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有企业改制的若干意见 (渝府发〔2001〕52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有企业改制的若干意见
(渝府发〔2001〕52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全面推进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就我市国有企业改制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改制范围
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企业主管部门、市政府授权投资主体、控股(集团)公司所投资或所属未改制的国有企业必须进行改制。其中,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拟破产和长期停产的国有企业,不列入改制范围。
二、改制目标
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和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到2010年,我市国有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近期目标:全市地方国有企业中的工厂制企业要全面完成改制任务;《公司法》颁布前设立的公司要进行规范;除影响全市经济的大集团、大公司进行授权经营及少数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一般不设国有独资公司;国有独资企业原则上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关改制的程序按《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企业改制报批程序暂行规定的通知》(渝办发〔2001〕2号)执行。
三、改制种类
(一)经济效益好的企业
资产负债状况好、产品有市场、效益好的企业可按照《公司法》改制为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原则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具备股份有限公司条件的,可按照《公司法》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为实现在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创造条件。
(二)债转股企业
1.国家批准债转股实施方案的企业。
要以新股东进入为契机,可整体改制设立新公司或分离非主业和非经营性资产后设立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已改为公司制的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做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2.提倡和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债权转股权。
可比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债转股办法,经过协商将市级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债权转为股权;鼓励各控股(集团)公司之间、企业相互之间交叉持股。债权按帐龄时间长短折价转为股权,相应进行公司改制或调整公司的股权结构。
3.推动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国家债转股计划外进行债权转股权。
企业应主动与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协商,将已剥离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在国家债转股计划之外进行债转股。
(三)资产负债结构基本正常但现金支付能力差的企业
政府授权投资主体、控股(集团)公司对所投资的独资企业,可按照净资产等额置换原则进行股权置换、实现相互交叉持股的方式改制为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具体包括:1.产
业有一定关联度,或产品具有协作配套关系的国有企业,以资本联结为纽带,改组成公司制企业;2.选择往来密切、交易相对固定的企业,实行交叉持股,以利企业发展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资产债务重组企业
债务负担较重而又不宜破产,尚存局部优势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经与主要债权人充分协商,剥离其有效资产,并承担一定额度的债务和人员,由合法投资人(不含原企业)注册成立新企业,向原企业收购经主要债权人和原企业所有人共同认可且经有相应资产的评估机构评估后剥离的有效资产,原企业用转让资产的收入偿付债务和安置人员。在此基础上,新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五)引资嫁接企业
鼓励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企业主管部门、市政府授权投资主体、控股(集团)公司在引资嫁接过程中采取向社会公开竞价拍卖、协议转让方式出售持有的国有资产(含产权、股权)。市外企业、民营企业与我市国有企业合资重组,均应按照《公司法》进行改制。
(六)整体出售企业
国有企业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采取向社会公开竞价拍卖、协议转让方式整体出售企业国有净资产;有条件的国有企业,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决议同意,按规定程序报批后,也可采取由职工出资整体购买国有资产方式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并由新企业承接原企业债权债务。
四、改制措施
(一)资产处置
1.企业改制时应根据资产评估结果,将呆帐、死帐等资产损失报经财政部门审查核销,冲减企业净资产。财政性借款,符合呆帐条件的,报经财政部门予以核免并作相应财务处理。(1)对债权或债务单位已经停业注销、破产的,在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登记或破产法律文件等证明材料后,对企业的应收帐款等形成的呆坏帐损失予以核销。
(2)对应收帐款帐龄在3年至5年的,按程序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核销50%,应收帐款帐龄在5年以上的,报经同级财政部门全部核销。
(3)企业对外投资、在建工程,确属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损失,在有关证明材料齐备后可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核销。
2.除市政府授权投资主体、控股(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国有资产转让收入留归市政府授权投资主体、控股(集团)公司外,其余全部收缴同级财政,专款专用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3.行政划拨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按以下方式处置:
(1)改制企业应剥离的学校、医院等公益性用地及职工住宅用地,原则上采取划拨方式处置:
(2)涉及控股(集团)公司和市政府授权投资主体所属企业的生产经营用地,国有土地使用权全部由政府出让,土地出让金转作该类公司国家资本金或由其持有相应股权;
(3)其他改制企业,如果企业净资产(不含土地出让金)不足支付改制成本时,可用土地出让金解决,剩余部分按照土地出让管理的有关规定上交。
4.职工购买支付完改制成本后的经营性国有净资产,一次性付清款项可优惠20-30%,优惠部分在国有净资产中抵扣。优惠20%的,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优惠超过20%的,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审批。
职工住房按房改有关政策,由职工向改制后的住房所有权人购买或继续租住。
5.自带项目、产品,且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或购买企业净资产51%以上的法人或自然人,除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外,经原所有人同意,可给予转让价格20-30%的优惠,优惠部分在国有净资产中抵扣。优惠20%的,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优惠超过20%的,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审批。
