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六章 综合能力训练·语文学科综合能力训练(一)
[第六章 综合能力训练]·语文学科综合能力训练(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A.记忆移植也会产生一些负作用:它可能被科学怪人利用,威害社会;它会防害隐私权,使人们心里上的不适应。
B.他们俩个人必竟是多年的老朋友,虽然刚才吵得几乎挥拳相向,但过了不大工夫,又和好如初了。
C.骄健的运动员、杰出的企业家、技术精湛的艺术家、学识渊博的老教授……群英汇萃,济济一堂。
D.每一个有报负的青年都应记住前贤们“从不言败”的气概和永往直前的精神,并使之发扬光大。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辛弃疾的词的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B.神舟号宇宙飞船在完成了飞试验之后成功着陆了,广大科技人员无不欢欣鼓舞、弹冠相庆。
C.山的东麓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墓。恕我孤陋寡闻,我原先并不 知道他的墓在这里。
D.这个地区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又有一个很好的领导班子,因此,这里的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节约,反对浪费,是这个厂优良的传统。
②昨天,我去家具店 了一套家具。
③人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应该得到充分的。
A.厉行 预定 保障 B.厉行 预订 保障
C.力行 预订 保证 D.力行 预定 保证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剽窃他人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不耻。
B.现在的广告大多只研究消费者的心态,研究怎样使人侧目。
C.我做完了功课,旋即拉着小峰一块儿去操场踢球。
D.应该通过写作训练使逻辑思维得到锻炼,日臻缜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老王一到连队,同志们迎上去,就对他说:“你辛苦了!”
B.众多国有企业将以国家经济改革力度的加大为契机,再现当年的辉煌。
C.截止昨日,这座古墓还在挖掘中,里面究竟有多少文化还不得而知。
D.这期《新新周刊》,引人注目的独家新闻有该刊记者夜半潜伏在崇明岛上实地调查飞鸟杀手的恶劣行径。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但他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书法、绘画也很有研究。
B.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一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都冲不出去。
C.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对于我却有深刻的体会。
D.这些财迷心窍的家伙却置法律而不顾,向高压电铁塔伸出了罪恶之手。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组是
脚下的大地是一片绿色。看那夹在绿色中的黄土地,是一块真正的处女地。有了黄色的衬托,人们才注意起生命的原始状态。()
①绿色更加抢眼 ②绿菌才像皇冠上的碧玉
③有了绿色中间的空白 ④有了黄色的存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它青眯不断拼搏的强者,让在生活中失去最多的强者,也收获最多。
②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原则,它青眯不断拼搏的强者,生活让强者失去最多,也收获最多。
③他生病住院也不好好休息,病床上堆了不少书和文稿,他决不是被人看作病人,而仅仅换了个地方办公。
④他生病住院也不好好休息,病床上堆了不少书和文稿,简直使人以为他不是病人,而仅仅换了个地方办公。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贾 生(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方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
A.前两句说汉文帝在宣室殿中征询逐臣贾谊的意见,贾谊是无与伦比的贤才。
B.第三句中作者用“虚”“前席”二词形象地描写了文帝在坐席上朝前移向贾谊,虚心求教 的情景。
C.“可怜”是“可惜”之意,它是全诗的一个转折。作者用先褒后贬的手法,批评帝王求贤、敬贤有“形”无“实”。
D.全诗借前朝往事讽喻朝政,也借贾谊的怀才不遇,寄托作者有志难酬的感慨。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当我死时 余光中(注1)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和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从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注2]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注1]余光中,中国当代诗人。1948年从大陆移居台湾。1964年写此诗时,作者在美国密 西根州讲学。
[注2]饕餮(tāo liè),中国传说中贪食的怪兽。
A.解读本诗,要注意把握语言顺序,比如,“之间”应与第一行诗连诵:“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可放在“枕我”句前理解。
B.本诗不仅有浓烈的民族感情,也处处有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味,比如“枕”字活用成动词,“白发”与“黑土”的色彩对比等等。
C.本诗的时空转换巧妙自然,从“现在(美国)”落笔,用“坦然睡去”转换到“将来(中国)”,又用“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从“将来(中国)”转换到“现在(美国)”。
D.诗末,诗人用拟人手法,赋予饕餮以人的感情,说尽怀乡的饥渴,很有民族风格。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也。性贞正,有干局,明习律令,尤晓文簿。贞观元年,迁大理少卿。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 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入,罚铜二十斤。上 从之。胄驳曰:“校尉不觉与无忌带入,同为误耳。巨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 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 ;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衰。”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也,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阿之?” 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上嘉之,竞免校尉之死,其年,转尚书右丞,寻迁左丞。先是,每岁水旱,皆以正仓出结,无仓之处,就食他州,百 姓多致饥乏。二年,胄上言:水旱凶灾,前圣之所不免。国无九年储蓄,《礼经》“之所明诫。今丧乱已后户口凋残,每岁纳租,未实仓禀。随即出给,才供当年,若 有凶灾,将何赈恤?故隋开皇立制天下之人,节级输粟,名为社仓,终文皇代,得无饥馑。及大业中年,国用不足,并取社仓之物以充官费,故至末涂,无以支给“全请自 王公已下,爱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每至秋熟准其见苗以理劝课,尽令出粟。稻麦之乡,亦同此税,各纳年在,立为义仓。”太宗从其议。
七年,卒,太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尚书右仆射,追封道国公,谥曰:“忠”,诏虞世南为撰碑文。又以胄宅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1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性贞正,有干局:才干 B.明习律令,尤晓文簿:熟悉。
C.陛下若录其功:考虑、记录 D.便欲阿之:阿谀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国无九年储蓄,《礼经》之所明诚
A
于众人文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今清自王公已下,爱及众庶
B
五代时始印五径,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何得以无忌国这亲戚,便欲阿之
C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
乃天下之法也
