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将是全球经济“革命性”的一年
2014年将是全球经济“革命性”的一年
在2014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花旗首席经济学家 Willem Buiter指出,全球经济看来正在告别过去三年的下滑期,进入微弱复苏与增长的新阶段。
三年前Buiter曾警告欧元区危机加剧,而今他的语气听起来已经变得乐观:2014年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就是,或可造成全球经济瘫痪的严重下行尾部事件看来可能影响力明显减弱,不过影响还未消失。欧元区还在进步,中国的表现在发出真正的问号,美国国会的政治僵局可能还会给联邦政府财政制造障碍,地缘政治总是可能出现意外。但上述问题取得很大进 展,今天看来已经没有12个月以前那么有威胁。
花旗预计:今年全球实际GDP增长2.4%,明年3.1%,这是2010年以来最快增长。发达国家今年增长1.1%,明年约2%。英国与美国明后年增幅约3%。消费税上调可能导致日本明年增长大幅下滑。新兴市场增长速度将继续超过发达经济体,1999年以来年年如此。但明年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的差距可能是2002年以来最小,花旗继续下调新兴市场增长预期。
Buiter的宏观预测主要观点为:明年在很多方面都像今年的改进版。全球增长可能有所上升,复苏基础更稳固。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不会极大转变,财政政策也不会在威胁增长的时候收紧。明年不可能出现颠覆性的结构改革。明年应该会逐步转为正常,正常意味着可能有意外和一些风险。地缘政治一直是意外因素,但明年这方面的威胁没有近年常表现出的威胁大。明年多个新兴市场国家将进行总统选举,美国国会迎来中期选举,但这些冲击还不足以实质性影响全年走势。欧洲的主权信用事件、美国的财政困境或者中国的泡沫破灭也都有发生的可能,但可能性都没有今年的大,即便发生,它们的全球系统重要性也没那么高。可能制造一些波折的因素是美联储开始缩减QE,以及少数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新兴市场国家暴露一些宏观经济的弱点。但它们也不可能像往年那样严重,不会引爆新兴市场危机。总体而言,风险缓和,复苏温和。明年的主流就是逐渐进步,出现边际改善就是革命性的。
文章来源于交易家
第二篇:2018年将是房地产最困难的一年[范文模版]
2018年将是房地产最困难的一年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针对房地产的表述,释放了颇有含金量的信息,对判断未来房地产政策及房价走势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党的全国性代表大会提及房地产政策,只有两次。第一次在十七大。十七大报告在提及房地产政策时并没有谈及全部,而只是在社会保障部门提到了廉租房制度,具体表述是,“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第二次就是在这次举世瞩目的大会上。在我看来,本次大会报告关于房地产的表述之所以意味着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巨变,关键在于,报告涉及的房地产政策不仅仅是保障房,而是住房的总体定位,以及未来的长效机制问题。提及房地产政策的部分不是出现在社会经济领域,而是出现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这一部分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一小部分。什么意思?意思很大,最大的意思是房地产已经由过去的经济政策转变成民生政策,住房的民生属性已经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标志着中国房地产政策真正迎来了历史性的制度纠偏和嬗变。
我在过去的文章中多次抨击,中国房地产政策的最大问题,是偏离了住房的民生和社会属性,而过于注重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长期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以至于形成了对房地产的过度的依赖。每一次经济下行,房地产都首当其冲,成为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的首要工具。同时,土地出让金也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很多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了50%。
对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一方面导致房地产行业的种种乱象,同时,随着房价的上涨,房子也逐渐脱离了居住的基本功能,成为资产配置的主要工具。在这种思维下,中国房地产承担了过多的脱离房子基本功能的“任务”,使得中国的房地产政策越来越偏离主题。为什么要盖房子,盖房子为什么,为什么要买房子,这些几乎不是问题的问题,因为房地产政策过于“经济化”和功利化而成了中国社会和中国经济的大问题。
