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五四运动
论新文化运动
近代史是一代屈辱的历史,而在此时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的失败,赶跑了皇帝,但中国依然混乱,甚至连民国的空招牌都在凄风冷雨中摇摇欲坠。单纯的武装斗争讨伐并不解决问题,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从文化思想的角度分析原因,他认为要使中国人从长期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愚昧、盲从、迷信的思想状态中解放出来,必须进行民主与科学的启蒙教育。与此同时,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让这些中国先进分子不得不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从清朝旧官僚摇身变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意欲称帝,他在文化方面实行了一个步骤,就是抬出“尊孔复古”的口号,为自己制造洪宪帝制的舆论、文化基础。或者换个角度来说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是依赖于言论自由的大环境。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前期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领导者的阶级局限性和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当时站在斗争前沿的还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民主派,他们的旗帜,他们用来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武器,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是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里找来的。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当时看来是不可忽视,总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新文化运动有着伟大的功劳,但也有严重的缺点。它的失败在于陈独秀将文化界的思想争论引入政治,造成文化界力量的减弱。虽然在五四之后,还长期存在民主制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争论,但是这种争论完全是为政治服务的,这种附属于政治的争论很难彻底。文化界的争论引入政治之后,也造成了国家的**,教育的落后,从而阻碍了彻底的新文化运动。
进一步的说,这些倡导者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而且运动的某些领导人物在思想方法上是形式主义的,他们对中国文化遗产不加分析地一笔抹煞,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而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非常崇拜,这种绝对化态度产生过不好的影响。
不论怎样,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是非同小可的。如果用几百年后或几千年后的历史眼光看今天,我们依旧生活在一个广义的新文化运动之中,依旧在其规则下运作。在历史的潮流中,能与这样一个规模宏大、影响至远的文化运动相遇的确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第二篇:论五四运动
论五四运动
2010级临床七班
搜集资料:马雨微 王莉 石晓玉 马艳琼 组织材料:牛芳 王嘉丽 王佳洁 王洁 排版打印:王安琪 曲泽民
2011年5月5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了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了“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上夺取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1919年5月4日,在古都北京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共同奏起一曲浩气长存的时代壮歌。是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了战后和平会议。会议上,中国代表最初提出的取消列强某些特权的七项希望条件及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均被无理否决,最后和会竟然将原德国在山东夺取的一切权益转由日本接管。消息传入国内,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游行队伍到东交民巷使馆区请愿未果,就前往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曹汝霖、章忠祥、陆宗舆是北洋政府与日本具体交涉的亲日派官僚。当时,曹已吓得躲了起来,愤怒的学生就将在曹宅的章宗祥痛打一顿,并放火烧了曹宅。这是,大批军警赶到,当场逮捕了32名学生。在广大学生针锋相对的斗争下,在各国的强烈声援下,被捕学生很快就被释放了。但运动的目的并未实现。5月19日,北京大中学校2.5万多人举行总罢课,并进行大规模的爱国运动。6月3、4、5日,更多的学生走向街头抗议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800多名学生被捕入狱,当局甚至用北大校舍作为临时监狱来关押学生。
骇人听闻的六三大拘捕激起了全国各地更强烈的反抗。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群起响应,正义凌然、不为强暴的爱国斗争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据统计,全国有二十多个省区,一百多个大中城市卷入到这场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尤其上海爆发的六三运动规模最大。6月5日,上海工人自动举行罢工,志愿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以日商内外棉第三、四、五纱厂工人带头,全市六七万工人罢工。同时,上海商人也举行了罢市。一些地方的工人、商人积极响应,推动了斗争的发展。迅猛扩大斗争形势给反动当局以极大压力。6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6月10日,下令撤销了曹、章、陆的职务。但是,6月17日,北京政府有电令中国代表,同意在合约上签字。为此,又引发了新的一轮抗争,拒绝合约签字的呼声如潮,全国各地发往巴黎抗议签字的电报就达7000余份,中国代表终于没有出席合约签字仪式。
卖国贼被罢黜,合约被拒签,这场反帝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伟大斗争。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条件,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历史的开发开辟的新的道路。早在十九世纪末,中国人就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开始接触马克思学说,但那只是一些零星的介绍。知道五四运动之前,先进的中国人使用的思想武器还主要是西方资产主义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说等。他们所向往和追求的大都还是西方文明。五四运动使人们收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西方列强的弱肉强食,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迫使人们不得不对自己的追求做出新的反省。此时,《新青年》公开发表宣言,宣称“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成了无穷的罪恶,现在是该抛弃的了”。伺候,有不少报刊对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学说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陆续翻译出版。经过反复的研究、比较和鉴别,先进的中国人才在五四运动以后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座位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创立了共产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五四运动使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斗争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即脱离广大的工农群众,未能真正认识到蕴藏在群众之中的创造历史,扭转乾坤的伟大力量。