D.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3.从分句间意关系的角度与“无忌误带入,罚铜二十斤”一句关系相同的一项是:()
A.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B.成顾蟋蟀笼虚,由气断声吞
C.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D.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罚铜未为得衰——罚铜不是恰当(之举)
B.若论其误,则为情一也——如果认为无忌(只是)失误,那么是从人情这一方面(来考虑的)
C.每岁纳租,未实仓禀——每年交纳的税粮,还没有装满粮仓
D.准其见苗以理劝课——准许他们根据禾苗生长的情况,来交纳赋税
1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戴胄不阿权贵的一组是:()
①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衰
②何得以无忌国家亲戚,便欲阿之
③校尉缘无忌以致罚,于法当轻
④若论其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
⑤今请自王公已下,……尽令出粟
⑥亦同此税,各纳所在
A.①⑤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戴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他不因无忌是国戚而轻处,也不因校尉卑微而重判,而且敢于向太宗“固请”,更是难能可贵。
B.戴胄在反驳封德彝对于东上阁一案的判处意见时,引用“准律”的目的,不在于也要判处无忌死刑,而是主张执法要公正。
C.戴胄有治国之才,他借鉴隋朝的经济设立义仓,储粮于地方政府,以补充官费之不足;这样,凶年便有粮赈灾。
D.戴胄通晓律令和儒家经典,品性忠正,为官清贫,体恤民情,他进谏每每能被太宗采纳。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20题。
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和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提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源于空间。他们通过实验发现构成生命的许多成分来自于外层空间。
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科学家曾提出过“化学汤”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海洋中大量无机分子构成的化学汤养育了生命。但是出有一些科学家持“生命陨石说”。他们认为,落在地面的陨石含有氨基酸、脂肪酸和其他有机化合物(1)。它们中的一些在地球形成初期降落到地球上,这些化合物(2)不但复杂,而且对于形成生命非常有用。
据《科学》周刊报道,科学家发现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在星际云层里能够转变为对构成生命 有用的物质。人类早就知道星际云空间含有大量的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这种化合物(3)是从正在死亡的恒星的大气层里产生的,原先人们认为它对生物系统并不重要。
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将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同水在零下440华氏度的条件下混合。这个温度正是星际云层内部的温度。他们把得到的冰晶粒子放入真空装置,并用紫外线照射,然后又用发出辉光的氢气体照射。这种紫外线与恒星所产 生的紫外线相同。这样他们就在实验室里再现了星际云里的所有条件。结果他们发现大约10%的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转变成的酒精、甲酮和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马克斯·伯恩斯坦说,这些化合物(4)正是陨石中见到的那些化合物。
17.对文中“化合物”(1)至(4)的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A.它们是同一个概念。B.它们是两个概念
C.它们是三个概念。D.它们四个概念
18.对文中“化合物”(2)有的关说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它们存在于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之中。
B.它们是陨石中的一些有机物含有的构成生命的成分。
C.它们像“化学汤”一样养育了生命
D.它们是由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在星际云里转化而成的。
19.对本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经实验证实,大多数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不能构成生命的成分。
B.如能模拟星际云层内部的温度和恒星产生的紫外线,便能使一部分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变 成生命的成分。
C.正在死亡的恒星大气层里具备构成生命的有机化合物的所有条件。
D.马克斯·伯恩斯坦对生命起源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20.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陨石中所见到的那些化合物”的意义在于:()
A.否定了生命来自海洋的“化学汤”理论。
B.为“生命陨石说”提供了一个证据。
C.证实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外层空间。
D.其他恒星上也可能有构成生命的物质存在。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新潮小说所掀起的文学革命意义深远。新潮小说之所以具有无可比拟的成就和话语价值,其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它完成了本世纪几代中国作这一直想完成而又一直未能如愿以偿的对于文学本体的审美还原。新潮小说真正把文学从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等意识形态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实现了文学形态与社会形态的分离。
在新潮小说之前,中国文学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传统是现实主义的写作范式。但这个范式很快就被新潮作家极端化的文本实验冲击得七零八落。西方的现代主义、表现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各样的文学思潮都统统纳入了他们本实验的视野之内,中国当代文学面貌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一方面,小说的主题内涵已经根本上脱离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模式,呈现出非理性的、模糊化的、难以解释的不可知景观。另一方面,新潮小说形式上也难以再见传统小说那种具有因果逻辑性的情节和故事了,就是小说话语的讲述方式也都具有相当的陌生性。没有一定的文学水平,一般读者已很难从容时入新潮文本了。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和情节在新潮作家别出心裁的叙述方式和结构方式的导演下也会变得生 涩难懂了。特别是新潮作家把关于小说写作的思路从“写什么”转移到“□□□”之后,“叙述”的地位在新潮小说中被强化到近乎神圣 的地步。在新潮小说中,“技术”与“内容”不是处于“隔膜”状态的,充分中国化的故事 和充分西方化的讲述总是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就目前的中国当代文学来看,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甚至通俗文学作品,在叙述层面和言语方式上也都不同程度地吸纳了新潮小说的叙述方式,因而被烙上了“新潮”的痕迹,这就充分证明了“新潮”“侵入”中国当代文学的深 广度并寓示了中国当代文学整体叙事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仅此,我们也能看到新潮小说对于 中国新时期当代文学的贡献。
当然,我们对新潮小说给以充分评价的同时,也应看到新潮小说也有着许多近乎先天性的局限,这不仅极大的制约了新潮小说本身向更高境界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当代文学的良性、健康发展到都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因此,对于新潮小说的这些潜流和局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就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相当迫切的了。
21.第一段中,“文学本体的审美还原”是指什么?