6.改制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原企业按国家规定提取历年结存的工资基金与福利基金品迭后,尚有结余的,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可以转入改制后的新企业或转为职工持股。7.改制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和社会保险中属于原企业应承担的费用,作为企业改制成本,扣减原企业净资产。
(二)剥离社会职能
8.国有工业企业自办的中小学校全部移交给社会。具体按《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国有工业企业自办中小学校厂校分离有关问题的通知》(渝办发〔2000〕80号)和《关于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国有工业企业自办中小学校厂校分离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渝经发〔2000〕134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9.企业职工生活用水电气原则上应从企业剥离,由社会直供,有关费用由企业、职工和水电气部门共同承担;不能剥离的,应每户计量,由企业按市场价或不低于企业实际成本价进行收费。
10.其他非经营性资产。具备条件的可剥离成立独立性经营实体,由改制设立的新企业给予3-5年补助。
(三)有关税收问题
11.改制后新企业的所得税,由同级财政给予积极支持。
12.资产债务重组、整体出让、资产差额置换或股权差额置换产生的税金,报同级税务部门同意后给予减免。
(四)职工分流安置及社会保险
13.改制后仍属国有性质的企业,原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整体(成建制)转移到新企业,按原劳动部《关于企业实施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中履行劳动合同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8〕34号)和《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劳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渝劳社办发〔2000〕38号)的规定办理。原企业不支付经济补偿金,职工在原企业的工作年限应当计算为新企业工作年限。
14.改制为非国有性质或将原企业净资产出售给职工的企业,原企业应与其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职工与新企业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原企业应按照职工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本人1个月工资(指解除关系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其
月平均工资低于本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按本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支付。职工个人的经济补偿金,经职工和新企业双方同意,可作为职工投入新企业的股份。
15.改制后仍属国有性质的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予以保留,进中心的下岗职工继续履行进中心协议,按再就业有关政策执行;改制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进中心的下岗职工与未进中心的职工同样参加改制,改制完成后,不再保留再就业服务中心。
16.职工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未重新就业的可到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符合规定的,可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其家庭人均收入未达到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可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17.企业改制时应清理欠缴的社会保险费。整体改制的,由改制后的企业负责补缴;分离式改制的,根据企业分离时人均欠费和资产分离的性质和比例合理划分补缴欠费的责任,分别予以补缴。
18.改制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其离退休(职)人员连同按规定提取的有关费用可由企业主管部门、市政府授权投资主体、控股(集团)公司或改制企业代管代发,待社区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立后,实行社会化管理。
改制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其退休(职)人员的医疗费参照破产企业的提取标准和办法提取。
19.改制企业应对原企业列入编外的长病假、精神病等人员作好生活安排,其有关费用暂按该企业上年度实际支付标准计算到其退休年限。
20.因工致残或患职业病的职工在企业改制时应经劳动鉴定委员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曾从事有职业危害工种的职工应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经鉴定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原则上由改制后的企业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并按规定享受因工伤残待遇。如果改制后的企业无法安置,属于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本人愿意,可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原企业按规定发给经济补偿金,并按《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的规定加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终止工伤保险关系。参加了工伤保险的企业,按工伤保险有关规定执行。
21.改制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应对原企业欠发的职工工资、医疗费等予以清偿。
(五)费用
22.企业因改制发生的工商、国资、土地、房屋等收费,按《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六部门关于对企业实施改革改组改造中有关收费通知的通知》(渝办发〔1998〕108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企业实施改革改组改造过程中的有关收费实行减免的补充通知》(渝办发〔1998〕13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其他
23.改制后仍属国有性质的企业,可继续享受原有的扶持政策。
24.企业改制后为了保证平稳过渡和有利生产经营发展,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在一定时期内保护原企业名称。
25.允许改制企业使用原企业的各类许可证(原企业保留并从事该项业务的除外),但应及时向有关机关办理新企业许可证的变更手续。
26.市级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本意见制定相应的具体操作办法。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贯彻实施细则。重庆市人民政府二00一年七月十二日
发布部门:重庆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1年07月12日 实施日期:2001年07月12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渝府发[2010]66号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
渝府发[2010]66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微型企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再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现就促进我市微型企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微型企业是一种企业雇员人数少、产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产品服务种类单
一、经营规模微小的企业组织,具有创业成本低、就业弹性空间大、成果见效快等特点。
