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育》教材教学实践的体会

时间:2019-05-13 10:4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德育》教材教学实践的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德育》教材教学实践的体会》。

第一篇:关于《德育》教材教学实践的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德育》教材教学实践的体会

作者:李亚莉

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10期

2004年秋天,新编《德育》教材开始使用和推广。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学习,对教材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笔者就《德育》第一册的知识体系、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新教材在知识体系和内容上,对传统政治课教材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创新

1.新教材更加贴近德育工作实际

过去讲法律知识时,有专业的教材书籍——《法律基础知识》。然而,在现在的教材中,只有第四课和第五课讲到法律,其内容只涉及治安管理、刑法和民法,删掉了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合同法、仲裁法等繁杂内容。另外,目前的《德育》教材在语言上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娓娓道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他们的理解水平。

2.教材新增加了一些实用且贴近学生实际的新知识

例如,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就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来自方方面面的变革和压力,无时不在拷问着人们的心理素质。为了让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应该提早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新教材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新教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些理论和观点有机地融入到教材内容中,教育学生从实际出发,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去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例如,第六课“正确看待事物”中讲到人生充满了各种矛盾。特别是对于理想与现实、顺境与逆境、竞争与合作这三对主要矛盾,要正确对待和处理。

4.新教材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技校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训练专业技能,以便为其将来更好地投入职业生活做好准备。新教材在内容上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例如,在第一课第一节“职业伴随人生”中,分析了职业的现状和职业的重要性,特别指出现代职业的发展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企业需要专业型、智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能人才,而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技能人才。所以,要让学生重视职业教育,明白职业教育也是成材之路。

5.新教材调整了传统教材的知识结构,使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传统教材中,讲法律、讲职业道德、讲世界观和人生观,共有三本教材。这些内容在新教材第一册中都涉及到,有治安管理、刑法和民法的内容,也有职业道德的内容,更有世界观、人生观的内容。旧教材的知识结构得到重新调整,一些难懂而又与学生实际相脱节的内容被删去了,重要的内容被集中在一册书中进行讲解。通过合理安排目录,教材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二、新教材指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带着问题学习

新教材在内容上专门为学生设置疑问,提出了许多让学生感兴趣、能启发他们积极思考的问题。例如,当课文讲到热爱祖国时,让学生思考问题“伟大的祖国有哪些令人自豪的地方”;当讲到遵纪守法时,让学生讨论“自己有没有轻视纪律甚至法律的情况”……类似的的例子,在教材中不胜枚举。

三、新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借助新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多方面的思维训练。例如,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许多知识点都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到的。笔者认为,可以利用新教材,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帮助他们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教师要激励学生思考问题,参与他们的讨论,从而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四、学习新教材,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经过几年德育教材的实践体验,笔者对教材的体系、特点有所了解;通过学习新教材,笔者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及时的更新。同时,笔者树立了“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之后,笔者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及时的反馈和改进,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另外,笔者非常注意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师生的沟通和交流,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作者单位:山西大同煤炭技师学院)

第二篇:我的德育实践体会

我的德育实践体会

学校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学生,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学校和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在长期的工作中,我总结出一点德育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说服法

教育说服法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 ”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教育说服法很多,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

二、情感陶冶法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初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三、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四、榜样模仿法

榜样耪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我曾带过一个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事后,班主任不是武断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各地了解情况,并抓住这个时机,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课堂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竟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在美国轰炸南联盟中国大使馆的血腥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我们可以趁此机会让学生观看电视,收集有关新闻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发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的强烈心声。同时,又让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他们“为中华崛起读书”以实际行动来声讨美国的暴行。这样,无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

总之,当学生不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而且也学会留心观察自身,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精神力量也用到使自己本身变得更好、更完美的,他们才算真正逐渐成长为道德成熟的人了。而教师的贵任之一就在于抓住良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情育人,最终过到知、情、行的统一。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学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深刻而又沉重的变迁。道德作为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随着经济生活的变革而变革。在社会日益趋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不可避免地卷入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制。升学教育中,智育被抬到无限高的地位,德育则乏人问津。尽管这一做法意味着与教育完整性的背离,但从多方利益出发,这种现象似乎已约定俗成。“德育为首”成为一句喊得很响做得很虚的空话。虽然今天素质教育以不可阻当之势对抗着“应试教育”、“升学教育”,但考试制度不变,德育地位仍难从根本上提高。

