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会议,是“十一五”开局和新年伊始召开的第一个全市性的重要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刚才,仕芳同
志传达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会议结束时同志还将作具体部署。下面,我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十五”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积极推进农村“三化”进程,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重点抓好县镇经济、特色农业,加快中心镇发展,大力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和“十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持续稳步发展。××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完成亿元,比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年增长。总的来看,“十五”时期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的时期,是“三农”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的时期,也是农民得到实惠较多的时期。
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发展、确保农民增收的措施,为加强“三农”工作、加快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年全市达亿元,比年增长近一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亿元,比年增长一倍以上,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日益增强。可以说,农业农村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面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处于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承担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社会事业的双重任务,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仍不牢固,农业投入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业结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工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不多;城乡二元结构特征较为突出,城乡发展仍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卫生、文体等基础设施整体上比较薄弱;农民综合素质较差,文盲、科盲、法盲在农村仍有一定的比重;基层民主建设有待进一步规范,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同时,农村发展的规划问题、机制问题、途径问题、组织保障问题,都亟待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全市各级党政、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体现。过去,我们实行的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为推进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政策,为此农民做出了巨大奉献。这在一定历史阶段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现阶段,我们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最困难的群体在农村,最多的隐患也在农村。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更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统筹城乡发展,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是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我们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鲜明特征,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执政为民要求的具体实践。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当前,我市和全国一样,城乡差别比较明显,区域发展不够平衡,根本症结就在于广大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
发展步伐,让农村经济繁荣起来,让农民钱包鼓胀起来,让农村文化活跃起来,让农村环境美化起来,使占全市人口六成以上的广大农民得到看得到、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因此,中央作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决策,为
新时期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新举措。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执政基础的紧迫任务。农业和农村发展事关全局,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真正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农民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是我们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只有农民富裕了,才有全市的持久繁荣;只有让农民过上祥和文明、安居乐业的好日子,才能更广泛赢得民心,党的执政地位就能更加巩固。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农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必将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将促进和扩大村民自治,加强民主监督,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必将促进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培植“勤劳、自强、守信”精神和“明礼、谦和、互助”文明乡风;必将促进农村各种矛盾的化解,维护农村稳定,推动农村社会的进步,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局面的形成。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八亿农民的根本利益与愿望。地方党委、政府,特别是市、县、镇三级领导班子处于新农村建设第一线,我们要切实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全力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明确任务,重点突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根据中央和省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任务,以“六新”建设(新村镇、新产业、新农民、新风貌、新生活、新机制)为主要内容,以“五改四建三治”(“五改”: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灶;“四建”:建公共垃圾场、建医疗卫生站、建科技文化站、建风景果树林;“三治”:治脏、治乱、治散)为基本要求,以解决农村“一保(最低生活保障)五难(看病难、住房难、饮水难、行路难、读书难)”为重要任务,以创建“文明村镇”、“生态示范镇(村)”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尊重农民,依靠农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省提出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今后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到年,全市的村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的村完成村容村貌整治基本任务,以上的村通过“文明村”验收;全面实现农村镇通村公路硬底化、学校课室楼房化、农村环境生态化,水利设施基本达标,农村整体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农村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农民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农民医疗保障和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以上,农村集体经济有新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管理、民主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二十字”内容中,生产发展是关键,生活宽裕是根本,乡风文明是保障,村容整洁是形象,民主管理是基础。为此,我市在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突破重点,着重在八个方面下功夫:
(一)从农村工业化突破,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工业化是振兴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农村工业化水平提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有了出路,农业产业化就有了市场空间,农村的服务业就会随之发展,农村劳动生产率就会随之提高,农村整体生产力水平就会随之快速提升。今后要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和土地、水资源等资源优势,通过增加投入、政策引导、招商引资等措施,大力发展小水电、农产品加工等资源性工业项目、为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配套的项目,以及技术起点高和附加值高的项目。按照“区域布局、产业主导、科技牵动、规模经营”的思路,规划布局和发展建设新的财源经济和能吸纳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
(二)从中心镇建设突破,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中心镇是农村城镇化的龙头。中心镇发展了,就能有效吸纳和聚集农业人口,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进而辐射和推进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要通过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制定科学发展规划,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完善配套功能设施,放宽入户门槛,集聚二、三产业发展等措施,扩大中心镇的规模,加速中心镇的发展,力争“十一五”期间,中心镇的平均增速达到以上,每个中心镇户籍人口达万人以上,并形成吸引万劳动力就业容纳能力。要抓紧编制完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发展规划,以及新农村建设规划,使村镇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要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镇财政体制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认真落实省批准的《××市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新一轮的乡镇撤并工作。市里明天专门召开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部署。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精简机构和财政供养人员,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建立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继续理顺市对县(区)、县(区)对乡镇财政分配关系,充分调动各级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探索化解镇村集体债务的有效办法,防止产生新的债务。统筹推进农村金融、农业保险、户籍、社会就业等其他各项改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安置机制,严守省规定的征地“三条底线”。做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扫尾工作。加大对农民减负的监督管理力度。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从发展特色农产品突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发展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最有效的途径。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按照“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要求,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突出××特色,打造名优品牌,做大做强我市已初具规模的梅菜、甜玉米、马铃薯、韭黄、荔枝和年桔等六大特色农产品,力争六大特色农产品的产量和产值实现年均以上的增长。扩大农特产品种植规模,着力发展农特产品深加工,提高农特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做好科技、种苗和流通服务,鼓励发展连锁化“农家店”,推进××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增值。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和资源再生利用的循环型农业。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思路,大力发展县镇经济,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推进农民就地非农化,引导农民逐步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变,由务农向务工经商转变,由农民身份向城镇居民身份转变,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贫困村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实行救助制度。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力争农民收入年均增长以上。
(四)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继续加大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良土地,涵养地力,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村道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本着“降低成本、节约土地、惠及大众”的原则,足额落实各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建设,同时,通过发动社会捐助、村民“以工代资”和“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加快村通镇和村通村的道路硬底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农村电力、饮水、通信、科技、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和优化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环境。
