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新生的“断乳期”论文心理障碍与物理学的教法论文
高一新生的“断乳期”论文心理障碍与物理学的教法论文:高一新生的“断乳期”心理障碍与物理学的教法探讨
高中物理难学,早已成为我国高中生的普遍现象。要想搞好高中物理教学,关键是抓好高一尊长生的“断乳期”心理状态环境,树立学习的信心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优化教法,使高一新生感到高中物理能学好且有趣。“断乳期”心理特点及障碍的产生
1.1 高一学生心理特点是:情感的不稳定性和情绪的爱冲动性,以及抗挫折的意志品质比较脆弱。在学习上表现为“趋师性”,常常以自己对一个老师的感觉而决定学习其所教学科的努力程度,也会因为对某一教师的反感而放弃对该学科的学习。
1.2 高一新生入学时,对高中物理的难度与学法的变化缺少足够认识和思想准备。经过一段学习便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和迷惘感。
1.3 一些亲生入学前就从家长、社会上听说了高中物理难学的观点,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压抑的畏学的潜在意识,一但在学习上遇到障碍,又没得到教师的帮助解决,或者测验时成绩不好,这种潜在的意识很可能使他们的心理失去平衡而失去对物理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1.4 教材的结构与学法的异同于初中形成的“台阶”造成了心理上的不适应。现行物理教材的特点是是“文图并茂”,观察实验为主,趣味性浓;学生形成的学习方法是被动接受知识,简单的“记忆型”学习,相比之下高中教材显得“枯燥无味”,理性绞强;学习方法上注重了对学生的“五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查,特别是对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这一变化使很多学生在心理上还不能很快适应。
针对以上特点,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尝试,我认为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式,爱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顺利渡过心理上“断乳期”,迈上学习的新“台阶”。这不仅是一位老师的责任,也是决定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更是衡量一个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断乳期”心理障碍的排除
2.1 形成良好的师生“第一印象”。新生在新学期上第一节课时,老师不但要让学生了解高中物理的特点及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从感情上建立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心理上信服老师。为今后使学生在一个愉悦有序、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学习奏响一个“前奏”。
2.2 提倡满分考试。在高一阶段的考试中,题目不宜太难,通过评卷,多一点表扬与鼓励,少一点批评与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爱护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不但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很大程度体现了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教法的探讨
3.1 这几年物理教材变动很大,重要标志是分为“必修”与“选修”a、b两种教材。这无疑降低了“台阶”的高度,但也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物理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和完美性。所以,我们采取了“a、b”教材同步教学法。但不绝不是教材的“还原”,我认为“同步”的“度”要因“生”而宜,不一定要下一步到位,这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合理地“同步”。另外,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对某些章节的顺序可适当调整,如讲“受力分析”时,可提前学习“牛顿第三定律”等。
3.2 加强教学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的指导。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高中与初中教材重要区别不是理性强、抽象思维多。为了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篇:物理学论文
重庆理工大学
改变生活的物理学(结课小论文)
作品名称:物理学与管理学
题
目 物理学与管理学
学
院 会计学院
学 号 112060201
学生姓名 杨雪珂
日 期 2013.11.23 摘 要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既然是交叉性的学科就与生活中的物理学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本文简略的介绍管理学利用物理现象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和一些管理学离不开的物理知识。
关键词:管理与物理 人工降雨 汽车上的物理
其实在管理学中利用物理想象来达到理想的管理目的的例子很多,下面我就通过以下几个例子来介绍管理学与物理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人工降雨。
“„„傍晚可能有雷阵雨。”8月8日的北京,潮湿闷热,像是憋着一场暴雨,让人无法不相信这样的天气预报。
“这雨怎么还不下?先下了晚上就不会有影响了!”对于晚上将要上演的奥运会开幕大戏,天气这个角色将如何上场,所有人都揪着心,盼望着天公作美。
直到8月9日凌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国家主体育场“鸟巢”滴雨未下。有人认为是气象台预报错了,有人说是老天爷开眼了。其实,所有功劳都应该记在气象人身上———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有计划成功实施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也是奥运史上在开幕式阶段首次实现人工消雨。【1】
这也是人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利用物理现象而达到的一个重要而且完美的管理与物理结合的例子。
下面就介绍一下人工降雨所利用的物理学知识和好处。
一、人工降雨的方式
呼风唤雨曾经是人们的美好愿望,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这一梦想已变成了现实,人工降雨便是其中一种实用的方式。炎热的夏天,一场大雨滂沱而至,温度下降,空气湿润又凉爽,该是如何的惬意!同理,冬季里人工降雪即可以水土保墒,又可以净化空气,减少细菌的产生,还可以给人们带来雪中的情趣。目前,我国的人工降雨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利用飞机把冷却剂(干冰、液氮等化学药剂)播洒到云中,使云层温度下降,同时细小水滴冰晶迅速增多加大,最后形成降雨;另一种是在云中播洒吸湿性强的凝结核(如食盐、氯化钙、碘化银、硫化铜等无机盐),使云滴增大为雨滴降落下来;还有就是利用高射炮、火箭等向云层轰击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使云与云发生碰撞,合并增大成雨滴降落下来。【2】
