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斯诺文集》读书笔记
最近闲下来时在看《斯诺文集》,我校图书馆共有四卷。
目前正在进行第一卷。
我很喜欢斯诺,因为他长的很帅呢,当然这只是最肤浅的一个理由。
今天简单介绍一下斯诺。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新闻记者,他的作品文字优美,论理透彻,引人入胜,堪称世界报告文学巨著,他一生写了大量著作,尤其是关于中国的报道,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作为记者,他采访深入,作风严谨(http://down.diyifanwen.com),高瞻远瞩,具有锐敏的洞察力。他的著作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史料丰富,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斯诺的记者生涯,是和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1928年~1941年期间,斯诺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中国。
斯诺是中国人民诚挚的朋友,数十年如一日,为促进中美两国伟大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在临终时,他用尽了生命的最后力量所讲的一句话是:我热爱中国!
《斯诺文集》,主要搜集了斯诺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第一卷《复始之旅》(《journey to the beginning》),1958年首由美国出版公司出版。这是斯诺记者生涯的自述。(ps:庄子的话: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第二卷《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名《西行漫记》,1937年10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这是访问陕北苏区后震动世界的名作。
第三卷《为亚洲而战》(《the battle for asia》),1941年由美国兰多姆出版公司出版。这本书描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的情况。
第四卷《大河彼岸》(《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1962年由美国出版公司出版。在书中,斯诺已极大的热情介绍了新中国。
第二篇:读书笔记之二----《沈从文文集》
读书笔记之二-----《沈从文文集》说起沈从文先生,我总想起那句孔子说的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我的眼里,沈从文先生不仅是一个仁者还是一个智者。因为他能在山水中享受到独属于他的那一份纯真,善良,美好的生活,这是我所渴望却又达不到的境界。这也是我之所以读先生的文集的原因。
我查了一些有关沈从文先生的资料,发现先生的人生经历极富传奇色彩。先生在青年时代逃学,打架,骂野语以及赌博------野的不发收拾的顽童生涯。十四岁即身行伍,浪远湘川黔边院。在“清乡剿匪”中成百上千次看人。芷江发生初恋而派生“女难”。在长的“打流”,这些都是先生的亲身经历。我想正是这些传奇经历让先生渴望一种自由宁静的生活,从而形成他的创作源泉。
我很喜欢先生的作品,特别是《边城》。因为我毕竟还是一个花季女孩,难免会对翠翠的爱情多少有点花痴。翠翠的爱情是那样的纯净,那样超过一切世俗利益关系,那样的非物质。(仅仅也希望自己的爱情也是这样。)然而,我在一些评论书上发现《边城》激怒了一些理论评论家,文学史家,因为这些人认为先生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他们规定的模式写作。首先是说《边城》里没有写阶级斗争,“掏空了人物的阶级属性”。其实我不太懂什么是阶级属性,所以,我就不解释了,看书上说好像这个罪名是与《边城》里的顺顺有
关吧。其次就是说《边城》脱离了现实生活,这个我倒觉得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边城》里的生活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倒是可以说翠翠的爱情不是真实的,但是也不能承认它不存在。毕竟里面的人的本性,生活的朴实与宁静,安详与快乐倒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先生从乡下跑到大城市,对上流社会的腐烂生活,对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深恶痛绝,这才引发了他对故乡那尚未完全被现代文明摧毁的淳朴的民风的怀恋。因此写下这《边城》。当然不得不承认,现在这种古朴的民风少之又少,即使存在一点,也可能快濒临灭绝了吧!
