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材教学培训体会
语文教材教法培训体会
兑镇小学任俊英
在3月25日下午我们兑镇教办的全体老师在兑镇初中阶梯教室聆听了市教研室郝启才主任的教材培训,我感受颇深。我总结了几个方面的体会如下︰
一、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化课堂改革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一开始还不能够自主探究,甚至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此时,做好学生的督促学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尽可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意识,让学生能够自愿去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地处理好课堂教学改革与减负工作之间的关系。尽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紧扣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乐”相结合。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因为“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知识的点拨与补充以及教师本身语言的规范化。
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当学生说出多种答案时,教师就适当地做出点拨和补充。要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而不能让他们在模棱两可的答案中徘徊。、学生的预习环节。
我认为学生的预习应当是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些预习的大范围模块,让学生按照这个模块进行预习。而并非直接给学生练习式的提纲去预习课文,这样的话并没有完全解放学生的思想,更没有解放我们的教学模式,反而锁定了学生的思。,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和难题。、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也有许多的困惑:少部分学生不讨论、交流,在小组中只会滥竽充数,这样下来还很难达到课改所要求的“全员参与”。让较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讨论、交流时,那些学困生就无话可说,不会讨论。不只这样,反而还把部分优等生拉下泥水去,到头来他们也还是一无所知、一窍不通了。、在进行展示汇报的过程中,就有更多的学生在举手发言,这时如果都要让所有举手的学生一一发言,这样就会影响了展示汇报的时间,更影响了教学进度。若是不让他们发言,那也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谈不上有没有什么好的效果了。、至于“让全员参与”这个节骨眼上的问题,我还没有很好地去解决和实现。因为在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要彻底地放手让学生讨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收获较多的只是平时学习较好的那部分学生,而对于那些学困生就只是一种煎熬,难耐无味了。所以,在本班所有学生当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只达到 90%,并没有达到“参与式”教学模式所要求达到的 100%。
以上情况引起的原因是我们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欠佳,他们会做但无法用口语将它通通顺顺地表达出来,更不用说完完整整地叙述出来,他们无法把自己内心知道的讲给别人听。特别是来自村校的学生,更是受本地民族语言的影响,时常把语句倒着说,不用说让他们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说的事了,就用汉语完整地与同学、老师说通一句话都觉得很难。
现在为了避免学困生无话可说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地鼓励他们都说话,哪怕只说出一句来,只是为了先培养好他们能用汉语交流的关键问题而已,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还不能给他们指定。与此同时,我还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让每个学生能有兴趣地认真交流。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了进一步的转变,他们不管说对说错也都会争着到讲台上去当“小老师”了。
以上之谈就是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的体会和困惑,虽然还没能够达到课堂教学改革真正的“改”,但这也是为了日后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第二篇:2018年语文教材培训体会
2018年语文教材培训体会
赤峰市2018年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培训会于8月22日在赤峰二中举行。
本次培训活动共有来自赤峰市各旗县区教研员和各校小学语文教师约1100人参加。这次活动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赤峰市教育局和赤峰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精心组织,科学谋划,悉心布置,赤峰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窦晓娟老师和付其文老师主持本次会议。
本次培训荣幸地邀请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主编之一,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崔峦教授和包头市东河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自治区学科带头人、自治区教学能手、自治区优秀教研员,包头市名师闫晓枫老师。上午的讲座由崔峦教授主讲。崔教授提前二十分钟到达会场,他身材挺拔,穿着朴素。主持人付其文老师热情洋溢地向全体与会人员隆重介绍了崔教授。上午八点半讲座正式开始。崔教授首先深情诉说了自己的内蒙情结,回忆了他的战友、老友原内蒙古自治区教委教研室教研员丁培忠老师,肯定了杨华老师带领各盟市把内蒙的教研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所以他受邀答应了此次教材培训,这是他首次为老师们做教材培训,他表示一定尽力完成此项任务。此时全场老师们自发为崔教授鼓掌,这掌声里饱含着感动和钦敬。接下来崔教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培训。