我国的人工增雨始于1958年,当时吉林省遭遇百年未遇的大旱,国家和吉林省的有关科学家们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第一次飞机人工增雨试验。辽宁省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了高炮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全省潜在春旱发生面积达到2200多万亩,1991年正式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每年发射炮弹2万多发,平均为辽宁增加降水12亿立方。从原先负责朝阳和沈阳增雨作业的第一架飞机正式进驻阜新进场开始。发展到现在的火箭增雨系统3架飞机将和360门高炮、56套火箭发射系统。2005年厂家提供608发火箭弹,1万发“37”高炮人工降雨弹,增雨催化剂准备充足,已经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3】
但人造雨水是不是像自来水龙头那样拧开就来呢?目前我国还办不到,只有俄罗斯、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无云降雨技术。所以我们的方式是把云留住,只要有云彩才能够降雨。干旱时,如果天空飘来一片云,就是人工降雨的好条件。早期的人工降雨对自然气候的要求较高,必须有足够厚实的云层,合适的温度和风向等条件。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已经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实施人工降雨。针对不同的气象条件,有不同的降雨方法,但惟一不可缺少的前提是大气中必须有足够的水蒸气。也就是说,天空中的云层是水蒸气最好的载体,只要干旱地区上空有充足的云层,便可进行人工降雨。无论用哪种方法进行人工降雨,有利的气象状况都是必要条件。如果届时天空万里无云或云层不多、不厚,气象部门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望天而生叹。另外,人工降雨的成本相对较高,其中包括租用飞机和机场的资金,因此只能是应需而为之。
二、人工降雨的好处: 好处之一、一场人工降雨可降温5℃以上!
实践表明,火箭降雨降温的效果极其明显,在夏季采取人工降雨过后,气温一般要下降5℃—1O℃。南京曾为缓解干旱采取了人工降雨的方法。降雨前南京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8.1℃,火箭降雨后,南京的最高气温降至29.5℃,一场人工降雨竟让气温降了8.6℃。
好处之
二、采用人工降雨手段,缓解夏天的用电压力!
夏天人工降雨以降低气温应对缺电,减少开空调耗电的压力。上海今年夏天有约500家企业面临避峰让电的境况,并前后有7批企业进行轮休。杭州市政府甚至号召各企业到北方度假旅游避暑。夏天,我就曾经接待过两批浙江的网友,因为当地高温酷暑,单位集体放假到沈阳度假。后来因为实施人工降雨,江浙一带解决了这个问题。
好处之
三、实施人工降雨向天借水。
由于科技的发展,由过去的旱季作业扩展到雨季作业,从单纯农业抗旱转向水库蓄水、用以改善水资源生态。专家介绍:实施人工降雨,作业后回波强度会增大5dBZ左右(什么东东我也不清楚),会出现小到中雨,对于增加地表蓄水,改善生态环境十分有利。据测算,一片约30立方千米的云块,若按每立方米含水量为1.74克计算,这片云大约有5.2万吨降水量,对干旱地区而言,可谓是“液体黄金”。每年我国都有大部分地区出现干旱,特别是云南、广东、台湾等省纷纷遭遇严重旱情。面对干旱形势,人工降雨几乎成了具有立竿见影之效的最后一道法宝。为了解决农田干旱灌溉问题,北京市就利用飞机在密云和官厅水库上游羊河、桑乾河、潮河、白河流域5万平方公里进行了22次液氮人工增雨作业,创造了1.7962亿元的产值。工作人员乘安—26专用飞机飞赴北京西部和河北怀来、宣化等地进行增雨作业。三小时内,在北京上风方向4000米高空处共播洒液氮400升。北京喜降入夏以来头一场通透的大雨。人工降雨缓解了旱情,庄稼“喝”得过瘾。目前,北京市已在海淀、延庆、平谷、昌平等区县设立19个作业点,拥有高炮37门、火箭发射器6部,地面作业人员150余人。今年,北京市还将积极实施人工消雾、消雨的影响天气作业。各省气象部门陆续成立了人工降雨办公室,浙江省今年又借助热带风暴,实施了两次增雨。浙江省气象局消息说,人工增雨的效果明显,对缓解浙江全省性的干旱和高温天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飞机从杭州笕桥机场升空,飞往绍兴、台州、温州、丽水东部、金华、杭州南部等。据气象部门监测,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后,浙江的温州、台州地区下了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绍兴及丽水东部、宁波南部的部分地区下了小到中雨,金华局部地区下了阵雨。
好处之
四、防止冰雹、大雾、霜冻
在冰雹形成期间人工降雨,会使冰雹变成雨水,当天空大雾弥漫,实施人工降雨,会使雾气结成雨滴,很快消散。当霜冻来临,人工降雨会迅速化解霜冻。好处之
五、人工降雨还可以救火
大兴安岭根河地区曾发生火灾,由于在火场上空实施了人工降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火灾得到全面控制。以前森林发生火灾,完全靠人力去扑救,效果甚微,还容易发生伤亡,而且一烧就是很多天,救火其实主要靠开辟防火通道。如今,人工降雨,帮了大忙。发生森林大火的天空云量较多,水气含量较高,实施人工降雨,出动增雨飞机,在云层上面投洒碘化银,促使云层中的水滴增大,形成降雨。【4】
汽车上的物理。
汽车生产者、司机还是交警对于汽车来说都是不同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通过掌握和利用不同的物理只是来维持正常的交通秩序。下面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些物理知识与其应用。【5】
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4、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
5、汽车拐弯时: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①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③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④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⑤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变摩擦成滑动摩擦
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
8、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
9、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
10、交通管理部门要求: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②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有减小摩擦、惯性等;③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
11、简单机械的应用:①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②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
结论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论述了物理知识与管理学结合的成功例子,根据已有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目的是让读者通过本文能够更好的了解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本文的基本结构是这样的:首先简单的介绍了一个管理与物理结合的完美的例子,用来说明管理学的实施和物理学的密切关系。然后介绍了人工降雨的物理原因与其好处,再介绍了一些物理知识在汽车上的应用。
