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保试行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建议
新农保试行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建议
建立新农保制度,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养老问题的“惠民工程”。“新农保”的实施,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县自2013年启动新农保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新农保试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宣传效果不如预期理想,业务部门对基层指导力度不够,对一线工作中的困难了解不够,各个乡镇工作开展进度不一。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是一项新事物,年轻适龄参保人员对政策的了解不足,高龄参保人员又因为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经济能力参保,导致参保缴费工作推进缓慢。
2、外出务工和困难群体缴费难。据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局统计,我县外出务工人员总计**人,为16-59周岁的适龄参保人员,由于多为省外输出,联系十分困难,部分人员的参保由父母代为缴纳,但部分人员无法查找、联系,影响了新农保工作的推进。
3、工作人员缺编、设备紧张。由于工作量大,业务办公场所狭小设备紧张,原有工作人员已无法适应现有工作业务的岗位设置和要求,特别是信息系统和宣传人员十分紧缺,但由于单位性质不明确,所以新农保各项工作受到影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业务繁重、推进缓慢。
4、业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一,工作流程有待完善。少数群众户籍信息不完整,补办、代办工作程序繁琐,制约群众参保进度。
二、对策建议
1、认真总结2013年取得的宝贵经验。县乡业务部门要通过加大宣传,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新农保政策,从而自愿自觉参保;着力转变工作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取消工作中捆绑式、“强制式”条款和措施。利用我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过年过节的机会,通过人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方法和措施,给群众算帐对比,让广大适龄参保人员吃透政策,让群众自愿、自觉、明白参保。
2、加强新农保经办人员业务能力建设。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模式、政府购买劳动力和运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提高新农保经办效率,降低新农保经办成本;合理衔接业务部门同金融机构的分工,灵活服务参保群体,争取协调财政资金补偿金融机构服务成本。同时,要完善单位人员编制和办公设备配置,明确岗位职责,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管理工作良性有序发展,提高新农保工作效率,在工作中探索信息化管理的新方法。
3、优化政策设计。因地制宜优化筹资、待遇调整、补贴政策模式,构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合理的财政补贴模式,逐步提高财政直接补贴居民参保费用的标准,从而完成新农保对农村适龄人群全覆盖;完善新农保基金预算制度,加强财政状况的长期预测,防范财政风险。进一步加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推进力度,认真做好涉及人员的认定和统计工作造册,及时兑现相关政策,确保养老保险工作顺利推进。
4、要加强新农保基金管理运营的水平建设,拓广基金保值增值渠道,设计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基金收益率;同时要加强基金监管,完善财经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增加基金安全。
5、养老金领取资格借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区分男女。鉴于我国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际要求,建议新农保养老金领取资格借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区分男女,根据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设定新农保养老金领取年龄为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
第二篇:新农保试行中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建议
新农保试行中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建议
建立新农保制度,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养老问题的“惠民工程”。“新农保”的实施,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县自2011年启动新农保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
务的岗位设置和要求,特别是信息系统和宣传人员十分紧缺,但由于单位性质不明确,所以新农保各项工作受到影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业务繁重、推进缓慢。
4、业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一,工作流程有待完善。少数群众户籍信息不完整,补办、代办工作程序繁琐,制约群众参保进度。
二、对策建议
1、认真总结2011年取得的宝贵经验。县乡业务部门要通过加大宣传,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新农保政策,从而自愿自觉参保;着力转变工作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取消工作中捆绑式、“强制式”条款和措施。利用我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过年过节的机会,通过人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方法和措施,给群众算帐对比,让广大适龄参保人员吃透政策,让群众自愿、自觉、明白参保。
