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建设工作纪实
全域规划村镇联动开启“城时代”
————尚庄新农村建设工作纪实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的新村办的精心指导,尚庄街道从严比照新农村建设“十化”目标要求,全力实施村镇联动战略构想,坚持规划先行、典型引路、镇为龙头、区域推进的工作思路,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着力于构筑新农村建设平台,着眼于构建大集镇,开启“尚庄城”时代。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谋全局重规划
顺应“丰昌同城化”战略,尚庄加速统筹城乡,迅速推进“丰尚一体化”进程,全力推进融入城区的构想,让尚庄真正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秉着高层次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作、高质量监管的理念,拉开了尚庄新区的建设。统筹发展,规划先行。早在启动新区建设伊始之际,便聘请江西师大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为尚庄新区建设量身定造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规划集镇建设面积7.8平方公里,利用现有的山势地貌,设计为“一个中心、六个组团”(一个中心:新城核心区,六个组团:居住综合功能区、生态休闲区、高新创业园区、老龄文化产业区、煤业经济区和仙姑岭风景旅游区)。
二、舞龙头建新区
基于工业园落户尚庄辖区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树立镇区与园区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发展理念尚庄在新区建设中,规划了丰尚、尚盛等三个居民住宅小区,建设面积达15.7万平方米,采取以土地换住房和以房换房、低价补偿等诸多方式共安置园区失地农民、地质灾害沉陷区受灾户、弱势群众1103户4100多人;为改善兰丰社区居民的住房状况,切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于今年4月又启动了1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建设项目,届时将可安置下岗职工和低收入群众近千户。在新区建设中,尚庄不断提升集镇服务功能,把教育、卫生、购物和休闲娱乐等诸多因素都纳入了总体规划。在新区建设的核心区,雄壮、大气的便民中心办公楼巍然矗立,已经成为尚庄新区建设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的文化广场,连接秀美澄澈的滨湖公园,恍若人间仙境,徜徉其中,令人流连忘返;设计美观大方而又充满童趣的公办幼儿园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中学和中心小学整体搬迁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面到位,正在积极筹建;总投资近1000万元的现代、大气卫生院门诊大楼2010年10月已竣工并交付使用,住院部大楼和职工宿舍也正在施工中;占地80亩建筑面积
4.8万平方米的尚庄大型集贸市场目前已经建成,正张开双臂,拥抱四海来客,2万平方米的尚庄中心购物公园拔地而起,即将竣工开业,笑迎八方宾朋„„这些项目建设,使尚庄在迅速聚集人气的同时,也拉动了尚庄发展的商气、财气和灵气,一座崭新的、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新城初现雏形,呼之欲出。
三、立标杆树典型
洪塘村位于集镇附近,2007年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洪塘村支部提出要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的原则,力求做到环境整洁与自然生态相互结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为突破口,拆除了村中附属房、危旧房、闲置房71栋,硬化巷道2300米,新建了文
化活动中心,改造升级了农村电网,安装了有线电视,美化了村容村貌,并号召群众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企业+农户”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蛋鸡养殖业,建成了规模达10万羽的蛋鸡养殖场。这些设施的健全和完善,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村民素质修养和文明程度。
新塘村毗邻园区,是尚庄新农村建设中最成功、最完美、最具示范效应的示范点之一。该村不仅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真正做到了高质量完成各项设施建设。在管理中,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引导村民成立各类理事会,让村里的事情村民自己说了算,完完全全地将自治权交给村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和谐发展。村里不仅设有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平台和村民文化大讲堂,还有村民自发成立的健身操队、腰鼓队等文艺团体。该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成功引进了浙江森禾、创新两个大型花卉苗木基地,不仅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还带动了村民自主发展苗木产业;同时,该村还利用距离工业园区较近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短途运输业,在服务园区企业的同时,也为村民创收搭建了广阔平台,该村村实际人均纯收入达万元以上。
四、分区域齐并进
实行村镇联动,以城镇化带动农村现代化。尚庄在抓好集镇规划建设的同时,对全街所有村庄统一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制定详细建设规划方案;同时,着力打造集镇周边、园区周边、矿区周边和主干道周边的新农村建设。到目前为止,这些重要区域周边共建设象上荣、伏坪岗、新塘、李坊、洪塘、木山等新农村36个,一个以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典型