这也是造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一个重大原因。五四运动使先进的知识分子领略到了劳动群众的威力,开始放弃了“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观,逐渐转变了立场。于是,他们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脱下长衫,走出书斋,深入到群众当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知识青年走向了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使自己在中国革命中所具有的“先锋和桥梁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正因为如此,1939年5月4日,毛泽东同志特别号召全国的知识青年,必须牢牢把握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方向。这对今天的青年来说,仍时有现实意义的。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成《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了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随后,还提倡白话文替代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好来了准备。由于巴黎和会打破了人们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由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在逐渐扩大,在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逐渐怀疑以至于否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而向往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现时和将来人类共同的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大成果就是i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束缚人们的思想,相反,正是学习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的思想才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刻的程度上获得了解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它在同中国实际结合中的不断发簪,成为五四以来科学、民主精神的主流。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中和新兴得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的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学生。这是五四运动进步的地方。
第三篇:论五四运动后爱国青年的历史使命
论五四运动后爱国青年的历史使命
字数:3391 来源:首都教育学报 2012年1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 要:
五四运动后的爱国青年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亮光和希望。他们在历史上怎样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呢?原因在于,他们挣脱了思想枷锁。本文将对五四运动后的爱国青年挣脱了思想枷锁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进行探讨。
关键词:光明;偶像破坏;科学精神;民主精神;现代人格;现代世界观;陈独秀;毛泽东
“青年们!热烈的爱国青年们!指路的灯,就在你们头上:光明的星,尽在你们的握里,“青年们!我一定要在月明窗前的时刻,赞扬你们:我一定要在昏黑夜永的时候,歌咏你们 因为你们是藉着激越的、腾沸的,胸腔内的赤血,来摇挥着雪清的、鲜洁的旄帜,在这凹凸、泥泞、污秽的田地里,来除辟一条辉烂煌耀的途径。”《晨报副刊》1925年8月9日于成泽》+①从五四运动后的大革命前夕的新闻舆论中可以看出爱国青年被赋予了光明使者的评价。按照《汉语词典》【词语】光明的几个【解释】有①亮光②明亮③比喻正义的或有希望的:~大道丨~的远景。④(胸襟)坦白;没有私心。笔者主要是指五四运动后的爱国青年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亮光和希望。历史证明,爱国情结和年龄无关。每一个年龄层中都有爱国情结深厚的人群。倒是人的世界观的成熟和心理素质的稳定理智和年龄大大有关。笔者也赞同这种观点。那么,爱国青年在辛亥革命前后那一历史时期被赋予如此大希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②这个指明光明的道路的人就是光明的使者,五四运动后爱国青年就是起了同样作用,他们在历史上怎样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呢?原因在于,他们挣脱了思想枷锁。本文将对爱国青年挣脱了思想枷锁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进行探讨。
一、当时爱国青年在挣脱思想枷锁的客观条件究竟是什么呢?
1、辛亥革命使中国人在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是一个完全是中央集权的国家。这个国家由可以替换的、领取薪金、大笔一挥就可解职,并从唐朝以来就通过不公开姓名的考试录取的文官以客观的方式、根据每人都要遵循的规则来治理。按照统一的模式组织起来的行政区域代替了根据封建领主弄刀舞枪的本事而划分的面积大小不一的封地。皇帝任命所有的公职人员。他用一套奖惩办法牢牢地控制了束缚全国的网络。他一人集中了所有的权力。科举作为宋代以来知识分子进入上层政治的一个主要渠道,长期以来起着为统治阶层输送人才,维护统治秩序稳定的重要作用。正如沈从文在《中国人的病》中所说的:“历史上作国民的既只有义务,以尽义务引起帝王鬼神注意,借此获取天禄人爵。”+③皇帝在以前该算是至尊极高、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过时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正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写了一篇《偶像破坏论》说的:“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④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人们去想以前不敢想的问题、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
2、领导集团不得力,战略和策略运用不得当;教会青年如何去看西方。
然而,清王朝作为没落的封建帝国,长期以来,它夜郎自大,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视外国为“蛮夷”,拒绝—切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传入,因此,清廷同西欧各国近行贸易虽有近200年的历史,但都是外国人到中国来,而很少有中国人到西欧去,更谈不上对西方列强有什么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咸丰做了皇上,比他老子还要顽固,御前集中了一批嗷嗷叫的强硬派。对外强硬不是什么坏事,一种姿态而已,但是被打得半死还噘着死鸭子嘴愣不承认自己比别人落后,战后,也有几个知识分子,比如魏源、徐继畲等人把探究的目光转向了西夷,但这种探究是有限的,影响力更是有限。魏源写出了《海国图志》,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天朝无人接受;20年后,天朝有识之士接受了他的“师夷”理论,但是实践上,又始终不知道所谓的“长技”到底应该包括哪些东西。洋枪洋炮的威力,让天朝的督抚们大开眼界,遂认定了洋枪洋炮就是夷之“长技”,于是,中国的洋务运动终于启动了,而这时,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20多年了。可惜的是,洋务运动只学西方的器物,不学西方的制度,这意味着中国近代化的跛足起行中日甲午海战,中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中国洋务运动的全面破产!
