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小”学礼仪
一位小姑娘在家长的指导下聚精会神地阅读着社区赠送的文明礼仪书刊。
前日,白将军社区举行办了文明礼仪进家庭实践活动,社区居民代表、党员和积极分子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中,社区将《文明礼仪兴通州》、《文明礼仪三字歌》、《母婴健康杂志》等七本文明礼仪普及读本赠送给在场的每位居民。由中仓辖区退休老干部组
成的老年乐队,也一展歌喉为大家祝兴。
第二篇:从餐桌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餐桌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劳动方式的不同,使中西方在餐饮礼仪方面有许多差别。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据文献记载: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礼仪日臻成熟和完善,它们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在20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我们的祖先也曾与现代人一样,使用刀叉而非筷子。刀叉要同时使用左右手,因此人与人之间要保持相当的距离。同时刀叉只适于近距离的传输,大概也就限于从胸前的盘子到嘴之间。如果这个距离按合餐制的要求,至少要延长到嘴到桌子的中心,也就是说至少要比桌子的半径更长。显然,刀叉承担不了这个距离的传输功能。而筷子出现后,合餐就方便多了。从这个角度,我们大概可以这样理解,西方人至今仍然使用刀叉进食,与他们保持分餐制是互为因果的。
现代中国常用的餐具有:筷子(chopsticks)、勺子(ladle)、盘子(plate)等,它们分别与西方的刀叉(knives and forks)、铁匙(spoon)及碗(bowl)相对应。它们的使用,亦有讲究。
加拿大餐桌礼仪
加拿大(Canada)是一个移民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别有一番情趣。
对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家里还是酒店宴请朋友,一般都离不开烟酒,否则就有怠慢之嫌。然而,在加拿大请客吃饭则都不设烟酒。饮酒者只能在领有酒牌的地方或住宅内喝酒。在这些地方以外饮酒都是违法的。由此可见,加拿大人十分重视健康,甚至将禁烟禁酒的规则搬到了餐桌。而在中国则没有这样的特殊礼仪。
你听说过加拿大的“冷餐宴会”吗?那就是因为菜肴烧得比较早,时间一长,也就成了凉菜。加拿大人喜欢吃冷食,而中国人则有所不同,热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加拿大人宴请客人是不安排桌席的。通常是客人们手拿一次性使用的塑料餐盒和叉子,自己动手随意选取自己喜爱吃的食物和菜肴,然后自找地方用餐。客人们可无拘无束,如果没吃饱,还可以去取食。食毕要将一次性餐具放到废物的大塑料袋中。而中国人热闹,大多一堆人围成一桌进餐,而且讲究排列位次,通常是有主次尊卑之别。在中国的宴席中,必须要所有人都到齐了,才能开始进餐。中国人用筷子最有讲究了,如和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象指挥似地舞筷子,不能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上面,这样不吉利。
加拿大的餐桌礼仪除了以上几种特别的要求外,大多数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没有什么差异,同样要注意坐姿和刀叉的使用,同样与中国的餐桌礼仪大有不同之处。
1.中西方餐桌文化
餐桌文化由于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2.中国餐桌文化
中国餐桌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古有“民以食为天”、“丰衣足食”之说,今有“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的俗语。人们把饮食文化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常以饮食的好坏来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而盛大的节日也都与饮食相关联。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的重视一直延续至今。
另一方面,作为东方礼仪之邦,重视宴席座次礼仪、受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据有关史料记载,至少在周代,我国饮食礼仪就已经初步形成,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并对西方餐桌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文化正向多元化发展。自清代以来,一些西餐礼仪被引进。中西餐餐桌文化的交流,使得餐桌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在中国,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圆形的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1]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衬托粉红色的猪肉。一顿饭不会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时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大前题,通常同类的菜肴会同时端上,不会前后分别端上,总之整顿饭都要讲求协调的搭配。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具,但最好是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主要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不可用筷子敲击其他物品,更不可以用筷子对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子去取一块食物时,应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要将筷子放回筷子座。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以便照顾到客人不同的品茶需要。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一些事宜。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他人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以便照顾到客人不同的品茶需要。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一些事宜。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他人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3.西方餐桌文化