抛开外在因素,探求本质原因,中小学德育工作出现种种弊端其根源在于自身。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还有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价值标准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都未能及时地对这一点科学分析、科学对待。依然采用陈旧的教材和落伍的方法,使德育工作更难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切实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走出学校德育工作误区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具体细致的系统工作。除学校常规教学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军民共建、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

等渠道,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向深层次的心理品质教育延伸,向高层次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扩展,将养成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和理论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同步发展,成为道德品格完善的新人。

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育人方向,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各班级、各年级、学校总体都要积极宣传新人新貌、好人好事;开设事迹展馆,提倡文明礼貌、社会新风尚;强调思想进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好德育基地,配合教学,强化德育效果,学校应建立健全学校、家庭长期联系制度。一方面帮助家庭了解学生品德发展情况,并根据学校工作重点确立家庭教育任务,互相弥补不足;另一方面根据家庭教育是互动教育的特点,通过子女成长影响家庭的价值观。形成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总之,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第三篇:教材培训体会

《安丘市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8年9月11日 我有幸参加了全市小学语文教师暨统编教材培训会议。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了薛炳群院长、王守文主任、吕铁君科长及郭清莲、秦学红等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自己才对低年级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1.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讲解,让我耳目一新。专家老师主要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详细讲解。这一点,让我在潜意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如:识字课。我们要了解它的编写形式、特点。

2.结合拼音认识汉字、学习词语和儿歌,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拼音的实用价值。教材倡导学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教材中安排了词语和儿歌,并且结合词语和儿歌的学习认识几个汉字。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特点。所选的儿歌也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这些词语和儿歌,为学生巩固拼音、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提供了语境,体现了拼音学习的工具价值,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形成初步的语感。

3.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4.重视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考虑学生起点,着力改进学生日常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交际意识、不考虑对象场合等不良交际习惯。教材中的几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相互尊重。这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点,是需要从一开始就着力培养的交际习惯。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会认真把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起来,把以后的教育教学开展得更好。

《安丘市小学语文教材培训》

心得体会

大汶河旅游开发区王封小学

凌政军

2018.9.19

第四篇:教材编写体会

聋人学校校本教材编写体会

在我得知成为一名校本教材编写者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激动。以前,一直是拿着别人编现成的教材去上课,从没想过自己也能成为编教材的老师。所以,从我接受任务的那天起,我就在心里给自己定了标准,一定要编出像样的几节课。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对校本教材的一些认识

我校的校本教材的编写要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面对即将毕业步入社会的学生,我们到底应该教给他们点什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确定好了教给学生就业准备的时候,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将具体的工作做好,如何更好地工作,如何与人沟通交流,这些就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因此,我在编写教材时立足于生活实际,编排了保安、送水工、换煤气、投递员、送奶工等内容,使教学内容更有实用性。

二、教材内容和结构的确定

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重视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成长进步。我校学生同程度上存在着交往障碍,为了能够使他们重返社会,我在教材编排上加上了与人沟通,和谐相处的内容,在每节课上都有所渗透。在具体的工作中,选取最主要的工作内容,让学生“学一学”、“记一记”、“说一说”、“写一写”、“练一练”,循序渐进的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在一节课上,听、说、读、写、练,多位一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特别是短小精湛的“说一说”环节琅琅上口,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教材编写过程中的感受、想法

校本教材的编写是一个“积累——编写——交流——实践——反思——改进——充实。”长期的反复的过程。通过自己经验的积累,和从各方面搜集来的资料,准备好图片,初步编写。编写过程中,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并且亲自追随投递员、送奶工、搬家工人,学习他们的具体工作内容,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不断的修改自己的教材。当自己看到编写的教材有点模样时,心里美滋滋的。经过专家的指点,仔细的体会,在和专家探讨过后,继续修改自己的教材,几经修改,终于问世了。我深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课程。

通过教材编写,我看到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首先是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主编的负责,同志的认真。大家为了一张图片,一段文字,反复的推敲,探讨,假期里,深夜中大家仔细的体会细节之处,不断地修改自己的想法。这种废寝忘食,忘我的工作精神我很钦佩,踏踏实实,严谨治学的态度也值得我去学习。

