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建设应突出解决的几个问题大全
文章标题:新农村建设应突出解决的几个问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使我们农村干部倍受鼓舞。农村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各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各地新农村建设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我想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简单谈一谈新农村建设中应突出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农村“两委”班子较弱,应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
随着农村税费改苹政策的实施,村级领导班子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些农村由于党员领导干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想自己、干自己的多了,考虑集体发展的少了,造成农村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由于取消了农业税,村集体没有企业,缺少资金,村干部得过且过,积极性不高,阻碍了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应加强农村干部的培养。
要加强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区县级每年应集中一定时问举办培训班,培训内容应包括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策意识和按政策办事的自觉性,强化法制观念,强化群众观念,还要学习有关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农业技术技能以及有关市场经营管理方面的理论
二、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引导农民通过投身建设新农村的实践,转变观念,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一要组织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组织科技人员深人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传授农业技术技能。二要加强农村文化场所和阵地建设,每个村要建设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广场,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三要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引导农民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四要加强党在农村的政策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让每一个农民对新政策人心人脑,使他们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三、要实行农民对村务的民主管理。
一要实行村民自治。新农村建设怎么搞、采取哪些措施,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要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等村民自治组织?群众的事让群众自己知道,让群众自己说了算,让群众自己去办。二要加强民主法制二也设。积极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大普法教育力度。通过举办法律培训班,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制度,规范村民行为,使村民逐步走上白我教育、自我管理、白我规范的轨道。
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的生产模式,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人。一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种植业要结合人多地少的实际,发展特色种植业,向蔬菜、药材、科技含量高的优良品种方向发展,形成一村一品或一村几品的种植格局;二要发展特色养殖业。支持鼓励农民引进优良品种,兴建各种养殖小区,走规模化的养殖路子。三要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要支持农民兴建粮食加工企业和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综合竞争力和农产品增加值,增加农民收人。四要成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加强对剩余劳动力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和就业本领,为农民就业提供信息,积极为农民寻找致富渠道
五、加强规划。建设环境整洁的新农村
要搞好规划,解决农村建设杂乱无章的问题。规划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改造、浴池等项日建设。加强环境整治。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平常、最易见效的生产生活问题人手。开展以清垃圾、清水沟、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活动,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生活环境。
六、加强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方面要抓好农民住房、通水、通路、通电、通信息等硬件设施建设,使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村容村貌整洁美观。要加强农村卫生所建设,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做到小病不出村,卫生防疫及时到位。同时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和各种文明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杜绝打架赌博、搞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邻里关系融洽和谐,社会秩序安定祥和使农村充满生机和活力。
《新农村建设应突出解决的几个问题》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新农村建设应突出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应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为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一系统工程作了具体部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主动承担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实现“三农”、各级党委政府和信用社“三赢”。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当前,农村信用社加大信贷投入,全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都严重制约和影响着支持新农建设的效果。
1、“三农”资金需求的不断扩大与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薄弱的矛盾。“三农”资金需求的扩大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单个农户的贷款需求额度不断扩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的外流,使目前的单户农业生产无论是从单位面积投入还是从扩大生产面积投入上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使单户农户的贷款需求额度不断扩大。二是涉农领域不断扩大涉农产品的商品率不断提高。“三农”领域已经在人们的思想领域不断开阔,农村信用社也在不断扩大“三农”金融服务领域。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金融和“三农”赋予了更广阔的内涵。同时,农村信用社尽管在进行着深化改革,但是,由于其历史包袱沉重、自身条件较弱以及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其资金实力难以得到大幅度提高,与“三农”资金需求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形成了供需矛盾。