□□□□□□□□□□□□□□□□□
22.在下面句子的方格内应填入的3个字是
“叙述”的地位被强化到近乎神圣的地步是新潮作家把关于小说写作的思路从“写什么”转移到“□□□”之后的事儿。
23.从第二段看,新潮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有哪些?(请分条回答)
2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二项是()
A.新潮小说发生在本世纪的最后十几年意义深远,而由于它自身的局限性也影响了它的发展。
B.西方的现代主义、表现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文本,使中国当代文学面貌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新潮小说以其独特叙述方式和结构方式冲击着传统的写作模式,在本世纪末掀起了一场意 义深远的文学革命。
D.新潮小说的文本实验,其内容是中国化的,言语方式却是西方化的,因而要求读者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平。
E.新潮小说作家极端化的表现是只重视小说的叙述方式和话语价值,而不重小说的故事情节。
五、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25.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劳动报]美国地理学会上周四宣布,他们一个七人登山队在今年5月5日登上珠峰山巅后,以两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作了五十分钟的测量,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就测量所得,计算出 更准确的新高度:珠穆郎玛峰海平面的实际高度是8850米。
目前通用的世界地图上关于珠峰 8848米的高度是1954年由印度地质学家测量出来的
答:□□□□□□□□□□(不超过10字)
26.用“信息革命”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继蒸气机革命、电力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信息革命的标志。
信息革命□□□□□□□□□□□□□□□□□
□□□□□□□□□□□□□□□□□
□□□□□□□□□□□□□□□□□
27.在下面的横线上各填一个文意连贯、句式大体相似的句子。
勇敢,一种精神上的激素。开诚布公的引咎自责,背逆潮流的力排众议,危急当口的主动请缨,无一不是勇士们高贵品质的闪光!
勇敢,一种行动上的催化剂。利害攸关而直说真话,检点省察而幡然知耻,路见不平而拨刀相助。桩桩件件,哪一桩哪一件不是由勇敢发起?
28.下面一段文字在标点、词语、语法等方面都有一些毛病。读后请完成(1)(2)两题。
弘扬爱国主义,绝不意味着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只要勇敢地参加与竞争,就能在与国际接轨中深入认识市场经济的规律,在资金、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的吸收、引进中尽快壮大民族产业的实力,在全球经济的碰闯和融合中赢得更多的发展、赶超的机遇。
(1)找出文中的毛病在它们的下面画上横线,并标出①②……序号。
(2)把序号和改正结果填入表中。
序号 改为
六、作文
网,有形的,也有无形的,请以“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学科综合能力训练参考答案(一)
一、1.A 2.C 3.B 4.D 5.B 7.A 8.C 9.B(“虚心求教”不对,应为“问鬼神之事”,岂 能算是圣明君主所为,岂可使用“虚心求教”之类的字眼)10.D(未用拟人手法,而是比喻,以饕餮比喻我的感情)
二、11.D(阿:袒护、庇护)
12.D(A.所字结构,…的事情;B.已:以,C.以:因、因为,D.乃:是;竟、却、居然)
13.A/例句为因果关系 B.承接 C.转折 D.并列
14.B/……那么失误情况是一样的。
15.B/②针对德彝而言 ③要求法律要公正 ⑥为国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16.C/“以补充…不足;”“以补充正仓不足”
三、17.C 18.D 19.C 20.B(A无否定义,C、D范围太宽)
四、21.新潮小说的掀起;文学革命意义深远,实现了文学形态与社会形态的分离
22.怎么办? 23.①小说的主题内涵已经根本上脱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模式,呈现出非理性 的、模糊化的、难以解释的不可知景观。②侵入中国当代文学的深广度并寓示了中国当代文 学整体叙事水平的大幅度提高。24.BE
五.25.珠峰“长高”两米(“长高”二字未用引号或“珠峰新高885米。”“珠峰高885米。”)
26.信息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的 继蒸气机革命、电力革命之后的 第三次技术革命
27.一处:顾全大局的忍辱负重或摈弃前嫌的直挚坦诚或破除迷信的敢想敢做,或突破陈规 的创造革新。
二处:捍卫真理而视死如归或遭遇强手而毫不怯懦
28.①只要……就,……只有……才 ②技术,改为“、” ③吸收,引进,改为引进,吸收 ④碰撞,改为不碰撞。
第二篇:综合能力训练
综合能力训练
一、阅读下面语段,然后回答文后1—5题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着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带“△”的“影”的词性是
[ ]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副词
2.加横线的句①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 A.无可奈何 B.可以理解 C.能够谅解 D.无比愤慨
3.加横线的句②中“参观”的宾语是
[ ] A.命运 B.中国人 C.枪毙中国人
D.枪毙中国人的命运
4.“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________ 5.填空。
①“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一句中的“何尝”一词的作用是________。“酒醉似的”描写了看客们的________心理,“呜呼,无法可想”说明________,这一慨叹的深刻含义是:________。
②“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那时那地”是指________;“意见”是指________;“变化”是指________;这句话表现了作者________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综合能力训练 1.B2.D3.C4.“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5.①表反问,加强肯定的语气精神麻木中国群众的愚昧和落后及“我”无可奈何的心境某些愚昧、麻木的中国人的毫无觉悟使作者感到十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同时又深深地震撼着作者的心灵,强烈的拯救愚昧麻木心灵的使命感油然而生。②在日本留学时,在仙台学医救国由立志疗救中国人的病体,改变为疗救中国人的精神(弃医从文)强烈的爱国主义。
第三篇:第六章 综合能力训练·语文学科综合能力训练(二)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第六章 综合能力训练]·语文学科综合能力训练(二)
一、填空题:
1.下边三道小题,是给10篇小说进行科学分类的。试在横线上填写小说篇名的号码,在括号 里填写小说的类别。
