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以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纪实

时间:2019-05-12 19:4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以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纪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以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纪实》。

第一篇:*县以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纪实

规划为龙头让农民唱主角以产业作支撑

山东省*县立足实际,创新思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老路,以规划为龙头,打造一流人居环境;以实施“农民培训”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型农民;以发展富民产业为支撑,建设新乡村,走出了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产富民”的新农村建设新路,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德政工程、发

展工程、民心工程。位于沂蒙山腹地的*县是一个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的县,近两年来,该县紧扣第一要务,创新发展理念,着力“实施七个强力推进,实现七个全面提升”,招大商、引大项目,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该县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5年初,县委书记尹长友就提出:奔小康,农村是基础,农民是大头。现在,*县已经进入了“以城带乡、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新阶段,今后县委要以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以新的执政理念全面提升“三农”工作,着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让最广大的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为实现这一转变,*县正式提出了“新乡村建设工程”的工作思路,并排出了20个专题调研课题,抽调专门干部,对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对策。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县委又多次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制订“新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经过多次讨论审议,五易其稿,去年5月,我县出台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新乡村建设工程”的意见》。《意见》以“健全组织、促进发展,整治环境、塑造文明,加强教育、提高素质”为主要内容,统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与之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相吻合。

“实现新跨越,不单单是经济数字的增长,更多是一个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城市与农村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县委书记尹长友坦言:“坚持农民为主体,进行分类指导,建立产业支撑,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初衷。”

认识的超前性,决策的科学性,全新的发展理念点燃了农民前所未有的热情,引领着*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科学规划催生新乡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是龙头。只有抓好规划,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农村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针对*县农村山区多、平原少的实际,*县在规划中按照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规划思路,根据“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标准,村落建设做到以乡镇为中心,县乡公路为轴线,充分考虑区位、地形、生态、耕地、环境等因素,综合规划山、水、田、路、村落、住宅及乡镇企业的布设,高标准、高起点地绘制蓝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县以小城镇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工程为载体,全面提升城乡道路、供水、绿化、交通等建设的整体水平,打造优良的人居环境,让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过上了有品位、讲情调的宽裕生活。我县从整治农村环境入手,以农户庭院为依托,通过建设户用沼气池,配套进行改厕、改圈、改厨、改院,积极组织农民适地造绿,在村庄周围、村路两旁、庭院内外植树种草,大力推进生态绿化建设,从根本上改善长期以来农村街院卫生差的状况。同时,按照“六通”“八建”的标准,加快实现村村通路、讯、自来水、科普、有线电视、客车,建立村级监控室、图书室、卫生室、治安室、调解室、计生服务室、农技室和政务公开宣传栏,创造出“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优美环境。跻身全省文明村的朱田镇宁家沟村。披檐、粉墙黛瓦,青山绿水间,别具一格的山区小康楼分外扯眼。村民孙玉忠说:“以前,村外垃圾堆包围,村里生活污水沟萦绕。现在,煮饭用沼气,喝上自来水,厕所水冲式,俺们的居住环境哪儿比城市差!”

如今,在*县农村,从平原到山区,新农村建设渐次推进,渐入佳境。目前,全县农村建沼气池1239个,硬化村庄街道1500多公里,绿化道路和庭院37万平方米,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车。

注重实效农民唱主角

彰显农民的创新精神,让农民的主体意识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有这样一组镜头:

5月21日上午,探沂镇柴卜庄村村委正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今年村里如何进一步搞好街道绿化。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村民纷纷争着发言。村民代表罗宝胜高兴地说,“现在村里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会叫我们这些村民代表参加一下,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也都非常珍惜当家作主的机会,积极为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

其实,柴卜庄村只是我县实行民主管理,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一个缩影。如今,在我县乡村,小到街道整治,大到农民生活楼建设的集资,所有和农民相关的规划、决策都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来决定。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县新农村建设总的工作原则是“政府引导,农户为主,社会参与”,通过完善“一事一议”和村民自治机制的民主管理方式,调动农民建设自己的家园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尊重群众的意愿,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规划引导、稳步分批推进,使农民产生改变自己环境、增加自己收入的强烈迫切的愿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建设目标和标准,做到分类指导、因村制宜,不搞一刀切和行政命令,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不将新农村建设搞成“形象工程”。