西餐菜单上有四或五大分类,分别是开胃菜、汤、沙拉、海鲜、点心等。应先决定主菜。主菜如果是鱼,开胃菜就选择肉类,在口味上就比较富有变化。西餐的第一道菜是头盘,也称为开胃品。开胃品的内容一般有冷头盘和热头盘之分。味道以咸和酸为主,数量少,质量较高。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4类。鱼类菜肴一般作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称为副菜。通常水产类菜肴与蛋类、面包类、酥盒菜肴品都称为副菜。肉、禽类菜肴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称为主菜。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蔬菜类菜肴可以安排在肉类菜肴之后,也可以和肉类菜肴同时上桌,所以可以算为一道菜,或称为一种配菜。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它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如布丁、冰淇淋、奶酪、水果等。西餐的最后一道是上饮料,咖啡或茶。
使用刀叉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拿刀切成小块,用叉子往嘴里送。用刀的时候,刀刃不可以朝外。进餐中途需要休息时,可以放下刀叉并摆成“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表示没吃完,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排放在盘中,表示已经吃完了,可以将这道菜或盘子拿走。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不用放下来,但不要挥舞。不用刀时,可用右手拿叉,但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要拿着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要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不要在餐桌上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大忌。取食时,拿不到的食物可以请别人传递,不要站起来。每次送到嘴里的食物别太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就餐时不可以狼吞虎咽。对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应要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不应在进餐中途退席。确实需要离开,要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当别人为你斟酒时,如果不需要,可以简单地说一声“不,谢谢!”或以手稍盖酒杯,表示谢绝。
进入21世纪以来,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地区差异, 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及其渊源,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 不仅能增加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 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
有人说,中国文化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则是“个体意识”。所以西方人即使请客吃饭,也是各点各的菜、各喝各的酒,以免吧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文化则认为个人的意志,必须服从群个体的共同意志。其目的既然意在人情,意在血缘,则其方式礼仪,自认也就以和为贵了,因此中国人爱聚餐、喜共食、讲和合。4.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1.理性的西方人更多关注的是营养与生存中西饮食文化最大的差异是关注的重点不同,即“营养”和“美味”两者孰轻孰重的问题。在西方国家, 饮食大多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西方饮食是一种理性观念, 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 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 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他们拒绝使用味精,认为其是既不营养又有副作用的化学产品;生吃的蔬菜, 不仅包括西红柿、生菜, 甚至是洋白菜、西兰花。因而他们的“色拉”有如一盘饲料, 使我们难以下咽。虽然现在的中国人也讲究营养保健, 也知道蔬菜爆炒加热后会丢失一部分维生素, 生吃则避免丢失, 可还是宁愿选择前者, 因为习惯使然, 更是因为味道确实好多了。
2.感性的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在中国, 民间有句俗话: “民以食为天, 食以味为先”, 味道是烹调的最高准则。在中国人的眼里, “吃”远不单纯是为了饱, 也不是为了营养,有时吃饱了, 还要吃, 这是因为受不了“美味”的诱惑而尽情进行味觉享受。但在西方的理性饮食观看来, 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 而且危害人体。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 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 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 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 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3.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
