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企业改制的思考
2007年7月29日,××*卷烟厂改制成为××*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的挂牌除了预示着××*烟草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更为重要的在于沿用了近19年的工厂制正式完成历史使命,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制成功建立。虽然设备和人员没有变化,但体制的改变将对未来××*烟草工业的发展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正是从此出发,通过回顾公司制度的发展历程,力求客观、深入地诠释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抛砖引玉,引发更多、更好的思考。
公司是地道的舶来品,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地中海沿岸,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随着欧洲文化经济的繁荣,公司逐渐成为内外贸易的载体。可以说,公司是当时西方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组织形式。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使海上贸易开始发展起来,并且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海上贸易的扩大,个人资本逐渐不能满足其发展。这时就有必要出现一种集资组织来筹集资金,于是公司这种组织形式就在贸易领域产生了,并得到迅速发展。这时的公司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因为当时所有海外贸易的背后都有国家权力的影子。最典型的如东印度公司,它就是英国政府对外殖民的代理人。然而,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交通运输也必须相应发展,原有的运输方式已经远不能满足大规模、远距离交易的需要。技术的发展已使开通运河和修建铁路成为可能。但是,这一开始就需要巨额投资,而公司具有集资功能。于是,公司就在这一领域发展开来。
18世纪,英国一再掀起“运河热”,如果没有公司的作用这是不可想象的。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兴起的“铁路热”,虽然同政府贷款和优惠政策不可分,但主要还是公司的作用。银行信用制度虽是公司产生的一个条件,但私人银行、合伙银行和国家银行先于股份银行。股份制在金融领域的发展晚于贸易领域。贸易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仅依靠建立公司来筹集资本,而且离不开银行贷款的支持。即使通过公司形式进行集资,也往往要借助于金融机构发行股票。这就刺激了金融业的发展。由于银行投资风险较大,除国家银行外,股份银行也纷纷兴起。
公司大量向制造业扩展始于19世纪下半期。由于制造业企业规模的扩大有个较长过程。最初在这个部门建立的企业,一般所需资本并不多, 制造业部门各种企业规模的扩张是与垄断的形成同步进行的。而竞争走向垄断也恰恰发生于19世纪下半期。由于制造业发展迅猛,公司形式一经进入制造业,便雨后春笋般蔓延开来。随着19世纪下半期公司在制造业的扩展,公司终于成为现代社会大多数企业首选的组织形式。
由此可知,公司出现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它的融资能力,由于股份公司的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本的有效利用,适应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所以公司这种企业形式一经出现就迅速蔓延,并最终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企业形式。需要澄清的是,公司的概念小于企业,虽然法律针对两者有较为清楚的界定,但从实际来看,企业基本上可以泛指所有参与经济的组织,而公司则仅是其中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在经济学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人们始终没有真正关注过企业这种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而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一个追求利润的“黑洞”。这种局面直至十九世纪才被一个名叫科斯的年轻人打破,当时年仅20岁的科斯在哈佛大学读书,在他的一篇实习报告中首次对企业的存在提出质疑。即可以通过市场有效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由企业内部来完成。从此,科斯一发不可收拾(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进一步提出企业边界的问题。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企业理论已经蔚为大观,包括团队生产理论、寻租理论、产权理论、激励系统理论、关系适应理论等。虽然这些理论各有所长,但由于他们的假设不同,故无法相互融合。但经典理论的思考却带来了现实中企业制度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公司的融资功能已经不再是企业采取公司制的唯一原因。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公司以其更具现代精神的设计架构更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盈利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所以公司制度不仅被广泛网用来融资而且被投资人用来管理自己的资产。值得一提的是,董事会和监事会这两个相互制衡的机构可以更充分地保证所有者的权益,同时也符合理论上委托代理的契约精神。建立较为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将企业的发展推向更为健康、持续的轨道上来。