(五)从绿色生态建设突破,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村容整洁”的必然要求。切实抓好建设“绿色生态××”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的落实,扎实推进创建“生态示范镇(村)”活动,每个村户都要搞好村前屋后绿化美化,有条件的村庄要完成造亩以上风景林,农户住宅前后植至棵风景树的任务。大力实施“五改四建三治”工程,整治村容村貌,力争到年,全市农村全面完成“五改四建三治”任务。要帮助农民弘扬科学精神,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使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从教育和技能培训突破,提高农村文明建设水平。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不高、创业能力不强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民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加大基础教育投入,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组织农民学文化、学技术,特别是要学好农业适用技术,学好二三产业就业技能,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力争到年全市技能农民的比例从目前的增长到以上。同时,要根据新农村建设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需求,通过创办各类职业学校、短期培训班、外派培训和开放引进等途径,培养和引进大批各类适用型农业技术与技能型人才,充分满足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加快完善农村中小学校、医疗卫生站、科技文化站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好范文版权所有镇、文明示范镇”和“星级文明户”活动,坚持开展以送戏、送电影和送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广泛在农民中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塑造新乡风、村风、民风,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的现代文明程度。
(七)从解决“一保五难”突破,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贫困农民最低生活无保障、看病难、住房难、饮水难、行路难、读书难是当前我市农村的突出问题,解决“一保五难”是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最基本要求。要落实政府补贴政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三级基本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适当提高我市农村低保标准,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和实行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加大农村危房、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加快农村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市里已决定在每年新增财政中拿出的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其中很大部分将用于解决“一保五难”问题,各县(区)财政资金也要相应配套上。我们的目标是:年前完成户农村危房改造,这是省给我们下的硬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同时,力争到年底前,全市纳入低保的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完成个行政村公里道路建设;完成宗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难问题,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以上;完成所乡镇薄弱卫生院改造,村村建起医疗机构,在籍常住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全面完成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从今年秋季开始,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基本解决全市农村“一保五难”问题,确保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
(八)从制度建设突破,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是规范村民自治,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的关键。要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建立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全面实行“农村党员联系村务责任制”,推广《村民小组议事规则》,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制度,实行“村(组)会计选聘和代理制”,规范村民自治行为,让农民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建立体现村情特点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做好农村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加强农村治安防范,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遏制重大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建设平安和谐农村。
三、统筹兼顾,注重方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高,任务重,目标责任明确,针对性很强。各级、各部门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注重方法,讲求实效,提高水平。尤其要注意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既要加强政府引导,又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需要政府与农民群众的双向互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村其它基层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领导者、组织者;广大农民群众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是主体。要防止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习惯用行政命令包办代替,以政府主导作用取代农民主体作用的倾向。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掌握工作分寸,注意工作方法,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加强督促检查,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依靠农民,相信农民,发动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改变家乡面貌,使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拥护和参与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和政策导向作用,以农民为中心安排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把政府推动建设新农村转变为农民主动要求建设新农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力。要以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我们建设新农村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尽量实现政府与农民群众目标的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主导与主体的最佳结合,使活动产生最佳的效果。
第二,正确处理好抓点与带面的关系,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重点突破。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省委以及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农村工作提出的总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全力推进这一工作。同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掌握和运用好工作的辩证法,正确处理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一方面,不能以困难多、基础差、条件不具备为理由,推诿扯皮、消极应付;另一方面,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意从本地实际出发,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各县(区)、各乡镇要认真对本地区农村的基本情况作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确定相应的工作重点,制订相应的落实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向全国、全省的先进看齐,快马加鞭,争一流、当样板,步子迈得快一些;基础差一点的地方,可以从先办有条件办的事、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做起,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允许起点有先有后,过程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不搞“齐步走”。要善于研究把握新农村建设的规律,注意多方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又要鼓励凸显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特别是规划要依山就势、顺其自然,切忌生搬硬套、千篇一律。
第三,正确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既要注重基本建设,更要注重文明建设。要通过新农村建设,继续解决好农民反映突出的水、电、路、住房、电视、电话等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给农村面貌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显著变化,以赢得民心。这也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一个基本目标。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村容村貌,加快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造农民的主观世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上下功夫,在促进农民更加自觉地参与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有效行使自己的各项政治权利上下功夫,培育一代新型农民,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只有从软硬件方面着手整体提高农村的现代文明程度,才真正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深入人心,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第四,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抓好落实,又要着眼长远、打牢根基。当前,中央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已经深入人心,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也在基层得到了比较好的贯彻执行,这为我们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我们解决长期以来农村积压的一些问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各级、各部门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注意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农村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建设新农村,缩小城乡差别,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打基础、谋长远的思想,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明确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级、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个行业和广大农民群众。全市上下必须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务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当前县镇村的工作重点,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市、县(区)、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专职抓,班子成员都要分别联系一个镇或村,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协调。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工作,日常协调工作由市委农办负责。各县(区)和乡镇也要分别成立相应机构,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总结鲜活经验,加强指导服务,办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市里要抓好个示范点,每个县(区)要办好个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要切实帮助基层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实实在在地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是要夯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坚强的组织保障。要以正在开展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今明两年县镇两级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为契机,以继续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和开展“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为载体,着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阵地建设,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注意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农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基层党组织班子中来,尤其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不断增强党在农村基层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组织者和推动者,成为促进农村繁荣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这是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要建立完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农村经济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健全农村审计制度,遏制农村经济建设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和不正之风。
