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渝府发〔2010〕89号
渝府发〔2010〕89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民新村建设和
农村危旧房改造的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充分发挥农房建设改造工作在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城乡统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2012年年底前实现我市农村面貌大改观、特色风貌大彰显、人居质量大提升,现就加快推进农民新村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整合资源、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分类推进,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的原则,到2012年,建成农民新村1500个,使其成为集中、宽敞、舒适、方便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巴渝新居15万户,保障农房质量安全,彰显地域建筑风格;改造农村危旧房30万户,消除全市60%的农村危旧房,推动农民安居、康居和宜居目标的实现。
二、主要工作
(一)完成1500个农民新村建设。
在村规划的指导下,以区县(自治县)城城边村、小城镇驻地村、农业产业化项目基地村、撤乡并镇后的原乡镇旧址为重点,结合农村危旧房改造、扶贫移民、地灾避让搬迁、土地整治、灾民倒房重建等项目,实施农民新村建设。主城郊区的农民新村建设规模应达200户左右,远郊区县(自治县)城边的农民新村建设规模应达100户左右。
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为抓手,使农民新村实现“六通”、“六有”,即通道路、供电、给水、排水、广播电视和通信,有1个小广场(村民活动和健身场地)、1个便民商业网点、1个医务室、1个垃圾收运站(点)、1个农家书屋、1个幼儿园。有条件的农民新村,可结合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进行建设,实现部分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并推行物业管理。
(二)完成15万户巴渝新居建设。
加大巴渝新居通用图集的推广使用力度,结合农民新村建设,鼓励、引导农民建设结构安全、质量可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美观大方、风貌突出的巴渝新居,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土地集约利用,有效改变农房自建散建的局面。农房建设应大力传承巴渝传统民居风格,彰显屋脊瓦头、穿斗廊柱、青砖勾缝、雕花窗等地方建筑符号,与当地环境和田园风光相协调。
(三)完成30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
积极争取中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专项补助资金,重点改造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农户危旧房。对现有分散的农村危旧房户,主要采取“主体排危、风貌改造、环境整治”的模式,在解决房屋安全的同时,注重农房巴渝民居风貌改善,做到“改危”与“改观”并举。对现有农村聚居点(集中连片的农村院落或自然村),通过改造农房风貌、整治村庄环境(“六通”、“六有”和“一池六改”,即建设沼气池,改厨、改厕、改水、改圈、改路、改庭院),改造成焕然一新的农民新村。
三、配套政策
(一)资金扶持。
1.“地票”收益返还。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农民新村建设筹集资金。农户拆除旧房,腾出的宅基地及其房前屋后院坝等附属设施用地以“地票”形式获取的纯收益,80%补偿给农户,引导其到农民新村建(购)新房或到城镇购房,20%给村集体,主要用于农民新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农村闲置的工矿企业、学校和废弃道路等属于集体建设用地部分以“地票”形式获取的纯收益,至少80%用于农民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2.财政专项补助。用好中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专项补助资金。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给予每户3000元直补,对每个农民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给予30万元补助,区县(自治县)财政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
3.涉农资金整合。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按照管理主体、资金来源及用途不变的原则,整合各类涉农专项资金,建设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和改造农村危旧房。
(二)用地支持。
1.用地保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安排好农民新村及巴渝新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农民新村绿化用地可不改变集体土地性质。
2.供地方式。农民新村建设涉及跨村(社)调剂建设用地的,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筹协调解决。在城镇规划区内和撤乡并镇后的原乡镇旧址建设集中居住区的,采取市场方式运作的,实行招拍挂出让建设用地,由政府统一组织建设的,可划拨供应建设用地。
(三)信贷支持。
1.简化信贷审批流程。对参与农房建设与改造、资信优良的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企业,简化审批流程,优先提供贷款。
2.提供农民建房购房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建房的提供小额贷款,购房的提供按揭贷款,利息不超过基准利率。
3.企业投融资支持。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利用现有投融资机构,也可组建国有独资或股份制开发建设公司作为农房建设改造项目的投融资主体,以项目资产及其收益为担保和质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开展拆迁安置、土地整理和项目建设等工作,并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
(四)其他支持。
1.行政审批。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村镇规划、达到施工条件的农房建设改造项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
2.技术支持。引导和鼓励有关技术支撑单位免费提供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服务,帮助和支持农民新村建设及农村危旧房改造。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重庆市村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小城镇、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建设及农村危旧房改造的统筹指挥和重大决策。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马正其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凌月明任副组长,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乡建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城乡建委主要负责人兼任,副主任由市城乡建委、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分管负责人兼任。