在2016年,由于出台笔者一直反对的“去库存”政策,中国房价在政策刺激下的再一次暴涨,引发了对房地产政策的反思。无论是2016年“权威人士”的讲话,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一定位。开始对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定位进行纠偏。这次报告,等于宣告了房地产政策长期作为经济政策的历史的终结,房地产政策重回民生领域,房子的居住属性再次回归。大会报告的这个定位,必将对下一步构筑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和制度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房地产政策动态中,第二个值得关注的是10月19日,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在回答有关“房地产长效机制有无时间表”的一系列表示。王蒙徽重申了?蟾娑杂凇胺孔邮怯美醋〉摹倍ㄎ唬?以及未来房地产政策的重点是以满足新市民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满足基本保障,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立法等手段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王蒙徽特别提及最近在住房租赁市场,以及保障房建设中的共有产权房等问题。王蒙徽的话透露出的最大信号,就是中国住房建设最为利好的投资历史已经结束。在房地产政策回归民生,房子回归居住属性的情况下,高层势必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与长效机制之间慎重研究衔接问题,避免给市场再次释放错误的信号,导致市场再次反弹。这应该是明确无误的。
以上两大信号,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走势都有很大的影响。
就短期而言,房地产政策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中出现明显松动的可能性不大。从今年市场来看,变天已是定局。一线量价出现了明显的松动,二线热点城市除少数外,整个市场也在悄然变化。国家统计局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也证明了这点。9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为44个(8月为46个),持平的8个,下跌的18个,市场已经明显表现出了疲势。各位可以研究一下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这个数据虽然我一再说是中国最假的统计数据,不要纠缠数据本身,但这个数据基本可以反应房地产市场的强弱对比,当环比上涨的城市数下降为35个以下时,市场基本确立了下行态势。
根据过往经验,在下行的情况下,地方一般都会悄然放松调控,但今天市场的特殊在于,由于四五六线城市的发力,虽然房地产,特别是住宅销售的数据在9月份出现负增长,但房地产投资的数据基本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8.1%的增速仍然在合理区间内。这事实上也意味着,在明年年中之前,市场很可能出现全面的下行态势,但政策的转向会滞后到明年下半年。也意味着明年下半年,将是本轮房地产周期最困难的时刻。
从中期和长期看,中国房地产和房价的态势,一方面取决于宏观经济周期下,包括货币政策等的取向;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中国城镇化的方向和人口发展的态势。大家不妨注意一下本次大会报告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表述,这个表述符合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经历2016年的去库存,以及2017年四五六线的上涨之后,无论是基本居住需求、改善需求以及投资需求在这两年都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住房短缺的历史基本结束,供需平衡的基本面差不多形成。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住房不能满足老百姓基本居住需求,而是转换为住房供应的不均衡不平衡问题。也就是未来热点城市住房的不足,高品质住房的短缺等不均衡不平衡的问题。这个问题,意味着,由于住房短缺引发的房地产投资热潮会告一段落。未来,在中国具有价值的住房,将集中在笔者未来会归纳提炼的一些城市以及物业类型中。
同时,从中国经济大周期和货币政策而言,笔者从去年一直强调货币政策回归常态,超高速印钞时代的终结等问题,这意味着,助推房价上涨的主要工具,货币超发问题逐渐将不复存在,中国的M2已经连续三个月停留在个位数,这将成为未来货币政策的常态。货币的不超发,宏观经济大周期的转折,以及经济从高增长阶段到高质量阶段的几大转换,都意味着,投资房地产高收益低风险时代正在慢慢终结,买房不需要智商的时代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第三篇:2012全球经济展望
花旗预计2012年将是一个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分歧较大的一年。经过连续六个月的下调,我们再次调降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从2010年的4.2%,2011年的3.0%至2012年的2.5%,小幅低于长期平均值。我们预计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明显放缓,但亚洲仍将主导全球经济增长。欧元区陷入经济衰退而美国仅维持温和增长。
于2012年欧洲央行可能降息至0.5%,推动隔夜拆借利率接近零。另外,英国可能积极的扩大量化宽松政策。预计主要工业国家会进入长期超低名目利率(和负实际利率),预测第一次加息时间点,美国将在2014年,英国将在2015年,欧元区在2016年。在中国,春节前可能发生货币政策微调其中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削减。即使在低利率期间,我们也并不预期美国经济增长足以拉低2012-13年的失业率。花旗预计,欧元区GDP增长在2016年之前不会恢复至2008年经济衰退前的高峰。
