设置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必须设置振动台,同时配备小型拌和站1座(尽可能与既有拌和站一起设置)。6.3 养护区采用自动喷淋养护系统 结合土工布覆盖对构件进行养护,确保构件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要求覆盖养生 7 天以上。
6.4 成品按不同规格分层堆码。对 于预制块、片(如防护衬砌肋、盖板等)堆码不得超过2层,对于整体式预制件(如缝隙式水沟等)不得超过4层。层间需用土工布隔开,预制件养护期不得堆码存放,以防损伤,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缺边掉角。6.5设备配置 1 小型构件预制可选用振动台振 捣,振动台电机功率应经过现场试验,对振动台的性能进行分析与比选,确定振动台的电动机功率,一般为 1.2KW~1.5KW,振动台数量根据预制构件生产数量确定。
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2 混凝土可由就近大型拌和站集 中供应,若单独设置拌和站,拌和站必须达到四仓式自动计量标准。
6.6模具 1 模板必须使用钢模或高强度塑 料模板,入模前应进行拼缝检查,对拼缝达不到要求的,辅以双面胶或泡沫剂,必须选用优质脱模剂,保证混凝土外观。在周转间隙必须有覆盖措施,防止雨淋、生锈、被污染。2 按照小型预制构件设计尺寸及 要求,由专业生产厂家制作塑料模具的各种钢模母胎。钢模母胎制作完毕后,利用钢模母胎及塑性复合材料批量生产,加工成混凝土小型预制构件的高强度塑性模具,塑性模具的材料为聚丙乙烯、ABS 及部分添加剂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而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第五篇:标准化案例3篇
物流案例:麦德龙标准化商品的供应链管理
一动态管理
在麦德龙,电脑控制系统掌握了商品进销存的全部动态,将存货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当商品数量低于安全库存,电脑就能自动产生订单,向供货单位发出订货通知,从而保证商品持续供应和低成本经营。
如果能随时对进销存的动态有清晰的了解,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做出快速反应,避免损失的发生,从而能在降低库存的同时,提高顾客满意度。麦德龙最大的优势就是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早在70年代,麦德龙的最高领导层人就将信息管理的概念带进麦德龙的物流管理。麦德龙有自己的软件开发公司(MGI),它的电脑专家专门为麦德龙开发设计了一套适合其管理体制的商品管理系统。
经过35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从商品的选择、订货、追加订货,到收货、销售、收银每一个环节,麦德龙都有先进的电脑信息系统进行严格的控制。
当然,进行电脑控制还需要人工的监督和决策配合。麦德龙有专门的监督人员检查整个系统,检查订货数量和交货数量是否相符。一般的订货程序是电脑提出采购预测,管理者再结合经验做出决定。采购预测是影响整个供应链的关键环节,预测的准确性将影响到其它各个环节效率,对成本高低产生直接影响。电脑根据顾客的需求信息,提出采购预测,管理者根据电脑的预测并参考其它的因素,如季节的变化、促销计划、社会上的大型活动,以及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负荷能力等,结合经验做出最后决定。
二、标准化操作
中国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对物流管理进行严格的标准化掌控。麦德龙的经营秘诀就是所有麦德龙的分店都一个样,麦德龙将很成功的模版复制到每个商场,包括商场的外观和内部布置及操作规则,所有商场实施标准化、规则化管理。这些规则包括购买、销售、组织等各个方面。就像工厂的机械化操作一样,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规则非常明确。从与供应商议价开始,直到下单、接货、上架、销售、收银整个流程,都是由一系列很完善的规则控制这套动作。
三、客户分类
无论做什么,都不要忘了供应链的另一端是客户,这是最重要的。有时,人们一味地追求标准化,而忽略了他们的客户。麦德龙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则是由顾客的需求来拉动的。因而,它能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提供更加完善的商品和服务。