只有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坚强有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才能带出一个小康村,富裕一方百姓。为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县按照建设“双强”党支部的标准,培养、选拔和使用具有改革开放头脑、市场经济意识、真抓实干精神的各种农村能人,使之成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在新农村建设中,*县通过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建设和实行“一事一议”、村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把“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角”作为准则,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要按程序召开不同范围会议,听取群众意见,让村民说话,让集体决策,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品牌培训打造新农民

5月2日,*县职业中专实训基地中,40多名学生正在认真地练习电焊操作。校长赵连运告诉笔者:“我们除了开设机电一体化、电子等专业,还急社会所需开设礼仪、焊接等短期专业培训班。这个焊接班就是应苏州和上海合作单位需要刚刚开办的,一个月后这40名学生就会去工作,月工资1500元。”

据了解,像职业中专一样,现在,我县已经有67家职业学校成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摇篮。其中,作为*县职业教育的龙头——青岛理工大学蒙山职业学院就是由该县与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华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一所培养农村经济建设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据了解,该院是山东省第一家在县级成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设置道路与桥梁、民用建筑、工程机械、计算机、外语等本科专业,今年下半年就将面向全省招生。

“新房子不等于新农村,新衣服不等于新农民。”县委一班人认识到,只有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激发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培育造就新型农民,才是治本之策。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深谙此中道理的县委书记尹长友提出,“改变农村面貌,关键要提高农民素质,而提高农民素质,重在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为此,我县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全县65%以上的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目前全县民营业户达29100户,其中民营企业6450户,从业人员26.5万人;新注册个体工商户1100户;新增私营企业150家,全县民营经济完成生产总值196.8亿。此外,该县还有在外务工人员14万人,有128家劳务合作用工单位,年劳务收入10亿元。

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造就一代既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我县充分发掘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闵子骞的“孝”文化、颜真卿的“忠”文化和王雅亮的“廉”文化,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农民群众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同时,注重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村庄、精神文明示范一条街、“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和“四在农家”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革除陋习,创造安定祥和、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南张庄乡武家汇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形成“一条龙”服务体系,把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修建村里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引导农民把钱投入到农业生产和上工业项目上。目前,全县十星级文明户达到8万户,90以上的村建起文化大院,青壮年农民培训率达到90以上。

产业支撑农民变老板

在我县农村,蓬勃兴起的农村工业化令人刮目相看:农民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按月在企业领取工资;以一项主业为主的加工小区成方连片,厂房鳞次栉比,机器轰鸣;与此相对接的一个个“农业车间”内,欢声笑语,新型农民正在收获新的希望……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县,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时时涌动着盎然春意。日新月异的变化来自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与实干。县委书记尹长友高兴地说:“工业化已成为全县农村新的发展优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生机和活力。”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富民产业。近年来*县根据各乡镇地理区位、资源环境、经济基础和已经形成的区域经济特点,将18个乡镇划分为“四片区”的主体功能区,对各功能区的产业进行规划布局,以明确各区域发展重点,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聚集,加快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形成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以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凸显小城镇的规模效应,推进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在推进工业化中优化农业结构,用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新思路,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县”,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环节,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拉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经济效益。*县中植油脂有限公司就是该县通过科学论证,择优选定的“龙头”型花生加工企业和对口生产基地。该公司通过经济合同下连基地农户,上连国内外市场,既保证了农民的利益,又做到了以销定产,也把农民、科研、推广和市场连在一起,从而达到了优花生卖优价、优价促高效的目的。在中植油脂有限公司带动下,*县优质花生开发规模已达到30万亩,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优质花生产业化开发格局。目前,和中植油脂有限公司一样,全县有10多家农业加工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辐射和牵引15万农户参与结构调整,形成了打造县域农业发展新优势的高平台。正因为这种正在普遍形成的工业与农业良性互动关系,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也进入了一个新层次。全县已经形成了以板栗、核桃、瓜菜、丰产林四个“十万亩生产基地”集中连片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瓜菜面积达到30万亩,板栗25万亩,丰产林30万亩,金银花25万亩,种植烤烟4万亩,核桃10万亩,建设了25万亩中药材基地。