一、统编教材编写背景
崔教授首先从政治层面解读了教材的编写背景。教材编写是国家意志,教育要培养有能力为国家服务的人。目前国际形式严峻,我们的教育必须改革,教师要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其次崔教授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此次教材编写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读书少的问题。读书能滋养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发现并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语文教学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教材编写理念
1.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解决信仰问题。
教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三个文化,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这是德之本。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传承爱国精神、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这是德之源。教育要帮助中小学生做有信仰的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希望。崔老师激动痛斥现代社会人们信仰缺失的种种行径,例如毒奶粉,毒疫苗等等,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老师不能无动于衷,要教育学生做有道德的人,做有底线的人,不昧良心,不贪图享乐,教育学生有负担有责任地去学习,不要怕苦怕累,古今中外成大业者概莫能外。
2.把语文素养作为压舱石,解决基本能力的问题。
基本能力包括听说读写书五种能力。低年级多识字早读书,课标是保底要求,老少边穷地区的要求。下要保底,上不封底,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早读书就能早启智,这才叫不输在起跑线上。解决阅读能力不强,阅读量太少的问题。解决由于指导弱练习少,习作能力不强的问题。解决语文课人文主题突出,读写能力训练不足的问题。
3.解决培养读书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的问题。
国人读书状况堪忧,我们都被手机绑架,读书主要是碎片化阅读,手机阅读,这种状况很可悲,碎片化阅读最糟糕的后果是使人沉不下心来思考学习。所以语文课要引导小学生阅读,培养激发兴趣,低年级读图画书,中年级读桥梁书,高年级读经典书。语文课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课外融合贯穿。
4.把服务日常学习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解决语文学习和儿童生活脱节的问题。
课堂上要加强语言文字实践,主动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让语文学习向生活延伸。
三、教学目标
1.发挥语文课程育人优势,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和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培育发现自然美、生命美、品德美和语言美的能力。做热爱学习、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乐观向上的好少年。
2.认识常用汉字500个,会写600个,掌握常用识字方法,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会用音序法和部首法查字词典。
3.能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正确、规范、端正、整洁。练习用毛笔临帖。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阅读初期可指读,帮助儿童集中注意力。)
5.阅读课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能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句,体会、积累生动优美的语句(理解词句的要求)。能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学习归纳段意,练习理清一段话的叙述顺序(关于段的要求)。阅读童话,感受生动有趣的形象;阅读寓言,读懂道理(文体要求)。能用预测和边读边想画面的方法阅读(阅读策略)。能借助故事情节和课文语句复述故事和图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6.养成爱读书勤积累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0万字(太少了)。7.听人说话能抓住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在讲述、请教、讨论、劝说等交际过程中清楚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具体、吸引人。
8.能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清楚写下人、事、景物、场景的片段。三年级是片段练习,不是成篇写作,不分段,没题目可以。能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和简单童话,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出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能看图作文。学习写日记,写简单实验报告,过程写清楚,能围绕综合性学习运用搜集、编写、交流、展示等手段呈现过传统节日的过程,传递过节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编写特色 1.大量更新课文。
新课文比例大,这是以往未有的情况,几乎换了一半,体现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课文占一定比重,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增加。
2.双线结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二者并重。
人文主题用诗意语言描述,语文要素条分缕析点明。这就提示我们单元教学要有重点,既有思想熏陶,又有语文要素的学习。教师要明确教什么,让学生学会什么。