发展微型企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激发民间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微型企业不仅可以培育壮大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培养大批有所作为的企业家,也可以营造“重商”氛围,激发全民创业,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中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结合我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特点以及三峡库区产业空虚和企业改革带来的下岗失业问题,大力扶持发展微型企业十分迫切、意义深远。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必须充分认识鼓励创业、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 力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不懈地探索适应微型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精心安排、稳步实施,确保微型企业创业投资促进计划顺利推行、卓有成效。
二、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以创业促就业”的方针,通过激发创业热情,促进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使更多的失业人员和贫困人口有机会就业和参与发展,着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市场主体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乡统筹。
(二)基本原则。
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就业为先、定向扶持,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原则。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在促进微型企业发展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切实担负起规划制定、政策统筹、资金筹措、服务协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工商、财政、税务、人力社保、金融、经济信息、农业、商业、国资、科技、文化、教育、移民、民政、监察、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要主动介入、积极配合、分工协作,形成统筹安排、各 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同时,要依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优势、体制优势、信息优势和监管网络体系优势,稳步推进发展微型企业的各项工作。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立足我市市情以及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执行的现状,统一制定微型企业发展规划,确定各阶段的目标任务,明确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措施,有条不紊地推进微型企业发展;坚持以点带面、先行先试,逐步积累经验,找准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和配套措施。
——就业为先、定向扶持。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是“以创业促就业”。通过“创业申请、资格审查、基地培训、结业考核、组织评审、孵化扶持、成熟放飞”的全过程服务,大力促进就业。
——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扶持资金必须用于有创业意愿、具备一定生产经营条件和经营能力的特定人群创业,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定人定项,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严密的审查,确保扶持资金发挥最大效能。工商、财政、税务、金融、监察等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共同防范风险,依法严厉查处套取、抽逃、转移资金和资产的行为,保障资金安全。
(三)总体目标。
2010年,在主城区和部分区县(自治县)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自2011年起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预计每年新增微型企业2万户,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计划五年扶持微 型企业10万户,吸纳就业50万人以上。同时,孵化一批具有稳定成长前景的中小企业乃至大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创业经验和较强经营能力的企业家队伍。
三、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扶持范围
(一)微型企业的规模及组织形式。
雇员(含投资者)20人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1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微型企业。组织形式可采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种形式。创业者兴办公司,其注册资本金依法可分期缴付。
(二)扶持对象。
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对象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属于国家政策聚集帮扶的“九类人群”,即高等院校(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退役士兵、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
2.具有创业能力,即应当具备年龄、行为能力条件,并经创业培训,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
3.与他人创办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且在合伙企业或公司中的份额或投资比例不低于50%。
扶持对象申请创业,应向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交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申请人是否符合“九类人群”条件进行审查后,出具推荐书;当地工 商部门收到申请书及推荐书后,对申请人是否具备创业能力以及是否有在办企业进行审查,对具备条件的人员纳入创业培训计划;申请人参加创业培训且结业后,向工商部门递交创业投资计划书或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并由工商部门组织评审;通过评审并完成企业注册后,创业者方可享受扶持政策。
(三)扶持产业。
在微型企业创业扶持中,重点扶持第三产业的创业投资项目,尤其要大力发展服务型、文化创意、软件开发及外包服务。各区县(自治县)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向适合微型企业特点、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适度倾斜。
四、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
(一)基本运作模式。
从我市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发展微型企业采取“1+3”模式,即“投资者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促进微型企业蓬勃发展。
(二)财政扶持政策。
根据我市经济发展增长状况,结合扶持对象创业需求,市财政每年要编列微型企业扶持资金预算,用于创办微型企业资本金补助、设立担保基金和扶持对象的创业培训及孵化,做到专项列支、逐年递增、足额拨付;各区县(自治县)财政也要投入专项配套资金,加大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力度。资本金补助资金的发放和管理要遵循同步配套、定向支用、全程监管的原则。所谓同步配套,即投资者应先行或与扶持资金同步投入企业,以反映其真实的创业意愿,防止套取财政资金、骗取信贷资金。所谓定向支用,即资本金补助资金要按照已审定的投资计划书中明确的用途进行支付,主要用作房租费、机器设备购置费、加盟费等,不得交由投资者自由支配。其中,用于补助的比例应控制在注册资本金额的50%以内。所谓全程监管,即工商部门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依法对投资人实施资格审定,并对资金用途、开业状况、关闭注销、雇工情况等实行全过程监管,严厉查处套取、抽逃、转移资金和资产的行为。