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 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菜谱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 制作菜肴,但相比起来, 还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 而这导致了西餐的一个弊端———缺乏特色。当人们身处异地想品尝当地美食时, 肯定是不会有人选择肯德基或麦当劳之类食品的。另外, 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确, 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 烹调时间精确到秒。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 使其毫无创造性。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 中国烹调不仅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 反而推崇随意性。翻开中国的菜谱, 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而且中国烹调中, 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 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 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 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爱好特点有变化。同样是一道“麻婆豆腐”,为四川客人烹制和为苏州客人烹制, 所用的调料肯定是不同的。而在西方, 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 都毫无变化。
4.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
在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也明显体现出这种“和合”与“分别”的文化特征。西菜中除少数汤菜, 正菜中各种原料互不相干, 鱼就是鱼, 牛排就是牛排, 纵然有搭配, 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 这体现了“西方重分别”的社会文化。这种重分别的社会文化同样体现在用餐方式上。西方人奉行的是分餐制, 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西方流行的自助餐形式更是各吃各的, 缺少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5.向往和谐的中国人重和合与整体中国人一向以“和”与“合”为最美妙的境界, 音乐上讲究“和乐”、“唱和”, 医学上主张“身和”、“气和”, 希望国家政治实现“政通人和”。称美好的婚姻为“天作之合”, 而当一切美好的事物凑集在一起时, 我们将其称誉为“珠联璧合”。而这种“和合”的思想体现在烹饪上就反映为“五味调和”。所以中国菜几乎每个菜都要用
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中国人把做菜称之为“烹调”, 美味的产生, 在于调和。因此中国人烹调不是“1 + 1 = 2”那么简单, 而是应该等于“3”甚至更多。总之, 西饮食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差异, 当然, 这些差异都具有相对性, 几千年来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促成中西方的饮食文化的不断融合。全球化态势下的跨文化交际使得多样的饮食文化不断的互补与兼容。今天, 享受东西方各具特色的饮食已成为当代人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法式大餐、肯德基等西方的舶来饮食, 而中国菜馆也开遍了全世界。
5、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 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 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 了解了两者的不同防止失礼于人。1.餐桌气氛上的差异
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 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绝, 相互让菜, 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2.餐桌举止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人们在出席各种正式的会餐时也是比较讲究的, 但是在现代风俗变迁和发展中, 有进步的一面, 也有落后的一面, 有对传统的继承, 也有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违背。比如就餐时的衣着, 要远比过去随意多了, 可着中山装、夹克或西服等, 这也正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这正是中西方文化融汇, 相互发生正迁移作用最好的 例证。当今许多西方人, 尤其是美国人不喜欢吸烟或喝酒, 许多人也不喜欢别人在他们的住处吸烟喝酒。而在当今的中国, 许多人既吸烟又喝酒, 有一种社会怪现象似乎是“不吸烟不喝酒”就无以社交。所以在中国的餐桌上依旧存在吞云吐雾、烂醉如泥的“陋习”, 尽管他们知道这有伤风范, 但依旧不能禁绝之。想必这就是文化迁移和发展的不完全性、不彻底性的表现, 我们有必要在正确理解和认识文化现象的基础上, 不断推动人文文化的发展, 提高民族人文素质。3.座位的排序
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坐次安排。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 两边为偏座。请客时, 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 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 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西方人请客用长桌, 男女主人分坐两端, 然后在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对于餐桌的规矩,西方人进餐用刀叉, 中国人用筷子。当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规矩。通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比较, 不仅仅反映了各地的文化传统, 还折射出不同民族心理、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 即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 而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 庭结构较复杂, 传统的幸福家庭多为四代同堂等。在跨文化交际中, 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 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 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因此, 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对比研究过程中, 各自的优、缺点显而易见。这种研究有利于文化的正迁移作用, 以“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从而促进本民族语言、人文文化的发展。