带动、示范先行为抓手的新农村建设村镇联动格局在尚庄得到了充分体现。
五、见成效惠民生
尚庄在新农村建设中累计改造新农村点56个,共投入资金达4287.8万元。按照新农村建设“十化”目标要求,硬化进村道路18.7万米,环村公路7.2万米,巷道17.6万米,道路硬化率达100%;11个村居委会56个新农村3.1万居民饮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改厕率达97%,修建垃圾处理压缩站2座,垃圾分类房112座,全面做到了人畜分离;以“有路必有树、有水必有荫、有村必有林、有荒必造绿”为目标,在各新农村建设点着力构建绿色屏障、绿色通道、绿色村庄、绿色庭院四大绿色载体;31个新农村有了生物食品、花卉苗木、葡萄种植、蛋鸡养殖等特色产业;56个新农村成立了各类村民理事会,自行管理村中各类事务;56个新农村配齐了农家书屋;28个新农村建设了村民休闲广场,15个新农村实施了亮化工程,基本实现了新农村建设“十化”目标要求。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随着村镇联动工程的全面推进,如今的尚庄城镇建设独领风骚,自然生态和谐秀美!一个正朝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目标同步迈进的新型尚庄呼之欲出。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纪实
平凉市新农村建设纪实
2011年08-1
5初秋,走进平凉市灵台县西屯乡,只见一排排整齐鲜亮的红砖瓦房掩映在绿树之中,文化墙上绘制的新人新事夺人眼目,新硬化的村庄道路平整干净,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丰收的田野上绿油油的玉米与硕果累累的果树交相辉映,犹如一幅壮美的山水画,西屯乡是平凉市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平凉市各县(区)新农村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众手托起新农村共建和谐家园
平凉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项目整合、财政扶持、社会帮扶、群众自筹相结合方式改变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把农民建设住房与农村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一次性地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村脏乱差的环境。
灵台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家园美化、文明提升“三大工程”,深入开展“清洁家园、美化乡村”活动,县乡联动,点面结合,软硬齐抓,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庄浪县坚持绿化美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栽植绿化树2.4万株。静宁县提前谋划、及早动手,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快,一些试点村已完成80%以上的工作任务。崆峒区全面启动了国道312线和平华路沿线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清理公路沿线两侧“三堆”
500多处、边沟45公里,新建文化墙1600米,设立垃圾处理点7个。崇信、华亭两县大力实施“告别窑洞”工程,年内群众将一次性率先告别土窑洞。今年,全市将新建、改造农宅4456户,铺油、硬化通村道路、村内巷道78.4公里;新增自来水入户2421户、沼气池1697座、卫生厕所1094座,新增太阳灶960户、宽带用户367户,新建、改建村部25个、学校7所、卫生所20个、文化室22个、防疫点12个、文化广场23处。
优势产业同步开发农民增产增收
平凉市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是建好农民的房子,而且把优势产业的发展紧紧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加快开发牛、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崆峒区大寨回族乡是平凉市的贫困乡镇,2008年汶川地震波及到了这个乡,全乡有63%的农户受灾。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中,乡领导班子抓住灾后重建和被崆峒区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整乡推进示范乡的机遇,握紧拳头、集中突破,拉开了建设新农村的序幕。全乡以整合移民搬迁、整村推进、危旧房改造等10大项目为突破口,整合资金2.48亿元,用双手托起了新大寨。与此同时,乡上引导群众发展以肉牛养殖为重点的养殖产业,近年来,全乡新建养牛暖棚700座,牛饲养量达2.5万头,年存栏达1.23万头。同时,该乡还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好、饲草和粮食作物面积大的优势,大力发展笼养鸡产业。全乡笼养鸡大户发展到了80户,饲养量达3万只,畜草种植面积累计达2.1万亩。今年以来,平凉市在精心打造平凉红牛、平凉金果品
牌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养牛、果品等产业,全市共建设养牛设施3.5万平方米,新植果树经济林5.3万亩,种植蔬菜10.6万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6.8万亩。同时,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农资购销、产品运输、信息服务、个体工商等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并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9个。泾川县实施“果园标准化管理年”活动,完成配方施肥8万亩、果菜间作覆膜1万亩、新幼园地膜覆盖7万亩、丰产园肥水耦合覆盖沟灌1万亩、树形改优5万亩、果树复剪5万亩。崇信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建办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10处,引进韩国、定西等地客商,流转土地5100亩,全县种植蔬菜2.9万亩。灵台县、崆峒区加大蔬菜集中区建设力度,分别在中台镇西川、安国乡油坊村建成全市范围内质量标准较高的蔬菜集中区。
