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社区

时间:2019-05-13 10:3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拓创新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社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拓创新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社区》。

第一篇:开拓创新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社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在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两个趋向”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又一重要战略举措。从根本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就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让农民过上和谐文明富裕的新生活,这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作为一名选派驻村(社区)任职党员干部,通过借鉴苏州新农村建设经验,结合前进社区的实际,将苏州人的新思想、新观念,贯彻融汇于我区新农村建设实践工作中,开拓创新,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前进。

一、前进社区现状

前进社区地处海峡科技园配套区腹地,北邻四川教育学院,东靠金沙技术学院,西、南两面与科技园工业区接壤,幅员面积2.25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小组和1个中心村,总人口3054人,党员81人,社区集体收入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60元。为实现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及确保海峡两岸科技园各昭商项目按期顺利实施,社区两委在支部书记蒋正友的带领下思想统一,坚持以全区发展大局为重,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忘我精神,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树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工作作风,从我做起,两委成员率先拆迁并含泪拆除苦心经营十余年赢利颇佳的几个村属企业,在此带动下,截止2007年5月底全社区圆满完成了11个组1000余户的拆迁安置工作,全面启动规划占地约440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建设投资3.2亿元的前进安置小区“新型农村社区”自建工程和规划占地320亩,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建设投资2.5亿元的统建安置小区,使前进社区全体实现了“农”转“非“。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合医疗参保率达97,社保参保率达63,积极开展各项技能培训800余人次,劳务输出720人次。但社区集体经济却因拆迁经历了从无--有--壮大---无的循环,目前正借鉴苏州发展经验,着手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向服务型经济转化的探索。

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借鉴苏州经验探索社区发展模式

苏州是发达地区,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走在全国的前面,实践和总结了许多适应于苏州地区的建设经验,苏州人的新思想、新观念及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如何才能找到一条适合前进发展的路径,是目前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一个中心议题。社区两委在多次学习讨论苏州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为我们要学习苏州的思想观念,进取精神和工作方法,坚持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走出一条适应前进社区发展新途径。

(一)以“双带”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双带”就是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农民致富”。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苏州太仓市璜泾镇党委在苏州农村党员干部中率先提出、大胆实践的“双带”活动,不仅把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营造了一种“全民创业、实体创业、科技创业”的良好氛围,起到了富民强镇的实际效果。我所任职的前进社区曾经是我区最大的一个村和最具规模的花木种植、养殖业基地之一。1987年村两委会成员,特别是原村委会主任黄太发就开始种植苗木。在两委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后,先行一步的党员干部在精神上鼓励群众、在资金上资助群众、在技术上帮助群众、在市场上配合群众,带领广大农民迅速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2004年拆迁前全村已有100多户种植户,总面积近千亩,有桂花、玉兰、楠木等上百个品种,年销售花木近300万元,养殖专业户20多户,规模达到10万只左右,农民纯收入大幅增加,这与苏州的发展经验不谋而合。目前,因全区发展战略需要,社区所有耕地已征用,农民身份已转换为居民,生产资料已发生根本转变,区域功能已不适宜发展农村经济,经过一个多月的摸底调查,我郑重向社区两委会提议继续开展“双带”活动,以“双带”活动为有效载体,把农村党员、干部推向市场经济的第一线,在经济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带领”作用,让广大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和利用原有花木、养殖管理及技术人才优势,大胆尝试、大胆探索,跨区域建立苗木基地和养殖基地,并以榜样的作用,重新带领广大群众创业致富,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最终目标。

(二)注重调研,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的科学规划

规划是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苏州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需要做好规划,要注重科学性和连续性,然后按照规划加以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便于操作,才能发挥龙头和基础作用,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效率。在制定新农村

第二篇:开拓创新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社区[模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在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两个趋向”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的重中之重的又一重要战略举措。从根本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就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让农民过上和谐文明富裕的新生活,这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作为一名选派驻村(社区)任职党员干部,通过借鉴苏州新农村建设经验,结合前进社区的实际,将苏州人的新思想、新观念,贯彻融汇于我区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开拓创新,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前进。