如何提高农民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主动性,让农民尽快走向富裕奔小康?*县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从组建新经济组织入手,着力提高农民自主创业能力。该县结合各乡镇的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积极扶持和发展产业协会等新经济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新经济组织的服务带动功能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产销联营,技术互助,信息共享的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100家,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176个,带动农户7.14万户走上致富路。

“你发展我铺路,你创业我服务”,*县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鼓励农民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放开投资领域,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审批事项和审批手续,为农民自主创业拓辟绿色通道。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扶持挖掘民营资本的巨大潜能,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在农村工业化发展大潮的推动下,我县广大农民的创业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大批思想活跃、善于创新、勇于拼搏的农民脱颖而出,涌现出一批“大老板”、“农业工人”。新桥镇东朱汪村农民王洪勇投资办起甲醛厂,成为拥有30名工人的个体小老板,年收入近百万元。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又通过招商引资,使该村民营企业由17家发展到117家。他说,村里有“本事”的农民都成了小老板,还没有创办自己企业的农民则在本村打工,月收入也在千元以上,上千人的大村找不到一个“真农民”了!

*县探索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说明,要开展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是龙头。*县将“新乡村建设工程”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统一起来,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绘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蓝图,从而使“新乡村建设工程”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因此,制订一个融合传统观念和科学理念,既讲现代化,又讲地方特色的科学规划,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保证。二是尊重农民意愿。*县看准一点:农民是主体,建设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事,必须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可以说,紧紧依靠农民群众,确保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地位,这是新农村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三是坚持典型带动。在普遍动员、全面展开的基础上,*县着力抓好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示范作用强的100个示范村庄,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措施、创新方法,确保全县“新乡村建设工程”梯次推进、稳妥进行。四是构建产业支撑。*县农村地理条件、生产条件各有不同,但着力点一致——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促农增收。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

*县先行一步的探索说明:只要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农民的创造性,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新农村建设就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二篇:以产业发展为支撑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文章标题:以产业发展为支撑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以产业支撑*镇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县*镇始终把发展新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以发展蘑菇等主导产业为支撑,整体推进“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5年,该镇选择了7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是全县选点最多的乡镇。经过近一年的建设,7个示范点现已

基本成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做法及成效

*镇把新农村建设与新产业的发展壮大紧密结合,在选择示范点上与新产业的规划紧密相连,如大坪、箬竹塘等示范点都选择了蘑菇产业,法沙选择了蚕桑、三黄鸡养殖产业。目前,箬竹塘的蘑菇种植3万平方米,大坪的蘑菇种植2.5万平方米,法沙村种植蚕桑100亩、饲养三黄鸡3万羽,初步形成颇具特色的“新产业 新村镇”模式。新产业与新村镇建设同步推进,使新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壮大,新产业的发展壮大又有力地推动了新村镇建设。

该镇制定了蘑菇产业发展规划及优惠政策,明确规定建菇房不收土地规费,对建菇棚所需木材减半征收林业规费,每平方米蘑菇生产由信贷部门给予10至20元的贷款。8名镇党政班子成员和33名镇村干部以独资或合资等形式,带头种植蘑菇。该镇还动员8户种植大户在箬竹塘示范园内建菇房,鼓励13名镇村干部与群众合股,并吸纳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以技术入股,组成“*富民菇业股份公司”。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村民纷纷投资到蘑菇产业中来。

该镇围绕蘑菇等主导产业培育新农民,今年以来已举办蘑菇、蚕桑、脐橙、制种等生产技术培训班52期,培训农民6100多人次。通过培育新农民,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明显加大,全面提高了种植蘑菇的科技含量[本文转载自[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大大降低了蘑菇产业的投资风险。

该镇依托新产业组建新经济组织,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引进福建老板创办了*镇长龙食用菌厂,并组建了*镇蘑菇协会,由协会统一为菇农供应菌种,提供技术服务。同时,由协会出面与山东九发(*)食品公司签订协议以最低保护价收购蘑菇。通过深加工拓宽蘑菇销路,有效解决了产业规模扩大后产生的销售难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蘑菇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服务体系,延长了产业链条,有效地拉动了蘑菇产业的发展壮大。