三是要加大投入。资金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各级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每年新增财力以上向农村倾斜,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示范点建设、“五改四建三治”、“一保五难”的补贴以及农村基建贷款贴息。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贷款担保机制,努力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新农村建设扶持资金。各级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重点是基础设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房改造。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广泛吸纳包括外资、民资在内的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上来。
四是要落实政策。近年来,中央、省和市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最近中央还以号文件形式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省委也在刚刚结束的农村工作会议上讨论了《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并将很快下发实施。这些政策覆盖面很广,不折不扣地把这些政策落实到位,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重要保证。就当前来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政策的贯彻落实:一是全面减免农业税政策、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解决“一保五难”政策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贴政策;二是改善农村道路、水利、教育、卫生和文化设施补贴的政策;三是中心镇建设扶持政策、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务工有关政策;四是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建设“绿色生态××”财政补贴政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政策。
五是要形成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有关部门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已任,加强协同配合,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投资、调配政府资源等方面更多地向农村倾斜,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各新闻单位和网络媒体要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宣传工作,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鼓励各行各业、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六是要务求实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必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最近,德江书记在韶关考察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时,强调要防止五种错误倾向,即防止官僚主义,脱离实际;防止形式主义,劳民伤财;防止急于求成,欲速不达;防止“等靠要”,无所作为;防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贯彻德江书记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察实情,施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抓下去,力求抓出成效。要加强督促检查,采取现场会、促进会、督导会等方式,促进工作落实。要严格责任追究,对推诿扯皮、弄虚作假、劳民伤财、截留挪用资金等行为,必须严肃处理。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工程,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全市上下一定要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为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4月20日)
徐 德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刚才,赵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就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2006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刘市长也做了强调发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二十字”要求,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新时期新阶段“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句话20个字的总要求,努力在工作实践中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与依靠群众、整体推进与培养典型、硬件 建设与软件建设“三个关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与依靠群众的关系。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崭新的课题,意味着中央财政投资的重点将历史性地从城市转向农村,意味着国家将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这必将对加快农村发展、破解“三农”难题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建设新农村,不是农民自己的事,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不是仅仅要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而是要把公共财政投资作为重要的推动力量。政府主导,就是政府要在建设投资上发挥主导作用,在资源配置上发挥主导作用,在制定政策上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流动,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给予新农村建设强有力的支持。但也必须看到,农民是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直接受益者。我们必须重实绩、求实效,决不能违背群众的意愿,搞强迫命令。如果一味地追求形式、追求表面,搞政绩工程、搞形象工程,群众是不会答应的,必然会挫伤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因此,只有把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推动力量。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整体推进与培养典型的关系。“十一五”时期是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 关键时期。我市农村生产条件千差万别,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个标准、一种模式地建设新农村是不可能的,也是很不现实的。我们必须坚持搞好试点、树立典型、积累经验、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既做到全面启动、整体推进,又注重培养典型、以点带面。乡镇(街道)领导要包点包村,给试点村工作以强有力的指导。要通过典型引路的方法,为指导面上的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建设新农村,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既有看得见的硬指标要求,又有看不见的软指标要求。如果说建设新农村与以往抓“三农”工作有所不同的话,就是新农村建设既涵盖了“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又包含了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既有硬件建设的要求,又有软件建设的目标。过去,我们往往是重视了硬件建设,忽视了软件建设,结果是硬的没有真正硬起来,软的却越来越软。因此说,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软硬兼施,两手都要硬。要在继续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软件建设,特别是要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短板”拉长。要选准突破口,找准落脚点,使加强软件建设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中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句话的总要求。这五句话,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含了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全面落实这个总要求,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要按照“生产发展”的要求,重点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才能为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始终把发展生产放在首要位置,着力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上求突破。要在效益原则的基础上,按照于幼军省长来汾调研时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优质“汾州”核桃基地建设。要加大对以核桃和小米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等级在千万元、5000万元和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逐步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大力实施项目引进战略,积极引导大项目向农村转移,带动农村二、三产业 发展;不断加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建立农副产品的“绿色通道”,真正把“生产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要按照“生活富裕”的要求,重点抓好城镇化建设和农民增收。生活富裕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实现生活富裕,要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为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要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出台的各项支农、惠农、助农政策,严厉打击各种乱收费、乱摊派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支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优质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值增收。要鼓励支持农民以土地换股份、以土地换就业,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稳步增加来自农业外部的收入。要进一步加快以“一城四星”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切实保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步伐,切实做到以新农村建设带动城镇化建设,通过城镇化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要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重点抓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是建 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当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已影响到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到群众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要紧紧抓住这一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在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培养新型农民上下功夫。要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培训,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扩大“普九”教育成果,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确保农村适龄儿童100%享受义务教育。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确保农村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或就业技能。要积极开展新型医疗合作试点,不断扩大覆盖面,确保三年内普及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加强农村卫生院、所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医药价格监管,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做好 “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类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各种移风易俗活动,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和提升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水平。