①祝福 ②群英会蒋干中计
③孔乙己 ④一碗阳春面
⑤美猴王 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⑦荷花淀 ⑧母亲
⑨明湖居听书 ⑩夜
A ②⑤⑥⑨是();
(1)
B 是现代小说。
A ①③④⑦⑩是();
(2)
B 是();
A 是();
(3)
B ④⑧是()。
2.下边三道小题,是给12篇作品进行科学分类的。试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前的号码,在括号里 填写作品的类别。
①崇高的理想 ②师说
③分马 ④守财奴
⑤党员登记表 ⑥猎户
⑦天山景物记 ⑧屈原
⑨项链 ⑩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11)风景谈(12)窦娥冤
A ③④⑤⑨是();
B 是散文;
(1)C ①②是();
D 是事件通讯;
E戏剧作品有。
A 是反映封建社会生活的作品;
(2)B ④⑨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
C 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
A 我国作品有 ;
(3)
B 是外国作品。
3.对下列篇名作四次筛选,要求每次筛选出一个异项来(写标号即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 D.《后汉书》 E.《水经》 F.《 三国志》
①第一次筛选出 ;
②第二次筛选出 ;
③第三次筛选出 ;
④第四次筛选出 ;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以变成十株葡萄,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 one,译音为“克隆”。现在,“克隆”的含义已不仅指无性繁殖,也包括“无性繁殖系”。凡是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一群个体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 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细胞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 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的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的后代的繁殖方法叫 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 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一群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
克隆羊“多利”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威尔莫特等人先给 “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后,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与此同 时,从怀孕的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将它注入“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手术完成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卵细胞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经过一段时间后,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产下了小绵羊“多利”。“多利”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步发展的结果。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震惊,原因在于卵细胞中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1.下列对“克隆”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植物通过无性繁殖而扩大繁衍后代
B.来自同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个体
C.用人工的方法将生物胚胎融合而产生的后代
D.动植物“无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系”的总称
2.下列对第三自然段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多利”是科学家利用两只羊的不同细胞核而“组装”成的克隆羊
B.“多利”仍然是用母羊“护理”方法而生下的小绵羊,因而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克隆
C.克隆羊胚胎形成的过程与受精卵形成胚胎的过程是相同的
D.“多利”是科学家利用试管受孕技术创造出来的小绵羊,因此被称为克隆羊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动物体中的各种细胞在功能上实际是没有分别的
B.动物中的某些细胞具有受精卵细胞的发育功能
C.动物体中特定的某些细胞与受精卵的功能相同
D.动物体细胞在执行特殊功能时与受精卵细胞具有同样的潜在能力
4.下列对文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正常情况下,动植物都是靠有性繁殖来繁衍后代的,克隆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对原有繁 衍方式改造的结果。
B.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在于,在性繁殖是受精细胞经过分裂而长成胚胎,无性繁殖是 通过细胞核的分裂而长成胚胎。
C.“多利”是科学家用它父母的体细胞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组装”出的克隆体,因此克隆 羊“多利”没有亲生父母。
D.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震惊,原因在于这种技术表明利用动物的体细胞也能发展 成完整的生命个体。
(二)
我国画家都赞同“胸有成竹”的比喻说法。西洋画家要是听见这个说法,料想也会赞同。整幅纸或布是个小天地,要在这上边画上几竿或几丛竹子,必得先在胸中有个准确的数,远近疏密,枝叶位置,考虑得越周妥越好。画竹子当然要像竹子,可是你为什么不画别的东西而画竹子呢?必然是你从这几竿或几丛竹子中见到了难以言传而可以笔达的精妙的东西。该怎么下笔才能够真正表现那自得的精妙的东西,考虑得着实妥贴,有根有据,也就可以称为“ 胸有成竹”。不知其然未必竟能然,因为知其然是心思活动的产物,竟能然是手腕运动的结果,不经过勤奋不懈的锻炼,后者往往会跟不上前者,以致引起笔不能达意的遗憾。所以画家必须有深入事物的眼力,有所自及的心力,以及如意表现的腕力,眼睛心思手腕三者协同努力,从事创作,那才可以说真正达到了“胸有成竹”的境界。于是试把国画与西洋画两相比较。国画非完全合乎“成竹”画出来不可,倘若有一笔不合乎预想,有一根线条不在合适的位置上,那就是一幅失败的画,因为墨或颜料着在纸中绢上没有办法更改。
西洋油画当然也要求眼心手三者的一致协力,可是偶然有一处两处疏失,可以涂上油质颜料把它修改,只要修改得当,那就不碍其为完美的画。一边是错一笔就注定了失败,一边是偶然有败笔还可以补救,我以为画国画比画西洋油画更不容易,就从这么一个浅薄的想头来的。要是不求什么完美,存心信笔乱涂,那无论国画西洋画,都是严肃的美术家所唾弃的。(摘自叶圣陶《序》)
