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航发展已正式纳入国家发改委改革工作范畴
通航发展已正式纳入国家发改委改革工作范畴
今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转型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促发展,切实推动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完善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会同战略性新兴产业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编制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个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了智能制造、生物育种、北斗卫星导航发展应用等重大工程。在继续深入推动广东、江苏、深圳等四省一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实施了2014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试点工作,切实推动部分区域率先实现重点领域突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6.1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增加值增长12.4%,已回升到去年同期水平,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A股)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速达10.9%,高于上市公司6.4%的平均增速,利润同比增长15.4%,成为股市表现最为亮丽的板块。
二是深入贯彻落实信息消费扩内需政策。进一步深入挖掘信息经济潜力、扩大信息消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宽带中国”战略,联合财政部、工信部启动了“宽带乡村”试点工程。以4G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1—5月移动通信基站产量1.4亿信道,同比增长180%,三家运营商TD-LTE网络基站总数超过30万,用户超过500万,带动一季度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910亿元,同比增长22.3%。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5.2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增长31.6%。继续加快信息惠民步伐,上半年会同中编办、财政部等12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通知》,在80个城市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示范,推进相关政策措施、管理模式创新,加大试点示范力度。目前,试点成效已初步显现。以云南为例,其建设覆盖全省的远程可视医学诊疗中心,在215家医院建成远程医疗终端站,累计提供各项服务100万例次以上,开展远程医学教育培训150万人次以上,为国家和患者节约费用60亿元。
三是积极拓宽创新、创业企业融资渠道。会同财政部继续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计划。截至目前,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国家资金投入达到70.5亿元,累计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638.5亿元,实现1:
9.1的杠杆放大效应,在51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投资创新型中小企业,完成专利授权2000多项,带动就业10.6万人。
下一步,按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围绕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完善产业宏观发展环境,抓紧在云计算、物联网、生物、电子商务等关键领域研究出台一批重大产业政策。一是进一步加快创新药物、低空空域开放、通用航空、电力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制度改革。二是进一步集中资源、瞄准重点,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完善宽带普遍服务机制,加大投入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在重点新兴产业领域加快建设一批共性技术平台、检验检测平台。三是深入推进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等重大创新发展工程建设,扩大节能环保、信息惠民、卫星导航、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示范应用,重点突破深刻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加快推动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引导和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农民工群体明年将正式被纳入失业统计范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近发出的一系列文件明确了这一工作部署。11月底,该部门又发布一份专门通知,部署依托各地就业服务机构,在全国建立就业信息监测制度,将劳动者个人基本信息、户籍及半年以上常住地变更信息、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信息,充分囊括其中,并通过网络平台,按月报送。
农民工纳入失业统计
根据人社部《关于建立全国就业信息监测制度的通知》,从明年起,将建立中央、省、市三级监测制度,采集劳动者多项就业失业信息。
所有采集到的信息,将通过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信息系统和金保工程电子网络,自下而上逐级传递,各地劳保部门网络终端同时肩负着核验“就业失业登记证”的职责。
各地也将从明年起换发统一样式的《就业失业登记证》。该证件将替代此前的《再就业优惠证》及各地原有的各类就业失业登记证明。与以往证件相比,新证信息更为综合全面,并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编号,劳动者在跨地区就业时,持该证便可享受国家统一规定的就业扶持政策。