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二)分工负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编制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及农村危旧房改造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每年年初要分解年度目标任务并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市发展改革、城乡建设、交通、水利、市政、商业、农业、教育、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电力、电信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并为实施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建设及农村危旧房改造提供指导和帮助。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及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安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市有关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农民新村建设、巴渝新居及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
(三)加强监管。
建立严密的审核制度和透明的资金拨付制度,对资金实行专账专户、专款专用。建立完善公示制度,充分尊重和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群众意见征集制度,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建设和改造工程进展情况。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强化施工队伍管理和村镇建筑工匠培训,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四)宣传引导。
市内各主要媒体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大力宣传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及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政策措施,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捐资捐物、投工投劳,为改善农村人居条件营造良好氛围。
(五)严格考核。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切实抓好本意见的贯彻落实,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尽快制定配套的实施办法。市人民政府将对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贯彻落实本意见情况以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由市村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督查室具体组织实施,督查结果纳入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及党政主要领导年度考核内容。
附件:1.全市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建设及农村危旧房改造
任务分解表(2010―2012年)
2.全市农民新村建设、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
改造总计划表(2010―2012年)
二○一○年九月一日
附件1:
全市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建设及农村危旧房改造
任务分解表(2010―2012年)
序号目 标 任 务牵头单位协助单位
1(1)下达年度计划;市政府办公厅
(市政府督查室)市城乡建委
(2)督查考核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2(3)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民新村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3(4)编制年度计划;市城乡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市政委、市扶贫办、市林业局、市民政局
(5)完成农民新村布点工作;
(6)完成农民新村垃圾站、公共厕所、活动场地建设;
(7)组织专家审查农民新村建设与农村危旧房改造风貌设计;
(8)组织农房建设图集修编和发放工作;
(9)开展建筑工匠培训工作;
(10)争取中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专项补助资金7亿元用于农村危旧房改造;
(11)统筹安排5亿元用于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建设及农村危旧房改造。
4(12)安排财政资金4.5亿元用于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建设及农村危旧房改造。市财政局5(13)将宅基地“地票”纯收益的80%补偿给农户,并引导其建(购)房;将宅基地“地票”纯收益的20%和闲置地“地票”纯收益的80%给村集体主要用于农民新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国土房管局市财政局、市农委、市城乡建委
(14)保障农民新村建设用地;
(15)负责跨村(社)集体建设用地调剂及其土地房屋确权登记工作;
(16)结合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土地整治等实施农民新村(3万户巴渝新居)建设;
(17)牵头在农民新村推行物业管理。
6(18)完成农民新村所在地的村规划编制。市规划局市城乡建委
7(19)完成农民新村或所在行政村1个便民商业网点建设。市商委
8(20)完成农民新村或所在行政村1个幼儿园建设。市教委
9(21)引导倒房重建性质的灾民到农民新村建房或购房。市民政局市城乡建委
10(22)完成农民新村内外道路建设。市交委
11(23)组织农民新村所在行政村农用地流转,促进其农业产业化进程;市农委市国土房管局
(24)完成农民新村沼气池建设。
12(25)结合生态和扶贫移民实施农民新村(4万户巴渝新居)建设。市扶贫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城乡建委
13(26)完成农民新村供水设施建设。市水利局
14(27)完成农民新村或所在行政村1个医务室建设。市卫生局
15(28)组织农民新村垃圾收集、转运工作。市市政委
16(29)完成农民新村或所在行政村1个农家书屋建设。市新闻出版局
(30)完成农民新村广播电视网络及设施建设。市文化广电局
17(31)完成农民新村或所在行政村1个警务室建设。市公安局
18(32)结合涉农林业项目完成农民新村绿化建设。市林业局
19(33)完成农民新村健身器材(1副篮球架、2张乒乓球台或其他健身设施)配置。市体育局
20(34)开展农民建房、购房贷款业务。市金融办市级各金融机构
21(35)完成农民新村通信网络及设施建设。市通信管理局市级各电信运营机构
22(36)完成农民新村所在地电网改造及电力设施建设。市电力公司市发展改革委
注:1.本表中的农民新村包括巴渝新居,集中建设的巴渝新居视为农民新村;
2.(13)项纯收益指扣除宅基地复垦工程费用外的收益。
附件2:
全市农民新村建设、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
总计划表(2010―2012年)
序号区县(自治县)农民新村
(个)巴渝新居
(户)农村危旧房
(户)
1万州区***0
2黔江区3025006000
3涪陵区5060008000
4江北区101000500
5沙坪坝区510001000
6九龙坡区3550004000
7南岸区1030002500
8北碚区1515003500
9万盛区2530003500
10渝北区1510001000
11巴南区3040007000
12长寿区50350011500
13江津区1201300013000
14合川区3030005500
15永川区5050007500
16南川区25250010500
17綦江县4040008000
18潼南县4045002500
19铜梁县3015004000
20大足县4060003000
21荣昌县60750015000
22璧山县4035008000
23梁平县5050007000
24城口县25250011000
25丰都县35400010000
26垫江县2525005000
27武隆县45450010000
28忠县30300014000
29开县75750014000
30云阳县25250012000
31奉节县5555008000