论文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但我还是希望通过这些介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物理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理只是,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注意,了解,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和现象。
参考文献
[1] 人民日报.北京奥运会开幕专题.2008.08.09 [2] :董国华,孟宪起,等, 物理百科(中学生百科丛书),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6-1.[3] 《环境标准》-降雨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5年 [4]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气候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12-23 [5] 唐杰.杨沿平.钟志华.童一帆, 汽车先进技术论坛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1-1
致谢
学了八周的改变生活的物理学,我坚持每节课必上,不迟到不早退,在老师寓教于乐的教学中,我在物理方面的收获确实不少。在初高中的我是对物理学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其中的一个志愿就是大学攻读理论物理,可惜,很遗憾的事与愿违。不过庆幸的是在大学的选修课中能够有幸上到周密老师的课,有幸在大学生活中得窥物理学冰山一角实属荣幸。
心得
我认为要掌握好这门知识要做到
一、善于观察, 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科学。这些现象包括力现象,声音现象,热现象,电和磁现象,光现象,原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变化等现象。学习物理的主要任务就要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中的规律,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且掌握,以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由物质构成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现象都是物理现象,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
二、要勤于思考, 注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它的规律性很强,单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物理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规律。
第三篇: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论文(选修课)分解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论文
——浅析相对论与现代时空观
学生姓名: 谢 云 艺 所在学院: 管 理 学 院
专业年级: 工商管理111班
学生学号: 1111010141 指导老师: 唐延林老师
2013 年 12 月 13 日
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探究一切物质的组成及运动规律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各种运动之间的关系的广博而丰富的学问。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科学,物理学历来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物理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理论——相对论,是一个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创立,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给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相关原理和现代时空观以及他们在当今社会中的巨大影响方面,来论述“相对论与现代时空观”,笔者初次题写物理学类文章,多有不足之处,望广大读者朋友们海涵。
关键字:相对性原理 光速不变原理 等效原理 四维时空的不变论 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 现代时空观 洛伦兹变换
目 录
一、前言....................................................................1
二、相对论的概念............................................................1
三、狭义的相对论............................................................3
1、狭义相对论概念.......................................................3
2、狭义相对论的提出背景.................................................3
3、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4
4、狭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5
5、四维时空中的不变量...................................................6
6、质能关系、质能转化...................................................6
四、新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7
1、广义相对论概念.......................................................7
2、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8
3、广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及一些预言.......................................9
4、相对论的时光观.......................................................9
五、相对论对当今社会的影响.................................................10
六、论文小结...............................................................11
附:参考文献...............................................................13
贵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论文
第 1 页