2、“三农”的资金需求与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矛盾。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有着“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宗旨,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三农”的资金需求。但是,农村信用社同时也是一个金融企业,必须以追求利润、防范风险为自身的经营管理目标。因此,农村信用社既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支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又要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实现经营效益的大提高,业务的大发展。
二、应对的办法及措施一是亮小额农贷品牌,满足农村多层面的需求。农村信用社应按照“扩面、增量、延伸”的应求,进一步延伸贷款对象、额度和期限,使传统种养大户、订单农业户、进城务工经商户等城乡个体经营户的资金需求都能得到较好满足,实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因需发放、动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其他授信和贷款保险保证等新型信贷产品,把小额农贷授信模式延伸到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群体,推行评级授信机制,全面满足农村其它方面的信贷需求。通过科学设计信用指标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信用级评定机制,建立健全农户信用档案,取消农户贷款证和凭证发放的机制,建立农户小额贷款信用等级发放。对新投放的小额贷款要达到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的要求,使小额农贷真正做到放得出、管得住、收得回、能创效。二是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信用社应采取“聚集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向”的方式,支持具备区域资源优势、品质好、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大力支持订单农业,建立“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积极积极农户联保贷款方式,支持农户联合体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区域特色农业经营项目。要通过自主创新的手段,不断探索成立由政府或经济组织牵头组织成立农户大额贷款联担保组织,为大额农户贷款需求提供担保,发展区域规模农业经济。建立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库,重点支持发展一批从事国家、省、市、区级确定的农业产业化开发经营项目的企业和利用当地资源、经营规模大、带动较强的大型涉农加工企业,培植大龙头,创造大品牌,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联结起来。三是支持农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农村城镇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以城带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农村信用社将大力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介入城市和重点镇、中心村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迅、住房、广播电视、普及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建美好家园。大力支持集体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身的休闲农业的发展,缩减都市与农村发展的差距。四是支持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促进打工经济发展。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村重要剩余劳动力已经逐渐向城镇转移。为增强农民自主创业能力,农村信用社应大力拓展创业类贷款。对进成务工发放“打工路费贷款”,为打工农民提高文化技能发放“打工助学贷款”,为打工农民回乡兴业发放“打工创业贷款”,为农民打工提供信贷、结算、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的打工收入,促进农村打工经济发展。五是深入创建“信用工程”,培育文明乡风民风。农村信用计应科学设计信用指标评价体系,认真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的评选活动,大力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民工。同时,农村信用社应加强信贷投放的管理,加快征信系统建设。要牢固树立
诚信可贷、失信制裁的信贷投放准则,信用户予以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对失信户予以惩戒,分类制裁。一是停止放贷。对现有的逾期贷款户,不再注入新的信贷资金;二是加强监督。对于在金融行业有贷款逾期行为的对象申请贷款,均应特别加强监督;三是信贷制裁,对于不讲信用的贷款户,取消其贷款资格画皮是经济制裁。对失信到逾期贷款户坚决按合同规定予以加罚息;五法律制裁。对恶意逃废债行为,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切实维护诚信环境。六是积极创新农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农村信用社应全面推行支农客户经理制度,实行“包村包片包户”信贷服务,有条件的信用社应成立支农服务中心,坚持从细处入手,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积极构建与政府、农户之间定期的信息交流机制,减少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增强农户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三赢”局面。
第三篇:突出主导产业发展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突出主导产业发展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双清区委常委、副区长李新启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和维护农村基础设施的经济保障,是构建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经济来源,是促进农村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我区紧扣“生产发展”主题,突出主导产业重点,立足区位优势,围绕服务城市,着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不断做大做强果蔬、畜牧、水产、花卉苗木、休闲农业等支柱产业,筑牢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支撑,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全区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5646元,同比增长14%,增速全市第一。长木村被省政府正式授牌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突出三个“注重”,确保三个“实现”。
一、注重培优育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全区通过大力调整农业布局,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使传统农业发展成为现代农业。
一是科学规划,实施布局调整。全区紧紧围绕服务城市,按照“因地制宜、依托资源、突出特色、连片开发”的要求,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路子,为城市提供“七鲜”(鲜菜、鲜鱼、鲜肉、鲜奶、鲜果、鲜花、鲜禽),形成了白马、洋溪桥、百合、寒梅、肥田、砂塘村的蔬菜;东郊渔场、高桥、江口村(甲鱼基地)的水产养殖;胜利村、郊东养殖场的生猪;火车站乡、高崇山镇的家禽;短陂桥、大兴、长木、浏阳村的葡萄;莲荷、芹菜村的花卉苗木;大兴、马石、胜利村的奶牛;光辉、云水村的肉鸽;大兴、栗山村的草莓;天源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精品水果;莲荷、东郊渔场、长木、江口、立新、高桥、大水等村集休闲、旅游、观光、垂钓、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等产业。“一村一品”已成格局,优势凸显。全区形成了1000头奶牛、3000亩花卉苗木、10000亩时鲜蔬菜、10000亩鱼塘、20000亩水果、10万羽肉鸽、30万头生猪、300万羽家禽产业规模。