目前,该镇的蘑菇产业已形成了9个相对集中的生产基地,带动农户670余户。今年,全镇蘑菇种植面积已超20万平方米,占全县蘑菇种植面积的62.4,产值已超1170万元,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可增收110元。蘑菇等新产业的发展,夯实了农民的经济基础,使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确确实实是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发展新产业的启示

启示一:必须把发展新产业作为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并以此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其观念,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最有效、最核心的办法就是发展新产业。*镇在短短的一年中,新农村建设能够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把产业发展作为支撑,以新产业发展为核心,使新农村建设得以整体推进。

启示二:发展新产业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镇瞄准双孢蘑菇广阔的市场前景,结合本地优越的资源条件,引导农民把蘑菇产业作为短期脱贫致富的富民产业,实现了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效益好。在实际操作中,他们避免简单的行政干预包揽的做法,而是顺应市场规律,通过干部带动、大户示范等措施发展蘑菇产业。

启示三:发展新产业必须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子。*镇的蘑菇等产业,能在短时间内迅猛发展,关键在于找准了当地资源优势,瞄准了市场需求,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之路。他们的实践启示我们,一个乡、一个县发展新产业,必须围绕主导产业,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同时,引导农民成为产业主体和市场主体,组织引导千家万户农民参与产业开发与建设,使他们增收致富有门。

启示四: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新产业与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在规划产业发展的同时,就应把村镇规划统筹考虑。同时,要紧紧围绕发展新产业的需要,培育新农民,并因地制宜依托发展新产业组建新经济组织,把产业、农民、市场连接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以产业发展为支撑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以产业发展为支撑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第三篇:XX镇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县*镇始终把发展新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以发展蘑菇等主导产业为支撑,整体推进“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5年,该镇选择了7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是全县选点最多的乡镇。经过近一年的建设,7个示范点现已基本成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做法及成效

*镇把新农村建设与新产业的发展壮大紧密结合,在选择示范点上与新产业的规划紧密相连,如大坪、箬竹塘等示范点都选择了蘑菇产业,法沙选择了蚕桑、三黄鸡养殖产业。目前,箬竹塘的蘑菇种植3万平方米,大坪的蘑菇种植2.5万平方米,法沙村种植蚕桑100亩、饲养三黄鸡3万羽,初步形成颇具特色的“新产业+新村镇”模式。新产业与新村镇建设同步推进,使新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壮大,新产业的发展壮大又有力地推动了新村镇建设。

该镇制定了蘑菇产业发展规划及优惠政策,明确规定建菇房不收土地规费,对建菇棚所需木材减半征收林业规费,每平方米蘑菇生产由信贷部门给予10至20元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的贷款。8名镇党政班子成员和33名镇村干部以独资或合资等形式,带头种植蘑菇。该镇还动员8户种植大户在箬竹塘示范园内建菇房,鼓励13名镇村干部与群众合股,并吸纳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以技术入股,组成“*富民菇业股份公司”。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村民纷纷投资到蘑菇产业中来。

该镇围绕蘑菇等主导产业培育新农民,今年以来已举办蘑菇、蚕桑、脐橙、制种等生产技术培训班52期,培训农民6100多人次。通过培育新农民,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明显加大,全面提高了种植蘑菇的科技含量大大降低了蘑菇产业的投资风险。

该镇依托新产业组建新经济组织,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引进福建老板创办了*镇长龙食用菌厂,并组建了*镇蘑菇协会,由协会统一为菇农供应菌种,提供技术服务。同时,由协会出面与山东九发(*)食品公司签订协议以最低保护价收购蘑菇。通过深加工拓宽蘑菇销路,有效解决了产业规模扩大后产生的销售难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蘑菇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服务体系,延长了产业链条,有效地拉动了蘑菇产业的发展壮大。

目前,该镇的蘑菇产业已形成了9个相对集中的生产基地,带动农户670余户。今年,全镇蘑菇种植面积已超20万平方米,占全县蘑菇种植面积的6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2.4%,产值已超1170万元,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可增收110元。蘑菇等新产业的发展,夯实了农民的经济基础,使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确确实实是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发展新产业的启示