一、前言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又过了半个学期,这半年来,在唐老师兢兢业业的教学下,我们完成了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课程的学习,临近期末,是课程结束的时候,也是我们的知识用到实处的开始阶段。还记得老师讲授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第四章的内容——相对论与现代时空观。由于个人的原因,对爱因斯坦有着莫名的崇拜,同时也对他老人家的相对论非常感兴趣,以至于本人对这一堂课印象非常深刻。本来就有想写点东西的想法,再加之老师交给我们完成课程论文撰写的任务,同时我们也务须对本次课程的学习总结反思一番,鉴此,笔者作如下小论一篇------浅析相对论与现代时空观。
物理学是一门探究一切物质的组成及运动规律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各种运动之间的关系的广博而丰富的学问。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科学,物理学历来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同时作为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奥秘的有力工具,物理学又是一种哲学观和方法论。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岁月中,这种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学科为我们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物理学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最直接地推动作用,几次工业革命便是最好的验证。其都是由于物理学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构成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技能。近一个世纪以来,物理学又有了崭新的进展,带来相应的新技术革命。
二、相对论的概念
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创立,依据研究的对象不同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和 贵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论文
第 2 页
量子力学的提出给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时空”等全新的概念。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建立以来,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它经受住了实践和历史的考验,是人们普遍承认的真理。相对论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现代人类思想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相对论从逻辑思想上统一了经典物理学,使经典物理学成为一个完美的科学体系。狭义相对论在狭义相对性原理的基础上统一了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动力学两个体系,指出它们都服从狭义相对性原理,都是对洛伦兹变换协变的,牛顿力学只不过是物体在低速运动下很好的近似规律。广义相对论又在广义协变的基础上,通过等效原理,建立了局域惯性长与普遍参照系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所有物理规律的广义协变形式,并建立了广义协变的引力理论,而牛顿引力理论只是它的一级近似。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物理学只限于惯性系数的问题,从逻辑上得到了合理的安排。相对论严格地考察了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这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给出了科学 贵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论文
第 3 页
而系统的时空观和物质观,从而使物理学在逻辑上成为完美的科学体系。
三、狭义相对论
1、狭义相对论的概念
狭义相对论,是只限于讨论惯性系情况的相对论。牛顿时空观认为空间是平直的、各向同性的和各点同性的的三维空间——绝对空间,时间是独立于空间的单独一维(因而也是绝对的),即绝对时空观。狭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并不相互独立,而是一个统一的四维时空整体,并不存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在狭义相对论中,整个时空仍然是平直的、各向同性的和各点同性的,这是一种对应于“全局惯性系”的理想状况。狭义相对论将真空中光速为常数作为基本假设,结合狭义相对性原理和上述时空的性质可以推出洛仑兹变换。
2、狭义相对论的提出背景
在19世纪末,人们知道光速是有限的,在测量光速时发现,木星卫星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的时间是相同的,而不管地球是朝向卫星运动还是背向卫星运动。这不符合物体运动的速度叠加原理(A参照系相对于B参照系速度为v1,A上发出相对A速度为V2的物体,物体相对于B速度为V1+V2),而符合波的性质,因为当时已知的所有波都有介质,因此人们假设光也有介质,定名为“以太”,光在以太中稳定传播,所以与地球的运动无关。
由于地球并非宇宙中的特殊天体,以太应该对地球有相对运动,而著名的迈克耳孙(A.A.Michelson)和莫雷(E.W.Morley)实验证明了相对地球运动的以太不存在,也就是说,如果存在以太,以太就是对地球静止的,这里和一些人认 贵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论文
第 4 页
为的证明了以太不存在,叙述上有一点点区别。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两条假设:
1。相对性原理:物理学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形式,也就是说,所有惯性系对于描述物理现象都是等价的。(够绝对的)
2。光速不变原理:在彼此相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一惯性参考系中,所测得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等的。
1964年到1966年,欧洲核子中心(CERN)在质子同步加速器中作了有关光速的精密实验测量,直接验证了光速不变原理。实验结果是,在同步加速器中产生的一种介子(写法是派的0次方)以0.99975c的高速飞行,它在飞行中发生衰变,辐射出能量为6000000000eV的光子,测得光子的实验室速度仍是c。
3、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1)相对性原理——所有的物理规律在不同的惯性参照系中均一样。
贵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论文
第 5 页
(2)光速不变原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在所有惯性参照系中均相同。
4、狭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1)同时的相对性
在车厢上同时发生的两件事,在地面上看来并不同时发生。
同时性具有相对性。
(2)时间延缓
(3)长度缩短 贵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论文
第 6 页
表明空间也是相对的,在不同参照系有不同的空间结构。
在一个参照系看物体是一个正方体,在另一个参照系可能是长方体;在一个
参照系是球形,在另一个参照系却是扁球形的。
表明物体的形状是相对的。
5、四维时空中的不变量
狭义相对论中,距离和时间在不同的参照系是不同的。然而 s(ct)(r)(1)质能关系 22是四维时空中的不变量。表明时间和空间不是独立的,相互间存在联系!