正是处于这种考虑,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制往往采用公司制而不是其他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制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由于经营不善而倒闭的公司多如牛毛。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最根本的原因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在完全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公司制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而不会导致权力的滥用,企业的经营时刻处于可控的状态之下。当前,中国烟草正是要在专卖体制的框架
下建立适度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就为引入公司制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随着行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越来越大地左右着行业发展的方向,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把握前进的道路,实现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将是行业进一步改革的着力点。公司制度只是一个平台,上面的舞蹈仍是需要人们来
表演,一场成功的演出,不仅需要好的导演、演员和剧本,更需要一种团结一致、高昂向上的精神支持,不论现代化的公司制度还是曾经辉煌的工厂制度,企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体制的改变是一次加速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发展路途中的挑战,只有真正明白改制背后的意义才能更好地了解自身所处的位置,认清形势、再创辉煌。
第二篇:企业党建改制工作的思考
县计经局党委不断应对形势的新变化,研究新问题,采取新对策,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全面推进完善企业党的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党建工作的新机制,全面推进改制企业的党的建设。
县计经局是20*年由计经委、工业局、乡镇企业局三家合并而成,局机关人员由40多人增至150多人,其中党员有99人。局系统原有各类企业23家,共有党员900多名。经过近几年的改制,有的企业已经破产,有的已经改制成民营企业,职工身份置换,除破产企业的党员被分流外,大多数党员仍留在改制后的企业中。企业改制过程中,党组织建设未能及时跟进,党员思想波动较大。有的民营企业没有及时建立党组织,形成“真空”状态。
近几年来,我局党委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相继在改制企业里建立了党组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改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一、合并和改制过程中,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党员思想波动大。企业改制后,职工身份由“主人”置换为“雇员”,党员有失落感。
(二)企业变化大,党员分散。有的企业整体破产,有的被转让收购成为民营企业,有的平稳过渡成法人控股。党员有的被分流,有的被安排到新的工作单位,形成了党员分散的局面,给建立党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部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难以排上日程。有的民营企业主不是党员,对建立党的组织认识不够,对建立党组织持消极态度。
(四)党群组织不健全,支部工作难度大。部分企业里党群组织不健全,工作不协调,造成支部难以开展工作。
二、因地制宜确保党建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改制中的核心作用
改制首先是产权关系的调整,也是各种利益的调整、各种观念的碰撞,企业各级党组织在改制中都发挥了战斗核心作用。
一是针对企业不同的情况,采取了不同形式。无论那种改制形式,都成立了以党组织负责人为首的改制领导班子,尤其是破产、解散的企业,企业的书记都站在改革的一线。他们都是在做完所有的工作后,最后一个离开即将消失的单位。如:县服装厂的周继峰、县酒厂的唐跃生、县钢铁厂的方行仁、县化肥厂的陶光友、县铜矿的陈荣等等。
二是保持稳定。稳定是党建工作的保证。在改制方案制定、宣传发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紧紧依靠企业的广大党员,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党组织承担了确保改制稳定实施的重任。金石公司在实施改制过程中,很多职工不理解,都由党员同志分头承包去做职工思想工作。县金士迪公司共产党员韩桂珍,在改制过程,不厌烦地一次次地去职工家中做工作。由于企业广大党员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职工理解了改革,支持了改革。
三是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确保改制公正。在实施改制过程中,一方面党组织在改制过程中发挥了监督作用,尤其是在资产处理和职工补偿金的发放等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确保了公平、公正、公开。另一方面在改制过程中党员发挥了带头作用,企业在办理解除合同时,往往第一个办理都是党员,如金士迪的王可双、县服装厂的张来度等。正因为这些共产党员理解并支持企业改制,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确保了我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强化改制企业的党员管理
