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当前国有新华书店改制的几点思考
浅谈当前国有新华书店改制的几点思考
xx县新华书店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今年三月份召开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央作出了这一重大决策,在全国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新华书店作为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同样面临着改制的问题,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新华书店要不
要改制,如何尽快形成我们新华书店的优势,使新华书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等问题,略抒管见。
一、改制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势在必行。
国有书店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同其它国有企业一样,现已进入攻坚的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新华书店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至今仍享受国家政策的扶植,特别是课本教材的发行处于垄断地位,使书店仍未脱离对计划经济的依赖。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中小学教材发行进行试点招标,但仍然没有改变新华书店教材发行的垄断地位,只是有惊无险,教材发行的利润明显下降。在此情况下,大部分新华书店的日子还能过得去,各种矛盾和问题暴露得也不很明显。虽然,我们目前许多国有书店还没有面临亏损发不出工资,但存在不少弊端、问题和危机。现在国有书店也感受到危机四起,“狼”真正来了,改革势在必行。
二、国有书店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我认为当前阻碍国有书店的改革和发展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绝大多数国有书店对教材发行的依赖性太大,改革创新的步伐缓慢,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市场竞争意识淡薄,经营理念较陈旧,有的国有书店至今没有认识到新华书店面临的严峻生存挑战的重要性,有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所作为,消极观望;有的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思想较为严重。此外,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也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是经营机制不适应。座店等客,按部就班的经营方式,政企不分、缺乏企业自主权的管理机制,落后的经营手段已无法刺激和调动积极性经营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
三是企业制度不适应。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国有书店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去甚远。
四是队伍不适应。几十年来的老企业,队伍老化,包袱负担过重,素质较差,职工队伍培训教育不到位,不系统。
五是经营设备不适应为。科技含量较低,大部分书店的经营管理基本上处于手工操作,信息化计算机管理的开发和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自身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
六是薪酬制度不适应。绝大部分国有书店还处于干多干少一个样,工资、奖金照发不误,奖金不论贡献多大平均分配。
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不适应,使新华书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从国有书店的现状来看,改制势在必行,也必须改制,不改制,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机制难以转换,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也难以充分调动起来。因此,我认为改制是决定国有书店前途命运的大事,改制才有出路。
第二篇:浅谈当前国有新华书店改制的几点思考
浅谈当前国有新华书店改制的几点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浅谈当前国有新华书店改制的几点思考2010-06-29 18:35:2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浅谈当前国有新华书店改制的几点思考
xx县新华书店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今年三月份召开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央作出了这一重大决策,在全国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新华书店作为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同样面临着改制的问题,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新华书店要不要改制,如何尽快形成我们新华书店的优势,使新华书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等问题,略抒管见。
一、改制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势在必行。
国有书店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同其它国有企业一样,现已进入攻坚的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新华书店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至今仍享受国家政策的扶植,特别是课本教材的发行处于垄断地位,使书店仍未脱离对计划经济的依赖。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中小学教材发行进行试点招标,但仍然没有改变新华书店教材发行的垄断地位,只是有惊无险,教材发行的利润明显下降。在此情况下,大部分新华书店的日子还能过得去,各种矛盾和问题暴露得也不很明显。虽然,我们目前许多国有书店还没有面临亏损发不出工资,但存在不少弊端、问题和危机。现在国有书店也感受到危机四起,“狼”真正来了,改革势在必行。
二、国有书店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我认为当前阻碍国有书店的改革和发展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绝大多数国有书店对教材发行的依赖性太大,改革创新的步伐缓慢,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市场竞争意识淡薄,经营理念较陈旧,有的国有书店至今没有认识到新华书店面临的严峻生存挑战的重要性,有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所作为,消极观望;有的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思想较为严重。此外,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也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是经营机制不适应。座店等客,按部就班的经营方式,政企不分、缺乏企业自主权的管理机制,落后的经营手段已无法刺激和调动积极性经营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