6、质能关系、质能转化
在化学反应中,例如氢与氧结合生成水,水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氢和氧的质量之和。在反应中放出的热量,被认为是氢和氧原子中储存的化学能,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能量和质量分别守恒。贵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论文
第 7 页
爱因斯坦要使物体运动定律既满足光速不变和相对性原理,又要求低速下与牛顿定律一致,得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结果:物质可以转化为运动能量,能量也可转化为物质。
物质与能量相互等价
Emc2质量包括静止质量和运动质量
静止质量可以转化为运动质量:如正负粒子相互湮灭成光子,而光子只有运动质量没有静止质量.反之亦然。
(2)质能转化
氢与氧结合生成水时放出的热量来源于氢与氧的质量和与水的质量之差(也称质量亏损)。
化学反应的质量亏损比例约为一千亿分之一到十亿分之一。核反应的比例约为一万分之一到一千分之一。
50克物质全部转化为能量,可将西湖中的所有水加热到沸腾。
四、新的引力论——广义相对论
1、广义相对论的概念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1915年发表的理论。爱因斯坦提出“等效原理”,即引力和惯性力是等效的。这一原理建立在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等价性上(目前实验证实,在10 − 12的精确度范围内,仍没有看到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差别)。根据等效原理,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性原理推广为广义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的形式在一切参考系都是不变的。物体的运动方程即该参考系中的测地线方程。测地线方程与物体自身故有性质无关,只取决于时空局域几何性质。贵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论文
第 8 页
而引力正是时空局域几何性质的表现。物质质量的存在会造成时空的弯曲,在弯曲的时空中,物体仍然顺着最短距离进行运动(即沿着测地线运动——在欧氏空间中即是直线运动),如地球在太阳造成的弯曲时空中的测地线运动,实际是绕着太阳转,造成引力作用效应。正如在弯曲的地球表面上,如果以直线运动,实际是绕着地球表。
2、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1)广义协变原理
自然规律对于任何参照系而言都应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2)等效原理
匀加速参照系可与均匀引力场中静止的参照系等效。
比萨斜塔实验 m引=m惯 贵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论文
第 9 页
3、广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及一些预言(1)结论
引力大的地方时间过得慢 ;
引力导致空间弯曲。(2)预言
恒星光的引力偏转;
雷达回波延迟;
水星近日点的进动。
4、相对论的时光观
(1)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均匀的,相互独立的;根据相对论,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即在不同的参照系时间是不同的,物体的形状,质量等都是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2)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
一个参照系中的所有钟都校准了,即相互同步的,在另一参照系看这些不同地点的钟都不同步了。(3)四维时空中的“不变论”
相对论(relativity)不同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是非标准的相对主义(relativism)的理论。
寻求不同参照系中各观测量之间的联系,重点是不同参照系中的共性,即所谓的“不变性”
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参照系中是不变的,物理规律的数学形式在不同参照
2GMT12tcr 贵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论文
第 10 页
系中是一样的。
时空会影响物质的“内在的特性”!
物质也会反过来改变时空!时间与空间不仅是相对的、相互关联的,而且与物质存在有关,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有关
五、相对论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后,大家都知道时间也是相对的,是和质子裂变的速度的比较.这个事情推论到人的身体要素上也是成立的.当人体机能所进行的分子裂变超过正常的时候,也就是新陈代谢大量造物的时候,即新造的多而代谢的少的时候,那么这个人的体内质子裂变将明显超过时间相对的质子裂变的速度,因此在这个人的内心的心理时间就会比外界的正常时间长.比如小孩子,由于他们的新陈代谢旺盛,因此他们的内心就我们正常人的时间感觉长,因此他们表现的好动.不过这个心理时间可以通过人的意念,欲望所控制,因此有些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的比较安静,比较镇定,那是他们从心理上把肌体质子裂变的比例因子用意念给缩短了.如果这种意念能够长久的保持和利用,这样的孩子在成人以后多能表现的临危不乱,很容易成大事.而且这个肌体质子裂变的,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受到临时或者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人在焦虑,忧愁,烦恼,悲伤的时候,此时人的体内的质子裂变激烈,质子的剧烈裂变导致激烈的心理暗示.这个心理暗示是在加速质子裂变的情况下产生的影响,因此此时的心理暗示比正常情况下普通的心理暗示强烈的多,因此人 贵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论文
第 11 页
们在危难,忧愁,烦恼前的心理暗示往往是极其激烈的,激烈的可以摧毁一个人的精神支柱,理念信仰.相反的,如果人类利用这个心理暗示加速自己的战斗决心和意志力,这将无形的增大这个人的意志力.就象说“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其实不是爱情有力量,而应该是质子裂变下心理暗示所造成的能量的累计.因此21世纪更伟大的生命科学将从浅层次的人类心理意识行演变成引导这种心理意识革命的更伟大的战斗中去.到那时,人类的很多极限将需要重新谱写.六、总结
我们的物理学有许多的哲理性的解释、原理和概念,它都可以被借鉴推广到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实现多领域的创新,使我们社会、个人健康发展过程中积累智慧,不断合理前进。当前不管是社会、民族、科技都朝着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爱因斯坦、莱布尼茨、波尔、费曼、杨振宁等世界物理学大师都很欣赏中国古代的系统而有机的思维,并试图用系统的东方思维方式寻找自然界中各种矛盾理论的大统一理论。爱因斯坦为这一方向做出了前期的贡献。狭义、广义相对论正是统一各前期各学科理论矛盾后得出的伟大物理理论。他还历史性地提出“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事实上这种表现方式在中国的古代就已经有了,并且早已成功地运用到中医学中。在中医学中,爱因斯坦的“质”被解释为“血”,“能”则被解释成“气”。质能的辩证统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就已经以“气血”的辩证理论,为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健康问题而服务。贵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论文
第 12 页
我们在学习各领域学科时,应该不忘记与自然、历史、思想、文化、人类社会和积极的处世哲学相联系。在学习自己的学科时,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综合以上论述,物理学自其诞生便作为一门能够不断改写和更新人类文明的学问而存在并不断丰富发展着;它对人类社会进步的贡献是每一位科学家有目共睹的。物理学不仅满足了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在其理论发展过程中对工业科技进步及其它自然科学发展潜移默化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物理学的发展,不仅为人类物质生产开拓了新的空间,而且为人类精神世界积淀了丰富的宝藏,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通过这一次的理论实习,我受益匪浅,老师的精彩授课,让我们习得很多平时都见不到的物理学理论,真的好不容易。同时,我也在反思,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是为了学习理论而来的,更重要的是要将课堂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啊,我想老师授课的初衷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会很多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更应该学会自己实践,用现实实践来补充书本理论,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武装自己,是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现代知识分子。