1.根据文意,说说画家该怎样即可称“胸有成竹”。(不超过35个字)
□□□□□□□□□□□□□□□□□□□□□□□□□□□□□□□□□□□
2.有些画家为什么不画别的东西而画竹子呢?这是因为他们
□□□□□□□□□□□□□□□□□□□□□□□□□□□□□□□□□□□□□□□□
(不超过30字)
3.文中“后者往往会跟不上前者”的“后者”指
□□□□□□□□□□“前者”指□□□□□□□□□□。(前后均不超过10个字)
4.画家怎样才能达到“胸有成竹”的境界?(请根据文章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40个字)
画家
□□□□□□□□□□□□□□□□□□□□□□□□□□□□□□□□□□□□□□□□,才可达到“胸有成竹”的境界。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就绘画的难度而言,国画不一定不大于西洋油画。
B.中西画家若画竹,都必须先在胸中有个谱儿,远近疏密,枝叶位置,考虑周详,才能动笔。
C.国画、西洋油画不一定都非合乎“成竹”画出来不可。
D.中西画家都须经过勤奋不懈的努力,既要“知其然”,又要“竟能然”,才以消除笔不能达意的遗憾。
E.从事国画、画洋油画的创作,都要求眼心手三者协同努力,不容许一点儿疏失或错笔,严肃的画家更是如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选择题。
调笑令二首 韦应物
(甲)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乙)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遥。
对这两首词的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词中的“跑沙跑雪独嘶”和乙词中的“愁人起望相思”这两句,就描写技巧而言,是属行动描写。
B.甲词中的“边草无穷日暮”和乙词中的“河汉虽同路遥”,就抒情方式而言,前者是融情入理,反者是融情入景。
C.这两首词中的反复、顶针修辞手法运用得自然而富有韵味,给人一种繁弦急管之感。
D.这两首词同韦应物的诗一样,风格也较为健爽,正如人们所评价的是“真而不朴,华而不 绮”、“韵高而气清”。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选择题。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煞看花人。
对这两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白词开篇扣住“忆”字,先总提一笔,然后以“江”为中心,描写耀眼的红日、“红胜火 ”的江花、“绿如蓝”的江水。
B.李词从“闲梦”起笔,先概括描写,后用白描手法勾勒春江、乐声、飞絮、轻尘和观赏群芳的“看花人”。
C.两首词写景如画,景中含情,写的都不是眼前实景:白词是“忆”中之景,李词是“梦”中之“景”。
D.两首词都通俗明快,感情真挚,音韵悠扬,白词还带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三)阅读下面一首艾青写于1937年的诗《煤的对话》,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煤的对话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请给我以火!
A.这是一首含义深刻的咏物诗。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后,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了地层深处,它满怀怨愤和仇恨,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它渴望着火的到来,它要摧毁黑暗,也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诗中礼赞了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D.全诗采用对话形式,发问者出语冷静,而答话者所答却炽热如火,两者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富于艺术感染力。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闾丘①先生说齐宣王》,然后回答问题
齐宣王猎于社山,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王曰:“父老苦矣!”谓左右赐父老田,不租②。父老皆拜,闾丘先生独不拜。王曰:“父老以为少耶?”谓左右复赐父老无徭役。父老皆拜,闾丘先生又不拜。王曰:“拜者去,不拜者前。”曰:“寡人今日来观,父老幸而劳之,故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先生独不拜,寡人自以为少,故赐父老无徭役。父老皆拜,先生又独不拜。寡人得无有过乎?”闾丘先生对曰:“惟闻大王来游,所以为劳大王。望得寿于大王,望得富于大王,望得贵于大王。”王曰:“天杀生有时,非寡人所得与也,无以寿先生;仓廪虽实,以备灾害,无以富先生;大官无缺,小官卑贱,无以贵先生。”闾丘先生对曰:“此非人臣所敢望也。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平其法度,如 是臣可少得以寿焉;春秋冬夏振之以时,无烦扰百姓,如是臣可以得以富焉;春秋冬夏振之 以时,无烦扰百姓,如是臣可以得以富焉;原大王出令,令少者敬长,长者敬老,如果臣可 少得以贵焉。今大王幸赐臣田不租,然则仓廪则虚也;赐臣无徭役,然则官府无使焉。此固 非人臣之所敢望也。”齐王曰:“善。愿请先生为相。”
(选自《说苑·善说》)
【注释】
①闾丘,复姓,闾丘先生是齐国大夫闾丘婴的后裔。
②不租:不缴纳租税。
1.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 “劳”:安慰
B.春秋冬夏振之以时 “振”:通“赈”,救济。
C.望得寿于大王 “寿”:敬酒。
D.今大王幸赐臣田不租 “幸”:侥幸。
2.比较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望得贵于大王
(2)齐宣王猎于社山
(3)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
(4)父老以为少耶
A.(1)句和(2)句相同;(3)句和(4)句相同
B.(1)句和(2)句相同;(3)句和(4)句相同
C.(1)句和(2)句不同;(3)句和(4)句不同
D.(1)句和(2)句相同;(3)句和(4)句不同
3.“父老幸而劳之”中的“之”指代内容是
A.无徭役 B.闾丘先生
C.赐父老田 D.齐宣王
4.与“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中的“相”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B.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C.启窗而视,雕栏相望焉。
D.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5.下面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此固非人臣之所敢望也”
A.这本来就不是当臣子的所敢奢望的
B.这一定就不是当臣子的所敢希望的
C.这本来就不是当臣子的所敢希望的
D.这一定就不是当臣子的所敢奢望的
6.平其法度()
A.平等地执行法律制度
B.公正地执行法律制度
C.要平等,就要依靠那法律制度
D.要公平,就要依靠那法律制度
7.当齐宣王宣布赐田、免租、无徭役的时候,闾丘先生不拜。原文最能解说的是下面哪一句()
A.寡人得无有过乎?