二是多元投入,增强发展动力。全区以产业基地、农业园区为重点,整合涉农资金,对农业、水利、交通、扶贫、开发等资金捆绑使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加大对产业的投入,增强产业发展源动力。2007年,全区成功实施了郊东养殖场2万头生猪基地扩建、光辉村年产10万羽的肉鸽基地、天源现代农业示范园、砂塘村1000亩蔬菜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火车站乡莲荷村引进了建民集团精品花卉苗木基地、天源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共投资2000万元,发展花卉苗木基地1000亩,并依托周围连片10000亩森林,大力开发集观光旅游、农事体验、水果采摘、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农业。高崇山镇“引
凤归巢”,引进大汉控股集团投资1.2亿元,兴建总面积达10000余亩,集旅游休闲养老、科普教育、农产品开发和加工、生态能源建设于一体的“大汉太美新农庄”,建成后预计日接待游客10000人次,能接待常假休闲人数为8000人次,能同时为1000名学生提供试种基地和参观学习基地,农产品加工能力可达15万吨,年销售总额达2亿元,可发展签约农户2万户,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余人。
三是标准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产业要发展,产品是核心,品质是生命。针对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区大力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推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区有10个基地通过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产地认证,8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水)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各类认证。中富油脂公司成功申请“有机茶油”证书,成为我市农产品第一个有机食品品牌;高崇5000亩葡萄、云水3000亩慈姑基地通过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二、注重市场对接,实现初级产品向适销产品的跃升 一是发展农产品加工,培育知名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做大基地、拓展市场。全区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26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6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打造出了“中富油脂”、“易龙冷鲜肉”、“立得皮革”、“华湘米业”、“西部牛仔”、“金工板业”、“合力化纤”、“飞力格科技”、“智迩康
乳业”等一大批知名品牌。豫湘集团的“易龙冷鲜肉”入选国家商务部应急商品。
二是开拓各类市场,编织营销网络。大力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加快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使农民群众由提篮小卖跑市场变为组织起来闯市场,努力构建农户、基地、市场联结紧密的流通链条。投资2000万元的中南家禽批发市场已竣工开业,投入使用。目前,全区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园10余个,形成了跃进饲料原料一条街、建设南路托运一条街、宝庆东路建材一条街。农民运销专业户达5000余人,解决近万名农民再就业问题,构建起了龙头企业直销、中介组织帮销、流通大户促销的销售体系。
三是壮大合作组织,搭建市场桥梁。全区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建立和完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快速发展,搭建起稳定的市场桥梁。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区农业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每年都安排一批资金用于扶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目前,全区发展专业合作组织30个,以云水、渡头、城东等乡镇为重点的养猪基地组建了养猪协会,实行仔猪引进、饲料配送、防疫管理、生猪销售一条龙服务,年出栏生猪20万头,产品远销沿海地区和出口;以石桥、城东乡为重点的蔬菜生产基地已实行公司化运作,前景广阔。
三、注重创新机制,实现“一枝独秀”向“满园春色”的扩张
全区通过不断创新机制,培养产业能人,强化科技推广,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努力做到村村发动、村村发展,让亮点更亮、精品更精。
一是强化典型带动。我区注重培育各类典型,通过现场会、外出取经等形式组织乡村干部、种养大户参观学习,让各村都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干有标兵。莲荷村利用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种植花卉苗木走上致富路,从原来的十几户到现在的200多户,2007年该村实现花卉苗木销售收入400万元,村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该村成了邵阳市区规模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
二是强化科技推广。我区高度重视农业技术开发、推广,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高崇山镇通过改良葡萄品种,其出产的葡萄外形美观、味道可口,在全市名气较大,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郊东养殖场通过生猪品改、标准化生产,连续五年稳居全省供港生猪质量榜首;大兴村与浙江等地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建成了草莓基地,不仅带动了该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而且可为周边县(市)提供优质草莓种苗。
三是培养产业能人。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首先是造就一批村官。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的经济能人培养为党员,把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选拔为村干部。在农村优秀青年、知识群众、技术人才、经营能人、致富能手等人群中选拔培养村级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全面轮训,把村官培训和使用成为政治强、技能好、会经济、懂经营的人才,为产业的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证。目前,全区80%以上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成为产业建设带头人或营销农产品的佼佼者。其次是培养一批农村经济能人。通过分层次、多方位地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实用技术和经营能力培训,使农民既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又有较强的创业能力,努力在农村造就大批种养能人、科技能人、经营能人。渡头桥镇光辉村养鸽专家姚道庚利用一技之长创建肉鸽基地,有力带动了肉鸽专业村的建设;云水铺乡养殖专业户姚富祥瞄准奶业市场商机,创建智迩康乳业有限公司,有力带动了全区乳业的发展。通过培养产业能人,造就出一批产业建设的生力军,形成带动一方、搞活一片经济的“满园春色”新格局。
第四篇:突出五个重点 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突出五个重点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中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核心要求中以人为本、解决人民生活问题的根本目的,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包含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丰富内涵,包括了三农工作的各项任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项系统工程中,必须把握工作重点,逐年稳步推进。