32巫山县35350012000
33巫溪县80800011000
34石柱县2525008000
35秀山县45450014000
36酉阳县35350011000
37彭水县40450011500
合计***02000
说明:除2010年外,各区县可以将余下部分自行分解年度计划,报市村镇办编制全市年度计划。
主题词:城乡建设农村房屋意见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高法院,市检察院,重庆警备区。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0年9月1日印发
【重庆市政府网】
引用或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明确标注“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第二篇:渝府发[2010]66号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
渝府发[2010]66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微型企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再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现就促进我市微型企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微型企业是一种企业雇员人数少、产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产品服务种类单
一、经营规模微小的企业组织,具有创业成本低、就业弹性空间大、成果见效快等特点。
发展微型企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激发民间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微型企业不仅可以培育壮大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培养大批有所作为的企业家,也可以营造“重商”氛围,激发全民创业,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中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结合我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特点以及三峡库区产业空虚和企业改革带来的下岗失业问题,大力扶持发展微型企业十分迫切、意义深远。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必须充分认识鼓励创业、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 力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不懈地探索适应微型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精心安排、稳步实施,确保微型企业创业投资促进计划顺利推行、卓有成效。
二、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以创业促就业”的方针,通过激发创业热情,促进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使更多的失业人员和贫困人口有机会就业和参与发展,着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市场主体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乡统筹。
(二)基本原则。
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就业为先、定向扶持,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原则。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在促进微型企业发展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切实担负起规划制定、政策统筹、资金筹措、服务协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工商、财政、税务、人力社保、金融、经济信息、农业、商业、国资、科技、文化、教育、移民、民政、监察、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要主动介入、积极配合、分工协作,形成统筹安排、各 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同时,要依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优势、体制优势、信息优势和监管网络体系优势,稳步推进发展微型企业的各项工作。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立足我市市情以及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执行的现状,统一制定微型企业发展规划,确定各阶段的目标任务,明确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措施,有条不紊地推进微型企业发展;坚持以点带面、先行先试,逐步积累经验,找准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和配套措施。
——就业为先、定向扶持。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是“以创业促就业”。通过“创业申请、资格审查、基地培训、结业考核、组织评审、孵化扶持、成熟放飞”的全过程服务,大力促进就业。
——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扶持资金必须用于有创业意愿、具备一定生产经营条件和经营能力的特定人群创业,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定人定项,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严密的审查,确保扶持资金发挥最大效能。工商、财政、税务、金融、监察等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共同防范风险,依法严厉查处套取、抽逃、转移资金和资产的行为,保障资金安全。
(三)总体目标。
2010年,在主城区和部分区县(自治县)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自2011年起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预计每年新增微型企业2万户,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计划五年扶持微 型企业10万户,吸纳就业50万人以上。同时,孵化一批具有稳定成长前景的中小企业乃至大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创业经验和较强经营能力的企业家队伍。
三、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扶持范围
(一)微型企业的规模及组织形式。
雇员(含投资者)20人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1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微型企业。组织形式可采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种形式。创业者兴办公司,其注册资本金依法可分期缴付。
(二)扶持对象。
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对象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属于国家政策聚集帮扶的“九类人群”,即高等院校(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退役士兵、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
2.具有创业能力,即应当具备年龄、行为能力条件,并经创业培训,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
3.与他人创办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且在合伙企业或公司中的份额或投资比例不低于50%。