(三)税收扶持政策。
微型企业除享受国家和我市对中小企业及特定行业、区域、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外,企业所得税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其实际缴付的所有税收中地方留存部分,以获得的资本金补助金额等额为限,实行先征后返。
(四)融资担保扶持政策。
微型企业以投资人自有财产、亲友财产或通过社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取得小额担保贷款的,按小额担保贷款的相关规定享受财政贴息。同时,对发展前景好、扩张能力强、符合国家及我市产业导向的微型企业提供免费担保。要在全市范围内选定积极参与扶持计划、愿意提供低利率贷款的承贷 金融机构,将担保基金分别存入其中,承贷金融机构按照担保基金与贷款余额1∶3至1∶5的比例向微型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并与财政资金同步发放到企业。
(五)行政规费减免政策。
微型企业办理证照、年检、年审等手续,3年内免收行政性收费。
五、加强对微型企业发展扶持工作的监督管理
(一)严格审核发放扶持资金。
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制定严格的扶持资金审查发放规则,组建扶持资金发放评审委员会,严格审查投资者资格条件、投资计划书的可行性等,评审结果面向社会公开。申请人或其他组织、个人对是否给予扶持的决定有异议的,可向市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申诉。
(二)定期公开扶持工作情况。
市工商局要定期公布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受助创业者、企业的基本情况,接受公民、组织对公布信息的查询,并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公布上一微型企业创业投资扶持计划推进报告。
(三)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涉及多项资金的安全,必须加强风险防范。要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工商、财政、金融部门相关人员及评审委员应自行回避。要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查处 投资者套取、抽逃、转移扶持资金以及工作人员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行为。
六、加强对微型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统筹协调。
市政府成立由童小平副市长任组长,谢小军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副秘书长及市工商、财政、税务、人力社保、金融、经济信息、农业、商业、国资、科技、文化、教育、移民、民政、监察、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微型企业发展所涉及的各方面矛盾、问题,审议涉及微型企业扶持工作的规则、制度,监督全市各地各部门落实市政府发展微型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工商局局长兼任。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明确专人、专门机构统筹协调此项工作。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确保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卓有成效。其中,由市工商部门牵头,会同市经济信息、科技、商业等部门编制微型企业发展规划及创业投资促进计划,指导全市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开展创业培训及微型企业孵化工作,监督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资金的使用,对微型企业发展进行全过程 监管。市工商局要以工商干校为依托开展好创业培训工作,依托基层工商网络开展微型企业扶持工作,提高微型企业“出生率”及“存活率”;财政部门负责专项资金的筹措、拨付、监管;人力社保部门要与工商部门协同进行小额担保贷款申请的审查;税务部门负责税费的征收和优惠政策的执行;金融管理部门负责指导、监督信贷资金的落实;监察部门负责对扶持工作进行全面监督;经济信息、农业、商业、国资、科技、文化、教育、移民、民政、残联等部门和单位主动协调工商部门做好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相关工作。
(二)强化宣传引导。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切实加大微型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激发和引导扶持对象的创业热情,为推动微型企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优化创业服务。
有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向微型企业及其投资者提供法律、法规、政策等各类信息咨询服务,建立完善技术、信用、融资、市场等各类信息的服务平台。在办理有关手续时,可采取集中式办公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要切实维护微型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得摊派或强令企业回馈和捐赠,不得违反规定加重企业负担。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抓好本意见 的贯彻落实,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尽快制定配套的实施办法。市政府将对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落实本意见情况进行督查,具体由市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政府督查室组织实施。
二○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发[2005]111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统一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和社会保险登记缴费申报程序的通知
渝府发[2005]111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减轻用人单位事务负担,适应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的需要,根据国家和我市有关社会保险的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现就统一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和社会保险登记、缴费申报程序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一)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以本单位缴费总基数乘以各险种缴费比例计缴。用人单位缴费总基数为本单位属于参保缴费范围的人员缴费基数(以下简称职工缴费基数)之和。应由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以本人缴费基数乘以相应险种个人缴费比例计缴。
(二)职工缴费基数按照本人上月平均工资核定;新设立单位的职工和用人单位新增的职工按照本人起薪当月的工资核定。本人上月平均工资或起薪当月的工资低于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照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核定;超过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照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核定。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基数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核定的缴费基数计算到元。
(三)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公布以前,各项社会保险费暂按上执行的缴费基数计缴。待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公布后,根据用人单位申报的上本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和职工个人月平均工资重新核定缴费数额,并对核定后形成的差额办理结算。
(四)职工因调动工作、解除劳动关系等原因,需要及时办理社会保