一、把握全局,找准战略切入点
统筹城乡发展是篇大文章,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开篇之作,抓住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扩大农村市场需求、消化富余工业生产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战略选择,更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代表最大多数人利益的集中体现。对于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必须在中国实际发展阶段中去把握,从农村实际去操作。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看,我国仍是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第一位的中心任务。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就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围绕国家宏观政策和大局,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突破传统思维定势,跳出三农看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要用工业理念和经营城镇的理念,用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的办法,解决三农问题,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二、加快发展,培育经济增长点
在新的形势下,建设新农村,必须以新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支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农业产业的战略转型。发展壮大农业产业的战略思路应该是,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优势品种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逐步形成以农村工业为主导、高效农业为基础、服务业为纽带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强工重城,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要结合“十一五”时期工业布局调整,认真做好农村工业发展的规划布局,积极引导各类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走产业集群之路。要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小城镇的经济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二是优化提升农业,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大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多元投入、农民参与的方式,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尤其是着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强化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完善运行模式,健全带动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优质粮油、畜牧、果蔬等重点产业中不断开发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带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名优产品和优势产业,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大力兴办三产,全面搞活农产品流通。依托县域和中心镇,大力发展覆盖城乡的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鼓励民营经济投资第三产业,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三、深化改革,抓住机制关节点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和开创性的工作,必须着眼于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深化改革,强力推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机制。一是深化就业与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机制。打破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和户籍制度,取消一切限制农民进城的歧视性政策,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和户籍制度,扩大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和安居乐业。采取政府买单、市场运作的方法,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引导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二是深化城乡建设体制改革,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机制。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新机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纳入公共财政,鼓励各种主体参与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建设投入的力度。要搞好县域城镇规划建设与村庄布局规划建设的衔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促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搞好城乡对接,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也能分享现代化的文明成果。三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机制。农民手里没有钱,农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后果不仅是缺水少电、交通不便等影响到农民生活质量,甚至基本的看病就医、读书上学也难以满足。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应中国国情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政府公共财政向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倾斜,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要适应从投资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增加农村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投入,加快建立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对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四是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强化乡镇政府职能,做到事权与财权相统一。