扶持对象申请创业,应向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交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申请人是否符合“九类人群”条件进行审查后,出具推荐书;当地工 商部门收到申请书及推荐书后,对申请人是否具备创业能力以及是否有在办企业进行审查,对具备条件的人员纳入创业培训计划;申请人参加创业培训且结业后,向工商部门递交创业投资计划书或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并由工商部门组织评审;通过评审并完成企业注册后,创业者方可享受扶持政策。
(三)扶持产业。
在微型企业创业扶持中,重点扶持第三产业的创业投资项目,尤其要大力发展服务型、文化创意、软件开发及外包服务。各区县(自治县)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向适合微型企业特点、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适度倾斜。
四、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
(一)基本运作模式。
从我市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发展微型企业采取“1+3”模式,即“投资者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促进微型企业蓬勃发展。
(二)财政扶持政策。
根据我市经济发展增长状况,结合扶持对象创业需求,市财政每年要编列微型企业扶持资金预算,用于创办微型企业资本金补助、设立担保基金和扶持对象的创业培训及孵化,做到专项列支、逐年递增、足额拨付;各区县(自治县)财政也要投入专项配套资金,加大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力度。资本金补助资金的发放和管理要遵循同步配套、定向支用、全程监管的原则。所谓同步配套,即投资者应先行或与扶持资金同步投入企业,以反映其真实的创业意愿,防止套取财政资金、骗取信贷资金。所谓定向支用,即资本金补助资金要按照已审定的投资计划书中明确的用途进行支付,主要用作房租费、机器设备购置费、加盟费等,不得交由投资者自由支配。其中,用于补助的比例应控制在注册资本金额的50%以内。所谓全程监管,即工商部门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依法对投资人实施资格审定,并对资金用途、开业状况、关闭注销、雇工情况等实行全过程监管,严厉查处套取、抽逃、转移资金和资产的行为。
(三)税收扶持政策。
微型企业除享受国家和我市对中小企业及特定行业、区域、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外,企业所得税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其实际缴付的所有税收中地方留存部分,以获得的资本金补助金额等额为限,实行先征后返。
(四)融资担保扶持政策。
微型企业以投资人自有财产、亲友财产或通过社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取得小额担保贷款的,按小额担保贷款的相关规定享受财政贴息。同时,对发展前景好、扩张能力强、符合国家及我市产业导向的微型企业提供免费担保。要在全市范围内选定积极参与扶持计划、愿意提供低利率贷款的承贷 金融机构,将担保基金分别存入其中,承贷金融机构按照担保基金与贷款余额1∶3至1∶5的比例向微型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并与财政资金同步发放到企业。
(五)行政规费减免政策。
微型企业办理证照、年检、年审等手续,3年内免收行政性收费。
五、加强对微型企业发展扶持工作的监督管理
(一)严格审核发放扶持资金。
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制定严格的扶持资金审查发放规则,组建扶持资金发放评审委员会,严格审查投资者资格条件、投资计划书的可行性等,评审结果面向社会公开。申请人或其他组织、个人对是否给予扶持的决定有异议的,可向市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申诉。
(二)定期公开扶持工作情况。
市工商局要定期公布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受助创业者、企业的基本情况,接受公民、组织对公布信息的查询,并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公布上一微型企业创业投资扶持计划推进报告。
(三)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涉及多项资金的安全,必须加强风险防范。要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工商、财政、金融部门相关人员及评审委员应自行回避。要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查处 投资者套取、抽逃、转移扶持资金以及工作人员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行为。
六、加强对微型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统筹协调。
市政府成立由童小平副市长任组长,谢小军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副秘书长及市工商、财政、税务、人力社保、金融、经济信息、农业、商业、国资、科技、文化、教育、移民、民政、监察、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微型企业发展所涉及的各方面矛盾、问题,审议涉及微型企业扶持工作的规则、制度,监督全市各地各部门落实市政府发展微型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工商局局长兼任。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明确专人、专门机构统筹协调此项工作。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确保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卓有成效。其中,由市工商部门牵头,会同市经济信息、科技、商业等部门编制微型企业发展规划及创业投资促进计划,指导全市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开展创业培训及微型企业孵化工作,监督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资金的使用,对微型企业发展进行全过程 监管。市工商局要以工商干校为依托开展好创业培训工作,依托基层工商网络开展微型企业扶持工作,提高微型企业“出生率”及“存活率”;财政部门负责专项资金的筹措、拨付、监管;人力社保部门要与工商部门协同进行小额担保贷款申请的审查;税务部门负责税费的征收和优惠政策的执行;金融管理部门负责指导、监督信贷资金的落实;监察部门负责对扶持工作进行全面监督;经济信息、农业、商业、国资、科技、文化、教育、移民、民政、残联等部门和单位主动协调工商部门做好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相关工作。
(二)强化宣传引导。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切实加大微型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激发和引导扶持对象的创业热情,为推动微型企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优化创业服务。
有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向微型企业及其投资者提供法律、法规、政策等各类信息咨询服务,建立完善技术、信用、融资、市场等各类信息的服务平台。在办理有关手续时,可采取集中式办公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要切实维护微型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得摊派或强令企业回馈和捐赠,不得违反规定加重企业负担。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抓好本意见 的贯彻落实,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尽快制定配套的实施办法。市政府将对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落实本意见情况进行督查,具体由市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政府督查室组织实施。