险关系转移手续的,在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公布以前,各项社会保险费按不低于上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00%、不高于上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核定缴费基数,结清费用。
(五)个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本人根据其上年的收入情况,在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选定缴费基数;个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以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基数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六)工资总额(即工资)的组成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规定的项目计算。其中,国家机关公务员、参照和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以及《公务员法》实施以后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的工资,按《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工资确定。工资总额统计时间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按职工应发工资统计。
二、统一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程序
(一)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统一到一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
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局应指定一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受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作为统一的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窗口。各项社会保险不在同一个区县(自治县、市)参保的用人单位,到其缴纳地方税所在地的区县(自治县、市)负责统一受理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区县(自治县、市)之间发生社会保险管辖争议的,由市劳动保障局指定管辖。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原行业统筹的用人单位,统一到市社会保险局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参加工伤保险市级直管而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原行业统筹的用人单位,统一到市工伤保险管理中心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其中有区县(自治县、市)分支机构的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要落实到其区县(自治县、市)分支机构。
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市)可以逐步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工作委托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办理。
(二)本通知执行前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应按本通知的规定完善社会保险登记手续;本通知执行后新设立的单位,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批准成立之日起30日内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应填报《重庆市社会保险登记表》并提交以下资料: 1.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3.地方税务登记证;
4.本单位每个职工的《个人基本情况表》。
(三)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用人单位的登记资料审核无误的,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
参保单位原已办理的社会保险登记证仍然有效,不需重新办理。有多个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单位,按前款办法,到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重新换证。
(四)参保单位的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发生之日起30日内到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变更登记。办理社会保险变更登记应填报《重庆市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并提交有关证明文件、资料和《社会保险登记证》。
(五)参保单位的职工发生增减变化的,应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填报《职工增减变化花名册》。职工个人的登记事项发生变化,以及参保单位增加职工时,应同时填报《个人基本情况变更表》或《个人基本情况表》。
(六)参保单位发生解散、破产、撤销、合并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社会保险缴费义务时,应当按规定结清欠费,及时到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应当提交注销社会保险登记申请、法律文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七)参保单位应于每年3月底前向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上本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及每个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新设立的单位及有新进职工的单位,应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及填报《职工增减变化花名册》时,一并办理缴费申报。
办理缴费申报应提交经本单位工会负责人(职工代表)签字、单位签章的《职工工资总额表》。参保单位应对申报的职工工资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八)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参保单位申报的工资总额后,应对照地税机关许可的单位进入成本和费用的工资总额进行审查。发现申报不实的,应在审查后3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参保单位重新申报。
(九)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将参保单位的登记信息和审核认定的参保单位及其职工缴费申报信息,在审核后3个工作日内转送其他相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十)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核定参保单位和职工的社会保险费缴费额,制订社会保险费征缴计划,分别提交征收机关负责征收。
(十一)参保单位应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参保单位的职工没有变化的,其征缴计划一次核定,全年执行。参保单位的职工发生增减变化的,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相应调整征缴计划,提交征收机关负责征收。
(十二)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认定的参保单位登记信息和缴费申报信息,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随意更改。