计经局系统改制的企业,存在着三种情况。一是企业解散破产;二是被他人收购,成为民营企业;三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平稳改制为由原法人代表控股的民营企业。针对三种不同的情况,我们在党员管理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一是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党员权利。对解散破产的企业,在改制即将结束时,召开最后一次党员大会,上最后一次党课,就党组织关系转接征求党员意见,明确转接地方,要求大家及时报到。对转接到局老职工托管中心的,由党委集体办理;对转接到所在居住地,及时开好介绍信,由党员同志自己去报到。几年来,通过大量的工作,解散破产企业共转接党员组织关系410人,绝大多数党员都到所在地党委进行了报到,没有去报到的,由局党委通知本人,由党委负责办理。使下岗的党员及时接上了组织关系。
二是强化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对改制收购后的民办企业。法人代表是党员的,由法人代表兼任党支部书记,并选配一名副书记或指定一名支委负责党务工作;法人代表不是党员的,由局党委推荐一名有党务工作经验的同志去企业工作,负责所在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并担任党支部书记。如和平公司、旭达公司、博爱斯服饰公司等,企业开业后不久,都相继成立党支部。
三是强化民营企业党的建设。日升集团、和宝集团、力源公司等企业改制后,及时对党总支进行了改选,将公司高级管理层的党员充实到党总支,并配备一名副书记专职党务工作,对在所属的党支部的设置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确保党员有支部,支部活动创特色。
(三)民营企业党组织活动的探索
局系统目前有480名党员,其中有380名分布在改制后的7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是局党委工作的重点。对民营企业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是重点对民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进行了经常性的培训,提高民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党建意识和业务水平。每季度邀请南京大专院校专家、县委党校的老师及从事党建工作的老领导,给党总支书记、支部书记授课,主要内容是党建工作理论、创新工作方法、国际国内形势、科学的发展观、重大政治理论学习辅导、党建工作如何为经济服务等。通过培训,提高党组织基层干部的素质,使他们树立起抓好企业党建工作的信心,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保持一定的活力和生机。
二是以主题教育为着力点,发挥党员在民营企业的作用。企业改制后,不少党员存在着以前我是企业的主人,为国家和集体工作,我奉献,我带头,作为党员我是应该的,现在是为私人企业做,是打工,给钱就干,给多少就干多少等各种想法和困惑。针对党员存在着这些想法,局党委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的主题教育,使党员深刻领会“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认识到以前做是为人民,现在做的也为人民,只是方式变了,目标和内容没有变。局党委经常邀请非党法人代表,召开座谈会,加强与非党法人代表的沟通,让他们为党组织活动提供支持和保证。
三是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为党组织工作的切入点,增强党组织在职工中凝聚力和向心力。日升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领导工会,每年在生产旺季组织一次职工技术竞赛活动,比技术、比产量、比质量,对优胜者给予表彰,提高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力源公司党总支组织技术人员,对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活动,对成绩突出的给予重奖,调动了全厂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宝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领导团总支开展创青年文明岗活动,调动了广大青年职工学习技术、文明生产的积极性。旭达公司党支部在党员中号召争创企业生产经营骨干活动,03年在岗的党员,全部被董事会评为先进工作者。企业党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得到企业法人代表和企业职工的赞赏和肯定。
四是领导好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在各自的章程和法律范围内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股东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中作用,选好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力源公司党总支在召开股东大会改选法人治理机构前,积极听取企业各方面意见和职工的意愿,及时向股东大会和董事会通报了情况,确保了法人治理机构领导改选符合股东的意愿。
五是在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骨干中培养吸收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近来年在民营企业,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4人,发展党员21人,其中企业中层以上干部有18人,他们增强了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核心作用。
第三篇:企业改制工作思考与探索