二○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发[2005]111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统一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和社会保险登记缴费申报程序的通知
渝府发[2005]111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减轻用人单位事务负担,适应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的需要,根据国家和我市有关社会保险的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现就统一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和社会保险登记、缴费申报程序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一)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以本单位缴费总基数乘以各险种缴费比例计缴。用人单位缴费总基数为本单位属于参保缴费范围的人员缴费基数(以下简称职工缴费基数)之和。应由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以本人缴费基数乘以相应险种个人缴费比例计缴。
(二)职工缴费基数按照本人上月平均工资核定;新设立单位的职工和用人单位新增的职工按照本人起薪当月的工资核定。本人上月平均工资或起薪当月的工资低于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照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核定;超过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照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核定。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基数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核定的缴费基数计算到元。
(三)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公布以前,各项社会保险费暂按上执行的缴费基数计缴。待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公布后,根据用人单位申报的上本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和职工个人月平均工资重新核定缴费数额,并对核定后形成的差额办理结算。
(四)职工因调动工作、解除劳动关系等原因,需要及时办理社会保
险关系转移手续的,在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公布以前,各项社会保险费按不低于上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00%、不高于上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核定缴费基数,结清费用。
(五)个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本人根据其上年的收入情况,在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选定缴费基数;个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以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基数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六)工资总额(即工资)的组成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规定的项目计算。其中,国家机关公务员、参照和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以及《公务员法》实施以后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的工资,按《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工资确定。工资总额统计时间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按职工应发工资统计。
二、统一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程序
(一)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统一到一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
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局应指定一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受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作为统一的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窗口。各项社会保险不在同一个区县(自治县、市)参保的用人单位,到其缴纳地方税所在地的区县(自治县、市)负责统一受理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区县(自治县、市)之间发生社会保险管辖争议的,由市劳动保障局指定管辖。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原行业统筹的用人单位,统一到市社会保险局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参加工伤保险市级直管而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原行业统筹的用人单位,统一到市工伤保险管理中心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其中有区县(自治县、市)分支机构的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要落实到其区县(自治县、市)分支机构。
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市)可以逐步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工作委托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办理。
(二)本通知执行前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应按本通知的规定完善社会保险登记手续;本通知执行后新设立的单位,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批准成立之日起30日内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应填报《重庆市社会保险登记表》并提交以下资料: 1.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3.地方税务登记证;
4.本单位每个职工的《个人基本情况表》。
(三)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用人单位的登记资料审核无误的,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
参保单位原已办理的社会保险登记证仍然有效,不需重新办理。有多个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单位,按前款办法,到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重新换证。
(四)参保单位的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发生之日起30日内到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变更登记。办理社会保险变更登记应填报《重庆市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并提交有关证明文件、资料和《社会保险登记证》。