其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关认为上述信息存在错误的,可以向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书面提出复查建议。参保单位和职工认为上述信息存在错误的,可以向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书面提出复查申请。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复查建议或复查申请后,应认真组织复查,并将复查结果在复查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通知其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参保单位和职工的复查申请的答复,按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的规定办理。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等在执法过程中发现参保单位的登记信息和缴费申报信息确有错误的,应依法进行处理。负责统一受理社会保险登记业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生效法律文书修改相关信息。
(十三)市劳动保障局可以根据本通知规定制定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的具体办法。《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社会保险登记、缴费申报表册由市劳动保障局统一印制。
(十四)本通知未及事项,按社会保险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市政府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十五)本通知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本市过去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二○○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四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通知 渝府发 2005 54
渝府发〔2005〕54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
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3〕9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规范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改制企业形式
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国有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行股份制改造,包括转让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股权或通过增资扩股提高非国有股比例等。国有企业改制可采取重组、联合、兼并、合资、转让国有产权和股份制等形式进行。
二、改制企业立项
(一)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及其所属重要企业改制,由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统一向市国资委申请立项;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所属其他企业改制,向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申请立项。改制为非国有性质企业的,向市国资委申请立项。
(二)市属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的企业改制,向市属主管部门申请立项。其中改制为非国有性质企业的,按国有产权管理归属,分别向市国资委或市财政局申请立项。
(三)上市公司国有股权重组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由该国有股权持有人逐级向市国资委申请立项。
(四)国有企业改制立项,应向受理部门提交企业改制申请报告、企业基本情况和企业改制可行性报告。
三、改制企业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
(一)企业改制立项申请批准后,应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并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改制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和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产权(股权)的企业,由企业产权(股权)持有单位聘请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二)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核定国有资本金及其权益,其中国有企业借贷资金形成的净资产界定为国有产权。企业改制中涉及资产损失认定与处理的,按有关规定履行批准程序。
(三)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业信誉等无形资产纳入评估范围,其资产评估结果按有关规定备案或核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评估结果,应向市国土房管部门申请备案。
(四)不得聘请改制前两年已对企业进行财务审计的中介机构对改制企业资产进行评估。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不得聘请同一中介机构。
(五)改制企业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报告有效期内未能完成企业改制或企业资产价值发生重大变化的,应重新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
(六)改制企业必须按有关规定向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部门提供有关财务会计资料和文件。任何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改制企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提供虚假资料和文件或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因企业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或与中介机构串通作弊,致使资产评估结果不实的,其资产评估结果无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改制企业方案制订
(一)改制企业应制订改制方案。企业改制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改制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改制必要性;企业改制原则、目标;企业改制主要方式及内容;改制企业资产和债务处置情况(含资产损失的处理);改制企业职工安置方案;改制企业执行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的情况;改制企业社会职能移交方案等。
(二)改制方案可由企业产权持有单位制订,也可由其委托中介机构或改制企业自行制订。但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产权(股权)的企业和改制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不得自行制订方案。制订改制方案,应征求政府有关部门和主要债权人等的意见,并可由方案制订单位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对方案可行性进行论证。
(三)按照有关规定在企业内部应对企业改制方案履行审定程序,提交本企业厂长(经理)办公会或股东会、董事会审议,并召开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充分征求意见。职工安置方案应提交本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
(四)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产权(股权)的企业和改制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应由企业法律顾问或律师事务所对改制方案出具法律意见。
五、改制企业方案报批程序