一、前进社区现状

前进社区地处海峡科技园配套区腹地,北邻四川教育学院,东靠金沙技术学院,西、南两面与科技园工业区接壤,幅员面积2.25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小组和1个中心村,总人口3054人,党员81人,社区集体收入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60元。为实现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及确保海峡两岸科技园各昭商项目按期顺利实施,社区两委在支部书记蒋正友的带领下思想统一,坚持以全区发展大局为重,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忘我精神,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树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作风,从我做起,两委成员率先拆迁并含泪拆除苦心经营十余年赢利颇佳的几个村属企业,在此带动下,截止2008年5月底全社区圆满完成了11个组1000余户的拆迁安置,全面启动规划占地约440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建设投资3.2亿元的前进安置小区“新型农村社区”自建工程和规划占地320亩,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建设投资2.5亿元的统建安置小区,使前进社区全体实现了“农”转“非“。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合医疗参保率达97,社保参保率达63,积极开展各项技能培训800余人次,劳务输出720人次。但社区集体经济却因拆迁经历了从无--有--壮大---无的循环,目前正借鉴苏州发展经验,着手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向服务型经济转化的探索。

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借鉴苏州经验探索社区发展模式

苏州是发达地区,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走在全国的前面,实践和了许多适应于苏州地区的建设经验,苏州人的新思想、新观念及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如何才能找到一条适合前进发展的路径,是目前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一个中心议题。社区两委在多次学习讨论苏州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为我们要学习苏州的思想观念,进取精神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走出一条适应前进社区发展新途径。

(一)以“双带”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双带”就是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农民致富”。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苏州太仓市璜泾镇党委在苏州农村党员干部中率先提出、大胆实践的“双带”活动,不仅把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营造了一种“全民创业、实体创业、科技创业”的良好氛围,起到了富民强镇的实际效果。我所任职的前进社区曾经是我区最大的一个村和最具规模的花木种植、养殖业基地之一。1987年村两委会成员,特别是原村委会主任黄太发就开始种植苗木。在两委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后,先行一步的党员干部在精神上鼓励群众、在资金上资助群众、在技术上帮助群众、在市场上配合群众,带领广大农民迅速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2004年拆迁前全村已有100多户种植户,总面积近千亩,有桂花、玉兰、楠木等上百个品种,年销售花木近300万元,养殖专业户20多户,规模达到10万只左右,农民纯收入大幅增加,这与苏州的发展经验不谋而合。目前,因全区发展战略需要,社区所有耕地已征用,农民身份已转换为居民,生产资料已发生根本转变,区域功能已不适宜发展农村经济,经过一个多月的摸底调查,我郑重向社区两委会提议继续开展“双带”活动,以“双带”活动为有效载体,把农村党员、干部推向市场经济的第一线,在经济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带领”作用,让广大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和利用原有花木、养殖管理及技术人才优势,大胆尝试、大胆探索,跨区域建立苗木基地和养殖基地,并以榜样的作用,重新带领广大群众创业致富,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最终目标。

(二)注重调研,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的科学规划

规划是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苏州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需要做好规划,要注重科学性和连续性,然后按照规划加以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便于操作,才能发挥龙头和基础作用,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效率。在制定新农

村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基层,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各个村的不同情况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而使规划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民愿望,能够得到顺利实施。下派前我一直在机关单位,缺乏农村基层的实际经验。任职后,我首先深入农户家中,认真做好调查,了解民情,熟知村民的要求与愿望,仔细分析与研究,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实现社区管理体制运转高效,社区设施功能基本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健康发展,社区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社区服务业不断拓展,社区环境不断优化,社区风尚文明祥和的总体目标,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和集中党员群众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天府街办前进社区发展规划》(草拟稿),现正向社区两委会成员征询意见。