财政部、人社部在刚刚颁布的新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中亦规定:经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个体经营人员,凭该证可申请享受个体经营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凭所录用人员的《就业失业登记证》,也可申请享受企业吸纳税收优惠政策。
并且,新的自主创业税收优惠政策适用对象,将以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作为基本条件,由原先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少数特困群体,扩大到纳入就业失业登记管理体系的全部人员。
换言之,也就是“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以及零就业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劳动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等就业重点群体”,均涵盖在新的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适用对象之内。
因此,按照信息监测及登记证的系列新办法,广大灵活就业的农民工,一旦遭受失业,将被纳入到失业登记范围,并可凭该证件,享受相关就业引导等服务。
人社部表示,新失业登记的管理将更加注重全国及内容形式的统一,要求数据按月上报,待2011年覆盖面充分铺开后,从2012年开始,将缩短至每半月报送一次。
呼唤接轨调查失业率
在失业监测启动的同时,业内专家呼吁,需尽快启动调查失业率统计,以此代替实施已久的登记失业率统计方式。在统计过程中,需真正发挥企业和各类就业群体的积极性,通过抽样调查等方式,弥补官方平台统计的不足。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研究员惠双民表示,当下由于就业规模庞大、流动规模巨大等问题叠加,使国内就业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长期以来,中国的登记失业率一直维持在4%左右的水平,而该数据饱受诟病。由于登记失业率在统计中只包含城镇失业人口,而并未将个体经营户及农民工等灵活就业人员充分纳入,因此该数据不仅偏低,并误导对中国就业形势的判断。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副所长张车伟认为,目前仅仅依靠就业服务机构的统计并不充分。长期以来,登记失业率仅仅把那些到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的无工作者视为失业人员,而那些没有去登记的失业人员则被排除在失业者统计之外,因此会低估真实的失业程度。
国家发改委社会学所所长杨宜勇曾介绍,2007年中国登记失业率为4.1%,调查失业率为5.1%;此前他曾经预计2009年调查失业率将比2007年上升两个百分点左右,达到7.1%,进入“危险”状态,而如果单考虑登记失业率,则显示尚可接受。
杨宜勇建议,应建立一个独立第三方的月度失业统计和调查体系,并加强对岗位流失率的监测,随时监测失业率的变化,从而做好就业风险管理。
实践层面的进展是,国家统计局从2005年就开始探索城镇调查失业率,目前每半年进行一次统计,但是具体数字并未正式对外公布。
今年年初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曾透露,“十二五”时期将正式实施调查失业率制度。但最近当本报记者就此求证国家统计局相关司局时,对方并未透露最新进展。
人社部一位知情人士建议,下一步需要把公共服务机构报送的数据,同企业直报乃至对企业及劳动者的抽样调查结合起来。“个体户等各种类型的企业、商户,农民工等各种群体的就业者,都需要在调查指标中具体设计。”
第三篇:十八大以来国家发改委电价改革工作汇总
十八大以来国家发改委电价改革工作汇总
一篇文章统揽国家发改委价格政策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电力价格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市场调节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通过电力价格政策引导,有利于优化电力能源资源配置,有利于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建立健全清洁能源发电价格机制、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推动竞争性环节价格市场化改革、多措并举着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作出重要贡献。1.9分钱支撑起全球最大的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为推动能源生产方式革命,实现能源转型,世界主要国家均采取了积极的支持政策,减少化石能源生产,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不断完善价格支持政策,用较小的代价,促进了风电、太阳能全产业链迅猛发展,成为全球领先。各国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标准普遍高于我国。德国在销售电价中收取的可再生能源附加为7.68欧分,合人民币0.6元。英国在2017年之前也采取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的办法,今后将转向强制配额制度,折合每度电的标准约1便士,合人民币0.1元。美国主要采取税收减免和可再生能源强制配额的办法促进新能源发展,两者合计折合每度电约1美分,合人民币6分多。目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标准为每度1.9分,以较低的成本撬动了新能源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已多年领跑全球,设备制造、原材料生产也居世界领先地位。那么,电力用户每度电多支付的1.9分,是怎么花的呢?——风电、光伏发电标杆价格政策助力风电、光伏大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上网侧电力以燃煤发电为主。燃煤发电成本低,发电稳定,可以参与调峰、调频,满足电力系统对安全稳定运行的需求。但未经环保改造的燃煤发电污染重、排放高。风能、太阳能源于自然、清洁环保,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为鼓励新能源行业发展,根据资源、建设成本等综合条件,结合技术发展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于2009年、2013年出台风电、光伏发电分资源区标杆价格政策,标杆电价高出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通过向用户收取每度电1.9分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予以补偿。