启示一:必须把发展新产业作为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并以此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其观念,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最有效、最核心的办法就是发展新产业。*镇在短短的一年中,新农村建设能够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把产业发展作为支撑,以新产业发展为核心,使新农村建设得以整体推进。

启示二:发展新产业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镇瞄准双孢蘑菇广阔的市场前景,结合本地优越的资源条件,引导农民把蘑菇产业作为短期脱贫致富的富民产业,实现了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效益好。在实际操作中,他们避免简单的行政干预包揽的做法,而是顺应市场规律,通过干部带动、大户示范等措施发展蘑菇产业。

启示三:发展新产业必须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子。*镇的蘑菇等产业,能在短时间内迅猛发展,关键在于找准了当地资源优势,瞄准了市场需求,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之路。他们的实践启示我们,一个乡、一个县发展新产业,必须围绕主导产业,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同时,引导农民成为产业主体和市场主体,组织引导千家万户农民参与产业开发与建设,使他们增收致富有门。

启示四: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新产业与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在规划产业发展的同时,就应把村镇规划统筹考虑。同时,要紧紧围绕发展新产业的需要,培育新农民,并因地制宜依托发展新产业组建新经济组织,把产业、农民、市场连接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纪实

平凉市新农村建设纪实

2011年08-1

5初秋,走进平凉市灵台县西屯乡,只见一排排整齐鲜亮的红砖瓦房掩映在绿树之中,文化墙上绘制的新人新事夺人眼目,新硬化的村庄道路平整干净,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丰收的田野上绿油油的玉米与硕果累累的果树交相辉映,犹如一幅壮美的山水画,西屯乡是平凉市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平凉市各县(区)新农村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众手托起新农村共建和谐家园

平凉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项目整合、财政扶持、社会帮扶、群众自筹相结合方式改变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把农民建设住房与农村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一次性地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村脏乱差的环境。

灵台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家园美化、文明提升“三大工程”,深入开展“清洁家园、美化乡村”活动,县乡联动,点面结合,软硬齐抓,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庄浪县坚持绿化美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栽植绿化树2.4万株。静宁县提前谋划、及早动手,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快,一些试点村已完成80%以上的工作任务。崆峒区全面启动了国道312线和平华路沿线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清理公路沿线两侧“三堆”

500多处、边沟45公里,新建文化墙1600米,设立垃圾处理点7个。崇信、华亭两县大力实施“告别窑洞”工程,年内群众将一次性率先告别土窑洞。今年,全市将新建、改造农宅4456户,铺油、硬化通村道路、村内巷道78.4公里;新增自来水入户2421户、沼气池1697座、卫生厕所1094座,新增太阳灶960户、宽带用户367户,新建、改建村部25个、学校7所、卫生所20个、文化室22个、防疫点12个、文化广场23处。

优势产业同步开发农民增产增收

平凉市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是建好农民的房子,而且把优势产业的发展紧紧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加快开发牛、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崆峒区大寨回族乡是平凉市的贫困乡镇,2008年汶川地震波及到了这个乡,全乡有63%的农户受灾。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中,乡领导班子抓住灾后重建和被崆峒区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整乡推进示范乡的机遇,握紧拳头、集中突破,拉开了建设新农村的序幕。全乡以整合移民搬迁、整村推进、危旧房改造等10大项目为突破口,整合资金2.48亿元,用双手托起了新大寨。与此同时,乡上引导群众发展以肉牛养殖为重点的养殖产业,近年来,全乡新建养牛暖棚700座,牛饲养量达2.5万头,年存栏达1.23万头。同时,该乡还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好、饲草和粮食作物面积大的优势,大力发展笼养鸡产业。全乡笼养鸡大户发展到了80户,饲养量达3万只,畜草种植面积累计达2.1万亩。今年以来,平凉市在精心打造平凉红牛、平凉金果品

牌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养牛、果品等产业,全市共建设养牛设施3.5万平方米,新植果树经济林5.3万亩,种植蔬菜10.6万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6.8万亩。同时,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农资购销、产品运输、信息服务、个体工商等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并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9个。泾川县实施“果园标准化管理年”活动,完成配方施肥8万亩、果菜间作覆膜1万亩、新幼园地膜覆盖7万亩、丰产园肥水耦合覆盖沟灌1万亩、树形改优5万亩、果树复剪5万亩。崇信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建办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10处,引进韩国、定西等地客商,流转土地5100亩,全县种植蔬菜2.9万亩。灵台县、崆峒区加大蔬菜集中区建设力度,分别在中台镇西川、安国乡油坊村建成全市范围内质量标准较高的蔬菜集中区。