B.少者敬长,长者敬老,如是臣可少得以贵焉。
C.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
D.赐臣田不租,然则仓廪则虚也;赐臣无徭役,然而官府无使焉。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闾丘先生面对齐宣王恩赐,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指出国君的恩赏虽符合百姓的长远利益,但是作为人臣的却不能接受。
B.闾丘先生提出修明政治、公平法度、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才是国君应关注的当务之急,反映了他高明的政治见解。
C.闾丘先生讲究进谏的方式,先用“不拜”引起齐宣王的注意,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D.闾丘先生指出:如果选用贤明有修养的人为吏,公平执行,百姓就不会含冤而死,社会也能相对稳定,不发生战乱。
五、作文
一位老编辑对所看的一份稿件表示不满:“看不懂,什么‘帅呆了’、‘酷毙了’,这些语言糟粕要清除!”另一位年轻编辑表示了相反的意见:“稿子内容挺好,如果把这些语言都删去,会不会失去了原有的语言风格?”
如果你是编辑,你对以上争论的内容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要求:1.自拟题目,联系社会实际
2.不少于700字
语文学科综合能力训练参考答案(二)
一、1.(1)A古典小说 B①②④⑦⑧⑩;
(2)A短篇小说 B②⑤⑥⑧⑨长篇小说;
(3)A①②③⑤⑥⑦⑨⑩中国小说 B外国小说。
2.(1)A小说 B⑥⑦(11)C议论文 D⑩ E⑧(12);
(2)A②⑧(12) B资本主义 C①③⑤⑥⑦⑩(11)社会主义;
(3)A①②③⑥⑦⑧⑩(11)(12)B④⑨。
3.①E ②B ③A ④F
二、(一)1.C 2.C 3.B 4.D
(二)1.对怎么下笔才能够真正表现那自得的精妙的东西考虑得着实妥贴,有根有据。
2.从几竿或几丛竹子中见到了难以言传而可以笔达的精妙的东西。
3.后者指手腕运动(竟能然);前者指心思活动(知其然)。
4.要有深刻的观察力、较高的感受领悟能力和较强的绘画能力,三者共同发挥作用。
5.C、E
三、B D A
四、1.B 2.C 3.D 4.C 5.A 6.B 7.D 8.A
五、略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第四篇:第六章 综合能力训练·语文学科综合能力训练(三)
[第六章 综合能力训练]·语文学科综合能力训练(三)
一、选择题
1.填入下面句子中方框处的最恰当的文句是:()
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修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 书面语言的发展
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修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座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4.其诗词为苏轼所赏识,在文坛上并称“苏门四学士”的作家是:()
A.黄庭坚 秦观 张耒 辛弃疾 B.司马光 秦观 张耒 黄庭坚
C.黄庭坚 秦观 张耒 晁补之 D.黄庭坚 秦观 白朴 晁补之
5.“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 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D.杜甫、杜牧、杜荀鹤
二、现代文阅读
《礼记》中有一句颇有点辩证法精神的话?quot;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对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来说,这个规律是有启发性的。比如一首乐曲,光是一股劲儿地快,一股劲儿地紧,从头到尾都是强音,那就显得很单调,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在《琵琶行》中所描写的那支曲子,开始有”大弦嘈嘈如急雨,□□□□□□□“的一段,接着有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一段,后来又有”银瓶乍破水浆迸,□□□□□□□“的一段,这倒是很合乎一张一弛的规律的,我相信,弹奏起来一定很优美动听,可惜我们谁都没有听到过。
一幅画,也是如此。布景成局,全凭有疏有密,有浓有淡,相间相成,方能错落有致。只密 不疏,则必嫌迫塞。只疏不密,则必嫌□□。只浓不淡,则嫌□□。只淡不浓,则嫌□□。(1)虽然不同的艺术风格难免各有所偏,(2)一个作品总有一个作品的基调,(3)或 以强烈见长,(4)或以柔和取胜,(5)但”单打一“的旋律和笔墨终究是容易使人感到单调的。
推而广之,写小说,写戏剧,甚至写评论文章,亦无不如此。假如小说中段段都是高潮,那么,高潮就反而不突出了;戏剧中场场都密锣紧鼓,让观众的神经拉得像弓弦一般紧,就反而不明确了。比如《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一回,写到林冲发现陆虞候来暗害 他,特地买了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准备跟他拼个死活,可是作者在这里不肯急转直下,却 又回过头来,写上林冲去看管草料场,在大雪中出门买酒吃那一段比较轻松的笔墨,然后再 转向高潮。我看,这些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浪墨,没有它们穿插在其中,就显不出一张一弛、一起一伏的妙用了。弛,正是为了张;伏,正是为了起。
有些同志不大懂得一张一弛、相间相成的道理,常常主张把作品中、文章中一些乍看起来似乎与主线主题并无直接关联,而其实与主线主题颇有些内在联系的所谓”闲笔浪墨“大笔勾销。他们这样做,似乎是为了艺术的完整性,实际上倒往往破坏了艺术的完整性。”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扶持。“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把绿叶全部去掉,只剩下一朵光秃秃的牡丹花,那还有什么好看呢?