(三)加强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随着苏州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苏州太仓市的党的组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狠抓乡镇企业党的建设,以此带动广大农村党的建设,探索出一条以乡镇企业党建带动整个农村党建的新途径。对此我们深受启发,虽然辖区内已无乡镇企业,但可通过求同去异的方法,立足于本地,摸索出一条在新时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新途径。目前,随着全体村民身份的转变,党员活动空间已发生明显改变,相当数量的农村党员及党的发展对象被推入市场,出外经商打工比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传统的农村党建已面临严重挑战,基层党组织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乡村网络,而要适应区域调整和党员分布的变化,扩展自己的空间,并将重点向服务经济转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建设为保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理思路、定制度、创机制、强管理、谋发展的思路,形成“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好格局,促进了全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主要做法:1)坚持民主集中原则,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坚持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凡一切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能严格按程序办事,由党支部集体讨论决定。2)坚持经常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村务公开,每月召开一次党员会,讨论学习好富民政策,学习致富技术,坚持开展“双带”活动,真正起到致富带头作用。3)坚持支部理论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抓紧抓好理论学习,提高班子的政治理论水平,搞好“三个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着力培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典型,通过党员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感化、引导、激励他们,取得了显著成效。4)在社区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强化了党代表和党员对党内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有效地推进了党内民主,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5)要求驻村及下派干部和每位村两委成员人人做到“五个一”,即承担一个学习课题,学好一篇文章,谈好一次体会,上好一堂党课,写好一篇心得,全面提高班子的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开创新时期党建新局面。6)实施“文化小区”建设,提高村民自娱自乐的能力,力争早日建成集培训与娱乐一体的多功能社区活动中心,充分发挥活动中心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文化小区“活”起来,成为了村民劳作之余的好去处。

(四)抓机遇,促发展,努力壮大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党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客观需要;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增加村(社区)集体收入,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重大举措;更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于解决“空壳村”现象和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状况,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苏州农村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了以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合作改革”。至今,苏州市的“三大合作”面已经达到全市村的49,现在正在加快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苏州实践证明,通过资产量化、股份到人,使农民真正成为村集体资产的主人、村集体经济真正成为“民有、民管、民享”的农民民本经济。苏州的经验为我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所任职的天府街办前进社区地处海科园配套区,因全区战略发展需要,辖区内农民已无耕地,身份由农民逐步向居民转换,农村集体所有土地急剧减少,甚至为零,土地非农收益在村社集体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农村集体的存量土地(及其厂房、商铺)出租租金将成为社区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目前,前进社区的集体经济已基本失去造血功能,村属企业因拆迁全部关闭,集体的存量土地锐减,如再不采取可行措施,十几年的先进村将不复存在,这将与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背道而驰。社区两委心系群众利益,在多次学习苏州市新农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地地理及环境优势,采纳了我的建议,大胆提出争取区、街办两级政府政策扶持(主要是增强村社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而不是简单的输血),由社区与农户共同出资成立社区股份合作制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利用社区剩余集体土地,大力发展非农收益村社集体经济的新思路:一是发挥区域优势,整合资源,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要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首先要打“配套”牌。前进社区地处海峡科技园配套区腹地,北邻四川教育学院,东靠金沙技术学院,西、南两面与科技园工业区接壤,区域优势明显,区域内外来人口较多,流动量大,商机无限。众所周知,随着温江经济的腾飞,大量企业和大专院校进驻,必将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及学生大量涌入,除去学习外,还需解决吃、喝、住、行、玩等诸多问题。我们应抓住机遇,把握商机,一方面充分利用社区剩余集体土地,按规划建造外来人员集中居住区或集中农户手中剩余住房,成立住宿管理中心,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一方面应按规划统一兴建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实施对外有偿服务。如合资建立餐饮中心、购物中心、休闲、健身中心、影视中心和运输实体。这样一来,既发展了集体经济,又整合农民手中的剩余资源,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

二、发挥技术优势,横向联合,借鸡生“蛋”。前进社区原有大量苗木基地和畜禽养殖场,具有较丰富的人才储备,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原有花木培育、管理及畜禽养殖的技术优势在北部片区建立苗木基地和畜禽养殖场,目前,社区两委会党员干部正积极探索异地基地建设的可行性;三是建立运输保障体系。四是依靠我区三大农业研发机构,利用楼顶及闲散剩地发展蔬菜无土栽培等。