麦德龙主要针对专业客户,如中小型零售商、酒店、餐饮业、工厂、企事业单位、政府和团体等。其供应链管理的特色之一就是对顾客实行不收费的会员制管理,并建立了顾客信息管理系统。
如果麦德龙不限定客户,让所有人都来,他运营成本就要增加,管理难度也必然加大。其一。例如,麦德龙可以在货架上放一件一件的商品,也可以在货架上放一箱一箱的商品。如果要在货架上摆一箱可口可乐,一件一件地放,要放24次。如果一箱一箱地放,一次就够了,还可以从接货处直接用机器将货品摆上货架。当然,谁都会选择那些愿意一箱一箱购买的客户,而不是那些希望一件一件零买的客户,这样可以减少操作成本,操作成本的减少就意味着人员成本的减少。
其二。如果知道有哪些用户,就可以分析他们的需求,增加他们喜欢的商品,移去他们
不需要的商品。这可以优化商品品种。其他零售店可能需要40万种商品去满足他们的顾客需求,而麦德龙只需要15万种。通常来讲,他们需要的品种可能是麦德龙的双倍。
麦德龙只关注目标客户,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因此麦德龙可以控制品种数目。如果麦德龙服务所有人,就需要更多的投入、更多的供应商、更多的洽谈……这就是成本。从技术的角度讲,限制客户范围可以提高经营效率。
麦德龙的信息系统不但能详尽反映销售情况,提供销售数量和品种信息,而且还记录了各类客户的采购频率和购物结构,准确反映了客户的需求动态和发展趋势,使麦德龙能及时调整商品结构和经营策略,对顾客需求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需求。别人是等待客户,麦德龙则是主动接近客户。在中国,麦德龙每家店有15个客户咨询员,他们每天都跑出去拜访客户,了解客户需求。麦德龙按照客户离麦德龙商店的路程远近,将客户进行分类,对他们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同时,麦德龙还对其客户(特别是中小型零售商)提供咨询服务。除定期发送资料外,麦德龙还组织客户顾问组,对客户购物结构进行分析,同主要客户进行讨论,帮助客户做好生意。
四、与供应商双赢
在整个供应链上,不仅仅需要企业内部各个环节能有效地完成各自的工作,更需要供应商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无缝对接。
麦德龙的价格优势,来自于从采购到销售有一套严谨的,标准化的管理程序。而这一套标准化管理顺着供应链一直延伸到供应商处的供货流程。麦德龙专门为供应商制作了供货操作手册,包括凭据、资料填写、订货、供货、价格变动、账单管理、付款等过程的方方面面。麦德龙通过这种规范化采购运作的延伸,把供应商纳入自己的管理体系,将供应商的运输系统组合成为它服务的社会化配送系统,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投资,实现了低成本运营。
麦德龙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寻求与供应商建立长久的关系,为共同的利益合作。麦德龙采用中央采购的形式就是一种双赢的形式。如果麦德龙有8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一个采购部门,就有8个采购部门,运作成本很高;如果只有一个采购部门,运作成本就低多了。而且,集合订购数量多,得到的价格更优惠,实行中央采购有助于降低运作成本,也便于管理。同时,麦德龙的供应商也从中受惠。例如,如果麦德龙在其他地方开店,供应商不必在当地设办事处,他们只需和麦德龙总部联系就可以了,中央采购也节省了供应商的运作成本。
同时,有的供应商还可从麦德龙的互联网站点上直接下载订单,降低订单处理成本。为了进一步降低供应商的成本,麦德龙还为供应商提供某些管理协助,如选择最快,最节省成本的送货路线。麦德龙在同供应商交易时,能严格遵守合同所规定的交易期限,按时结算,而且批量大、周转快,加上它奉行的双赢策略,所以供应商都愿以最低价位向其出售商品。
标准化与国际贸易案例
A公司从国外进口一批青霉素油剂,合同规定该商品品质“以英国药局1953年标准为准”,但货到目的港后,发现商品有异样,于是请商检部门进行检验。经反复查明,在英国药局1953年版本内没有青霉素油剂的规格标准,结果商检人员无法检验,从而使A公司对外索赔失去了根据。
【案情分析】