2、加强新农保经办人员业务能力建设。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模式、政府购买劳动力和运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提高新农保经办效率,降低新农保经办成本;合理衔接业务部门同金融机构的分工,灵活服务参保群体,争取协调财政资金补偿金融机构服务成本。同时,要完善单位人员编制和办公设备配置,明确岗位职责,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管理工作良性有序发展,提高新农保工作效率,在工作中探索信息化管理的新方法。
3、优化政策设计。因地制宜优化筹资、待遇调整、补贴政策模式,构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合理的财政补贴模式,逐步提高财政直接补贴居民参保费用的标准,从而完成新农保对农村适龄人群全覆盖;完善新农保基金预算制度,加强财政状况的长期预测,防范财政风险。进一步加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推进力度,认真做好涉及人员的认定和统计工作造册,及时兑现相关政策,确保养老保险工作顺利推进。
第三篇:新农保工作对策及建议
阿瓦提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之后又一项重大惠民政策。阿瓦提县作为自治区第三批试点县,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启动新农保,目前此项工作正处在系统录入、保险费征缴和基础养老金发放工作阶段,现将工作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归纳如下。
一、新农保试点运行情况及取得的经验
(一)摸底调查确保“三清”。一是适龄参保居民各年龄段的人数清。全县适龄参保农牧民总数61698万人。其中:16-59周岁41934人(不含在校学生),60周岁以上老人19764人。二是特殊群体人数清。全县特殊参保群体人数为7150人,其中:农村低保5034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为350人、农村重症残疾1766人。三是“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情况清。从公安部门调取的数据显示,全县实际注册的16-59周岁农牧民近120000人(含在校学生),60周岁以上老人19057人。
(二)办法、场所及人员“三落实”。一是落实实施办法。在反复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阿瓦提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参照两批先行试点县市经验,将基础性养老金提高至70元,即:中央拨付每人每月55元,县财政拨付15元。二是落实办公场地。各乡镇、工业企业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办公场所,从各个乡、镇、农业企业现有办公用房中调剂,目前也已全部落实到位。三是落实人员。新农保工作人员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工资待遇由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向上级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予以解决。目前招聘的工作人员已全部到位,完成了培训工作,并开展了新农保试点启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运转资金预算情况。经测算,我县启动新农保需一次性投入办公经费等102.9万元,启动后,中央所需配套资金1304万元,自治区财政补贴配套资金126万元,县财政年需承担各类补助资金572万元。开展工作所需经费39万元。
二、新农保试点启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吃不透”政策现象依然存在。在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及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全县有85%的农民参保意愿强烈,这反映出农民对解决养老问题的迫切愿望,大多数农民表示这是件好事,参保后能够老有所依。但也有部分农民对新农保政策持怀疑态度,有人说:多年来领养老金的只有上班的,现在让农民享受养老金,是不是要把土地收回去?还有一些农民表示,现在物价上涨太快,发放的基础养老金太少,不足以解决生活中的基本困难;甚至还有人认为新农保纯粹就是诓钱的。
(二)参保人身份核实存在一定困难。在新农保登记过程中,办理人户口与身份证号之间的出生日期及姓名不同的问题普遍存在;在办理存折(卡)时,60岁以上农民只有一代身份证,故只能办理存折,不能在ATM机上办理存取款业务。
(三)个别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各乡(镇)对新农保工作较为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政策宣传,如发放宣传册、走村入户宣讲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个别工作人员存在责任心不强、宣传不到位现象,如少数协理员为完成参保任务,不注重宣传缴费档次,误导参保人只选择最低档次100元缴纳,这将间接导致农民领取的养老金偏低,难以满足老年人正常的生活标准。
(四)工作人员不固定。乡(镇)新农保工作人员不固定,流动性较大,严重影响了业务工作的开展。
三、推进新农保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的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典型作用促参保。要促使农民群众体会到该政策的优越性,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是争取农民信任的有效途径。在以村
为单位的生活环境中,新鲜事情会很快传播开来,如子女为父母买保险尽了一片孝心,必将成为全村佳话,因此找到合适的参保人,尤其是临近60岁的老人,当月缴费次月就能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作为宣传典型,必将增强参保积极性。又如举行60周岁以上农民新农保养老金存折发放仪式,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将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新农保的浓厚氛围。在村中显要位臵公示新农保参保人员姓名及缴费金额、养老金领取金额等,增加农民对新农保参保的信心。为方便农民办理参保手续,经办人员调整工作方法,携带照相机及便携式复印机,深入各村免费为村民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外出打工或不懂参保手续者,可委托村干部代理,这些贴心服务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参保率,也会增加农民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感。