(五)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社区服务基础,让农民真正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本着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形成一个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基础完善,既有乡村田园风光,又充满现代都市气息的都市新区,吸引农民自愿到居住点居住,让农民真正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纵观苏州各村社区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其特点主要有:1)制订科学的发展建设规划;2)建设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3)实现村务职能从行政向服务全面转变;4)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制,增强服务功能;5)全面加快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借鉴苏州经验,结合本辖区现状,我们制定的社区今后的中心是:

1.树立大社区的思想,拓宽思路是打开社区新局面的关键:社区服务不仅要着眼于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且还要着眼于政治、科技和文化服务,这是提高社区服务层次和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加强社区人员思想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社区形象,是搞好社区的内在环节;培养教育一批作风顽强、思想过硬的社区者队伍,是搞好社区基础。

2.完善社区功能,建立社共监督机制。

社区有序的向前发展,政治是保障,因此加强社区党建,建立建全街居两级社区基层党组织,使之发挥领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加强街居两级社区和社区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社区监督保障措施,是完善社区功能的重发内容。树立社区民主与法制的思想,建立民主监督机制是辖区居民民主权益的体现,是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前提,也是社区的重要任务。

3、加强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前进社区全面启动前进安置小区“新型农村社区”工程。规划占地约440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建设投资概算3.2亿元。协助成都海科投资有限公司完成前进安置小区新居工程的前期准备,规划占地320亩,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建设投资概算2.5亿元。同时加快社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步伐,5月底前将全面展开水、电、气路铺设,污水管道、水泥道路建设已破土动工,预计于6月底完成80工程量。其间我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向两委提交多项合理化建议,大大节省了投资,加快了建设进度。同时将兴建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调配和完善该中心的使用范围,充分发挥其功能。实行网络化管理,建立社区中心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站,全面掌握辖区内各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做到便利、快捷。

4、加强社区文体广场的建设,提高文体广场的综合使用能力,使之成为老少皆宜的多种功能的综合使用的广场,为辖区居民提供一个美好的生活

环境和享受空间。

(六)培训新农民,解决就业难,服务新农村

目前,农民就业难是农村难点。苏州是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民营及个体企业,创造出大量岗位,同时着力培训各种技能,全面解决了就业难问题。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社区两委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各类人才的需要,以实用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充分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积极开展各项技能培训800余人次,劳务输出720人次,努力造就各具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形成了如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经营管理和开拓创新能力,适应都市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积极推动我区农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在全市农业主导产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普及等方面发挥较大作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围绕本地原有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在苗木生产、种植、养殖等方面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生产能手队伍;在制造业、加工业、建筑业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和技能,以及具有本地特色并能代表当地最高水准的民间技师和能工巧匠队伍。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就业难问题,同时又为各村社的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三、驻村的几点感想

弹指一挥间,到前进社区已一个多月了,每天都与村民朝夕相处,并肩,他们的纯朴、善良、勤劳,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一)要深入基层,用心为群众办实事、搞服务。

这段时间,我对农村的开展和存在的问题有了全面的深刻认识,对今后的有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中,我也深切体会到做好农村基层,必须与村民群众融为一体,放下架子,虚心待人,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加强与村民的交流沟通,并从他们的利益出发,才能求得理解与支持,更要依靠和争取村干部的支持与帮助。现在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只有扎根群众,才能了解群众;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服务群众;只有勤于实践,才能尽快成长。

(二)依法行政,是抓好农村的关键

驻村后,经过走门串户的调查,了解到农村的复杂和艰辛,存在的问题太多太多。现在的村民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如果不依法行政,是难以服众的。为此,我要求自已在开展每一项时,都以相关法规和村规民约为准绳,坚持做到公道、公平、公开。

(三)只有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

农村天地是广阔的,我们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区委、政府多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或专家授课,搭建多方交流平台,自身平时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观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四)要全面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村民致富能力。