(五)参保单位的职工发生增减变化的,应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填报《职工增减变化花名册》。职工个人的登记事项发生变化,以及参保单位增加职工时,应同时填报《个人基本情况变更表》或《个人基本情况表》。
(六)参保单位发生解散、破产、撤销、合并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社会保险缴费义务时,应当按规定结清欠费,及时到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应当提交注销社会保险登记申请、法律文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七)参保单位应于每年3月底前向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上本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及每个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新设立的单位及有新进职工的单位,应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及填报《职工增减变化花名册》时,一并办理缴费申报。
办理缴费申报应提交经本单位工会负责人(职工代表)签字、单位签章的《职工工资总额表》。参保单位应对申报的职工工资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八)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参保单位申报的工资总额后,应对照地税机关许可的单位进入成本和费用的工资总额进行审查。发现申报不实的,应在审查后3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参保单位重新申报。
(九)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将参保单位的登记信息和审核认定的参保单位及其职工缴费申报信息,在审核后3个工作日内转送其他相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十)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核定参保单位和职工的社会保险费缴费额,制订社会保险费征缴计划,分别提交征收机关负责征收。
(十一)参保单位应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参保单位的职工没有变化的,其征缴计划一次核定,全年执行。参保单位的职工发生增减变化的,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相应调整征缴计划,提交征收机关负责征收。
(十二)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认定的参保单位登记信息和缴费申报信息,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随意更改。
其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关认为上述信息存在错误的,可以向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书面提出复查建议。参保单位和职工认为上述信息存在错误的,可以向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书面提出复查申请。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复查建议或复查申请后,应认真组织复查,并将复查结果在复查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通知其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参保单位和职工的复查申请的答复,按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的规定办理。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等在执法过程中发现参保单位的登记信息和缴费申报信息确有错误的,应依法进行处理。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生效法律文书修改相关信息。
(十三)市劳动保障局可以根据本通知规定制定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的具体办法。《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社会保险登记、缴费申报表册由市劳动保障局统一印制。
(十四)本通知未及事项,按社会保险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市政府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十五)本通知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本市过去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二○○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四篇:渝委办[2010](32)号文件(本站推荐)
附件1:
校园安全检查交叉复检填表说明
一、校园:指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含村小及分散办学点),同一校区有多所学校的,按学历高的学校进行检查统计,“学校类型”按就高原则在对应栏填写“1”。
以办学点为单位填报。
二、学校名称:学校名称应按规范填写全称。
1、因村小和办学点无独立法人资质,填写时学校名称填到**镇(乡)**村小(办学点)。
2、企事业单位内部学校按教委审批的全称填写,若该校无资质,应按**单位**学校(幼儿园)填写。
三、所属区域:
1、城区指在区县城城区内(棠香、龙岗)办学的校园。
2、场镇指在各区县场镇办学的校园。
3、乡村指在乡村办学的村小或办学点。填写时在对应项目内填写“1”。
镇政府所在地的校园为场镇,其余校园均为乡村。
四、法人资格: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持表检查时在对应栏填写“1”。
五、学校规模:指开学后在校学生数量,检查时学校未开学的,按上学期学生数量统计;学校已关、停、并、转的,不再检查,不纳入统计,在对应学生规模栏目填写“1”;是寄宿制学校的对应填“1”。
六、围墙状况:在对应栏目填写“1”。校园及周边隐患、安防设施器材按照检查时实有数量填写。
七、勤务模式:
1、一校一警指一所学校配备一名校警。
2、一校多警指一所学校配备二名以上校警。
3、多校一警指一名民警在二所以上学校履行校警职责。
4、同一校区多个学校配备一名校警的,属一校一警。
5、一校一警校警填 “1”,一校二警校警填“2”,一校多警依次类推;若是多校一警的,校警按照1/X填写(X指对应学校数),制作电子表格上报时,为便于统计,换算成小数填写。
八、校警类型:在职民警是指在职在编(含市局下派)专门从事校园安保工作的民警;返聘民警是指退休后返聘,专门从事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民警;责任民警是指在派出所或其他单位有其他工作兼职从事校园安保工作,履行校园民警职责的在职在编民警。如学校有二个在职校警的,在职栏填写“2”,一个在职一个返聘的,对应栏分别填“1”,以次类推,是多校一警情况填写1/X,电子表格换算成小数。
九、校警补贴:根据渝公发[2010]189号文要求,退休返聘民警每人每月发放补贴1000至1500元,在职民警每人每月发放500—1000元的加班补贴,并享受校园职工同等福利待遇。达到最低标准的为足额落实;发放一部分但未达最低标准的为部分落实;未发放的为未落实。对责任校警补贴按照足额落实填写,是多校一警情况填写对应栏目时用1/X,电子表格换算成小数上报。
多校一警情况比较特殊,填写时要对应好各自栏目填写,否则将导致后期统计错误。
十、办公设施:
(一)根据渝教办[2010]64号文件要求,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应当按照“一校一室”的原则,设立校园民警办公室,并作为校园保安、护校队办公场所。其中:
1.3000人以上的学校,校园民警办公室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2.1000人以上的学校、幼儿园,校园民警办公室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3.按“一校一警”派驻校园民警的学校,校园民警办公室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4.按“多校一警”派驻校园民警的,在主要办公学校安排8平米办公室,其余学校提供必要办公条件,在门口悬挂“校园民警办公室”铭牌;