分资源区的标杆电价,保障了风电、光伏企业的合理收益,调动了风电、光伏产业发展积极性,同时带动全产业链发展。2013年至今,风电装机由7716万千瓦增长到1.55亿千瓦,翻了一番;光伏发电装机由1943万千瓦增长到1.02亿千瓦,约增长4.3倍。同时,价格引导带动新能源全产业高速发展,国内风电企业新增装机占全球产量的40%以上,光伏组件产量在全球总产量中占比约70%。此外,仅风电、光伏两个产业就提供就业岗位达146万。——根据技术进步,建立新能源电价退坡机制。在价格政策支持下,新能源产业驶入快车道,全产业链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营造健康有序发展的价格环境,根据新能源技术进步和工程造价降低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建立新能源电价退坡机制。2016年底,实行光伏发电、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退坡机制,较大幅度降低2017年新投产光伏电站标杆电价,适当降低2018年新投产陆上风电标杆电价。机制的建立,一方面促进发电项目合理布局,抑制投资冲动;另一方面激励新能源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自2009年以来,风电、光伏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工程造价明显下降,风电工程单位造价从2009年以前的每千瓦超过1万元下降到目前的7500元左右,光伏发电工程单位造价从2013年以前的每千瓦超过1万元下降到目前的6500元左右。——维持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标准不降低。电力不能存储,任何时刻,发电量需与用电量相匹配。因此,电源规划、电网规划需要统筹协调,有序发展。为鼓励分布式发展,提高电能消纳比例,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3年的光伏价格政策文件中明确,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政策,电价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42元,同时免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备用费、政府性基金附加。在2016年实施退坡机制时,没有下调分布式发电项目的度电补贴标准,促进了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发展。2017年上半年,新建分布式光伏发电能力711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2.9倍。——支持探索新能源行业新兴技术发展。风能、太阳能利用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外,海上风电、光热发电也正处于规模化探索阶段。为鼓励新型技术发展,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明确2017年前投运的近海风电和潮间带风电项目上网电价分别为每千瓦时0.85元和0.75元,同时鼓励通过特许权招标等市场竞争方式确定海上风电项目开发业主和上网电价,以发现价格和促进技术进步。政策出台后,市场反响积极,普遍认为价格水平适中,有利于吸引社会投资,助力启动我国海上风电市场,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2016年,出台太阳能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对列入国家能源局第一批示范项目的太阳能热发电,实行每千瓦时1.15元的标杆上网电价。制定全国统一的太阳能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对一定装机规模进行价格支持,引导企业比选采用先进技术、开发优质光热资源,既有利于对光热发电产业适当规模发展的经济性进行探索和试验,支持友好型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也有利于防止相关产业依赖高额补贴盲目扩张,尽可能降低全社会用电成本,提高电价附加资金补贴效率。此外,积极支持沿海地区核电建设。沿海地区负荷集中、电力需求高,缺乏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条件,但部分地区具备发展核电的条件。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完善核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的政策,实现全国统一标杆电价,每千瓦时0.43元;同时规定在核电标杆电价低于所在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地区,对承担核电技术引进、设备国产化任务的首台或首批核电示范机组,其上网电价可在0.43元基础上适当提高,鼓励清洁能源技术创新。一公开 四明确 煤电联动价格机制更加公开透明可预期我国发电机组中约70%为燃煤机组,发电成本中燃料成本占70%左右,煤价变化对电价影响较大。为理顺煤电价格关系,促进煤炭与电力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改革了过去“一机一价”的定价办法,实行了分省燃煤发电标杆电价政策,并建立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以半年为周期,当周期内平均煤价变化幅度超过5%时,相应调整电价。同时,为减缓煤炭价格上涨对推高用电成本的影响,规定由发电企业内部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建立,为缓解煤电价格矛盾、实现向竞价上网平稳过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在机制运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煤电两大行业相互影响,经常出现“顶牛”,难以实现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煤电联动机制的具体公式、基准、参数、周期没有向社会公开,不利于相关市场主体建立合理的价格调整预期。为公开透明实施煤电价格联动,促进煤电行业协调发展,2015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进一步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按照“一个公开、四个明确、设立基准、区间联动”要求,明确对煤电价格实行区间联动机制。一个公开:向社会公开发布电煤价格。中国电煤价格指数以各省监测的发电企业电煤到厂价为主,并吸收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等影响力较大的市场监测数据形成,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秦皇岛煤炭交易市场等机构按月公布。