花旗预估在未来2-3个季度里欧元区内更多的国家可能被降级, 其中包括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预计在未来2-3年主权债务降级范围可能扩大,比如美国,日本,西班牙和意大利。在2012年政治风险可能重新升高,主要经济体的选举,以及在北非中东和亚洲的区域性政治风险上升可能恶化经济增长问题并且增加风险。
第四篇:煤电酝酿革命性技改
煤电酝酿革命性技改
2014年06月11日 09:18 来源:能源网
面对目前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我国对中东部地区煤电发展制定了诸多限制政策,“煤电西移”、煤电基地计划备受青睐,“煤改气”一哄而起,特高压远距离输电争论也应运而生。
天然气一直被认为是清洁能源,上述政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也以“燃煤发电比燃气发电要脏”为前提条件。但是,如果燃煤发电达到了燃气发电的排放水平,即前提假设条件发生了改变,那么这对于上述各项政策又意味着什么呢?
“一项工程科技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可以影响乃至改变世界。”
“能源技术发展将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主要途径。”6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并发表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时说。当前,燃煤发电行业便正在经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技创新,即多地相继试点的“燃煤发电向燃气发电排放水平看齐”的环保技改。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科技创新的影响或将不仅仅局限于燃煤发电行业内部,而是我国整个能源格局。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其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主导作用不会改变,尤其是燃煤发电因其具备的发电量大、供应稳定、技术成熟、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等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使其近期内仍将是我国最主要的发电方式。但是,燃煤发电面临一个突出问题,即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环保问题成为各国燃煤发电行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在我国,这一影响近期尤为明显。面对近年来频发的雾霾治理问题,我国相继出台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1)》、《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等文件,对煤电行业发展进行严格的控制,特别是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更是明文规定“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同时,相关部门也一直在推动“煤电西移”、煤电基地计划。
天然气一直被认为是清洁能源,上述政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以“燃煤发电比燃气发电要脏”为前提条件的。但是,如果燃煤发电达到了燃气发电的排放水平,即前提假设条件发生了改变,那么这对于上述各项政策又意味着什么呢?
其影响总结为如下一句话应该不为过:这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日前,《方案》要求推进泰州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高效燃煤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在试验示范基础上推广应用达到燃气机组排放标准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这是政策首次提及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改。事实上,江苏日前启动的燃煤机组执行燃机排放标准的环保改造试点项目不仅仅泰州一家,而是包括国电集团下属的泰州、常州和宿迁三家电厂,共计6台机组装机347万千瓦。
除此之外,在江苏地区,华能、大唐等集团旗下均有开展相关改造试点工作的电厂。浙江省还于2013年率先提出对“超低排放”电厂实行200利用小时的电量补贴政策,这一政策的带动和示范意义将是巨大的,这样的引导必将带动整个燃煤发电行业环保水平的突飞猛进,使燃煤发电机组迈入清洁能源发电的行列。
而这就如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事情才刚刚开始。
首先,从燃煤发电行业内部看,向燃气发电排放水平看齐让相关煤电限制政策有了重新修订的必要;同时,也创造了再次审视“煤电西移”趋势的理由。
当前政策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煤电发展采取了严格控制,如果煤电达到气电的排放水平,届时相关政策必将相应调整,因为其政策制定基础条件已然改变。例如,申能上海外高桥第三电厂目前已经实现“综合排放水平优于燃气发电机组”,其机组排放水平为烟尘1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3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20毫克/立方米;而天然气机组的排放水平为烟尘要小于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小于3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小于50毫克/立方米。