企业改制工作思考与探索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按照省、市关于加快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区工业企业改制。为有效规范企业改制工作,我们严格按照湾发〔XX〕20号、洪发31号、洪办发19号、洪企改办字9号等文件政策执行,并成立了XX区工业企业改制工作领导小组,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有效地推动了我区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但同时推进企业改制也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基本情况概述
XX区原有区直属工业企业43户,其中:国有企业5户,集体企业38户。在43户企业中,98年由市机械局、二轻局下放到XX管辖企业19户,其中:机械14户,二轻5户。XX年从省农垦厅下放1户。98年以来,依照“一企一策”的改制原则,分别采取了有偿转让、整体出售、依法破产等改制方式,先后完成了30户区属工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到目前为止,我区现有直属集体工业企业13户,除南昌市汽车电器厂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外,其余12户都是停产多年的特困企业,其中:南昌八一阀门厂和南昌橡胶杂件厂因磨盘山生态旅游文化居住区项目正在实施企业改制,其他10 户都处在关闭状态。近几年来,随着我区旧城改造的顺利实施及梅岭生态旅游业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良性增长快车道,带动XX的房地产业稳健发展,土地市场迅速回暖。这为政府全额垫资改制,盘活区直企业资产和存量土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企业改制程序及成效
1、规范操作程序。企业改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我区实际、依据相关文件规定,我区企业改制工作一般按以下程序操作,即:企业改制宣传启动→资产评估、审计→制订企业改制方案→职工大会讨论通过方案→改制方案申报、审批→土地测量、储备→资金筹措、资产处置→实施职工安置→生活区征收→处置企业债权债务→土地挂牌、交易。
2、妥善安置职工。改制企业的职工安置,原则上根据企业资产变现总量大小而定。XX年以前,由于XX土地价格较低,难以满足洪发8号文件的安置要求,职工安置由企业根据资产变现总量讨论决定职工分配方案,安置费用最高的10000元左右,最低的只有1000元左右,如电梯厂、有机化工厂、荧光灯厂等企业。XX年以后,随着房地产业的升温,XX的土地价格迅速升值,职工安置基本上按照洪发31号文件规定进行,并解决了改制企业职工多年来想解决而难以解决的医保问题。江西电炉厂、南昌起重机厂的职工住房危房 改造问题也随着职工还建房的建设而得以彻底解决,切实维护了职工权益,特别是XX年以后改制的企业,基本按照洪办发19号文件安置职工,得到广大职工的普遍赞誉。
3、有效化解企业历史债务。据调查,目前区直属13户工业企业原银行债务本息总计达2.52亿元,分布在13户债权人手中,就目前XX的地价现状,绝大多数企业在启动改制时如果要较理想地解决债务问题就难以安置好职工,如债务问题解决不了,则抵押、查封的资产就得不到解决,企业资产就不能按时变现。为妥善解决好这一瓶颈难题,我们针对企业资产变现能力的大小,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办法操作:一是对债务量小的由企业在启动改制时通过直接谈判进行回购;二是鼓励债权人积极参与企业改制,通过与债权人充分友好沟通协商,让大部分债务在债权人取得土地开发权后在后续开发收益中自行消化;三是对改制企业因困难欠缴社会养老保险金所形成的滞纳金,在企业改制时按政策实行全额挂帐处理,欠缴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金根据企业改制实际情况,经区政府批准,采取缓交或按政策挂帐处理。
4、依法出让改制企业土地。推行企业改制,主要资金来源就是将原工业性质土地转为商住开发用地的出让收入,这种土地转性出让国家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我区近几年来运作的改制企业土地均是按照现行土地政策规定办理的,基本作法是:启动企业改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改制实施方 案并上报区政府批准→市政府批准土地转性出让→区国土局受市土地收储中心委托收储企业土地→区、市两级规划部门提出规划条件→区、市两级国土部门审查批准→市监察局审查出让条件→市政府研究批准→市土地交易中心公开挂牌出让→土地出让金进财政预算专户→从财政专户中返还用于改制。我区近年来出让的三宗改制企业土地两宗为挂牌成交,另一宗为公开拍卖成交。
三、企业改制面临的问题
我区企业改制虽然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氛围,但在推进企业改制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职工安置政策问题。一是集体企业改制政策不明确。目前我区企业改制主要参照洪办发(XX)19号等文件,但洪办发(XX)19号文件是适用于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目前我市还没有明确的集体企业改制政策,从而导致企业改制实施方案通过难度增大,影响了企业改制工作的推进;二是由于历史原因,一批有编制而未办理养老保险的职工在实施企业改制中始终是一大难题(正常投保的职工历欠下的养老金一般只有6万余元,而这部分职工一般要补缴到10万元,还有医保问题)。
2、改制资金筹措问题。企业改制实施方案批复后,及时筹措资金非常关键,由于我区没有土地收储中心,土地出 让变现资金要通过市国土局,目前情况要操作一块土地一般需近一年时间,为此造成企业改制成本很难把握,同时会引发各种新矛盾出现。最好的方法就是一旦方案通过能由财政及时拨付资金对职工进行安置。
3、改制企业中租赁企业搬迁问题。目前我区直属工业企业中均有租赁企业存在,一旦启动改制这些租赁企业必须迁出,而这些企业的迁出直接影响到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造成一批中青年下岗职工因考虑到再次失业问题而难以接受企业改制。
4、改制企业职工危房改造问题。我区改制企业家属区危房问题严重且占据较大土地面积,通过企业改制进行旧城改造必须把生活区纳入进来,而这些危房户生活都比较困难,要妥善地解决危房改造问题,需要政府统筹考虑集中建设改制企业还建房,同时需配套较优惠的系列政策。