(一)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及其所属重要企业改制,由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统一向市国资委报批;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所属其他企业改制,由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审批,报市国资委备案。改制为非国有性质企业的,应向市国资委报批,其中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及其所属重要企业改制为非国有性质企业的,由市国资委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或由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批复。
(二)市属主管部门归口管理企业改制,由市属主管部门审批。改制为非国有性质企业的,按国有产权管理归属,分别向市国资委或市财政局报批。其中市属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的重要企业,改制为非国有性质企业的,按国有产权管理归属,分别由市国资委或市财政局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或由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或市财政局批复。
(三)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及所属企业、市属主管部门归口管理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由市国资委、市劳动保障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审批。报批程序和报批材料比照企业改制要求办理。涉及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应按有关规定报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备案;涉及“三类资产”认定和资产处置的,按国有产权管理归属,分别送市国资委或市财政局办理。
(四)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及其所属企业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在股份有限公司按有关规定报批设立前,其方案由该企业逐级报市国资委审核;上市公司国有股权重组方案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方案,由该国有股权持有人逐级报送市国资委,市国资委出具审核意见后报市政府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五)国有企业产权持有单位和企业改制方案审批单位可征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意见,或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对改制方案可行性进行论证。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的,送政府有关部门审批。
(六)企业改制方案经批准后,依法报政府有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六、改制企业申报材料
国有企业改制时要报送下列申报材料:企业改制请示;企业改制方案;改制企业公司章程;清产核资结果;国有资产评估备案表或核准书;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改制重组意向协议或协议;股东会、董事会或职代会(职工大会)决议;企业职工安置方案;股权(产权)置换、转让、出售等办法;政府有关部门或有关单位审核意见;金融债权保全证明;法律意见书;企业稳定预案等。
七、改制企业职工经济补偿金
(一)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且新企业能够提供相应工作岗位,职工原劳动合同转移到新企业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未履行期限不足3年的,应延长至3年),原企业不支付经济补偿金,职工在原企业的工作年限连续计算为新企业的工作年限。新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连同该职工在原企业和新企业的工作年限一并按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由原企业或其出资人与新企业按该职工在原企业和新企业的工作年限分段支付。原企业或其出资人可与新投资方约定该经济补偿金全部由新企业支付。原企业或其出资人与新投资方、新企业应协商签订协议,明确约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有关事项。
(二)国有企业改制时,如新企业不能为原企业职工提供相应工作岗位,或原企业职工不愿参加改制而自谋职业的,应由原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三)对已改制的公司制企业,因国有股权变动,导致企业性质由国有变为非国有的,如企业不能为职工继续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应由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如企业继续为职工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应由企业与职工双方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四)企业改制经济补偿金标准。按职工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本人1个月工资(指解除劳动关系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的经济补偿金。职工个人月平均工资低于本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本企业月平均工资标准支付。职工个人月平均工资超过本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不高于本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的标准支付。
八、改制企业其他问题
(一)企业改制中涉及国有产权(股权)转让、出售的,应按《重庆市经营性国有产权转让暂行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67号)的规定进行。其他涉及定价管理、转让价款管理以及向管理层转让国有产权等问题,按国办发〔2003〕96号文件执行。企业改制中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划拨转出让或改为经营性用途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除报批程序执行本通知的规定外,其他政策按渝办发〔2003〕30号文件及有关配套文件执行。
(三)实施破产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由非国有投资主体收购其资产的,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不执行本通知的规定。
(四)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与非国有投资主体签订的各项合同、协议需改制后履行的,国有产权持有单位要负责跟踪、落实,确保合同、协议各项条款执行到位,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五)加强国有企业改制的依法监督及责任追究。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利用改制之机,转移、侵占、侵吞国有资产,隐匿资产、提供虚假会计资料,营私舞弊、与买方串通低价转让国有产权,严重失职、违规操作、损害国家和职工利益等,要认真调查处理。因上述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中介机构弄虚作假、提供虚假审计报告、故意压低评估价格等行为要予以查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业不得再聘请该中介机构及相应的责任人从事涉及国有企业的中介活动。
(六)各区县(自治县、市)国有企业改制及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有关规定,由同级政府制定。各区县(自治县、市)对其所属国有企业的改制,接受上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确保规范运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七)市属国有改制企业资产处置办法由市国资委和市财政局另行规定。
九、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此前有关文件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二○○五年五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11〕45号)
渝府发〔2011〕45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企业改制