三是企业制度不适应。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国有书店与现代企业制度相
去甚远。
四是队伍不适应。几十年来的老企业,队伍老化,包袱负担过重,素质较差,职工队伍培训教育不到位,不系统。
五是经营设备不适应为。科技含量较低,大部分书店的经营管理基本上处于手工操作,信息化计算机管理的开发和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自身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
六是薪酬制度不适应。绝大部分国有书店还处于干多干少一个样,工资、奖金照发不误,奖金不论贡献多大平均分配。
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不适应,使新华书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从国有书店的现状来看,改制势在必行,也必须改制,不改制,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机制难以转换,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也难以充分调动起来。因此,我认为改制是决定国有书店前途命运的大事,改制才有出
路。
第三篇:关于当前国企改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当前国企改制的几点思考
捷盟高级咨询顾问 宋飞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改革的深度上,都较以往国企改制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特别是中央直属企业的改制较以往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主要原因是此轮改制的主要政策依据国经贸企改 [2002]859号文件的有效期定为2005年年底,之后有许多优惠政策可能不再实行,所以大家都在争坐国企改制的末班车。结合最近一段时间所做的几个项目,就国有企改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和体会:
一、改制项目类型及改制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企改制主要有三类情况,第一类是部分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主要是一些军工、三线或老的国企由工厂制向公司制过渡;第二类是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主要是国资委直属的一些大型国有骨干企业的分辅;第三类是主辅分离改制后的二次改制,目的是实现国有资本的退出,主要集中在一些处于完全竞争领域的国有中小企业。为了鼓励和规范国企改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国家级的此类文件大约有 60多个,核心政策文件有两个,一是国办发[2003]96号《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主要规范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二是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印发〈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主要针对主辅分离改制。通常情况下,在国企改制方案设计中,主要包括企业概况、改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改制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新企业构建、改制安排、新企业展望及相关问题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三个主要问题事关改制的成败,要很好的把握:一是资产处置,二是人员安置,三是相关问题的处理。相关问题因为每个企业实际情况不同会有很大差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资产处置和人员安置方案有着严格的政策规定,是方案中最核心的两个内容。同时,改制中资产和人员问题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人随资产走”是一个大的原则。
二、资产处置问题
859号文件最具革命性的政策是可以用国有净资产置换员工的国有职工身份,很多专家学者称其具有
里程碑意义。在资产处置中,国有净资产可用于支付改制成本的项目主要有七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七项扣减”,即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可从国有净资产中扣除或预留的项目,分别说明和讨论如下:
1.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对于 1987年以前参加工作的老全民所有制固定工、1987年至1995年间无固定合同期职工和改制前合同没有到期的国有正式职工,按国家有关政策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标准按劳社部发[2003]21号文执行,即按本人改制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每满一年工龄支付一个月工资,低于企业平均工资的,按企业平均工资标准计算,地方另有规定的也可按地方标准执行;对于改制前合同到期的职工,改制企业不再与其续签合同,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其生活补助费,最高标准不超过其十二个月的实际工资。
2.退休人员移交社保机构费用。根据各地政策不同有所区别,但移交时所涉及的费用主要是医疗保险费用,有的地方提出要追缴部分基本养老金,此外还包括缴纳一定数额的抚恤金、丧葬费和一次性的社区管理费。一般来讲,退休人员移交社保机构这部分费用是可以和地方政府进行谈判给予适当优惠的。
3.退休人员统筹外支出。严格来讲,统筹外支出这种表述方法并不是特别准确,因为现在改制中通常所指的统筹外支出有两种含义,一是行业内统筹,以前一些条条管理的特种行业如电力、铁路等,除了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部分外,行业内还进行了部分统筹,此部分费用在国企改制时一般来讲是可以从国有净资产中预留;二是统筹外支出,包括政策补差和企业内部规定的各项支出,在改制过程中第二部分费用要与国资委协调看能否在净资产中进行预留和扣减。如果统筹外支出不能在国有净资产中计提和预留,一种处理方式是取消此部分支出,尽管这种做法比较简单,但容易造成退休人员的不稳定;第二种处理方式是由参与改制的各方(即新公司的各股东)达成一致协议对此部分费用进行妥善处理。
4.内退人员费用。内退人员费用包括三部分,一是内退人员正式退休前的生活费和各项保险费用,按与改制前的标准一次核定,以后不随企业工资的变化而调整,考虑到物价上涨的因素,在预留此项费用时要留有余地;二是正式退休后统筹外支出,处理方式和标准同退休人员;三是正式退休后移交社保机构的费用,处理方式和标准同退休人员。
5.工伤、长病、“三期”女工等特殊人员相关费用。在国企改制中这几类特殊人员的安置是尤其需要注意的,要预留足够的费用对其进行妥善安置。按照目前国内的标准,工伤共分十个等级,一至四级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相关费用,七至十级的人员基本可以在新公司安排工作,只有五六两级工伤人员需要预留相关费用,对其进行妥善安置。长病人员和“三期”女工按国家有关规定计提或预留相关费用。