当时的青年如梁启超孙中山经过研究发现为什么小日本能把曾经的师傅———大清揍得鼻青脸肿稀里哗啦?为什么海军实力远不如大清的小日本能在甲午海战中把中国海军拍得一个子儿不剩?关键原因就在于,小日本不只学了西方的器物之精,还学了西方的制度。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思想解放的洪流就不可阻挡。爱国青年们们便大胆地继续向前探索了。
3、中国的集团政治的黑暗统治是下层社会日积日深的愤怒和越来越急切地呼应新知识群体引导变革的成因。
中国的集团政治是在太平天国革命以后,随着地方实力派的崛起而形成。曾国藩形成湘系集团;李鸿章曾是曾国藩集团当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应该说他是继承了曾国藩衣钵,然后他自己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集团——淮系集团;而袁世凯又曾是李鸿章这个集团里的一个核心成员,他在李鸿章逝世之后又发展起了自己的一个北洋集团。这些地方实力派原来都是辅佐清廷完成一个具体使命的一些地方大员,但是到了后来,渐渐地发展壮大,控制了军权,控制了财权,控制了人权,然后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集团势力,开始与中央集权相抗衡,到了袁世凯北洋集团的时候,就直接把中央集权干掉,自己走向了新的中央集权。我们可以说这个时期,当政的都是军阀武夫,不知道宪政是怎么回事,对西方民主,缺乏起码的认识。袁世凯如此,袁世凯之后的“北洋团体”中的骁将,则更是等而下之。每当这些武夫打算尊重代议制的时候,跟国会往往很难处理好关系,处处是坎,冲突不断,什么事都做不成。当他们抛弃了对宪法,和对国会的尊重,实践起他们一向熟悉的权术操作、军人干政时,则到处绿灯,诸事遂顺,想干什么往往就能成什么。这是一个令人悲哀的现实,但的确是现实。当这些为外国势力看好的强的人把中国搞的乌烟瘴气的时候,爱国青年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4、国粹派的“泥古不化”恶性膨胀,在否定西方文化问题上也走向极端反而使人们把希望寄托在爱国青年身上。在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风潮中,国粹主义思潮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清朝专制统治,主张民主共和,宣传研究民族文化,激励民族精神,成为民主革命的一支“偏师”,具有不容否定的历史功绩。但是,国粹主义思潮从一开始就存在消极因素。它宣扬民族文化中的封建性糟粕,助长了复古主义逆流,放松了对封建主义的斗争,阻碍资产阶级新文化的传播。尤其是1908年后明显倒退,陷入整理国故的纯学术圈子,封建性与复古倾向与日俱增,以致“国粹”成为封建文化向新文化进攻的代名词,国粹主义也因此违背初衷,成为落后保守的势力。国粹主义思潮留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如何正确对待中西文化,是近代中国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必然碰到也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一个落后的民族要敢于在反抗外来侵略中学习敌人,在失败与挫折中反省自我,在炼狱般的煎熬中追求新生,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忍辱负重。在前人成功的旗帜和失败的覆辙的引导下不断地学习进步,并最终创造出充满无限生机与博大容纳性的民族新文化。这也只能寄希望于爱国青年自己。
第四篇:五四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集体备课
时间:2013.11.11第三节地点:文综高效课堂研究室
参加人员:漆志明 刘友鹏易爱荣吴喜民李慧毕小双中心发言人:毕小双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把握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探索历史真实面目的方法。
2、在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依据历史材料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中,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国情,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逐步形成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学习,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也是当代青年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弘扬的精神。
【学习重点】 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怎样理解“五四精神”?