5、区工业经济联社体制问题。XX区工业经济联社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原属正科级事业单位,与原XX区经委、区工业局合署办公,承担着区属国有集体、街道小集体工业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XX年XX区机构改革时,区编委撤销了XX区二轻局,将XX区工业经济联社纳入隶属XX区发改委管理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代表政府行使区属集体工业企业的管理服务职责,计划经济时期行使区属企业的生产经营指导、协调、管理工作,联社的费用开支按照国家有关 政策规定,每年按销售收入的1%收取管理费,保障联社的正常费用开支。在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后,联社承担着企业的资产监护、企业改制及维护职工稳定等重要职责,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直属国有集体企业随之退出市场,逐步关闭改制。工业经济联社的管理费收入随之无法收取,区工业经济联社体制及需理顺。
四、工作建议
随着我区旧城改造不断推进,项目建设的快速实施,盘活改制企业土地是关键,近一段时间加快推进企业改制,应列为全区工作重点之一,在操作层面上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尽快建立区土地储备中心。通过储备中心搭建融资平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储备中心先行支付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资金,在妥善安置职工的前提下实现统一规划成片分块公开拍卖土地,这样既可以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又可以最大限度实现改制企业土地出让政府收益最大化目标。
2、提前集中建设改制企业还建房。提前规划,集中建设区属改制企业还建房对加快土地出让、化解改制时还建房矛盾极为有利,更有利于提高楼盘建设档次,建议抓住当前建筑成本较低的最佳时期,加快还建房集中建设步伐。
3、积极化解历史债务。我区区属工业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拖欠巨额银行债务无力偿还,这些债务均是用企业的固 定资产作抵押贷出的且大部分企业之间互相担了保。这批历史欠帐在银行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后,由于我区没有及时组织回购,导致企业原银行债务被资产管理公司采取公开拍卖方式进行了处置。目前这些债务全部被民间资本收购,给企业改制带来巨大压力,建议对化解债务采取分类指导,积极慎重处置。
4、解决区工业经济联社行政编制问题。众所周知,区工业经济联社实际履行了区直属国有集体企业行政管理职责,但联社职工的正常工资收入和办公费用没有保障,造成了联社职工的思想出现波动等不稳定状态,联社工作处于无法正常开展的被动局面。因此,为稳定区工业经济联社的正常工作,更好地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职工的和谐稳定做好服务,建议区政府研究将区工业经济联社的工作人员及工作经费纳入区财政拨款,解决区工业经济联社人员的正常工作经费及生活待遇问题。
第四篇:新形势下推进企业改制调研思考
**区二轻系统集体工业企业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组建以来,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中走过了曲折发展的五十年。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二轻企业面临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新形势,深化企业改革势在必行,而以往的企业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到传统体制的弊端,没有彻底摆脱“二国营”的束缚,因此二轻集体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原则,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的大刀阔斧的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企业改革改制。
经调查分析,**区二轻系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有工业企业50家,按行业分有:金属、日用、竹木、食品、服装鞋帽、塑料六大行业,固定职工总数近5000人,产品有:家俱、日用品、服装、纸箱、皮鞋、蓄电池等1100多个品种。九十年代中期后,二轻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以产权制度为重点,采取“租、包、兼、转、卖”等方法,实行了企业改革改制。近10年间,全系统有26家企业进行了改制,对集体产权和职工身份实行了“双转换”。通过企业改制安置职工1300多人,退休人员800多人。10年的企业改制,其覆盖面之广,职工人数之多,破解难题之深,化解矛盾之难,创二轻历史之最。10年来的企业改制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是搞好企业改制的根本保证。企业改制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企业领导班子。二轻总公司作为企业主管部门,具有对集体企业的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因此把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列入一切工作之首,从思想、组织、作风上狠抓企业党政班子建设,强调企业班子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在实际工作中要发扬“三股劲”:埋头苦干的实劲;忍辱负重的韧劲;一抓到底的硬劲。正因为有这样一支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迎难而上的企业干部队伍,为企业改制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做好稳定工作,是企业改制的重要基础。二轻职工大部分属于弱势群体,而且“家庭式”职工在企业占一定比例,加上企业改制触及到职工切身利益,如果忽视稳定工作,采取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的方法进行企业改制,必将“欲速则不达”,激化干群之间的矛盾,引发社会震动。为此,“稳定压倒一切”是企业改制的重要前提,而要做好稳定工作,首先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实现“三心”:思想上耐心,向职工群众讲明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工作上热心,针对不同职工的思想状况,进行谈心活动;生活上关心、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由此而赢得职工群众对企业改制的理解和支持,促进企业改制稳妥有序的进行,10年来从未出现因企业改制引发群体越级上访或上京赴省上访事件。