科学文化素质低是影响农民致富的重要原因,我们应从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入手,组织区级相关部门,加大科技扶贫力度着手,加强科学技术培训,大力开展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这一教育阵地,开展技术培训,提供经济信息,并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相关政策和优惠措施,全面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

第三篇:开拓创新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社区(最终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在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两个趋向”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又一重要战略举措。从根本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就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让农民过上和谐文明富裕的新生活,这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作为一名选派驻村(社区)任职党员干部,通过借鉴苏州新农村建设经验,结合前进社区的实际,将苏州人的新思想、新观念,贯彻融汇于我区新农村建设实践工作中,开拓创新,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前进。

一、前进社区现状

前进社区地处海峡科技园配套区腹地,北邻四川教育学院,东靠金沙技术学院,西、南两面与科技园工业区接壤,幅员面积2.25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小组和1个中心村,总人口3054人,党员81人,社区集体收入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60元。为实现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及确保海峡两岸科技园各昭商项目按期顺利实施,社区两委在支部书记蒋正友的带领下思想统一,坚持以全区发展大局为重,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忘我精神,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树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工作作风,从我做起,两委成员率先拆迁并含泪拆除苦心经营十余年赢利颇佳的几个村属企业,在此带动下,截止2008年5月底全社区圆满完成了11个组1000余户的拆迁安置工作,全面启动规划占地约440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建设投资3.2亿元的前进安置小区“新型农村社区”自建工程和规划占地320亩,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建设投资2.5亿元的统建安置小区,使前进社区全体实现了“农”转“非“。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合医疗参保率达97,社保参保率达63,积极开展各项技能培训800余人次,劳务输出720人次。但社区集体经济却因拆迁经历了从无--有--壮大---无的循环,目前正借鉴苏州发展经验,着手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向服务型经济转化的探索。

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借鉴苏州经验探索社区发展模式

苏州是发达地区,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走在全国的前面,实践和总结了许多适应于苏州地区的建设经验,苏州人的新思想、新观念及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如何才能找到一条适合前进发展的路径,是目前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一个中心议题。社区两委在多次学习讨论苏州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为我们要学习苏州的思想观念,进取精神和工作方法,坚持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走出一条适应前进社区发展新途径。

(一)以“双带”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双带”就是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农民致富”。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苏州太仓市璜泾镇党委在苏州农村党员干部中率先提出、大胆实践的“双带”活动,不仅把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营造了一种“全民创业、实体创业、科技创业”的良好氛围,起到了富民强镇的实际效果。我所任职的前进社区曾经是我区最大的一个村和最具规模的花木种植、养殖业基地之一。1987年村两委会成员,特别是原村委会主任黄太发就开始种植苗木。在两委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后,先行一步的党员干部在精神上鼓励群众、在资金上资助群众、在技术上帮助群众、在市场上配合群众,带领广大农民迅速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2004年拆迁前全村已有100多户种植户,总面积近千亩,有桂花、玉兰、楠木等上百个品种,年销售花木近300万元,养殖专业户20多户,规模达到10万只左右,农民纯收入大幅增加,这与苏州的发展经验不谋而合。目前,因全区发展战略需要,社区所有耕地已征用,农民身份已转换为居民,生产资料已发生根本转变,区域功能已不适宜发展农村经济,经过一个多月的摸底调查,我郑重向社区两委会提议继续开展“双带”活动,以“双带”活动为有效载体,把农村党员、干部推向市场经济的第一线,在经济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带领”作用,让广大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和利用原有花木、养殖管理及技术人才优势,大胆尝试、大胆探索,跨区域建立苗木基地和养殖基地,并以榜样的作用,重新带领广大群众创业致富,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最终目标。

(二)注重调研,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的科学规划

规划是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苏州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需要做好规划,要注重科学性和连续性,然后按照规划加以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便于操作,才能发挥龙头和基础作用,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效率。在制定新农