新农村劲吹和谐文明新风

今年以来,平凉市在农村广泛开展了“和谐五星”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为新农村建设赋予了新内容。

农家书屋、文化墙、文化科技下乡等活动给新农村建设吹来清新的文明之风。与此同时,全市以加快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与产业开发、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98%以上。“五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均达到了100%。

全市还坚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力点,以增强基层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共建和谐”的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在全面完成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着力打造“阳光村务”,进一步提升了村级组织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全市还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深入推进农村社会改革,在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支农资金整合机制、农村发展融资机制、土地经营权流转、惠农政策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等方面大胆探索,较好地解决了事关农村发展、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新农村建设和谐文明之风吹遍了泾河两岸。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纪实

xx村地处姜堰市的东北部,地域面积2.8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x、益众、丁堡三村合并而成的现在的娄庄镇x村,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864户人家,总人口2907人,耕地面积2263亩。全村现有私营企业18家,个体工商户62户,XX年总产值近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674元,村集体年收入50万元左右。多次被表彰为“泰州市文明村”、“社会治安安全村”、“小康示范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泰州市巾帼示范基地”、“姜堰市科普文明村”、“双引工作先进村”、“姜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村”。x村成为近年来娄庄镇一颗升起的新星。

党的xx大以来,x村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生活实际,以创建生态、和谐的文明村为目标,坚持从“细胞”抓起,以新农村建设小康示范村、全市33个村庄整治试点村为切入点,开展了一场改变农村面貌和落后生产生活方式、创建文明新村活动。经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精神面貌和党群干群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实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明确目标 齐抓共管

面对当前的形势,该村两委会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这一举措是为民造福的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的拓展和延伸。为了形成全村上下一盘棋,通力合作抓建设的工作格局,该村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健全了以宣传、村庄整治、农村工作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同时,通过专栏、墙报、广播等宣传渠道,结合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即出去参观学习和请专家教授技术人员讲课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着力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意义、内容和途径讲清楚,在群众中叫响“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的口号,为深入持久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与此同时,村两委会在村庄整治中注重地方特色,紧跟农民需求,分别轻重缓急,因村制宜,科学编制规划,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大拆大建,使示范点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一是按照新修编的建设规划,依托保留现有的村庄,启动新农村康居工程,配合适宜的基础设施,吸引农民将新建、翻建的农房建到规划区上,构建合理的村庄形态,前期已经在中稻栽插之前将12亩土地调整到位,并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科学分步实施的原则,专门请无锡建筑设计院为本村描绘了康居示范村建设规划,并通过了泰州市建设部门规划论证。新区首批工程规划16幢连体别墅,一期工程已有8幢开工建设,年底交付使用。二是高起点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该村规划高标准整治村中心的翟家庄河,实行河道护坡硬质化,沿河绿树林荫化,亭台楼阁休闲化,小桥流水园林化,力争建成一处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高标准农民公园,该工程计划总投资约80万元,一期工程重点是河道护坡,将河道两侧用混凝土空心砖护坡,对河坡进行整治绿化,预计11月底前完成工程任务。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因村制宜,集中民智,调动民力,少走弯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该村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先后研究制定康居示范村规划和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和实施计划,按照区分情况、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做到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不增加农民负担。规划经专家认定和村民民主讨论确定后,分步组织实施,防止“一窝蜂”现象的发生。