新农村劲吹和谐文明新风
今年以来,平凉市在农村广泛开展了“和谐五星”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为新农村建设赋予了新内容。
农家书屋、文化墙、文化科技下乡等活动给新农村建设吹来清新的文明之风。与此同时,全市以加快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与产业开发、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98%以上。“五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均达到了100%。
全市还坚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力点,以增强基层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共建和谐”的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在全面完成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着力打造“阳光村务”,进一步提升了村级组织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全市还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深入推进农村社会改革,在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支农资金整合机制、农村发展融资机制、土地经营权流转、惠农政策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等方面大胆探索,较好地解决了事关农村发展、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新农村建设和谐文明之风吹遍了泾河两岸。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纪实
xx村地处姜堰市的东北部,地域面积2.8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x、益众、丁堡三村合并而成的现在的娄庄镇x村,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864户人家,总人口2907人,耕地面积2263亩。全村现有私营企业18家,个体工商户62户,XX年总产值近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674元,村集体年收入50万元左右。多次被表彰为“泰州市文明村”、“社会治安安全村”、“小康示范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泰州市巾帼示范基地”、“姜堰市科普文明村”、“双引工作先进村”、“姜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村”。x村成为近年来娄庄镇一颗升起的新星。
党的xx大以来,x村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生活实际,以创建生态、和谐的文明村为目标,坚持从“细胞”抓起,以新农村建设小康示范村、全市33个村庄整治试点村为切入点,开展了一场改变农村面貌和落后生产生活方式、创建文明新村活动。经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精神面貌和党群干群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实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明确目标 齐抓共管
面对当前的形势,该村两委会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这一举措是为民造福的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的拓展和延伸。为了形成全村上下一盘棋,通力合作抓建设的工作格局,该村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健全了以宣传、村庄整治、农村工作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同时,通过专栏、墙报、广播等宣传渠道,结合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即出去参观学习和请专家教授技术人员讲课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着力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意义、内容和途径讲清楚,在群众中叫响“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的口号,为深入持久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与此同时,村两委会在村庄整治中注重地方特色,紧跟农民需求,分别轻重缓急,因村制宜,科学编制规划,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大拆大建,使示范点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一是按照新修编的建设规划,依托保留现有的村庄,启动新农村康居工程,配合适宜的基础设施,吸引农民将新建、翻建的农房建到规划区上,构建合理的村庄形态,前期已经在中稻栽插之前将12亩土地调整到位,并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科学分步实施的原则,专门请无锡建筑设计院为本村描绘了康居示范村建设规划,并通过了泰州市建设部门规划论证。新区首批工程规划16幢连体别墅,一期工程已有8幢开工建设,年底交付使用。二是高起点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该村规划高标准整治村中心的翟家庄河,实行河道护坡硬质化,沿河绿树林荫化,亭台楼阁休闲化,小桥流水园林化,力争建成一处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高标准农民公园,该工程计划总投资约80万元,一期工程重点是河道护坡,将河道两侧用混凝土空心砖护坡,对河坡进行整治绿化,预计11月底前完成工程任务。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因村制宜,集中民智,调动民力,少走弯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该村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先后研究制定康居示范村规划和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和实施计划,按照区分情况、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做到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不增加农民负担。规划经专家认定和村民民主讨论确定后,分步组织实施,防止“一窝蜂”现象的发生。