四、提升素质,抢占发展制高点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切实抓紧抓好农村普九工作,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新型农民,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二是大力开展适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新农村的带头人、农民技术员、骨干农民、农民企业家和能工巧匠这五支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农民教育培养的主要对象。要切实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等各项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提升新型农民的科技素质,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三是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扎实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水平,加强村镇文化设施和文体队伍建设,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维护利益,紧扣民本立足点
实现农民的愿望,满足农民的需要,维护农民的利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立足点。一是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亲民、爱民、富民”为目标,健全农村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包村联户”“群众来访接待日”等制度,增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功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二是发展和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逐步建立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机制,教育引导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三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使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繁荣美好。
第五篇:**市**街道坚持“四个突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市**街道坚持“四个突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今年,**市**街道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街道2006年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14.7亿元,比增13%;税收6900万元,比增20%;工业产值32亿元,比增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3亿元,比增27.6%;供电量19647.5万千瓦时,比增18%。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为“振兴**形象,走在全省前列”作贡献。
一、突出城市建设
抓住“市区北拓”的发展良机,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来营造最佳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做大城市规模、做强城市经济,提高城市竞争力。着重抓好具有代表性的“**中心片区、站前安置区、江北豪园商住小区”三大片区工程建设,以新区的建设促进旧区的改造,进一步更新**形象,整合各项资源,盘活建设用地,腾出发展空间,推进城市化进程。同时,紧抓市区北拓东进的大好时机,大力扶持培植房地产、物流等两大新兴产业,深挖第三产业发展后劲,为**经济发展增添新鲜活力,增强综合实力。
二、突出项目落地
今年**街道列为**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6个,预备重点项目3个,前期重点项目1个,重点工业项目7个,是历年来重点项目建设最多、投资最多的一年。街道将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拉动投资增长。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抓好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宣传教育引导,营造人人谈项目、议项目,支持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继续按照“五个一”工作机制,完善项目挂钩责任制,科学合理制定项目建设进度计划,抓资金投入、抓工期进度、抓项目前期基础性工作,从紧从快推进项目进度。
三、突出支柱产业
一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从量的扩张、质的提升上大力引导壮大针织鞋服、消防建村、机械铸造三大传统支柱产业。通过增资扩营、技术辐射、强强联合等形式,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支持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规模经济的支撑力。计划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至6家,争取全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0家。二是以工业园区吸引产业集聚。以扶茂岭工业基地和观音山工业项目区的规划建设为契机,继续推进火车站工业项目区、玉叶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鞋业城的建设进度,为企业发展搭建更多、更好、更大的投资平台。积极整合玉叶、李西、梅亭、洋美、南美、溪口等工业小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独特功能,在进一步完善工业小区软硬环境的基础上,用足用活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入区建设,促进企业加速向园区聚集,既合作又竞争,努力在企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上实现齐头并进。同时,支持关联产业发展,促进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不断延伸产业链。三是引导企业推进“三大创新”。引导企业树立竞争优势来源于不断的创新的观念,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引导企业实施科技兴企、质量兴企、人才兴企、企业信用等工程,不断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优秀人才,改进产品和推出新产品,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引导企业加强学习,逐渐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管理模式,走出家庭式管理,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来运作和管理经营企业,扎实推进管理创新。
四、突出五个推进
一是坚持城乡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按照“五个新”的要求,立足**实际,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抓好试点,以点带面,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建设。进一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依法行政、司法公正;继续高度关注民生,实施积极再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和谐;以建设平安**为载体,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各项事业。重视生态环保工作,抓好水土保持工作,落实耕地保护政策,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同时不放松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四是坚持协调发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五是坚持关键在党,推进和加强党的建设。抓思想强素质,用各种重要理论武装党员头脑,增强党员素质。抓班子带队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制度,提高党工委领导发展的能力。抓基层打基础,继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抓好村级基层班子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抓作风树形象,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同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