3.课文在组合措施上采取了组合拳的办法,着力解决读书少的问题。如1+x方式,老师们要探索实践,讲读课文不能丢,是例子,要重视,与略读课文区分开,有区分度。部分课文后有阅读链接,设置的目的是扩大阅读面,课堂上要关注处理。“快乐读书吧”的设置意在指导读整本书,三上《安徒生童话》必读,选读《稻草人》和《格林童话》。三下必读《中国古代寓言》,选读《拉封丹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整本书阅读在考查范围内。
4.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
课后增加词句练习,增加联系课文的小练笔。三年级共11次。语文园地设置词句段运用栏目。中年级段的训练是重点,包括段序,段的表达特点等。
口语交际训练讲述的能力。上好口语交际课,抓住日常教学和其他时机随时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如课前三分钟,低段讲故事(书中事、身边事、家中事),中段播报实事,高段进行评论。
传统语文教学重阅读轻表达,写作应加强指导。习作单元的课文不指向阅读,引导关注习作训练重点。习作不要局限于课本中的作文题目,教材只是训练和引路,还要注重日常练习,才会真正提升写作能力,机会无处不在,老师要做个有心人,为学生开启习作之门,引向习作之路。低中年级是培养想象力的最好时期,老师们要抓住。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课前一定要有准备,有提示,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课中师生共同学习,课后要有成果有展示。
崔教授总结了一二年级是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三四年级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读书习惯的重要阶段。中段应继续重视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提高汉字书写水平,培养读段能力,通过写片段培养观察能力,写人、事、景物的能力,让学生乐于表达,提高语文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
最后崔教授还提及到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他语重心长地说教师要偏爱学困生,用爱与方法转化学困生,不能轻言放弃。
一上午三个小时的讲座崔教授始终声音洪亮、字正腔圆、节奏适中;内容条理清楚、简明扼要、清晰流畅;情感饱满、激情澎湃、铿锵有力。一字一句饱含着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表,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下午一点半讲座继续进行,来自包头市东河区的教研员闫晓枫老师气质娴静,知性优雅,文艺范儿十足。闫老师讲座的主题是《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讲座内容主要围绕教材的阅读部分进行。
闫老师首先阐述了教科书“课文部分”的变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构建“三位一体”教学结构。“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大量阅读实践,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已经成为语文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这是统编教材的一种提升和创新。
2.选文经典,重视文化传承。
首先选文是文学经典,想象神奇,语言清新隽永,是初步的文学启蒙;其次是教学经典,既传承文化,又习得语言;再次选文密切联系儿童经验和想象世界。
3.双线组元,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教材从题材、文体、综合角度进行组合,通过“阅读、”“表达”系列构建训练体系。
4.重视能力发展训练循序渐进。
例如复述能力的训练,二年级训练讲故事,三年级训练详细复述,四年级训练简要复述,五六年级训练创造性复述。
5.读写联动,阅读为写作铺路。
只有多读才会胸中有丘壑,腹中有乾坤,落实到笔端才会言之有物,这一变化还是在解决通过多读多写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问题。
接下来闫老师具体阐述了如何落实语文要素,提升语文素养。1.纵向梳理,明晰“能力发展”的梯度。
三年级的训练重点包括:对语言的理解、感受力;提取信息、概括课文的能力;发展复述能力;培养“预测和推断”能力。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知道我们要教什么,让学生学会什么。
2.注重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我们都意识到了积累的重要性,到底积累什么样的语言,以三上第一单元为例,单元导读里明确指出“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什么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教学时老师就要思考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和积累,比如新词、新概念、陌生化的表达,这都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教学时教师要精读引路,带领学生学习品词析句的方法,还要树立文体意识,不同文体选用适切的方法。
3.重视段落教学,打好阅读根基。关注构段有特点,表达有特色,含义深刻的段落,学习段落的写法,体会段落的含义,积累特色语言,读写联动,学以致用。
4.打通课内外壁垒。
其实还是阅读的问题,构建“三位一体”教学结构。
闫老师的讲座进行了三个小时,听下来真的有些意犹未尽。整场讲座闫老师理论和实例相结合,案例详实、具体、可感,接地气,容量大,抛出的一些观点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作为教研员,闫老师真的是安安静静在思考,扎扎实实在研究。同时结合余映潮、张祖庆、蒋军晶等名家名师的课例,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思路,也启示我们,当代信息社会,资源共享,鉴赏名师名家课例其实是一种很方便快捷的促进自身成长进步的方法。如果说第一眼看见闫老师,就被她的气质所吸引,那么一场讲座下来不得不被她的才学所折服。
为期一天的培训接近尾声,正如付其文老师最后总结所说的那样:崔峦教授高屋建瓴的指导为我们明晰了今后教学的方向和思路;闫晓枫老师具体详实的点拨让我们有了抓手和借鉴。感谢两位专家的谆谆教导,我们一定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感谢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千里迢迢为我们所有参训教师带来了新教材,为我们的培训提供了保障,使我们的活动更有实效。相信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关爱下内蒙古的教研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内蒙古的教育一定会走得更远!