在建设中,该村坚持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农民群众最迫切希望解决又最能凝聚民心的“四化”建设入手,突出重点,急事先办,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一是净化出行环境。重点对原益众朱家庄村部十字路口环境进行整治,拆迁了部分农户的厨房和猪舍,打通了朱家庄的道路,对道路进行了水泥路面的铺设,改变多年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面貌,基本达到家家户户出门就是水泥路,解决群众长期出行难的问题,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二是美化道路环境。整治道路两侧的杂草和种植物,搞好村庄绿化、优化生态环境。专门请市园林绿化专家,对村庄绿化方案进行综合评审,按照“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总体要求,拿出村庄绿化方案,并按方案要求付诸实施。对村办公室至丁溪桥口水泥路面约1.5公里道路两边进行了填土,并全部栽上了小叶黄杨2万株;对沙娄路两侧近2公里路段栽植杨柳、红月李、塔柏、紫微等花木0.3万株,沿路形成错落有致、相互点缀的格局。通村道路全部设置高杆路灯60多盏,保持了四季常绿、有树有花,夜里路灯明亮,白天景色宜人。三是搞好街院净化,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把治“五乱”作为重点,把推广使用新型能源、改水、改厨、改厕和建设养殖小区作为净化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广泛宣传培训,积极布点示范。四是优化健身环境。为了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的需要,经村两委会研究投资5万元,在村部南侧新建面积约500平方米的篮球场、健身器材集一体的综合健身场地,使村民们真真切切地享受了“现代城市生活”。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树立和增强统筹发展的观念,努力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注重建立建管并重机制,通过实施有效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确保村建一个,成一个,巩固一个。
尊重规律、求真务实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活动中该村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引导而不强求,帮助而不包办,不搞大轰大嗡,不搞强迫命令,活动的所有重要事项都由农民自主决定,所有资金使用,施工招投标以及工程质量等都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坚持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根据本村特点,制定不同创建规划,突出特色,10月初已拆除临街临路破旧建筑500平方米,启动商住街建设1200平方米,目前商住街的规划、建筑图纸全部到位,预计年底前竣工交付使用;三是坚持依靠科学,为活动提供技术支持。请规划专家根据本村地形和气候特点,制定村庄总体规划方案,然后按方案组织实施,并为其提供技术咨询。四是开展以优化社会细胞,启动农民教育工程,通过建设农民科教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组织农民体育、农村文化活动,来提高农民素质,开展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的“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评选活动,倡导学科技、建家乡、护庄园、治“五乱”、树新风活动,千方百计调动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全村“十星级文明户”占全村总户数的 95 %,其中典型户27户,标兵户8户。
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符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解决了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备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因为这一举措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创建活动中,广大农民群众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身其中,使这一活动在全村得以迅速展开、深入推进。
据统计,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村共硬化道路8公里,植树2.1万株,卫生厕所10 个,建文化活动室6个,每个村民小组都设有图书室,85%的农户住上楼房,100%的农户装上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在试点村初步实现了道路畅通、庭院净化、村庄绿化美化,取得了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新发展。
万里长征刚才跃马起步,姜堰市x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村两委一班人清楚地认识到,和高标准、严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很大距离,他们决心继续努力,群策群力,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目标向前、向前、再向前。