随着相关技术的创新和推广,煤电可以超越燃气发电,变得更清洁、更环保,与环境更友好,完全可以放心地在城市建设真正的绿色煤电。
“那为何还要把电厂搬到远离负荷中心的西部去呢?”这是向燃气发电排放水平看齐情况下,不免对煤电布局提出的质疑。
事实上,“煤电西移”一直存在诸多值得商讨的问题。一是,为了“摊薄”雾霾的浓度,所以将大规模煤电建设在中西部,但是如果盛行的西北风把污染物向东南方向吹,那么届时覆盖的地区就不仅仅是东部地区,而将会是更大面积的国土,所以大气环流问题值得研究;二是,煤电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中西部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当地的生态是否能承担得起这么大规模的煤电?所以水资源问题需要好好研究。
另外,与“煤电西移”配套的长距离输电必然产生大量线损,约7%,同时,西北部煤电多采用空冷机组,其效率比东部的湿冷机组效率要低8%,两者的能效损耗是明显的。例如,对于供电热效率为40%左右的机组,相当于降低了6个百分点的能源利用效率,而运煤损耗仅约为2个百分点,两者相差4个百分点,这对于整个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都是巨大的不利,这个也需要好好研究。
而如果燃煤发电达到燃气发电排放水平,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和棘手程度是不是将会更加凸显?我国煤电布局是不是也应随之发生改变?
在燃煤发电行业以外,燃气发电自然首当其冲。
燃煤发电达到燃气发电排放水平的技改,首先将会对目前火热的“煤改气”形成巨大冲击,特别是对于热电联产企业“煤改气”而言,更是直接挑战了其必要性。例如,像北京四大热力中心“煤改气”等项目的经济性和环保改善效果,在“超低排放”技术面前,都需要重新考量。
同时,燃煤发电的上述技改对于燃气发电而言,其影响也将是明显的。届时,燃气发电几无任何经济性优势可言。同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能源消费大国来讲,燃气发电还存在两个致命缺陷,一是气源在外,二是燃机设备核心技术在外。未来燃气发电更可取的发展方向是作为调峰电源,因为其具有快速启动的明显优势。“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式,新增天然气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或用于替代燃煤;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项目,限制发展天然气化工项目;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原则上不再新建天然气发电项目”,这是“大气十条”的要求,也是符合国情的切实之举。而其中“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原则上不再新建天然气发电项目”的说法,在燃煤发电达到燃气发电排放水平技改面前,愈发显得中肯。
煤炭曾经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的工业革命,被誉为黑色的金子。我国目前正大力推进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但基于我国资源禀赋这一现实,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虽然火电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煤电在中国电力中的主体地位却无法改变。最为现实和有效的低碳绿色电力的发展战略,并不应是要否发展煤电的问题,而应是如何清洁发展煤电的问题。
我们已经不缺少“妖魔化”煤电的声音,缺少的是这种切实推动行业绿色发展的技术。
第五篇:一项革命性的工程技术---BIM
一项革命性的工程技术——BIM[下载]
时间:2014-01-02 19:28来源:中施企协点击: 693次
摘要:BIM是一个工程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是一个工程项目信息可以分享的知识资源,为其全生命期的各种决策构成一个可靠的基础。
BIM是一个工程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是一个工程项目信息可以分享的知识资源,为其全生命期的各种决策构成一个可靠的基础。
BIM的含义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即: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及其应用。
BIM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首先是一种技术,是数字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直接应用,以解决建筑工程在软件中的描述问题,使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的应对,并为协同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BIM是方法
建筑信息模型同时又是一种应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和大量减少风险。
详细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