三、坚持因地制宜,是企业改制的有效途径。面对严峻的现实,不可逆转的态势,曾一度占据“**经济半壁河山”的二轻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改制,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在推进企业改制的进程中不搞“一刀切”。实行一厂一策,能租则租、能让则让、能退则退,不求形式,但求结果。如停产多年的纸箱厂生产线成功地租赁给私人业主后迅速恢复生产,占领市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机电厂和锻压厂由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收到明显成效。阀门厂、五金电镀厂、樟木箱厂、东方红木器厂、东风木器厂、东风船厂、阀门厂等企业把招商引资作为企业改制的突破口,全方位招商引资,实现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使“沉睡”多年的集体资产得到有效利用,为企业改制开辟了一条顺畅的通道,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在全面总结10年来企业改制经验的基础上,尚有许多深层次问题引起诸多思考,并还存在潜在的不稳定的因素足以促使我们担忧。
据调查统计,二轻集体企业目前尚有20多家无任何资产的企业,因无力筹措改制所需资金,企业改制无法进行,长期处于滞留状态,1800多名职工无法了断职工身份。如果拖延下去,势必造成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情绪波动,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无资产企业尽快改制,迫在眉睫,而要撬开无资产企业改制的“瓶颈”,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四大问题:
(1)职工股金问题。目前有近10家无资产的“空壳”企业,都存在企业与职工的债权债务关系,主要是企业欠职工的“股金”,实为集资款。要实行职工身份转换,而企业无力偿还职工集资款,这是企业进入改制中遇到的一大障碍。
(2)职工安置费问题,据现行国有企业职工经济补偿政策有关规定,国有企业应向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支付一定的生活补助费,而二轻无资产企业,由于无力筹措安置费,致使被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得不到任何生活补助费,这明显是不公平。
(3)社保关系接续问题。无资产企业改制时职工最为关心的是社保关系的接续问题,企业改制前无力清欠社保金,而这些职工大多属于弱势群体,低保户占很大比例,职工个人也无力清欠社
保金,致使企业改制无法进行。
(4)职工医保待遇问题。二轻企业干部职工当前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就是二轻职工与国有企业职工医保参保待遇差别太大,造成职工情绪很不稳定,也相应导致无资产企业改制难以推进。
提出问题最终目的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此建议:
(1)请求政府统筹划拨一笔款项,设立无资产企业改制专项
资金,重点用于解决职工集资款和生活补助费的问题。
(2)要求政府对企业改制前无力清缴所欠社保金,到企业改制为止,一律免交或减免的欠养老金。特别是对低保户职工要出台免交所 欠养老金的政策,体现党和政府对特困职工的帮扶和关心。
(3)对职工医保待遇问题,要求政府会同上级有关部门作专题调研,形成专题报告逐级向省政府或省有关部门反映,引起其高度重视和关注。
(4)总公司计划会同政府有关部门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到省内其他兄弟县市学习和借鉴他们对城镇集体企业进行管理和改制的先进经验,借此对无资产企业“对症下药”实行改制。
第五篇:加强和创新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有制形式多样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格局的初步形成,对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党的领导,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当前新形势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建总和铁一院的部署,新疆院进行改制,建立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体制的转变、机制的创