第四篇:全县新农村建设纪实
全县新农村建设纪实
新农村建设
浍水河畔春潮涌
浍水河畔,翔山脚下,唐尧故地,晋国古都。
这是一个蕴含着古老与神秘的地方,这是一个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着激情与梦想的地方,传统与现代交融,古老与时尚并举,这个地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xx。
xx,这个展翅翱翔之城,舒翼腾飞之地,在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大潮中,更是一马当先地驰骋在这一爱民惠民的康庄大道上,在方圆11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奋发有为的豪迈情怀谱写了一曲美丽而又富有诗意的华彩乐章。
序言:知不足而急追
古老的先秦时代,那位在史上因“剪桐封地”而留下赫赫大名的唐叔虞,曾站在翔山之颠,看着在山之翼下一望无垠的土地,远眺滦池那一汪不老泉水,一声令下,xx的故城村就成了一个古老的都城,成了一个农业时代生产的发源地,成了一个黄土高原的渔米之乡,这是xx农业在远古时代的辉煌,这种辉煌一直传承到现代,翔山之下的马嘶牛哞声也永远地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建国57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xx农村经济是发展了,但发展的步伐还比较慢;农业生产条件是改善了,但改善的质量还不高;农民的收入是增加了,但增加的幅度还不大。多年来,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xx的决策者们绝不甘心接受这一事实,决心趁着中央新农村建设的东风,集万民之智,汇万民之力,解农村之困,解农民之苦,解农业之难。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原学义代表县委掷地有声地提出:全县上下要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城市化的思路发展农村,以市民的待遇对待农民。
短短半年的时间,xx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农民劳动致富的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11月28日,省委副书记金银焕在视察完南寿城村的房地产开发工地后,称赞到:xx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成效显著,走出了路子,做出了示范,值得学习。
布局:运筹帷幄唐尧地
“弈棋之道,布局为先,审局者胜。”
流传着“介子推背母”传说的绵山脚下,有一个叫封比的村子,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封比村创造了无数个全县第一:建起了第一座经营小高炉、第一座上百立方的大高炉、第一座大型铸造厂、产品最早打入欧美市场……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产值的逐年增高,一二产业之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农民虽然富了,农村虽然好了,但农业的发展依然没有大的起色,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能够协调这一难题,缩短这一差距,成为村两委班子急需解决的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给困挠中的封比村带来了希望,县委书记原学义在多次调研之后,结合国家政策和封比村的实际,对这个村的发展给予了科学定位,即:农业开发,建设特色园区;工业提升,挺起制造龙头;绵山集锦,扬名华夏神州;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农民。
这只是xx新农村建设布局的一个小小缩影,这只是xx县委、县政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点滴,这也只是唐尧儿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一个小小片段。但就是这点滴和片段,却闪现着xx县委、县政府坚持在分类指导中找寻突破口、在多方投入中夯实资金根基、在结对帮扶中实现整体带动的发展思路。
xx农村发展的现状,存在着几大硬伤。xx人将之概括为四个字:“老、低、小、散”。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够、没有一个支撑跨跃式发展的平台,是为“老”;产业技术含量低,基础设施不能够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是为“低”;有农产品加工企业,但企业规模小,有群岭而无高峰,是为“小”;农村与农村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农业生产的各个生产单元之间联系不够,形不成集群效应,是为“散”。
怎么解决这些实际困难?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多地保障资金的投入?每一个难题都是一座大山,都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瓶颈。xx县委、县政府没有退缩,形势的发展也不容退缩,他们在新农村建设大潮来临之前,就开始了一轮规模大、范围广、深入细致的大调研。
封比的风景区、南北绛的养殖场、里砦的农业开发区、武池的蔬菜大棚,县委书记原学义无数次地走进……
老官庄的冶炼厂、北常的农广校、南寿城的房地产开发工地、符册的沼气建设,县委副书记、代县长王天郎无数次地走进……
上韩的文化广场、浍史的奶牛养殖园区、北撖的果园、里砦中学的建设工地,原县委副书记、县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副组长刁纪普无数次地走进……
全县通村公路的现场、农贸市场建设的工地、山区的引水工程工地,政府常务副县长乔葆声无数次地走进……
…………
大调研的结果让xx的决策者们清楚了面临的困难,也使他们看到了xx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看到了xx农
第五篇:全县新农村建设纪实
浍水河畔春潮涌
浍水河畔,翔山脚下,唐尧故地,晋国古都。
这是一个蕴含着古老与神秘的地方,这是一个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着激情与梦想的地方,传统与现代交融,古老与时尚并举,这个地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XX。