(四)要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市大多数农村存在环境“脏乱差”、建设“小乱散”的问题,亟需加以解决。要坚持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做好村庄民宅建设规划,着力在整治村庄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上求突破。要继续抓好以村村通油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和人畜饮水解困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农村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等突出问题。要大力开展治理脏乱差活动,清除土堆、粪堆、柴堆,禁止垃圾乱倒、脏水乱泼、电线乱拉、厕所乱建、畜禽乱跑,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和旱作节水农业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继续搞好荒山绿化、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要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重点抓好村务公开和组织制度建设。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要深入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找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找准存在问题,扎实搞好整改,特别要抓好两个“三项制度”的落实工作,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结合乡镇(街道)党委换届和村 委会换届选举,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和农村党支部“五星”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从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的需要出发,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干部特别是“两委”主干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发展经济、民主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加大对农村优秀干部的提拔使用力度,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使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真正成为建设新农村、管理新农村的主人。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全局性的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吕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狠抓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乡镇(街道)要切实把建设新农村摆到重要位置,按照“五句话”要求,认真抓好工作落实。首先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挂帅,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其次要建立包扶工作责任制。要按照以乡为 主、市乡结合、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市乡领导、市直部门、帮扶企业、驻村干部“四位—体”的包扶责任制,明确包扶的重点、目标、责任、措施和时限,一定3-5年不变,直至完成包抓包联任务。包扶领导要深入包扶村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加强指导,帮助解决问题,切实担负起领导、组织、协调的责任。包扶部门要选派干部驻村工作。驻村干部要沉得下身子,甘于吃苦受累,干出几件群众看得见的实事、好事来。包扶企业要在项目、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尽可能地给予支持和帮助。第三要强化督促检查。市乡两级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机构都要组成专门的督促检查力量,对包扶部门和驻村干部的工作状况进行督查,对工作不力、作风不实的,要予以曝光。从今年开始,市委将把新农村建设列入各乡镇(街道)、各部门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二是广泛宣传,全民动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宣传栏、宣传车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原则要求和主要任务,宣传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要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三是健全机制,加大投入。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长效投资建设机制。要认真落实财政支农资金“三个高于”的政策,从今年起,每年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预算基本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要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尽可能地把相关的涉农资金捆绑使用,提高使用效率。要建立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一企一村”结对建设新农村活动,鼓励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今后,市委、市政府将每年召开一次新农村建设表彰大会,评选一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四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注重实效、搞好服务”的原则,采取措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基层组织要将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组织发动群众、引导农村建设、帮助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上出思路、定方案;涉农部门要在调整农业结构、指导农民生产、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素质上下 功夫、求实效;交通、林业、国土、建设局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在村镇规划、道路建设、住宅建设、村庄绿化、国土整治、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积极帮扶;组织人事、科教文卫、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在农村干部素质提高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狠下功夫;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活动。其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包扶活动,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同志们,建设新农村,是农业的春天,是农民的福音,是农村的希望。全市上下一定要齐心协力,锐意进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实现汾阳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召开的会议,是“十一五”开局和新年伊始召开的第一个全市性的重要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刚才,仕芳同志传达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
神,会议结束时*同志还将作具体部署。下面,我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十五”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积极推进农村“三化”进程,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重点抓好县镇经济、特色农业,加快中心镇发展,大力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和“十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持续稳步发展。200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完成82亿元,比2000年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4698元,比2000年增长29.4。总的来看,“十五”时期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的时期,是“三农”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的时期,也是农民得到实惠较多的时期。
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发展、确保农民增收的措施,为加强“三农”工作、加快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05年全市gdp达803.9亿元,比2000年增长近一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34.7亿元,比2000年增长一倍以上,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日益增强。可以说,农业农村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面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处于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承担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社会事业的双重任务,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主要体现在:农业基础仍不牢固,农业投入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业结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工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不多;城乡二元结构特征较为突出,城乡发展仍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卫生、文体等基础设施整体上比较薄弱;农民综合素质较差,文盲、科盲、法盲在农村仍有一定的比重;基层民主建设有待进一步规范,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同时,农村发展的规划问题、机制问题、途径问题、组织保障问题,都亟待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全市各级党政、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执政为民要求的重要体现。过去,我们实行的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为推进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政策,为此农民做出了巨大奉献。这在一定历史阶段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现阶段,我们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最困难的群体在农村,最多的隐患也在农村。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更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统筹城乡发展,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是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我们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鲜明特征,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执政为民要求的具体实践。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当前,我市和全国一样,城乡差别比较明显,区域发展不够平衡,根本症结就在于广大农村的发
第四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06年既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年,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开局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更好地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今天的会议,重点是向大家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以及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安排部署,要求全镇人民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面,我就新农村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科学分析,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意义。
“三农”问题事关全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近年来,***镇虽然按照“生态旅游型边贸口子镇”的发展定位,在全镇干群的团结拼搏,艰苦奋斗下,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村面貌也有了大的改观,但是总体而言,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落后,突出表现在一是农业化程度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还处在起始阶段,农产品的品种质量结构、农业的区域布局、农村产业结构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破阶段,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农民生活还不宽裕,农民增收缓慢,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可能性较大。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五是农村面貌还比较落后,人居有待进一步改善。这些情况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党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既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既拨阔了村容村貌环境整洁,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并同时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提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是国家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转向,表明党和政府已下定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调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因此,我们务必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科学分析,正确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扎扎实实地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以20字方针为抓手,结合我镇实际,深入开展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工作。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安排,也是其总体目标。这精辟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因此,我们要以20字方针为抓手,深入开展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工作。