6.离休人员费用。在国企改制的相关文件中,没有针对离休人员的安置做出具体规定,主要原因是普通退休职工和离休人员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普通退休职工是由社会与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离休人员是由组织部门管理,国企改制并没有正面涉及到组织部门,所以对于离休人员的费用预留和安置办法规定的不是特别明确。在实践中,较为理想的解决办法是把离休人员移交给上级产权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如果不能移交上级产权单位,也需要在改制中预留合理的费用,并制定专门办法管理此项费用,确保专款专用。
7.剥离和移交社会职能所需费用。由于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本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如学校、医院、公安、消防、社区管理等,所以在国企改制过程中要把这些机构和职能逐步移交给地方政府,在移交过程中,企业还要承担过渡期间的部分费用,经过与当地政府协商谈判,最终以协议的方式确定双方所需承担的费用,按照协议确定的数额在国有净资产中进行预留。如果学校和医院有条件市场化的,也可以进行改制,使它们逐步走向市场。
三、人员安置问题
各级政府对国企改制最根本的要求只有两个,一是保证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不流失,二是保证改制后职工队伍的稳定。人员安置是国企改制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不仅因为人是企业运行中最重要的因素,而且在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方案是要经过职代会或是职工代表大会 75%以上表决通过的,只有职工安置方案表决通过,才能进行改制的下一步工作,这是国家对于国企改制提出的明确要求。对于国有企业改制,国家提出大的原则是要保障国家、集体和职工个人三者的利益,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职工是这三者中最弱势的群体,对改制的承受力也是最弱的,是在改制过程中要重点保护的对象。所以,在考虑国企改制方案各方面利益关联体的时候应该按照先个人、后集体、再国家的顺序进行考虑。在人员安置时,主要有五类人员需要考虑:一是企业改制前在职人员,如果需要进行身份置换,新企业在其置换身份后必须与职工签订不少于三年的劳动合同,如果职工本人不愿意在改制后的新企业继续工作,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后使其走向社会。二是退休人员,在向社保机构缴纳相应费用后一次性进行移交,对于统筹外支出部分要妥善加以处理,要充分考虑退休职工的改革承受能力,不能简单地取消有关费用。三是内退人员,在预留有关费用的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门管理办法,确保内退人员各项费用足额按时发放。四是工伤、长病和“三期”女工等特殊人员的安置,对于有劳动能力的特殊人员要为其安排适当的岗位,对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要按相关规定预留费用,对其进行妥善安置。对于“三期”女工,要为其保留适当的岗位,最好动员职工提前回单位参加改制,并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五是离休人员。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上交产权单位进行管理或是预留有关费用后由改制后新公司进行管理。中央直属企业员工安置方案由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备案,地方国有企业员工安置方案按当地劳动与社保部门制定的办法进行审批备案。
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 涉及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利益的系统工程,工作任务繁重,而且许多具体问题是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需要上级产权单位的大力帮助或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同时,企业应该以改制为契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新的法人治理结构,切忌为改制而改制,如果只是做一个简单的“翻牌”公司,就失去了改制的真正意义。咨询公司参与国企改制,不仅要为其制定符合国家政策的规范方案,保证改制过程的公正、公平,而且有责任、有义务帮助改制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做好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设计和调整,以促进改制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四篇: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情况汇报
一、国有企业总体情况威宁县现有各类地方国有企业51户,纳入改革改制规划的43户。在册职工2484人,离退休403人,安置2081人,约需安置成本9000万元。这43户企业,几乎都处于停产业状态。企业负债总额高达1.4亿元,净资产不足4000万元(账面资产,非可变现资产)。
二、国企改革基本情况2003年9月,县水泥厂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国家转让了产权,企业转换了机制,247名国企职工转变了身份。以县水泥厂改制为标志的全县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五年来,县民贸大楼承包租赁使职工得到了实惠,羊街电站一、二级站以资产置换实施股份制改造使企业重获生机,县物资公司被贵州久联集团整体兼并,25名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县政府招待所多渠道安置职工44人,国有资产全部退出了一般竞争性领域。县外贸公司以资产置换身份,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方案已获得县政府批复,69名职工将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粮食系统完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475名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之后,县粮油工业公司、县工贸公司、金穗公司、粮贸公司相继进入改制程序,截至目前,423名职工已有380人解除劳动关系,领取了工龄补偿金,与此同时,县酒精厂69名顺利退出中心,与企业解除劳动力关系,与社保部门接续了养老保险关系。
第五篇:浅论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
浅论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国有大集体企业的各项政策进行了重大改革,国有大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也需要完善,以适应加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的意义进行阐释,针对我国国有大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的措施。
关键词: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问题;建议