第四篇: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努力构建和谐图书馆doc

图书馆申报“安庆师范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

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努力构建和谐图书馆

---------图书馆申报先进基层党组织材料

图书馆党总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紧紧围绕图书馆的中心工作,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以党风带馆风,抓党建促发展,努力构建读者满意的、和谐的图书馆。

一、前期工作回顾

多年来,图书馆党总支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与时俱进,全面推进图书馆各项工作。在全馆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图书馆坚持以优化文献资源配臵和调整馆藏结构为重点,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为中心,以自动化、数字化建设为目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两次评估,图书馆都以优异成绩通过,成为我校评估工中的亮点,被评为“教学评估先进单位”。2004年,我馆成为安徽省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常委馆,跻身于省内高校图书馆位臵的前列。目前,党员创先争优活动逐步深入,学习活动已取得明显实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

几年来,图书馆党总支坚持“五抓”,即抓理论学习、抓廉政建设、抓党员教育、抓馆风建设、抓组织建设。通过“五抓”工作,全馆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馆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1、抓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校党委的部署开展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治理论。建立和完善了图书馆党总支中心组学习制度,集中学习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明显提高。

2、抓廉政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我们成立了图书馆反腐倡廉领导小组,实行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后制定了《图书馆财务管理制度》、《图书馆物资源采购管理办法》、《安庆师范学院图书馆特藏图书藏购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馆内图书采购、大宗物品设备采购由学院实行公开招(议)标。党总支按时、按要求、按步骤,认真组织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政勤政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抓党员教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根据校党委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党总支本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操作、确保质量”的原则,积极认真地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员创先争优等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抗击“非典”、支援四川灾区建设、新馆两次搬迁、本科教学评估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广大党员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风采。

4、抓馆风建设,培育奋发向上精神

党总支在馆风建设上下功夫,大力提倡和弘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精神,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服务思想。为了适应读者的需求,调整馆藏布局,改善服务环境,提倡礼貌服务,主动征求读者建议,接受监督。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优化服务态度,端正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技能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图书馆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5、抓组织建设,夯实力量基础

图书馆党总支坚持从严治党,抓好党的建设,严格按照基层党组织目标管理办法开展党务工作,提高党员素质,壮大党员队伍,突出强调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总支积极支持工会,支持民主党派开展活动,积极关心离退休老同志,极大地调动了民主人士和离退休同志参加图书馆建设发展的积极性。总支领导班子成员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开拓进取、配合默契,为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党总支注重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我们先后组织党员赴太湖赵朴初故居、革命圣地延安、江西骛源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组织党员献爱心活动,为四川地震灾区等捐款4千余元;党总支坚持从严治党,要求全体党员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争先创优活动,树立学习榜样,建立激励机制,调动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近几年,2名党员获得学校“三育人”先进工作者; 7名党员获得校“教学评估选进工作者”荣誉,1名党员获得“安徽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1次获得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党总支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切实做好在职工中发展党员工作。近5年来,我馆发展新党员11人。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图书馆各项工作

图书馆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强调建章建制,科学管理,重视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几年来,在文献资源建设、自动化建设、读者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图书馆高度重视建章立制,以此推进我馆各项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多年来,我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要求和学校有关制度建设的规定,结合我馆实际,修订了《图书馆规章制度》,重新制定10余项管理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规范管理,确保了图书馆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主动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

图书馆是学校三大支柱之一,文献资源是学校教学科研的基础。多年来,特别是在两次教学评建工作中,我馆文献资源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纸质文献总量已达89余万册,电子图书87万余册,长期订阅中外文期刊7277余种。实现了与中国科技大学外文文献资源共享。自建了以皖江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数据库。馆藏文献基本覆盖我校所有的专业学科,馆藏特色逐步鲜明。文献资源建设的突飞猛进,为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3、加强自动化建设,现代化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图书馆采用《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实现联机编目,读者可通过网络实现续借、预约、荐购图书等;建立了3个电子阅览室,拥有380余台电脑;建立容量为10TB的存储系统和多个数据库的本地镜像站点;架设了DNS,FTP等服务器,开展了视频点播VOD和网络信息推送等多项应用服务。2007年,我馆被评为“超星图书馆优秀使用单位”,是安徽省获此荣誉的第二家。我馆自动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挤身安徽省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前列。