(二)做好宣传发动促参保。农民群众较为注重眼前既得利益,对新政策不够关注或存在疑虑,部分农民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影响,对作为新生事物的新农保暂时无法接受。要想让农民在短期内参保缴费,做好宣传至关重要。结合我县农民群众实际情况,要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面对面宣传,使广大农民听得懂、易接受,这就需要提高宣传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一方面要抓好对办事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建议推行激励机制,由县财政拿出经费给予经办人员适当的补助,如每增加一名参保人员给予两元的经费补贴,若农民选择了更高缴费档次,也应适当给予补助,从而有效提高宣传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多方多措并举促参保。开展新农保工作要争取多方力量的支持、参与和配合,同时各部门也要加强对新农保工作的重视性。对于60岁以上人员普遍存在的只有一代证或身份证已过期现象,就需要当地派出所积极配合开具户籍证明或办理二代证,以便捷广大老年农民朋友及时享受到这一惠农政策。同时,要有一定的具体措施:一是对选择较高档次的给予一定奖励,以使新农保政策达到老
有所养的目的。二是鼓励长期缴费,如对个人缴费超过15年的每增加一年,基础养老金同时增加2元的标准。这样可增加政策的吸引力,提高中青年农民参保积极性。三是对基金管理及个人账户管理试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银行开设新农保基金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按月编制养老金支付计划送财政部门,下拨的基础养老金和缴费补贴资金能及时划入当地新农保基金财政专户。各相关部门要成立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对新农保基金进行监督管理。
(四)有效保证人员固定。建议将乡镇新农保协理员工资纳入到县财政统发,一方面可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可改善乡镇新农保工作人员流动频繁的现象。
新农保工作任重而道远,还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新农保基金如何监管、如何保值增值等,这些都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建议由多方深入开展调研,及时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以确保新农保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
阿瓦提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日
第四篇:边远地区新农保试点问题与对策
边远地区新农保试点问题与对策
——关于黑龙江省依兰县、宁安市及绥芬河市新农保试点工作的调研
许耀桐
日前,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调研组一行赴黑龙江省,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相关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一、新农保试点的基本情况和经验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2009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同年12月,哈尔滨市依兰县、牡丹江市宁安市(含绥芬河市)等14个县(市、区)成为首批试点单位。紧接着黑龙江省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此项工作在试点县市全面展开。
经过8个多月的工作,黑龙江省新农保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农民普遍欢迎,调研组所到的试点县市参保率都较高。截至2010年7月,依兰县参保率为79%,收缴保费2080万元;宁安市参保率80%以上,收缴保费近4000万元;绥芬河市参保率80%,收缴保费90.3万元。农民反映:“这是一件实实在在的惠农政策”。
调研组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依兰县、宁安市及绥芬河市试点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强化组织保障。各试点县市领导非常重视新农保工作,都成立了以市长或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推进。依兰县政府招聘了多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充实到基层新农保工作队伍中。宁安市委市政府依法组建了农村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构筑起市、乡、村三级新农保经办网络,在12个乡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市243个行政村每村分别设1名新农保工作协管员,承担各村屯的新农保经办业务。绥芬河市在社保局办事大厅公布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名单,设立专办窗口,各镇相应公布了本级负责人员名单,设立专办人员,做到层层有机构,事事有人管。
(二)科学谋划,政策宣传“一竿子到底”。各试点县市在对农民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了有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相关政策文件,为新农保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将有关政策宣传到每一个农户。如依兰县利用广播、电视进行有声有色的宣传,制作宣传栏、宣传条幅布置在全县各主干街道,印制宣传单发放到每位参保农民手中,开展“教师带头,学生返家宣传”活动,在各乡镇中小学组织讲授新农保政策宣传课。绥芬河市除召开村民大会宣讲政策外,还组织经办人员和各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深入各家各户上门服务。宁安市农保局奔赴全市12个乡镇巡回讲解,首先让乡镇干部做新农保政策的明白人,再通过他们把政策延伸到村,让村干部带头参保,牵动全家,联系亲属,影响全村,使政策宣传一竿子插到底。