【学法指导】分小组讨论合作;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同时和学生交流: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会唱吗?有几个学生开始跟着歌曲唱了起来,继而会调动大部分人,气氛热烈。字幕在幻灯片上缓缓出现,最后定格。突出其中的一句歌词:“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二、导学预习
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
[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百度百科】及教材第二三段小字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设问]: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这样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
[提示]: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中国人把这一天作为国耻纪念日,称作“五九国耻”。通过“二十一”条,日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野心。
2、导火线
播放影视资料《我的1919》片断:中国外交团代表拒绝签字的片段。
【百度视频】
影片中中国外交官不畏强权,据理力争,拒绝签字,但是后来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被拒绝,和会要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日本。消息传出来了,群情激愤。北洋政府来电要求代表在和约上签字。
[设问]:从中国外交的失败,你得出什么认识?
(学生开始看书,随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毕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表看法。老师最后作结。)
[提示]: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面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80多年前的青年感到的是屈辱和愤怒,一场风暴即将来临,那就是五四运动。
设计说明:选择反映巴黎和会及五四运动事件的电影《我的1919》片断,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氛围,教师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置,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事件的缘由。
三.合作交流
(一)走进五四
1、【百度视频】
通过了解5月4日北京学生斗争场面,学生被带入了特定的历史氛围中,为社会各阶层的爱国情操所感动,为旧中国的艰难境地而深思。
老师趁机提出了问题:
【设问】1:学生、商人、工人、农民在当时的情况表现如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阶层广泛参与到运动中来呢?你有什么感想?
【设问2】:在斗争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鼓励学生设想除了课本上的口号外,还可以写些什么标语和口号出来?)
【设问3】:五四运动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请完成课本55页第一题)(给学生一定的探究讨论时间,倡导合作互动。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师生互动。)
2、老师归纳总结学生发言,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伴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新思想的传播,更多的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了!这种民族意识直接体现为爱国。只要是有良知的中国人,面对这种被列强肆意欺辱的的现状,能不产生愤怒之情吗?能不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吗?在广大民众爱国的斗争下,最后的结果怎样?
【提示】:释放、罢免、拒签——初步胜利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尊严。
(这次拒签的意义是重大的,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第一次向列强说“不”,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二)感悟五四
1、意义
(1)一次伟大的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爱国运动。(性质)
[设问]:为什么这说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总结]:这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运动先由青年学生发起,接着工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响应。他们组织集会、游行及举行罢工活动来抗议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和帝国主义列强无视的中国主权,斗争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2)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补充]:这里主要强调五四运动就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3)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设问]:从哪里可以体现它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呢?
[归纳]:运动前的中国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和学说。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思想,如教材提到的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等等,其中马克思主义在运动之后渐渐成为主流,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
(4)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设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伴随着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新的解放中国思想的出现
当然最基本的区别是领导阶级和革命的最终目标不同
[提示]: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五代,这股新的政治力量的出现,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了曙光。而且运动也促使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所以我们说中国革命从此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五四精神
引用“胡锦涛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图片归纳五四精神?
[提示]:爱国主义精神(主旋律);民主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八字概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四、巩固练习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五四运动的最主要贡献在于()
A、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B、促使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C、促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D、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下列各项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斗争目标是反帝反封建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4、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五、课堂小结
20世纪初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枷锁下民族、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巴黎和会中国人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失败后,终于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中国人开始觉醒了,他们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嘹亮口号,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五四运动的爆发不仅是中国人争取主权的表现,更是五四爱国运动 的体现。
教学反思:本课的内容非常重要,如何让大家快乐的学习,牢固地掌握知识一直
是我努力的方向。这节课学生很感兴趣,参与度也较高。但是还有一
些小细节需要注意,以便更好指导以后的教学。
教师发言
漆志明 :该课较难讲,背景复杂,与世界史相连,需要交代国际背景。
刘友鹏 :基本按照教学五环节展开,思路清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
兴趣,还可以采用PK形式增强气氛。
易爱荣:在讲五四经过时,适当交代下两个不同时间的转换过程,有利于学生
更好的理解。
吴喜民:问题尽量小,逐层深入,设计问题较有层次。
李慧:训练量适中,问题设置较合理。
第五篇:五四运动
五四精神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救,科学,民主。一说: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2]
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三,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等,这些不仅使五四运动本身具有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还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