4、加强内部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图书馆采用“藏、借、阅”合一的现代服务模式,开设15个全开架阅览室,设有2200多个阅览座位,阅览总面积达8320平方米,配臵了供读者使用的OPAC公共查询和文献检索专用计算机。图书馆实行每周七天开馆,每周开放时间达98小时,网络资源24小时不间断服务。近5年来,共接待读者280余万人次,图书借还总量170余万册次。图书馆还为读者提供了新书通报、用户培训、科技查新、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5、加强队伍建设,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图书馆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加快职工队伍建设步伐。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学习;引进本科毕业生12人;5名硕士研究生;4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评聘副高职称7人,中级职称18人。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建立一支学历层次不断提高、队伍结构日趋合理、业务技能不断提升的职工队伍。

二、今后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家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既是难得的机遇,更具无形的压力。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快我馆的改革与发展。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要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抓好党总支中心组学习,加大学习力度,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谋大局,抓大事。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的交流沟通,在互商、互谅、共识、共事的基础上,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勤政廉政、协调一致、共创佳绩。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为此,要坚持依法治馆,以德治馆,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开展警示教育,切实抓好每年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不断强化监督机制。

3、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要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真正使党总支做到组建规范、职能明确、作用明显,充分发挥党总支在推动图书馆改革发展、服务读者、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以党风建设带动馆风建设,适时在全馆范围内进行核岗,明确岗位职责,确定部门岗位数。通过定岗定编、内部调整,进一步优化馆内人力资源配臵。通过制定考勤奖惩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更加充分调动全馆职工积极性。开展爱岗敬业和纪律教育,使职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职工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回顾过去,我们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馆职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以学校教学科研为中心,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以服务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为把我馆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管理高效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而努力奋斗!

图书馆党总支 2011年4月11

第五篇:构建安全和谐新社区

防灾减灾 构建安全和谐新社区

解放社区位于宝清县西北部,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有住宅楼80栋,平房2618户,总户数7618户,总人口2,4748人,有流动人口及外来务工农民2000余人。近年来,社区居委会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大力宣传,提高居民防灾意识,加大辖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演练、培训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一是社区成立由社区党支部书记组成的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设置防灾应急办公室,由社区到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专项负责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工作责任;二是制定社区防灾各项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三是加强减灾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社区资金投入,完善募捐机制建设,保证硬件设施齐备。

二、深入调研,摸清辖区安全隐患,掌握弱势群体情况。社区干部深入辖区院落街巷,认真调研,对辖区安全隐患进行彻底盘查。社区将预防火灾,棚户区内涝,地震等灾害作为防灾减灾工作重点,建立《社区灾害危险隐患清单》、《社区脆弱人群清单》、《社区危房清单》、《社区不安全公共设施清单》,做到对辖区不安全隐患及弱势群体各项根底清楚,并对相关事项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群众安全。经认真统计,在社区现有危房三间,均已采取加固,搬迁等手段 全部解决;社区老人106人、未成年156人、残疾人36人、孕妇13人全部登记选册,安排专人监护,确保灾害发生时的安全。

三、制定应急预案,积极开展演练活动。一是社区和辖区驻区单位按照共同协作的原则,制定各类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分工,落实防灾减灾责任,收录所有相关人员联系信息,做到目标明确,指挥有序。二是时刻准确好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活。重点关注灾害来临时房屋倒塌,家庭财产损失,重大火灾等灾害的发生。及时上报灾情信息,快速采取应对措施,灾情稳定后要抓紧开展社区居民灾害地点恢复重建。三是组织辖区居民驻地单位职工,学校师生开展各类灾害演练活动。今年以来,社区及驻区单位共开展演练活动五次,2000人参加。2011年5月12日是全国减灾日,社区与第二高中联合,组织学校师生在校进行地震演练,全校1500余名师生全部参加了演习,取得了良好效果。6月社区与四小联合,在四小举行逃生演练,现场讲解灭火常识,学习灭火器使用方法,吸引了300余名学生参与。