《边城》真的让我感悟颇深。让我能在这为金钱名利而学习的生活中暂停脚步,去欣赏那湘西的民风,甜美的空气,温柔的湖水,纯真的人。我不得不沉浸于哪里,无法醒来。至于说起我对边城的理解,那我得说说翠翠这个女孩了。
翠翠在先生的笔下是那样的单纯,那样的天真,让我不得不发自内心的去喜欢她。我记得书里有这样一个情节,说是翠翠初遇傩送二老,二老就邀翠翠到他楼上去等爷爷,翠翠以为他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以为欺辱了她,就轻轻的骂了一句“悖时砍脑壳的!”后来才知道那是老二,想起先前骂人的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
这个小小的情节让我一下子就爱上了翠翠,瞧她那句“悖时砍脑壳的!”纯真而不做作。一句如此粗鲁的话被她
说出来,反而倒显可爱了。
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真的很难让人不喜欢,先生的《边城》真心写到我的心里去了,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第三篇:路遥文集 读书笔记
路遥文集 读书笔记
暑假闲来无事,坐在闷热的屋子里翻看自己曾经读过的小说,我的床头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这些书陪我度过无数个燥热的夜晚,路遥文集 读书笔记。对于一个重视享受精神生活的人来说,无数个漫漫白天与黑夜,需要有思想与激荡灵魂的书籍与之交流。想想我这十多年来读过的几百本书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只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路遥一生置身苦难之中,却将自己的一切苦难掩饰在他的所有文字里,他用他的书拨开阴霾,为无数读者掬进能够照亮其内心的阳光。
我96年考上师范之前,一直喜欢阅读童话,郑渊洁的童话对我影响至深。来到师范之后,我的一个同学同我谈论各自读过的书,他说到了路遥,当时他说路遥是他最敬佩的作家。我说到了郑渊洁的书,他将我好好地笑话一顿,他说你如果读了路遥的书,你就知道什么是好书了。我当时很是不屑。我认为郑渊洁、安徒生的书才是我的最爱。
带着一种想要弄清路遥书有多大魅力的想法,我在书店寻找路遥的作品。
当时的书店在我们这个小城市里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多这样普遍。我在火车站的一个小书店里找到了路遥的文集。当时路遥在文坛中的地位如日中天。他的书一律被一种很时髦的红绶带捆扎着,书的封面是金黄色的,书名的下方有一个路遥的照片:路遥戴着宽大的近视眼镜,目光深邃的注视着远方。当时《平凡的世界》刚获茅盾文学奖,路遥的书很畅销。我一咬牙从牙缝里省出了十几元钱,买了我平生第一本真正意思上的文学作品。书买到之后,我的同学马上给我“劫走”了,他在经过一个麦假之后,将书还给了我,他说他在读这本书时屡次落泪。我于是像宝贝一样将书放到了我的床头边,书桌里开始阅读,小说开头的一段描写,非常迷人。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读书笔记大全《路遥文集 读书笔记》。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我很喜欢这种缓缓道来的风格,同时这部书的语言也很切合我的阅读气质。我一下喜欢了这部书。这一段的环境描写一下子道出了书中的主人翁孙少平所处的苦难背景。孙少平就是在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里成长的。也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塑造了他钢铁般的意志。
正当我沉浸在孙少平双水村的故事里的时候,我的这本书又一次被我的同学“掠走”。我着急地不得了,可是爱看这本的书大有人在,自己的书到放到了最后读了。等到书传到我手中时,已经面目全非。红绶带早无影了。封面破损地很厉害,四处是撕裂的痕迹。书脊严重变形,已经无法承载厚厚的书页,书已经开胶,有的地方还露出书籍内封,看着我最喜爱的书籍受此凌-辱,我心如刀割。无奈之际,我只好又买了一本。可是又被同学“掳去”,最后书的命运竟是一去无影踪。由此可见当时《平凡的世界》在学生中的欢迎程度。
我只好在我县的新华书店又买了第三套,这套《平凡的世界》是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共三套。价钱不菲,我记得是攒了很久的钱,多次去书店抚摸玩赏之后才买到的。这套书的封面很简洁。颜色是我喜欢的藏青色。书的前面还有路遥的一些照片,我一下子找到了当时第一次阅读《平凡的世界》的兴奋感,我像饥不择食的旅者,经过长途跋涉,终于看到了属于自己的饕餮盛宴,这种精神食粮是我的最爱。
这次阅读是我邂逅路遥图书的第二年,我已经读了不少的书,其中包括对我阅读品味影响深远的《穆斯林的葬礼》。在阅读经验上已经远非当年的毛小子了。我很快读了这本对我意义非凡的书籍。他严重的影响了我的阅读口味。
今后我看任何农村题材的小说都要与路遥的书相比较,记得当时很畅销田雁宁的书,我看了他的一部《都市放牛》,同时同名电视剧也在热播,我读了一半之后,立即停止了阅读。里面的主人翁丁青林也像孙少平一样走出农村,在城市漂泊,然后进入一家企业,通过个人的努力做上了经理------我读到这里想起了孙少平离开自己的村子之后,来到城市他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就是到了大牙湾煤矿也是一般的煤矿工人,丝毫没有要做经理的意思。
第四篇:鲁迅文集读书笔记
鲁迅文集读书笔记
《鲁迅文集》杂文卷,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9 孙郁做了篇序言,收集了1925年到1933年发表过的141篇杂文,鲁迅文集读书笔记。上了10多年的学,终于在2009年5月末的一天才真正能感受到这位大文豪犀利的文笔,仿佛为我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其中有欣喜,有赞叹,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思考起自己看问题的视角和深度。想把一些触动过我内心的句子摘抄下来,对作者对文章有了多方面的了解以后我相信一定会生出新的观点来。