第五篇:教材培训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培训体会

10月17日至19日,我荣幸地到眉山市苏南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西师版教材培训。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西师版一至六年级上册教材,培训期间,西师版教材编委组成员于陈祥彬详细地讲解了一至六年级上册教材的变动、增删以及编排意图、修改原则。现将培训的主要内容及体会总结如下:

一、为什么修改教材,修改的意图是什么。

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西师版教材试行之前曾经历过小范围的实践检验,如今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推广过程中反映出了试行教材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和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1.统计与概率内容安排靠前,难度相对比较大。虽然许多数学家都建议在小学数学中应渗透概率和统计的教学内容,但西师版教材对概率和统计的内容安排较多,实施步伐偏快,与初中衔接不自然,既造成了重复,又拔高了要求,给人感觉是小学吃了初中饭,整体不切合当前的教学实际。

2.对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这类知识在程度的把握上步子也快了。以前的老教材对这些知识的安排稍显传统,且步子小、碎,而新教材的步伐又太快,有些过犹不及。

3.例题和习题不配套,影响教师教学。西师版的教材初步试行时,编委曾有过编配与教材同步的练习册或习题集的想法,但未得到

审定专家的许可,担心例题、习题配套有模仿之嫌,不符合新课程的思想和主流,造成一线教师在操作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和障碍。

第二:真正的新课程标准也在进一步修改之中,所以各种版本的教材理应配合新课程标准作相应的修改。

如:课标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句话中“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强的争议:怎样的数学是有价值的?怎样的数学又是必需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现在将其完善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课标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在修改为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思维与能力主要指:创新思维、发散思维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什么这样修改?专家认为,三维目标应该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知识应该促进能力的发展,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能力又应该转化成德行,什么是能力?活的知识就是能力,能灵活解决问题就是能力。

《标准》曾把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共分为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现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因为图形是直观感受的,几何是非常抽象的,这样修改可以与“数与代数”这个提法对应起来,再加之空间包括平面与立体,而几何更强调学科性质,“图形与几何”相对更贴切。“实

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虽然看似一些说法上的小调整和变动,却看得出专家审定课标时的谨慎态度和专注精神。

“双基”这个词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为了使“双基”的内容更丰满化,“双基”改为“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很多学者将“四基”誉为标准修改的神来之笔。因为四基更强调的是学生的两种能力培养: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种能力既体现了学生创新学习的基本过程,也是一个完整探索、研究的过程。

二、怎样修改,修改的原则是什么。

目前全国的新教材版本编写呈现两种趋向:继承原来知识体系,打破原来知识体系。西师版教材走的是二者合一路线。本次教材修改的整体思路是:降低难度,减缓坡度,螺旋上升,循序渐进。专家们在修改过程中尤其注意的是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处理好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处理好自主学习与讲授的关系;处理好生活情境与知识系统的关系。具体修改的内容有:

1.统计与概率内容安排推后。一、二、三年级上册都不安排统计内容一、二、三年级下册安排统计内容,但都不出现概率。(以前是从一年级上册开始,每册都有统计内容)四、五、六年级上册只出现可能性,即初步了解概率的存在。四、五、六年级下册出现概率,而且要了解概率的大小。

2.对“解决问题”重新定位。

原试行教材中很多思考题、练习题难度特别大,教师教学中操作十分困难,很多老师都感觉思考题和习题像奥数题,不好把握。本次修改过程中将其全部删除。

为了尽量放慢教学的步子,适应学生的发展,教材修订中把有些大单元改为二个小单元,把有些坡度较陡的单元细化处理,增加了一些起铺垫作用的例题。比如,以前一年级上安排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现在分为两个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和

(二);以前一年级上安排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现在也分为两个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前二年级上的表内乘法现在也一分为二,二年级上的方向与位置推后,等等。

为了适应学生将来学习发展的需要,为了与国际数学教育接轨,课标组也修订了数学中的一些专业术语,例如:倍数和因数,公倍数与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彻底更正了以前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说法。

三、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把握?