一张一弛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作品的艺术结构,似乎也可以适用于艺术家和作家的创作过程。古人说,画家作画,有时候需要”解衣磅礴,有凌厉一切之雄“,有时候又需要”揎袖摩 挲,有动不逾矩之妙“(见《芥舟学画编》)。这话说得有道理。艺术创作,自然是极度紧张 的劳动。不过,作者在精神上却不宜弄得过分紧张,太紧张,反而会失常态,疑是疑非,患 得患失,产生不出好作品来。杜甫云:”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 如肯留真迹。“(《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这是真正懂得创作甘苦的经验之谈。有时候,稍 为”弛“一下,倒是会对创作有好处的。
1.在第二自然段的空格中分别填作者的姓名和诗句
《琵琶行》的作者是:□□□
大弦嘈嘈如急雨,□□□□□□□。
银瓶乍破水浆迸,□□□□□□□。
2.填入第三自然段的空格最合适的词语是()
A.繁缛 空松 单薄 B.单薄 繁缛 空松
C.空松 繁缛 单薄 D.空松 单薄 繁缛
3.第三自然段划线的句子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1)/(2)(3)(4)(5)B.(1)(2)(3)/(4)(5)
C.(1)(2)/(3)(4)(5)D.(1)(2)(3)(4)/(5)
4.第四自然段在论证过程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这是为了论证 的观点。
5.第五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了”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扶持“这句话,”牡丹“比喻□□□□。(用文中词语回答)
6.全文从文艺作品的□□□□和文学艺术家的□□□□两个角度论证了文艺创作的规律。
7.本文最恰当的题目是()
A.起与伏
B.张与弛
C.艺术结构与艺术创作
D.辩证法与文学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 君曰:”视吾家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 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正日。孟尝君顾谓冯谖曰:“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何市而反 ②不拊爱子其民
③孟尝君不说 ④矫命以责赐诸民
A.①买 ②子女,后代 ③说话 ④兼词,之于
B.①卖 ②子女,后代 ③高兴 ④各位
C.①卖 ②以……为子 ③说话 ④各位
D.①买 ②以……为子 ③高兴 ④兼词,之于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中“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B.“收毕矣”中的“矣”表示的语气与“先生休矣”的“矣”相同。
C.“臣窃计”中“窃”与“窃以为君市义”中“窃”均表谦词。译为“私自、私下”。
D.“驱而之薛”、“今君有区区之薛”、“乃今日见之”中的“之”的用法各不相同。
以下3~5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3.①未至百里 ②先生休矣
A.①在薛地未走出一百里
②先生算了吧
B.①距离薛地还有一百里
②先生算了吧
C.①在薛地未走出一百里
②先生休息去吧
D.①距离薛地还有一百里
②先生休息去吧
4.①臣窃矫君命 ②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A.①臣下私自假托君王的命令
②派人召集各位应当偿还债务的百姓
B.①我私下里假托您的命令
②派人召集各位应当偿还债务的百姓
C.①臣下偷偷地纠正您的命令
②派人召集各位百姓中应当赔偿的人
D.①我暗中纠正您的命令
②派人召集各位百姓中应当赔偿的人
5.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A.孟尝君对他回来得这样快感到奇怪,穿戴好后接见他。
B.孟尝君责怪他办事急促,一边穿戴一边接见他。
C.孟尝君对他回来得这样快感到奇怪,一边穿戴一边会见他。
D.孟尝君责怪他办事急促,穿戴好后会见他。
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A.孟尝君让冯谖去讨债,冯谖却当众烧了债券,百姓感激冯谖,称颂他万岁。
B.冯谖当众烧毁债券,为孟尝君买回了“义”名,回来后却不为孟尝君所认同。
C.孟尝君对冯谖的做法深为不满,及至后来去薛地时仍耿耿于怀。
D.齐王以“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为借口,赶走孟尝君,孟尝君只好去薛地自立为王。
四、文学鉴赏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甲)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月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乙)江上 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化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1.对上面两首诗的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面是()
A.甲诗首句意思是江北阴沉的秋天的天空一半开朗了。“半”字用得精彩,使人自然想到雨过天晴,阴天半开,蓝天露出的景象。
B.甲诗次句写向晚的云雾带着雨意,低徊容与,悠然静穆。“低徊”,指暮云低徊移动,静中有动,情趣横生。
C.乙诗首句内部顺序应是“西风漾江水”,意思是说和亲人分手站在船头,眼看江不荡起粼粼微波。
D.乙诗中的“离情被横笛”和甲诗中的“青山缭绕疑无路”都是描写眼前之景,直抒胸臆。
2.对这两首诗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三、四两句写江行的特殊感受,景中有人,景中有意,“青山缭绕”,千帆忽见,寻常景物,启人遐思。
B.乙诗三四两句先点明“离情”再用呜呜咽咽,凄凉幽怨的笛声加以渲染,使沉重的心情更加沉重。
C.两首诗都以“江上”为题,甲诗通过泛舟江上所见到的景物,表达了自己萧散恬淡的心绪 ;乙诗虽题为“江上”,其实写的是离别之情。
D.两首诗摄取的景物不尽相同,甲诗写了晚云、青山、风帆,乙诗写了江水、岸花、笛声,但这些都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3题:
汴河曲 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3.对这两首诗字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李诗首句正是写汴河春色,意思是:汴河碧波,悠悠东流,堤上绿柳成阴,望中无限春色。
B.李诗中的“隋家宫阙”句和皮诗中的“水殿龙舟”语都说汴河之滨的炀帝行宫往日豪华已荡然无存。
C.皮诗首句意思是:人们都说隋朝灭亡跟凿运河有关。这是总结陈述历来人们对开凿大运河 的认识。
D.皮诗第二句意思是:可至今南北千里,全依赖着这条河流往来。这里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 利。
(三)阅读“你好,南方的山”,回答第4题:
你好,南方的山
李 瑛
对于我们南方的山,
我的诗怎能用吝啬的语言,
满天阳光,满天云雾,满天雨水
碧绿、深紫,好不奇幻。
而且还有满坑满谷的大树,
而且还有轰轰响的飞泉……
既然你微笑着站起身来迎接我,