1、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推进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的现代化,以粮油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一是要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攻方向,积极探索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凸显人力资源优势的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子,着力推进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镇作为一个纯农业生产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形成了粮油、柑橘、仁用杏、畜牧养殖、中药材等五大产业区,农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农业效益正逐步提高。今后,我们还要坚定不移地围绕这五大产业在调整农产品质量、农业布局方面进一步优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原则,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全面升级。二是要做强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努力,力争到2010年,全镇柑橘面积发展到1万亩,仁用杏面积发展到5000亩,畜禽养殖成为农户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同时要拉长生产链,大力培养一批农产品加工业,既能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还能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小城镇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三是要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由于生产生活分散,信息不灵等因素,导致农民在时常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我们应该借鉴外地经验,引导和鼓励发展一些协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让这些组织以提供科技服务为主要内容,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带领农民致富。
2、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着力推进新村镇建设。目前,我们农村(包括集镇)的现状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脏、乱、差、散,人居环境十分恶劣。为此,我们要按照“规划科学,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大力建设新村镇,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集镇建设上,增强集镇功能,提高集镇档次,扮靓集镇容貌。集镇管理要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制度,尤其对建房要高标准、严要求,严禁不按村建、土管部门的要求私搭乱建。今年,我镇还要下大力气抓好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集镇亮化、美化、香化、净化的目标。在村庄建设上,一是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抓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二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垃圾处理和通电、通路、通水、通沼气、通信息等“六改五通工程”,引导和帮助农民解决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五乱”问题。今年,我们将借助“村村通”工程,重点先修好竹玉路、三柳路、石盘路等几条主干道,彻底解决交通“肠梗阻”问题,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受益村群众对这次修路要予以支持配合,按照“一事一议”的规定,搞好投工投劳、投资建设。三是要加强村庄建设和管理。一方面,高起点规划村庄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配套设施,抓好文化娱乐、休闲活动、商贸服务、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要说明的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改善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抓好科学规划,建设要实实在在,有成效,切不能搞形式主义,搞形象工程。
3、事实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工程,着力推进现代农民素质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一是加强新农村农民后备军建设,对初中、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成为知识型和技能型的现代农民。二是大力推广农业先进使用技术。充分发挥镇党(成)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实用技术培训,经常性的开展党员电化教育、田间管理现场培训,发放实用技术小手册等多举措、多形式的培训,努力使每个农户都有掌握
一、两门运用技术的劳动力,每个村都有一批科技示范户。三是继续抓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健全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使广大农民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点,掌握新技术。四是要经常性地和劳动、扶贫等部门联系,请他们搭建培训平台,组织务工农民转移培训并推荐就业。通过培训,使农民的素质得到提高,就业技能得到增强。
4、加强农村民主管理,着力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一是要创新农村民主管理和文明建设方式。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逐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完善以村级事务民主听证会制度为重点的村务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下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全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文明新风,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开展村民文明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利用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创建等活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和谐。二是要全面建设农村工作“服务员”制度。各驻点领导和驻村单位负责人要配合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组深入各村,当好新农村建设“服务员”,具体要在帮助村组搞规划、上项目、争取资金、扶贫帮困、宣传政策、科技指导、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作好工作,切实担负起新农村建设“服务员”的职责。
三、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加快社会发展;既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加强领导,加大力度,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确保2006年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有一个好的开端。
1、作为离农民最近的政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我们基层政府应该牢牢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要把握住全面科学规划,城乡统筹,着眼未来,分步实施的原则;二是要把握住从本地实际出发,从本地的已有基础出发的原则;三是要充分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施行分类指导,本着实事求是,宜快则快,宜慢则慢,条件成熟的先行,条件不成熟的缓行的原则;四是必须要下大力气搞好组织发动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政府真正担当起组织者、推动者、协调者的身份;五是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日能够完成的,它是政府中长期的目标,因此需要几代人为之奋斗,不能开展暴风骤雨式的运动;六是必须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原则来构建未来的新农村;七是尊重农民自愿的原则。
2、在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镇实际,探寻一条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道路。
一是超前全面规划,内容分步实施。规划既要包括政治、经济、精神文明等大的方面,又要包括城镇、中心村、交通、农林水、教育、文化、卫生及农业植保体系等规划。
二是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规划建设乡镇经济园区。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要着力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利用好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三是以规划促农村规范建设,以宣传更新农民观念。要在规划好交通骨干网络的同时,搞好教育、卫生、村庄、社区服务、商业流通的布局,并做好水、绿化各项配套工作。新农村建设要大力做好道路、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今年我镇工作的重点所在。农村基础设施跟不上,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消费就是一句空话。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大的发展以后,农民才有条件消费。换言之,农民收入增加是启动农村市场的前提,而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启动农村市场的条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通过宣传教育使农民成为新型农民,更新他们的生活观念、改造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转化他们的生产方式。
四是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就近转移农民就业。以政府组织,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特别是招商引资)为形式。以就业为目的,以阳光工程为载体,加快农民劳动力向城市、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积极搞好农民转移培训,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实行城乡一体化,以此推动土地向种田和养殖能手集中,实施标准化种植和养殖。
五是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方向,积极扶持和引导民间协会功能开展其章程内的各项事务,做到农民自己能办的事情让农民自己办,把农民推上新农村建设大舞台的最前沿;政府则应该不断转变职能,起到引导、服务、支持的催化剂作用。
六是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和制度规范,进一步落实“四民主、两公开”,不断提高村民依法自治的能力和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基层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建设民主法治、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其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我们必须结合当前村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阵地作用和农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巩固先进性教育的已有成果,使之为我镇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要深化思想认识,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驾驭能力。二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着力打造一支适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干部队伍。要做到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做“服务型”干部;不断提升科技能力,做“技能型”干部;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做“发展型”干部;不断提升带头能力,做“示范型”干部。三是要抓住关键措施,着力创建一个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干部任用选拔机制。四是要求实事求是,着力塑造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干形象。
同志们,我们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应该鼓足勇气和信心,调动和激发我镇干群的积极性、创造性,抢抓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加快改变我镇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用我们的辛勤劳动和创新智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舞台上尽显我们的英姿。
第五篇: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是全市人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奋力推进“三大目标”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回顾总结“十五”时期“三农”工作,研究部署“十