正如俄国科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曾所言: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不管它多么漂亮,都会失去分量,不会为人所承认;没有以有分量的理论作基础的实践一定会遭到失败。所以,这一次,我学会了物理学理论,也理会了要将其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接下来的时光里,我们任重道远,然我将继续奋斗到底,争取有一天能够将物理学继续发扬光大。
贵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论文
第 13 页
附录
参考文献:
【1】马文蔚.物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五版上册
【2】理查德•费恩曼.费恩曼物理学讲义[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新千年版第一卷 【3】胡盘新、汤毓骏、钟季康、程守洙.普通物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六版上册 【4】哈里德.时代教育国外高校优秀教材精选.物理学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版 【5】哈里德.哈里德大学物理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六版上册
【6】[EB/OL]相对论:http://baike.baidu.com/subview/4243/8836415.htm 【7】[EB/OL]洛伦兹变换:http://baike.baidu.com/view/33340.htm 【8】爱因斯坦(著)刘道军(译).相对论的意义[J].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9】R.P.费曼.费曼讲物理:相对论[J].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学校体育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体育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教学担负着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享受体育、终身受益的使命。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积极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才能圆满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大学生 心理障碍 身心健康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身、心还处在尚未完全成熟期,他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发育和成长。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心理防御能力,提高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原因分析
心理障碍是指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研究表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不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人校后,有来自学习上的、生活上的、思想上的诸多不适应。大学中的教学方法、授课形式、学习方法都可能不同十中学时代,不是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就能接受了的。有些学生可能会找不到学习方法,产生不知所措、茫然一片的感觉。生活中也会因为远离父母,置于新的环境中,而觉得不习惯和单调乏味。这对于独生子女特别是性格孤僻的新生来说,更是一大难题。在思想上,他们也有不适应的具体表现,如现实与理想的偏差,理想中的自豪感与现实中的自卑感的矛盾等。这些不适应或多或少地会使他们的情绪受到影响,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如焦虑、压抑、烦躁等。
2学习负担过重。除了正常的并不轻松的学业外,在大学校园里周而复始的“二点一线”式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为了考研而不惜牺牲休息时间长时间啃外语,为了找工作相对容易一些而参加各种培训班,想方设法考取各种资格证一殊不知这样的超负荷运转是一种有害身体健康的方式,长期学习负担过重将使大脑过度疲劳、活动机能降低,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成绩滑坡。再加上舆论压力、精神刺激、情绪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导致紧张、忧郁等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况且,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大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中都会遇到竞争对手。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不适应这种充满竞争的环境,就会怨天尤人,悲观失望,也会成为不良刺激,造成心理障碍。
3、就业压力太大。并轨以后的大学实行的是“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机制,采用的是“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学生毕业后能否就业,就成为每一个在校大学生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特别是大学扩招以后,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学生既想找到理想的工作,自己又没有实践经验;还有些学生好高鹜远、眼高手低。这些矛盾的存在,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并产生一些消极想法或心理问题。
4、家庭及各种挫折的影响。生活中的挫折,如失去亲人,失去友谊,或是家庭中的重大变故、失恋等等;学习中的挫折,如考试成绩不佳,投出的文章未能发表,等级考试没有通过,等等。这些都会给大学生带来思想负担,造成心理障碍。还有的学生因为专业选择不当,造成学习积极性下降;有的学生因受到挫折而产生偏执、强迫等心理障碍,导致恐惧症、攻击行为甚至自杀。此外,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上的差距,也使得大学生人际关系出现了裂痕。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或是下岗职工的子女,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卑心理,不愿与他人多交往,更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来自富裕家庭的子女,则往往表现出目中无人、骄傲自大等不良习气。这些因素都可能带来大学生不同表现、不同形式及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二、心理障碍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和人的生理状态相联系的。一般性的心理活动不会给人的健康带来明显的影响,而强烈的、持续的心理活动会给人的健康造成危害,从而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尤其是持续而强烈的消极情绪,可以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导致各种神经官能症的产生。如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头痛、心悸、全身不适等)、强迫性神经症(反复出现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如不自觉地产生一些不合理的、荒诞的念头,但又无法自控)、意病(大哭大叫、抽搐甚至昏迷)、恐怖症(具有条件反射的性质,当某一确定事物或情境引起焦虑时而出现烦躁不安、发抖或产生进攻行为等)、疑病症(怀疑自己得了某种实际并没有的疾病,并出现一系列症状)等。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处于焦虑紧张情绪状态中,会引起胃肠等消化系统疾病。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曾在本世纪初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人在焦虑、忧郁时会抑制胃肠蠕动及消化腺体的分泌,引起食欲减退。另外,强烈的愤怒、仇恨、焦虑情绪,还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出现心率不齐、高血压、冠心病、血糖增高、呼吸加快、短促,甚至导致脑血栓、心肌梗塞或暂时性的呼吸中断,心电图发生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在各种心理因素中,尤以心情忧郁对健康的损害最为严重,占人类死亡原因85%的八大死因中心情忧郁症居第七位。大学生中存在的上述心理障碍,不仅会引起心理疾患而且还可能引起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导致疾病,影响健康。