是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带着各级领导的希冀和嘱托,怀着小语人的激情与梦想,我们正在路上!此次培训只是新征程的开始,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是全新的教材、真实的课堂和灵动的学生,我们像拓荒者,跋涉在语文教学的这片原野,荆棘和泥泞不可避免,但只要方向正确,脚步坚实,总会走向漫山遍野的花海。实施新教材,我们一起努力!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材培训体会
暑期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1年8月25日,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教材培训。3天后,暑假教材培训终于结束了。在这难忘的3天里,聆听了各位教师的单元教材分析,自己才对人教版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参加本次活动的体会,那就是受益匪浅。
1、在本次培训中,主讲老师从拼音与识字教学、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几方面的教学建议中,使我对人教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讲授新教材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材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材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老师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4、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促进 1
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使语文课堂成为探究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一定会认真阅读笔记,结合实际,把本期工作开展得更好。
第四篇:教材培训体会
《安丘市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8年9月11日 我有幸参加了全市小学语文教师暨统编教材培训会议。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了薛炳群院长、王守文主任、吕铁君科长及郭清莲、秦学红等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自己才对低年级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1.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讲解,让我耳目一新。专家老师主要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详细讲解。这一点,让我在潜意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如:识字课。我们要了解它的编写形式、特点。
2.结合拼音认识汉字、学习词语和儿歌,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拼音的实用价值。教材倡导学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教材中安排了词语和儿歌,并且结合词语和儿歌的学习认识几个汉字。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特点。所选的儿歌也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这些词语和儿歌,为学生巩固拼音、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提供了语境,体现了拼音学习的工具价值,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形成初步的语感。
3.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4.重视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考虑学生起点,着力改进学生日常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交际意识、不考虑对象场合等不良交际习惯。教材中的几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相互尊重。这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点,是需要从一开始就着力培养的交际习惯。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会认真把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相结合起来,把以后的教育教学开展得更好。
《安丘市小学语文教材培训》
心得体会
大汶河旅游开发区王封小学
凌政军
2018.9.19
第五篇:教材培训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培训体会
10月17日至19日,我荣幸地到眉山市苏南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西师版教材培训。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西师版一至六年级上册教材,培训期间,西师版教材编委组成员于陈祥彬详细地讲解了一至六年级上册教材的变动、增删以及编排意图、修改原则。现将培训的主要内容及体会总结如下:
一、为什么修改教材,修改的意图是什么。
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西师版教材试行之前曾经历过小范围的实践检验,如今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推广过程中反映出了试行教材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和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1.统计与概率内容安排靠前,难度相对比较大。虽然许多数学家都建议在小学数学中应渗透概率和统计的教学内容,但西师版教材对概率和统计的内容安排较多,实施步伐偏快,与初中衔接不自然,既造成了重复,又拔高了要求,给人感觉是小学吃了初中饭,整体不切合当前的教学实际。
2.对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这类知识在程度的把握上步子也快了。以前的老教材对这些知识的安排稍显传统,且步子小、碎,而新教材的步伐又太快,有些过犹不及。
3.例题和习题不配套,影响教师教学。西师版的教材初步试行时,编委曾有过编配与教材同步的练习册或习题集的想法,但未得到
审定专家的许可,担心例题、习题配套有模仿之嫌,不符合新课程的思想和主流,造成一线教师在操作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和障碍。
第二:真正的新课程标准也在进一步修改之中,所以各种版本的教材理应配合新课程标准作相应的修改。
如:课标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句话中“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强的争议:怎样的数学是有价值的?怎样的数学又是必需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现在将其完善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课标中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在修改为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思维与能力主要指:创新思维、发散思维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什么这样修改?专家认为,三维目标应该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知识应该促进能力的发展,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能力又应该转化成德行,什么是能力?活的知识就是能力,能灵活解决问题就是能力。