(二)本次复检中校警办公室是否达标按上述标准进行检查。
十一、保卫机构: 1、500人以上的学校,应设臵专门保卫机构,配备专职保卫人员。
2、保卫机构是否设臵采取查阅文件、会议纪要进行检查。
3、保卫机构力量配备以查阅文件、会议纪要或保卫人员花名册进行检查。持表检查时,在保卫机构对应栏填写“1”;力量配备对应栏填“1”,人数栏填写实际人数。
十二、护校队:所有学校均要求成立护校队,是指教职员工、家长志愿者、社会志愿者建立兼职护校队伍,在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点路线开展治安防范工作,原则上不能让中小学生担任护校队员。在对应栏填写“1”,人数栏填写实际人数。
十三、保安配备情况
(一)应配备专职保安数: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意见》(渝委办[2010]32号)文件要求,填写对应的应配人数。校园保安配备标准如下:
办学规模在5000人以上的校园应配备15名以上的专职保安; 办学规模在3001—5000人的校园应配备10名以上的专职保安;
办学规模在1001—3000人的校园应配备8名以上的专职保安;
办学规模在501—1000人的校园配备5名以上的专职保安; 办学规模在100—500人的校园配备2名以上的专职保安”。
(二)实际配备专职保安数:直接填写该校园实有的专职保安人数(专职保安员是指经过培训后,专职从事保安服务活动的人员,该类人员既可以是从保安公司聘请的保安员,也可以是学校自聘或由教职工专任的保安员);
(三)如果实际配备专职保安员数小于应配备数,则在“未达标栏”填“1”,100人以下校园以及实际配备专职保安员数≥应配备数的,在“达标栏”填“1”,100人以下未配备保安,但 4 是签订三方责任书的,为达标。
十四、保安培训情况
该校园的保安员是否已进行岗前培训,如果已培训则在“是”栏填“1”;否则在“否”栏填“1”,并在“人数”栏填“未经过培训的人数”。
十五、工资到位情况
凡是有保安员工资由保安公司垫付的(无论公司垫付的比例为多少),在“未到位”栏填“1”,同时在“人数”栏填写由保安公司垫付工资的具体人数;否则在“全部到位”栏填“1”。
十六、保安工资足额支付情况
该校园保安员工资全部足额发放的,在“足额”栏填“1”;否则在“未足额”栏填“1”,并在“人数”栏填未足额得到工资的保安员具体人数。
十七、保安未购买社会保险人数
保安员自行购买、工作单位或其他代购买保险的均认定为已购买社会保险。如全部购买,此项为空;否则,此项填未购买社会保险的人数。
十八、保安规范着装情况
校园保安上岗执勤时必须按照市局要求着统一样式的校园保安服装并佩带相关标志。检查时全部在岗保安均按要求着装,则在“是”栏填“1”;否则,在“否”栏填“1”,并在“人数”栏填写未按要求着装的具体人数。
十九、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检查验收
(一)建设标准
1、安装要求
纳入统筹规划的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必须安装视频监控镜头的重点部位是:校园大门及主要进出校园通道,操场或运动场、主要活动场地,学生食堂出入口等。
在公办校园大门及主要进出校园通道,操场或运动场、主要活动场地等重点部位应安装功能齐全的球形监控镜头,在公办校园其他重点部位以及民办校园的重点部位应安装符合要求的监控镜头。
2、接入要求:
A类:主城11个区的校园以及已接入公安视频专网的其他区县的校园,其接入公安机关的视频监控镜头可在市局指挥中心、区县指挥室和属地派出所调看。
B类:主城11区以外区县学生人数在100以上(含100人)的校园,其接入公安机关的视频镜头可在各区县局指挥室和属地派出所调看。
C类:主城11区以外区县学生人数在100人以下的校园,其接入公安机关的视频镜头可在属地派出所调看。
D类:暂不具备通信条件的边远山区、办学规模小的校园,建有本地视频监控资源储存系统。
所有校园必须安装报警系统并接入公安机关。
(二)检查方法
1、镜头
按照上述建设标准,逐一检查每所纳入统筹规划校园的重点部位,查看镜头的类型,安装的位臵和覆盖范围是否符合要求。
镜头的类型:主要是从外型上来鉴别球机和枪机。安装的位臵和覆盖范围:主要是从监控显示器上查看监控图象是否完整、清楚,是否达到针对特定部位监控的目的。
2、接入
首先按照校园分类原则,确定被检校园的接入类别,再按照以下方法查看接入是否符合要求。
A类:在区县公安机关指挥室,进入公安视频专网,通过视频图象显示大屏,查看被检校园的视频监控镜头信息。
B类:在区县公安机关指挥室,查看被检校园的视频监控镜头信息。
C类:在被检校园属地派出所,查看被检校园的视频监控镜头信息。
D类:未纳入统筹规划的校园。
报警系统检查验收方法:实地检查报警系统的安装和接入情况,检查校园发生报警时,公安机关能否及时响应。
(三)填表说明
按照上述标准和方法检查验收时,在《校园安全检查表(视频监控及报警系统)》对应栏目,逐一填写。
(一)根据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的安装和接入情况,在是否安装和接入栏目填“1”,同一项目下的“是”或“否”只能单选。
(二)逐一检查校园视频监控镜头安装和接入情况后,分别将重点部位和其他部位镜头的安装、接入的数量填入对应栏目。
(二)如该校园未建视频监控系统,视其具体原因,请在“未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原因”相应栏目下填“1”,一般应为单选;如属其他原因的,请用文字注明。
第五篇:老府发[2013] 号规范办学行为方案[模版]
老府发„2013‟ 号
老凹坝乡人民政府
关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规范
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方案
为更进一步贯彻落实黔教基[2011]85号关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乡中、小学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基础,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一)严格规范招生行为,不异地招生;
(二)严格规范学校教学行为,严格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科学安排教学时间和作息时间,控制作业量,无乱办班、乱补课行为;
(三)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禁体罚、变相体罚、挖苦歧视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四)严格规范学校收费行为。禁止擅立项目收费,禁止乱定教辅资料,杜绝一切代收费行为;
(五)严格规范教育评价行为。杜绝考试给学生排名次,无计划组织
各种竞赛,以考试分数高低评价教师、学生。
三、主要措施要求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中学和各小学要组织召开校长会、教师会,认真传达省、市、县、乡文件精神和领导的重要讲话,使广大教师明确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是切实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依法治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迫切要求。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寻事投入到规范办学行为工作中来。
(二)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乡人民政府成立了规范办学行为领导小组,教育管理中心也要成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工作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有各办公室人员、各学校长;各校也要成立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或教务主任任副组长,教研组长、工会、少先队等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中学校长及各小学校长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规范办学行为工作的检查监督力度。各校开展自查自纠并写出自查报告上报教育管理中心,对自查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措施立即整改。
乡人民政府成立了规范办学行为领导小组: 组 长:杨熙玲
副组长:周发军、郑明贵、史良训、朱明
组 员:唐家品、刘黠、李启华、李景、宋安钧、刘荣、宋艳、彭雪、张忠诚、涂兴荣、伍忠明、郭荣达、史良荣、侯基权、杨晨、彭德文、张成云、何奎远、李启龙、郑鑫