6.餐桌上用语的差异
中西方在请客吃饭上的文化差异也要注意,否则会引起笑话。
中国人热情好客,请客吃饭时一般都要菜肴满桌,但无论菜多么丰盛,嘴上总要谦虚的说:“没什么好吃的,菜做的不好,随便吃点。”然而,当英美人听到这样的客套话,会觉得很反感:“没什么吃的,又何必请我?菜做得不好,又为什么要拿来招待我?”按照中国的习俗,为了表示礼貌,习惯上会一再劝客人多吃点,而中国人往往是“言不由衷”,明明肚子饿,嘴上却说:“我饱了,不用了。”
而英美人招待客人一般没那么讲究,简简单单三四道菜就可以了。用餐时,一般主人会说:“Help yourself, please!”英美人待客尊重个人意志,讲究事实就是,一再问客人要不要食物或者强塞食物给客人,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当主人给你添菜或问你要什么时,如果你想吃的话,可以直接了当的回答说要。在客人在用餐期间,一定要赞美主人所准备的食物好吃,称赞主人的手艺好,否则不管你吃得多饱,主人都不会高兴。
总结 所以,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异归根结底还是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差异。文化促进饮食的形成,饮食反映出各国的文化。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世界的交流而变得模糊。中西方餐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结合,使两者更趋于完善、科学。
第三篇:职场必修课 从礼仪开始
想在职场之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工作能力是一方面,为人处世方面则更要注意。在任何时候,第一印象都很重要,你的外在仪容是否得体,你的商务礼仪是否标准,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引起职场上的变故,下面给大家详细说说礼仪这个概念。
在商务交往中有个“3a原则”又叫“布吉林3a原则”,是美国学者布吉林教授等人提出的。“3a原则”的内容是:把如何对别人的友善通过三种方式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
1.a(accepe)接受对方:
①要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接受别人是最重要的。
②在人际交往中,最不受欢迎的人是做人比较刻簿的人。自以为是,嚣张放肆,目中无人的人也不受欢迎。
③接受的三个要点:1)接受交往对象。例如,老师不能拒绝学生;商家不能拒绝顾客。2)接受对象的风俗习惯。习俗是长期的文化习惯,很难说谁对谁错。少见多怪的人不容人,见多识广的人比较宽容待人。3)接受交往对象的交际礼仪。
2、a(appreciate)重视对方:
要让对方感觉自己受到重视,不要让人家觉得受冷落。重视别人不是让人难堪尴尬,而是欣赏的重视。例如:有些人专爱找缺点,挑毛病来满足自己的小虚荣心,言下之意——看这点我就比你强!搞得谈话不愉快,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3.a(admire)赞美对方:
要以欣赏的态度肯定对方,要实事求地赞美别人自以为的长处。
例如:你对一个胖子夸他如何苗条,就等于拿人家“开涮”。又如:夸孩子时一般都挑孩子的优点说,如果长相实在没有可说的,比如新生儿,本来就像个小老头儿似的,那么你就说比父母都好看就行了。
所以布吉林3a原则,接受对方,重视对方,赞美对方,应该是我们在商务交往中的待人接物的基本之道。我个人认为,它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笔者再介绍关于女性职员之职场中的禁忌动作及礼仪。
在社交场合中,职场女性必知社交禁忌:
1、不要耳语
耳语是被视为不信任在场人士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同伴耳语是很不礼貌的事。
2、不要失声大笑
无论听到什么“惊天动地”的趣事,在社交宴会也得要保持仪态,最多报以灿烂笑容。
3、不要滔滔不绝
在宴会中若有人对你攀谈,要保持落落大方,简单回答几句足矣。切忌向人汇报自己的身世,或向对方详加打探,这样很容易把人家吓跑,或被视作长舌妇。
4、不要说长道短
在社交场合说长道短,揭人隐私,必定会惹人反感,让人“敬而远之”。
5、不要大煞风景
参加社交宴会,别人期望见到的是一张可爱的笑脸,即使是情绪低落,表面上也要笑容可掬,周旋于当时的人物环境。
6、不要木讷肃然
面对初相识的陌生人,可以交谈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开始,切忌坐着闭口不语,一脸肃穆表情。
7、不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涂脂抹粉
如果需要补妆,必须到洗手间或附近的化妆间去。
8、不要忸怩忐忑
假如发觉有人在注视你——特别是男士,要表现得从容镇静。若对方曾与你有过一面之缘,可以自然地打个招呼。若对方与你素未谋面,不必忸怩忐忑或怒视对方,可以巧妙地离开他的视线范围。
在与人交往或社交场合中,言行、举止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内涵,也代表着个人、甚至是公司的形象。因此知晓这些基本的职场禁忌和社交礼数将更有助于个人和事业的成功。
小编总结:礼仪包含的范围很广泛,风度、气质和涵养,都要完美地展示出来。为什么都说英国人有绅士风度,因为他们一直以来都被教育要保持优雅。一个人的礼仪跟生活的环境、历史传统和时代因素都有关,学会优雅从容的礼仪是进入职场的必修课。
第四篇:礼仪教育从娃娃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尊敬别人的老人象尊敬自己的父母,爱护别人的孩子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老人、孩子是我们当今社会中的两大弱势群体,社会各界都在呼吁尊老爱幼,我想:单凭口头讲讲是不行的,必须付诸于行动,身为一名二十一世纪培育祖国花朵的幼儿教师,必须把尊老爱幼纳入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来,付出自己的一片真心、真爱、真情、真意,使社会上的爱心事业良性循环,让每个人都生活在爱的氛围中。因为缺少爱,有多少老人跪街行乞,流离失所,无依无靠;因为缺少爱,有多少孩子流落街头,误入歧途,最终失去欢乐的童年。又因为有爱有人赡养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亲戚关系的邻居老人,因为有爱儿子背母上大学,因为有爱艾滋孤儿找到了温暖的家„„