我国国有大集体企业改革了很多年,作为国民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较多厂办大集体企业,这些产办大集体依附于主办国有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规模小、产权不清、管理不善、冗员多,严重制约了国有大集体企业改革和发展。因此,对国有大集体企业进行改革,应该认识到当前国有大集体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1、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是实现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需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市场作为资源分配的主要力量,改变过去由国家决定、控制资源如何分配的情况,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2、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有利于国有资本的退出。实现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的退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政府的职能应该控制和管理国家自然垄断行业、国家安全产业、服务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的行业。国有资本应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二、我国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企业改制的不规范,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比如说,在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时,原有的一切产权如商标权、发明权、实物设备、投资及增值等都属于国有资产。但在实际改革时,商标权、发明权却被排除在国有资产外。诸多不良状况造成了国有资产直接或间接流失。
2、国有企业和厂办大集体企业难以分离,厂大集体企业依附于国有企业,但是,厂办集体企业规模小,大量企业停产,职工失业,厂办大集体企业问题较多,严重影响了国有大集体企业的发展。
3、国有大集体企业治理结构的不规范,使企业经济运行效益低下。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的关键是建立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也就是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者相应权力的特殊规定。我国国有大集体企业不是按所有权原则构建企业权力组织的,而是靠政府任命等形式,导致我国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委托关系含混不清,在经营管理上无法形成合力,导致企业经济运行效益低下。
三、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的有关措施
(一)加大国企改制的政府监管和政策扶持
1、国有企业改制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政府部门创造积极有利的环境,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配合国有企业的顺利改革。
2、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相关政府要加强监管,把握国企改制的方针和力度,减少改革过程的中间环节,明确国企改革的方向,提高国企改制的效率。
3、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按照法律办事,明确落实相关责任,做到工作清晰透明。严格杜绝国企负责人员利用法律漏洞虚报、隐匿、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积极有效的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健康规范运行。
(二)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001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有企业的弊端慢慢展现出来,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分配不公、管理落后等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国有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应加快建立政企分明、权责明确、财务公开、监管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企业的规范化上市进程,实施合理的股份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对长期监管不力、资不抵债的企业进行兼并和破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化进程中赢得一席之地。
(三)通过创新,使厂办大集体企业和主办国有企业分离
1、通过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使主办国有企业和厂办大集体企
业彻底分离,成为自负盈亏、面向市场、产权清晰、独立核算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减轻主办国有企业负担,进一步深化国有大集体企业改革。可通过参考东北地区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的问题,对国有大集体企业进行改革,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企业问题。
2、可以对资不抵债、亏损严重的厂办大集体企业,可以依法破产;对厂办大集体企业的债权债务,可依照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对厂办大集体的员工,进行妥善安排。同时,可采取自愿试点的方式进行,被批准试点的地方政府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指导,成立由部门领导的试点小组,明确分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稳定、积极、稳妥的推进试点工作。
3、要坚持从厂办大集体实际出发,解决当前存在的重点问题和主要矛盾;要用改革的方法,借鉴东北地区国有大集体企业改革政策,通过重组改制等方式解决员工安置等问题;要根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由政府、企业共同分担改革的成本。
结语:
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是国有大集体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针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状况,通过对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重要性和原因的分析,在参考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大集体企业的改制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促进我国国有大集体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傅光明.国有企业产权管理的美英模式[N].经济日报,2011(11)
[2]章小兵.国企改制成效不明显的原因与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08(9):118—119.
[3]秦宏果.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习论坛,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