(三)有序推进,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为了在2010年春节前把基础养老金发放到60岁以上老人手中,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中,各试点县市迅速建立起工作规程,明确责任,落实硬件设施与资金,制定日程,启动行动。依兰县投入启动经费50万元,为各乡镇农保经办机构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开通了网络平台,设置了独立办公场所,初步实现新农保经办工作专业化、信息化。宁安市农业人口28万,新农保工作量大,工作人员与相关银行协同动作,从数据报盘到打印存折,交接有序,配合默契,填写各类表册130多万张,微机录入审核16万多人,发放保费存折16万多本。与此同时,为了让广大农民和乡村经办机构间信息畅通,农保局设专人随时答疑,并公开了农保局局长和业务骨干人员的3部手机号码,保证对话渠道时刻畅通。绥芬河市对于地处偏僻的村屯,专门派出新农保养老金发放直通车,偕同新闻媒体送折上门,既将保费存折及时发放给农户,又对新农保政策进行了有力的宣传。
(四)健全制度,规范基金和参保档案管理。各试点县市严格按照黑龙江省制定的《新农保经办规程》规定的时限、流程,建立健全新农保基金的管理制度和参保档案的归档立卷工作。在经办过程中,所有流程一丝不苟,严格把关,做到表账相符。对于新农保基金的管理,严格履行基金财务制度,完善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会计凭证及收缴与拨付手续齐全。严格实行新农保基金内部审计等内控制度,确保基金收支和运转通畅。目前,依兰县、宁安市及绥芬河市的新农保基金做到了财务管理规范、有序,核算真实、准确,账目清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款相符,为保证新农保基金安全奠定了基础。同时,各试点县市正在建立参保档案管理系统,微机系统的电子档案也正在建立之中。
二、新农保试点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2010年第一季度国民生产总值居第17位。黑龙江地域广大,各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新农保试点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新农保推进计划滞后于农民需求,对地区间差异考虑不足,可能引发新的不平衡。由于国家补贴的55元基础养老金具有一定吸引力,新农保试点后,受惠农民普遍叫好,同时,在不同层面引发出不平衡问题。一是非试点地区的农民对不能及时参保,尤其是对不能领取每月55元基础养老金表示出不满。二是由于地方经济实力不同,不同县市基础养老金发放数额不同,调研组所到的依兰县和宁安市为55元,而与宁安市临近的绥芬河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则是100元,县市间差距明显,临近村镇农民抱怨:“都是中国公民,怎么待遇还不一样?”三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国家政策“一刀切”,统一补贴55元,一方面对于贫困和欠发达地区农民而言,能解决老人的基本生活问题,而对于发达地区的农民却起不了多大作用;另一方面,贫困和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差甚远,发达地区可以再由地方财政增加补贴,而贫困地区显然没有这个能力,欠发达地区则压力较大,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
(二)农村人口变迁较大,户籍管理弱化,参保工作难以全部落实到位。改革开放后,农村人口流动和变迁较大,一是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有些甚至出国打工,已经多年没有回乡也没有音信;二是有很多空挂户,只有户口不见人;三是近年农村户籍管理有所弱化,统计数字与现实不符。这些都造成应参保人数难以全部落实到位,参保率难以达到更高水平。还有些本已迁出当地的农户,听说国家给钱后又往回迁,增加了工作困难。如宁安市有3.6万朝鲜族人,外出韩国打工的很多,绥芬河市出国务工人员也很多,这些人的参保无法落实,成为当地工作的难点,影响了参保工作落实到位。
(三)应参保人员年龄规定起点偏低,中青年参保积极性不高。新农保规定的参保年龄为16-59岁,起点偏低。即便是在农村,大多数情况下16岁也仅为初中毕业,很多人还都是学生,父母也只有40岁左右,甚至更年轻。对于这部分人而言,一是本身职业身份尚未确定,没有经济收入或经济未独立,没有参保的经济条件;二是父母都还年轻,缺乏参保的紧迫性,要求他们参保不够现实。45岁以下中青年参保积极性也不够高,主要是对远期保障信心不足;参保收益较低,缺乏吸引力;由于年龄较轻,养老需求不那么迫切。甚至有个别家庭,子女不肯参保,老人只好自己出钱替子女参保,以便获得55元基础养老金。
(四)部分县级财政资金不足,配套资金落实压力较大。新农保由地方政府补贴部分在黑龙江一般是“省六县四”,对于经济状况较好的县市来说,资金不成问题,而以农业为主的县市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县市感觉压力较大,贫困县市则难以落实。如宁安市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民约16.5万人,如果普遍选择100元的参保标准,按照个人交50%、政府补贴50%计算,宁安市每年需拿出300余万元补贴款,而宁安是个农业市,财政收入长期徘徊在1.3亿,近3年才突破4亿,财政比较困难,这笔钱对他们来说压力确实不小。依兰县参保人数近11万,按“省六县四”补贴,资金压力也较大。相比之下,省级财政余地较大,资金相对充裕。
(五)基层运行投入不足,经办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管理平台建设不到位,经办能力较弱。新农保覆盖面广,工作量大,需要长期的有效运行管理。各试点县市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突击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却远远不能满足新农保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机构需要健全,制度需要完善,流程需要进一步规范,设施设备等硬件系统需要配备,队伍需要充实,人员需要培训提高„„大量后续工作需要较大投入,而目前各试点县市缺乏投入资金,如宁安县的新农保协管员等工作人员,凭着对中央惠农政策的热情与责任心出色地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至调研组调研时却还没有领到政府作为购买服务应该给予的补贴工资,长此以往,工作积极性难免不受影响。由于缺乏办公地点和档案存放处,宁安市16万余份参保表册归档立卷受到影响,不利于新农保工作纳入长期、有效、规范、稳定的运行轨道。
(六)新农保与其他养老保险政策不衔接、城乡社会福利政策碎片化、新农保积累资金增值受限等深层次问题,将成为制约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于1991年开始的老农保政策实行十几年来,成效甚微,由于黑龙江省的集体经济全面萎缩,集体养老保障功能已经严重削弱,导致老农保保障水平很低,农民参保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退保,但老农保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额的资金,如何与新农保衔接,仍然存在许多具体问题。新农保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农村低保等政策互不衔接,甚至部分政策矛盾,成为制约新农保发展的障碍。另外,新农保累积资金的管理与增值,也是一个应该考虑的问题。