我就要停下来:“你好,南方的山。”
4.下面是对《你好,南方的山》一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段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要用最美的语言,最大的限度地来歌颂“南方的山”的强烈愿望。
B.诗人借助“满”字的反复使用,借助声响效果,涂抹出“南方的山”晴雨皆宜的奇幻图画,流淌出逼人的豪迈气概,鲜明的地方特色。
C.诗末的拟人手法,人但使诗的情趣大增,而且作者流露出的感情也越发显得自然、亲切、浓烈。
D.这首诗语言简法明快,准确形象,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对祖国河山的由衷热爱。
(四)阅读黄巢的两首菊花诗,完成下列各题: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菊 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残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5.第一首中“飒飒”形容秋天的萧瑟冷落,点明菊花所处的环境,“青帝”是古代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B.第一首中的“蝶难来”和第二首诗中的“百花杀”都运用了鲜明的对照,突出菊花御风傲霜,高于蝴堞,高于百花的气质和性格。
C.古人赏菊的日子是在重节“九月九”,而第一首第一句却写成“九月八”是为了押韵的需要。
D.第二首末句中“黄金甲”既指菊花的金色花瓣,也暗喻起义军的黄色战袍,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6.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首后两句表面上是写作者要主宰自然界,暗中却在抒发力图改变王朝统治的决心,充 满浪漫主义诗情。
B.第二首前两句暗喻农民起义将像菊花开放一样兴起,唐王朝将像百花凋零一样衰亡。
C.两首诗都运用比兴手法,咏菊喻志,赋予菊花以强大的生命力,暗喻诗人的宏大抱负。
D.两首诗都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革命气魄和斗争精神,具有强烈的思想力量 和艺术魅力。
五、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当一位大使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成功的秘诀时,安南讲了这样一件往事:我至今记 得17岁时 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课,老师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他问我们:“孩子们,你 们看到了什么?”我们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 张白纸吗?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
语文学科综合能力训练参考答案(三)
一、1.C 2.D 3.B 4.C 5.B
二、1.白居易 小弦切切如私语 铁骑突出刀枪鸣
2.C
3.D
4.例证法 对比论证法 弛,正是为了张;伏,正是为了起
5.主线主题 “闲笔浪?quot;;所谓闲行浪墨
6.艺术结构 创作过程
7.D
三、1.D
2.B(不同,一表肯定语气,一表祈使语气)
3.B(注意上文语境)
4.B(①句注意对话语境,②句注意句式特点)
5.A(注意”怪“的用法和”见“的意思)
6.B(A项应是”称颂孟尝君万岁“;C项中孟尝君后来终于理解冯谖的用心;D项”自立为主 “错,”薛"本是孟尝君封地。)
四、1.D 2.D 3.B 4.A 5.B 6.D
五、作文略
第五篇:四年语文综合能力训练(一) 10月6日
四年语文综合能力训练
(一)一、修改病句专题:方法与训练 步骤:一读 二找 三改 四查。
1、读 仔细地阅读句子,读懂句意,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找 认真分析,寻找“病因”。
3、改 针对病句的不同“病因”,对症下药,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移。
4、查 把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发生,是否把说话人原先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如果发现有问题还得重改。修改病句的原则是:原意要保,改动要小,改法要巧。
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成分残缺
例:看了这部电影,深受教育。
2、搭配不当
例: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帽子。
3、用词不当 例:李华助人为乐,全校同学都赞颂他。
4、词序颠倒 例:语文对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重复啰嗦 例:听了他的话,我不禁忍不住要哭出来。
6、指代不明 例:小刚和小军约好星期天去他家玩。
7、前后矛盾 例:我估计那人一定是坏蛋。
8、分类不当
例:菜园里种着西红柿、黄瓜、扁豆、苹果等蔬菜。
9、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10、不合情理 例: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收割稻子。
11、修辞不当 例:八名运动员像脱缰的野马,潮水般地涌向终点。
12、概念模糊 例:昨天上午刮了一天的风。
考考你(指出病因,并用修改符号修改)
1、同学们的作业基本全都做完了。()
2、他知道错了,心情很繁重。()
3、战士们纷纷参加。()
4、孔子对子夏说:“我这四个学生因为各有优点,所以还要不断学习啊!”()
5、李东和我热烈地握手。()
6、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
7、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挤进了展览馆。()
8、我爱吃苹果、香蕉、黄瓜等水果。()
9、大海蓝得像蓝墨水一样。()
10、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11、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二、阅读训练-----写人的文章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
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屁股上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填空。
(1)“一片好意”,还可以说是一()好意。
(2)“一个生病的朋友”,还可以说是一()生病的朋友。(3)“一直站着”还可以说是()站着。
2、“车上早就人满为患”的意思是()A.车上的人刚好坐满。B.车上的人特别多。C.因为上来这些人而使车上人特别多。
3、“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就这个故事而言,前一个善良指的是()的善良,后一个善良指的是()的善良。A.让座女孩 B.老人 C.女儿 D 作者
4、文中哪句话可以表现出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用横线画出来。
5、从女儿的哪些动作可以看出对父亲的爱,把这些动作用波浪线勾出来。