让我们心中有爱吧,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我们的爱心无限,虽然我们帮不了很多人,但是对周围的人们,对我们的父母、公婆,对幼儿园的孩子,我们完全可能。我们当中有许多人已为人妇、人母,能理解父母的盼儿之情,人老盼子归,抽空打一个电话问候一下,经常回家看看,与公婆父母和睦相处,尊敬有加,问寒问暖,老人过生日,买一件礼物或办桌酒席等等,都会给父母莫大的安慰;路遇需要帮助的老人伸手扶一把,乘车给老人、孕妇让座等等;对幼儿园的孩子,我们要奉献自己的爱心去教育他,去帮助他,去爱护他。
常听家长抱怨当今孩子,自私自利,没大没小,大事小事都要家长侍候,都惯成了唯我独尊的小皇帝、小公主,希望老师对幼儿进行一些教育,那么,怎样对幼儿进行尊老爱幼教育呢?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榜样的作用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的作用就象太阳光一样重要。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举止时时处处都必须为孩子树立榜样是幼儿学有榜样,行有准绳,例如:教师之间要互相尊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老师与老师之间要有礼貌,教师对小朋友要关心爱护,说话态度要和蔼等等。要求幼儿尊敬老人,教师首先要带头,见到老人要问声好,热心帮助老人,坐车让座,走路搀扶等等。要求幼儿爱护小朋友,教师就要在平日的言语中,对幼儿注意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发现小朋友有困难及时给予帮助等等。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都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做。相互之间能用礼貌用语,幼儿之间遇到困难,基本上能友好的商量解决,班里面的好人好事也会越来越多,形成一个比较和谐、文明、礼貌的班集体。
二、引导教育幼儿学会尊重
礼貌本质是尊重人,幼儿园里天天教育幼儿有礼貌,而有的幼儿根本不懂什么是有礼貌,所以,根本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针对幼儿在园中的活动安排,引导教育幼儿对老师、对家人、对小朋友要有礼貌,在班里推出“尊老爱幼的好宝宝”“有礼貌的好宝宝”等评选活动,积极启发幼儿说“您好”“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并且孩子一有表现,立即表扬或小红花鼓励,同时结合《我的好妈妈》《好娃娃》《悯农》等歌曲和古诗,让幼儿学会理解父母的辛勤劳动,使幼儿在园在家一个样,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他人。
总而言之,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以自身的爱去萌发幼儿心中的爱,使幼儿尊老爱幼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篇:礼仪小故事
礼仪小故事之10个商务礼仪故事
1、陈阿土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
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 MORNING SIR” 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 MORNING 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
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 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MORNING SIR”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
2、表演大师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3、鹦鹉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4、金人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5、辞职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A问
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
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6、选择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7、老虎
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B 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特别是入关在即电信银行保险甚至是公务员这些我们以为非常稳定和有保障的企业也会面临许多的变数。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没有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
8、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 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9、骆驼
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 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骆驼妈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 小骆驼高兴坏了“哗原来我们这么有用啊”
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惜现在没人用。一个好的心态+一本成功的教材+一个无限的舞台=成
功。每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
10、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
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 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
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
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
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
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
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
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