三、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新农保政策的几点建议
针对黑龙江调研中了解到的新农保试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新农保推进步伐,争取“十二五”末在全国农村实现基本覆盖。在全国试点已经取得经验的情况下,加快新农保实施的推进速度,争取在2012年全面铺开,“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农村实现基本覆盖,尽早使全国的农村老人享受到国家给予的55元基础养老金。试点中反映出的问题,可以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调整完善。
(二)政策不搞“一刀切”,对贫困地区给予资金倾斜,对发达地区允许尝试市场化运作。好政策也应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中央应考虑将全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不同等级进行补贴,对贫困地区给予较大的资金倾斜,对欠发达地区给予一定的补贴,对发达地区则应给予更多鼓励自筹资金的优惠政策,促进发达地区尽快将农民养老保险纳入市场化运行轨道。除给予国家财政补贴外,中央应尽快研究制定《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条例》,通过行政法规形式规范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新农保制度稳定发展。
(三)适当提高参保年龄,将缴费年限与基础养老金挂钩,突出政府补贴的激励功能。建议将参保年龄提高到22岁,使参保人有经济能力独立参保。将缴费年限与基础养老金挂钩,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标准越高;或采取按百分比递增方式,基础养老金按缴费年限,每年或每5年递增若干百分点,使政府补贴部分确实起到政策的激励作用,鼓励更多的45岁以下中青年参保。
(四)充分发挥省级财政作用,将对新农保的补贴纳入省市县财政预算,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经济条件较好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和调整补贴比例,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县市,可考虑加大省级补贴力度,“省八县二”;对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县市,则可考虑“省县对半”,甚至更大幅度提高县市补贴比例;对贫困县市,可作为扶贫政策,暂时免去县级补贴,统一由省补贴。同时将对新农保的补贴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五)确保运行投入,提高经办机构能力与水平,建立与完善运行平台和政策衔接的技术支撑。根据新农保目标群体比例安排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和资金投入规模;对经办机构人员实施新农保政策培训,提高经办专业化水平;尽快建立健全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络化,与旧农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等实现联通,为制度间的有效衔接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对新农保资金实行严格管理,保证资金安全。
(六)统筹协调各项农村社会福利政策,消除和减少政策矛盾,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福利政策的转移接续。国家有关部门应借新农保试点成效显著的有利时机,尽快梳理和整合各项农村社会福利政策,一是做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政策调整;二是尽量消除和减少政策间矛盾;三是规范各项政策的适用范围与目标群体;四是统一各项政策的经办程序与流程;五是联通各项政策的数据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社会福利政策的转移接续,最终实现中国国民社会福利一体化。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调研组:龚维斌、袁进明、程萍、胡薇、李志明
执笔人:程萍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第五篇:完善我国“新农保”制度的对策建议
完善我国“新农保”制度的对策建议
摘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我国新时期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可以解决我国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农民摆脱了土地和家庭带来的束缚,通过进城务工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提升了当前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此外,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还有助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保值增值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全局主要受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能否健康发展,能否真正实现让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依,关乎着我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它是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探索工作早在1986年就开始了,距今已经有近30年的风雨历程。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覆盖全国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