一五”时期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2006年农业农村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会议,李书记、张市长亲自参会并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十五”时期“三农”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也是我市“三农”工作把握新机遇,实现新突破的时期。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逐年加大“三农”倾斜扶持力度。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目标,沉着应对严峻干旱、市场波动、疫病侵袭等不利因素影响,创造性地推动“三农”各项工作发展,始终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其标志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三农”投入持续稳定增长,长效投入机制初步形成。坚持“以财扶农、以工补农、以项支农、以农养农”的方针,不断拓宽“三农”投入渠道,在“多予”上体现“重中之重”。五年来,市乡两级“三农”投入达到8.5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市级农发资金由240万元增加到640万元。设立农业调产专项奖励资金,五年累计达到1010万元。率先建立乡级农业发展基金,引导工矿企业支持“三农”发展,基金总额突破5000万元。对种粮农户、农机大户、良种繁育等实行直接补贴,累计补贴农户资金620余万元。争取实施国家、省级重点农业项目50余项,涉及投资1.6亿余元。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支农贷款力度。2005年,与中国农发行山西分行达成5亿元贷款协议,重点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已到位资金1500万元。“十五”的五年成为我市“三农”投入力度最大、范围最广、效果最好的时期。
二是农业经济活力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围绕“粮油、畜禽、林果、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总产由2000年的8129万斤增加到2.01亿斤,年均增长30,粮食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优质化迈进,列为全省小麦种籽繁育基地示范县,涌现出一批规模种粮大乡、大村、大户。以油菜、杂粮、牧草为主的经济作物产量逐年攀升,分别比2000年增长42.4、2.7和93。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畜牧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猪、鸡、牛、羊饲养量年均增长23.5、13.5、21和7.9;肉蛋奶产量年均增长16.4、22和32.8,涌现出一批农民养殖状元,为全市农民树立了养殖增收的典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755元增加到3817元,净增2062元,年均增长21.4。连续两年获得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先进市。全市70以上的农村农民人均收入突破3000元,西王屯村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成为全市首富村。
三是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现代农业初具雏形。坚持把“龙头企业、示范园区、特色基地”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五年来,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金绿禾燕麦深加工项目入选全省“1311”计划,荣获全省十佳高科技品牌企业,昌圆、晶然、华禄、华美、金利缘等企业产品已走出孝义,走向国内外。此外,三源、盛苑、绿钰、莲花、嘉禾、山丹绿源等一批龙头企业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全市已有1项产品获得国家“健”字号证书,3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5项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5项产品获得国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QS),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市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到70个,开发面积4.7万亩,特别是高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为展现孝义现代农业品牌的最大亮点,目前已吸纳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8户,完成投资1.3亿元,列入省级示范园区行列。通过“行政推动搞服务、政策优惠给奖补”的办法,全市正在加快推进45万亩核桃林、10万头养猪、10万头肉羊养殖、万头牛养殖、万亩毛白杨片林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特别是核桃林基地建设成效显著,跨入“全国核桃产业十强县市”。
四是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坚持不懈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五年新增和改善节水面积7.2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万亩,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0.7万亩;张家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获得省级质量优质工程,城排渠桥涵改建工程如期完工,引文入孝工程即将启动。2002年,首次夺得全
省农建“禹王杯”,并连续三年获全省农建“红旗县”称号。稳步推进土地复垦整理工程,累计新增耕地1.2万亩。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到4乡28村,面积达到4.3万亩,列入国家级重点示范项目,建成了全省最大的万亩连片作业区。制定并实施《关于加快造林绿化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绿色孝义”建设,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日元协力、三北防护林等重点造林工程,全面推进“荒山造林、核桃产业、通道绿化、农田林网、社会绿化”五大林业工程,五年新增人工造林20万亩,新增经济林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九五”末期的13.5提高到18.2。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切实增强,成功夺取了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全面胜利,保持了畜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是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小康建设蓬勃发展。连续两年大办乡村公路,完成村村通油路及村内街道硬化775公里,全市82的行政村近20万农民告别了不通油路历史;开通36条乡村固定公交线路,公交网络覆盖全市180个农村;投资8000余万元大力改善饮水状况,解决了农村10万人的吃水困难;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沼气用户发展到6乡22村150户;大力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改扩建农村学校170所,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44所;市乡两级投资1500万元用于文化村建设,发展文化村16个;投资7600万元对农村卫生院、计生站、乡镇派出所、农村中小学校等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建;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正式启动,一批沉陷区农村正在加紧实施迁村新建工程;投资1.5亿元,实施农村电网改建,城乡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移动电话网络覆盖85以上的农村。五年来,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农村面貌正在逐步改变。农村小康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农村整体跨入小康行列。涌现出西王屯、楼东、贾家庄等一批宽裕型小康村建设典型。西王屯村跨入“山西十大名村”行列,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目标。农村小康建设的稳步推进,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是农村改革纵深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稳步增强。从2005年起,全部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使广大农民从此告别了“皇粮国税”的历史,仅此一项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400余万元。同时,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弥补村级附加收入减少部分,累计安排转移支付资金4700万元。围绕农村财务公开和财务规范化管理,制定并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全市379个村全部推行了账前凭证审核制度,368个村建立了民主理财制度,351个村实现了收款凭证统一管理使用,8个乡镇192个村实行了村账乡代管制度,4个乡镇152个村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农村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农村村务公开制度深入开展,公开形式和公开内容更加贴近群众要求,为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刚刚过去的“十五”时期,是我市在“政策好、市场旺、天帮忙”的有利形势下,大力度推动“三农”工作,实现农业农村发展速度最快、扶持倾斜力度最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倾力扶持的结果,是广大农村战线的各级干部群众无私贡献、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结果,更是社会各界、方方面面关心支持、大力帮助的结果。这既是我们过去工作的丰富经验,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宝贵财富。在此,我向多年来支持关心我市“三农”发展并为“三农”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与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标志着我国农业农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准确把握当前形势,牢固树立争先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重新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赋予全新涵义的历史课题,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促进“三农”发展的一系列农村基本政策的最终落脚点,是“三农”工作任务的集成和拓展,是支农惠农政策的延伸和强化,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魄力。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提出,立即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国各地正在以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如火如荼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刚刚结束的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张宝顺书记、于幼军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今后“县、乡两级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新农村建设上,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从2006年起,在全省组织实施“千村试点、万村治理”工程,选择1000个有代表性的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示范村、重点村。“十一五”期间,要对全省10000个农村进行人居环境治理,每年治理2000个左右,到“十一五”期末,全省要有20个左右经济强县(市)基本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力度和工作要求是空前的。从我市周边县市来看,柳林、中阳、介休等县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已经全面铺开,而且力度很大。我市作为全省119个县(市、区)中的一流强市,是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市,也是全省上下关注的“焦点”市。我们必须立足于这一基本形势,强化争先发展、率先发展的意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统一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部署上来,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推动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我市发展实际,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工作的紧迫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当前工农失调、城乡失衡状况,在我市这样一个资源主导型城市显得尤为突出。一是工业突飞猛进与农业缓慢发展形成鲜明对比。“十五”期间,全市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九五”末期的11.4下降到3.2,五年下降了8.2个百分点。尽管在工业化发展初期,农业占比下降是一个大的趋势。但对于全市60左右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发展的农民而言,农业的缓慢发展意味着收入减少,生活困难。同时,工业化加速推进所伴生的环境污染、水源锐减、耕地减少、土地塌陷等问题更使农业发展“雪上加霜”。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支持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二是城镇居民收入高增长与农民人均收入低徘徊形成鲜明对比。“十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由“九五”末期的2750元扩大到4693元。此外,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分享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资源上差距更加明显。三是城市功能完善与农村设施落后形成鲜明对比。尽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是空前的,但实事求是地讲,改变农村严重落后局面,仍需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认清差距,找准目标,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感,下大力气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本改变我市城乡极不协调的“尴尬”状况,下大力气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改革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孝义。