(三)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严格执行下列“八个严控”,“四个严禁”,实现“两个统一”。
八个严控:
1、严控在校时间。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得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7小时。中小学一律取消统一的早自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00,寄宿制学校早上统一起床时间小学和初中不得早于7:00,晚自习时间不得超过2课时,就寝熄灯时间小学和初中不得晚于22:00。保证小学和初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
2、严控课程课时。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按照《贵州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设置应付检查的双课表,不得挤占音、体、美课时,不得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不得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要以制度和措施切实保障学生在校集体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含体育课、早操、课间操和学生集体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时间。
3、严控家庭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得超过1.5小时。学校要加强对各科作业布置的协调管理,严格控制每天各学科家庭作业的总量,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布置不同的作业。坚 2
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高难度的作业,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4、严控集体补课。严格按照省教育厅下发的校历开展教学工作,不得利用寒暑假、周末、节日及课余时间组织中小学生进行补课。严禁拖延上课时间和利用午休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课程安排的学生自习时间不得分配到学科,任何老师不得利用自习时间上课或补课。学校不得利用晚自习时间上课或补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组织走读学生参加在校晚自习。在职教师不能在中介机构、补习场所等进行有偿补课,也不能进行有偿家教,一经查实,取消评职、评优、评特资格。
5、严控教辅资料。必须在省教育厅下发的中小学用书目录选订学生用书,严禁使用省定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教学用书和音像制品。严禁教师采取布置作业、集体讲解等形式变相统一征订各种资料。征订中小学推荐用书目录中的配套教辅资料,小学每个学科不得超过一册,初中不得超过两册,除此之外的教辅资料一律不得进入学校。
6、严控考试次数。小学只在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学科检测,低年级可以作业方式代替检测;初中每学期实行期中、期末两次学科检测。课业成绩评定实行百分制与等级制相结合的办法。不完全实行百分制。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未经市(州、地)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者其他竞赛、考级等活动,不得以升学率给学校排队,不得以考试成绩对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排名和奖惩,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不得向家长和社会发布喜报、红榜等变相排名的信息。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中考升学率对学校进行奖惩。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不得随意停课,不准组织学生参加任何商业性庆典活动。
7、严控招生秩序。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执行就近入学的规定,由教育行政部门划定入学片区,任何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种考级证书作为入学或分班的条件和依据。
8、严控择校择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划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不得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严格控制学生择校择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律不准收取任何形式的择校费,新生入学实行电脑随机分班,之后不得在教育过程中按照考试成绩升降再进行滚动式分班。未经省教育厅批准,中小学一律不得举办实验班、特长班等。
四个严禁:
1、严禁乱办班乱补课。不准任意延长学生上课时间,不准占用学生节假日、双休日开展活动,办各种特长班、兴趣班。
2、严禁乱订教辅材料。教师不准要求学生统一征订或购买教辅材料,否则视为严重违纪行为。
3、严禁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次向家长、学生公布。
4、严禁教师排挤差生,严禁教师体罚、变相体罚、辱骂学生和排挤学生。
两个统一:
1、规范教育思想,把思想统一到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要把促进学校发展作为根本任务。积极引导教师尊重、理解、关心、爱
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和谐发展。
2、规范教育行为,把行为统一到依法办学,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校健康成长的轨道上来。努力在学生兴趣培养上下功夫。主动接受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的监督。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减负”责任制。要把“减负”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纳入工作日程,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校长为“减负”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并形成校长负总责、教学副校长协调、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具体责任落实到人的“减负”工作管理机制。
2、建立“减负”考评机制。将把“减负”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目标责任的重要内容;“减负”责任与校长、教师的聘任、职称评定、物质待遇等挂钩;评先创优、教师晋级等都要把“减负”工作作为重要依据。凡违反规定、情节严重、整改不力的,实行一票否决。
3、建立检查通报制度。学校要加强对“减负”工作的监督检查,把学期初和学期末作重点检查时段,并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坚决查处有禁不止、顶风违规人员,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
4、建立社会监督举报制度。本《实施方案》规定的内容要及时向广大师生传达,接受社会监督(监督举报电话:乡政府办:0857-3527650,教育管理中心:0857-3645008。建立专项举报登记制度,每学期汇总一次举报追查情况,并作为各级专项检查的重要依据。
五、处罚
学校违反规定的:
取消学校及主要责任人三年内评先选优资格,学校不得评为县乡先进学校。同一所学校,一年内被书面警告两次或办学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免除学校校长职务。
教师违反规定的:
当事人三年内职务聘任和评先选优实行“一票否决”。
2013年9月27日
主题词:教育工作 规范 行为 减轻 负担 实施方案
抄送:县教育局,乡领导班子成员
老凹坝乡党政办公室
2013年9月28日印发
共印65份
主送:乡教育管理中心 乡中学 各小学及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