四个明确:明确电价调整的依据是中国电煤价格指数;明确电煤价格变动后,燃煤发电标杆电价变动幅度的计算公式;明确以一个为周期;明确电价调整时间为每年1月1日。计算公式和主要参数,均向社会公开。设立基准:明确2014年平均电煤价格为基准煤价,原则上以与2014年电煤价格对应的上网电价为基准电价。今后,每次实施煤电价格联动,电煤价格和上网电价分别与基准煤价、基准电价相比较计算。区间联动:为促进煤电双方协调发展,规定了联动机制的启动点、熔断点制度。当电煤价格波动幅度低于启动点或超过熔断点,不联动;波动幅度在启动点和熔断点之间时,实施累退联动,即煤炭价格波动幅度越大,联动的比例系数越小。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公开透明实施,有利于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促进煤电市场稳定。专家认为,完善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是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政府可以将完善煤电联动机制作为电价改革的核心和抓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公开透明实施,有利于政府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管理电价、有利于消费者支持电价改革、有利于电力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简政放权 积极推进竞争性环节电价市场化改革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将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决定精神,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开电力行业竞争性环节价格,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价格的作用。实现跨省跨区电能交易价格市场化。为促进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打破省间壁垒,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精神,率先实现了跨省跨区电能交易价格的市场化。2014年,印发《关于完善水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的通知》,明确跨省跨区域的水电交易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即送、受电双方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参照受电地区省级电网企业平均购电价格协商确定落地电价,扣减输电价格后为外送电量的上网电价。同时,以本省省级电网企业平均购电价格为基础,建立省内水电标杆电价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鼓励通过竞争方式确定水电价格,逐步统一流域梯级水电上网电价。2015年4月,印发《关于完善跨省跨区电能交易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明确跨省跨区送电由送受电双方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平等协商或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确定送受电量和价格,并建立价格调整机制。鼓励通过招标等竞争方式确定新建跨省送电项目业主和电价,鼓励送受电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电量交易和价格调整机制,并通过长期合同予以明确。向家坝送上海、溪洛渡送浙江、锦屏官地送江苏等大水电外送工程均建立了市场化的价格机制,在送受电双方的协商下,明确了价格机制和调整规则,较好地促进了清洁能源跨省跨区消纳。此后,云南、贵州送广东、广西的西电东送价格机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目前,浙江、上海、广东外来清洁水电均达三分之一以上,为促进电力跨省跨区交易发挥了积极支持作用。大力推动省内电力直接交易。过去,我国实现电网企业统一收购电力、统一销售电力的模式。为推动电力直接交易,在输配电价改革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大力推进了“大用户直购电”,即鼓励“买电”“卖电”双方直接见面,按照自愿参与、自主协商的原则,确定交易电量、价格。在中发[2015]年9号文件决定开展输配电价改革前,2013年到2015年公布了11个省份的直接交易输配电价,在深圳、蒙西电网开展了输配电价改革的破冰,为推动电力直接交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5年,伴随着输配电价改革的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不断扩大。2016年由市场形成电价的比重达22.25%,比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2017年上半年国网、南网、蒙西网经营区内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达约5000亿千瓦时,占电网企业销售电量的22%,同比增长50%。综合施策 2015年来累计降低全社会用电成本2500亿元 201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每年减少企业电费支出约2500亿元,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根据煤价变化情况,2015年4月、2016年1月两次下调燃煤机组上网电价,相应下调工商业销售电价和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1.8分和3分,共减少企业年用电支出835亿元左右。——推进输配电价改革。核定32个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核减电网企业准许收入480亿元,全部用于降低工商企业电费支出,平均降幅约1分。——完善基本电价执行方式。放宽用电企业申请调整计费方式、减容、暂停的政策条件,每年降低全国约60万户大工业企业电费约150亿元。——合理调整电价结构。取消向用户征收的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减轻工商企业用电支出350亿元,全国工商业电价平均下降1.09分。取消电气化铁路还贷电价,等额降低铁路货物运价,降低实体经济成本60亿元。取消在电价中征收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征收标准分别降低25%,缓解因煤炭价格上涨过快导致的发电企业经营困难550亿元。在降低用电成本的同时,使电价结构进一步合理化,销售电价中包含的基金和附加平均征收标准从5.4分下降到3.05分,占销售电价的比例从8.18%下降到4.66%。——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2016年电力市场交易电量8000亿千瓦时,平均降幅6.4分,每年减轻企业用电支出约500亿元。2017年交易规模预计同比增长50%,平均降价约5分,新增降价金额200亿元。