三、学校体育教学对克服心理障碍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一个人,只有对社会、对人生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科学地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并做出适度的心理反应。体育对人的影响和改造已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生物学意义上的运动,而是始终伴随着心理活动并对身、心都有影响的了个学科。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学生对集体的义务感、责任感,有助于形成自制、刚毅、勇敢等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集体项目的训练或是代表集体参加比赛,对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更加有益)。通过体育锻炼,能够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对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等意志品质的培养,以及在困难中勇于奋斗的坚毅品质的形成和自信心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对学生有效进行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心理承受力的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个人对情感刺激反应的品质之一。体育竞赛中是没有常胜将军的,我们要在教学和比赛中,有意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让他们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理性地面对现实,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尤其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要冷静地思考问题,找出失败原因,在逆境中奋起。在成绩面前,又不能骄傲自满,而应脚踏实地,继续前进,胜不骄,败不馁。这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的体现。
体育教学还可以合理宣泄不良晴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任何人都可能遇到这样那样不愉快的事情而影响到情绪和健康。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对有不同爱好、不同要求的同学提供了消遣娱乐、锻炼的机会。在不如意时,在消极悲观失望时,和同学去打打球、跳跳舞,便可以转移注意力,营造良好的心情。
体育锻炼也可以塑造形体美,姿态美。体育锻炼在提高人体内脏器官系统机能良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同时,还可以使形体优美,肌肉富有弹性,皮肤润泽,神采奕奕,精神抖擞。这种美的感受作用于人的心理,还会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饱满的情绪,使人充满活力,青春永驻。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耐挫能力,学会逆境中奋起,学会自我保护、自我控制,合理宣泄不良清绪,预防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的产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目的。
第五篇:探讨中学语文心理教育与教法改革论文
[摘要]近年来,在人们愈来愈重视教育的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近成为一项新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加强中学语文心里教育的措施,又讨论了中学韵文心理教育教法的改革措施,旨在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教法改革
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成长以及心理健康。笔者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笔者认为,中学语文心理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应该加强中学语文心理教育,并通过教法改革,提高语文心理教育的质量。
一、加强中学语文心理教育的措施
1、提高重视程度。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心理教育,在完成语文教学的同时,通过现有教学设施,加强心理教育,消除学生在心理上的障碍。
2、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心理教育。
中学语文心理教育和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教学是不同的,因而教师在课堂上一来不要板着面孔,二来不要只是枯燥的说教,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于语文课文的内容,针对当前学生现有的心理问题,适时进行点拨,在学生看来这是无意的,并且会自然地接受这些教育。长此以往,一定会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让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健康。
3、结合语文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心理教育。
在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例如,同学之间闹僵了、成绩下降了、班级干部受到同学的批评或辱骂、被同学或老师错怪了等等,这时,教师就应该通过语文教学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用健康的心理、平常的心态来对待这些突如其来的、难以接受的事实。
4、持之以恒,逐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阶段,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各种各样,有时候治好了这种心理疾病,又产生了那种心理疾病,与此同时,所学的语文知识也不断增加,也就是心理教育的内容不断增加,因此,教师只要坚持不懈,就会使学生的心理随着语文学习的深入而健康成长。通过语文教学来教育学生的心理并不是刚刚兴起的教学方式,但是,当前语文心理教育却显得更为突出与迫切。虽然,中学开设了心理教育方面的课程,也有许多相关的教材,然而,这些都难以满足当前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教师应该加强语文心理教育,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健康的心理,也使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健康心理下变得更完美。
5、以人为本,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蕴含着中华民族个性,承载着我我数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极富文化内涵,极具人文精神,所以,在中学语文心理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作用,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感情的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6、培养学生的人格。
第一,将中学语文教材中具有的大量的人格因素充分利用起来,培养学生的人格。中学语文教材,汇集了古今中外大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人格教育资源。
第二,注重作作品中的人格魅力,主动学习他们的优秀人格。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比较精彩感人,这些文章的作者、文章的主人公都具有美丽的人格。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抓住此机会,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
第三,教师自身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美好的人格发展。
7、重视教学反馈,使学生克服消极心理
一般情况下,捕捉学生的心理是否处于消极状态的最佳手段就是教学反馈,教师往往可以通过教学反馈,来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不健康心理,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克服他们的悲观心理,从而通过积极向上的心态来看待社会与人生,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定势。
二、中学语文心理教育教法的改革措施
1、设定目标,培养心理教育理念。
正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的教学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是核心与灵魂,是所有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定向作用,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传统的教学目标更偏向于传授知识,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学目标作为一个多元体系,包括认知、智能以及情意这三个领域。所以,现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要突破“知识中心论”的约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并适当地渗透心理教育,不断挖掘语文教学中心理教育的因素。