上市工作的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近年来,我市资本市场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直接融资额和证券化率不断提高,但上市公司数量、总市值较发达地区差距明显,在西部地区也未确立显著优势。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精神,大力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步伐,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建设目标,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企业改制上市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财税政策、培育体系等方面着手,按照“企业主动、市场拉动、政府推动”的基本原则,加快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工作,促进我市上市公司在数量、规模上达到西部领先水平,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全市证券化水平,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建设区域资本市场发展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重庆市企业改制上市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企业(含在渝中央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及重大事项决策等。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和重庆证监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市金融办、重庆证监局、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人行重庆营管部等部门分管领导组成。由市金融办、市国资委负责做好领导小组日常协调、服务工作。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明确分管改制上市工作的责任领导,结合当地实际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确定具体牵头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制定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的政策措施,挖掘并培育拟上市企业资源,完善拟上市企业储备库的建设与管理。
(二)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成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企业改制上市中的重大问题。
2.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市金融办、市国资委要会同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建立高效务实的工作协调机制和良性互动的沟通协商机制;积极创新服务方式,组织工商、税务等部门和中介机构,通过政策宣讲、知识培训、现场诊断等形式,指导和帮助各区县(自治县)加强改制上市的政策宣传和知识培训,有效推动企业改制上市;进一步强化重庆股份转让中心与各区县(自治县)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其优势加大拟上市企业资源的培育力度,合力推动更多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
3.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市领导小组对各成员单位工作完成情况和各区县(自治县)新增拟上市企业、进入辅导期或成功挂牌上市企业的数量等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优秀者给予奖励。
三、明确优惠政策,助推企业上市
我市重点拟上市企业是指经市金融办确认纳入拟上市企业储备库,或经市国资委审定纳入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整体上市推进企业名单,拟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或者在“新三板”、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挂牌交易的企业。此类企业可享受以下政策优惠:
(一)对以挂牌、上市为目的整体转让企业产权的重点拟上市企业,符合营业税减免相关规定的,可减免营业税。对进行股份制改造、合并或分立、股权转让或重组,涉及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的重点拟上市企业,免缴过户相关费用。
(二)对改制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或评估产生的净资产增值部分应补交的企业所得税,由市财政按市级留成部分的85%给予补贴。
(三)已成功挂牌或上市的公司在补办被兼并、收购企业的土地和房屋产权证过户手续时,按本条第一款享受同等政策优惠。
(四)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企业依法合规地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五)对重点拟上市企业和成功上市的企业,按照进入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改制和挂牌、进入“新三板”挂牌、在境内外交易所成功上市三个阶段,分别给予上市前费用补贴和上市后奖励。每户企业补贴和奖励的金额不超过200万元。
上述各项优惠政策可分阶段但不重复享受,相关补贴和奖励资金在市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具体实施细则由市财政局和市金融办制定,并做好协调落实。
四、发挥市场功能,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一)创新企业上市发展路径。市国资委、市金融办要加大工作力度,以重庆股份转让中心为平台积极推进拟上市企业培育,并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建立市场化筛选、培育上市资源的机制,形成“入库、改制、托管、挂牌、上市”的新路径,推动企业实现在主板、创业板上市或在“新三板”、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挂牌交易,着力构建我市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二)提高企业改制上市质量。市金融办要指导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加强市场力量组织,为企业改制上市提供专业化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改制上市中的问题;为拟上市企业提供股权集中登记托管和增值服务;完善挂牌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规范运作水平;帮助拟上市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使其尽快达到上市要求;加强与境内外证券交易所的沟通联系,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指导,积极营造有利于其改制上市的氛围。
(三)加强对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评价。市国资委、市金融办要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库和专家库,指导督促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并对其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定期进行通报评价结果。
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同时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重庆市国有重点企业整体上市工作的指导意见》(渝府发〔2009〕74号)执行。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相关优惠政策。
二○一一年六月十三日
主题词:金融 证券 融资 意见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高法院,市检察院,重庆警备区。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1年6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