第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准确把握发展要求,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要求中,“生产发展”是重要任务和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目标,“乡风文明”是重要内容,“村容整洁”是关键环节,“管理民主”是有力保障。根据这一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已经制定了《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讨论稿),提出了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基本标准、工作任务和工作机制,并将“二十字”要求分解为42项具体发展指标。希望大家会后认真研究,广泛讨论,集思广益,使其更加成熟完善。总的要求是,“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总体目标,推进“五新一好”,实施“三百”工程,实现“五个明显转变”。
“五新一好”,一是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按照工业园区型、商贸服务型、农业主导型、生态家园型、旅游文化型五种不同的农村产业模式,分类指导,分类推进,努力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产业农村;二是建设新环境,就是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按照“城市社区、城镇中心村、独立中心村、整村搬迁、生态家园、环境整治”六种新农村建设模式,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完善农村服务设施;三是建立新机制,核心是要建立新农村建设的稳定投入机制。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走统筹城乡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路子,创新投入机制,拓宽筹资渠道。从我市实际来看,更有必要走统筹发展的路子。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从2006年起,借鉴“大办公路”的成功经验,各乡镇、街道每年要从煤、焦、铝、铁等资源开采加工型企业中筹集新农村建设资金,设立专户,主要用于本乡镇、街道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市委、市政府每年从中统筹使用1/3,即2000万元左右,用于全市新农村建设。今后,筹资共建新农村工作,要作为广大民营企业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作为对民营企业家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和政治待遇的重要依据;四是培养新农民,重点是培养学习型、技能型、守法型、创业型、文明型“五型”农民;五是塑造新风貌,建设和谐型农村;六是建好村班子,就是要使农村基层组织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目标。
“三百”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全市有100个村建成高级水平的新农村,达到全面小康标准;100个村建成中级水平的新农村,达到宽裕型小康标准;100个村建成初级水平的新农村,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改观。
五个明显转变,通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民素质明显提升、乡村治理机制明显完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祖祖辈辈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广大农民群众中蕴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极大热情和巨大的创造性。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心系百姓、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创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三、2006年农业农村建设工作重点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之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冲刺全国百强为动力,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确保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今年“三农”工作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三大突破、实施“四十”工程、抓好八项重点,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
实现三大突破
(一)启动之年大规划。今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之年。年内,全市所有农村要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以规划为龙头引领新农村建设。落实新农村建设大规划关键要抓好“五定”。一是定重点。今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选择“两委”班子强、有代表性的30个中心村作为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前半年,所有试点村要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并通过评审,三年内建成高级水平的新农村。7个建制镇要确保前半年通过小城镇规划评审,下半年铺开建设,五年内大见成效。在此基础上,7个建制镇要各申报一个乡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他乡镇各申报确定两个乡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确保年内通过规划评审并铺开建设,五年内建成高级水平的新农村。各乡镇、街道要于3月20日前将乡级试点村名单申报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二是定标准。根据我市农村区位和产业差别,分别确定不同建设模式。贾家庄、居义等17个“城中村”要重点发展园林化的高层单元楼住宅小区,加快城市化;平川城郊村重点发展低层别墅小区;山区农业主导村应以建立现代农业生态家园为主,发展循环农业;山区资源主导村,以环境整治和造林绿化为主,处于采空区有条件的农村应实行整村搬迁,向城镇转移。各乡镇、街道要结合所辖村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十一五”“三百”建设目标,尽快聘请专门机构制定本辖区新农村建设的总盘子,因地制宜、逐村逐年确定建设模式和建设目标,咬住不放,一抓到底,确保五年内新农村建设大见成效。上半年,市政府要对各乡镇、街道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专项督查。三是定机构。市级已经成立了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组,由书记、市长担任组长和第一副组长,设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从相关部局抽调专人组成常设工作机构,专门负责协调、指导全市新农村建设。各乡镇、街道也要尽快成立专门机构,由一把手挂帅,选派熟悉农村工作、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高的干部到试点村进行驻村指导,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四是定政策。对市级确定的30个试点村和乡镇级试点村按期通过规划评审并铺开建设的,经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验收合格后,由市政府按实际情况给予规划费50的资金补助,对小城镇建设和乡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补助规划费的30,除此之外的中心村补助规划费的20。对市政府已经批准的建设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减免征收所涉费用;城市规划区外的,给予奖励补助。今后市乡两级争取到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原则上要向试点村倾斜。对不按规定建设,甚至未批先建的,要严管重罚,确保规划的严肃性。五是定考核。市级确定的30个试点村,实行市四套班子领导牵头包扶,市直部门协助包扶,所涉乡镇蹲村包扶的工作机制,逐村明确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建设目标。对按要求完成建设内容的,要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或完成质量差的要通报批评,直至取消试点村资格。各乡镇、街道也要参照这一办法,落实人员、落实目标,落实责任,并严格奖惩兑现。
(二)城乡造林大绿化。造林绿化是实现全国百强、创建文明城市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从生态环境建设上讲,造林绿化对我市这样的资源主导型工业城市更具特殊意义。造林地被誉为“制氧厂、造水机和吸尘器”。据统计,每一亩林地每天可吸取二氧化碳674克、释放氧气494克,一个月可吸取二氧化硫44克,一年可吸走灰尘22吨,可比无林地多蓄水20吨。造林绿化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绿化家园,更主要的是建设和谐的生态环境,创造健康的人居环境。为此,从今年起,在城乡造林绿化上要有大动作、大突破、大成效。一是投入力度要大。市林业部门初步规划今年重点植树造林工程涉及投资4000余万元,市财政计划投资700万元。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造林绿化的实施意见》(孝发[2005]74号)规定,对单位或个人承包购买宜林荒山荒坡,属民营造林的,经验收合格后,每亩补助乡村苗木费50元;对乡村两级实行“新开路、新造林”,按200亩一个网格高标准完成林网建设的,经验收合格后,每株补助乡村10元。各乡镇、街道也要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多渠道加大造林绿化投入。在乡级农业发展基金中设立造林绿化基金,专项用于造林绿化奖补;充分发动辖区内工矿企业、驻市企业、有实力村的绿化积极性,推行“一矿绿化一山”“一企绿化一村”“一村绿化一片”的“六个一工程”,由乡镇统一规划、村企筹资实施。二是造林力度要大。3月底前,全市所有村村通油路要全部高标准绿化;下堡河、兑镇河两侧第一山脊线绿化工程要按照“当年栽树、当年见绿、一次成形”的要求,组织专业队高标准施工、高质量管护,栽植侧柏20万株;核桃造林工程涉及全市中西部11个乡镇街道,具体目标任务已经分解下达,所涉乡镇要立即着手规划实施,确保年内新增核桃面积5万亩。以上工程是市级重点扶持的三大工程。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平川突出林网通道、建设景观型林业,垣区突出核桃刺槐、建设经济型林业,山区突出封山育林、建设生态型林业”的要求,每乡镇要确定5处以上高标准造林绿化工程,并作为市级督查考核的重点。继续大力开展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市直机关干部全员参与的机关义务植树活动,定点定量,尽快铺开。三是造林质量要高。城区迎宾南北路、三皇路、永盛北路、永安路等主干街路要实施高标准连片绿化;乡村主干油路要按照“挖大坑、栽大树、浇大水、施大肥”和“一路两壕四行树”的要求,建成高标准“绿色长廊”。市乡主干公路两侧第一山脊线绿化,原则上要实行“专业队整地、专业队栽植、专业队管护”的模式,确保栽植质量。同时,林业部门要严把规划关、整地关、苗木关、栽植关、管护关,确保高标准绿化成效。四是督查力度要大。市政府将组织成立专门的造林绿化督查小组,对乡村造林绿化工作实行不定期检查考核,检查结果定期通报。同时,前半年,市政府要组织2-3次全市性的植树造林大观摩、大评比活动,现场考核、现场奖罚。对超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的进行重奖;对按期完成任务的进行表彰奖励,对完成任务不达60的,要建议组织部门对乡镇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免职、息职、建议辞职等组织处理。最后要强调一点,这次会议也是全市春季植树造林动员大会,希望大家认清形势、明确责任,会议之后立即安排部署,迅速掀起全市大造林、大绿化高潮。
(三)村容村貌大整治。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综合工程,必须坚持不懈、数年狠抓。总的要求是,从今年起,用两年左右时间,采取“政府出资补助、乡镇筹资实施、农村全面发动”的办法,使全市农村基本实现“四化五改”,即: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和改水、改院、改厨、改圈、改厕。今年,要以治理农村“脏、乱、差”为主题,以“一城两河四路”整治为重点,全面掀起农村村容村貌大整治高潮。一城,即环城沿线新义、中阳楼、振兴、高阳所涉农村,重点是按照“四化五改”要求,清除沿街沿路影响市容村容的破旧设施;拆除村内占用道路、河道、绿地等公共场所的违章建筑;杜绝村内垃圾乱倒、煤泥乱堆现象,做到垃圾以村定点、以户建池、封闭灭蝇处理、煤泥入院、街道整洁。所涉乡村两级要指导制定村规民约,落实责任机制,探索有效途径保持农村整洁卫生。城建及综合执法大队要加大对“城中村”村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切实维护城市良好形象。两河,即下堡河和兑镇河。重点是整治修复和清淤除障。沿河所涉乡镇要组织专门的整治队伍,尽快组织实施。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惩处机制,对在河道内倾倒垃圾、乱占乱建、乱挖滥采的行为,要依法严惩、从重处罚。所涉乡镇要积极主动,全力以赴,确保汛期前完成河道整治任务,恢复河道整洁畅通。水利部门要派出专人指导督促整治清障工作,并定期通报整治清障情况。四路:即340国道、孝午路、新、旧汾介路。沿线农村重点是清理规范沿线违规建设的简易门面,加大村庄内绿化美化亮化,特别是要结合沼气入户工程的实施,加大改厨、改厕、改圈力度,做到村村有绿化工程、村村有整治重点、村村有明显改变。以上“一城两河四路”所涉乡村要尽快制定整治方案,落实整治重点,分解整治任务,尽快组织实施。前半年,市政府要组织召开农村村容村貌整治观摩会,对整治工作力度大、成效显著的,市政府将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年内,确保全市农村面貌发生明显改观。
实施“四十”工程
“四十工程”即:“十一五”期间,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全市重点培育发展十大龙头企业、十大示范园区、十大特色基地和十大专业合作社。这次会议已经向大家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四十”工程的实施意见》,希望大家认真贯彻执行,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一)提升龙头企业竞争力和带动力。总体讲,我市龙头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还比较弱,必须进一步加大扶持,巩固提升,促其做大做强。一是着力提升企业集群优势。重点是打造高阳园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群优势,在稳定发展现有企业的基础上,提高门槛,优中选优,围绕“2332”发展目标,再引进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内,重点支持园区内华禄鹿茸养生汤、金利缘20万吨生物燃料、惠农12万吨玉米淀粉、天一晶1万吨马铃薯醋酸淀粉、金绿禾燕麦深加工二期工程、旺达花卉批发市场、昌圆多不饱和脂肪酸等一批新建、续建项目的建设,争取年内全部投产,使入园企业突破10户,产值突破3亿元,建成全省一流的农副产品加工集群基地。同时,要积极与特达、天渊等市外知名企业及国内知名企业联系,力争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的突破。二是着力提升企业品牌优势。今年,要继续加大对品牌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力度,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省内农副产品展览、展销、推介等大型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品牌竞争意识,加快国家绿色食品、QS、健字号等品质认定,提高品牌竞争力。年内,全市龙头企业要再争取3-5项国家级认证。三是着力提升企业带动能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核心是要带动农民增收,这也是龙头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土壤。龙头企业要强化这一观念,正确处理与农户的关系,建立稳定、规范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调产增收。涉农部门及乡村两级要积极引导,创造条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与我市农民构建和谐的利益关系,促进龙头企业与当地农户的双赢。