一、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为目标,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起步水平设置较低。我国目前无法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完全接轨农村的实际经济情况,决定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需要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最低参保标准为100元/年?人),循序渐进由点及面,试点运行得到成功之后再逐步扩大覆盖面。参保人条件十分宽松,年龄需满16周岁,户口是农业户口,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广大农村居民,符合条件的公民不强制参保,群众可自愿参加“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我国实际出发,创新中谋求发展,汲取了以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兴衰的经验教训,从制度设计上摆脱了现收现付的局限性,这些特点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现了其高度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大大提高了广大参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度。
二、完善我国“新农保”制度的对策
1.政府财政补贴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阶段,选择最低缴费标准参保的人数占绝大部分,这当中有部分农民选择最低缴费标准参保缴费确实是由于自身收入水平较低,也有一部分群众是对“新农保”的意义和政策没有完全了解,参保意识还有待提高,加上政府财政补贴是绝对公平的,多缴和少缴得到的政府财政补贴是相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政府的财政补贴,他们会选择最低缴费标准参保缴费。在“新农保”实施过程中,有些地区也实行了浮动补贴,它是对选择不同缴费标准参保缴费的人给予不同的缴费补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鼓励参保人选择较高缴费标准参保缴费的作用,但是这种补贴方法容易形成“补富不补穷”情况。所以,在完善政府财政补贴机制时一定要设计出合理的补贴机制才能使其起到真正的社会保障性质的合理效果。
2.提高记账利率,激励农民多缴费
“新农保”养老金目前的记账利率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农民不需要懂得任何理财知识,也知道将钱存在银行可以得到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这要远高于1年期存款利率,人们当然不会将更多的钱以一年期存款利率存在“新农保”个人账户里。所以在制定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时,应当至少将利率定在高于五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或者高于通货膨胀利率的水平上,这样参保人才有更大的积极性多缴费、长缴费。笔者建议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调整应以养老金的替代率作为参考。随着“新农保”工作全覆盖和深入开展,其主要任务应当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我国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稳步提高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国家综合财力不断增强,“新农保”的提高记账利率应相应提高,已达到最终能使“新农保”养老金的替代率接近或达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替代率。
3.统筹层次需要提高,逐步实现省级统筹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层级也经历了一个上升的过程,现阶段其统筹层次已经逐步上升到省级统筹,因为只有上升到省级统筹之后,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工作能更为顺畅地进行。“新农保”制度的统筹层级也应该逐步上升,有现在的县级统筹应逐步达到市级或省级统筹。随着“新农保”实现省级统筹,养老保险关系在省内的转移接续工作将更加方便;进而在省与省之间“新农保”关系的转移接续工作也更加便捷,简化了其工作需要处理的过程,也更加容易的得到有效的管理。全国在模式上基本相同的“新农保”,实现省级统难度确实不大,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全面开展“新农保”工作的现在,应当尽快提高“新农保”统筹层次,加快“新农保”制度的省级统筹进程。
4.完善“新农保”衔接政策
在“新农保”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工作中,较为复杂的是关于“新农保”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对于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来说,当他们放弃打工生活,回到老家时,他在打工时期如果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是否立即转入农村养老保险应当人性化处理,应待当事人到达领取养老金年龄时或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和有关具体情况作出决定。对于不满足城镇职工养老金领取条件的人,以前只能一次性拿到个人账户储存额,而新出台的《社会保险法》规定参保人可以通过补缴方式获得养老金。
三、完善我国“新农保”制度的建议展望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实现广大农民老有所养的一项重大惠民政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我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正在探索改革的阶段,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目前实行的保险模式较为成熟可行,是基础养老金加企业年金的保险模式,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最终会在进行改革后采取基础养老金加职业年金的模式,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届时将形成相对统一的养老保险。“新农保”也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逐步统一,并进一步向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政府部门养老保险进行再次相对统一,最终全国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将在我国逐步建成。
作者简介:
过文俊(1982.09-),男,汉族,安徽省,硕士研究生,西北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助讲,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