四、加大居民安全教育,提高居民防范意识。一是社区辖区几个重要位置悬挂《社区安全避难图》、《社区紧急疏散图》,通过黑板报、安全栏定期宣传防灾知识,入户发放防灾安全手册,营造防灾减灾范围,提高辖区居民防灾意识。目前,辖区设置宣传栏一块、黑板报三块,今年6月发放安全资料5000余份。二是开展各类防灾知识讲座,定期对干部群众进行防灾培训、宣传防火、防煤气、地震等知识,提高局居民防范意识。今年社区共安排培训10次,现已开展7期,参加人数1000人,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三是组织党员群众对社区防灾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让群众对社区防灾工作献计献某,促进社区防灾工作不断改进完善。通过测评,党员群众对我社区放在工作的满意度达97%。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重点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社区针对辖区驻区单位、居民院落、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安全和就近疏散安置的原则下,制定了四小、职高、二高、明珠广场、精英小学五个避难场所,悬挂醒目的应急避难场所标示,并在沿途设置引导牌,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将辖区全部居民转移到安全区域。其中,明珠小区对我辖区最重要的避难场所,明珠小区户数多,出入口多,是我社区规模最大的应急避难场所,容纳人数在5000人以上。二是建立健全辖区医疗应急体系。社区采取以妇幼保健院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辅的方式,构建一套体系完备的应急医疗体系,保证在灾害发生时,受伤群众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确保生命安全。三是完善应急物质储备。社区通过上级拨付,社区自筹,群众捐款等多种途径,设置专项资金,不断完善应急物质储备,购置了应急照明灯、灭火器、逃生绳、担架、应急药品等一系列储备救灾物资,并登记造册,由专人管理,确保辖区安全。

创建全国“减灾示范社区”是一项长期的社区系统工程,也是社区基础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社区防灾减灾工作任重而道远。近年来,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特大灾害我们都还记忆犹新,这告诉我们,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对社区越来越重要,怎样科学有效的开展这项工作,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社区必须时刻做好应急准备,居民群众要不断加强对防灾减灾常识的学习与运用,牢记应对措施,在灾害发生时将损失降到最低,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创建“全国减灾示范社区”活动,社区建立健全了防灾制度和硬件设施,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安全新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使辖区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温心、舒心、放心。

下载开拓创新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社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拓创新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社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力构建和谐农村新社区

    全力改革村级组织设置 构建和谐农村新社区 作为社会的基层单元,社区在基层政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正在成为社会整合、服务和管理的主要载体。社区建设的根本目的就......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努力构建和谐新社区(共5篇)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努力构建和谐新社区 ——翔凤镇三官坪社区党总支 翔凤镇三官坪社区位于县城南端,地处城乡结合部,成立于2004年8月。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系典型的村改居......

    努力建设山区富裕和谐新农村

    文章标题:努力建设山区富裕和谐新农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村人口数量多、分布散,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境内山高谷深,土地贫瘠,水利条件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滞后。作......

    努力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法治文明美丽新西藏

    努力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法治文明美丽新西藏 本报拉萨3月26日讯(记者 王珊 何秋平)连日来,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涌动在高原大地。在......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和持续不断的历史进程。今后十五年,要立足于五年打基础,十年上水平,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五年打基础,就是在“十一五”......

    依法治校 依法执教 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依法治校 依法执教 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金塔县南关小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依法治校”有关文件精神,加快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进程,增强了师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

    扎实开展文明创建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巢 湖 市 东 风 路 小 学扎实开展文明创建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东风路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共有师生3100多人,教学班48个。多年来,我校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公......

    “四抓四创”构建和谐新社区[精选5篇]

    “四抓四创”构建和谐新社区 (前附:我区社区党组织基本情况),我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社区党组织建设创新工作中按照“四抓四创”要求,从社区品牌、社区服务、社区文化及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