XX,这个展翅翱翔之城,舒翼腾飞之地,在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大潮中,更是一马当先地驰骋在这一爱民惠民的康庄大道上,在方圆11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奋发有为的豪迈情怀谱写了一曲美丽而又富有诗意的华彩乐章。
序言:知不足而急追
古老的先秦时代,那位在史上因“剪桐封地”而留下赫赫大名的唐叔虞,曾站在翔山之颠,看着在山之翼下一望无垠的土地,远眺滦池那一汪不老泉水,一声令下,XX的故城村就成了一个古老的都城,成了一个农业时代生产的发源地,成了一个黄土高原的渔米之乡,这是XX农业在远古时代的辉煌,这种辉煌一直传承到现代,翔山之下的马嘶牛哞声也永远地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建国57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XX农村经济是发展了,但发展的步伐还比较慢;农业生产条件是改善了,但改善的质量还不高;农民的收入是增加了,但增加的幅度还不大。多年来,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XX的决策者们绝不甘心接受这一事实,决心趁着中央新农村建设的东风,集万民之智,汇万民之力,解农村之困,解农民之苦,解农业之难。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原学义代表县委掷地有声地提出:全县上下要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城市化的思路发展农村,以市民的待遇对待农民。
短短半年的时间,XX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农民劳动致富的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11月28日,省委副书记金银焕在视察完南寿城村的房地产开发工地后,称赞到:XX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成效显著,走出了路子,做出了示范,值得学习。
布局:运筹帷幄唐尧地
“弈棋之道,布局为先,审局者胜。”
流传着“介子推背母”传说的绵山脚下,有一个叫封比的村子,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封比村创造了无数个全县第一:建起了第一座经营小高炉、第一座上百立方的大高炉、第一座大型铸造厂、产品最早打入欧美市场……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产值的逐年增高,一二产业之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农民虽然富了,农村虽然好了,但农业的发展依然没有大的起色,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能够协调这一难题,缩短这一差距,成为村两委班子急需解决的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给困挠中的封比村带来了希望,县委书记原学义在多次调研之后,结合国家政策和封比村的实际,对这个村的发展给予了科学定位,即:农业开发,建设特色园区;工业提升,挺起制造龙头;绵山集锦,扬名华夏神州;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农民。
这只是XX新农村建设布局的一个小小缩影,这只是XX县委、县政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点滴,这也只是唐尧儿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一个小小片段。但就是这点滴和片段,却闪现着XX县委、县政府坚持在分类指导中找寻突破口、在多方投入中夯实资金根基、在结对帮扶中实现整体带动的发展思路。
XX农村发展的现状,存在着几大硬伤。XX人将之概括为四个字:“老、低、小、散”。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够、没有一个支撑跨跃式发展的平台,是为“老”;产业技术含量低,基础设施不能够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是为“低”;有农产品加工企业,但企业规模小,有群岭而无高峰,是为“小”;农村与农村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农业生产的各个生产单元之间联系不够,形不成集群效应,是为“散”。
怎么解决这些实际困难?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多地保障资金的投入?每一个难题都是一座大山,都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瓶颈。XX县委、县政府没有退缩,形势的发展也不容退缩,他们在新农村建设大潮来临之前,就开始了一轮规模大、范围广、深入细致的大调研。
封比的风景区、南北绛的养殖场、里砦的农业开发区、武池的蔬菜大棚,县委书记原学义无数次地走进……
老官庄的冶炼厂、北常的农广校、南寿城的房地产开发工地、符册的沼气建设,县委副书记、代县长王天郎无数次地走进……
上韩的文化广场、浍史的奶牛养殖园区、北撖的果园、里砦中学的建设工地,原县委副书记、县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副组长刁纪普无数次地走进……
全县通村公路的现场、农贸市场建设的工地、山区的引水工程工地,政府常务副县长乔葆声无数次地走进……
…………
大调研的结果让XX的决策者们清楚了面临的困难,也使他们看到了XX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看到了XX农业发展的潜力所在。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原学义响亮地提出:一年起好步,三年变面貌,五年大提高。县委副书记、代县长王天郎要求:16个试点村要提升标准,争创一流,在全市树品牌;36个治理村要打好基础,力求达标,在全县创特色;其余各村要立足实际,有序推进。
——规划先行,准确定位。各村在农业部门牵头组织下,按照“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的原则,把长远目标和近期建设结合起来,把产业规划与环境规划结合起来,做到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一步到位。