《习惯于改革》现在已不是在书斋中,捧书本高谈宗教,法律,文艺,美术......等等的时候了,即使要谈论这些,也必须先知道习惯和风俗,而且有正视这些黑暗面的勇猛和毅力。因为倘看不清,就无从改革。仅大叫未来的光明,其实是欺骗怠慢的自己和怠慢的听众的。
《谚语》专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
《世故三昧》“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样,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的。“所以,你最好是莫问是非曲直,一味符合大家;但更好是不开口;而在更好之上的是连脸上也不显出心理的是非模样来。。”这很分明,是大家不开口;或者以为和自己不相干;或者连“以为和自己不相干”的意思也全没有。“世故”深到不自觉其“深于世故”,这才真是“深于世故”的了。这是中国处世法的精义中的精义。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他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随感录六十一不满》因为人道是要各人竭力挣来,培植,保养的,不是别人布施,捐助的。
《娜拉走后怎样》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忽然想到(七)》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
《读书杂谈》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揽,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读书笔记大全《鲁迅文集读书笔记》。
《小杂感》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所以学校是从家庭里拉出子弟来,教成社会人才的地方,而一闹到不可开交的时候,还是“交家长严加管束”云。家是我们的生处,也是我们的死所。
《运命》运命并不是中国人的事前的指导,乃是事后的一种不费心思的解释。我们先前最尊皇帝,但一面想玩弄她,也尊后妃,但一面又有些想吊她膀子;畏神明,而又烧纸钱做贿赂,佩服豪杰,却不肯为他做牺牲。
《老调子已经唱完》我们为什么能够同化蒙古人和满洲人呢?是因为他们的文化比我们的低得多。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所以,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总要历些危险。
《关于知识阶级》因为兵之所以勇敢,就在没有思想,要是有了思想,就会没有勇气了。在古时野蛮民族常侵略文明很发达的民族,在历史上常见的。最可怕的情形,就是比较新的思想运动起来时,如社会无关,作为空谈,那是不要紧的,这也是专制时代所以能容知识阶级存在的原故。
《寡妇主义》只有极和他们相宜,——说的冠冕一点吧,就是及其婉顺的,以她们为师法,使眼光呆滞,面肌固定,在学校所化成的阴森的家庭里屏息而行,这才能敷衍到毕业;拜领一张纸,以证明自己在这里被多年陶冶之余,已经失了的本来面目,成为精神上的未字先寡的人物,自此又要到社会上传布此道去了。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老实人将它的落水认作受洗,以为必已忏悔,不再出而咬人,实在是大错而特错的事。“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不大落水狗,反被狗咬了。
第五篇:顾准文集 读书笔记
《顾准文集》读书笔记
书分为三个大的部分:
1、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
2、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3、经济文稿
顾准通过希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社会发张的趋势。
感悟:
读完之后,感觉正像书评所说:
《顾准文集》是他的文集。全书分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和经济文稿等几部分。人类社会的前景是光明的,这是肯定无疑的。然而,历史发展的进程毕竟不是一条直线,未来的前景中可以预见到的确实还存在着一些未知待继续进行探索,借以避免若干可以避免的痛苦。如果一切都已经有了现成的答案,那么,当然,这种探索就地变成完全多余和可笑的了。可惜,严酷的现实表明,事实并不是这样。
书中有关于西方海上文明、希腊思想、基督教、骑士文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等方面的探讨,从生产方式、历史背景等因素分析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制度差异。有对于民主、科学的观点,对于当时社会,甚至是对于今日社会如何看待民主,从而促进科学,都有很深的借鉴价值。还有一部分是谈论先秦哲学道家、儒家、法家“开山祖”的文章,颇有见地,比现在很多人说的更有新意。
他通过研究这些文化,反观中国社会,解剖社会问题,他写道:“权威是不可以没有的,但权威主义必须被打倒”,“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是民主的基础,而不是依赖于民主才能存在的东西。因为,说到底,民主不过是方法,根本的前提是进步。唯有看到权威主义会扼杀进步,权威主义识和科学精神水火不相容的,民主才是必须采用的方法”。他借鉴前人的经验,惊醒中国人,但在他那个社会,他失败了。
不过!在现在看来!他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启发,这种彻底的经验主义立场,与轰轰烈烈的理想主义相比,或许显得凡俗不堪,锁碎而毫无感情。但在一个乌托邦过剩,而经验匮乏的国度,这个选择才真正显现出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