新、市场形势的变化,新疆院站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企业的活力增强了,自主权加大了,无论在管理、生产经营、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改制后企业的党建工作如何适应新体制的要求,是摆在我们党委工作中的主要研究课题。因此,明确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适应新体制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和建立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机制,不断加强和创新党建工作,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保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改制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上模糊。一些企业在改制后对党组织要不要加强、如何加强对企业的政治领导还存在模糊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企业改制后,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企业最终目标。有的甚至误认为企业实行改制后,企业的中心是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效益好不好取决于经济组织,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处于协助的位置,在企业经济行为中只能是参政而不是决策,其作用发挥的大与小似乎关系不大。二是在一些企业里,片面地认为企业改制后,股东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行使决策权,总经理行使执行权,把党组织负责人看成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政工人员,从而形成了“两层皮”,导致“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三是在企业中普遍认为出资者享有选人权,劳动者享有择业权,误认为党组织对企业内部管理参与不参与无所谓,党组织只能抓抓自身建设,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总方针等,都由企业法人以及经营管理层行使自主权。四是企业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化,给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内部关系未能理顺。一是党组织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关系,即“新三会”和“老三会”不够协调,影响了各方面的精力。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虽然工作职责不同、分工不同,但它们之间的根本利益关系是一致的,共同点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求得最大的生产经营效益。二是权责关系未能理顺。企业通过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企业职工身份转为职工股东,其当家作主的意识的确得到了增强,但是,就如何正确行使主人翁权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企业是全体员工购股共同出资的,企业的生产经营及每一项决策、每一件事都应由股东大会决定,而与党组织没有太大关系。
3、党建工作的方式还“不够新”。目前的党建工作有些仍延续了以前的工作方式,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缺乏新意,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要求。
4、政工队伍力量有所削弱。当前企业一切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在一部分人眼中,党务干部不能直接为生产经营创造价值,从而对党务干部的重视程度和待遇有所弱化,使得部分党务干部挺不直腰杆。同时,目前的党务工作者兼职多专职少,并且在有些企业中减员首当其冲的往往是政工人员。部分政工干部对自己的前途心中无底,这也造成了后继乏人,政工队伍得不到保证。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探究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发现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识有所不适应。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不仅带来 企业组织形式、财产组织形式的调整,而且也带来劳动成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变化。这对改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是一个新的要求和挑战。“变”则“活”,“ 守”则“僵”。但是,目前我们还缺乏“变”的意识。党建工作要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工作来开展,这并不否定党组织自身的独立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要求强有力的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并列的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如果党组织缺乏“独立”意识,那么就自然会成为行政的附庸或者陷入“以政代党”的泥坑。
2、体制和机制的不适应。当前我们的改制还不彻底,法人治理结构还不规范,因此所产生的老体制、老机制运行惯性,给改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比如“中心”、“核心”问题,“新三会”、“老三会”问题,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责权利问题,都是改制企业党建工作不适应的重要因素。要增强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新机制。
3、方法的不适应。改制后生产的组织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我们的主要任务来自指令性长大干线,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们现在在承担指令性任务的同时,还多方承揽其他项目甚至是零小项目,这样的生产任务点多、分散,因此,原有的工作方式与当前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