堡子村、十河、桥上、庄里等村立足资源优势,确定了发展煤炭产业的规划;符册、东寿城、北关、等村,确定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规划;北撖、两坂、牛家坡、浇底等村确定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规划。
——发动群众,集聚力量。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只有大力发扬他们的首创精神,最大程度地凝聚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建设好新农村。
县农业局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管局,在新农村建设开始阶段,就通过各村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对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措施、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县委宣传部组织了宣传小分队,深入10个乡镇和16个试点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了国家政策的宣传。县电视台以《新闻广角》、《田苑风》等贴近农村群众的栏目为主阵地,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和农业生产的先进科技。
——有的放矢,分类指导。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养优展长,做强支柱产业,发展富民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夯实经济基础。
南寿城、陵下等城郊型试点村,以运输、商贸、房地产为建设定位,大力发展汽车商贸城、住宅小区、交通运输等产业。王庄、樊店、刘王沟等工矿型试点村,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以企业为载体,实行以工补农、以工促农,加快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上韩、隆化、符册等农区型试点村,着重发展节水型、生态型、效益型的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努力形成“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建设特色鲜明的农区型新农村;浇底、牛家坡等山区型试点村,重点抓住基础设施建设,挖掘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主导产业,加快扶贫开发,增强经济实力。
——多方引资,保障投入。建立健全了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四位一体”投入机制。
县财政在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支农资金“三个高于”的政策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新增部分的50,用于新农村建设,土地受益形成的可支配财力的40用于农业土地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从煤炭、矿产有偿使用的“两权”收入及综合补偿专项资金中切出30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一企带一村,一矿扶一村的支持帮助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引导鼓励煤矿及其它企业和个人捐资建设新农村。
——结对帮扶,共同提高。建立了机关各部门、企事业单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机制,实行了“一企一村,一矿一村,一部门一村,一单位一村”结对帮扶,既要帮经济建设,也要帮事业发展。每一个帮扶单位和企业,都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农民增收致富等,办了一件或多件对新农村建设有实质意义,有拉动作用,有长远效益的大事、实事、好事。
酣战:纵横捭阖齐逐鹿
老官庄村位于XX县西北隅,北靠襄汾、西接曲沃,全村依靠丰富的资源优势,“采、选、炼”三大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全村有矿山企业20个,大中型选矿厂60个,冶炼企业4个,煤气发电厂2座,村民人均收入5000余元,成了闻名全市的小康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老官庄村响亮地提出了建设“平阳第一村”、“三晋样板村”、“全国文明村”的奋斗目标,投资1220余万,铺开了涉及居民就医、购物、道路、娱乐的十大工程。
在XX有着老官庄人这样雄心壮志的,不仅仅是这一个村,县委、县政府一声令下,全县221个行政村你追我赶,31万XX儿女明争暗斗,在唐尧大地上演绎了一场百舸争游的生动场景。
闻名三晋的种枣大王许文山说:“胡总书记说建设新农村关键是生产发展,象我们这样没资源的纯农业村,发展枣业是一个好路子,下一步我要在搞好枣树管理基础上,开发鲜枣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做强做大这一产业。”
翼蒙乳制品加工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说:“我们要立足XX奶牛业的发展优势,立足全县发展的大战略,立足奶牛养殖户的需求和希望,继续做好乳制品的贮藏和加工,打造属于XX的牛奶品牌,争取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把我的企业建成华北乳制品加工的龙头。”
功勋书记、企业家、浍史村党总支书记孟凡民说:“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你特我全。总之一句话,在新农村建设中,浍史村
业市场将由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变。
浍水欢唱,翔山喜眉。唐尧故地在凤凰涅槃中得到新生,晋国古都在时代的洗礼下获得辉煌。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一切的一,和谐。
一的一切,和谐。
和谐便是你,和谐便是我。
和谐便是希望,和谐便是生机。
我们在和谐的春潮中翱翔。
我们在和谐的春潮中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