另外,教学目标比较多,并不一定必须面面俱到,而是要具体地落实到一篇课文或者一节课堂中。语文心理教育不要“一刀切”,尽量关注各个层次学生发展需要,找到学生间的差异,针对这种差异分层次教学,从而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这样一来,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就涵盖了心理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加强心理教育。
2、创设情境,营造心理教育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心理氛围能够确保有效教学的进行。根据相关心理学研究,民主与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和主动的学习行为,并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教育学的研究也认为,在自由与轻松的心态下,有利于学生产生丰富的想像,形成创造性思维。可以说,创设宽松的情景,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是语文心理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语文心理教育高效率的诀窍就在于坚持民主教学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空间。例如,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他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坚持的是民主,课堂讨论问题时发扬的是民主,甚至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也会同学生在一起商量。正是他的民主作风,使得教师的意愿逐渐地变化成学生自身的意愿,增添了课堂的活力与生机,不仅培养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良好习惯以及高度自觉性,也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更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
由此可见,心理教育的进行必须首先要了解学生,并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也就是将学生视为一个真正的生命主体,深入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及所盼,对于他们追求的人格独立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重视。也就是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理解学生、肯定学生,激励学生和尊重学生,培养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的信心。例如,在课堂上,如果被提问的学生不能回答出这一问题,那么,教师应该首先想到其原因是学生内化某一部分知识点,并耐心地重新解释。对于那些理解能力较差,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考虑让他们去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从而,增强他们在学习上的成功感,维护并尊重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当享有的自尊。
3、加强互动,把握心理教育规律。
语文心理教育是教和学相互统一的过程,然而,当前在语文心理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一些教师对于语文教学过程的理解并不全面,有些教师认为以为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的过程,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实际上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学生不一定在学,就算是在学,那么,也有可能是低效的、被动的、无效的学。所有有效的学习都要求学生的主体内化,所以,在语文心理教育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并且充分体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与同伴进行交往,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而在中学语文心理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要求那些课堂发言较少,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发言,不断增加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次数。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分享目标,学会处理竞争、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从而能够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会互动、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注重创新,变革心理教育方法。
根据心理学的“罗森塔尔效应”,我们知道教师的期望能够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信、自爱、自强与自尊的健康心理,而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发展他们的潜能。一个优秀的教师会在积极的评价中,期待每一个学生,对自己、对学生都抱成功的期望。这些教师相信全体学生都可以掌握他们教授的内容,同时,他们也具有让全体学生学会的能力。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成功是由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所决定的。所以,教师应该看见学生的长处,对于那些微小的进步也必须给予鼓励,这样能够使学生感觉到教师认为“我能行”,我也认为“我能行”,从而享受成功的滋味。由此可见,积极性评价可以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自身的期望,不仅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另外,教师还应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提升教学质量,相反不正确的评价会适得其反。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某学生很正确地回答了一个问题,教师就会鼓励他:很好,太棒了,你真厉害……而后这名学生便美滋滋坐下,这一节课都是在飘飘然中度过的。其中,教师的确是用了激励性评价,然而却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表现出帮助。事实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他们的实际水平,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思考,如“用什么方法”、“用这种方法的好处”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坐下后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并清楚自己的答案好与不好的原因,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与塑造需要每一学科、每一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和努力,特别是语文这门学科,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肇钦.让文学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水乳交融——我教外国文学的尝试和思考[J].今日科苑,2009(13).[2]蓝海正.实施愉快教学改善中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心理[J].教育探索,2009(05).[3]许春红.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4]蒋芸,田小秋.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听“同题异构”课后的思考[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0(01).[5]高琦.有效倾听——提高课堂效率的必备条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5).[6]倪学梅.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略论如何让语文教学恢复本真[J].中国教师,2010(16).[7]郭韶敏.从魏书生心理教育特色看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育[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8]严晓燕.师者,就是一片天空——“五彩天空”给我语文教学的启示[J].小学教学参考,2010(28).[9]陈娟.关于“小学小班化教育环境下提高三年级学生英语认读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