《标准》曾把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共分为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现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因为图形是直观感受的,几何是非常抽象的,这样修改可以与“数与代数”这个提法对应起来,再加之空间包括平面与立体,而几何更强调学科性质,“图形与几何”相对更贴切。“实
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虽然看似一些说法上的小调整和变动,却看得出专家审定课标时的谨慎态度和专注精神。
“双基”这个词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为了使“双基”的内容更丰满化,“双基”改为“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很多学者将“四基”誉为标准修改的神来之笔。因为四基更强调的是学生的两种能力培养: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种能力既体现了学生创新学习的基本过程,也是一个完整探索、研究的过程。
二、怎样修改,修改的原则是什么。
目前全国的新教材版本编写呈现两种趋向:继承原来知识体系,打破原来知识体系。西师版教材走的是二者合一路线。本次教材修改的整体思路是:降低难度,减缓坡度,螺旋上升,循序渐进。专家们在修改过程中尤其注意的是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处理好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处理好自主学习与讲授的关系;处理好生活情境与知识系统的关系。具体修改的内容有:
1.统计与概率内容安排推后。一、二、三年级上册都不安排统计内容一、二、三年级下册安排统计内容,但都不出现概率。(以前是从一年级上册开始,每册都有统计内容)四、五、六年级上册只出现可能性,即初步了解概率的存在。四、五、六年级下册出现概率,而且要了解概率的大小。
2.对“解决问题”重新定位。
原试行教材中很多思考题、练习题难度特别大,教师教学中操作十分困难,很多老师都感觉思考题和习题像奥数题,不好把握。本次修改过程中将其全部删除。
为了尽量放慢教学的步子,适应学生的发展,教材修订中把有些大单元改为二个小单元,把有些坡度较陡的单元细化处理,增加了一些起铺垫作用的例题。比如,以前一年级上安排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现在分为两个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和
(二);以前一年级上安排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现在也分为两个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前二年级上的表内乘法现在也一分为二,二年级上的方向与位置推后,等等。
为了适应学生将来学习发展的需要,为了与国际数学教育接轨,课标组也修订了数学中的一些专业术语,例如:倍数和因数,公倍数与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彻底更正了以前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说法。
三、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把握?
基于修改后的新教材,我们在使用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实施新课程后,我们的学生“马太效应”比较突出,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应该怎样处理?教材的主题图和情境素材都更适合城镇学生的发展水平,农村地区、偏远山村怎样对待这些现实问题?本次教材调整范围比较广,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例如不确定现象,“可能与一定”这个内容以前安排在二年级下册,现在又调整到四年级上册来了,学
生不是要重复学习这些相同的内容吗?遇到这些类似的问题怎样处理比较好?笔者浅谈个人陋见:
1.把握课标的精神实质。
课标是课改的方向盘,教师要把握好新教材,必须认真研究数学课标的精神实质,只有对课标理解透彻、具体,才能灵活处理好知识、技能、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堂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聚焦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持续、有效的发展,是数学老师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强的更强,弱的更弱,怎样的课堂才能使每一位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人人获得不同的发展呢?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应该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关注个体差异的观念,其次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分层设计、步步推进,让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学困生跳一跳摘到桃。
3.挖掘教材的生活元素
西师版教材在编写时非常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所关注的事物和活动为探究对象,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乘法口决的学习,以吃饭用的筷子去探究2的乘法口决,以学生平时的体育活动中3人一组跳绳来探究3的乘法口决,以奥运会会旗上的圆环个数来推导5的乘法口决;从生活中的钟面上时针与分钊所成的角,剪刀张开时所成的角,纸扇打开时所成的角等来认识数学上的角等。但教材中的主题图和情境素材也难免有不太适应农村地区、偏远山村的教育现状的,只要教师善于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不断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同样能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4.探索教材的深层内涵。
总缆西师版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精彩纷呈、妙趣横生,但仔细研究斟酌,许多内容的安排与例题的设计,均比以往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求更高,对教师的操作要求更高。例如: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例4,三(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例2,四(上)探索规律例2等。因此在执教新教材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的话,教师的负担、学生的负担都减轻了,但学生学到的知识会越来越少,也很难想象学生的能力会有所提高。这需要广大一线老师认真品读新教材,细细体会新教材,深入研究新教材,把教材内容变成学生熟悉的、有亲身体验的、看得见摸得着、有兴趣学习的知识,才能使教材为我所用,变“教材牵着教师走”为“教师牵着教材走”,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总之,在使用新教材教学时,我们应该时刻牢记“授人以鱼仅一餐之饱,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的古训,做到心中有数,方能游刃有余。
家相中心小学张 茂2013年 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