(二)推进农业园区专业化和集约化。根据我市现有园区的发展特点,今后农业园区的发展要在“体现特色、提高效益”上下功夫。一是加快园区专业化发展。按照“一园带动一业”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四种类型的农业园区,以恒泰、新铁城、神农庄园为重点,发展综合类园区;以开金、宇丰、凯乐、丰裕、红沟为重点,发展农业类园区;以垣头、金丰、临黄、鸿达为重点,发展养殖类园区;以京西、金义、四龙神、开京、神龙、城兴为重点,发展生态果类园区。所涉乡镇要按照发展类别要求,积极指导、规范建设,推动农业示范园区向专业化、标准化迈进,努力打造一批精品园区、亮点园区。二是加快推进园区集约化发展。农牧部门要加强对园区的技术指导,新引进的农业先进技术要优先向重点园区倾斜,使农业园区成为全市特色产业开发基地、标准化种养示范基地、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和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基地。各类农业园区要强化科学管理,创新运营机制,在提升经营效益上作文章。
(三)推进特色基地规模化和标准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十一五”期间,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潜力产业的发展特点,集中力量建设十大特色产业基地,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倾斜、动态管理的办法,推动十大产业基地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以中西部丘陵山区11个乡镇为重点,建设全市核桃生产基地,每年新增核桃栽植面积5万亩,“十一五”期末,全市建成45万亩核桃生产基地。所涉乡镇要突出密植丰产林和地埂栽植模式,尽快分解目标,落实任务,组织实施。林业部门要积极申报核桃示范园及综合丰产建设项目,争取资金和政策倾斜;以高阳、东许、兑镇、下栅为重点建设万亩柿子基地;以环城绿化、城区绿化、园区绿化、低产污染田绿化为重点,每年新增丰产林1000亩,建设3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以高阳百万只蛋鸡养殖基地为重点,推广机械化、标准化蛋鸡养殖,建设20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以发展5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建设10万头肉猪养殖基地;以10户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扶持西部山区大力发展草食畜饲养,到“十一五”期末,建成10万只肉羊、1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优势粮食生产、无公害蔬菜水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优质牧草种植加工等特色生产基地建设。以上十大特色产业基地,是“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农牧部门要尽快将基地建设目标分解落实到乡镇、落实到;所涉乡镇要根据总体发展目标,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操作办法,确保基地建设顺利推进。
(四)提高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化程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今年及今后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把发展农民合作社列入“四十”工程,就是要使农民合作社真正成为带领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载体。按照“四十”工程的发展要求,从今年起,要在全市重点发展与主导产业和农民生产密切相关的四大类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初步规划种植业重点发展粮食、蔬菜、土特产3个合作社;养殖业重点发展养牛、养羊、养猪、养鸡及特种养殖5个合作社;林果业重点发展名优水果、毛白杨丰产林、核桃、柿子4个合作社,其他行业重点发展土地、农机和运输3个合作社。年内,力争发展十个规模较大、运作规范、成员增收水平高、辐射带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的合作社,市政府将在资金、政策、服务、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树立扶持农民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观念,对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和倾斜帮助。要积极引导企业家、种养大户及社会能人领办以合作社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予以奖补支持。市农经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宣传、培训、指导力度,推动合作社的规范化、市场化运作。
八项重点工作
就是要围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抓好八项工程的实施。
一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工程。实践证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农业生产领域中一项革命性技术,其节本增效、抗旱保墒的独特优势更适应我市这样的旱作农业区。在去年我市遭受严峻旱灾的情况下,示范推广区玉米基本全苗,小麦接近正常年份,而传统耕作区小麦基本绝收,玉米减产五成以上,保护性耕作抗旱效果充分显现。为此,“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大力推广,扩大实施面积。今年重点在高阳、大孝堡、梧桐、兑镇、振兴5个乡镇、街道28个村,再推广示范面积4.2万亩,使全市示范推广面积达到8.5万亩。所涉乡镇、街道要在抓好新增面积的同时,继续巩固提升作业质量,迎接好国家级第一轮项目验收。同时,要进一步推进秸杆粉碎还田工程,年内,新增作业机具25台,作业面积达到全市玉米、小麦面积的80以上。继续执行新购农机具财政补贴的政策。
二是土地复垦工程。今年,重点抓好官窑国家级土地复垦项目和大王庄、仲家山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官窑土地复垦项目,年内要完成第三期引水上山工程,完成投资400余万元,新建蓄水池6座。大王庄省级土地复垦项目,年内要完成工程验收;仲家山土地复垦项目在完成一期1200亩的基础上,今年要积极铺开二期2400亩的复垦工程。在此基础上,再规划实施市级土地复垦项目20余处,新增耕地1500亩。
三是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要以市级农民培训中心为基地,建立完善各种培训制度,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用工企业需求,对症下药,讲求实际,做到让农民“学了就会,会了就用”,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要将农民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帮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切实做到“培训一批、转移一批、就业一批、带动一批、致富一批”,年内再转移培训劳动力1万人。
四是“科技入户”工程。年内,重点在大孝堡、振兴、驿马、杜村等15个乡镇、街道确定50个示范村,全面推进以玉米、燕麦、谷子、豆类为主的小杂粮基地建设,培养示范户1000户,示范面积10000亩。按照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通过实施示范工程,大力推广运用测土配方施肥、良种使用、科学轮作、化学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8项新型适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五是农村安全饮水及水利工程。年内,重点铺开平川氟病改水工程,再解决9村1.5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水利部门及振兴街道要尽快组织实施城排渠土方拓宽及砌石护岸工程,确保汛期前如期完工。要积极协调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加快引文济孝工程建设,争取2007年实现一期500万方的供水目标。
六是农村户用沼气工程。从今年起,中央和省将大幅度增加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加快普及户用沼气。五年内,全省60以上的适宜农户要普及户用沼气。经过多方努力,我市已争取到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国债项目。去年全市已完成沼气池建设150座,形成了点上的示范典型。今年要继续扩大推广范围,在面上全面铺开。年内,每个乡镇、街道高标准完成100座沼气池建设,前半年,每乡镇要完成60座以上,并配套实施改圈、改厕、改厨工程。这项工作要作为前半年重点考核内容,全市一条龙排队,对完成质量较好的乡镇,按积分情况分别奖励10000元、6000元和3000元。希望各乡镇、街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按质按量按期完成任务。
七是兑镇南垣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初步规划投资66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对梁家垣水库、红旗高灌站进行维修改造,实施疏水涵洞清淤加高,大坝除险加固,修建启动万方蓄水池,配套田间管灌系统,新增和改善节水面积6000亩。推广旱作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8000亩。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善兑镇南垣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兑镇镇要强化措施,细化方案,及早筹足自筹资金,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年内高标准完成工程建设。
八是完善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去年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给我市的畜牧兽医体系建设敲响了警钟。今年,要在充实完善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基础免疫监督体系建设。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只、只不漏针”的要求,实行强制免疫全程跟踪监督制度。今后,如因密度不达标、免疫不到位、注射不足量等现象发生动物疫病,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一律由所涉乡镇承担,严重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全面落实“两免两补”重大畜禽疫病免疫优惠政策。加快完成畜牧综合大楼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配备完善先进的动物化验检验设备,全面提升我市的动物检验检疫能力。同时,要借鉴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经验,全面加强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控工作,引导畜禽养殖户实施标准化的科学养殖,确保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当前工作重点
当前,惊蛰已过,农时催人。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按照这次会议精神谋划好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大盘子的同时,要扎扎实实抓好当前几项紧要工作。
一是立即着手春耕备耕和小麦春管工作。这项工作张市长已在市委工作会议上作了安排。当前,乡村两级要广泛组织动员群众,立即开展耙耱保墒、顶凌追肥、病虫防治、小麦春管及春浇工作,农资供应部门要备足备齐种籽、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为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二是千方百计确保森林防火安全。特别是南阳、杜村及国营林场等重点区域,要警钟常鸣、防患于未然,严格落实好护林防火的各项防范措施;要加强值班巡逻制度,做到严防死守;要严格落实重处重罚规定,一旦发现火情,立即采取果断措施,按照打小、打早、打了的原则,坚决消除火灾隐患,绝不允许发生任何重大火灾事故。
三是全面完成春季畜禽防疫任务。这项工作已于3月1日全面铺开。各乡镇、街道要严格按照“保证时间、确保密度的要求,在4月20日前必须全面完成所有畜禽强制免疫任务,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重申一点,乡镇一把手是本地免疫密度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保密度、保质量”的职责,坚决杜绝“假免疫、不免疫”的行为,对拒不执行强制免疫的养殖户,要依法拘留,绝不姑息。当前,气候多变、气温骤升,是各种畜禽疫病的高发期,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加大防范力度,加强物资储备,全面落实好阻击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疫病的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疫情。
四是关键在于落实、落实、再落实。首先是组织领导落实。今天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已经明确落实到乡镇。目前的关键任务是各乡镇要狠抓落实,特别是乡镇书记、乡镇长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亲自抓,负总责,确定专人具体抓,深入抓,切实做到组织领导落实。其次是工作任务落实。今天会议讲的“三个突破”、“四十工程”、“八项重点”以及李书记、张市长即将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对号入座,心中有数,尽快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工作步骤,明确落实到人,落实到村,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第三是奖罚措施落实。要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进一步修改完善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奖补措施及考核办法,并严格奖罚兑现,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以狠抓落实的精神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同志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这一伟大号召的引领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力以赴,努力开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冲刺全国百强县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