商品的标准,有的由国家或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规定,也有由同业公会、交易所或国际性的工商组织规定。在国际贸易中,有些商品习惯于凭标准买卖,人们往往使用某种标准作为说明和评定商品品质的依据。在我国实际业务中,凡我国已规定有标准的商品,为了便于安排生产和组织货源,通常采用我国有关部门所规定的标准成交,但为了把生意做活,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能,酌情采用国外规定的品质标准。由于同一商品,各国所订的品质标准不完全一致,而且每个国家的标准(包括民间性的行业所订的标准)因各年的版本不同,内容也有差异。因此我们在签订合同时如按标准确定商品品质,不仅要弄清楚是按哪个国家的标准,而且还需要弄清楚不同年限版本的标准的内容。否则,就会出现本案例的被动局面。此案说明在进口贸易中,一定要认真制定商品品质条款,如需要用标准来说明商品品质时,为了便于安排生产和组织货源,通常以采用我国有关部门所规定的标准成交为宜。此外,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能,酌情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或出口国规定的品质标准。但要密切注意各种标准修改和变动的情况,以免引起争议,造成损失。
服务标准化案例
A企业是一家新式的餐饮连锁公司,以中餐为主打,消费档次在中档偏上,其地方风味特色很受欢迎,生意也不错,开了多家连锁店。这类公司时常要注意的事情是,如果是哪道菜加工的过火了,或是哪批包子的馅咸了,或者是顾客多了上菜慢了,弄不好顾客不满之下就另投别家,成为其它餐饮企业的食客。于是公司力求塑造一套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既要保持本公司餐品的风味特色稳定,又要通过服务赢取顾客的好感和满意度。
A企业也向一些国外餐饮连锁巨头们取过经,也将店面装修得挺有氛围,也有详细的员工手册,力求将操作和服务标准化。不过这还不够,因为这一套其它企业也容易做到,A企业决定在餐品的“鲜”字上下功夫,并且提高对顾客的反应速度。比如说,顾客如果可以稍等一下,那么包子、饺子等可以现做;根据提前估算消费量做好的包子必须在三十分钟内卖出,否则不能再上餐桌;菜必须在顾客下单后的半小时内做好,等等。
改造从后厨开始,引进了一些设备,使烹饪变得“数字化”起来。比如面粉发酵,多少面粉加多少发酵粉加多少水,多少温度发酵多长时间,都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和配比。甚至包子和饺子的馅都能用机器调好料,人工要做的,就是按每斤馅包多少数量的包子和饺子,以及每斤配好的面粉包多少个包子和饺子这个标准,用一块面皮包上馅变成成品放在蒸屉里。而以前负责蒸包子的伙计,现在负责看管电蒸柜——比如把一屉屉的生包子端进蒸柜里,然后就是打开开关,静等若干分钟后就端上柜台,也不用再去看火候,看时间,电蒸柜把时间和温度都设定好了。顾客点餐之后,也不用跑堂的服务员像往日一样叫号,向后厨下指令,点餐台直接将菜单下达后厨,各道菜肴自动流向所负责烹饪的厨师。
现在,一切都变得比以前可控,员工们所做的事也变得比以前简单,以前要凭丰富的经验和感觉才能做出出色的食品,现在仅靠这套机器就把做出来,而且次品率极低。现在,经验丰富的厨师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有一两个伙计打下手,那种感觉让自己太像个大师傅了,但现在这种感觉没有了,大家守着一个机器去操作就行。像这样,一批年纪大些的员工们怎么都有些不适应;而年轻的小伙计们对引进这些半自动化设备感到新奇,特别是他们可以不再给大师傅打下手跑来跑去了,这让他们感到轻松。
不过,时间长了,连这些十几二十来岁的90后和80后也有些不适应了。过去是团队协作,前台一声令下,后厨马上就会热闹起来,或盛上套餐为顾客端去,或厨师们马上就开锅,彼呼此应之间,气氛融融。现在,连大家围着桌子做包子和饺子的场面,也没以前那么火热了。那些设备更象是流水线,大家分布在这条流水线上,成为其中某个环节的一个螺丝钉,每天守着机器设备。后厨的一些大师傅们之前的成就感现在一落千丈,因为他感觉餐馆不再依靠他的经验和技术了。年轻人也觉得每天很无聊,操作越简单,工作越机械,每天重复这样简单机械的工作,兴趣大大丧失。一位80后员工在博客上感叹:“以前是自己牵着一条流水线运作,现在自己是一条流水线上的一个零部件;以前每天觉得在这里工作很有气氛,现在每天完成工作,总是想让自己能尽快逃离这里……”
在餐饮业,服务和食物质量同等重要,当企业将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作为竞争力来打造时,服务就显得更重要了,而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则会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在员工个人的作用和属性被削弱的时候,A企业需要怎样来调和员工们的心态,激发他们的热情,凝聚他们的归属感?
08营销一班
0800705110
王海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