基于修改后的新教材,我们在使用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实施新课程后,我们的学生“马太效应”比较突出,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应该怎样处理?教材的主题图和情境素材都更适合城镇学生的发展水平,农村地区、偏远山村怎样对待这些现实问题?本次教材调整范围比较广,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例如不确定现象,“可能与一定”这个内容以前安排在二年级下册,现在又调整到四年级上册来了,学

生不是要重复学习这些相同的内容吗?遇到这些类似的问题怎样处理比较好?笔者浅谈个人陋见:

1.把握课标的精神实质。

课标是课改的方向盘,教师要把握好新教材,必须认真研究数学课标的精神实质,只有对课标理解透彻、具体,才能灵活处理好知识、技能、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堂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聚焦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持续、有效的发展,是数学老师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强的更强,弱的更弱,怎样的课堂才能使每一位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人人获得不同的发展呢?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应该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关注个体差异的观念,其次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分层设计、步步推进,让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学困生跳一跳摘到桃。

3.挖掘教材的生活元素

西师版教材在编写时非常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所关注的事物和活动为探究对象,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乘法口决的学习,以吃饭用的筷子去探究2的乘法口决,以学生平时的体育活动中3人一组跳绳来探究3的乘法口决,以奥运会会旗上的圆环个数来推导5的乘法口决;从生活中的钟面上时针与分钊所成的角,剪刀张开时所成的角,纸扇打开时所成的角等来认识数学上的角等。但教材中的主题图和情境素材也难免有不太适应农村地区、偏远山村的教育现状的,只要教师善于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不断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同样能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4.探索教材的深层内涵。

总缆西师版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精彩纷呈、妙趣横生,但仔细研究斟酌,许多内容的安排与例题的设计,均比以往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求更高,对教师的操作要求更高。例如: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例4,三(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例2,四(上)探索规律例2等。因此在执教新教材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的话,教师的负担、学生的负担都减轻了,但学生学到的知识会越来越少,也很难想象学生的能力会有所提高。这需要广大一线老师认真品读新教材,细细体会新教材,深入研究新教材,把教材内容变成学生熟悉的、有亲身体验的、看得见摸得着、有兴趣学习的知识,才能使教材为我所用,变“教材牵着教师走”为“教师牵着教材走”,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总之,在使用新教材教学时,我们应该时刻牢记“授人以鱼仅一餐之饱,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的古训,做到心中有数,方能游刃有余。

家相中心小学张 茂2013年 10月25日

下载关于《德育》教材教学实践的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德育》教材教学实践的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实践体会演讲稿(★)

    教学实践体会演讲稿篇一:教学实践体会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和大家在一起交流我的学习心得。我有幸成为上海专家闻静兰老师的徒弟,是我一......

    教学实践活动体会

    教学实践活动体会 二村小学宋红霞 在这次教学实践活动中,很荣幸听到了五位教师的课,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

    音乐教学实践体会

    音乐教学实践体会 扈海霞 我担任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多年,深刻的体会到只有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特征,紧紧抓住和围绕儿童的心理特征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才能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真正形......

    )教学实践体会(ivy

    教学实践体会 两周的教学实践眨眼就过去了,回顾在上海工商外国语学校的日子,每一个场景还历历在目。这次随行实践的老师有三位,也是我们这组的成员。初到就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并......

    语文教材教学培训体会(推荐五篇)

    语文教材教法培训体会兑镇小学任俊英在3月25日下午我们兑镇教办的全体老师在兑镇初中阶梯教室聆听了市教研室郝启才主任的教材培训,我感受颇深。我总结了几个方面的体会如下︰......

    教学体会:做教材的主人

    教学体会:做教材的主人记得xx局长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欣赏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人。其实我也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的,越简单越好。只需学会三件事:怎样选择,怎样坚持,怎样放弃。每......

    教学体会:做教材的主人

    记得xx局长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欣赏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人。其实我也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的,越简单越好。只需学会三件事:怎样选择,怎样坚持,怎样放弃。每个人因为选择不同而呈......

    德育实践

    (字大的是说的,字小的是ppt上有的) 大家好!这次我要讲的主题是关于中小学生德育实践活动,针对小学生们设计的一个关于弘扬孝文化的教育实践活动。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德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