在建设中,该村坚持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农民群众最迫切希望解决又最能凝聚民心的“四化”建设入手,突出重点,急事先办,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一是净化出行环境。重点对原益众朱家庄村部十字路口环境进行整治,拆迁了部分农户的厨房和猪舍,打通了朱家庄的道路,对道路进行了水泥路面的铺设,改变多年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面貌,基本达到家家户户出门就是水泥路,解决群众长期出行难的问题,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二是美化道路环境。整治道路两侧的杂草和种植物,搞好村庄绿化、优化生态环境。专门请市园林绿化专家,对村庄绿化方案进行综合评审,按照“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总体要求,拿出村庄绿化方案,并按方案要求付诸实施。对村办公室至丁溪桥口水泥路面约1.5公里道路两边进行了填土,并全部栽上了小叶黄杨2万株;对沙娄路两侧近2公里路段栽植杨柳、红月李、塔柏、紫微等花木0.3万株,沿路形成错落有致、相互点缀的格局。通村道路全部设置高杆路灯60多盏,保持了四季常绿、有树有花,夜里路灯明亮,白天景色宜人。三是搞好街院净化,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把治“五乱”作为重点,把推广使用新型能源、改水、改厨、改厕和建设养殖小区作为净化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广泛宣传培训,积极布点示范。四是优化健身环境。为了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的需要,经村两委会研究投资5万元,在村部南侧新建面积约500平方米的篮球场、健身器材集一体的综合健身场地,使村民们真真切切地享受了“现代城市生活”。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树立和增强统筹发展的观念,努力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注重建立建管并重机制,通过实施有效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确保村建一个,成一个,巩固一个。

尊重规律、求真务实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活动中该村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引导而不强求,帮助而不包办,不搞大轰大嗡,不搞强迫命令,活动的所有重要事项都由农民自主决定,所有资金使用,施工招投标以及工程质量等都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坚持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根据本村特点,制定不同创建规划,突出特色,10月初已拆除临街临路破旧建筑500平方米,启动商住街建设1200平方米,目前商住街的规划、建筑图纸全部到位,预计年底前竣工交付使用;三是坚持依靠科学,为活动提供技术支持。请规划专家根据本村地形和气候特点,制定村庄总体规划方案,然后按方案组织实施,并为其提供技术咨询。四是开展以优化社会细胞,启动农民教育工程,通过建设农民科教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组织农民体育、农村文化活动,来提高农民素质,开展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的“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评选活动,倡导学科技、建家乡、护庄园、治“五乱”、树新风活动,千方百计调动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全村“十星级文明户”占全村总户数的 95 %,其中典型户27户,标兵户8户。

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符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解决了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备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因为这一举措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创建活动中,广大农民群众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身其中,使这一活动在全村得以迅速展开、深入推进。

据统计,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村共硬化道路8公里,植树2.1万株,卫生厕所10 个,建文化活动室6个,每个村民小组都设有图书室,85%的农户住上楼房,100%的农户装上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在试点村初步实现了道路畅通、庭院净化、村庄绿化美化,取得了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新发展。

万里长征刚才跃马起步,姜堰市x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村两委一班人清楚地认识到,和高标准、严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很大距离,他们决心继续努力,群策群力,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目标向前、向前、再向前。

下载*县以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纪实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以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纪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县新农村建设纪实

    全县新农村建设纪实新农村建设浍水河畔春潮涌浍水河畔,翔山脚下,唐尧故地,晋国古都。这是一个蕴含着古老与神秘的地方,这是一个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着激情与梦想......

    全县新农村建设纪实

    浍水河畔春潮涌浍水河畔,翔山脚下,唐尧故地,晋国古都。这是一个蕴含着古老与神秘的地方,这是一个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着激情与梦想的地方,传统与现代交融,古老与时......

    新农村建设纪实

    整合项目发展产业务求实效 ──柳梁乡、通化乡新农村建设纪实柳梁乡陈山村和通化乡通边村是今年县上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两乡抢抓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机遇,以促进农民增收......

    以产业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五篇]

    以产业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 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上强调,要以更加积极的“保”来促进“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重大产业项目是稳投资、稳增长......

    新农村建设工作纪实

    全域规划村镇联动开启“城时代” ————尚庄新农村建设工作纪实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的新村办的精心指导,尚庄街道从严比照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

    鑫源乡鑫源村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具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简短的二十个字......

    工商局服务新农村建设纪实

    近年来,××县工商局始终把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紧紧抓住地域经济特点,在"农"字上做文章,不断创新服务"三农"途径,制定了《开展"五农"工程、服务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推出......

    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纪实

    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纪实( 绵阳梓潼县) 2012-10-26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梓潼新农村建设始终践行的总体方针。全县以“整合连片推进”的方案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