第四篇:正式通航以来黔江气象台工作一个半月总结
正式通航以来黔江气象台工作总结
2010年11月22日通航以来,在江北机场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各项工作开展的很顺利。气象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民航标准和规范,严格遵照了安全审计的各项要求予以完善,《黔江机场气象台运行手册》也在江北机场领导的监督审核下基本完成。
航班保障期间遇到影响飞行的天气情况总结如下:大雾15天,由于本场天气延误3架次,取消8架次,返航3架次。其中2次返航是因为机组在进近区域无法目视地表,1次是因为飞行途中遇到雨夹雪及航路中度积冰,事后我们针对地形天气做了认真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是:本场03主降方向距离跑道南端2公里左右的黔江河峡谷处,容易形成低云,随温度升高而抬升并影响进近下滑区域。特别是冬季净空夜晚地面辐射加强的情况下,形成的冬季雾难以消散,雾层厚,抬升缓慢,易在本场上空形成低云。针对这个问题,我气象台要求观测值班人员在航班保障期间务必对五边低云情况多加以关注,边缘天气时要与塔台管制人员多进行信息沟通。根据川航对我机场制定的降落标准来看,EMB145型飞机在本场的降落标准要求云高维持在1500米以上才可降落,这个冬季对黔江机场来说将是无比寒冷,本场冬季云高较低,一般的降水云层从600米开始,稍微遇到有降水的天气即无法满足该型号飞机制定的降落要求。
在设备运行方面,民航621服务器和收发转报遇到过一些小问题,我们都及时纠正和解决了。12月28日22:00分,由于电信部门维护线路导致本场ATM网断开,29日上午07:15分恢复后出现了数据检索不到最新的且报文发不出去,针对此情况我们按照气象台运行手册上的应急预案进行了处理,并顺利保障了航班运行,ATM线路以及本场数据库当天已恢复正常工作。
开航以来,虽然我们在工作中遇到过很多问题,但是江北机场工作组老师们的指导和单位领导的大力关注下黔江机场气象台的工作人员积极应对、及时解决。在对突发问题的处置和每个航班的总结中让我们加深了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在不断的总结中提高机场气象台的业务水平,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从中汲取教训经验,完善自己,为今后更安全更顺利的航班保障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黔江舟白机场气象台
2011年1月4日
第五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正式发布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正式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2010年7月28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正式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发改经贸[2010]1304号文件),通过规划实施,我国将再增加1000万吨冷藏库,预计将带动社会投资2000亿,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冷链物流企业,形成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为了宣贯和学习落实规划中七个主要任务和八个重点工程,中国冷链物流联盟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定于2010年11月5-7日在中国首都北京举办“第三届中国冷链物流年会暨国际冷链产业峰会”。年会是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会,是行业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冷链物流行业合作交流的最佳平台。“中国冷链物流年会”已成功举办两届,在广大会员与企业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下,会议规模逐年扩大,质量逐步提升,是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最重要的活动。
进入21世纪以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或者食品资源较为丰富、集中的地方,冷链物流体系已初步建立和运作起来,但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推动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冷链流程、冷藏运输、冷藏储存、批发交易、配送加工、制冷系统等,学习与借鉴国外管理经验、先进技术、运作模式,引导我国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全面反映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动态,分析预测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推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稳步健康发展,促进冷链系统各行业合作,加强加大整合冷链市场资源,展现冷链行业最新科研成果和管理案例,第三届中国冷链物流年会特设国际冷链产业峰会板块和行业报告与八大专题。借此年会,旨在实现四个目标:
(1)通过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走势及冷链产业政策的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政策理论依据;
(2)号召我会食品类会员单位、示范基地、定点企业等组织众多知名生产商贸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盘点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交流经验,展望2011年的发展前景和规划;
(3)围绕当前企业迫切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通过专题演讲和互动交流,为各企业释疑解惑,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质量;
(4)将此次年会办成冷链物流行业国际性、全国性、专业性,高规格、最具权威的行业里程碑式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